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散文
倚栏轩精选6篇老师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老师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有这样一位好老师
文/时红军
陈桂英今年54岁,是章丘市刁镇刘官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参加工作以来,陈桂英一直坚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默默奉献,至今已近36载。
去年9月,我调入刁镇刘官小学工作,作为年轻校长最头疼的就是学期初的"分课",我没有想到分课进行得异常顺利,更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学校女教师中年龄最大而且马上面临退休的陈老师竟然主动承担了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我感动不已,单独找到陈老师想对她说声谢谢,陈老师说:你跑下这么远来,到我们村工作,我怎么能让你为难呢?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从教30多年,陈桂英老师对这所学校倾注了毕生的心血。2001年9月,陈老师开始担任学校的总务主任,年届不惑的陈老师硬是从头学起,学会了报账、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登记等琐碎不堪的学校后勤管理,一干就是十一年。2011年,学校迁址重建,大量的学校财务资产需要精心保管,大到学校的电脑,小到一块板擦,陈老师事无巨细,把学校的财务保管得丝毫不差,确保了学校搬迁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当别人说起这些,陈老师总是说,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新学期接手一年级后,班上有几个学生学习比较吃力。陈老师便常常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给这几个学生补课。每次到陈老师的办公室,总能看到陈老师在耐心地给学生讲着数学题。班上一个叫小金的孩子,学习特别吃力,陈老师一方面抽出时间在学校给他辅导,一方面叮嘱小金的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学习。但是不知为什么,小金在学习上总没有什么起色,连家长也表示没有希望了,但陈老师却一直没有放弃。前几天,到班里听课,陈老师高兴地告诉我,小金终于有进步了!我说幸亏这孩子遇到你这样的好老师。陈老师笑笑说,自己一松手,这孩子就毁了。当老师,我觉得我因该这样做。
去年冬天,陈老师患了"流感",五十多岁的人了,接连打针、输液好几天不见退烧,她却从没有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我看不过,说让她在家休息几天。陈老师却说,马上就期末考试了,复习这么紧张,我怎么能在家躺着呢。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班平均分比第一名低了0.7分,"屈居第二",陈老师见了我,讪讪一笑,说真是老了,这次没有考好。
校内陈老师是一名好老师,走出校门,说起陈老师,乡亲们不由得个个竖起了大拇指。陈老师的婆婆去世多年,但是提起陈老师数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生病婆婆的事,乡亲们还是不由得啧啧称赞,为此,村里还专门向陈老师授予了"模范好媳妇"锦旗。陈老师说:咱们当老师的,说话做事,决不能让老百姓戳咱的脊梁骨,尊老尽孝,这是我应该做的。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教育默默地倾力付出;没有把热爱学生挂在嘴上,却把每个孩子始终装在心中;没有让人称羡的鲜花和荣誉,却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诠释出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这是陈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从中读到的是一位老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责任担当。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陈桂英老师,也是我们新一代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
我最敬重的班主任——张老师
文/段显昱
我最敬重,又最喜爱的,是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白皙的圆脸庞,明亮犀利的双眼皮大眼睛,时刻察觉我们小孩子的心事。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端庄儒雅。红润的嘴唇发出谆谆教导,使我们如沐春风。她的声音洪亮清晰,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富有哲理。她既是教学能手,又是文体健将。她打乒乓球时如雄鹰展翅,吹奏的陶笛乐曲如晶莹的珍珠落在玉盘上。
张老师不但和蔼可亲,而且知识渊博。每一次教导和鼓励,都深深影响着我,在我的内心播下希望的种子。
去年,我盼望已久的班干部竞选活动终于拉开了序幕,我激动而紧张地站在讲台上。激动的是,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竞选演讲,我有机会展示自我。紧张的是,众目睽睽,全班所有同学的眼睛像聚焦灯,齐刷刷地射向我,我禁不住担心起来,心里打起小鼓:"要是没人给我投票怎么办?要是选不上怎么办?"忐忑不安中,我突然发现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热烈而期盼,充满鼓励,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加油,老师相信你。"如红日当头一照,我顿时心中一暖,忐忑不安的情绪一扫而空。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精神抖擞,抑扬顿挫地演讲。当我演讲完向大家致谢时,我期待地看了张老师一眼,不知演讲得怎么样?这时,张老师面带微笑,热烈地鼓起掌,全班也跟着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次,我竞选成功,成为班级干部——文体委员,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当选班干部。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深知,若没有张老师的关爱鼓励,我又怎么能表现得那么出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深深地感恩张老师。她孜孜不倦地教诲我,悉心培养我。她是我童年最美丽的花园,是我通往成功之路的一颗启明星!
我的老师邱昌准先生
文/夏乃健
初二时,因为参加校射击队,代表卢湾区备战市射击比赛,我调了班。初三时,因为患病,休学一年,又留了一级。这样,我的初中阶段竟有了三个班级,我的班主任老师也多达七位。这也许是极为罕见的吧。
邱昌准先生是我初中二年级的第一位班主任。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貌不惊人,却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的眼睛不大,却充满着智慧和热情。他的嗓门也不大,却同样满是坚定和热情。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邱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这段时间,在我的一生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节期间,我和宗瑞芳、王伯南、余日谓一起登门拜访邱先生,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师,我们曾经的班主任。在合肥路上一幢教师公寓楼里,我们见到了先生。先生已经九十多了,却是神态自如,精神矍铄。一进门就能叫出我们的名字,包括有事未来的张安朴,虽然我们已经有五十多年没这样近距离接触了。
邱先生是解放前从印度归国的华侨,曾经在税务所任职。解放初,国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公务员,旧职员大多转行,我们学校有不少这样的老师。邱先生起初教政治,后来改教语文,还是教研组长。旧时中学语文教学是很严格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功底都很扎实,我们也得益颇丰。邱先生教书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至今我还保留着他批改过的作文本,连错别字都一一圈出,订正。
到初二下学期开学,突然换了班主任,我们都不知道邱先生去了哪里。原来是学校需要英语老师,他去教育学院进修,回来又改教英语了。
他接班主任时,我是少先队中队长。学期初,校学生会改选,我当选学生会执委,邱先生要我仍然参加班委工作。一个星期天,邱先生约我们去他家开会,商量班级工作。他家在妇女用品商店后面的兴安路上。这是一条极其狭窄的小马路,弄堂并不深,他家住三楼。同上海的许多老房子一样,楼梯很暗。摸黑走上去,一间很小的房间,光线不亮,家具也一般。除了我们几个班干部,实习老师茅声威也来了。
班上准备举行一次忆苦思甜为主题的中队会。我们商量准备哪些文艺节目。我们班的文艺工作很出色,文艺委员吴汉奇很有才华,还有一批有表演特长的积极分子。初一时就排演过沪剧《星星之火》,吴男扮女妆演主角小珍子,全校闻名。长了一岁,声带发育,只好改由女同学肖伟芬顶替了。其他节目也落实下来,分头准备。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集体节目差不多了。又一个周日的下午,邱先生约我们到他家看几个小节目排练。姚国强的诗朗诵,以一个教师的视角启发教育学生,音量清脆,发人深省。汪剑芳的女高音独唱《铁蹄下的歌女》,徐有林胡琴伴奏,生动演绎了旧社会歌女的凄凉生活。
在选择队会司仪时,邱先生提议让我担任。大概是因为学期初我还是班长时,每节课叫起立,声音还算响亮的缘故吧。司仪也就是现在说的主持人,我没有当过,心里不免胆怯。邱先生极力做通我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次经历让我得到了锻炼,后来的人生中,每每遇到新的挑战,我都没有畏缩过。真的应该感谢先生的培养。
也是在这个学期,我加入了共青团。邱先生在日记本上语重心长地批语:"希望你不要自满。多关心班级,多为大家服务。"还是在这个学期,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各课考试总平均达到90分,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些,都与先生的鼓励和教育分不开的。
还有一件事。邱先生接我们班后,要求每天写日记,每周交一次。每次他都会认真批阅,用红笔写评语,从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加以鼓励,提出具体意见。他还指导我们怎样写日记:"每天写一件事,一天换一页,要有题目。要联系实际。"这对于我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也使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从此我坚持每天写日记,即使是文革时期、插队期间都没有耽误过。实在条件不允许,也要每天写上一行。现在我写回忆性散文,有的评议说记性好,其实哪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罢了。
在邱先生家里,他一边与我们亲切交谈,一边还拿出许多他曾经教过的学生赠送的照片,包括那些珍贵的合影。我们临走也同先生和师母一起合影。先生虽已是耄耋之年,依旧精神奕奕,丰采不减当年。
回忆我的初三语文老师
文/莫梅霞
在春节期间,我的舅舅们替88岁高龄的外婆张罗了一个大聚会,到聚会的全是外婆的儿女和媒仔媒女及其所有的家属,我在与一位客人闲聊时,不经意间聊到了我读初三时教我语文的王茂平老师,因为这位客人和王茂平老师是一大屋人。他说:"王茂平老师已退休三年了,他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有一篇散文佳作《池上莲花》入选由中国散文学会编纂的《中国散文大系·景物卷》。他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教育作家协会特聘客座教授。退休后在那务中学做语文顾问。还时有电视台记者采访他。"
我一直知道王茂平老师出色,因为我曾从《茂名日报》中看到过他发表的文章,但不知他如此出名色。
我外婆在播扬镇正江佩村,王茂平老师是江佩的水蓊根人,是我外婆邻村的,我小时候未读书时常住外婆家,因为我孩时格外调皮,外婆家周围的村庄我都会摸爬打滚游个遍,所以对那个地方特别熟悉,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很闭塞的地方。
王茂平老师不但是我外婆邻村的,还是我老妈子的同学,于是乎套着这些关系,我当时对这位老师感觉特别的亲切。
刚读初三时,那天气还很炎热,上课铃响了,王茂平老师匆匆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看见他的身影都忍不住底下头抿着嘴窃笑,且看:他身材顺高顺大,有点强壮,穿着一件白中有点泛黄的背心,背心的背后烂了三个大小不一也不规则的小洞,长裤的裤脚一边挽得老高,一边挽得老低,一条旧陋的皮带很随意的有点歪斜的在腰间束着,一双满是泥尘的皮鞋装着两只大脚,这装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是刚刚洗手上田就踏着皮鞋进教室的那种农民式教师。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么土气的一个人肚子里会装多少墨水?当我们还没有回过神来时,王茂平老师已经来到了中间行第三桌的位置,左手撑着腰,昂着头,右手拿着书,书拿得老高,俨然是李白把酒问清天的气势。开始上课了,他声音浑厚圆润,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课上得十分精彩而投入,同学们都忘记了他的土气,十分爱听他的课。特别是上起古文来,每一篇他都上得精彩绝妙,用典型的化州白念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风味,我们当时觉得,读古文一定要用白话才能读得津津有味,才能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初三的每一篇古文,我当时都能倒背如流,那种喜爱,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能遇到王茂平这样的好老师真是我的福气。认识他的人,了解他的根,再读起他的作品来就更容易理解领悟,这比起读徐志摩的诗来得现实。于是我不惜那已严重超额的流量,上网去搜索他的作品,从《瓦屋听雨》开始,到《池上莲花》、《竹乡觅韵》、《我爱故乡的山稔》、《校园那棵凤凰树》……我像寻到了一个桃花源,读得如痴如醉,一连三天,有空都沉醉其中,他的作品有着农民嗅泥土般的馨香,有着诗人情怀般的浪漫,有着教书育人洗刷心灵的熏陶,有着对现实状况的赞美和抨击,文风朴实,严谨而又活泼,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读他的作品,仿佛人在诗中走,心在画中游,真切体会到文学的震撼美。
我会继续寻找他的作品,也希望他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创出更多的佳作。
天边边,有位老师
文/唐顺生
那年,在人称天边边的海南岛,遇到一位老师,可以说,她是改变我命运的老师,当然更是益友。
在我心目中,她属于那种有才华和很有灵气的才女。她曾经做过老师、记者、编辑,做过国企文员。无论供职于何处,她笔耕不辍,文字隔三岔五见诸于海南岛的各类报刊,或是散文、或是诗歌、或是单位的东西。我读过她不少文章,感觉她的文笔与她人一样很美,超凡脱俗,有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味道。
认识她缘自一次"空中"交友。说起"空中"交友,就好比现在战斗机"空中"加油一样,关键环节在空中完成。这样比喻并不恰当,但我是这么理解的。70后应该对"空中"交友不陌生,80后、90和00后就弄不懂是什么意思了,毕竟时代不一样,经历不同。那个年代,特别是在部队,几乎每个战士人手一台廉价收音机。一到晚上,或是躲在被窝里偷听,或是在站岗时偷听。当过兵的都知道,部队生活是很单调、枯燥的。听广播,这几乎是部队战友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包括我在内。认识她那年,我刚到部队两年,可以说还是个新兵蛋子。
海南岛,因为地处中国南端,所以大家喜欢称她为天边边。天边边伟岸的椰树成林成片,天空湛蓝湛蓝。我最喜欢海南的一句广告词"碧海连天远,天涯尽是春",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见面是在一个傍晚,那时我们部队在海南岛某海域海训,她去看我。那天傍晚,我们来到海边,虽然天色接近黄昏,但天空依然还是那么湛蓝,海面依然还是那么辽阔,海风依然是那么轻盈,甚至连白天毒辣辣的阳光,也变得温柔了许多。我们漫步于沙滩,谈笑风生,究竟交流了什么,至今没印象了。现在回想起来,假如那时我是个狂野的男孩,一定会甩掉鞋袜,跳入大海,拥抱浪头。其实,那晚海风特大,海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对于喜爱冲浪,喜爱刺激运动的人来说,是羡慕的。但我没有把自己交给波澜壮阔的海,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平静的人,更没有勇气去拥抱大海。后来,她告诉我,我给她的第一印象是纯朴、诚实、厚道,一猜就是"山里人".
海训回营区后,一纸调令,我去了机关。自此,阴差阳错与文字打上了交道。得知我从事部队新闻工作后,她引荐了不少在岛内新闻单位工作的同学给我,并推荐我去报社实习。一个周末,我与几名战友在营地那片椰树林里小酌。她再次来到营区,给我带了好几本新闻写作书籍,还有一本比砖头还厚的《辞海》。她落落大方的举止,让那帮成天与"公蚊子"打交道的战友,不知所措,眼睛直勾勾地在我和她之间打量。来,我陪你们喝一杯!她举起小半杯啤酒,与我的战友一饮而尽。她很健谈,也很开朗,性格也很直率。所以一下子欢声笑语弥漫了那片静谧的椰树林。当时战友们的眼神是羡慕我,还是仰慕她,到现在我还没弄明白,因为我没想过去弄明白,所以一直搁在心里。
若干年后,我由一个不谙世事的新兵蛋子,走上了部队新闻干事的岗位,奔波于海南岛的各个营区。10年前,我转业离开了军营,离开了海南岛。离岛前一天,她专门邀请我及我爱人去她家做客。离别时,她笑声依然爽朗,没有泪水湿襟的场景,至今,我依然认为,纯正的友谊是值得回味,也很有味道。
今年8月初,应海南岛战友之邀,故地重游。得知她与一名军人结婚了,也是广西人,过得很幸福,我心生欣慰。
祝福你,我那天边边的老师,天边边的益友。
我的老师
文/郑钦文
我有一位朴实无华、乐观向上、耐心细致又深爱着每一个孩子的班主任——张芸老师。
她中等身材,我最喜欢她穿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每天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教室。她有一头披肩的秀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会说话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她那带着磁性的声音,假若配上伴奏准会让人陶醉!
张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改起作业来非常细心。我是个做作业十分马虎的淘气小子,时常会因写错一个标点符号或拼音的声调而得不到"A十笑脸".因此张老师经常鼓励我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她总是对我们说"态度第一",有了认真的态度才有好的成绩。
生活上,张老师更是时刻关心着我们,无微不至。不管哪个孩子生病,头疼脑热,发烧流涕,她总会密切关注着孩子的体温或哪里不舒服,并及时与家长联系转告情况……
在张老师眼里,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她总是用心尽力去温暖,去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