关于中秋节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中秋节
文/何章正洋
中秋节到了,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在家过中秋节。妈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月饼,有火腿的,有五仁的,有水果的,有豆沙的,还有蘑菇的……真是香甜可口,美味极了。
此时,一轮明月升起来了,大地洒满银光,多么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一阵清风吹来,飘来阵阵桂花香,令人陶醉极了,蛐蛐叽叽地叫着,好像在开中秋晚会。
我拿起一块月饼,边吃边看着明月。透过朦胧的月光,我仿佛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地劳作;环卫阿姨在清理垃圾;交警叔叔在街头指挥交通;还有乞丐老爷爷不知他们现在是否和我一样吃着香甜的月饼?
我希望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中秋佳节。
在中国过中秋节
文/赵敏廷
我是韩国人,今年20岁,来陕西师大学汉语有半年多了。今年三月第一次到西安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有些孤单。但是,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
中秋节快要到了。第一次在中国过中秋节,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体验。中国人认为过节是很重大的事情,所以,中秋节还没到,超市里就已经准备了好多月饼,而且几星期前就开始卖月饼了,这令我惊讶。
韩国也过中秋节。过节的时候,我们吃"松糕".吃松糕是为了感谢我们的祖宗。秋天是庄稼收获的季节。我们用这年收获到的大米、绿豆等做松糕。这是很久以前就开始的文化,做松糕和吃松糕已经成为了韩国中秋节具有代表性的事情。
同一个节日,吃的食物不一样。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过中秋节要吃月饼,就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我说有两个原因:第一,和韩国一样,也是为了感谢祖宗;第二,因为月饼的样子:月饼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味道,但是样子都是圆圆的。中国人认为,吃了圆圆的月饼,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或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我特别喜欢这第二个原因。
韩国人虽然在中秋节吃松糕,但也欣赏月亮,也讲究全家团圆。两个国家的文化是相通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过节日的方式,但是心意、愿望往往是一样的。
中秋节
文/薛睿颖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奶奶很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叔叔和姑姑两家人也一起来了,大家在一起共度佳节。为迎接大家,爷爷奶奶做了很丰盛的饭菜。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品尝着丰盛的团圆饭,大人们少不了喝酒,我们小孩便以饮料代替酒,互相祝福,浓浓的亲情在饭桌上互相传递,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习俗。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农民起义时,用月饼作为秘密传递通知的手段,约定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以中秋节吃月饼来纪念起义军的胜利。现在,月饼已演变成合家团聚的象征。于是,吃过晚饭后,我们每人手里拿一块月饼,到楼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月到中秋分外明",是的,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一轮圆月像一个银色的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照亮了整个院子。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个人的中秋节
文/聂红
中秋节之夜。华灯初上,行人匆忙,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这是一个人的中秋节,充满孤独又清冷的意味。
父亲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母亲和姊妹们在病房简单地吃完晚饭,母亲留下陪父亲,姐姐们各自回家,谁也没提起这天是中秋节。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我,走出病房,一个人在街上溜达了一阵,在一家小餐馆闷闷地吃完饭,往酒店方向走去。
走到过街天桥下面,忽然桥上传来歌声。我循声走过去,见一年轻男子正弹着吉他,边弹边唱。地上放着一手写小纸牌,大意是:自己患病,无法工作,以此养家度日。桥上偶有行人经过,但并无人驻足观望。我怜悯起这个年轻人来。若不是遇到愁人之事,怎会在中秋之夜,一个人在这儿寂寂地弹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略带沙哑的歌声,一下击中了我本已不堪重负的心。想起遭受病痛折磨,却只能坐以待毙的父亲,想起脆如薄纸的婚姻,想起自己去去来来的病痛,不禁潸然泪下。
下桥,走了一小段,歌声又飘过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有些讶异,这首将苏轼中秋节词作谱曲的歌,历来女声演唱居多,在这个中秋之夜,由此刻这个漂泊的男声唱来,竟别有一番苍凉的感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唱给我,还是唱给他自己?
想起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中秋的夜晚写的一首诗:先几度浮沉,再几番兴谢。问谁的人生,圆满如秋月。这正是作者多年来,在经历了"失志之时"、"情感的挫折"和"痛苦的成长经验"之后,领悟到的人生的真谛呀!
心情豁然开朗,心中的愁云随着歌声和美丽的诗句,在空中渐渐飘散开去。
我们一生都期待团圆、圆满,但人生又难免有离别,有缺憾。如果我们对人生多几分豁达和达观,即使有不如意、不圆满,那明月、那诗词、那歌声,也安慰了我们的心。如果我们随顺因缘,同时也仍然保持对人生圆满的期待和向往,那,相信人生的很多时刻,也终会有月圆之时。
回到酒店,我打开月饼,泡一杯热茶,用微信传一组照片给远方的孩子,告诉他,中秋节,我一个人,过得很好。
深夜无眠,倚在窗前看月亮。窗外月朗星稀,月光静静地泻了一地。
那一年的中秋节
文/墨玉凌砚
那一轮中秋月又圆又大,高高地挂在故乡湛蓝的天空。天空纯净的像一汪静静的湖水,那时候,还没有雾霾,没有喧嚣的车来人往,故乡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的童年就镶嵌在这水墨画中。那一年八月十五的月光洒满我家小小的院落,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欢呼雀跃在融融的月色里。院子东头的大柳树,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曳,弟弟随手抓住几根打秋千,一下子把自己悠出去老远,吓得母亲大声惊叫;快下来,别摔了。而我和哥哥则大笑着,一边保护着弟弟,一边又把他悠的更高,那个中秋夜,欢声笑语伴着月光在我家的小院里流淌。
三块月饼是母亲提前两天就买好的,并且藏了起来,让嘴馋的我们翻箱倒柜的也没找到。那时候,买月饼用粮票,而且,限量供应。三块月饼,三种口味,一个枣泥、一个五仁、一个豆沙,母亲说;她不爱吃,我们仨,一人一块。月光下,母亲让我们闭上眼睛,自己抓到那块是那块。我抓到一块枣泥的,弟弟抓到的是五仁,哥哥没有跟我们抢,他说,剩下的归他。我说,我的给妈掰一半。弟弟说,他也掰一半。母亲摆手坚决不要,聪明的哥哥想出了好办法,他说;我们把每块月饼十字切开,分四份,每人给妈一份,妈就可以吃到三种口味的月饼。我们三人再每人拿出两小块互相交换,也可以吃到三种不同风味的月饼。他的提议让我和弟弟拍手称快,于是,我们找来菜刀,将三块月饼分成十二份,每人三份。哥哥进屋搬来桌子,说是先祭拜月亮,然后再吃。弟弟把十二份小块月饼在桌子上摆成一个大大的圆,我摘了几串葡萄,毛桃放在圆形的中心。三个孩子虔诚的对着那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双手合十,拜了三拜。然后听上初中的哥哥朗诵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不知天宫阙,今夕是何年------,哥哥的朗诵字正腔圆,我和弟弟边听边喝彩。
那个中秋,那一轮圆月,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那柔柔的月光,伴着满院子的蟋蟀的欢唱,蝉的低吟,大自然的天籁之声,形成了一首绝美的交响曲,伴随着我们三个孩子的追逐嬉戏,沸腾在故乡的那个注满童年欢乐的农家小院里,再回首,温馨涌上心头,像喝了一杯陈年老酒,在沉醉中舒展开疲惫的身心和四肢,梦回青涩的童年,那一晚的月亮高悬在记忆的天空,皎洁似水、纯净如玉。啊,那个无法复制的美丽的中秋。
当我们长大后各奔东西,故乡的明月已变得遥不可及。城市的中秋,月在哪里?满目是五彩迷离的灯光,巨屏广告,光影夺目,靓丽缤纷。车流滚滚中,我们脚步匆匆,无暇抬头仰望天空,寻找那轮被古今诗人们赞美过的月亮。
唐诗里的中秋节
文/付振双
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对于喜欢穿越的现代人而言,应该是个很感兴趣的话题。而唐代诗人的如花妙笔,或也能为我们描绘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
在唐代,中秋赏月的风俗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诗句,写出了寂寥、沉静的中秋月色,尤以"树栖鸦"和"湿桂花"最为打动人。最后,诗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的抒情结尾,想象丰美,怀人思绪彰显,引人同思这位"杜郎中".不过,作此诗时,诗人正与良友相聚,并非独吟,此由诗题下注的"时会琴客"可以得知。
比较起来,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光从题目看,就让人觉得趣味不同。全诗为:"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首联描写如水月光一次洗涤了整个尘世。颔联点出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颈联一"让"字,可谓神来之笔,说明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尾联由天上回归人间,饱含着对凡世不停变迁而月亮始终闲适从容的感慨。全诗虽曰"玩月",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心摇神荡。无疑,诗人的中秋,在此般"玩月"之中,更多了些思想的深度和温度。
正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圆缺总能迎合我们的情感,或者说我们的处境、心情总可以在某个时刻,由月亮上找到某个契合点,故而发些"牢骚".难怪,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一上来就说:"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以对比之句开篇,体现今昔反差,隐含现实中不顺意的悲苦,可谓起笔不凡。接着,诗人吟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其实,全诗对比既有时间的,又有情景意境的,这个中秋月夜,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看来这中秋节,也并非所有人都如节日寓意的那般美好,而团聚时也会有想念的离人,至于人世凡景改变、个人位置转换等等,亦是难以避免,其上的忧郁、苦痛,或只有冥思的人或亲身体验的人才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