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粽子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5篇关于粽子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关于粽子的文章(精选5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包粽子
文/张翼程
今天是在实践基地的最后一天了,老师宣布,今天的课程就是——包猪脚粽。之所以叫它猪脚粽,那是因为它的外形看起来很像猪脚,才得名猪脚粽。怎么样,这个名字很形象吧!
一开始,老师先让每一组的组长到基地老师身边去学。只见老师把一张粽叶上下折叠,没几下,粽子便包好了,简直不可思议。尽管我紧盯着老师的手,可还是不太会。老师又示范了一遍,我边观察边思考,拿起粽叶一边回忆方法一边尝试,几次反复练习后,终于,我的第一个粽子新鲜出炉了。
于是我领了一些粽叶拿到我们一组的桌上,开始教组员:"第一步,先把这粽叶头剪掉,然后这样拿粽叶,再卷起来……"我手把手地教大家,可是他们却似懂非懂。看来还得慢慢来,我又耐心地讲解了一遍。渐渐地,朱子阳学会了。我擦擦头上冒出的汗,心想:"当老师可真不容易啊。"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工!我和朱子阳、孙啸辰包粽叶,我们个个神情专注,双手飞快地把粽叶折成圆锥形,伸手让其他同学塞米;再看李嘉伟他们,正眼疾手快地往折成圆锥形的粽叶里塞米。你看,唐明江嘴巴微微上翘,眼睛紧盯着粽子,正在努力地把米往粽叶里塞,只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分工合作的窍门,有时两个人往一个粽叶里塞米,有时塞米过多,把米洒了出来,哈哈,真有趣!尽管有些手忙脚乱,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包出了十八个粽子。看着一个个有模有样、飘着清香的猪脚粽,我们一组七人禁不住击掌欢呼。
我们把这些劳动成果放入大锅煮,半小时后,飘着粽香的猪脚粽出锅了。我们一拥而上,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看着伙伴们快乐的笑脸,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清水粽子
文/刘云
在我感觉中,吃粽子,就是吃夏天。到了该吃粽子了,那夏天真是正式上场了。清水里泡着一抓一抓的粽子,水灵灵的模样,那就是夏天的样子。
粽子是祭屈大夫的,这大约是文人们附会的说法。民间是同意了的,屈大夫大约毕竟是个好人,好官,说祭他,就是祭他罢。民间的吃粽子,只是一个节令的转变,夏天到了,新的水稻种进田里去了,民间、特别是南方水乡,种水稻,是正经农事,在新稻米还在田里长得清旺,把去年的老稻米弄出来,用了青的叶子包裹,清水煮了,清水泡了,吃进肚里去,糍糍的,似乎对今年的稻米,有了几分坚信,几分期待。旧米接上新米,也是民间的大福份,乡下人讲究的,不能吃了上顿没下顿。
新稻子在田里长着,旧的稻米在竹编的米囤子、米箩子里,还发着旧时收获的光芒,暗中发着清香。屋里屋外,院里院外,以至满村里,柴火气在飘,米面香在飘,见了如此的情景,叫人心里踏实。端阳节快到了,米囤子里的米香得格外勾人魂,井水,或山泉水,也清凉得异常,镇日里漂来漂去地在空气中,一丝丝凉凉的水腥气,叫勤快的妇人猛可地就打了一个舒坦的喷嚏。馋心动了,要包粽子了。
稻米自古有两种,一种饭米,一种酒米。饭米是日常吃用的,酒米则是用来调剂生活的,做家酒,磨了粉做汤圆,包粽子。酒米在稻子的时候,叫酒谷,产量低了饭米许多,乡下的田里,大量种着的,是饭米,酒米要选了田脚深的、浸水的老田种,旱梆田种不得酒谷,种了也不发旺。谁若种下了,旁人一定说,这家人不会务庄稼。大集体时,不兴讲人的精神享受,肚子有食裹着,便是共产主义了,而偏远的队里,仍要偷偷摸摸地在干部不易发现的田头,种了酒谷了。酒谷打下米来,干部也偷偷摸摸地动用了队里的关系,寻些回家,过节时吃用。饭米打下了,装在大囤子里,显眼着,那是天天要见面的、要吃用的;酒米打下了,一升两升地装在小肚的坛子里,封了盖儿,藏在屋角阴处,像见不得人的小童养媳,不是这家妇人,轻易发现不了。酒米一年里吃用三回,一回过年押了家酒喝;一回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汤圆;一回五月端阳吃粽子。最困难年月,我乡下的祖父家里,祖母千省万省地珍惜些酒米,藏着掖着,一年的三个节气,做模做样地做了各样的酒米甜食,一家人吃出额头的汗珠儿,也吃出了生活中些微暖意。
老山里背阴的地方,往往浸水,喜爱长一种蓼竹,一簇一簇,几年功夫,就盛大得排场。蓼竹林,高不过人头,却密匝,最密集的地方,人钻不进去,直钻竹鼠,灰背儿的斑鸠,还有一种小如拳头的竹鸡儿,远远地静观,蓼竹林里一片碎响,人一动,身影儿一晃,或踩断一根枯枝儿了,蓼竹林里便刹时没了动静。长得好的蓼竹叶儿,长有一尺多,宽有四指,在水蒙蒙的天气里,蓼竹叶儿反射天光,小风一吹,叶儿便动,林子里便似有了千面的镜儿,在反着光;在阳光大作的天气中,蓼竹林一派干净、祥和,叶儿分外地发着绿,有厚度,有温度感了。
蓼竹叶生成是用来包粽子的。在早也用来做斗笠,棚睡房的屋顶棚。在后,便专用来包粽子了。勤快的人户采了家去了,清水洗净,一匹一匹扎成把子,放在干净的浪筛里。这时的酒米,长粒儿的,与饭米不大一样儿,长个儿,也白净,已经在清水中泡了一个对时了,等着蓼竹叶儿来包成粽子呀!蓼竹叶包的粽子,用了同样青青的棕叶儿扎紧,往往一匹棕叶,能包一二十个粽子,提将起来,就是一抓,像是蒲扇也似的棕叶本身结成的粽子果哩。青青的粽子泡在清水里,像极了一浪筛才出壳的青羽的小鸡苗儿,发着唧唧喳喳的声音,很快,下到大锅里,慢慢地清水冒热气了,滚开了,青的粽子在开水里咕嘟,起了水泡儿,久煮,竟不变了青色。煮好的粽子,再泡进大瓦盆里,清水没顶,原封原样儿,甚是好看。
不太讲究的人家,多用村子后头的水竹笋壳包粽子。一大巴掌宽的笋壳儿,包的粽子便大,往往如壮汉的拳头。这样的粽子,也是用了棕叶儿扎着,在清水里泡着,在清水的滚水里煮熟透了,也在瓦盆里用清水泡着。这些年,在城里,每每想起吃粽子了,便只能往超市里去买呀:有笋壳儿包的,有蓼竹叶儿包的,也有不知甚样的植物叶子包的,用棕叶子扎的,却不曾见到,竟用线绳扎,用红粉的塑料皮儿扎,直是吓得人不浅。超市的各类粽子,不能泡在清水里,一堆一堆地屯码在货架子、货床子上,随人翻捡;有包装精美的,裹在深深的盒子里,叫人有怪怪的想法。我不大接受超市里的粽子,正如不大喜欢笋壳儿包的粽子,去了超市,纯粹是怀了某种念想,看一看,希望能发现一丝奇迹,比如竟有粽子,蓼竹叶儿包的粽子是泡在清水里卖的。
乡下的正经的清水,泡甚样的吃食都是上品。腌制过冬的菜蔬,不坏水,不发沤气;泡制上好的土种的乌红辣子,要用一大早担回的涧里的清水,井里的清水,这样的坛子水,一成几年不坏水,也竟修练成老坛子水,亲戚间匀些做新坛子的引水,这些年,小城的菜市场里专门有卖老坛子水的,做引水,做酸水炝菜吃,都是比任何调料都见色见味的。最好的,当然是老井里的水,几辈子人吃用过的老井,选了龙眼上,水汪水盛,冬暖夏凉的,不腥嘴不冰手。泉水,要从水竹林里流过、浸出的,最好;麻柳树下浸过的,有一股子草药味;水芹菜、水腥草、水苍蒲地浸过的,草药味更重些。不过都是上味儿,能忍得,乡下人治病养生,不也喜好一口草药渣渣么!乡下的清水,在农历的五月,味道最正了,泡着粽子,一连半月不坏,任甚时吃,都是刚出锅的味。蓼竹叶包的粽子,小巧得俊气,如三岁小儿的拳头,大嘴巴的人,一口一个,正好。蓼竹叶儿剥开了,现出粽子的清白的身子,透明的天光中,透出浅绿的光芒,那是蓼叶儿的色儿正经染上去的,不经意地,浅浅淡淡地漫开去,艺术得不是人工所成。蓼叶儿里的粽子,倒像是一个讲究老古作派的乡下人的闺女,才出了嫁,任甚都是清白的,一个玉人儿,玉得叫人一生都不起歪念头。
笋壳叶包的粽子,味道糙了许多,是大路货,旧时大车店招待过路人吃的,是下苦力人吃的,是心性糙的人儿吃的,是要当了一顿饭吃的。笋壳剥开,一个大大的粽子现出,甚是蠢头蠢脑,天光下也有光芒泛也,是浅的黄色,是檐水浸过窗户纸的黄,是烟锅子水滴在白仿绸褂子上洇出的黄。蓼竹叶包的粽子,是竹叶儿的清香,好比九十月才打下的新米熬成的米汤。笋壳儿包的粽子,是柴火气,味道无形中损了许多。粽子是民间讲究的吃用,当然要用蓼竹叶儿包裹的好。好多年,在乡下正经的人家,总能在五月端阳,吃到蓼竹儿包的粽子,那是人间的正品,正味儿。
五月里,油菜黄得一片价清油香,快快的割了,收了;麦子也黄梢了,快快地割了,收了。油菜收了,麦子收了,地腾出来了,大渠里等了好久的清水,要流进田里去,把田土泡软和了,就要栽进新的谷秧苗。不泡水的地方,种进包谷,空地里,勤快的人家,也撒下些绿豆、红小豆,任它们野长。布谷鸟一漫天地声唤人们快些收庄稼,种庄稼,这声唤里,乡下讲究的人家,在一大早,就剥了满碗的粽子,吃得肚子里结实,一天的活计全靠了这粽子顶力呀!五月,新割的蜜,正好用来拌粽子吃,比白糖好,比红糖好。我喜欢蓼竹叶包的粽子,裹了蜂蜜吃,甜中带些自然酸,都是植物的清芬味道。
粽子情
文/施泽会
我时常想起故乡流传的端午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粽子煮,划龙船,祭屈原,好辛苦,锣鼓响,划桨忙,数一数,抢鸭子,唱歌谣,莫落伍……".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承了中国数千年的民间文化的传统节日,这些民间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瑰宝。
千百年来,延续了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形成了民间非常优秀,非常经典,非常精彩的中国民间文化现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怀。
小时候的端午节是热闹的。端午节前夕,村庄各家各户提前准备包粽子的物料,糯米,粽叶等,粽叶有的是竹叶的,有的是芦苇叶的,有的是专门的粽叶,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一张张粽叶洗净晾晒,到了端午节前一天,会包粽子的村民就手忙脚乱,不会包粽子的村民也开始学习训练。故乡的粽子种类繁多,有白粽子,有咸粽子,最多的还是白粽子。广东这边的粽子种类更多,有肉馅粽子,有白粽子,有多种颜色的粽子等。肉馅粽子基本是腊肉做的,里面还要包上绿豆,花生,红豆,鸡蛋黄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白粽子,因为白粽子有一股股清香的味道,放上一点白糖,吃起来香而不腻,脍炙人口。每一年端午节,我们公司都要给员工发粽子,让员工有家乡的感觉,有家乡的味道,让员工在公司不至于感到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浓浓的粽香情,家乡情,亲人情谊。
现在物质丰富,各大超市的粽子琳琅满目。不需要自己动手包粽子,商家早就给你包好了粽子,一包包,一盒盒,一箱箱的粽子,包装非常精美,让你享受现成的福气。我的父亲最喜欢吃粽子,仿佛他一辈子都没有把粽子吃够一样,每一年端午节到来,母亲都要吩咐父亲多买一些粽子,让父亲把粽子吃够,免得之后说闲话闹意见。
据说故乡进行了划龙舟比赛。去年已经进行了一届,今年还要继续进行划龙舟比赛。规模比去年的划龙舟比赛还要大。各个参赛队伍正在抓紧时间训练,是骡子是马到时候拉出来溜溜,就知道哪个队伍能够取胜。划龙舟的当天,两岸人山人海,敲锣打鼓,群情激昂,呼喊声,欢笑声,呐喊声,痛哭声,此起彼伏。涪江水面一片欢腾,水上摩托艇,人工表演,水柱冲天,非常壮观,非常震撼。带孩子的,照顾老人的,中青年人,少女少男,扶老携幼,顶着烈日或者沐浴雨水,都必须看完比赛才算过瘾,否则会感到遗憾,因为要时隔一年才能重现精彩的划龙舟比赛。
我在部队服役的时候,部队也少不了吃粽子。战士们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粽香情,思乡情谊非常浓厚。连队后勤购买了糯米,粽叶,战士们自己动手包粽子。但是有的战士包粽子的技术不成熟,在炊事班煮粽子的时候,往往一些散架的粽子,这样就浪费了。连长说,这个包粽子的手艺,我们也要学会,就像我们使用枪支一样,会用枪,瞄准射击,弹不虚发。话虽这么说,包粽子的工艺技术,有的战士还是不够成熟,至今想起那些场面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难能可贵。
我觉得故乡的端午儿歌应该改一改了。"五月五,是端午,粽子数,划龙舟,唱大戏,打锣鼓,新时代,奔小康,致富路,中国梦,获得感,民幸福……"
粽香情,连接着祖国的山山水水,连接着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的情怀。连接着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的情怀,人民大众的生活好起来了。我仿佛听见大家在喊,吃粽子了,吃粽子了……粽子飘香,端午节文化丰富多彩。
粽子飘香寄妈妈
文/天使雪
一阵阵粽子喷香,钻进小雪儿的嗅觉,好香耶。我想起幼年时妈妈为我包粽子的故事,故事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好温馨。
香香的粽子里,饱含着妈妈的爱,妈妈的心,妈妈的一世深情与寄托。我看了一眼又一眼,啊,那里面包容着尽是妈妈的一片慈爱心!我不忍心享用其中任何一个粽子,那是我们母女相依为命的见证,我就将这香喷喷的粽子,永远珍藏在记忆深处!
每当端午节,我都会悄悄拿出那个珍藏永久、永远保鲜的粽子。那是心型的粽子,绿绿的叶子,红颜色的粽子,中国结般捆扎,验证着多少个春秋,伟大母爱一往情深!
远在欧洲,为了女儿的幸福,辛苦工作着的妈妈,你听见了吗,小雪儿向你寄粽子啦!还是那个粽子,还是那过去的故事,只是里面添加着的母爱深情,母女真情随着时间的悠久、更甜更爽更可口,更幸福美满!
妈妈啊,女儿已经长大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用举杯邀明月,我已经看到了你的影子,那地球的另一半,你在殷切慈祥地关注着自己的女儿,看着故园的粽子,为我继续讲述那不知讲了多少遍的粽子故事!你教会我如何爱护自己,就像那甜甜的粽子上涂了一层甜甜的蜜一样让我甜蜜,让我高兴,我在心底直呼:妈妈!妈妈!我爱你!我爱吃甜甜的粽子,我爱甜甜的母亲!过去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我依然继续唱。
又一个端午节来临,我悠悠地想,多少个春秋,妈妈的粽子是那样的亲,那样的近,那样的令我回味不尽!妈妈的粽子,给我信心!给我力量!让我活得更加有滋味!妈妈永远和粽子的故事一般年轻,我希望妈妈永远给我讲粽子的故事。
一个粽子,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粽子,就一个民族伟大的渊源追问。
望着窗外的云,我想那是飘往欧洲上空吧?忽又听到窗外飞机轰鸣声,那是一趟国际航班吧?看到一颗闪耀的星星,那是轨道奔向欧洲的明星吧?你们停一停,好吗?替我给妈妈捎上一只粽子!还是妈妈爱包爱吃的甜甜糯米粽子!火候正好,味道正浓,一个甜甜的粽子,足可令妈妈陶醉!
妈妈啊,我好想你!端午节里,我衷心祝愿你永远健康长寿,我们永远在一起!
痴迷中,我轻轻击键!猛醒,耶,原来我正在用键盘向您写信:妈妈!妈妈!我爱你!我给你寄来一个粽子,那里面包容着女儿的一颗心!红红的心,甜如蜜!粘粘的味,情多深!妈妈!妈妈你慢慢享用吧!粽子香,女儿心,母女情多深!
妈妈!妈妈!你慢慢享用,终究欧洲的生活不习惯吃粽子,要知道,这可是你女儿的一片孝心啊!妈妈!妈妈!亲爱的妈妈!慢慢享用粽子吧!
祝您端午节快乐!
母亲的粽子
文/王忠范
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粽子,就想起儿时在乡间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和母亲做的粽子,这记忆让人心里难以平静。
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有片叫大甸子的湿地,那里的大河两岸有大大小小的水湾子、水泡子、水沟子,水源如此充足自然就有苇塘了。端午节前夕,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去苇塘里采剪苇叶,为包粽子作准备。踏进苇塘,就听到蛙鸣虫叫的声音,还常见野鸭子落下飞起。一直走在苇塘的水里,好像总有鱼在脚旁游来钻去,好玩极了。母亲会踩鱼,她让我们跟在她的身后,她边采剪苇叶边踩鱼。母亲的脚步忽轻忽重忽快忽慢,随着咕咕嚓嚓的脚步声,鱼仿佛就钻进了她的脚底下。只要母亲一哈腰,保准从脚下拽出一条鱼来,我和弟弟咧嘴直乐。弟弟拿一根长长的柳条,下面打个疙瘩,往柳条上一条条穿鱼,很快就成串了。鲜嫩翠绿的苇叶也采够了,母亲就领着我们回家了。弟弟说:"妈妈煎鱼,我给爸爸烫壶酒。"母亲笑了。
母亲心灵手巧,做粽子更拿手了,连邻居都夸赞。端午节的前一天夜里,母亲先把苇叶冲洗得干干净净,又一片片抻直捋平。早准备好的红枣、核桃仁再洗两遍,然后分别盛在两个平盘里。母亲接着将黏黄米放进大盆里,用温水一遍又一遍地淘米,眼见每一粒米都是黄黄亮亮的,这时再把米浸泡一阵子。母亲开始包粽子了,她拿起苇叶灵巧地卷成个菱形的筒子,麻利地装进黄米、红枣、核桃仁后,封好上头,捏严边边角角,拿线绳横竖缠绕绑住系紧留个活结,这就成了。母亲在大铁锅里加满了水,放进一个个粽子,盖严锅盖。她用猛火烧开两次,再用温火烧煮。不着急,慢慢煮,煮透煮熟,直到香味四溢。煮好了粽子,一个个捞进盆里,拿凉水浸泡起来。
端午节来到了,当朝霞临窗时,父亲已经从山上采回来带露的艾蒿和柳枝,而且插在房门上与屋檐下。窗前悬挂起用彩纸做的大大小小的葫芦、灯笼、桃子,红红绿绿,飘飘闪闪,好看好玩,呈现出节日的景象。母亲走进屋来,给我和弟弟的手脖上、脚脖上缠系防毒邪保平安的五彩丝线,笑眯眯的。她大声说;"过节了,吃粽子了!"父亲盘腿大坐,就着鸡蛋和母亲的炒菜喝着小酒,一脸满足的样子。母亲包的粽子味道美,我和弟弟狼吞虎咽吃得欢快,不一会儿小肚子就鼓起来了。父亲挤弄一下眼睛,我和弟弟就背诵母亲教的儿歌:
端午粽子肥又胖
剥掉外皮蘸白糖
筋筋道道甜还香
生活幸福好时光
……
岁岁端午,总会想起那充满母爱的粽子,便更加怀念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