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

2023/08/15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雪漫乡村

文/董国宾

一场漫天飞舞的大雪,从梦里走来,闯入季节焦渴的眼帘。点点晶莹,如蝶曼舞,把一个个隐秘的心思倾诉于大地。雪,落在乡村原野,便有了饱满的诗意,即使是不会写诗的人,也容易被触动内心深处的柔软。雪花像鸟的翅膀滑过天空,降落在土地上,河川、村庄、老树、枯井,顷刻间有了共同的语言。

乡村是久远的,而一片雪花落在掌心,瞬间便会消融。短暂和久远的契合,灵光和永恒的碰撞,不知不觉便走进了禅意十足的画境里,于是乡村的角角落落便在有雪的冬日里灵动鲜活和朗润起来。皑皑白雪覆盖了山峦,苍松翠柏披上了银装。在层层叠叠的笑意和晶莹中,侧峰怪石不再棱角凌空、突兀峻峭,而是多了几分柔情。

雪让万物澄明静寂,却让心思繁荣,让记忆丰满鲜活。大雪降临的时候,牛羊不能满院子乱跑,更不能像春天一样遍野追青逐绿,但在长高的村子里,它们有足够果腹一冬的食草,不出圈便能享受悠闲时光。牛羊,只是迟钝在外表上,它们会从瞪大的眼睛里,敏锐地感知每一片雪花的清香,捕捉每一个细致的快乐和幸福。

雪,静下来,乡村的大地一片素洁莹白。农家院落里,灰鸽腾空,拂过墙基、牛棚、草垛,飞起一片牵念,直扑天空。它们被冬天的一场雪叫醒,从蛰伏的日子里走出来,迎着雪的清新,振翅飞抵一个新的高度。

雪天,炉火旁,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乐呵呵地说笑。他们说,雪像炉火跳荡的火苗,温暖了乡村大地,点亮了庄稼人的心。他们看着一天天长高的村子,又看着一步步走进生活里的轿车楼房,他们感到,还有一样东西从岁月里走过来,沁着香,闪着光——老人们眼神猛然亮起来:哦,那雪,还叫瑞雪。

乡村的月光

文/深厚殷磨砺锋

乡村的月光是清冷的。比如今年。虽然我破天荒地在家乡。

十五中秋,十六国庆。今年的中秋与国庆恰好连在一起。正是史上最长假也。机会难得。我也正好打道回府,去过中秋、度国庆了。

十五的月儿十六圆。想不到,于家乡却没有真正得见。这与原先一直留存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大有不同。叫人挺不爽的。除了失落,还有遗憾。不过,只是略略而已。

国庆节当日的凌晨一两点,我就醒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虽然在白天里和父亲两人打了一整天的油茶子。且我腰在疼,肩膀在痛。可是,那月亮却不管不顾地透过窗棂,明晃晃地在床前地上打出几格子纵横交错的光亮来。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是奇怪,此刻身在家乡,思绪却依然摇曳,依然要止不住地走远。罢了,罢了,出去转转吧?

于是穿衣下床。决计要外出走走。

院子里半明半暗,一片静寂。明的是光,暗的是角。月的清辉遍铺地面,宛如蜻蜓的薄翼,在略略抖动。月光,你冷吗?我不由裹紧了身上的薄衫。

月挂中天,被一圈淡黄的光晕圈定。光晕开去,便是一些隐灭的星辰。还有那些似轻纱一般飘忽的蓝白云。这时,月亮并不圆满,似乎一个"甲"字型人的头颅,张一双半是羞涩半是期待的黑眼。对着我,看!月光如水,打击在我最柔软最潮湿的部分。感觉到我一闭眼,她的炯炯目光便光芒四射,电击而来。倘若我一睁眼,她又羞涩地将目光略收回去。还原成期待的眼,还有光洁的脸,一幅欲言不语的模样儿。啊!千年绝句,万年水声,一个人和思索与一片热土有关,与一片月亮有关。

我抬腿往小巷的那头走去。小巷的尽头是村外的田野。当然,要去田野里,还必须绕过村前的一处池塘则行。

夜风吹气如兰,月光在池塘上明灭。有山,有树,有楼,有房在塘面上隐映轻摇。难道正是——"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么?应该是的。

塘埂上有草,似无边的思绪在疯长。先从塘埂的这头,绕了一个月亮圈儿,然后一直延伸到纵横的田埂那头,再或方或圆地再继续绕圈子。就这样圈住了太阳,圈住了月亮,圈住了雨水,也圈住了乡人的热望。草是老草,那绝不是什么嫩草。若是嫩草,那牧童为何不牵了这老牛来吃呢?我俯身用手只略略一拂,感觉果真是老草,因为没有多少绒绒的特色成分。且大都还挂着露珠,打湿了我的两个裤腿。渗入肌肤,既凉且冷。

穿过一块墨绿茶叶地,绕过两口废弃旧水井。那些野草疯长蔓延的田埂便真实地踩在脚下了。此时的田埂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并不像插秧那会儿的单薄。那时节,田埂往往会被乡人刮去草,抹上泥,打上洞,施上肥,种上豆。接着风一吹,日一晒,即使不下雨,豆秧们也会弱弱地从田埂上钻出来,并且个个茁壮成长。这样的话,到秋收时,稻田里不光可以收割到乡人沉甸甸谷的希望,还会收获到颗颗饱满豆的喜悦。呵,黄豆真是个好东西。到时候,你可以把之剥着吃,煮着吃,炒着吃,炸着吃。还可以将之用水桶、水盆浸泡了,里面再放一件铁器,膨胀热望。待到其浸软了,泡大了,再将之磨成浆,制成豆腐、或是豆腐佬,那味道,一个字,鲜。那感觉,一个字,爽。哈,不怕你不再软硬不吃哟。

稻田里,全部稻蔸儿正在整齐地排兵布阵。那些收割完毕的稻谷已剩下一些稻草了。它们被那些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稻蔸儿给努力支撑着,很洁白地平躺着,然后起伏着平稳向前铺开去。难道这些稻蔸儿是稻草儿的暖床热坑?不然,为何它们竟丝毫不沾半点尘土呢?

此时,稻田的地面上是干裂的,就像父亲额上的皱纹,刻录生活。深厚!又是松软的,恰如母亲的眼睛,盈满温情。深情!啊,深沉而多情,这正是家乡的土地。稻田间,有两道收割机辗过的痕迹。哦,我恍然大悟。难怪现在的塘埂和田埂上尽是一些老草,并没见嫩草。敢情与乡人好几年不再养牛有关。我说呢,难怪回来数次,竟不见那些乡人于每日早晚里再牵扯着一头老牛或是小牛,来啃这些嫩草与老草了。只害得它们尽是一气地生长与疯长!

我在经过一块遍植的菊花地里停下了脚步。那是杭菊,一年被乡人种植了许多。此时,那些菊花正在争先恐后地纷纷嚷嚷地打着花苞儿。估计过不了几天便会半开,或是全开的了。呵,它们的个头一律只有我的膝头那么高,朵朵笑盈盈地承欢于我的膝下,并不让我走,难道它们想前来抱腿拉裤么,说要让我看着它们开花?呵,我的乡人对季节的精确掌控,那是相当的恰于其分。采摘这些杭菊的阶段,正处在采摘油茶子之后,霜降之前。那时节,这些菊花便一片片地或黄或白、或高或低、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地开满乡人的种植园里,开在乡人喜悦的两眼里。好一片片春光灿烂。好一朵朵笑脸盈盈。它说,我在开花。它们说,我们在开花!

拖着影子,踩着月光,回家。此时,鲜有狗在叫,偶有鸡在鸣。大约是我的不小心在意,纷纷惊扰了它们的甜甜睡梦了罢。你看,它们正闪着两只狗眼,瞪着两只鸡眼,穿透警惕的月光,盯着我在看呢。此刻,月光很显见地清冷了。我感觉是。

回到房间,那月光依然于床前流盼徜徉。

呵,月亮,你的清高,正将诗歌的节奏拔高。

啊,月光,你的芬芳,永远将气味中最幽深最清冷的部分,散落在地上。

乡村散记

文/吴鲜

立夏刚过,四月的乡村犹如一幅山水长卷,在我的面前徐徐展开,缓缓向我们走来。

清晨,亮晶晶的早晨,乡村在布谷声声中醒来。阳光一派温和,普照天地万物,大地生机萌动,以夏天的姿态崭露头角。忙碌的乡人们从薄雾中走来,眉上沾着雾气,颇有些"仙人"的味道,裤脚上沾满了露水与泥巴,肩上荷着的锄头在晨光中闪着金属的光芒,仿佛一朵花的盛开。是的,这一刻,乡人们仿佛看见了果实,稻子在风中起舞,在泥土与草木的芬芳里陶醉,播种与收获成为这个季节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汗水与希望成为这个初夏、亮晶晶的早晨里两个生动的符号。

行走在乡村的四月,我仿佛又变回了乡村少年。是的,我本是一乡村少年,血液里流淌着土地的颜色,厚重,苍莽,无边无际的稻子,在风吹麦浪的带动下,一路欢歌,金黄与翠绿成为我少年时期的基调。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玩耍时忘记了回家的路,行走他乡多年。今日梦醒,踏浪归来,乡村张开温暖的怀抱,让我身陷其中,温暖如初。"你行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少年行来都是诗,这些年,我一路行来,平平仄仄,用青春和汗水在异乡的土地上书写着人生的诗行。久违了,乡村。久违了,少年行走过的房前屋后,池塘沟畔,窄窄的田埂,通向外界的唯一的一条羊肠小道。

暗香浮动。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清香。门前的栀子花开了,墙头上的金银花开了,微风拂面,暗香阵阵,我沉醉其中,去屋后的荷塘看看吧。一夜风雨过后,荷塘变得更加迷人,"叶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夏日清晨,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一只青蛙停在上面,鼓着腮帮,瞪着双眼,向我们"示威",我和一帮儿时的小伙伴们,趴在塘埂上,学着青蛙的样子,鼓着腮帮,瞪大双眼,盯着它看,一看就是一上午。我们才不怕它呢,时不时兴许还能钓起它。这时,一只龟潜出水面,蹲在另一片荷叶上,伸出小脑袋瓜,探头探脑地东张西望。龟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和蛙的对峙,青蛙跳进水中,逃得无影无踪。我和小伙伴们带着胜利的喜悦一哄而散,向家中跑去,屋顶上飘起的炊烟正昭示着我们,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再不回家,又该挨骂了……"千年龟,轻如灰,水托荷叶叶托龟。"歌声响起,一路飘荡在乡村四月的上空。多年以后,再次走近荷塘,再也找不着当年的青蛙和龟了,我的美丽的少年时光啊。

夕阳西下,远处的一抹青山如黛。暮归的老牛,归林的飞鸟,洗澡花在那一刻倾情怒放。劳作了一天的乡人们,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向各自的家中走去,暮色渐浓,主场交给了在厨房灶前忙碌的女人们,她们正在用心准备着晚饭,为劳累了一天的男人们端上一顿可口的饭莱,在这个月出东山顶上的时刻,烟火着他们平凡而恬淡的人生……

旷野之上的茧火虫飞起来又落下去,在草丛中一闪一闪的,亮晶晶,如同悬挂在天边的群星,我们在夜晚可不敢跑远,只好站在自家门前的稻床上遥望星空,看着一轮皓月下,远处的莽莽群山。"清风半夜鸣蝉",蛙声一阵阵传来,我们疯玩了一天,累坏了,早早地爬上了床,想着遥远的心思,不知不觉中,一阵阵睡意袭来,我们渐渐沉入了甜美的梦乡,一觉到天明。

乡村,乡村少年,阳光,土地,人。清风拂面,蛙声阵阵,月出黄昏,暗香浮动。多么唯美的一幅画面,于今夜想起,乡村的岁月是一首难忘的歌,一行坚硬的诗,是写意的人生,是如梦的行板,我一路走过青春年少的岁月,心生呼啸,梦想远方。

归来,离去。乡村,乡村!我一次次走近你的身旁,为何我的眼中总饱满着热泪?因为,我对脚下这块多情的土地爱得深沉!

乡村,乡村!一别经年,一梦永远。

乡村的年味

文/雨凡

印象中,乡村的年味,是一场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节,就像父亲陈酿的苞谷酒,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每当开启记忆的封皮,儿时过年的喜悦和幸福就会涌上心头,暖暖的,让人一想起来,心便醉了。

小时候,天天数着手指头盼过年。因为过年时,父母会给孩子买件新衣裳,母亲会将一年积攒的好东西变着花样做出一大桌好吃的,父亲会从一挂长长的鞭炮上解下三五个给我们玩,于是乡村便在亲朋好友团聚的喜悦中、在孩子相互攀比新衣裳的炫耀中、在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中变得年味十足。

乡村的年味是从村子里渐次响起的杀猪声中开始的。在乡村,杀年猪和上梁封顶、嫁女娶亲一样,都是大事。得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要请来吃一顿刨汤,这才算得上真正拉开过年的序幕。现杀的猪肉加上时令的萝卜、白菜烧上一大锅,乡邻们围坐在大桌旁开心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起叙旧情、拉家常,浓浓的年味便洋溢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吃饱喝足,趁着这一年中难得的空闲,拖家携口去赶乡村的集市。于是从早到晚一条条"毛细血管"样的山路上,便涌来一群兴高采烈的乡民。老人们三三两两,年轻人成群结队,小孩子呼朋引伴,姑娘们嬉戏打闹,从山山岭岭,村村寨寨,向乡街子赶去。集镇上便显出了一年中少有的拥挤与热闹,仿佛一锅煮沸的饺子,喧腾着、翻滚着,年货摊一家挨着一家,年画、春联、糖果、花生、瓜子、鞭炮……一溜儿排开,放眼望去,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赶集的、摆摊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年的气息就这么美好地写在脸上。

置办完年货,家家户户开始清扫房屋。挑个晴好的日子,男人们选一把没用过的全新竹叶扫帚,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一遍又一遍地掸墙壁、房顶,清扫沉积了一年的灰尘和蜘蛛网,唯恐有尘埃藏在旮旯里,败了过年的喜兴。然后一件一件地洗家具、擦玻璃、贴春联、祭灶神。勤劳的女人们一大早就一字排开蹲在小河边开始浆洗床单衣物,晾晒被褥,于是河沟边、小溪畔的草地上、树枝上、石头上,到处翻晒着五颜六色的床单,红、黄、紫、蓝,像彩色的田园和方块的汉字。收拾过的屋子亮堂了许多,清理过的村庄整洁了不少,乡村上下就有了过年的感觉。

那几天,爆米花师傅俨然成了乡村的核心人物,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把大米倒进一个黑乎乎、胖乎乎椭圆形的炉子里,再加入半勺糖精,把炉盖拧紧,放到一个生起木炭火的火炉架子上,骨碌骨碌转着圈,我们能很清晰地听见里面的大米也跟着哗啦哗啦地翻滚着。所有人都屏息等着那一声巨响。几分钟过后,爆米花师傅高喊一声"好啰!"便一只手拎起炉子,顺手塞进一个看上去很破旧的前端缝有胶皮、后边拖着长尾巴的特制布袋子。围观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往后退了两步,我们则是躲在大人的身后,双手捂住耳朵,却不甘心地把头从父母的胳肢窝里探出来,亲眼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只见爆米花师傅一只手拿着撬棍顶住炉子的铁盖,一只脚踩住炉子。手一用力,只听"砰"的一声钝响,就连大地也随之一颤,一大团烟雾腾空而起,接着便有一阵浓香瞬间弥漫在空气中。随着这声巨响,原本金黄色的苞谷籽猛地从炉子的肚子里喷射而出,钻入麻袋,一粒粒大米膨胀到了原来的两三倍大小,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正咧着嘴笑,松软软、白花花一片,十分惹人喜爱。每一炉爆米花出来后,主人家会随手抓上几大把向周围的人逐个散发一遍。然后再满满的装上几大袋,扛回家,从腊月一直吃到正月,于是年味儿也就一直延续到了正月。

乡村的年味,融合着乡情、亲情、柔情,每道年轮,就是一圈甜美的回想。

乡村晨曲

文/韩灵艳

太阳刚露出笑脸,整个乡村便从睡梦中醒来,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的味道、花草的气息。

小鸟藏在嫩绿的枝叶间啾啾浅唱,它悠扬的歌声是乡村人家的起床曲。老黄牛哞哞地叫着提醒主人,催促着它们的早餐。鸡仰起长长的脖子,伸个懒腰,扑棱着飞到门口的菜园里觅食了。各家的狗都汪汪地叫着,迎接新的一天。

东家大叔早早爬上樱桃树,摘了一筐筐晶莹剔透的红樱桃,笑眯眯地去赶集。西家大娘从菜园里薅了一篮子带露珠的蔬菜,还热情地塞给我一把。邻家大哥正赶着一群羊去田野吃草,一脸欢喜的样子,很享受这清爽时光。村西头的王爷爷又在大声吆喝孙子,叫他起床读书。陈家大姐用轮椅推着中风的母亲,在村里平坦的水泥路上散步,母亲热情地和乡亲们打招呼,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城镇打工的年轻男女,骑上车一溜烟消失在村道的尽头……

公公挑两筐品种优良的红薯苗,那苗整齐地排列在筐里,准备下地栽种。动作麻利的婆婆往水缸里倒满了甘甜的井水,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婆婆做的早饭也格外吸引人,金黄的葱油饼外焦里嫩,香气阵阵扑鼻,一锅红枣鸡蛋疙瘩汤也让人垂涎三尺。

人勤地不懒,地里的小麦已籽粒饱满,翻腾着黄绿色的麦浪。杏园里的杏黄澄澄的,有鸡蛋那么大了,果农们在忙着采摘。

赶集人的喧哗声、庄稼人的赶牲口声及犬吠鸡鸣声,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乡村交响乐。

乡村变奏曲

文/洛阳客

堂兄是一位地道的农民画家。在他的画室,我欣赏了他的组画《乡村变奏曲》,印象深刻。

首幅画描摹的是上学路上的一幕。天色微黑,下着蒙蒙细雨,穿着黑胶鞋的学生娃们,走在泥泞中,黑色的泥点溅上裤脚。路边低矮的瓦房里,散出昏暗的灯光,涂在黄色的油纸伞上。伞下,清瘦的身影,单薄的棉衣,两只冻得通红的手擎在胸前,捧着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

第二幅的画面明亮了一些。画的中央,一座二层小楼已经建成,马赛克外墙熠熠生辉,工人正在安装红漆大铁门,男主人站在一边,左手叉腰,右手似在指挥,像电影镜头中的将军。画的远景,鳞次栉比的楼房,淹没了零星的瓦房。村里的建房高潮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村民不再被拴在土地上,养殖、种植、经商、打工,各种出路,富裕之后,争相盖起了新房。

第三幅取景村口的车站。从城里购物回来的男女,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从车上走下来。几名少妇在排队候车,去镇上赶最后的集会。车站连通村中的主道,宽敞的水泥路面,有行人、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和面包车。车站边上是小超市,门前的小伙子一袭黑西装红领带,手机贴在耳朵上,一脸甜蜜的笑。

最后一幅画表现的是村里广场的夜景。广场灯火通明,散步的、聊天的、运动的、休息的,各有各的乐。大妈大嫂是主角,载歌载舞,动作欢快;老太太扶着健身器扭动腰身;男人们围在宣传栏前,谈天说地;一老汉坐在长椅上,悠闲地望着星空,小孙子正把一只苹果递给他;旁边的少女插着耳塞,吮着奶茶,聚精会神地用手机追剧。

看了这些画,我感慨万千。我说:"除了看到生活质量的变化,我还感觉到人们精神的变化,你的画捕捉到了这些东西。"

我的话鼓励了堂兄,他又拿出一些人物写生画,让我继续欣赏。我仔细揣摩画中人物的表情、眼神、身体的状态,佩服他准确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息。我恳请他谈谈自己的创作感想。

堂兄说:"这些年作画,我最深的感受是,生活越来越美好,人们活得越来越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