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乡村生活的美文

2023/08/15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乡村生活的美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乡村生活的美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我的乡村

文/侯川

我是农民的儿子,自然是在农村里长大的,后来由于念书、工作,就进了城。虽然我对城市生活至今尚未完全适应,但提起农村,也并不感到那么田园,那么陶醉。我深知,生活在农村里的人,也不全都是葛天氏之民,或者无怀氏之民。

我生活并长大的那个小村庄,存在于定西市安定区的凤翔镇。安定区,也就是以前的定西县,要说定西县,因了左宗棠"穷甲天下"的一句话,几乎无人不知。如今据说是,经济发展了,人都能吃饱肚子了,定西也撤地换市了,于是乎也就改了姓,更了名,唤做安定区了。

提起我的乡村,那荒凉的山峦,干涸的小河,贫瘠的土地,干旱的天气,穷苦的日子,让我自然而然也就想起了小时候所经受的饥饿、疾病、卑微及种种屈辱。那时候,逢年了,过节了,或者家里突然来了亲戚,那心里自然是万分高兴,因为,可以吃饱一顿好饭了。除此而外的关于节日的意义,关于亲戚是何亲戚,来干什么,那是一概不去关心的。所谓好饭,也不过是母亲从邻居家借点白面,做一顿旗花面片,或者烙些油馍馍,烧点面滚水,泡着吃。但就是这等简单的饭食,如今想起来,还是觉得无比可口,比吃大鱼大肉可有感觉多了。

记得小时候,我兄长的岳父常来我家,穿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身材较高,长相标致。那时,我一点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我家什么亲戚,但见他只要一来,母亲必要想方设法做好吃的饭,好像比白水煮面片、面滚水泡油饼还要好一点。所以那时心里懵懵懂懂觉得,这个亲戚是所有亲戚中最好的了,于是天天盼望,他能常来。有一次,他来我家,坐在炕上,手里把玩着一个小长方体的转笔刀。那时候看到这么个劳什子,心里自然是感到非常稀奇的了。于是乎,不知不觉就想着,要是自己能有这么一个转笔刀,那该多好啊。想啊想啊,一直想到晚上睡觉,兄长的岳父睡着了,可我还是睡不着。想啊想啊,突然,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偷。于是,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他的几个口袋,没找到,再加胆小,睡意来临,也就带着几分遗憾睡着了。

后来慢慢长大了,终于搞清楚了,这个亲戚,原来是兄长的岳父,按当地的语言习惯,女婿把岳父称为姨父,那我自然也该跟着叫他姨父了。

就是我的这个姨父,在我心里却有一种很特别的亲切感。他在小孩子面前,从来不会摆出一幅大人的面孔。而我的父亲,兄长,都是脾气很大的人,我自小心里对他们常常是畏惧三分。再加家里贫穷,在村子里没啥活势,老是觉得,自己在村子里那些大人的眼里,很不起眼,没啥出息。那时,村子里一个我叫"三姐"的女人,就说,侯家的老二,总没傻吧。后来我上了大学,工作了,有一次回到老家,她见了我,就笑着说,那时,我看你好像傻着啦,真没想到,傻的人考上了大学,没傻的却考不上。还有,我的大姐夫,也曾对我大姐说,他尕舅,合适着哩吧,不会是傻子吧。而我的这个姨父——兄长的岳父,总爱跟我们小孩子说话,笑嘻嘻的,口气慢慢的,柔柔的,甚是和气。有这么一次,村里一个大约同龄的小朋友,他外公外婆和我兄长的岳父同村,我们便一同去到他家所在的那个小山村。这个小朋友,自然是去看外公外婆,而我,好像身负重要使命似的,带了母亲特意烙制的几个油馍馍,去看望我兄长的岳父岳母,还有他们的老父亲。我和那个小朋友跨过那条辽阔的小河

——那时,河里还是有水的,细溜溜,清凌凌,长年不断,然后穿过大片大片的农田,上了山,在明媚的阳光里,走过不太长的一段山路,便到了。那时,兄嫂还没成婚,我还没见过我嫂子的面,说实话,那次心里还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见一见我未来的嫂子。不料,到家后,我那未来的嫂子,到生产队里干活去了,不在家。我兄长的岳父也不在家。招呼我们的,是我嫂子的爷爷,叫嫂子的大兄弟烧好了开水,然后就拿我带去的油馍,让我们泡着吃。那时,我们是川里人,嫂子家是山里人,虽说我家很贫穷,但比起嫂子的娘家来,还是要略好一点。这是我后来才弄清楚的。虽然,兄长的岳父母没见着,未来的嫂子也没见上,但完成了母亲交待的任务,一路又有小朋友做伴,这次走亲戚,还是很愉快的,在我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大约是上了初中吧,一个暑假,有一天到嫂子的娘家去玩。农村的孩子,说是去玩,其实去了以后,也得帮大人干农活,而且是挺累人的农活。当然,习惯了,又是自己愿意,也是乐在其中。我们拔豆子,拔麦子,我的这个姨父,大声说着话,指点着,说笑着,哼唱着,我和嫂子的三个兄弟也是又说又笑,干活的地里,始终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到了晚上,姨父不知从谁家里借来了十来个鸡蛋,叫姨娘全部炒了,让我们吃。那一次,真是吃美了,也吃得很意外,在我家里,我可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多的鸡蛋。当然,姨父只能借,因为买是没钱的,等到自家有了,再还人家。

有一天接近黄昏时,我们正在地里干着活,姨父突然直起身子,用手指向不远处的山头,大声喊着,叫着,走了。晚上,吃饭睡觉,都没见他回来。第二天地里干活,姨父在差不多的时点也来了。我好奇地问他,昨晚去哪了。他笑着说,你看么,陈家庄的一个放牛娃,牛在咱们的地里吃庄稼,不管么,我赶过去说,这个娃娃态度还不好,我就拽了他,去了他家,一看,原来跟他家里的大人认识,人家要留,就住下来了。稍后,我跟姨娘说起此事,姨娘带着嗔怪的口气说,嚼舌根哩,跑着赌博去了。后来,我也就慢慢知道了,我的这个姨父,酷爱赌博,因为赌博,还被公安局抓走了一回,关了好几年哩。

姨父除了赌博这一点不好,我觉得他在农村的社会里,实在应该算一个上品之人。他为人极聪明能干,木工活做得好,还会吹拉弹唱。一天都没念过书的人,家里墙上挂着各种乐器,那种小戏本子也有厚厚一摞。在远近方圆,他做木工活的技术是很过硬很出名的;吹拉弹唱的水平,也实在不低,年年都是秧歌队的好把式。本来,山里人的儿子,娶媳妇最难了,但是,他的三个儿子,都顺顺当当成了家,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有时想,那年月,老百姓的日子极穷极苦,姨父爱赌博,也可能有散心慌的缘故在里头吧,他为人大度,性格乐观,兴趣广泛,也算得一个爱生活懂生活的人了。

如果说,我的这个姨父的身上有那么一点葛天氏、无怀氏之民的因素,那么,我的乡村里,阴怪刁钻之人,也不是没有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个生产队队长,他家跟我家相邻,据我所知,我们两家也算两代不和了。这个生产队长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辈的人,那时刚解放,听说是个积极分子,因为我们家的地比较多,便整天往工作组那儿跑,要争取着给我们家定地主的成份。后来,工作组的人到我家里来了一趟,看了一下,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存粮,便没有定成地主,只定了个中农。到了队长的手里,他便千方百计欺辱我的父母亲。他老婆也千方百计找茬,辱骂我母亲。母亲说,这些都没啥,她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一次队长老婆竟然唆使他们的儿子,还是一个孩子,前来辱骂我母亲。呜呼!人心之愚之恶,于此可见一斑。母亲还说,我的大姐,才十一岁,由于家里太穷了,没劳力,便辍了才上了不到一年的学,回家务农了。有一次在生产队里拔扁豆子,身后有没拔干净的,这个生产队长一声没吭,走过来,从衣领上提起来,直接往后一扔。当时,母亲真的气坏了,她待人从来都是忍气吞声的,就这一次,她实在没法忍,便和队长大吵了一顿。

我有朋友曾说,中国的农村社会里,有着不为人知的各种黑暗。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一直以来,我对所谓的乡土诗,始终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来。说得不好听些,那些所谓的乡土诗,仿佛温吞水式的,意淫似的,和真正的"乡土",实在是有着不小的隔膜。关于乡土社会,我觉得,还是鲁迅体会得细致,认识得深刻,要了解真正的乡土,看来还得认真读一读鲁迅。

还有另一个生产队长的父亲,当时大概六十多岁吧,我在上小学时,一个秋天,阵阵冷风吹过,各种树叶便哗哗啦啦地掉落。老家的人过冬,是要烧炕的,烧炕的那些用料,有个专用词叫填炕,无非草皮树叶之类,得及早准备。于是,我便去扫填炕,也就是秋风吹落的树叶。扫了一阵,已经有了几大堆,瞅一瞅,觉得蛮有成就感似的。不料,一个黑衣人驼着背,在不远的地方,叽叽咕咕地骂着,什么贼驴日的,什么贼娃子,总之骂人没好话。慢慢地,我知道了,是在骂我。本来,农村里人吵架,总像母鸡下蛋似的,扯开了嗓子,生怕有谁不知道。然而,这个黑衣人,也就是生产队长的父亲,却是有清没楚地在那儿骂人。晚上回到家一说,兄长告诉我,那一片,是人家占下的,别人不能去扫的。这次扫树叶,的确在我心里留下了十分糟糕的印象。它彻底地击毁了我在课本上学到的一些极崇高极美好的道理,也在我的心里撕毁了蒙在中国乡土社会外面的那层十分田园的、充满诗意的薄纱。

我的乡村,就这样早早地离我远去了,如今零星地回忆起来,心里犹在隐隐作痛。

美丽乡村行

文/宁洪

秋天,天高气爽,景色迷人,若是你有兴趣到农村的郊外走一走,你会发现,今年的农村同原来大不相同,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远的不说,如果你有机会从枣宁路经过,在万新村南,有两样风景定会让你感到新奇。一样是路西的一排路灯。乍看上去,这些路灯与普通路灯并无区别。但仔细思量,你就会发现,它们与众不同。一是你看不到电线。这在城市,也许并不足为奇,因为城市的电线大都敷设在地下,可在乡村,我们常见的是蜘蛛网般密布的电线。二是在路灯杆的顶部,托着一块四四方方的板。原来这些路灯是使用太阳能供电的,那块四四方方的板,就是太阳能电池板。这些路灯还安装了自控装置,能够根据自然光线的亮度,自动控制灯的开关。第二样是路西的一块葱田,里面插满各种颜色的小旗子。有时候,你能看到许多人在田里劳动,也有时候,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地里观察,偶尔俯身拔起一棵大葱,讨论交流。这是一块实验田。这块田,耕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都遵循无公害的原则,获取经验,加以推广。

像太阳能路灯一样,新能源的利用,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你任意走进哪个村庄,都会看到许多人家的房顶上,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热水通到浴室,有的还通到厨房。洗澡,在过去的农村,可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农业劳动是艰苦的,一天下来,泥污汗水满身,能洗一个热水澡,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可是很难。一个原因是钱,尽管这些年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他们是最懂得怎样节约每一分钱的。第二个原因是设施条件,农村的建筑都比较分散,很难集中供暖;农民的家庭住宅布局受传统建筑格局的影响,不够合理。后来渐渐出现了商业性的浴池,的确解决了农民冬天洗澡的问题。但这种商业性的浴池,春、夏、秋三季都很少营业。在农村,农民们曾经使用热水袋、热水箱,但这两种都不耐用,而且因为其制作材料是再生塑料,流出的热水有一股塑料味,它的安全性就大受怀疑。国家将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纳入财政补贴范围以来,农民感到了实惠。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安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再安装一个浴霸,享受国家补贴,个人节省资金,把浴室简单装修一下,就可以解决全家人春夏秋三季的洗澡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卫生意识。很多农民对厕所进行了改造、装修,新建房的农民则会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建筑的适用性,从而改变房屋的建筑格局。

与太阳能的利用相似的,是沼气的使用。在现在的很多村子里,你都能找到家中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一个四口之家,修建一个容积在十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完全能够满足烧水做饭的需要,其原料费用很低,还很好地解决了人畜粪便的排放问题。过去沼气的使用,受到一个问题的限制,就是废料的处理。虽然这些废料是很好的有机废料,但是抽取很难,沼气原料无法及时更换,时间一久,就导致用户放弃使用。现在,有专业人员采用泥浆泵负责抽取和运输,用户只需缴纳少量的费用,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这些词语,在过去,曾经被农民看做是城市生活独享的奢侈,而今天,它们已悄然走进农村,走进寻常百姓家。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农村和农民,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之后,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他们要奔向小康,建设美丽乡村。无可讳言,小康是什么样子的,美丽乡村究竟如何,也许农民并不太清楚。但他们逐渐地明白,安定、健康、文明地生活,才是真正应该拥有的生活。只有这样的发展,我们的农村才是绿色的农村,才是充满希望的农村,才是真正美丽的乡村。

乡村的夜

文/九满

当落日的余晖即将消逝,青黛色的烟霭已急不可待地笼罩了整个旷野,乡村的沟沟壑壑顿时模糊起来,宏阔渐沉的夜幕便徐徐拉开……

此刻,田间劳作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拾掇农具,顶着夜色荷锄而归。

鸟倦了,归巢后叽叽喳喳地再吵闹一阵,然后,在枝丫中渐渐安静下来。

鸡们边走边交流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悠哉游哉地钻进鸡笼。钻进去了,还在叽叽咕咕地说着话,耳鬓厮磨,互道晚安。

猪回圈,牛回棚。偶有一头牛不听话,掉在后面,悄悄往稻田里捞上一把,被牛馆发现,一鞭抽在背上,便"哞"的一声,朝场棚飞奔而去,跑到门口,突然滑了一下,头一下子搁在高高的栏杆上,不断地挣扎。

灶间,熊熊燃烧的柴草气息与家家户户弥散的饭菜香味,在空气中窜得很快,满溢着庄户人家平凡的热闹似乎又有些开阔的虚静。

村子里的灯渐次亮起来,在夜色和丛林的掩映下,似点点星火,小心翼翼又满怀信心。每盏灯都是一个港湾,白发老人在灯影里给淘气的孙子喂饭,壮硕的妻子翘首等侯晚归的丈夫;每盏灯都是一种呼唤,无数的灯映射出乡人质朴的忧乐。

天,彻底地黑了,村庄恢复了宁谧。一个人或几个人,守着一盏灯光,抽一管旱烟,泡一壶茶,或拉家常,或商农事,抑或给孩子们讲叙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夜虫在附近的泥土和草叶上不停叫唤;有一些飞蛾远道而来,奋不顾身地扑打灯罩。

不知不觉地,夜便深了。但谁也不知道夜是怎样深起来的。

还没咋拉话呢,怎么月亮就爬上屋顶了!

百虫的歌声越来越力不从心,唱到后来见无人理会,声音越去越远,最后悄然钻进大地中去了。

哗,谁家大门"吱"的一声打开,一盆洗脚水泼在地上。紧接着又"吱"的一声,门关了。明天还要赶地里的活,庄稼一天高过一天,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庄稼,就是他们的命啊!急忙爬上床。然后"噗"的一声,吹灭了煤油灯。这家人算是彻底告别了一天的忙碌与劳累,睡了。

一家,两家,三家……

等到最后一户人家的灯熄灭,村庄便陷入了更深沉的夜,成为黑夜的一部分,像一瓶墨水,倒进了更大的一桶墨水里。

村庄里,每晚都有一些不速之客,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昼伏夜出。

黄鼠狼、老鼠、野猪以及不知名的鬼魅倾巢而出,就着夜色的掩护,在村庄里四处游走。

人们睡着了,虽然他们的身体躺在村庄里,灵魂却跟着月光走得很远很远。他们一生住在村庄里,难得出趟远门,只有跟着梦境做一次旅行。无数庄稼和农事堆积在生命中,就像膝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守在他们周围,守得他们一生再无精力顾及其他的事情。

人们不知道,在他们远行的时候,有多少事物乘机光顾了自己的村庄,甚至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它们旁若无人地在村庄里走来转去,这家门前瞅瞅,那家屋里坐坐,将农家剩下的半碗冷饭吃得干干净净,抑或把木凳上的袜子扔到地上,甚至把碗柜里的一小块腊肉拖到床底下……

孩子们是不肯早睡的,村里村外疯跑疯玩,一会儿悄然无声,一会儿又急呼高叫,闹闹哄哄。玩饿了,趁大人们睡觉了,偷偷开始他们的"美食计划",从篱笆的缝隙里钻进邻家的菜园,放开胆子,放开肚皮,吃着装着,夜半才归。

归家的路上,除了知了从树丛里隔空问候,黑夜将他们层层包围。路过的村庄已经沉睡,路过的凶险之地,像一口巨大陷阱,连风中打摆的树叶,也包含了某种玄机,甚至致命的暗示。偶尔,响起叶子相互摩擦的声音,都会令他们心惊肉跳,竖着耳朵警惕着周围的一切。害怕,对黑夜的害怕,让他们时不时往身后看。脑中还不断地恶补遇到恶人、恶狗,甚至恶鬼的各种情形,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他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恨不得一步跨过去,一下子回到自己的家里。可是,家是必须一步一步才能走到的。

临近自己家的时候,心情放松了许多,暗自庆幸自己能够穿越漫长而凶险的夜幕,再一次安全地回到自家屋里。打开门,头一歪倒在床铺上,掉进另一个更加深沉的黑夜,把自己丢失在伙伴们的游戏里。

偶尔,一个起夜的人,看见一个黑影从村里走过,像梦一样飘忽。他不知道那是动物、人类还是传说中的鬼魅,撒了一半的尿停在空中,赶紧披衣进屋。对他来说,这是比黑夜还黑的另一个黑夜。他必须死守这个遭遇的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仿佛一旦泄密,他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猫顺着黑暗的乡村,去靠近老鼠的气息,逮几只老鼠填饱肚子。吃饱喝足了,想起另一只猫,便悄悄翻越院子,去看一眼隔壁的母猫。于是,一场村子里最张扬最浪漫的爱情大戏便拉开了大幕……

乡村走来的玉米

文/陈树庆

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突然传来一股诱人的烤玉米香味,忍不住一路探寻,当我的目光触到一处小吃摊时,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近前,只见烤箱上面放着一排嫩玉米,外焦里黄,散发出特有的香甜味,十分诱人。

玉米是北方最常见、最普通的农作物。乡下人一般不会把玉米当成土特产,但在我心中,玉米的味道却最令我记忆犹新。记得小时候,每到玉米成熟季节,我们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自家的玉米地里钻。听大人说,从玉米绣出红缨开始二十一天后就可以吃了,记忆里水煮嫩玉米最好吃。玉米从玉米棵上掰下来拿回家中,剥去那包裹得紧紧的青青的叶片,掐去玉米顶端上斑斓的"红缨",便露出金黄鲜嫩的颗粒,明眸皓齿一般,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不一会儿,嫩玉米就煮熟了,玉米的香味开始弥漫,我抑制住去掀锅盖的冲动,母亲赶紧捞出来放进盛凉水的盆子里冷却。吃嫩玉米不应叫吃,而应叫啃才对。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用双手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地啃食,一啃,那玉米颗粒会"蓬、蓬"地一声一声地绽裂开来,蘸得满嘴都是,不仅连叫"好吃啊,真好吃!"齿颊留香,令人几天都沉浸在美味里。

每当玉米成熟,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大的乐趣是烤玉米,几个小伙伴聚到一起,跑到地里把玉米撕开一点,用大拇指掐一掐玉米是老了还是嫩嫩?如果冒浆,则嫌嫩;如果表面没硬,中间会冒浆,则烤着吃正好;如果掐不动也不冒浆,则老了。然后一溜烟似地跑到地头拐角田埂的小土坎下,找上几块砖头搭建成简易的灶台,白天乡亲们在田间除的杂草,历经一天的太阳暴晒也渐渐变干了,在简易的灶台之下用这些干草点起小火,烧烤就这样开始了。我们一层层剥去翠绿的玉米包皮,揪掉玉米须,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皮,透过细细的绿皮,隐隐能看到里面金黄的玉米粒,整齐地排列着。剥去青皮的玉米插上小棍,轻轻地把玉米架在简易的烧烤灶台上烧烤。不一会,伴着清脆的"噼噼啪啪"的脆响,玉米开始散发出清香,令人垂涎欲滴,烤熟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就吃,那真是世间绝无的佳肴美味。

眼下又到玉米成熟的季节,煮玉米、烤玉米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现在,玉米早就走下了农家的餐桌,已从主粮变为副食,偶尔想吃,就去地里将鲜嫩的玉米掰几穗,用自己的创造力调剂得美味些。乡下的玉米也走出了农村,融入了城市,走进了城市的酒店、超市,在城市安家落户,成为城市人的美食之一,经常会在城市街道边见着烤玉米、煮玉米的。有时,会买上一两个,解解馋,狼吞虎咽一番,但每次吃完后都会怅然若失,玉米香甜依旧,但却总感觉少了几分味道,只是觉得不如儿时曾经拥有的玉米味道。

每到玉米成熟的时候,家乡那片绿油油的玉米地,那一穗穗饱满香甜的玉米会出现在梦里,让我明白,家乡的玉米味道与众不同,那份香甜的感觉,已烙印在我的味觉中。

回望乡村

文/唐艳军

少小时,父辈们总教育我们要努力成才,走出泥泞的乡间小道,走向人生的高峰或者平原。于是,懵懂的我们蹒跚上路。逐梦的旅程,憧憬时满是诗情画意,但脚踏实地之后,你会发现,大海不会让你一帆风顺,高山不会让你畅通无阻。前行的路,有天空的威压让你举步维艰,有残酷的竞争让你疲于应付,更有和记忆撕裂的疼痛,让你心力交瘁。

挣扎和不屈伴随着我们攀爬向上,山石刺伤了赤脚,荆棘划破了手掌,风雪冰冻了单薄的体温。但,我们并不曾畏缩,更不曾后退,我们坚定的信仰,是山外的青山,楼外的高楼。我们深知,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幸福,更有父辈们的梦想和希望。我们要走一条父辈们眺望的远路,我们要去往先辈们不曾到达的彼岸……

时光来去,费尽心力之后,我们终于站在城市的高楼之上。可是,鲜见的阳光已被雾霾驱赶,泥土的芬芳已被尾气笼罩,纯洁的人心已被世俗愚弄,我们还可以展望什么?

夜深人静,我们蜷缩在钢筋混凝土的围城里,回望来路,回望曾种下迷茫、艰辛和希冀的乡土。我们才知道,曾经泥泞的记忆,总让人渴望逃离。但当渐行渐远时,才发现脚步已经远行,初心却已无处安放。回乡的小径已经断裂,故乡的土坡已经坍塌,乡间的老屋已被拆迁。葱翠的林木变成僵硬的机床,青绿的麦苗化作冰冷的零件,鸡犬相闻的岁月典当成了车水马龙的浮华。还有那些充满欢快的儿时的记忆,也被疯狂的机车一一碾碎,化着一缕绝望的青烟消散虚空。

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而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生活?是万众瞩目的高山,还是百川归流的大海?是傲雪凌霜的崖上劲松,还是百折不挠的山涧溪流,亦或是一棵静静生长的无名小草?在细雨霏霏的深秋,我去过小镇房石。在那里,我仰望过五人合围的参天大树,我参观过诗画斑驳的乡村书舍,我拜访过青山脚下的悠然农家,我审读过断壁残垣的地主旧居,我还凭吊过浩气长存的烈士陵园。人世的种种幻象一一闪现,豪情的,悲怆的,怡然的,风雅的,隐逸的,终将远去,慢慢变成一个任人评说的看点。

我想,我只是一颗平凡而无名的小草。既是小草,就应该回归山野。我要在清澈的溪边,搭建一座木屋,并在它的四周种上几拢疏竹、几拢菊花、几拢青菜。木屋里,有温柔的妻子为我燃起炊烟,有可爱的孩子为我绕膝歌唱,有慈祥的父母为我缝补衣裳。闲时,我可以躺在阳光下品茗,或者绘画,或者书写,抑或读读五柳文章。我也可以寻来二三知己促膝长谈,畅叙人生。高兴时,可以开怀大笑;失落时,可以仰天长叹;得意处,可以击节而歌。生与活可以酣畅淋漓,爱与恨也可以随心所欲。于无争时得大救赎,于自由间得大自在,于淡泊处得大欢喜。时光就这样慢慢流走,我就这样活下去,混下去也应该是惬意的,无悔的吧。

你也不要笑我自暴自弃,我也不会嫌我平生无为。只要努力过,回归过,心安了就好!

可是,乡路已断,再好的展望都不过是难圆幻梦。

回望乡村,梦已无从捡拾。

美丽乡村我的家

文/隗学芹

"绣江春涨流水声","锦川烟雨时时润",走在章丘这片柔美的大地,会让你时时处处感受清波漾漾,锦绣山川的美景,会让你在柔润的风里,赏景忘情。秀水绿川之美

天气寒凉了,而在这寒气浮动的季节,我却终于得幸走进几度向往的莲花山。

一进入景区,便被满山的红叶,苍翠的松柏夺目了。走在红叶掩映的水泥路上,柔软的情怀盈满心间。抬头看映红在深秋暖阳的红叶,日光穿透叶的经脉,叶便在光明里辉映。古人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句,可在我看来,这一抹季节的红,红过诗人的诗句。那样的瑰丽,那样的欲红还羞的柔媚,是文字绘不出的。远山,是苍翠的松柏,被秋露洗礼,愈发绿的深厚。走在这样绚丽姿色的山路上,怎能不欣喜呢。路是平整的,如果不过意它的"现代姿势",你可以快走几步,拐上原始形态的山路,拾级而上,真正体验原生态爬山趣味。身边的红叶呵,相伴相随,用它生命最后的一抹色彩,将心意渲染的浓烈张扬。它染红了岁月的季节,也柔暖了季节里行走的人。

走在层林尽染的山路,凝露悬挂在草尖,不时跌落在我的衣服上,鞋子上,"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是星的眼泪不小心垂落于此吗?那样清澈啊。伸手接住透过斑驳红叶筛下的一缕暖阳,怀着喜悦,登上山头。往山下看去,快看那小村庄啊,掩映在红叶深处,那白墙黛瓦的小屋隐隐显现,村外,是明亮如玻璃带子的河,真的是"绿水绕村郭。"

遥望村内,整齐的村道蜿蜒于村巷,那是修砌平坦的水泥路。在大美章丘的宏伟蓝图里,村路也是环节之一。在章丘,即便偏远的山村,也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彻底改变了农村人雨天一鞋泥的局面。从小山望过去,村道整洁,看不到一点脏乱。不时有穿黄色环卫服的人隐现在村道,他们在一天不间断的整理着街道,怪不得如此干净呢,原来,环卫工作早已发动到山村乡野了。

此情此景,仅仅是"秀水绿川"章丘的冰山一角。而今,走在章丘的大地上,处处是美景,处处焕发着生机。你来,春有百花,夏有清泉,秋有百果,冬有雪场天然泳池,三王峪水上乐园,山亭台榭;白云寺青山幽幽,莲花山万波风情,都等着你来赏游寄情。

乡韵逍遥采摘乐

曾经在五月里,走进刁镇的樱桃园。在黄熟的麦田背后,就是大片的樱桃。沐着夏的清风,老远就看到在绿叶的掩映里,穗穗紫红或金黄的樱桃,翘耀在枝头,迎在细微的柔风里,那些红艳的果子,让我一下子想起齐白石的一幅樱桃画,在水晶果盘里,鲜红的樱桃,饱满滢润似乎吹弹可破。他在画幅上角题词是"女儿口色",这样的词句,让人的心一下子就柔软了。

进入园内,看到熟的酱紫的果实,忍不住摘下来先尝为快。同行的几位友人也都摘了一把果子,那溢在眼角的笑,分明泄露了心的满足。天公凑趣,滴落几丝细雨,盈盈润珠,凝在青翠的叶和嫣红的果上,于是"一树樱桃带雨红"的柔媚甜润全映在满眼的贪婪里了。蒋捷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醉了多少人的心思啊!这滴红流绿的果把人的心思挑拨的跃动不已。大家急不可待,开始采摘,为了摘到那艳在阳光里吸足日月精华的,胆大的女士踩了梯子专门采摘高处的。而我,则是恐高的,只能站在树下,可那些饱满的红果把枝头压弯了的到处都是,我穿游树下,摘着,内心里盈着喜悦。一位友人说,章丘各处采摘园的樱桃特色各不不同,品种繁多。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可聪明的章丘人,愣是将这样稀罕的果在这片沃土上安家了。

这样采摘的快乐,正是乡韵章丘,逍遥章丘的魅力呈现。不同的季节,让你享受不同的瓜果溢香的情趣。甜脆的高官寨甜瓜,越过季节让你早早品到苹果清香的水寨嘎啦,还有那入春时节满园生姿的草莓。不论哪个季节,只要走进章丘,总能享受到果香弥漫的欢乐。在这里,忘却俗事的烦扰,尽享情趣,难道不是美哉章丘吗?美丽乡村文化餐

走进章丘的每一座村落,你都会惊喜的看到一座座活动场所焕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文体大院里有阅览室,棋牌室等各类活动室。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夕阳红秧歌队,或者器乐团。走进村落,会有幸欣赏到歌舞队的表演,那些大爷大妈在鼓乐声声里翩然起舞,看着她们灵活的舞姿,你真的很难想到这是些换下舞服就拿了锄头下地的农民,她们脸上溢着的笑,满溢着新生活的幸福。

在村居的旁边,你会看到拔地而起的青灰黛瓦的楼房,这是新型的农村社区。劳累了一辈子的那些农民,而今也住进了高楼,享受着城市人才有的现代生活。各地艺术节内容丰富,将农民的生活点缀的流光溢彩。庄户剧团的汇演、广场健身舞大赛、象棋大赛、孝文化展演这些纷呈的活动,让村民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享受着文化大餐。

美丽乡村我的家,这片热土不仅孕育了李清照李开先等诸多文人,更是泉韵悠悠,将章丘滋润的生姿摇曳。你听,青石板上叩响的叮咚声,是游子回归的步伐,那一抹浓浓的乡愁将他们的情思牵的牢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