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高考故事

2023/02/07经典文章

高考故事(精选14篇)

泪洒通知书

文/赵同胜

我的录取通知书比别人迟发了一个多月,得到消息时,我已在补习班上了两周的课。

我的高考发生在38年前。于我这个“泥娃”而言,高考是通往“外界”唯一的一条出路,我很清楚高考对我意味着什么。

那年的高考说不上圆满,但也没糟糕到哪儿去。天生好理科,对文科没有丁点的感觉,结果也在意料之中,数理化科科优秀,而语文和政治果然不及格。无奈与大学失之交臂,好歹上了中专线,跳出农门也算有了指望。

娘一脸欢喜,我也如释重负。可天意弄人,当别人拿着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去学校报到时,我的通知书却迟迟不见踪影。娘急得整宿睡不着觉,脸上写满了焦躁。当过村干部的娘不甘心儿子就这么不明不白落榜,生性好强的她要去寻个究竟。可是,这对于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农家妇女来说,谈何容易?娘拖着一双残腿到了县上,县上的人一句话就把娘支走了,无奈,娘倒了几次车,几经辗转,到了市里,得到的答复是:压根就没有这个学生的档案。娘一惊,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娘瞪着眼睛,哆嗦着嘴唇,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娘马不停蹄回到县里,接待她的人依旧是一副麻木的面孔,娘急了,怒了,言称卖房子卖地,也要弄个水落石出。再到市里,依然无果,娘很失落地坐在院子里,仰天长叹,伤心落泪。突然,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和娘打招呼,娘认出来了,是曾在村里下过乡的老李。问明了情况,老李领着娘折回招生办,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后,老李对招生办的人说了一番言辞强硬的话,然后让娘回家等消息。

几天后,通知书终于到了,我和娘将它捧在手里,相拥而泣,泪水不小心滴落在通知书上。娘慌了,赶紧掏出手绢,轻轻地将泪水拭去,可还是留下了淡淡的印痕。

原来,是村里的对立面使了手段,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托人扣押了我的档案。若不是娘的坚持,若不是巧遇老李,我的第一次高考注定会成为一个“谜案”。

家有高考生

文/钟芳

儿子是今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为引导儿子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以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参加高考,我特向单位请了年休假,专门在家做好他的“后勤部长”,陪他一起备战高考。

每天早上6点,我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关键是营养丰富、热量充足。儿子平时爱吃的早餐是馄饨鸡蛋粉丝,把水烧开,打入鸡蛋,鸡蛋凝固成型后,下馄饨入锅,馄饨漂浮后,加进粉丝、青菜,待开锅沸腾后,撒上葱花、香菜、生抽、食盐调味后,一碗美味可口营养全面的馄饨鸡蛋粉丝出炉了。去上学时,我还给他带上一块巧克力或两块饼干和一瓶酸奶,在上午10点钟下课时吃,补充体力。

除了强壮的身体,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必需的。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外面散散步,打打羽毛球,相互沟通,让儿子把压力和苦恼说出来,但为了不给儿子增加压力,很少提及考试和学习。

有一次,儿子模拟考试没考好,回家后脸色一直不好。于是晚饭时我故意和他找话说,还特地讲了一个笑话。儿子笑过之后,对我和老公说:“爸爸妈妈,这月模拟考试没考好,如果我高考也像这次月考一样发挥失常,连二本都考不上,那怎么办啊?我会觉得对不起你们的。”

这时,老公附和说:“是啊,这次成绩好像不太理想啊。但没事,一次小考算什么呀!”我也故作轻松地说:“孩子,一切只要尽心尽力,就无怨无悔。现在你只要放下‘怕考砸’的心理包袱,以正常水平发挥,就一定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来。再退一步说,就是高考没考上也没关系,你仍是爸妈的骄傲。爸妈想让你考上大学,但更希望你平安快乐。”

儿子终于很开心地笑了,笑得灿烂阳光。第二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自信地对我和老公说:“高考并不可怕,用平常心对待,我有信心面对高考。”

爸爸送我去高考

文/肖小艾

我参加高考是40年前的事了。1977年的冬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当时是一个皖南小县城的下放知青。考试的前一天,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乡政府,把我们这些知青考生用大卡车统一送到县城的电影院或大礼堂里住下。

那时的影院礼堂里是长条凳,用来睡觉正好,男考生睡一片,女考生睡一片,吃饭呢,就在院子里,有人支了口大锅,烧好饭菜,考生排队凭准考证免费领一份,场面新奇热闹。结果第一年我没有考上,是我没有复习好,但爸爸归结为赶考环境太差所致,当我决定二战时,他也决心一定要为我送考。

转眼到了1978年的7月,骄阳似火,大考如期而至。爸爸在省城早早地向单位领导递了假条,提前两天来到小县城招待所住下,那可是当时县城里条件最好的住处。可在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我所在的生产队离县城有30多里路,又不通车,怎样跟我联系上呢?心中有爱,什么都难不住爸爸。之前我告诉过爸爸考试前一天,我们会乘送考大卡车前往县城,所以他就早早地就站在进县城的一座桥头等着,这是送考卡车的必经之路。当我们的卡车驶过石桥时,我也睁大了眼睛搜寻他,当我终于看见熟悉的身影时,爸爸也看见了我,他穿着一件白色老头衫,西装短裤,塑料凉鞋,拿着一把折叠纸扇遮太阳,脖子上搭了一条擦汗的毛巾,此时此刻,爸爸不知道已经在太阳下站了多久,衣服都湿透了,还跟在大卡车后面奔跑着,一边跑一边挥手喊着我的乳名大声道:“县委招待所XXX房间。”卡车开过卷起的尘土让爸爸的身影变得朦胧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模糊了,竟没有说出一句话。

1978年的高考,我没有再去住几百人的大礼堂,我住上了县委招待所四人标准间,吃饭有餐厅,洗澡有浴室,每考完一门,爸爸还与我分析交流,安慰鼓励。那一年考试最后一天的傍晚,我们所在的小县城发生了5级地震,当时我已回到了生产队继续劳作,后来才知道,爸爸那天晚上一直在旅馆外待着,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才乘车回到省城家中。经历了这么多曲曲折折,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爸爸的一路陪伴和深情关爱,每每想起,仍让我感怀,终身难忘。

那年表哥去高考

文/马晓炜

那年,表哥要参加高考了,这对于我们整个家族来说,可以说是件大事、喜事,因为爷爷七个子女中,唯有姑姑家的表哥读了高中。

高考临近,为了给表哥增加营养、补身子骨,不用爷爷奶奶提醒,兄妹之间谁家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毫不保留给姑姑家送去。连平时很少出门的奶奶,也拄着拐杖到姑姑家,变着花样给表哥做些美味佳肴。而且做出的菜品,都取了个特别好听的名字。比如,包裹的粽子,称作“高中(粽)金榜”,炖的猪蹄,叫“金榜题(蹄)名”,煲的鱼汤,名字是“鲤鱼跃龙门”等。闻着那些寓意吉利的喷香营养餐,我和弟弟妹妹们馋得直流口水,奶奶安慰我们说:“要像你们大哥哥一样,好好读书学习,‘状元餐’保准以后管你们吃个够。”

待到高考时,爷爷号召儿女们将手上的农活缓一缓,去城里为表哥加油助威。平素我和表哥关系特铁,这个节骨眼,俺不能缺席。

还记得那天一大早,在亲人们地簇拥下,表哥风光无限地往城里赶,一路上长辈们千叮咛万嘱咐,唯恐哪儿没提醒到,误了他的前程。而性格开朗的表哥,突然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少言寡语。我想表哥是被这盛大的场面搞晕了,若真考砸了,不好向亲人交代,压力山大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表哥进了考场后,与众多陪考家长一样,我们寸步不离在考场外守着。随着火辣辣的太阳升高,那树上的蝉,像被惊醒了似的,撩开嗓门拼了命地叫了起来,叫得家长们不时跷着脚往校园张望;叫得人们焦躁不安、汗流浃背;叫得姑姑老天护佑的话,祷告了一遍又一遍……

接下来的时间,原以为就这么顺顺当当地考完,做梦没想到的是,到了最后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下起了瓢泼大雨,一些家长由于忘带雨具,站在树下,任凭雨淋,场面令人动容。

我们拥挤在一家小卖部门前,埋怨着鬼天气。姑姑却担心得抹起了眼泪,说表哥从小到大怕打雷,这震天响的雷声,影响了做题如何是好?亲人们不时宽慰她说:“这是及时雨、喜雨,天凉爽了下来,更便于答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下,姑姑还是心有余悸地不时望着考场。

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考生们一身轻松飞奔了出来,溅起欢快的水花,让整个校园都沸腾了。表哥也恢复了往日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我们有说有笑。看着他阳光自信的样子,大伯说,表哥考得有准头。恰如大伯所言,表哥没辜负亲人的期望,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若干年后,每当我探亲休假,与在家乡中学任教的表哥聊起当年高考的往事,他还沉浸在被亲情包围的幸福中。遗憾的是,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参军入伍,没能像表哥那样,亲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也没机会品尝到家乡舌尖上的美味“状元餐”。

女儿上大学了

文/武艺

三年前,女儿参加中考,我有感而发写下了《陪女儿中考》。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今年迎来了她人生又一重要时刻——高考。

回顾女儿这三年的高中学习,可以说很拼。从高一普通班的前几名,到学理科上火箭班,特别是进入高三,学习抓得非常紧,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晚上十点放学。高三第二学期,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确实很辛苦。

高考时女儿在太原五中考场,离家也不远。考前,我特意置办了一身新衣服,寓意“开门红,状元红”。生活需要仪式感,就是要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我和妻子分工明确,我接送孩子,她在家做饭。6月7日、8日那两天,太原温度不算高,时不时还有阵雨光临。全社会都关心高考,车辆限行,公安、医疗、电力等部门都全力以赴,保驾护航。

实力是说话的底气,成绩是平时状态的客观反映。两天顺利考完,终于松了一口气,孩子开心地出去玩,我们也高高兴兴地放松一下,喝了顿快乐的大酒。

高兴两天后,又焦虑等待出成绩,忐忑不安。成绩发布时是深夜,不知不觉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凌晨查到孩子成绩,心中石头总算落下来,随即又急切等待山西一本分数线的划定。一本线出来后,又转入填报志愿关键期。选学校,选专业,找老师,问专家,咨询去年高考过的考生家长,真是过了一关又一关。

盼望着,等待着,录取通知书到了。拿到通知书那个瞬间,喜悦的同时,突然反应过来,一张录取通知书,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同时也意味着与孩子的一种离别。

通知书预示着孩子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与父母与故乡长时间别离。于是想到了20多年前,我们离开家乡去求学时,父母送行的样子。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吧。

写下这段文字,孩子已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送孩子报到,想起一段话。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孩子未来的路很漫长,相信她会越走越好的!

我家的高考故事

文/宋莹

2018年6月7日,我的小侄子参加高考了。

高考,现在已不再被视为成功的唯一标识,但21世纪的新一代们,并没有松懈,他们要“我的高考我做主”,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们可以同前辈一样,在高考的路上走得更潇洒、更漂亮。

时光穿越。1993年7月7日这一天,我在高考考场里奋笔疾书。这一年,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入学率不断攀升;高校招生和就业,逐渐摆脱计划体制束缚,人才流动更加多元。我感谢高考,是它让我能够踏进大学校门,让我可以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让我能在温暖的阳光下,记录我们家老中青三代的高考故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考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成人礼。高考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不能否认,高考始终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

我们已经习惯,每一年的高考如期而至;每一年,又一届学生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门。但是,在高考的日历上,有最为特殊的一年,罕见地迎来了两届学生——1978年,从118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62.7万新生涌向校园,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就此改变。

我的母亲也是这62.7万分之一。1978年春天,已近而立之年的她,走进了曾经一度以为今生再也无缘的大学校门,开始了她的又一段人生。

母亲曾经学习优秀,曾经豪情万丈,作为一所小学里的临时代课老师,她的课最受学生欢迎,她带的班级成绩最优秀,却无法改变事多、钱少、人累的状况。父母总是会以调侃的口吻聊起这段时光,然而,话语中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当时的迷惘和担忧。为了生活,只能如此。

母亲永远都记得,197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父亲拿着一张人民日报冲回家,报纸头版头条以《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为标题,详细报道了刚刚结束的全国招生工作会议消息,并宣布当年即恢复高校入学考试,同一版面上还发表了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正所谓“门外忽传又高考,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学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很快地,她又转喜为忧:“我能行么?我已经很久没看书了,我已经有2个孩子了,我还可以么?”这时,是父亲坚定地说:“想想你曾经的梦想,想想你当年的壮志,未来怎样,不用去管它;为了你自己,为了孩子,咱们拼一次!”

母亲的大学梦被唤醒,母亲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再次被启动。她相信,这来之不易的希望,就像那漫漫长夜里一盏豆大的烛光,摇摇晃晃却也坚毅决绝。随后的2个多月里,她全力以赴,夜以继日。1977年12月10日,她走进久违的考场。母亲依然保存着当年的准考证,已经有些泛黄,她仍视如珍宝。她用心守护的是励志的记忆,是对这个时代的致敬,是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1978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拐点。这一年,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集结号。这是一场迄今人类最宏大的砥砺探索,它体现的智慧、勇气和胆识,也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即将再次起航、崛起的信号。网上流传着一张清华大学77级新生上课时的照片,没有人发呆,没有人睡觉,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讲台、聚焦在老师身上,每个人都像一块块海绵,迫切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振奋昂扬的雄心,为改革开放之初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发展的加速度。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栉风沐雨,他们筚路蓝缕,齐心协力把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推进了主航道,进入了潮平岸阔的新时代。

1978年彼时彼刻,2018年此时此刻,我家高考的主角,从40后变成了00后。40载春秋,高考的人生神采飞扬;40个寒暑,改革开放诗意酣畅。

回首过往的40年,历届考生的汗水和希望,凝结成祖国日新月异、厚积薄发的变化;展望未来的40年里,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各家的高考故事,仍将继续。前方会发生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只要我们不甘沉沦,不惧风雨,终将使我们自己更加不凡,终将使我们的时代更加生动荣光。

二姐的高考

文/王丕立

二姐从小就想当老师,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成分不好,14岁的她只得回乡当了农民。两年后,她在高中班主任老师邀请下,去了最偏远的山村小学代课。

父亲复职重新走上讲台后,自学几年的二姐向父亲提出了请求,她想读一年高三,然后参加高考。二姐入学后,学习比谁都刻苦,但英语、数学仍跟不上。总分上不去,作为普通考生考大学是有难度的。体育老师看到了二姐的大长腿,建议她考体育专业。

就在体育专业测试前20多天,二姐受伤了。一次训练跳鞍马,她越过鞍马扑到了地上,脸、前胸血肉模糊一片,鲜血染红了身上的白色短袖衫。父亲接回二姐回家休养,母亲一边不遗余力地给二姐补充营养,一边心痛地劝二姐放弃高考。二姐用力咬了咬下嘴唇,倔强地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她都不会放弃高考,母亲看着二姐肿得变形的脸,无奈地摇了摇头。

二姐知道,父亲让她重返校园是多么不易,家里多年的负债生活,再加上我和三姐都已进入中学,全家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支撑早已举步维艰。虽说在向父亲请求返校时,二姐请求父亲给予她两年时间备战高考,可早一年考上,父亲便可早一年减轻负担。

伤口还没愈合的时候,二姐参加了高考体育测试,出人意料的是,她的专业成绩达到了本科线。专业考试后,她满面血痂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每天都早起,在操场跑几个圈后回到教室早读,同学们不解地说:“体育都考完了,还要锻炼?”二姐告诉他们,自己养成了早晚训练的习惯。其实,二姐由于长期缺营养导致了严重的贫血,头总是发晕,只有多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大脑才能清醒一点。

高考如期来临,在她去县城参加高考的前一天,母亲去镇上搬回她的行李,看着母亲噤若寒蝉的样子,她还安慰母亲说,她会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母亲心事重重地回到家后,时不时望着远方发怔,她特别放心不下二姐。

三天高考终于结束了,二姐投入到了紧张的双抢劳动中,母亲跟在二姐后面,想打探一下二姐的高考情况。二姐对母亲说:“我学习、考试的时候都已竭尽全力,现在考过了,我彻底地放下了。”可能正是由于二姐良好的心态,她考出了自己的水平,文化成绩出来后,二姐的文化成绩也上了本科线,后来她上了师范大学。

二姐给我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多少年来,我总是记着二姐的做事原则,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事后再不纠结。这使我受益良多。

父亲的考前忠告

文/李育蒙

说起高考,我不算成功者。第一年高考失利以后,我背上行囊南下深圳打工,在一家工厂喷油漆。工作了一个多月,父亲打来电话,问我想清楚没有是否复读?差不多同一时间,高三的班主任也打来电话劝我返校复读。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还是非常犹豫。倒是父亲一再坚持要我上学,拗不过父亲,我辞掉了工作还是回学校复读。这其中一个最现实的动力是,班主任电话里和我说,已经向学校申请给我减免了费用。而我自己,也不并甘心就这样被“赶”进了城市。

因为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那一年的复读时光,我学习更加认真,也懂得适当调整自己,成绩也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列。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又到了高考季,因为是复读高考,总体感觉我比第一次稳当得多。不过因为是第二次高考,其实面临的压力比第一次更大。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高考的前一天,居然在送考的人群里发现了父亲。远远看上去,父亲黑了很多,瘦了很多。父亲在考场外面租了个便宜的小旅馆,为了让我吃好,还特意从家里带了电饭锅,把从家里炒好的菜重新蒸热后让我吃。虽然高考期间的伙食比较好,但我觉得还是家里的饭菜更香。我知道,父亲是在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着家人对我的支持。

第二天早上,父亲送我到考场门口。他的话不多,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了句“放宽心态”。其实第一年高考更多的是败在了心态上。我看了看父亲,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希望,走进考场,我心平静了很多,父亲的期许,于我而言更是一种力量。

每一堂考试出来和下一堂进考场前,我都能在人群中发现父亲。他依旧会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那一拍,我觉得有无比的力量。

其实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性格是比较孤僻的,生活的压力全落在他身上,他很少有情绪的表达。也正是这次高考,让我感到少有的父亲的温情。前前后后共三天,高考很快结束。虽然考得不是特别好,但我终究还是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如今,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在城市立足,但我依然记得,高考那年,父亲拍拍我的肩膀,忠告我的那句“放宽心态”。虽然我知道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但背后,依旧会有最可依靠的力量。

被优待的高考

文/蔚新敏

高考被优待,有的加分,有的优先录取,1994年我高考,优待睡竹躺椅。

高考前,邪门了,白天下雨晚上晴天,潮乎乎的热。我家有一个躺椅,竹板做的,躺上去,倍儿凉快,那是我爸的宝椅,平时谁都不能躺。7月6号晚上,我爸说:“明天你高考,今晚上躺椅归你,想躺到几点就几点。”我受宠若惊呀,这“小灶”开得别具一格,可能是我爸表达对我高考重视的唯一途径。

那天晚上,我和衣躺躺椅上看书,我爸把落地扇脑袋调成对着我呼呼吹,我是大暑天下河,凉快透了。

那么一躺就睡着了,一夜都没翻身。

早晨醒来,我的胳膊、脖子、腰、腿都好像坠着沙袋般发沉,各个关节都不活泛了,第一是让躺椅的竹板硌的,第二是电扇吹着了。我也不敢说,就那么去参加考试了。

我的座位在最后一排,我屁股上扎着蒺藜似的,坐不住凳子。腰酸,我就把腰挺得倍儿直溜,直着不舒服了我瘫桌上,过会儿再脖子拉长了腰板挺直了“眺望远方”……总之,人家都低头答题,我摇头晃脑可忙乎了,字都没写多少。

监考的老师走过来,也不问我怎么回事,给我脖子上抹了点风油精,以为我是被蚊子咬了呢。见我还不“老实”,估计是以为我偷看左右同学的答案,也不经过我同意,提溜起我的身体,直接把我的凳子往后拽,桌子往后挪。另外一个老师走过来,身体挡在我前面,恰好头顶一个吊扇,忽闪忽闪转,吹得我更难受。俩老师配合默契,瞅着我,意思是“这下你可凉快了”。我何尝不知道其实是防着我抄袭。那天的考试,我成了药店的抹布,苦透了。

第一天的考试不怎么好。可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啊,吃罢晚饭,我爸说:“你辛苦了,今儿晚上,躺椅还归你,电扇还归你。”我赶紧溜到自己的床上,佯装睡着,待我爸叫我去睡躺椅,我假装睡得死死的,呼噜那个响哦,睡得那个沉哦,怎么叫都叫不醒。那天晚上,真热,我整夜大汗淋漓,第二天,浑身酸疼的感觉没了。

后来我就总结,把高考平常化,别给孩子太特殊的待遇,万一不适应,反而弄巧成拙。

几回梦里又高考

文/汤云明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25年了,我也从青春年少变成了头发斑白,在中年里奔走的人了。

尽管时间如此的快,它可以掩埋和遗忘很多的东西。但高考,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却时常会在睡梦中把我惊醒,让我无法释怀。

1992年的那次高考我没有考好,最喜欢、最有实力的科目也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所以,悲伤的离普通专科录取分数线少了无法抵达的5分。后来,尽管一些面向本地的师范专科生、定向委培生下降了10多分录取,但我当初什么志愿也没有报过,当然也就不可能被录取。这样,我几乎与大学失之交臂了。

其实,那时的高考还真是不容易,即使在县上最好的高中,一个班也就10多人能考上大学,其中还大部分是复读生,也就是说,本来三年制的高中几乎被变了四年制。要想考上大学,就要读第四年,应届毕业生中只有尖子生才能有机会拼得出来。

认命吧,就在我交了补习费进入下一年的班上复读时,转机又出现了。父亲给我找了个自费生大专学校。我害怕高中生活的没日没夜,更害怕再次落榜的无奈,所以就答应了父亲的好意安排。那时候刚刚开始尝试实行大学招生自费与公费双轨制,一般公费生叫全国统一招生,毕业后包分配工作,自费生就叫国家计划内自费生,按政策是“可工可干”。看各人的情况,毕业后可以和公费生一起由地方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父母所在单位内招,还可以是自谋职业。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就这要看各人的门路、造化和机遇了。

我所上的学校虽然不好,也没有名气,但我不敢辜负父母的期望,还是认真学习,几乎成了班上最刻苦的学生,也成了学校图书馆的“编外管理员”,管理员把图书阅览室的钥匙给我,让我可以随时出入,还顺便帮忙照看阅览室。所有学科成绩也还算优异。也就在这段较为苦闷的时间,我研读了很多关于文学和写作的书籍,开始了文学创作,上学期间,除了发表几十篇作品外,还有一点小稿费补贴生活。

两年以后,大专毕业,我的同学们,一些家在较为落后、边远地区的,由于本地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少,自费生就可以和公费生一起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当然,大多数是内招进入了父母的单位。我呢,父亲去找过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他们都不打算要,并以种种理由推辞。看着那些冰冷面孔,我也不想再为难年迈的父亲了,就和一家国有化工企业签订了入职协议。

九年后,我所在的国企改制成民营,又六年后,由于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我咬牙辞职,并且招考成为了政府部门的合同制招聘人员。在企业的这十五年里,我当过车间设备维修工、生产操作工、党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厂报编辑,最后这几年又当生产管理人员。这些年,工作辛苦,生产生活环境又差,待遇低下,我的大好的青年时光就这样留在了这里。好在我一直坚持文学和新闻创作,让我在苦闷和无聊的生活中有了理想和精神寄托。这也成为我后来能顺利进入政府部门当办公室文员的优势和敲门砖。

也许,人的性格和命运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做一些争取,去创造改变命运的安排下的时间、机遇和空间。有几句话说得好: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就算有人想拉你一把,还得先要找到你的手在哪儿。

二十五年前的高考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发挥也不好,没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成为了我一辈子的痛。这些年来,我甚至于有些耿耿于怀。所以,时常会在梦里又进入了那个紧张的高中生活、考试中。好多次,我会在做题、考试或成绩中惊醒,等回过头来,那已经是过往烟云,今生今世不可能再重来、再企及。

擦干眼角的泪水,现实就在眼前。只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恩在当下,好好的工作和生活每一天,关爱自己的亲人和家庭,修身养德,锻炼身体,做一个好人。这样,才对得起我流逝的青春时光和来过的高考岁月。

我的大学!

文/龙神

堂姐打来长途电话,说她孙子考进了阜阳师专。这小子是第三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一家人高高兴兴送他上学,他却不好好读书,逃课玩游戏机,两次都终被勒令退学,气得他那八路军出身的革命爷爷血压蹭蹭往上蹿。真是个不知惜福的孩子。

一九六五年我上高三。那时的大学已经很难考,除了看成绩,家庭成分是录取的重要标准,“红五类”子女优先。班里56个同学,出身好的只有五六人。考不进大学找工作也难。最无奈的只好闲在家里吃老米饭,做社会青年。我是长女,弟妹一大群,家里正指望着老大早日出道,分挑经济重担呢。我只有发奋读书考进大学,才有出路。

天有不测之风云,寒假里我得了结核病,医生说要休学。马上就要高考,关键时刻折戟沉沙,我沮丧极了。父亲去学校替我办休学手续,母亲后来告诉我说,你爸夜里落泪呢。吃药、打针,一个月下来,病好些了。牵挂着课堂,我不甘心休养,就重拾课本自修起来。

那年月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即使到了高三下,每周学生也要去工厂义务劳动半天。早上同学们去四川北路底的一家皮件厂,返校途中经过我家弄堂,大家常来看我。每次我都早早地等着,听同学们来了讲班级的趣闻、讲学习中的问题。他们走后,自己就赶紧补课。我用积攒下的一块三毛零用钱买了《古代散文选》上册,有看不懂的地方,便在书里嵌上小条。一天,同学们又来了,看见我顺手搁在桌上的书及小条,就关心地劝:“不能用功啊,当心身体。”没两天,我收到一封信,是位刚入团的同学寄来的,她姓招。“你虽病休在家,但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要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不能将自己埋入古书堆,走白专的道路。”这是班上有同学在议论自己了,我觉得冤枉,也感到不安。彼时“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不甘、也不敢做个落后分子啊。于是收起“封资修”的东西,每天听广播,到弄堂口邮局的报栏看报,我不能做《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

毕业即临,高考消息却杳无音信,而革命的风暴越刮越烈。五月末传这样的消息:北京四中的高三学生向党中央倡议:取消高考,因为大学是培养修正主义的温床。我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从小学生时就做起的大学梦,从此破灭。

高考恢复时我已调到中学教书。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工作的实践让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必须要再学习。当时报考大学要组织批准、党支部开介绍信才行。我真是顾虑重重:毕竟功课荒废了十几年,万一落第岂不贻笑大方?但是,为了学生,也为了圆大学梦,我要进考场。幸福的那天终于让我盼到了,听到我考上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时,父亲他连连说了几个“好”。

大学的同窗多为老三届高中生。开学不久,班长陈非把白底红字校徽发给大家,别好徽章的男生就自嘲开了:我们该是挂红底白字校徽的年龄啦!众人全笑,笑里有酸涩,有甘甜;有惶恐,更有期盼。晨钟暮鼓,寒窗苦读,所有的任课先生都说我们这一届的学生是最好的。毕业的那天聚会,捧着鲜红的毕业“派司”,同学们唱起了《友谊地久天长》。好几个女同学落泪了,我的眼眶也是湿的。

为了迟上的大学,为了过去的好时光,也为了从事夸美纽斯称赞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这一代人无愧。

孩子高考 家长牵挂

文/洛水无痕

儿子参加高考那年,前一天晚上,我和他爸已经把该带的文具、证件等都准备好了,早上起来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才送儿子到考场门口。看着他和同学说笑着进了考场,我们才离开。

上午考语文,我担心儿子考不好,回到家后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下午考数学,这是儿子的强项,我很放心,可他爸又担心起来,和我上午的症状一模一样。一天下来,儿子到家该吃吃、该睡睡,哪知道父母受尽了折磨。

第二天下午,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后,孩子们走出考场,家长们笑着迎上去,到处是关切的问询声,有的父母还给孩子送上大捧鲜花。

遥想20多年前我参加高考时,带队老师带着我们一大帮通过预选的考生,提前坐长途汽车到县城,找个旅社住下,吃大锅饭,住六人间。两个晚上我都是吃过晚饭,在县城里散散步,然后回到旅社呼呼大睡。第一天考完后,在县城的二哥来看我,简单问了几句就走了。看着别人的父母对考生嘘寒问暖,我当时还真有些怪父母不把我参加高考当回事。

后来听母亲说,高考结束后,她心里着急,还特意跑到集会上找“算命仙儿”给我算了一卦。原来,母亲以这种方式牵挂我参加高考。

又到一年高考时,回想我和儿子参加高考的情景,相似之中又有不同,但天下父母牵挂儿女的心是一样的。

我的高考故事

文/王超

2020年的高考就要来了,作为一个高考的“过来人”,那个属于自己的高考是难忘的,心怀感激的。

21年前,我还是一名19岁的高三学生,发生了一件至今我记忆犹新的事。有一天我应同学之邀,一起去看望一位曾经教过我们的语文老师。到了之后,大家有说有笑,聊得很开心。

“你今年要走,我看,有点儿危险!”薛老师一边把一个削好的苹果递给我,一边微笑着对我说,语气里充满关心与担心。那一刻,听到她对我的“点评”,我只觉脑中突然“轰”的一响,眼前也随之一片黑暗。“她怎么能这样说别人呢?”我在心里愤愤地说着。可是,我清楚地知道,她说话向来是有几分依据的。她曾在初中教过我们一年,对自己学生的能力、潜力了如指掌。但是我极不明白,自己一向尊敬喜欢的薛老师,为什么要在关键时刻对我说那样的话,她难道没有考虑过会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我没有想太多。只是从那次之后,更不知疲倦地做自己应该做且能做好的事:努力,进步;再努力,再进步……终于,那年夏天,我考上了大学,而且成绩高出分数线不少。一块无形的巨石终于从心头落下,我终于解放了!“黑暗的高三,见鬼去吧!”心中反复恨恨地喊着,“薛老师,你不是说你的学生今年要走有点儿危险吗?哈哈……真不好意思,学生让你失望了!”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飘飘然了多久,突然之间,我开始问自己:你考上了大学,是怎样考上的呢?“你今年要走,我看,有点儿危险!”21年后的今天,已是不惑之年的我又想起了老师曾经说过的那句“狠话”。但是,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了她的真正用意。当时的一句话,既让我看到希望又让我感到压力,无形中成为我高考路上的牵引力和推动力,让我努力拼搏,勇往直前,堂堂正正迈进大学校门。

薛老师,你知道吗?就是你那一激,使当年的我有了一个倔强而奇怪的想法——“一定要考上大学,绝不能让老师的话应验!考上大学,看她还有什么话说!”我抛除一切杂念,安心学习,只想着自己多努力点就会有进步,坚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靠着这股“执拗”劲一路前行,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亲爱的薛老师,请原谅学生的无知,曾对您一时的误解吧!

尼采曾说:“如果你低估一个水手的能力,那么就祝他一帆风顺吧!”2020年高考,我只想对参加高考的蓬勃而可爱的青年说一句:“你为自己高考而流的每一滴汗水一定不会辜负你!加油!”

陪儿子冲刺高考

文/吴建

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三,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真的进入了倒计时。

儿子学的是文科,经常要背一些课文,看着他念念有词的样子,说实话我们做家长的心里很是紧张。儿子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孩子,高中三年,他的成绩在班级中总是遥遥领先,所以他对自己一直比较自信。为了不把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在他背书的时候我们从来都不去打扰他。但儿子还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故作轻松地说:“我都不紧张,你们担心什么?”这下,我和妻子焦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二人悄悄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决定”:要给儿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复习环境,不给他太多的心理负担。我还特别跟妻子强调:“和孩子交代事情,嘱咐可以,但别唠叨起来没完。”

以后我们极少提到“高考”二字,只是在平时注意收集和考试有关的信息和经验。每天上班时,我都会买上几份刊登有高考经验的报纸,然后将其中对儿子有借鉴作用的内容在晚上吃饭的时候讲给他听,讲多少看儿子的情绪。如果儿子情绪好,我会多介绍一点,否则会立即打住。在饮食上我们也没给儿子搞特殊化,我认为自家的伙食一直都不错,每顿饭都有荤有素,每天都有新鲜水果,营养搭配,假如刻意改变反而会给儿子敏感的心加压。

二模考试,儿子发挥得不好,有点闷闷不乐,开始对自己产生一些怀疑。看儿子情绪低落的样子,不用问也知道考试没考好。在临近高考的时候,我觉得儿子的这种自我怀疑很有可能是致命的。我安慰他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高考只是对于你高中学习的一次检验,只要你真正努力了,不管结果怎样,爸妈都不会怪你,你自己也不应该觉得有什么遗憾。”说完就拉着他去吃晚饭,然后聊聊社会上的事,给儿子的坏心情“打了个岔”。后来每次碰到儿子做试卷不顺利的时候,我都告诉儿子,“从来都没有常胜的将军,偶尔的失误并不代表什么,即使最后考砸了也没关系,无论你上什么学校,你都是我们最优秀的儿子!”这样的“语言疗法”对于儿子非常有效,儿子的心态一步步得到了放松。

为使儿子以最好的状态走进考场,我有时吆喝儿子出去打球、散步。儿子上完晚自习回家后,也不像以前那样还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拼命复习了,而是打开电脑听着歌、看着动漫,悠然自在。这哪像要高考了,分明是在休闲。但我们从不阻止他,因为我们知道,儿子从早晨六点就到校学习,一直到晚上九点半,去掉吃饭时间,一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呢。每天经过高强度的学习,回家后如果还硬逼着他再复习到深更半夜,如是睡眠不足,势必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这就得不偿失了。

再过几天儿子就要走进高考战场了,我想对儿子说,爸爸相信你早就准备好了,高考并不可怕,它只是人生所要经历的一次考试而已。与高考本身相比,更重要的是这场经历,经过即是获得。给自己一份挑战,树立一份信心,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新生活。

陪儿子应战高考,我们紧张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