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短文
倚栏轩精选7篇春节短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春节短文(精选7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春节的豆腐
文/赵晓君
进了腊月,年味渐浓,古城处处洋溢着年的味道。早上去菜市场,热闹非凡,人流攒动,一眼望去,摊位上摆满了各类青菜,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但此时我会专门去寻找豆腐,无论水豆腐、干豆腐、五香豆腐我都会顺手来一大包。这是我家每年春节团圆饭桌上少不了的一道佳肴,我对豆腐的眷恋情结来自于我的母亲。
母亲在的时候,每到春节总是要有豆腐的,特别是红烧肉和豆腐皮卷煮萝卜、豆腐泡炖红烧肉,绝对是我们家庭年夜饭的主打。即便平常,那豆制品做得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白菜炖冻豆腐、海带炖豆腐、豆腐皮炒土豆丝、炸豆腐、煮豆腐、红烧豆腐、小葱凉拌豆腐……总之母亲做豆腐花样翻新,让我们百吃不厌。
我特别喜欢吃母亲制作的豆腐泡炖红烧肉和红烧肉加豆腐皮卷煮萝卜。豆腐泡都是母亲自己炸的,本来方方正正的白色小豆腐块,一经油炸后,变为圆圆的金黄色,再回锅与红烧肉一起配上酱油、盐等作料,真是令人垂涎。而母亲制作的红烧肉加豆腐卷煮萝卜更绝,经过文火慢炖,那萝卜通体油亮,都分辨不出哪是萝卜哪是肉了,萝卜吃起来已经没有涩味,而是有一种肉香。
春节的年夜饭我宁愿无鱼无肉,也不能无豆腐。又一个春节来临,此时感念我的母亲,回味母亲做的豆腐味道,感到无比温暖。
年味儿渐淡的春节
文/冯大力
春节年年过,年味儿却是越来越淡了。
从前,最能体现年味儿的,在家是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出门是赶年集、走亲戚、发压岁钱。而今,这些虽然还有,但都变味儿了。
从前,写春联、贴门神是特别喜庆而庄重的事情。买了红纸,请了先生(村里毛笔字写得好的人),报了家门,按照先生的要求折叠好,就恭恭敬敬地等着先生给写对子。那时,先生给每家写的对子的内容都不一样,否则,先生就没有资格叫"先生"了。门神也各有样子,否则,门神也不神了。而今,银行、饭店、商场、单位等等都给客户或职工送对联,什么请先生写对联,就连买对联都没必要了。门神也随对联一起奉上(往往是"福"字)。于是,家家都省事,家家都没有了个性化的对联与门神。年,也千篇一律了。
从前,年关时,赶年集、买年货是热闹而喜庆的事。而今,家家物品丰裕,平时吃喝与过年无别。于是,为过年而去赶集、购物就成了另类,仿佛是不知魏晋的桃花源人。
从前,食品短缺,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包饺子,热气腾腾地煮饺子,边吃边聊地品饺子,是过年的经典内容,浓缩了亲情、和美与欢喜,所以,连俗语都说"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而今,美食天天处处有,饺子实在算不上美味了,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包饺子的情形很是稀罕了,买了饺子吃不过是不得不沿袭的传统,实在不再是一件期盼中的快乐。甚至大鱼大肉、生猛海鲜也不吸引人了。品美食,似乎已经淡出了年的内容。
从前,"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放鞭炮",是我们儿时最熟悉的儿歌。如今,孩子们不再穿打补丁的衣服了,"新衣服"的概念也随着"旧衣服"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了。淮河以北的中国一年内有大半年时间被雾霾笼罩,连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海口在世界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也仅列273位。于是,我们不敢沿袭传统放鞭炮了。随心所欲地放鞭炮,似乎成了极不道德的行为。
从前过春节,小孩子最快乐的事当然包括得到压岁钱。除夕,家中长辈会给孩子发压岁钱,叫做"压压岁儿,富一辈儿".初二之后走亲戚,长辈也会给来访的晚辈发压岁钱,五毛、一元不等,两元就是大数目了。这样的年俗,既让小孩子高兴,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那时的压岁钱都明着发,并顺口说出"富贵、平安"等吉祥祝福语。而今,不管是父母还是亲朋,给孩子的压岁钱都装进红包里。心意不再是通过祝福语表达,而是以金钱数目的多少来表达。压岁钱变成了"宣誓钱".对孩子们来说,网上抢红包比实际上得到红包更快乐。
从前,除夕是家人团圆的时间,大年初一是拜访亲族长辈的时间,初二之后是走亲访友的时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动,叙叙旧,吃吃饭,喝喝酒,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而今,亲朋好友的走动稀少了,微信、短信、电话拜年盛行起来了。拜年的时间,也提前到了除夕夜前,有的甚至提前到了除夕的前一天。即使有的带着礼品走动,也是礼品奉上,短聊即退,绝没有叙亲情聊见闻的想法。礼品,似乎就代表了亲情。
从前,人们习惯在家过春节,自由、散漫、轻松而温馨。而今,春节是全民长假,全民出游。于是,就出现了三亚海滩人贴人、免税店内人挤人、高速路上卖糖葫芦等等奇观。春节出游本为寻乐,结果是处处寻堵,路堵、人堵、心堵。
从前并不遥远,也就是三十多年前。那时,商品短缺,腰包干瘪,交通不便,竞争不强,但是,亲情浓厚,心情愉快,情谊真挚,走动频繁,春节是热烈、喜庆、轻松、温馨而饱含浓浓真情的。而今,经济增长了,商品丰富了,腰包鼓囊了,机动车替代双脚了,手机掌控人心了,春节的内容丰富多彩了,但是,年味儿变淡了,亲情变淡了,家里冷清了,外面热闹了,时尚稀释传统了,奔忙代替轻松了,微信代替问候了,春节奔波在嘈杂、炫富、攀比、郁闷和不知所措中,愈发光怪陆离了。
这样的春节,还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吗?
春节是中国精神
文/张宏宇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很简单世俗的一句话,道出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春节就是回家,就是要和家人团圆,从漫漫风雪夜归路,到春运滚滚人流潮,春节成了一种独有的中国精神。
这种中国精神年年传递,成为了我们幸福的定义,成了生活的一种满足。漂泊再远,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将不再孤独,有了这种中国精神,我们便有了一种信仰,一种方向,一种动力。春节不只是唤起对亲人、对家庭的感情,更唤起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春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已经成为民族生活、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伦理观、审美观。
春节是亲人的聚会,而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则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中国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节日,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它表达出一种精神:团圆、温馨、和谐、快乐。
春节是国人的魂,有了春节,就有了一个归属,就有了精神上的栖息。春节让我们可以从容地呼吸,幸福地欢笑。春节嵌入我们的生活,浸泡着我们的情感,春节,就是在追求精神的丰美。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丰盛,便会丢失人情味,没有了亲情的纽带,就会让节日变得枯燥无味。只有让心灵追寻那种喜庆、祥和、向上的氛围和文化,我们的春节才能过得有精神,有滋味。
人在他乡,国人更重视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太多的乡情和眷念。春节饱含着中国人的一往情深,无论是依依难舍的惜别,还是款款深情的期盼,春节都滋长我们的亲情人情、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春节就是团圆、相聚、天伦之乐,春节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
春节是中国精神。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让我们回家。
走近春节
文/周兵
迈过"大寒"的门槛,冬天就悄然成了春季之"黎明前的黑暗";眨一眨眼睛,春天的气息已"迫在眉睫".
想起小时候的日子,湖南的冬季是如此的冷,朔风猎猎,瑞雪纷纷。气温降到了可以滴水成冰的日子,皑皑白雪从北到南,铁轨般梯次推进。白雪,在向我们陈述一种洁白与高尚可以共存、清爽与纯粹可以互衬的同时,亦在表达一种季节与人生同等的四季分明。
冬来了,春还会远吗?
湖南中部的雪一下,便意味着春的节日近了。
欢迎白雪天使降临人间的同时,我亦在为故土的乡亲们高兴着。有了每年几场瑞雪,来年他们就可以为农作物少了一些病害,而少花一些他们用于农药方面的有限费用,也因此会少了一些焦虑,一些心烦。这些,我想只有跳出"农门"的当代城市新移民,才能体味或与我同感。
走近春节,就走近期盼。
母亲和我心中的思念与企盼,恰似眼前这漫天飞舞的白雪,在天空中高高低低地洋洋洒洒……
几近耄耋之年的母亲,已几次电话中询问我:何时抵达老家?
母亲的怀想,似一个个红红的糖葫芦,串在这根灵动的节日旗杆上。
走近春节,就走近故里。
平日里,人们生活、工作繁忙不说。但当节日来临,老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柔的一角,是身心可以栖息的港湾。
住在故乡的那幢瓦屋里的母亲,是我们心灵深处的老家。母亲手掌的掌纹牵着我们的足迹,母亲脸上阡陌的皱褶里,曾数十年涵养着我们儿女、我们的家。
每逢春节,我们都会顺着母亲的掌上纹路回家,回到母亲的身边。躺在母亲那菊花瓣似的皱褶里恬息片刻。
走近春节,就走近传承。
记得儿时,不管家中多么拮据。每逢春节,母亲都会为我们每人准备一件新衣。有时难及,母亲就会用她的衣服为我们改制成一件"新衣".
随着时代的前行,而今人们的衣食都不再是问题。春节,已经跳出了"穿新衣、戴新帽,大鱼、大肉"的那种境界了。但穿新衣"过年",仍是表达喜悦、祈福于未来的一份心境。想起这,马上要回老家的我早早为母亲准备了两身新衣裳。
走近春节,就走进思念。
记得儿时有一年正月初二,父亲带我去外婆家拜年。因积雪日久,满山满道上全都结着冰,父亲和我脚上都穿着雨靴,也都在鞋上扎着稻草。然而,我刚出家门不远就摔了一跤向天地"拜年".娇惯了、也摸清父亲心性的我,便耍赖着要父亲背。父亲不允,我就以回家相"威胁".父亲只得背着六岁的我,一步一滑,走到了外婆家。一到外婆家,我又因手脚发麻和耳朵冷而"打了麻油"(父亲对我哭的取笑)。裹脚的外婆急忙颤巍巍抱着我到了柴火灶前,崽呀、儿呀地叫着让我取暖……
而今,三十年过去,外婆和父亲都先后去世。而父亲背我"拜年",在外婆怀里温暖的场景已成为我生命里的"经典"画卷,足够伴我度过此生每一个冬季的严寒。
因为有期盼,走近春节,就走进了快乐!
因为有传承,走近春节,就走进了希望!
因为有故里,走近春节,就走进了期许和向往!
春节,中国人的浓重情结
文/浦景东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心中都会产生对家的深深眷恋和思念。无论你身在何处,不论你离家多远,人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踏上回家之路。虽然目前中国的春运依然紧张,可仍然挡不住进城务工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的归心似箭之举。结束了一年的忙碌,在即将返乡的那一刻,人们的表情是那么地放松和喜悦。从此刻起,家的温暖,亲情友情,团圆相聚越来越近,思乡之情就如一匹骏马,快速向前飞奔。
在中国的民间,"年文化"极为丰富。中国人过年,与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在过年的日子里,人们祈盼着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理想又被生活化,用文化加以创造,将美好的愿望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完美地连成一体,使得生活变得异常亲近,并充满着喜庆色彩,年的味道甚浓。鞭炮、对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等,从衣食住行,到言语为人,生活的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味道、年的情愫。
近几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以其新颖时尚的魅力悄然登上了中国的舞台,步入了青年人的生活,引起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和关注。然而,老祖宗代代相传留下的传统"过大年",并没有失去其光泽,反而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便捷和通讯设施的进步,如今的国人在过年时已不再局限于吃好喝好,而是融入了更多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由单一走向了丰富多彩,由传统变为新潮。春节期间,人们除了走亲访友外,早已习惯了电话、短信拜年这种新的形式。大年夜在家看央视春晚,春节期间出去看戏、听音乐会,有的还利用春节长假,携家人或和朋友结伴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民族和国家,能像中国人这样对春节饱含深情,无比虔诚。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一样对"年文化"孜孜以求,充满期望。春节,那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浓重情结。
开心过春节
文/马楷恒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喜欢过年,因为春节活动多,气氛浓,热闹非凡!
除夕这一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去街上买了一件我自己挑选的红黑相间的新棉袄。下午,我们去乡下过年,到了爷爷奶奶家,我看到客厅桌子上放了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的"团圆",并且爷爷已经在祭拜祖先了,这也是我们多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七口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放了很多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谈爷爷奶奶的生活,谈爸爸妈妈的工作,谈我的学习;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
吃了一会儿,外面放烟花的"砰砰"、"啪啪"的声响又给我们增加了几分过年的气氛。那"噼噼啪啪"的声音仿佛有一股魔力,引我向外张望。啊!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一颗颗流星在夜空中滑过,有的像一朵朵花在空中开放,有的像火箭直冲云霄,还有的像笑脸娃在空中欢笑。它们五颜六色,把夜空装点得多么热闹绚丽。我们个个欢呼跳跃,开心极了!伴随着欢声笑语,我们吃完了年夜饭,我拿到了压岁钱,这也是我在春节比较开心的一件事。
在传统的春节里,还有贴春联、挂灯笼、吃馄饨等习俗。呵,春节的习俗真是多姿多彩,我喜欢这样的节日。
我最喜欢春节
文/熊庭睿
一年之中有许多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中秋节等。但这些节日对于我来说不外两种:和家人团聚的、不和家人团聚的。和家人团聚的节日,感觉气氛热闹、融洽,大人聊大人的事,小孩则成群结队的嬉戏打闹、开心异常。不和家人团聚的节日,则使人觉得冷清、平淡。所以,我喜欢与家人团聚的节日,尤其最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在这半个月里,人们贴春联、点灯笼、放爆竹,举办庙会、花展、游园会、舞狮、舞龙等各种活动,祈福来年有好收成、好兆头!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个个脸上都带着欣喜、快乐的笑容!春节这种全民狂欢的氛围,是在其他节日里体会不到的。
除此之外,关于春节的传说也很吸引人,比如"年"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年",它烧掉人们的房屋、践踏人们的农田,剥夺人们的性命,凶狠残暴、无恶不作!人们都非常怕它!终于,有一个聪明人想出了对付"年"的办法,他要大家把红色的东西都拿出来,有的就醒目地贴在门上、墙上,并在"年"来时敲锣打鼓、放鞭炮!后来,"年"果然又来了,它看见墙上、门上到处是红彤彤的,很害怕,又听到家家户户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巨响声,就吓得落荒而逃!再也不敢来了。于是,人们每年这时就会贴红字、放鞭炮,以便驱走"年",就叫"过年"!慢慢地就形成了现在的"春节"(过年)。这个动人的传说也更增加了我对春节的兴趣,并越发地喜爱它了。
然而,春节最让我不能忘怀、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顿香喷喷的年夜饭。这顿年夜饭就像一块磁铁似的,会把在外打拼的家人吸引回家团圆。每每这时的饭桌上都会摆满了我们孩子们最喜欢的各种美食,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往往让我们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大家围坐一桌,其乐融融。吃饭过程中,分别已久的家人们免不了会闲聊几句,相互说些各地的趣事,相互敬敬酒,再说上一些祝福话,祝愿来年都有好运气。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因此,每次的年夜饭,我总会吃得特别香甜。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才会特别地喜欢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