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经典的小短文

2023/08/0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9篇经典的小短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经典的小短文(精选9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家乡的味道

文/张喜财

家乡,多么平凡的字眼,却有着很深的含义。家乡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亲切感,让人怀着浓浓的眷恋。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东北村庄,那里没有城市里的五彩缤纷、车水马龙,却有着独特的味道,朴素而不失美丽。家乡的味道伴随着我成长。

春天,家乡的味道是柔和的。春风拂过每一个角落,好似乘务员在逐个叫醒熟睡的旅客:"醒醒吧,春天到了!"春天的使者——燕子也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太阳暖暖的光照射着大地,那么温柔,好像一位年轻的母亲在轻抚孩子的脸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青青的。微风吹拂,阵阵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渐渐地,各种植物、动物都恢复了往日生机,满怀喜悦地迎接春天的到来。人们也忙碌起来,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播种庄稼。

夏天,家乡的味道是火热的。太阳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精力和热情。阳光炙烤着大地,就连风都是热的。花朵在烈日下忘记了争奇斗艳,小草也弯下了身板,人们在树阴下乘凉、畅谈,一切都在等待一场雨水的滋润。有时候,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却乌云密布,接着就是一场滂沱大雨。人们都盼望着下雨,因为有了雨水的灌溉,庄稼才能长势更旺,秋天才会有个好收成。

秋天,家乡的味道是馨香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经过辛勤的劳作过后,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每个人都露出灿烂的笑容,在田地里愉快地忙碌着。风轻云淡,原野一片丰收景色。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带着花的扑鼻香气,夹杂着果的诱人味道,还有稻谷沉甸甸的香、玉米金灿灿的香、花生带着泥土的香,再加上红薯脆甜的香,混合成了秋天特有的馨香。

冬天,家乡的味道是恬淡的。寒冷的冬天来临,大雪飘落,给大地披上一层白色的棉毯,到处是银装素裹的景象。道路上少了奔波忙碌的身影,只有孩子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在打雪仗、堆雪人。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是一个纯洁的季节,寒冷的天气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只有经过寒冬的洗礼,一个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只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家乡一年四季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任岁月变迁,时光流逝,这味道依然还是那样熟悉。我想,以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了家乡的味道。从家乡的味道里,能嗅出我儿时的记忆!不管怎么走,都走不出家人牵挂的目光;不管未来怎样漂泊,都有个地方,将我的灵魂安放。家乡,是我不用搜寻记忆就可以回到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乡!

漫山枫叶尽点秋

文/梁翕炅

我对于枫,总能生出一种特别的感情。

枫,盛于九月。

我喜爱枫的独立。万类霜天竞自由,你可知道,世间万物生生不息,为了生存相互依靠,或共生、或依附。然而枫却能独自忍受岁月的磨砺,他在冬时忍耐、春天萌芽、夏季积蓄,为的是秋日里那一时的惊艳爆发。枫的独立在于它有一个梦想,便是要在这大千世界里拥有一方自己的天地,为了这个梦想它默默成长、积攒力量、寻找机会。于是,在我们一个不经意间,小小生命已变成可爱的火红的笑脸。

我欣赏枫的执著。枫叶火红,一片片、一串串、一簇簇,照亮四方。它仿佛要燃烧世间一切,包括自己。其实枫知道,偌大的世界怎可被自己燃烧?可它一次次轮回,一次次化为火焰,它用尽自己的一生,把所有在春夏积存的热情、激昂与勇气尽数释放!它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我仿佛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矢志不渝的少年,于火中永生。

我钟情枫的不羁。当你站在山顶,俯瞰全山时,你便会懂得枫的美丽。它们肆意生长,无拘无束,漫山火红似那热情的西班牙舞女跳着弗拉门戈,火红的舞衣不断旋转,虽不像华尔兹般优美典雅,却另有一种野性的美。走近细观,那火红不是美丽优雅的花朵,而是片片红叶,甚至这叶也是裂成五瓣,边缘如锯齿般张扬不羁,不学他人即是它的态度。我认为,倘若将花与枫摆在一起,那一句"绿叶衬红花"就有待辩驳了。

我沉醉于枫的纯粹。这世界太大,这人间太美,每天有太多的机会,太多的诱惑让我们无从选择,甚至沉湎其中迷失了方向。但枫却简单纯粹。它只会有美丽的笑容与不变的初心。我们往往可从这种简单纯粹的生物中,得到身心的净化与安宁。在枫这里,我们没有一切身份,一切不堪,而是一个快乐、返璞归真的实实在在的人。想来古时杜牧对此也颇有感慨,才会有那千古流传的《山行》。赏枫之后,你身上会少一份负担,多一份沉淀的智慧。纵然世间百态,也可守住本心;纵然漂浮无依,仍旧不忘初心。

我所爱的枫,兼之独立、执著、不羁、纯粹于一身火红之中,融于枝叶,散于天地。君不见,红枫似火,美景如画,金秋送爽谁来迎?漫山枫叶尽点秋。

十里银滩

文/谷媛慧

去年暑假,我和爷爷奶奶兴致勃勃地去海陵岛玩儿,我终于能见到大海了,耶!

海陵岛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十里银滩。十里银滩位于海陵岛中部,占地总面积6000亩,三面环山,总长9.7公里,海岸线长达16.5公里,十里银滩还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十里银滩的沙子与其它沙滩的不同,它的沙子是银色的,还略带一些金黄色。这些沙有圆的,也有带棱角的;有些如米粒大,有些如墨点那么小。阳光照射在沙滩上,就像一条银色的地毯,闪闪发光。

脱下鞋,站在沙滩上,你会感觉脚下烫烫的,好像踩在被烧热的锅上一样;走到沙滩中间,沙子软绵绵的,就像是一块块海绵铺在上面;来到经常被潮水冲刷的沙滩上,你会发现沙子是非常湿的,还凝固在一起,有些弹性,就像踩在果冻上一样。

贝壳

涨潮了,我把脚放进去,浪花亲吻着我的脚跟,还追着我跑,过一会儿,它又调皮地躲起来了。

当潮水退去,留下了美丽的贝壳和海螺。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千秋:形状有扇形的、螺旋形的、方块形的……颜色有白色的、棕色的、棕中带白的……我听别人说贝壳里有可能有珍珠,所以,我满怀希望地想捡到几颗圆润的珍珠,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但我收集了许多美丽的贝壳,用手捧着它们,又跑又跳。

十里银滩的海湛蓝湛蓝的,点缀着雪白的浪花。抬头一看,呀!天也是湛蓝湛蓝的,也有白云为它装饰,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哗啦哗啦———"一个大浪扑过来,一下就托起了我,又降了下去,一会儿就把我冲到了岸上,我重新向海中间跑去……

携手

文/管弦

那天,看到中药黄柏,我眼前闪过的,是一抹沉静而略带亚光的黄。那一瞬,突然有一种温暖,如水一般,慢慢地沁入心田。我很想写写她,但一直没有动笔,直到后来有一天,我见到了白头翁。

这里,我要说的白头翁,不是鸟儿,而是一种草本植物。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白头翁。一时间,心中竟忍不住地有些荒凉。白头翁那状如白薇、柔软细长的须儿,像极了老翁的满头白发。若是有风吹来,那"满头白发"便凌乱地飞舞起来,真像一个老无所依的人。难怪她又被称为"奈何草".观其貌、听其名,那孤独无助的感觉是不得不从心底冒出来的。

就连她的传说,也有凄凉的成分。那是和唐代诗人杜甫有关的事儿了。当时,杜甫困守京华,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很快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忍。可怜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法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所住的草堂门前,见此番光景,甚是同情,便上前询问。了解病情后,老人对杜甫说:"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了没多久,白发老翁采来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腹部疼痛就缓解了。按照白发老翁的嘱咐,杜甫又连着服用了几日,便痊愈了。杜甫非常感谢那位白发老翁,又因为"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特意将这白毛野草起名为"白头翁".

好在,这白头翁只是外貌柔弱,她的品性是不会让人感觉凄凉的。苦寒而入血分的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明目消赘的功效很强。她和高大壮实的黄柏一样,都具有猛士特质。她还以弱小低微的身姿,统领黄柏、黄连、秦皮这三味同样威勇的药儿,组成名曰"白头翁汤"的方剂,共奏祛毒杀痢之功。在"白头翁汤"中,白头翁为君药,地位相当于帝王,黄柏和黄连两药为臣药,共同辅助君药祛热排毒、燥湿治痢,秦皮则兼以收涩,成为佐使药。

所以,"翁"不可貌相。白头翁终究是让人感到慰藉的,仿佛一位宽厚忍耐的长者,终于以她的博大坚强让人安下心来。而那与白头翁配伍的主要臣药黄柏,更能让人在慰藉之余,展颜微笑。

黄柏的外表和内在很一致,皆具强者风度。她可以用药的部分主要是树皮。而且,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黄柏那灰黑色的树皮,哪怕加工成成药了,也仅仅是外皮变黑。内皮,却依然是那样的一抹黄。

这是一种有韧性有品质的生命。那黄柏之树,于春夏之际,枝繁叶茂;至秋冬时节,叶落归根。在肃杀的寒冬里,哪怕全身的树叶都落光,树枝都仍然支支硬朗,树干也同样昂首挺立,像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厚实严肃的生命,自然是不会惧怕疮毒的。所以,黄柏才能够清除五脏、肠胃中之结热,消黄疸,祛肠痔,止泻痢,蚀疮;才能够以强悍的状态,与白头翁强强联手,演绎奇特饱满的交响乐。

于是,我终于将白头翁和黄柏写在了一起。这一刻,我看到这既有君臣关系、又是忘年交的草儿树儿在自由欢笑。她们同顶一片蓝天,共处一片土地,在各自的领域中,各领风骚。风儿吹来,这一低一高、一白一黄的草木儿,相互致意,相视微笑。我想,她们是非常期待那每一次携手的,因为,那携手,凝聚着灿烂的星光。

平天印象

文/张峪铭

在江南,湖泊如同散乱一地的珍珠,到处都是。但它们之间很少是独立的,总有一根细绳串在当中。这细绳就是一条条相互贯通的小河山溪。

平天湖就是这珍珠中又亮又大的一颗,它坐落在池州大地,水域面积达11平方公里。当我走近平天湖,走进她身边的醉仙湖、太朴山和元四章,我的脑海里有了这样的想象——

平天之"子"

朋友说到平天湖采风,从杏花村的醉仙湖开始。我有点诧异。他说,这是平天湖的子湖,就像进一座大院,先进入宅门,再过垂花门,到了前院,走过游廊就进入庭院了。醉仙湖就算是前院了。朋友比喻还贴切。但将我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让人对平天湖有了格外的向往。

醉仙湖在杏花村内,面积不大,如小家碧玉,在秋阳照射下,波光粼粼,显出灵动小巧。其时已至秋日,可江南的秋就像一个恋家的女子,拖着步子缓缓而行。你看湖边柳如烟,水如绸,荷如盖,绿如春。我们绕湖而行,先到了"窥园".那一道道石门,残垣偎依,呈环形排列在湖岸,侧望是框框风景,正看是环环洞天。"窥园"是当年歙州学博董子修在这儿研读诗文处,昔汉儒董仲舒"学不窥园",董子修仿效说:"吾以吾窥之,学吾祖不窥也。"看样子他窥到了满湖风光,也窥破了满腹经纶。

这样的人文传说,就如醉仙湖沉淀的泥,打捞不完。这不得不说说杜牧了。当年杜刺史在一个淫雨霏霏的黄昏,青箬苙上的雨水还未滴尽,绿蓑衣还披在肩上,一头瘦驴跟在身后,踢踢踏踏的,他一副落泊与无奈,一副失意与沮丧的形象,带着一个暗淡颜色的背影,踽踽独行在杏花村。庆幸的是,一觞酒浇化了他心中块垒,一湖水清净了他心中郁积。一首《清明》诗,让他与杏花村、与池州名满天下。

我不知道醉仙湖的名字与杜牧有没有联系,但我知道在醉仙湖边的杜牧与杏花女留有千古佳联。在杏花灿烂的季节,妖娆如杏花的村姑,笑问客官姓甚名谁。杜牡却道出了一诗:"半亩山林半边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杏花女知是杜刺史到了,她瞧了一眼手中倒茶的锡壶,随即出一上联:"白锡壶腰中出嘴。"杜牧想不到此女子才貌双全,竟心有旁骛,一时无法对出。善解人意的杏花女有意无意的摆弄手中的铜锁,才让杜牧豁然开朗,于是对出了"黄铜锁腹中生须".

这故事我总认为少了点风花雪月,但在杏花村、醉仙湖俯首皆拾。在清代文学家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里也能找到。如石埭的杜荀鹤是杜牧的庶出子;宋朝奉议大夫郎文韶在元时隐居焕园;康熙皇帝的贴身保镖武状元贵池的曹日玮在此练武……

真是一处历史一处景,一处景物一人文。

我独上湖边的"望华亭",想一览杏花村的全貌,可真正的旧迹随岁月漫漶,一切都无处可寻。但醉仙湖边的修复的"人文景观",让我们仿佛能穿越到从前——"吟诗台"前,杜牧醉卧湖边的身影似乎还在;"渔歌埠"里,历代文人的吟唱似乎能闻。轩照湖水水映轩,可水还是那湖水,轩已不是那个轩了。

绕湖一圈,美景如画,人文如书。你不由得感叹江南的水,不仅滋润着江南的风物,也书写着江南的特有人文。我已被醉仙湖的景色陶醉了,于是想,"前院"就这样妩媚动人,到了"庭院",那将是怎样的光景,我对平天湖的期待已不能自持了。

平天如"眼"

一个地方的美离不开水,就如一个人的美离不开眼。到了平天湖,才知道,她就是池州的那只清澈的"眼".

秋日的阳光显得格外透明,从醉仙湖离开,沿着清溪河畔诗词碑廊走过来,也不过十来分钟。在车上我想着,这一河清溪水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它是不是平天湖的金环?若这样,平天湖就是一块"金镶玉"了。

等你拾级而上,爬上那道坡,你眼前的湖,就如心中的海。远眺浩渺无际,山影幢幢;近观清风徐来,湖水微澜。我顿时想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的动人句子。平天湖真是一位静伫的少女,立于池阳的山与城之间。她离人近,又似乎很远;她离人远,又似乎很近。她总给人以"迢远而又深情"的高贵形象。水盈草木深,天蓝平天净。池阳的这片生态土地,以其超常的智慧,守护着这方水,守护着这只眼。

听友人介绍,平天湖比西湖还大一半,在不大的池城,有这样一块天然的氧吧,天然的肺,真是上天给池城人的福气。湖水平天,福运齐天。这种联系,不是文人的胡诌,而是自然的因果。可池城人福气不止于此,还有平天湖的文化遗存。李白当年从齐山上俯瞰平天湖,写下了"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在平天湖如练的水面上,泊一小舟,捧一杯酒,在月光下,是何等的诗意。当然这朵"花",是人照水,水照人,是风情万种的艺伎,而不是水中的一朵莲。

不过今天的平天湖里,还真有一朵硕大而洁白的莲,卧睡其中。这就是莲花台喷泉池。

莲花台高有两米,离岸有丈许远,平台的底座上开出八只花瓣,中间装有音乐喷泉,平时不启动,一旦到了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那时泉涌如莲心,乐飘如仙境。我们没碰到这样的机会,有些遗憾。但你不能不说这样的设计匠心独具,做到了自然与人文的相融相洽。"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那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平天湖如眸的白莲花柔美得那样的"圣洁",与境内佛地九华的莲花仙座遥相呼应,不能说不是山水人文的圆融合一。

"文选烂,秀才半。"昭明太子一根竹竿钓尽了池阳的深潭浅水,到处都留有他垂钓的遗迹,平天湖当然也有他的钓台。其实他钓的哪是鱼,他钓的是趋之若鹜的天下才子,他钓的是《昭明文选》中的诗文,还有那功垂青史的盛名。

我们绕着平天湖跑了一圈,湖心的龟山岛,龟拜九华;湖边观湖亭,白鹭翻飞。岳飞抗金水师练兵处已无痕迹;湖上的亲水沙滩到处是人。平天湖白天用最温柔的水亲吻着游人的肌肤,晚上微风鼓细浪,用动听的涛声拥着池城人入眠……

这让人猜想起平天湖的秋夜来,寒山清寺,孤灯照影;天河坠落,星辉满湖。一群青春少年,悬坐在木板码头上,憧憬岁月,仰望苍天,任流星落入那乌黑的眼,清亮的眸。

平天湖真的清亮如眼,可这样的钟灵之美,肯定有着不平凡的源头。

平天之"根"

一湖的人文,从书卷中来;一湖清澈,从源头而来。这不得不让人沿着山溪,漫溯到了平天湖的根——太朴山。

当然平天湖的水根肯定不是一处,但我认为太朴山下的元四章最具代表。我不想落入俗套,写那里的山林如何之秀美,自然环境保护得如何之好。有这样的碧水,那是自然的事。我寻找平天湖之根,在于寻找守护那方净土的人。

元四章村坐落在太朴山的南麓,来龙山下。元四村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明清时就有千余户人家。看那刻有年号的石桥,那光滑可鉴的麻石路,那剥蚀沧桑的水堰,那"如翚斯飞"的祠堂,还有那旗鼓……就知道元四章盘踞于此的久远了。

元四没有什么景可看,一条山溪分成两支,将村庄环抱其中。人们枕河而居,无非涨汛时能观万马奔腾,枯水期可听小桥流水。再无非是炎热天有清凉的山风,寒冷天有温湿的地气。这一切是山居人家都有的享受罢了。

可元四要看的东西还是有的。那庄严肃穆的祠堂,那保存完好的族谱,那壁画上的古老故事,还有行将消逝的乡村炊烟……

元四章的祠堂有两座,建筑风格有别于徽派,门前四根廊柱,支撑翼展屋顶,朱漆的大门,彩绘的花窗,檐头的雕饰,外观上有如北方建筑的风格。这样的建筑,这样的色彩,给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祠堂有三进,前面空敞,中有天井,后有辈份谱系台。堂中有匾,其中一祠的匾上写有三个镏金行楷"秩叙堂".据村中人说,现在的元四章已改掉了"生不入谱"、"女不入谱"的旧习,只要是元四章的人,不论男女,皆列谱中。其实元四章早就行在规外,祖祖辈辈将一个女子——玉姑婆尊奉在祠堂里,也尊奉在心中。这个女子就是明代洪武年间,章氏先祖斗民公的女儿章住英。据壁画中记载,当时斗民公的几个儿子都在军中当差,可有一次押运粮草,遭遇盗匪抢劫,朝廷问责,几个儿子有的被杀,有的被关,有的逃亡。家中只剩下住英和嫂嫂柯氏。柯氏生有一子,家道不幸,生活异常艰辛。作为小姑子的住英决意不嫁,毅然帮嫂嫂支撑门庭……

故事让人黯然神伤,我想尽快离开此情此境,于是从祠堂的侧门走了出去。就这一步,却让我看到了久违的情景。

一条小巷的尽头,几只鸡悠闲的在地上啄食,斜搭在正屋的矮披,突出一只烟囱,烟囱里冒着烟,在暮色微风中,袅袅升腾,尔后在空中弥散开来。我的心一下子就静如湖水。炊烟是乡村的坐标,可这坐标已显模糊,让人时常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时间已近黄昏,朋友催我们尽快回程。我却意犹未尽,问手支院墙,闲看夕阳的老人,建的房子要多少钱?他说要三十多万。要这么多不如到城里买房?他说自己祖祖辈辈的根在元四,怎么离得开?

是啊!元四章人不忘根,不忘本,他们对先祖慎终追远,对良善顶礼膜拜,对自然对环境敬畏有加。他们远离喧嚣、克制欲望,守住了生态家园,守住了血脉之"根",同时也守住了平天湖的水脉之根。

所以,在我眼里,平天湖的美,不仅美在湖上,也美在大山深处。

立冬时节

文/张华梅

如果季节是一所学校,那么立冬就是毕业典礼。瓜果桃梨、稻谷玉米、大豆高粱都是优秀的毕业生,它们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走进粮仓,让农民们引以为豪。

立冬时节,最兴奋的要数阳光了。立冬时节的阳光,像是未长大的小姑娘,蹦蹦跳跳不知愁滋味。阳光少了树干枝叶的遮挡,调皮地钻进每一扇打开的窗,从春到夏及秋,人们从没像今天这样渴望阳光,渴望那份常被忽略的温暖。立冬时节的阳光,不再是一照一大片,任由着粗心的人们去浪费,而是一束束地,驱走寒冷的阴影,支起生活中的欢乐。

立冬时节,劳碌的父亲可以得到休息,慈爱的母亲开始翻寻冬衣。立冬时节,天地静美,没有喧嚣的世界让快乐的笑声传得更远,然后回响在整个冬季。

我把读书当旅游

文/刘广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要受时间、资金、装备等限制,不是谁都能轻易做到的。读书则不然,一灯如豆,陋室秉烛,或者通过智能手机,就能享尽阅读的快乐。

读历史,仿佛穿越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洪荒狩猎的苍凉壮观,万人战场的冲天血光,桑林之舞的优雅浪漫,改朝换代的惊天阴谋,如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一一展现在眼前。

看报纸,惬意地躺在自己的小窝里,就可以将世界的风云变幻,万里之外的阴晴雨雪,天上地下的奇闻异事,甚至日月星光的微妙变化,迅速了然于心。

粗略翻阅,就好比走马观花的跟团旅游。

反复品读,赛过在风景区内安然度假。

作者不会带我到购物店强买一些贵而无用的商品,也不会处心积虑地诱导我掏腰包,只会尽心尽力带我走向未知的世界,一起忧虑,一起担心,一起哭得稀里哗啦,一起笑得前仰后合。情到深处,人在书中而不自知,仿佛身临其境,让人难以忘怀。

一个人开始深入了解世界,不是从走路开始,而是从读书开始,小时候读的书最难忘,初看世界皆惊奇。

人到暮年,了解世界的方式也不是走路,因为已经走不动了,但还可以读书。戴上老花镜悠闲地读书,书会带你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你尽情品咂人生百味。

阅读,是另类的旅游,是我的最爱。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文/佟菲

"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六岁的时候,姥姥笑眯眯地问我这个问题,我迷惑良久。后来,有不计其数的大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更加加重了我的迷惑程度。不是我长大后不想干什么,而是我想干的太多了。我曾尝试着概括回答:"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循循善诱:"这个目标太宽泛了,你要像别的孩子那样定一个具体目标,比如科学家、医生、老师、大老板……"我真的无法锁定其中一个。

我的人生目标总是进入这样一种循环模式:我会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然后我拼尽全力地学习,竭尽所能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之后我渐渐感到厌倦,我便鞭策自己:"你不能这样,你已经在这个领域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你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最后,我还是厌烦到难以坚持,因为我又对新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再次对新的领域全力以赴,又厌烦,又放下,又对其他新的领域感兴趣,又全力以赴,又厌烦,又放下……这种循环模式曾让我十分焦虑。因为我既没办法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又让我觉得按照大人们的要求,这种无法坚持到底的行为是错的。

随着阅历增长,我终于释然。人的天性千万种,有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的专家,也有在多个领域旁征博引的"多相潜能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多相潜能者"的优势明显。

"多相潜能者"是跨界整合的高手。因为他们涉猎很多领域,自然就能整合很多领域,在很多领域的结合点中产生灵感、创新以及新概念。

"多相潜能者"善于快速学习,这一点是天生的。因为他们总是以"丢芝麻捡西瓜"的方式纵横知识的花丛中,如果不快速学习,那么新的兴趣来了怎么办?

"多相潜能者"有极强的适应力。一个在多个领域不停变换的人自然可以在多个角色中应付自如,以"变"应"变".

对于"多相潜能者"而言,若你强迫他们把目标锁定,选定其中一个领域专注研究,那么他们跨界整合、快速学习、极强的适应力的优势将会消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需要打破常规领域的"多相潜能者"来解决复杂的、多维度的诸多问题。

所以,坦然面对并接受、热爱你的天性。无论你是专心专注紧盯猎物的美洲狮,还是香蕉还没吃完又捡起瓜子嗑的猴子。如果你的内心想成为专家,那就在自己的领域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如果你是个"多相潜能者",那就散发着你的热情,跟随着你的好奇心,像爱丽丝那样,寻找那些"兔子洞",探索你的交叉领域。

我不再焦虑,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多相潜能者".

茱萸湾里风景多

文/张心雨

早就听扬州的表姐说起过茱萸湾,它位于扬州湾头镇,千顷绿地由许多绿色植物构成,而且这里又是动物的天堂。今天我们小记者可就要去一探究竟咯!

刚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架九曲桥,桥下则是大名鼎鼎的古运河,这里风景秀丽,许多文人墨客的千古华章就是凭证:"半逻莺花树,新年人独还。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洒了一层层碎金。水面上,几对鸳鸯正交头接耳。我在九曲桥上迈着悠闲的步伐,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顿时心旷神怡,似乎已经与这令人心醉的风景融为一体。

走过九曲桥,眼前满是绿色,仿佛被一个绿色精灵拥抱着,更有繁星般的花朵,点缀在这"绿色的夜空中".通过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我们来到猴山,猴子们都不太理人,或者躲在一旁看游客,或者四仰八叉地晒太阳,或者吊挂在笼网上等着游客送食物……犹如天真的孩子,深受游客们的喜爱。我又继续向前,看到了许多动物朋友们,有威风凛凛的老虎,凶猛异常的非洲雄狮,优雅美丽的孔雀,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今天可真是大饱眼福哇!

茱萸湾里处处是风景,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带着满满的收获,我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