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雪的抒情散文

2023/07/21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5篇雪的抒情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雪的抒情散文(精选5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雪花片片揪面飘

文/马忠华

热气暖暖的餐厅内,炉火正旺,熊熊火苗把冬日的严寒驱退殆尽,宛如春天来临。炉前,四个身穿白大褂的厨师前后各站着两个,手中拿着一条长长的宽面条,左手食指捻动面条,随着面条不断由下向上移动,右手拇指和食指如小鸡啄食般飞快地揪下来一块块方方正正的面片儿,随手一抛,只见空中飘起了一片片雪花,这些雪花擦着锅沿飘进了沸腾的大锅里,如一条条轻盈灵动的小鱼儿在锅里旋转、漂浮。一会儿,面片煮熟了,只见厨师用一只特大号漏勺在面锅里海底捞月一般地将面片儿捞起来,倒进旁边一只刚刚炒好菜的锅里面,用漏勺上下翻动,很快,面和菜就融为一体,一锅美滋滋香喷喷的炒揪面就做好了。将面端上了客桌,客人们尽管早就已经饿了,但是看着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炒揪面,却又舍不得狼吞虎咽地把它消费掉,所以一个个慢慢地品尝着。旁边仍在等待的客人,时不时地投过来馋馋的眼光。

这是我上大学时,在银川凤城拉面馆和舍友一同吃炒揪面所看到的动人景象,算算时间,而来已经十六七年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唉!今生今世如能再一次重温大学梦,重温那一抹兄弟相聚凤城享受炒揪面的温馨时光,那该多好啊!何止是我,恐怕当年和我一起在银川上大学的同学们,也一样对这个难圆的梦耿耿于怀。

没办法,谁让我们是宁夏人,爱吃面食--尤其爱吃揪面的宁夏人呢!正如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小吃,揪面,是宁夏人的最爱。

揪面以其简单易做、筋道爽口而使得宁夏人对其情有独钟。

把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陶瓷盆子扣起来大约十分钟,面团就变得富有柔韧性。用擀杖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张,然后用切刀切成长约10--15厘米、宽约1--2厘米的面条,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面条,让面条露出大约一厘米长,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用力向前方揪,就揪下来一块长宽各约有一厘米的面片,顺势扔进锅里。很快,揪面就煮好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做成或炒揪面,或烩揪面,或干捞揪面,等等。但要记住,揪面的动作一定要快,否则,后面的面片还没有煮熟,前面的已经煮的太软了,甚至煮烂了。在宁夏,那些动作熟练的人们可以不看手中的面和炉上的锅,一边和旁边的人说话,一边揪面,只见大小均匀的面片儿好像白色的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飞舞,又像雪花片片飘,轻盈盈地落进了锅里。

不过,如果你的手比较生,动作太慢,你也可以学聪明一点,先把面片揪下来放在案板上(同时撒点面粉用手翻搅,以免面片粘在一起)。等到所有的面片都揪完了再放进锅里煮,就不会存在前烂后生的问题了。--只是这样的话,面片因为在案板上放的时间稍长而有点皴,煮熟后也稍微失去了一些筋道。所以,最好的话还是揪下来就扔进锅里。

宁夏人不但喜欢吃面,而且能够翻着花样地吃。同样是简简单单的揪面片儿,宁夏人可以把它做成烩揪面、炒揪面、汤揪面、连锅揪面、干捞揪面、羊排揪面、酸汤揪面、麻辣砂锅揪面,等等,真可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而每一种形式的揪面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烩揪面,就是事先把菜汤做好,然后把煮好的面片用漏勺捞出来放进盛有菜汤的锅里,用勺子不断翻搅,烩一会儿就可以吃了。炒揪面跟烩揪面比较相似,不同的是菜汤锅里菜多汤少,面和菜掺和到一起后,就像平常炒菜一样用饭铲翻搅着炒,等到菜的味道全部渗透进了面片就可以吃了。连锅揪面,是把面片直接揪进熬好的菜汤里,边揪边煮,面片揪完了,放一些韭菜、菠菜或小白菜,再稍微煮一会儿就可以直接舀出来吃了。汤揪面与连锅揪面相反,是把做好的菜汤锅端离开路子,把煮好的揪面片儿盛进碗里,然后舀适当的菜汤放进碗里吃。干捞揪面最简单也最省时省力,不用做菜汤,直接把面片揪进锅里煮好后,放一些绿菜,舀进碗里,然后调入适当的辣子、盐面和醋酱等,用筷子翻搅一下就可以吃。羊排小揪面,顾名思义,就是用羊排和其他的菜做成菜汤,因为面片揪的小小的,所以不容易用筷子夹起来,要用小勺子舀着吃。酸汤揪面,就是菜汤放入的西红柿或者醋比较多,也有放入酸菜,而使得菜汤酸酸辣辣,那味道,绝对比什么老坛酸菜面要强多了。麻辣砂锅揪面,因为用砂锅煮成,而菜汤里放入了麻辣火锅底料,使得煮好的面片和面汤又麻又辣而得名。在宁夏,也有的饭馆不用商场买来的火锅底料,而是现场制作麻辣底料调进菜汤里,因此吃起来味道更好真可谓酸香辣麻百般味。

在宁夏,揪面还有一种吃法,叫做生汆面,主要流行于宁夏南部山区,北部川区人们很少吃。关于其做法和味道,有位网友这样介绍:"锅内加水煮沸,将宽面条揪入沸水中,然后加入肉丁,等水再次沸腾后,撇去浮沫,加入其余配料,香喷喷的生汆面就出锅了,配上油泼辣子,真是嘹咋了!加点香菜末,味道会更好噢!"

宁夏揪面,一起独具特色的风味而神的宁夏人民的钟爱,成为宁夏特产和饮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俗话说,走遍天涯路,长忆宁夏川。宁夏川之所以让宁夏人乃至外地人久久眷念的主要原因,其中一点就在于宁夏的面食,当然也包括揪面。《宁夏风味面食营销策划》一书这样介绍宁夏面食:"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以面食为主,由于地理的特殊性和口味的偏好,形成了具有宁夏风味的特色面食,如羊肉臊子面,炒揪面,炒拉条,丁丁面等一系列面食,虽然名声不如山西面食出名,可是口味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网友这样夸赞宁夏炒揪面:"味道鲜美,爽滑适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老幼皆宜。"另一位网友这样介绍羊排小揪面:"一道宁夏银川的地道面食,汤汁鲜香,面片筋道,舀一勺送入口中,酸酸辣辣又有嚼劲,别提有多美了;汤面中的羊排不仅增加了汤的鲜美,而且吃起来香酥软烂,是碗中的精华。"还有网友介绍砂锅揪面,认为"砂锅小揪面,将面食与砂锅完美结合,味道鲜香,品后舌尖微麻,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我曾经走过好多地方,别说吃揪面了,就连一般的面条,也很少能有宁夏面食这样具有浓郁特色、令人食而难忘的醇正味道。兰州以拉面而名扬天下,可是,当我漫步于兰州街头,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可以做揪面的面馆后,面对着那不但变味、而且变形的所谓揪面,勉强吃了不到一半就无奈放下,然后心不甘情不愿地掏钱,走人,直到离开兰州再也没有吃过揪面。都说生汆面是从平凉传到宁夏的,可是,当我和同学们旅游崆峒山夜宿平凉,在饭馆要了一碗生汆面,吃到嘴里,第一感觉就是根本比不上咱宁夏的揪面。前几年有个从太原来的青年志愿者叫陈勇,来到在通伏中学,问他:"宁夏面和山西面哪个好吃?"陈勇大嘴一撇,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山西面好吃。可是没想到一个学期完后,小伙子竟然对学校灶上的干捞面吃上了瘾,回太原后还念念不忘。呵呵,要想吃好面,就来宁夏川,天下面食在宁夏啊!

今天,当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因为妻子不在家,马伊春嚷着要到外面吃饭。我说:"咱们别处去吃,省点钱,爸爸给你做麻辣揪面。"小家伙不情不愿地勉强答应了。于是,我就把土豆切成小小的疙瘩,然后香菇、豆腐、大葱、蒜薹,再加上少许豆芽菜,一股脑儿地切了满满的一碗,待锅里的香油半熟时,放进一块"红山河"牌清真火锅底料,把盐、鸡精、调料等放入锅里,待到火锅底料溶化后,把切好的杂烩菜放入锅里,炒了几下,放入切碎的西红柿,用饭铲翻搅几下后,放入少许水,等锅开后继续沸腾一会再加入更多的水,第二次锅开后,就把面片揪进了沸腾的锅里,面片和各种菜一起上下翻滚,来回漂旋,搅起了无数细小的水泡。又往锅里放进切好的韭菜和小白菜,顿时,满锅的红红绿绿令人仿佛看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春色。腾腾热气伴随着"噗噗噗"直响的菜汤声,引逗得马伊春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没想到她老爸还有这一手。

饭好了,舀一碗给马伊春端到桌子上,小家伙尝了一口,"哇--"尖叫一声:"爸爸,太好吃了!我好崇拜你哦!我再也不到外面饭馆吃饭了!"

2015年的第一场雪

文/苏子越

2015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猛烈!

早晨,我一觉醒来,便看到窗外白茫茫一片,大地似乎失去了其他所有颜色,只有白色。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随风飞舞。它们覆盖四野,铺天盖地。往日干净的大街,现在仿佛涂上了一层白颜料。正是因为那一夜的大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与喜悦。

雪停了,孩子们像赶集似的从家中跑出来。他们堆雪人,先滚成一个大大的雪球,再滚出一个小雪球。接着,他们把头和尾拼在一起,一个雪人出现了。天空又飘起雪花,小小的雪花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

终于,雪停了,但仍然没有等到太阳公公的到来。马路、汽车、高楼依然戴着白帽子。

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打扮得一片洁白,你把大地变得多么美丽!

初雪

文/杨金铭

只有距离产生了,你才知道什么是远方;只有离开了,你才知道那里是归宿;只有下雪了,你才知道什么是寒冷,什么是冬天。面对从天而降的雪花我都觉得自己是在做梦,直到冰凉的雪片飘落在脸颊,我才知道真的是下雪了。

有人说初雪的时候一定要去自己想见的人,我起初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听起来总叫人暖暖的。可事到如今,自己身处他乡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无奈。

现在的我们在不同的角落做着相同的事情,在这个无聊的周日打开你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大家似乎都在晒着雪景,就算是不经常玩微信的朋友,这个时候也会晒上几张。外面下着大雪,手机里面下着小雪,这种即使不能相伴在一起却也能在同一片天空下欣赏着不同景色的感觉也能让我们觉得温暖。相互问候也以"你那下雪了吗?"为开头。冷冷的寒冬也多了几分相互牵挂的甜蜜,这叫我们如何不想去见自己想见的人?

唐山下雪了,我想回家看看爸爸妈妈!石家庄也下雪了,我想回去看看我那久未谋面的同学和那个可爱的校园。想必艺术学部门口旁边那美美的银杏树早已告别了它那金灿灿的树叶吧!小花园里的矮松树一定变得更加可爱了吧。说到这里,才反应过来似乎在大学里的这两年从来没有赶上它冬季里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终于赶上了老天的不吝啬,然而我却不在。那些去年相约如果下雪就出去打雪仗的小伙伴们,如今都应该在看着自己的学生们在外面疯狂的玩耍吧!心生羡慕的同时也怪自己由于老师的身份不能出去和她们像野孩子一样的撒野吧!你们说这算不算得上是一个拒绝长大的想法?

然而想想也只能是想想,想想过后也只能通过电话向老妈送去那些有关嘘寒问暖的只言片语,可见一场大雪并不足以让你不顾一切的去打破那些束缚着你的种种,以使你完成那个充斥着文艺味道的想法。所以初雪更多的是让我想念那些我想见的人。

现在呢?想着想着,写着写着。外面又下起了学,这雪下到了文安,下到了我实习的地方,下到了这个小小的中学。它也有自己的松树,岗友见了就说像圣诞树一样,我们都笑了。

生命本是一种体验,走到哪里都应该有风景。美好的事物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即使是迷茫一片在生命里也是限量版。然而决定眼前事物的并不取决于我们所看到的,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心态,不管你在哪里,也不管你在干什么,学会珍惜永远都显得重要,就像我们现在实习的这段时光。

2015年的第一场雪我在文安,你呢?

今冬的第一场雪

2011年11月29日,今冬的第一场雪——迈着她轻灵的脚步,高贵无比的,纷纷扬扬的,以她独有的方式,从容优美,轻飘曼舞,经过漫长的旅途跋涉,自天堂而来。

我并没有觉察出自己的盼望。但当晶莹纯洁飘逸的雪花,寂静无声的,莲步轻移的悄然无声的落下时,欣喜之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心里还是在隐隐地盼望着下雪。

虽说是第一场雪,但老天爷却毫不吝啬地大把大把地把雪花洒向人间,一刹那的功夫,操场上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雪,树上、房顶就像带上棉绒绒的帽子,就连那围墙也镶了一条白色的边儿。

操场上传来了小同学的欢笑声,他们在小王老师的带领下兴奋无比,在雪地上吵嚷打闹,跌倒了爬起来继续闹,雪球来回穿梭,突然间,一个帅气的雪人在小王老师和几个孩子的精心雕琢下立于篮球场中心,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再看看孩子们,脸儿涨得通红通红的,嘴巴张的大大的,欢声笑语撒满了整个操场,与白白的、冷冷的、寂静的、无声飘落的雪儿交相辉映。这才发现这个世界是那么和谐和融洽。其实这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可是我平时却熟视无睹,不走出来,不置身其中,不主动得去发现,去品味道,是无论如何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丽的……

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了无牵挂。母亲,想起了百里之外的母亲,雪这么大,母亲肯定又犯愁了,腿脚不好,平常走路都不利索,更何况在雪地行走……女儿真是无用,明知母亲有困难,却不能在母亲身边照顾她老人家。唯一能做到了仅此电话里的几句问候关切。雪花落在我的脸上,难道雪花是在轻吻我,安抚我?

雪花,你其实已经飘进了我的心里,用你的纯洁,净化我繁琐的内心吧,能让我的心灵如你般清澈见底,无忧无虑吧!

春雪

文/曹子介

一场春雪,在巨大的冬天悄悄酝酿,仿佛一场蓄意的暴动,任猎猎北风呼啸,任数九寒天纷沓至来。春雪走过云的窗口,走出凛冽的黄土高原,走进年节的怀抱,在"元宵节"喷涌而来。

无边无垠的春雪,松松的、绒绒的、粘粘的、湿漉漉的,像纱、像绒、像须、像絮,像浸满激动泪水的及笄女子的明眸,忽闪着,就落下一汪纯洁无瑕的相思泪。此时的山,此时的水,此时的世界,仿佛襁褓中的婴儿,安静地依偎在这春雪母亲的怀抱中。

春雪,矜持、庄重,区别于隆冬中的鹅毛翩翩,不同于狂风叫嚣中的雪粒铮铮。春雪,绵顺、温柔,清凉而不冰冷,潮润而区别于细雨。虽,即刻化为雨、化为泥,悄悄钻入土中,但她虽死犹生,浸润着大地的肌体。

一场春雪,在天空呼唤着叫作纸鸢的名字,在大地嗅闻着春姑娘的气息。南飞的大雁,开始有了回归北方的打算。

行走在春雪里,望着被春雪染成黛色的天、黛色的世界,就着婆娑而落的春雪,感受酥酥的、痒痒的、爽爽的春雪,一种旷世的清凉、清净与豁达,顺着发梢,顺着眉角,顺着面颊,缓缓地浸入五脏六腑。那些春雪,清凉而温润,完全没有了冬雪枯燥干冷的味道,仿佛散发着一缕缕淡淡的雪香。此时,地面上、屋顶上、树枝上,落满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就连偌大的天水湖,一半被白皑皑的春雪拥有。春雪白过天地,白过村庄,白过小河,白过田野。走在软软的、绵绵的、柔柔的雪中,不见了冬雪中的咯蹦声,唯能感觉到春雪心脏的跳动声。那些能挤出水的春雪,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剔透,儒雅高洁,在树枝上稍作停顿,即刻滑落下来,春雪闹枝头的壮观景象,令人神往。"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我忽然冒出韩愈的《春雪》的句子。

俄顷,太阳羞答答地出来了,一场春雪就在这短暂的旅行中夭折。

春雪,来的快,去的早。你用洁白的身姿和浪漫的情怀展示着美丽,晶莹无暇、淡雅恬静,妩媚而不轻浮、潇洒而不放荡、娇艳而不妖冶,你的灵魂永远活在大地心中。

人生苦短,应以春雪为镜。当我们浮躁不安,或内心无法释怀的时候,去亲近春雪吧,去汲取春雪的精华,它不仅滋润了肥沃的土地,滋润了富足的生活,更滋润了我的心灵,宁静而又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