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散文
情怀散文(精选20篇)
被湖光水响串湿的情怀
文/风语
月儿躲开我的身影,投下一湖月光,将泊在湖中的小船盛满一仓的诗意。
晚风载着古韵的水响走来。
我伫立在驳纹斑斑的亭台,任由风儿吻着脸颊呢喃,望见湖面上泊泊泛起的莹波絮语,我想让水袖流光的柔媚,蕴湿我那风干了千年的诗句。
微凉的风轻轻扶着我的眼眸,簌簌而过。偶有一丝响动,疑有叶落,回首低凝,散落的叶子碎了一地月光。俯身拾起一叶,捧于手心,如一阕瘦词苦句在指间流觞滴沥。
谁愿在此守候,有月有船的岸? 一片寂静,一幕空灵,一阵蝉鸣,一湖月光璀璨了谁的星空;谁愿与我遥望,有风有情的夜?一缕清风,一帘水响,一阵呢喃,一轮明月照亮了谁的思念?
慑心聆听,我听到了湖中发出的阵阵深沉的水响,每一声都拍在我的心岸,如一个神一样的声音在向着远方呼唤……
你听到了吗?
当月儿送你而归,照着你每天都路过的小径,在你关窗那一瞬飘过的枫叶,枕着甜梦而笑时,你是否知道?在辽远的故乡,有一个人正用痴心雕一弯月牙,悄悄地挂在你的窗外,轻轻地吻着你睡靥……
夜深,人静,月盈水袖,风弄水响。露,散了桂香;人,醉在景中。心疑梦来,一管竹箫,蘸露成画,拈香如诗。你看!谁在湖堤上玉树临风,握箫眺望,及腰的长发为谁留?你听!谁又在画舫上怀抱琵琶,素手轻捻,一曲《琵琶行》 为谁弹尽惆怅?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在隔水相望的彼岸此岸,谁望眼欲穿,瘦了眸子,肥了思念?千山万水,尘海茫茫,一管竹箫终撑不过近在咫尺的彼岸。
满湖月光,满怀惆怅;满襟花香,满眼泪花。在思念的夜里,水响呼唤的声音,如潮水般地漫过我的心岸,你若水桃腮的抿笑,在媚波流光里隐隐而现。有情的风习习吹来,仿佛又感到你吹气如兰的檀口贴在了我的耳根,似眼前,似梦中。就这么近,却又那么的远。
萧舞明月,掬衣满香,及腰长发在风中散逸着思念。我是否就是那月光之下的临风痴人,在水之湄,在水之汜,痴念着一个影子,守候着一份承诺。湖光流彩,水响委婉,在如醉如痴的想念中,我渐渐地迷失了自已。
夜未央,心渐亮,被湖光水响串湿的情怀,在潮湿的思念里流转。多少次的对月倾诉,多少次的回眸凝望,多少次的梦中相见,多少次的醒后拭泪一一一我临风守望,你在水一方,一管竹萧,一曲琵琶,美了一个不老传说,醉了千年的月色。
湿润的目光轻轻掠过湖面,在月光流莹的迷离中,我仿佛看见一个犹抱琵琶的身影,以长袖作桨,踏叶为舟,在梦如流水的媚波里,似一朵隔世而来的仙莲,正向我的心海凌波渡来……
腊梅情怀
文/马资棠
最早知道梅,是在外祖父画的那幅水墨画上。而真正看见梅,却是20多年前在山东烟台市实习时。
那是一个雪花飘舞的周末,去本市一位极有情调的朋友家做客。刚进庭院,就看见一株在盛开怒放的小黄花。花朵小小的,由蜜桃形状的花瓣组成,如硬币那么大,甚至有些凌乱,呈蜡黄色。实在不能与美丽鲜艳沾边儿,但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季节傲雪而立,与那些早已生机不再、凋零退场的花草树木相比却是最难能可贵的。
我好奇便问她:“这是什么花呀,咋大冬天的还开?”她抿嘴扑哧一下便笑我:“傻瓜!还真是山里来的呀,这不是腊梅么?”
之前,我以为外祖父所画的梅花,应该是那种无比的名贵娇艳,它的美也该是百花丛中其他花都无法比拟的、高雅的花。而眼前朴素无华的小花朵实在让我有些失望。我抬头,寒风凛冽,看见在漫天飞雪中,她依然绽放幽香,既有灵魂又有骨头,我继而开始羞愧了,这种羞愧感越来越重——我忽然为我的浅薄而惶恐了。
看到这株腊梅,不仅让我浮想联翩。我仿佛看见了农田里顶风冒雪、布满老茧的双手;看见了一线辛勤劳作的工人们;看到了在逆境中勤奋攻坚、耕耘的学者们、科学家们;看到了守卫在共和国边境线上最可爱的人!他们不都是腊梅的缩影吗?
山东博兴县抗战老兵潘长泰,1952年复员后,一直为一位无名抗战烈士默默守墓。这个烈士是在1942年牺牲在他们村附近的。他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带一些祭品来烈士墓上坟,祭奠烈士。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40年从来没有间断过,无怨无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看似普通又普通的一件事,又何尝又不是梅的写照呢?
梅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却总是在最萧杀的冬季默默绽放,在别的花含苞欲放的时候悄然退场,把艰辛和寒苦留给自己,把美好和荣耀留给后人。我忽然明白,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梅了,那是因为梅的情怀,梅的品格,梅的境界。
大山情怀
文/谢文娟
三十年是那么的遥远,三十年是那么的漫长。可是,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
我的童年是在大别山南麓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童年虽不算精彩,但大山始终伴我成长。童年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儿时和伙伴结伴到大山的脚下去游玩寻乐。那时候,我站在山脚下,总是把头仰得高高的看着,心里只有一种感觉,山——真高呀!家乡的山是深沉稳重、敦实而豪迈的。那山,虽没有冲天气势,但也连绵不断,仿如厚实的屏障,四季如斯地安坐在村子的后面,担护着一方的守护神。
再去登山,是我们一家人同去的。不停地走着,漫山遍野的花丛,那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缤纷。芬芳的花香袅袅飘来,婆娑的树影随清风起舞,淡淡的流云从心头滑过。大山的梦,被同伴一阵阵高亢的歌声唤醒。当我伸开双手感受迎面吹来的凉风时,感觉是那般的真切、实在。小道上,我的父亲双手反背,正行走着,脚步是轻快的,不难想象,此刻的他心情自然也是舒畅的,这里曾有他三十年前的梦。父亲十八岁那年入伍,部队生活让年轻帅气的他更加成稳、坚强。转业后他就工作在这大山中的林业部门,一高干闺女对他颇有好感,出于门第观念,父亲拒绝了她,但五十好几的父亲依然保留着当年那女孩送给他的海螺工艺品。
母亲是山里的女儿,所以,她也爱着山,她像爱山一样爱着父亲。三十几年来,她把她全部的柔情和贤淑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个家,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从父亲心底滋滋地生发出来,在心底荡漾着……父亲说:母亲是他最信任的人!是他一辈子的亲人!
三十年过去了,儿时的伙伴很少谋面。
大家的去向,只在回乡省亲回到村里,听父辈们谈起。
同年出生的十几个娃娃,如今男已当婚,女也已嫁为人妻。
记得钱钟书说,人生在世,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未必就是想做、爱做的事,得失之间心里自有权衡。
自知,富贵平庸千般样,唯有光阴无偏私,我们是行驶在各自轨道上的行星,在这一交点上相遇、相知,如今各奔东西,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老屋情怀
文/张华梅
很多梦都留在老屋里,等着有一天我回归故里,等着我打开屋门让它们重见天日。老屋也曾年轻过,我在爷爷奶奶新婚照片上看过老屋年轻时的模样,有着乡村民居的朴实和典雅。如今,爷爷奶奶都早已作古,而老屋仍然健在,仍然表现出一个家庭根源所应有的那种坚定与坚韧。
老屋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早已洞明了一切世事,早已看破了滚滚红尘。一座房子,所经历的苦难并不会比人少,在风霜雪雨面前人可以在屋里躲避,用担忧的眼神看着窗外,而房子责无旁贷迎难而上,担起保卫家人的责任。不管我们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回到老屋里就会释怀;不管我们在外面经历多少挫折,回到老屋就能重拾信心。我在老屋里哭过笑过,也跟父母闹过,还跟自己较劲过,尽管出门在外我要强作欢颜,回到老屋我就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把喜悦或愤怒的情绪都抛在老屋并不宽敞的空间里。多年以后我重回老屋,我还能感受到当年的那些情绪,还会重温一件件往事,很多事早已不值一提,却被老屋默默地收藏起来,只等我回去重现给我看,像一部久违的无声电影。
人对老屋的情感并不限于记忆,尽管那些记忆历历在目,关心老屋的现状更能让人坚强,让人的心里更宽泛。老屋曾经修葺过几次,每一次都重新焕发生机,但我仍能感受到老屋内心里的疲乏,毕竟这是经历百年风雨的老屋,就像一个耄耋老人,虽然健康慈祥,但也是风雨飘摇,令人心疼。这是没办法的事,每个人都会老都在老,何况遭受日晒雨淋的房屋,特别是我们成年后都离开了老屋,无人照顾的房屋自有它难以言说的孤寂和落寞,也自然就会老得快,每一次回家看老屋,都会感觉它愈发苍老,能感觉到它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也会在心里有难以驱散的痛。
老屋已经难以维修,是拆掉它,让它体面地结束生命,还是任由它自己倒塌,完成房屋完整的一生,我们全家对老屋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拆掉它觉得很残忍,谁也下不了手,任它自己倒塌,觉得更残忍,仿佛放弃了一个病重的亲人,任其自生自灭。这件事想起来都令我们寝食难安,而具体的处理意见拿不出来,事情也就这样一天天耽着。终于,在一个秋末冬初的清晨,接到邻居大叔打来的电话,老屋倒了,倒在黎明时分,当时没刮风没下雨更没有地震,老屋无疾而终,完成了一个民居坚强平凡的一生。
听到消息,我们兄妹几个都放下手里的工作赶了回去,还带着年迈的父母,以及远在异乡的叔叔伯伯们,只为看老屋最后一眼。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记忆再没有存放的空间,也许会一天天涣散,这是无奈的事情。我们在老屋废墟前合影留念,我的手里拿着爷爷奶奶当年的照片,尽管已泛黄,但仍然清晰,仍然看得出老屋年轻时的风华正茂。
此时一曲,缭乱情怀
文/詹海林
新的季节刚刚开始,一池清荷纺织着她的青青裙裾,忽冷忽热的天气,一阵风,一阵雨,想去远方看归航的船只,却非理想出行的日子。
于是在画室里放一曲清歌,铺开一张檀皮素宣,静静地描绘一片山,一片水,一座青瓦小屋。想象远方的你是我水里的鲤鱼,只因喜欢我编织的丝线,起舞的时候,不小心被我的丝线缠住了。从此你化身为人,做我寒窗夜读的女人。
寂寞的日子,等你我等了那么久,想你也想了那么久。我略带迷茫的诗句中,你是我反复吟咏的花儿,你开,我喜悦,你谢,我伤感。
我爱你穿一袭素白间青花的裙裾,举一把鹅黄的雨伞,款款走过小桥东。我在窗里看你,你是雨天里美丽的荷,几分明艳,几分温柔,轻吟浅笑,缭乱我闲云野鹤的情怀。
性本爱丘山,却无适俗韵。我营造着乡村的生活:瓦舍外种一丘青菜玉米,篱笆上缠绕着一藤蓝色牵牛,池塘里养数只白鹅和几十条白鲫青鲢,也足以度过漫漫半生。
放下书本,到山里伐木造一艘尖角的小木舟,闲来无事,何妨结伴同游,六月去江南采莲,纵是过客,也可登上烟雨画桥,圆一圆今生的江南梦。藏一片西塘月色于罗帕中,试问士农工商,此夜谁载酒行舟,欲去寒山寺外,撷取唐人诗句?可去塞北试马,浅草初没马蹄,野花刚刚含苞,摘一朵白云为披风,乘风驰骋,任身后摔落片片笑声。
可惜,这一切只是镜花水月,你非鱼非花,你是远方天空里的一颗星辰,我要摘到你并非容易,只有在天朗气清的夜晚,盛一盆清水,将你引诱捕捉,定格为墙上美丽的画图。
这一切也不容易做到。念想起初的相遇,在诗意的天空下,鸟儿飞翔的姿势何等曼妙!本以为,不经意的相逢,只是昙花的怒放,念你一回,也只是君子好逑。哪知从此你是那朵不散的云,绵绵细雨,从春到秋,淋湿了几多相思!本以为,走过漫漫长路,从此不再天涯一方,彼此成为东西海岸的礁石,任凭浪花的戏弄。本以为,一切的温婉和熟悉,可以守望到永远,哪知从此织梦的烟云成了鲜为人知的稗官野史!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的心存绮念,不顾风不顾雨,一生的等候,化作卿卿相惜的温柔,在孤独守望的夜晚,枕着你文字的温情入眠,念着你的一瓣心香,亦何憾之。
或者今生不相见,便可以不相忘;不相知,便不相思;不相遇,便可不相依。可是缘分来了,又怎能刻意躲过。
此时一曲可断肠!当一切变得可有可无,只剩下旧日的小路了,只因思念太苦,野花都病了,它也该长满荆棘了。
旧照片中的往日情怀
文/听蝉小阁
时间伴着风吹过,我的人生就这样静静地踱着步子慢慢前进。波澜不惊的生活里,总能有些时候让自己禁不住去回首往日的时光。于是翻开自己的旧照片,而那些和旧照片相关的往事也就点点泛上心头,挥之不去。在这样一个冬日的夜晚,尽管寒冷来袭,却也无法抵挡我把当年的那些照片仔细端详,于是便挑选了几张,翻拍下来,写上下面的文字,算是我对往日情怀的纪念。
这是一对情深的姐妹。手手相牵,笑靥相对。
胖胖的那个,是我大学里最好的朋友兼室友——广。广是典型的湘妹子,性格直爽而又不乏细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共同点,我们才一见如故,无话不谈。虽然 我们在体型上是相对的,但这却不影响彼此友好的相处。那时候,我们曾经一块在南湖岸上散步,曾经一起不知疲倦的逛街,曾经挤在一起说悄悄话到半夜……大学时代,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悄悄走过。曾记否,毕业前夕,我们相约一定要把我们的友谊永远延续?曾记否,离别的时候,我们抱头痛苦?在泪眼模糊中,我透过玻璃看到你的身影渐渐远去。那一刻,我们怎么会想到十几年来,在彼此忙碌的生活里,相聚成了难以跨越的梦。庆幸的是,我们还可以不时地电话联系,电脑聊天,谈谈我们如今的工作和生活。
大学时代的友谊,是我在那激情飞扬的岁月里最大的收获吧。
公园的长椅上,大卫的雕像前,靠椅而坐。眼前的这张照片,让我的思绪乘着夜色,跨越万水千山,来到山城重庆。
那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地方,只因为同学的邀请,我才只身一人,平生第一次来到了那遥远的山城。那两个同学,当时一个在部队服役,一个在大学读书。他们都是初中到高中的同学。
我还记得是在一个早晨到达重庆的,出租车将我带到同学平的校门前。同学平接到我后,带我找了旅店安顿下来,然后一起去找那个服役的同学雄。随后的几天,我和他们一起,感受部队的独特生活,看他们操练、种菜、喂养动物;和他们一起感受建设中的山城火热的场面;在公园里观赏乐队的演出……
只是这些,如今只是我一个人在回想。他们毕业、退役后,我居然彻底失去了和他们的联系,而他们也仿佛是被蒸发了一样,找不到一点消息。时空,在这里居然如此残酷地将我永久地停留在了那时候。
而我,只能在心里默念,祝愿他们平安幸福!
绿草如茵,鲜花怒放。那碧绿的草地多像一张无边的绿毯。该是大连的某个公园。
那是我工作后的第一次旅行。十年前的国庆期间。
第一次有能力依靠自己去旅行,我选择了当时最远的路线,青岛大连旅顺。一路上,在导游的带领下,坐火车,乘海轮,登崂山,观大海,在餐厅里吃地道的海鲜,在海滩上寻找贝壳,在轮船上观看日出,在日俄监狱里感受屈辱和愤怒。
时间流逝,有些事情已经有些模糊,而旅行中疲倦愉悦和兴奋夹杂的情绪却还时常涌上心头。
往日的照片,将曾经的一段生活定格,也将那些回忆定格,让我在多年后的今天,感受到些许的温暖或感伤。但是温暖也好,感伤也罢,那都是我人生中不可抹去的记忆。
西域情怀
文/儒子牛
西域情怀
一觉醒来,北京西开往乌鲁木齐的T69次特快列车呼呼拉拉地把我从浑浑浊浊的黄土高原摔到了广袤无垦的戈壁滩上。这种梦幻般的环境反差让我这个自诩为"见过大世面的人"也多多少少有点发窘。
其实,我对戈壁滩并不陌生。二十年前到兰州公出的途中就曾经领略过这神奇的西部风情,但只是没有想到眼前的这片旷野竟然这么辽阔无际、这么粗犷壮观、这么令人震撼。这时才想起笑自己这么孤陋寡闻,这么容易满足,竟然没有想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简单哲理。这时才明白,和去过庐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是一样的道理。
列车在旷野上飞速奔驰,但总也甩不掉那些茫茫戈壁。车窗外一程又一程、一段又一段的乱石沙丘无休止地向前延伸着,几公里、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过去了,看不到一个人影,看不到一叶绿荫,看不到一幢建筑物,能看到的只是微微闪着亮点的两条铁轨,像一条墨黑色的巨龙一样横亘在沙丘乱石间,显的那么瘦弱,那么孤单,那么无助。能听到的也只是列车的咣当声和汽笛声,还有那吱吱呜呜的风声,这大约是给人们以一种生命气息的暗示罢。
车过嘉峪关尤其跨过玉门关,一种莫名其妙的怅然隐隐袭上心头,说不清是悲凉还是悲壮,一种不很舒服的感觉。继而,情不自禁地低吟起了古人名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种身临其境的感知才叫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但此时此刻,我顾不得去抒发儿女情长的感怀,而脑海里浮现出更多的是许许多多有关西域故事的历史画卷。汉武帝情牵西域、霍卫青远征匈奴、张骞不辱使命、昭君出塞和亲、洪皓潜居二十载、苏武牧羊十八年。康熙大帝金戈铁马,挥师阿勒泰,亲征葛尔单等等。几千年来。在先人张骞千里戈壁开拓的丝绸之路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奋进拚搏,有多少动人的西域故事在歌咏传唱,已无法确计。就近代而言,革命先辈们为了寻求真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们前赴后继不畏艰辛,把这条古丝绸之路作为政治大通道,到欧洲索求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也因此而赢得了巨大成功。
茫茫戈壁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载体,以她那博大的胸襟,宽厚的臂膀承载了几千年的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承载了几千年的古国大文明、民族大融合、经济大繁荣。千年沧桑,世界在大分化、大变革、大踏步的前进,而戈壁滩依然是戈壁滩,依然静静地卧躺在那里,任凭时代车轮的碾压,永恒地闪现自身的光茫。这就是伟大的戈壁情怀,这就是伟大的西域情怀。
血红的晚霞直射车窗。放眼望去,星星点点的建筑物或隐或现,偶尔还能看到几处零零散散的绿荫,还有那远山深处的皑皑白雪。明显感受到了生命的气息。
我的对铺是个地地道道的新疆小伙子,他很热情也很健谈。他对我说,再过半小时列车就会到达新疆的东大门--哈密。酒泉卫星导弹发射基地就在不远的地方,而且还特别自豪地告诉我,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就在南面不远的地方炸响、第一朵蘑菇云就在南面不远地方升起。历次的神州号飞船也是从这里升起的。我是曾经的军人,有着军人的情结,且又酷爱于现代军史。上述世事,虽属老调重弹,但这些淡淡的描述,却依然勾起了我浓浓的兴致,那波澜壮阔的创业场景瞬间在我的脑海升腾。此刻,我多少显的有点激动,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向过去的、现在的、依然守候在这里的战友们、英雄们敬了个凝重的军礼。默默祝福他们顺达、如意、好运、健康。
这个新疆小伙子很真诚,似乎受到了我的情绪的感染,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下边的故事。他说,再往前走100多公里就是鄯善,这里是东疆和南疆的交汇点,是离古楼兰遗址和罗布泊盆地最近的地方(相对距离),三十多年前中国科考队的彭加木先生就失踪在这里。古楼兰、罗布泊、彭加木多么熟悉的名字和故事啊,这些和"死亡之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生命进禁区,令人心悸、令人恐惧。但站在这里,听人讲述曾经发生在这里,且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故事,依然感觉到很亲切、很刺激、很神往。东疆、南疆、北疆依次讲述,小伙子讲的累了,我也听的累了,我们相约稍息片刻。
"旅客们"列车播音员甜美清脆的播音声把我从睡熟中敲醒"这里是东疆重镇吐鲁番,是大西部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葡萄沟、坎儿井、火焰山,还有极具民族风情的维族部落。"又是一串熟悉的地名,《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新疆是个好地方》塔里木的歌声又回响在我的脑际。这一切,听到了、看到了、也体味到了,我由衷的感慨: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
三十个小时的颠簸,列车终于平缓地停驶在乌鲁木齐车站的月台上。虽然,夕阳下的这个"戈壁明珠"--乌鲁木齐显的很优雅、很漂亮,但并没有引起我多大兴趣。现代大都市,人流、马路、汽车、高楼、广告牌、霓红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而我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地理地貌、自然生态、民俗民风、人文景观。
新疆小伙子告诉我,北疆的石河子、克拉玛依值的一看。尤其是石河子这个军垦城,自然生态极好。他调侃地说,折一根树枝,尿一泡尿,一插,几十年后便是参天大树。是被联合国公认了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于是,我观光的第一站就选定在乌鲁木齐以西150公里处的石河子市。按照约定,负责接待我的朋友从克拉玛依东返,我从乌鲁木齐西进(石河子位于这两个城市的中间)。中午时分,我们如约在这个百花竞艳的美丽季节会合于石河子这座美丽的城市。
我不大喜欢都市,尤其不喜欢吵吵杂杂、拥拥挤挤的都市。喜欢在幽幽雅雅、静静谧谧的境况中安安然然地去做一些比如看看名著、读读书法、吟吟诗句、忆忆往昔之类的事情。石河子这座城市正是我理想中的"绿洲".朋友告诉我,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国民党高级将领张中汉先生(后为起义人员)亲自率领军人选址、设计、施工,欲将这座新城修筑成"戈壁滩上的小上海".1949年西北野战军解放大西北,王震将军主政新疆,又给这座初生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得以飞速发展。60多年了,历代的军人们、内地的支边青年们、还有那成千上万来自内地军嫂们,不离不弃、无怨无侮,以汗水和鲜血浇铸着这座边城,以忠诚和生命守护着这座边城,这是一座真正的军城,凝聚着浓郁的军人情结。
漫步街头,那规范的布局、敞亮的视野、宽展的马路、整洁的楼宇、如茵的绿洲、适宜的气候,给人以风清气爽、耳目一新之快感,真是惬意极了。街头巷尾、公园内外端坐着许多满头银发的老人,显的逍遥自在、悠闲自得。一问,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军垦老战士。是啊,他们才真正是这座边城的拓荒功臣,他们才真正是这座边城的脊梁骨。
在政府广场王震将军的雕像前,几十位老者神色庄重地仰视着将军,他们或行注目礼、或行举手礼,眼里充斥着泪花。解说员告诉我,这是来自南疆的军垦老兵,是专门来祭拜将军的。将军是他们心目中的尊神。是啊,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对新疆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按计划,下一站游程将是克拉玛依和吐鲁番,但事与愿违,收拾行囊时不慎将腰部肌肉严重拉伤,只得取消行程。有人说,不到南疆等于没有到过新疆,我却不这样认为。那戈壁雄姿、西域风情,我看到了,也领略到了。够了,这就足够了,西域之行硕果累累、心满意足,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在此,由衷的感谢那位同车的小伙子,更感谢真诚接待我的新疆朋友。
2012年5月于太原
秋日的情怀
文/赵春华
1
炎热的夏天总算过去了,头脑也清醒了一些,有些顿悟可能就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好像天气的转好会给大脑带来清新的认识,思路也比以前清楚了。
人们往往在烦躁的时候缺少清醒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很多的思考。这个时候人是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想也处于混沌状态,很多思路都难以捋清。
这下好了,秋天总算来了,头脑也可以清醒一些了。
2
秋天总是让人的心胸宽广一些,总是使得我们的眼界看得那么遥远,那么深广。大脑所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前所未有的发生了变化。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感到舒服和开朗。
秋天是深刻的,也好像浓香的酒,好像深情的歌,总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深邃的哲理。我们从秋天中得到的很多,收获的是果实,不仅包括物质的果实,还有精神的果实,当然这也是收获爱情的好时候,你看那满山遍野的红叶,不就证明了这点吗?
3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我们清醒的日子,让我们思考的日子。
如果我们不在这样的日子里好好的思考和反思自己,那么我们就没有什么再好的日子思考了,我们明年还能做些什么呢?
今天有今天的事情做,明天有明天的事情做,我们不能等待也不能不珍惜时间。时间对我们很重要。人生要抓紧啊!
4
秋天已到,就意味着一年过去一多半,这一年也就没有多少时间了。冬天不是耕耘的季节,也不是收获的季节,人在冬天只有思考,思考明年应该怎么办。
冬天不是欣赏风景的好时候,不是旅行的好季节,没有什么生机的日子,就连麻雀也懒得出来,更没有百灵鸟的歌唱了。
大地上没有花香也没有绿草,没有小河优美的琴弦,没有蜜蜂的歌唱,没有喜鹊的叫声。皑皑白雪使大地变的肃穆,过于死板。什么都很难见到,就连人也很少出来散步。
冬天大概是个养精蓄锐的好日子,人们大概是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好好的休息的,静静的思考的,不要着急做什么,实际上着急也没有用。一切都应该等到明年去做,
明年一定是个好年头,等着瞧吧!
一个毕业生的情怀
文/李桂丽
我们是一群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当我们刚踏进校园时,总觉得毕业是那么遥遥无期,可现在却笼罩着秋天的气息,有一点点清凉,一点点感伤。曲终人未散,7月,栀子花开的季节,就注定着离别。微笑、痛哭、祝福,还是拥抱,不知道哪一种方式才不浓不淡地恰到好处。当我用力挥挥手,去喊那一声“再见!母校”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也许,会有太多的不舍。岁月或许会改变你的模样,但我的思念永不放假,明天的世界还在等待我们拥抱它。在我心中永久装着你对我的不倦的教诲。
母校,承载着我们的梦,记录着我们成长中的精彩。操场、教学楼、宿舍、食堂、图书馆……那些布满我们足迹的地方,不知不觉已镀上了50年的沧桑。你们不断努力,为莘莘学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我想用稚嫩的手抚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心感受这50年来的卓越与辉煌。我们在校园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度过的每一天,终究将成为一块块记忆的碎片,又像是一格格的电影画面,在从此以后的时光里,不断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
高三,我们从C社区搬到B社区,搬来新的环境,搬不来新的心情。整个空气有点模糊,对母校太多的记忆,像重重叠叠的复印的照片,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似的,该继续的还得继续,唯一发生改变的就是毕业生对学校的不舍。这个宽敞而狭小的校园,熟悉的早已熟悉。高中三年级,我们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背影。虽然我们总是忙忙碌碌,但我们与学校未曾疏远,那“三点一线”的生活是我们心底最深刻的记忆。早晨您陪我们一起度过40分钟的早自习,中午您陪我们共进午餐,还有晚上您依然陪伴我们直到深夜。
三毛说过,我们留不住岁月,青春有一日也会消逝。同样,毕业总会在夏天到来,离别的伤感,珍藏的回忆,未知的前程,明媚的阳光,也因毕业的到来而变得黯淡。一切都将远去,那些离逝的风,那些沉淀的泪,那些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那些永不消逝的感动,都将成为我们和母校的默契。
是啊,要离开校园了,纵然有太多的不舍和留恋又如何呢?
记得回首一次,再次望一眼那昔日为培养自己而不再年轻的恩师,是他们,一日日地陪伴我们成长;是他们,总在我们失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记得回首一次,再次望一眼那校园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它们见证了我们匆匆的脚步和身影,它们承载了我们的欢笑和泪水。
终究要毕业,离开那些熟悉的人和物,就像七月终究要到来,我们注定不可能永远躲在母校那温暖的怀抱里,所以我只能心存感激并用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伴我三年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用感恩的心感谢母校,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裹在晨雨中的情怀
文/张筱
三合居中,一杯茶端坐;窗外,一场雨又落……这个秋,这几场雨,总在我临出门时,无端开始。是要补偿我耽搁于梦中的夜雨吗?
昨晚一个人喝酒,早睡,做着奇奇怪怪的梦。清晨见院子濡湿着,花瓣和枝叶上也缀满晶亮的雨珠,方知昨晚下过一场秋雨。始料不及的是,昨天黄昏,我还看见过挂在兰山山巅的一弯银钩,正往深处的中秋垂钓,通往情感的一个圆满结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理好行装、行囊,出门时又看了一眼盆中的游鱼:一条黑,一条红,另一条红白斑驳间杂。我不知道,当初在市场选鱼时,为什么我会选中这样的三条鱼?也许没有为什么,因为我真的说不出答案。就象喜欢着一个人时,你能说清楚是为什么吗。初见到时的感觉,意识里的审美,还有内心的经验判断。也许是这样吧。喜欢就是喜欢,也许说不出理由的喜欢,才是真正的喜欢。小小的蜗居,也因了这三条游鱼的存在,似乎多了一些机趣。生活的,生命的,情感的。这样的三条鱼,在那只均瓷深蓝底色的盆钵中不断变化着队列,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活动的图画,看上去真是妙不可言。是啊,朋友送的这件均瓷器皿闲置已久,因为钵空着,所以想养几条鱼,于是就在初秋拎了三条回来。这只器皿形若一朵盛开的莲,莲瓣呈朱砂红,钵体呈葱翠青,在窑变之后色彩更加丰富,陈之案头,真的是赏心悦目,雅致韵人。之后给鱼喂食的工作,就交给了妻子,她一早一晚,总会如期给鱼儿投食。因为做什么她总是比我认真些,她偶尔也会向我陈述喂食的情形,由此我也知道那条花色的鱼最机灵,每次投食时吃到的最多,而那只黑色的只是自顾游荡,几乎在两三天才吃到一颗鱼食,为之妻子总是担心地向我说起它。是的,慢慢地,妻子也喜欢上了这三条鱼。
雨还在下,撑伞出了院子,拐出幽长的巷子,沿石阶缓缓下行。一隅无人的花园中,火焰般的大理花似乎比往日妩媚许多,而胭脂花已在雨中一败涂地。这是花朵各自命运、造化使然,看在眼里,倒不必为之悲惜。
出了错落着人家的小街,视野空阔起来,看到山脚下弯曲的路,那些爬上驶下的车辆;看到了高楼,城在雨幕里的一个柔和侧影;看到了远处的白塔山,还有朦胧起伏的山的轮廓。在雨中,城似乎少了暴唳,多了柔情。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烟雨江南,想起落在江南的那一夜雨,那一杯茶,那一场酒。那一场夜雨,那一个迷失的夜晚,总觉恍如隔世,总觉浮悬梦中——至今我不敢确定。
径旁的山菊花,在雨中竟然比往日更精神。都说雨催花残,可对于山菊花,竟然是个例外。一喜,一跌。踉跄中我望到了伞盖。这把蓝白格子伞,把我的思绪扯得遥远起来,记得曾经也有过一把类仅这样的伞,只不过是黑白格子。就是这样的一把黑白格子伞,早年让我十分地喜欢,喜欢着这样的黑白分明。就是这样的一把黑白格子伞,它陪我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可我已不知把它何时遗落,遗落何地。现在想起它,还有些不舍,有些怜惜。少年的梦,青春的激情,许多事如同这把被遗落已久的旧伞,俱往矣。事物模糊着,如同年华在往事里模糊的背影,那些背影,已分辨不出是谁、谁是。
小径陡了起来,下行的石阶也变得很滑。我敛息缓缓往下,一级,又一级。可我低着头却无意再数这些台阶,对于我来说,我每日都要在这台阶通过两次,它们于我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事物,虽然它有时会少一阶(掉了),有时会多一阶(有人多补一阶),可是多一阶与少一阶都影响不了我的通过,这是另一类事物的必然。
最凉的秋天,雨如丝,情绪也被纷扰。一些梦浮起,一些往事钩沉。是啊,多少浪漫的情怀已不在,多少动听的歌声已远逝,然而,浪漫的情怀才是梦境里最深的红尘,可在红尘中浪漫往往失语、无语……
大道上,雨流如溪。我惦着脚尖,涉过一道道如溪的雨流,混入人群,向城的方向移动。原来,世界有两个开口,一个通向白天,一个通向夜晚。此时,我正在世界的一个开口中,驶往生命的另一个驿站。
情怀
文/阎丽婷
什么是情怀?情怀是人人生而有之的东西,是以心灵的满足,而不是以功利的得失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一种品质。
剥开几千年斑驳的历史,便看见一条宏硕而柔韧的清晰脉络——那就是情怀。
有一种情怀叫天下。单看血洗沙场的帝王将相,没有胸怀天下的情怀怎能在百代之衰时建立功业?周公没有胸怀天下的情怀,怎会呕心沥血制礼作乐,滋养和渗透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血脉。秦始皇没有胸怀天下的情怀,怎能叱咤风云,把中国推向大一统?谁又能理解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雄心壮怀?李世民从四方征战到从谏如流的文治武功,以李敖称之的“政治俗情加艺术奇情”,站在了两千年帝制的顶峰。一代大帝康熙,年衰之时还高呼“向天再借五百年”,那不是权力的欲望,而是不老的天下情怀。
有一种情怀叫家国,无论圣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王阳明,还是名相如管仲、萧何、孔明、魏征,抑或《诗经》、《离骚》、唐诗、宋词,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的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而是更近乎我们内心的精神归属。
有一种情怀叫为民。大凡伟人、领袖人物,都有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站得高看得远的大格局、大情怀。毛泽东一生文韬武略、挥斥方遒:“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踏遍青山人未老”……无不抒发着一代领袖的伟大情怀!邓小平“以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以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以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以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书写了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一次次的基层调研中,习近平都率先垂范,在细微处展示着领导干部应如何亲民、爱民、为民着想。无论是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还是对青年学子的期望,生动的细节里,体现的是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因为为民,所以伟大。
情怀无贵贱之别。
有一种情怀叫小人物。历史中的宏大叙事,细看过去是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而正是这些小人物,才成为构建家国、天下、历史的大情怀不可或缺的部分:荆轲刺秦王、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犒牛而救郑、清末章寿麟纵身一跳救曾国藩;现今,我们每年评出的那些感动中国人物,那些在工作上精雕细琢的大国工匠、那些在不同岗位上默默无闻坚守的平凡的人们,无不是以小人物的大情怀来构筑着我们的中国梦。
有一种情怀叫厚朴。醇厚朴拙的情怀是渗透骨子里的生活基因,是中国人生命气息的一部分,是一份朴质的眷恋、不舍和珍重,是可以让人活得像个有血有肉的人,无关贫富、无关地位、无关好恶。一如丰子恺的画,看着没那么优雅,也没那么唯美,但,内容都是来自生活里最平常的真实,不是他画不出唯美和优雅,而是他早就过了那种为了表达自己“小我”的执着,更多的只是对芸芸众生的情怀!情怀,无关小我,只是生命本体对这个世界美好的那份热爱。
有一种情怀叫温度。情怀是日常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是爱生活、爱人生、爱年轻人光鲜的时刻,也爱年老时孤独的皱纹。几年前,总会清高地看一些人,认为他们读书少,知识不多,就会粗俗鄙陋,就会没有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疑问:为什么文人墨客的矫情可以是情怀,芸芸众生的感悟就不该被重视?文化或者情怀,不该是高高在上的庙堂,不该只有阳春白雪,文化和情怀只有活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里,才能健康地生长并延续!春运时,归心似箭的民工急迫的面容里透出的是乡土的情怀,卖菜的摊位前,摊主聚精会神地看《红楼梦》,那更是情怀,《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式的人们,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大情怀。
“知乎”上有句话:“写小说,不是情怀。但在流水线上忙十四个小时,休息的间隙,同事在打牌、聊天、唠嗑,而你取出皱巴巴的稿纸,坐在车间角落里写小说,不为发表只为倾诉,这是情怀。情怀就像梦想。当科学家,是梦想;当一名小丑,也是梦想。当你觉得它很美好,愿意去追求,而隐隐约约有一种崇高感时,它就是。”
情怀到底是什么?情怀是“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情怀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情怀可大,也可小,情怀有用也无用,情怀这种东西不能当饭吃,可没有情怀如同饭里无盐,索然无味。
在一些人眼中,世界很小,在另一些人眼中,世界很大。差异何在?在情怀!情怀缺失,纵然拥有全世界,也只能看到蝇营狗苟,首鼠两端。情怀在心,哪怕偏居一隅,也有看不尽的潮平海阔、明月入怀。
当我们感到忧郁、孤独的时候,情怀是一束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照亮着前行的路!
雨中情怀
文/田荩
微雨的秋,那大街小巷就开满了五彩颜色的花,给灰色天空下沉沉的世界平添了几许生气,那秋雨也就有了几分颜色。温婉动人的少妇,执一柄淡紫色的花伞,在车流人涌的街头款款行来,举止间便透出一丝高贵;粉红色是青春的颜色,为少女最爱,试想想:粉琢花团下一张青春的脸,难道勾不起“人面桃化相映红”的联想?最可爱的要数那稚气未退的孩童,人还没有伞把高,却郑重其事地举着,仰着小脸儿,在看那伞上花花绿绿的卡通图案哩!寻常,男人们是打一把黑色的布伞,沉着而稳重,让你或想:靠在这样的男人肩头,一生无忧!
街头的风景是看不够的,几丝斜风,几缕细雨,南北东西的行人,变幻莫测的色彩,构成特有的视画效果,有油彩的浓烈,有水墨的凝重,有工笔的细腻,有写意的轻松,或者比作旋律,是大提琴的低沉,是六弦琴的诱人,抑或是二胡的深情,是古筝的流水?你简直不能说明!你能做的只是去看,去听,去细细地品!
风雨中的女人,打着黑布伞的女人,神秘而幽静。苍白的脸已写满憔悴,深邃的目光尚有夺人的风情,幽灵般越过你身边,回眸一瞥,电击了你整个的世界。你尾随而去,转过小道,越过矮墙,还有那悠长悠长的雨巷,来到紧闭的门前。
梧桐深院锁清秋,锁住了女人一生的爱一生的愁。爱愁在梧桐树下生根、抽芽,长成了痴情,长成了憔悴,长成了长开不败的等候。
此情此景,还能细细地品么?
古井情怀
文/雷辉志
古井是农业社会用水的主要来源。不论岁月如何变迁,记忆中的古井依稀都涌现着清凉宜人的泉水。
古井融合温馨的人际互动。走访老家老街,在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屋前,看的一口非常特殊的半边井,不少游客在此留影。这户人家的堂号写着“三槐挺秀”。据说,是因为其祖先在自家庭院种了三株槐树,希望他的子孙有朝一日能坐到槐木椅,这种椅子依当代体制是宰相座椅,也就是希望他的后代子孙能当大官。他的儿子非常努力和争气,果然做到宰相,一时传为佳话,于是立了这个“三槐挺秀”的堂号,光耀门楣,并藉以勉励后代子子孙孙。虽然飞黄腾达,仍不忘敦亲睦邻,挖一口井,半边在墙内,半边在墙外,墙内的供自家人使用,墙外的供左邻右舍及来往的路人自由使用。现在,这口井虽然已干枯,但这种宅心仁厚、乐于助人的风范将流传千古,路过的游客,都会拍下这个美丽画面。
古井常连结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台中铁鉆山有一口“剑井”,现已成为著名景点。剑井位于国姓庙下方,相传郑成功率领众士兵经过此处,由于天气酷热,无水可饮用,影响战力甚钜,郑成功遂拔剑插地,跪地求水,果然奇迹出现,地面裂开,宝剑下沉,地面涌出泉水,因而士气大振。地方父老们为了纪念这段神迹,于光绪19年铸刻“国姓井”,以为纪念,1953年重修,并加砖墙维护。另由于右任先生亲书“剑井”两字,勒石为志。
“好清凉的水!”游客常会用井边的桶子取水。古井直径约三尺,井水约一尺左右,至今仍涌泉清澈,源源不绝。剑井边有雕塑家陈松的水泥浮雕作品”剑入泉涌”,来此赏景又能缅怀史迹,感觉挺不错的。
古井最易牵动美丽的记忆。有一回走访阆中老街,在小巷子里看到一口井。“这口井还有水喔!”井边的大娘看我是外地来的访客,面露喜悦地告诉我这口井已有百年历史,以前这附近的住家都共用这口井。“有水大家喝、大家用!”多么富有人情味!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古井是农村生活中最亲切的好朋友。当年,外公家有一口井,因为井水的水质不错,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争相来取水,外婆偶尔会嘀嘀咕咕。外公说:“有水大家用,很好啊!”外公非常欢迎大家来取水,但有时外公会在井边,看看有没有人浪费水,或者在那里嬉戏,外公非常保护这口井,他经常说:“有这么好的井水,要感恩啦!”
“来,我来用给你看!”外公看到取水方法不对,会过来教你。他真有一套,水桶放下去再拉上来,几乎每一桶都是满满的,也许这就是经验吧!早期的古井,取水要用绳子绑一个小桶子,桶子不能太大,否则拉起来很费力。桶子放到井里还须有经验,把握要领让水桶能倾斜舀水再拉上来。后来外公为了让大家取水较省力,在水井的上方加装铁滚轮来拉水,满有创意的。那时,有些小朋友较调皮,经常会跑到井边,对着井底大叫来听回音,后来外公又在井的上方加了活动的盖子,一则顾虑安全,一则可避免灰尘、落叶或杂物掉入井里。那段大家共用水源,热络互动、相互关怀的景况,让人觉得非常有人情味。
以往,井水的水质大多很清澈澄净,有些人甚至直接喝,很少听说喝出问题的,不知是当时的水干净,还是那时的人抵抗力强。现在的水没人敢生喝,而且还要担心水是否被污染。生活的安全感为何随着时代进步反而倒退,我们有时候似乎应停下繁忙的脚步,冷静思考,切莫一味为了科技与经济,让喝“干净水”成为奢求。
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古井旁写着温馨而充满智慧的故事,“积善人家庆有余”,相信能敦亲睦邻、慷慨为善者,必能获得喜乐与福报。
华山与武林人
文/芳草怡人
提起华山,自然让人联想起金庸小说里的华山论剑,那种剑拔弩张的气势,那种登高望远的情怀,那种英雄豪杰的大无畏气概,便耀然眼前!
怀着对华山的无限向往与深深崇拜,我来到了华山之巅。
坐在索道上,华山雄浑粗犷、险峻陡峭的画面尽收眼底。四周群山环抱,天空万里无云,笔直的山峰直插天际。山上没有尘土,也没有绿荫,仅在石缝处稀疏的点缀零零星星的小草,一座座直戳戳、光秃秃、白花花、赤裸裸的山峰伫立面前。山似刀劈,壁如剑削,巍然伫立,刚直不阿。
此情此景,不禁惊叹金庸,把华山和武林高手融合一体,是何等的高明!那山的性格,山的体魄,山的情怀,不正是武林人的性格,武林人的气魄,武林人的情怀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来到华山论剑处,仿佛看见当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奋力搏杀;听着山底松涛怒吼,仿佛听见武林人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攀爬悬崖峭壁,仿佛看见武林人飞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遥望碧云蓝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壮志凌云与男儿情怀。华山因了武林人而倍显雄浑与亲切,武林人因了华山而彰显高大与伟岸。
“环境造就人”!不错的,自古华山一条道,一条道走到黑,是对武林人一生的最好表白。武林人,凭着对中华武术的执着追求,身处大山,与世隔绝,辛苦磨砺,吞噬独孤,云游四海,寻觅高手,以求达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最高境界。华山没有遮掩,就像武林人一样的坦荡与耿直;华山没有纷扰,就像武林人一样的执着与坚韧。华山有的,只有刚直不阿与坚韧不拔,只有默默无闻与雄浑博大。武林人在这里修炼,在这里成长。磨练着自己的意志,打磨着自己的性格,修炼着武林人的品德,练就一身高超的武艺与一付铮铮铁骨。经年累月,一个江湖硬汉,一个武林高手就会展现于众人眼前。
岁月如梭,大浪淘沙,多少英雄人物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英雄气概,像华山一样,伴日月长存,与山河同在!
朦胧情怀
文/王基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朦胧雨雾里对远处的景色寄托着一份美好的怀怀,我们不必走近,不必去探个究竟。因为,也许近了,你将看不到那青青的草色,而只有几片嫩黄的细芽;你将看不到浩瀚的大海,而只有几朵小小的浪花;你将看不到那蜿蜒的山峦,而只有眼前阻挡视野的几棵树。不需要走得太近,就这样感受那份朦胧,那份距离带来的美。
草木皆有情,何况人乎?人是感情的集结,亲情、友情、爱情……我们都认为亲情就是要和家人天天相见不分离,享天伦之乐;友情就是要和好友形影不离,同时进出;爱情,就是要和恋人双宿双栖,永远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其实不然,我们为何不跳出这种思维,去体验那有点距离的朦胧情怀?
有点距离的亲情更珍贵。没有距离,哪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哪有“心中意万重,临行又开封”,哪有“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哪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距离让我们有深深的乡愁,是距离让我们知道 亲情的可贵。若没有距离,你也许早就厌烦了妈妈失心的唠叨、爸爸耐心的教导、兄弟姐妹的嬉戏吵闹。是距离,让我们一次次拨通家里的电话,为的是听听家人的声音,当我们回到家人身边时,就会更加珍惜那份情。
有点距离的友情更长久。看到两个形影不离的人,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是好朋友。其实,朋友并不一定要时时刻刻在一起,生活在几个人的圈子里。有人说:朋友就是不在一起会彼此思念,在一起时会很有默契的人。当两个人相处得过于亲密时,看到的就不再是彼此的优点,而是他们的缺点,慢慢就会变得生疏,直到厌烦而彼此分开。我们为何不让友情有一点距离,给对方多一点空间,彼此欣赏,失落的时候,可以到一起谈谈心,开心的时候,和对方一起享受喜悦。一对形影不离、整天赋在一起的朋友,他们的友情并不一定能够长久。而有些从未谋面的朋友,他们的友情却可能延续一生。就像笔友,一生就用笔来续写友情,他们在纸上倾吐自己的心声,谁也不知道也不必知道对方是美是丑,听着信纸上文字发出的声音,分担彼此的忧愁和快乐,这就够了。
有点距离的爱情更深刻。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牛郎织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或幸福或凄美或悲壮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然而,有多少恋情能一帆风顺,有多少恋人从始至终不分开,有多少不经历时间和距离考验的爱情能长久!有歌道“卿卿我我难长久,何不平平淡淡过一生”,爱人相敬如宾、心心相印、一生不离不弃总要比一时激情三月而离要美得多。一对夫妻相敬如宾,看似平淡,看似存在着距离,然而他们的心却是紧紧依偎在一起,不管隔得多远,都能感觉得到彼此的思念。有点距离才知道自己的心,才看得清对方的心。留点距离与对方,爱情不是更美吗?分开一段时间后的重逢,不是会让彼此珍惜这份情意吗?古人说得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距离并不是阻隔情的大洋,相反,它们让情在大洋的两边经受考验。我们不必为此刻意去制造距离,而是要学会珍惜。
何不体验这份朦胧的情怀,感受人间真情。
老爹的爱国情怀
文/温秀荣
老爹今年七十岁,住在县城里,过着悠游自在的老年生活。像是一匹徜徉在南山的、和平年代不再需要他去征战沙场的老马,也像一柄入了府库的刀枪。
老爹八岁丧父,十六岁继父病逝,他随之辍学。
十九岁那年,他开始用晚上时间脱土坯、刨石头,一个人历时一年,建设起来两间低矮的土坯房。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家。
老爹从二十岁开始担任生产队会计、大队会计直到大队书记,他一半做农民、一半做干部历时二十多年。八十年代初,国家搞家庭联产土地承包,他做回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跟土地硬硬实实打了二十五年交道。记得老爹曾经用七块钱跟小商贩手里买了三件旧衬衣,其中有俩件是女式的,他穿着干活儿,无丝毫不妥;更记得老爹俩只脚穿着不一样的球鞋,而且是一顺边儿的。
老爹六十一岁时,他的二女儿,三十五岁、大学毕业的中学教师,因车祸去世,为安慰和照顾他和我老妈,我主张老两口把家搬到县城。
老爹像一个离婚的中年男人那样,在对前妻的感念和对后妻的向往中煎熬良久。他一方面被县城和子女吸引,另一方面满怀对农村和乡土的怀恋,他犹疑地来到了县城,目光无助,神色凄惶。
十年时间转瞬即逝,老爹每天去逛早市,用他慈爱的目光抚摸着早市上陈列的一切物品:菜、蛋、肉,馒头、油饼,镰刀、扫帚、簸箕等等,那些东西身上寄存着他六十多年的生活印记,他去往早市归来,手里东西并不多,一把葱、三五个豆包、半斤猪头肉等,仅此而已。但是他慈祥而满足,他疏通了自己六十多年与土地血脉相连的经络,身心健康而愉悦。
老两口的生活费来自于老家几十亩土地的转包费,老爹说,感谢国家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给了他十年有米有面的无忧的县城生活。他平时无事爱玩玩麻将,一块钱的小麻将,他头戴礼帽、鼻子架着老花镜、手里端着罐头瓶做的喝水杯,从容而悠闲。
他居住的小巷里,巷道开始硬化,老爹停下了他的麻将热心地给施工的人烧水喝,偶尔也帮一点小忙,硬化完成了,他的门口还安着一盏路灯,有一口下水井,焊着粗粗的钢筋棍,老爹欣喜万分,感觉走路干净了、明亮了,倒脏水轻松了,他满怀感激,开始义务打扫小巷卫生,不允许下水井的钢筋棍上有一片菜叶。
他经常在晚饭后,站在那盏路灯下独自微笑。他可能在回想幼年少年时的凄苦,也可能在回想青年壮年时的劳累贫困,他爱跟我说,要是你奶奶活到现在,看看这社会,该多好啊。
有一次,我们辩论一件事,老爹固执己见,我跟他开玩笑说,你不听话,我不给你养老,老爹脱口而出,不用你养老,硬气极了。我诧异地问他,用你儿子养吗?他说,不用﹗我好奇极了,问他还会有谁给他养老,他的回答我很意外,也很服气,他说:国家给我养老﹗
老爹十年来没有花过我们几个子女的钱,他自豪地说,他有工资。那是农村干部的养老制度给他的经济保障。他的那个卡,放在一个专门的地方,他每次的取放都万分珍重。
去年,他患了脑梗,及时抢救,转危为安。之后报销回来的新农合医药费,他又说,太多了,太多了,自己看病,国家掏钱了。老爹出生在一九四六年,祖先是从山西逃荒出来的,苦日子过惯了,他对国家给他的任何经济补助都感激涕零。
今年国家搞棚户区改造,他的两大两小的房子,换购了一套二手楼房。前前后后,老爹激动得满面红光、夜不能寐。签字那天,他一个劲儿地跟工作人员说,我没有意见,我感谢国家,我愿意配合拆迁。
搬家完成后,老爹用笔仔细地计算了国家给他的拆迁补偿金和他的买楼支出,很认真地跟我说,还剩下几千元,他想捐给国家。我第一反应是意外,因为老爹一生手无余财。接着,是一阵震撼袭上心头,我理解了我的老爹,他对国家的爱是朴素的、也是真诚的,是庄严的,也是高尚的,我没有回答,内心深处有无限感慨,老爹不是作秀,他不知作秀为何事,他的想法只是一个有良知的普通百姓很自然的念头。
住进楼房的老爹,生活里增加了锻炼身体这个项目,他说,他想再多活几年,看看国家还能好成啥样儿。
国门卫士的情怀
文/王芳
天空湛蓝,白云如同棉花一样圣洁,港城的空气格外清新,这样的一个下午,让人神清气爽。我们作协一群人,走进了检验检疫局,走进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这里曾热情地为我们作协开通过绿色通道,无私地为我们提供过会议场所,让我们在这里畅谈文学之梦。陌生,是我们至今没走进他们的实验室和展厅。
在会议室里,听着机电检验科、食品检验监督科、国家材种鉴定与木材检疫重点实验室、粮油实验室等负责人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这个行业的重要性。是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的细心与责任感,编织出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国家材种鉴定与木材检疫重点实验室,以一种大格局让我们耳目一新,实验室有五大板块,分别为森林资源、科学利用、执法把关、技术革新、崇向文化。展板上,介绍了口岸开放的时间。木材从五大洲进口而来,检验检疫人员对这些进口来的木材严把死防,把真与假做成样品让人们识别。从进口木材中截获了马铃薯甲虫、红火蚁、天牛、松材线虫、毒麦等近百种有害生物,通过对有害生物及时有效地处理,阻止了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入侵,有效地保护了我国农林业的生产安全。同时他们还把有害生物制成标本,陈放在展览室内,让大家来参观。在这里我还认识了花梨木、玉檀、香黄檀、相思木等等,看着它们沧桑的纹路,想这些漂洋过海的木头,每一根木头,都有生命年轮和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粮油实验室里,我们看到先进的科学检测仪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检验检疫人员从“利其器”入手。他们用一流的检测仪器对进出口的食品进行检查,对港城的各大超市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查到不合格的食品,就地销毁,从而保障了港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
在葡萄酒检测实验室里,一种异国的情调迎面扑来,无论是酒瓶还是摆放的容器,都很别致,我们如同走进了一个大型的宴会厅。这里详细地解密了葡萄酒的酿造过程,让我们看到葡萄酒的今生前世。不管它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出发,只要来到中国,都有中国的检验检疫人员细心地严把质量关。通过检验后,才能流入市场,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一些浪漫情调。
就这样走走看看,时间已经接近黄昏。从实验室到获奖的展厅,从港口码头到文化活动室,我看到一群群国门卫士。他们春夏秋冬坚守在港口的码头上,他们风雨无阻行走在港城每一寸土地上,他们用火一样的工作热情,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诠释着检验检疫人员为国把关、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那一道道安全检验关口、一项项检验检疫措施,无不彰显着检验检疫人员扞卫国门的决心。那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那一本本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同样诉说着他们艰辛付出与得到认可的回报。他们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坚守国门是检验检疫部门的神圣职责,热情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听到了这样深情的话语,我的心很震撼。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平安踏实。
深情
文/莺子
前生,我们也许是在这样明月照彻的木桥上道别的吧!
若不然,我从你的房后一路走来,木桥下的流水原是安静的,可是当我长裙的流苏掠过水面时,鱼儿游得那样欢畅,柳芽生得那样鲜艳,心儿为什么如清风拂过水面那样不安?我一个人稳稳地伫立在桥上,水面的倒影里怎么会有你的影子?
夜,难得的静谧。隆冬的寒气在无边的黑暗里波涌,积雪尚存,残叶犹在,满目的萧瑟之感顿生悲悯。默默地,你牵着我的手,沿着深街小巷一路走着,从落花而知大地深情,从无语而知良辰美景。有情的心灵不需要语言,也可以相互印证,彼此传递着手心里几许温存,晚风里你呆若木头,我柔软如水。
果不然,你终没有推开我的窗户,我的门是虚掩的,炉里的香是刚熏上的,花是盛开着的,但醒来,你仍在梦外做着相似的梦。早春的三月,我第一次饮尽了你煮好的一壶老酒,独自醉倒在繁星冷月之际,衣带渐宽,人影散乱,长久的期许,深刻的喜悦,问不尽世间情为何物?为何物?
想是与久远的前生有着不可知的关系。
我想,纵然在茫茫人海中蓦然相识,从一丝丝情愫的萌芽开始,从一缕缕的时光与你虚度,一个多么从容而有情的生长过程,夜重更深,不在乎这份情感终能成正果,而在于它的深情之美,在这个匆匆的世界上,有一种情怀是不需要结果的,有一种深情是不计成败的,充满深情的人不奢求一个圆满妥帖的回报,只要把自己从容不迫地融进这深情的梦幻里,只为不辜负自己这流转的光阴。
若不是在琴声里听出了流年似水,那定然是在我淡远的茶香里品出了清幽远逸。在这个世界上,寻寻觅觅寻找自己的真心所依,但是灵魂终归是没有托付的,所以多少追求在梦中。你不说话,我亦不说话,繁华时代,深情如许,能有几人?
深情七夕,月映人心,飞逝万姓,江风依旧。只是因为明月的银辉里有你,我就有一份执着,一份勇气,还愿意割舍心中那点点真诚,还愿意付出那个真实的自己。无需追问,只要明月盈怀,便已经足够。
我宁愿相信,错过今夕,它永不再来,错过当下的美,亦就错过了当下的情怀。也许你从来就不知道一往情深,也许就是今生的至情至性,情不知所起,也许这深情不一定抵达了那个人,那颗心,但它抵达了从容的心境去春怀和秋思。
我只是把最真实、最淳朴、最能与我的美感或爱情相呼应的留给了自己,留给了的浓浓深情。
此刻的我,宛若河流中刚刚落下的一叶小花。
茉莉花香,少女情怀
文/健康
年经的心飞扬,在茉莉花香浮动的日子里,穿梭于一簇簇、一丛丛的如白雪纷飞的绿林中。一袭白衣飘飘的少女,眼眸水般轻灵,深黑色的眼珠里透着少女特有的活跃与清纯。少女在花丛中慢慢悠悠的小步前行,洁白干净的手轻轻抚摸着花的绿意盈盈的叶儿。叶儿像一把把反射着青色光泽的起了褶皱的小扇子,在少女轻柔的碰触下摇摇头,抖抖身,仿佛被夏姑娘那万般温柔的手搔了庠,便像婴儿般傻傻的、纯真的笑起来,听,少女仿佛听到了叶儿的笑声,嘴角也微微的上扬,露出浅浅的小酒窝。
你看那花蕾,乳白中晕染了些许淡淡的鹅黄,小小的,饱满的,像是微微颤抖的婴儿的身体,那样可爱,那样弱不禁风,那样惹人怜爱!仔细欣赏,便又觉它像极了婴儿的小手,肉肉的,嫩嫩的,在风中轻轻摇摆,仿佛是小手在一张一弛。几个花蕾围成一圈,最大的那个特别的调皮,抢了其它几个的营养,拼命的向着阳光伸懒腰,它要赶在时间的前头,向阳光打招呼,以便博得夏日阳光的青睐,好在日间吸够了养分,等待傍晚的到来!
初夏傍晚时分,天色暗了下来,依旧是落日彩霞映朝阳!彩霞,彩色水墨画般向天空铺展开来,透过树的间隙,远远观之,可见所有的空隙里都飘浮着橙红色的沉静与浪漫。斑驳的树影,也摇着醉人的颜色。看,茉莉花开了,有的像穿着雪白舞裙公主,在空中不断的旋转着,沉醉自己的美丽;有的开得像穿着时尚礼服的模特,不修边幅,不讲轮廓,这边伸出它我纤细的手臂,那边又像又叠罗汉似的重了几层;有的有开得富态,像极了那天上披着白色轻纱跳舞的仙女;有的开得极雅致,像雪域高原线上的雪莲,白得清纯,白得娇嫩,白得如阳光下那位白衣飘飘的少女!
在这片茉莉花丛中,少女轻轻的走着,跳着,旋转着,极目远眺,在另一片花丛中,有着各色的茉莉花,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各种形态,各种模样,姿态万千,妖娆多姿。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迎风展翅;有的像毛茸茸的雪球,开得丰满可爱;有的像宫廷舞女,身披彩带,衣裙华美绝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微笑,就足以触动所有人的心跳!
暗香浮动夜黄昏!茉莉花香,自古有名。少女是闻香而来的,在浓浓的花香中,少女观叶赏花。走着走着,少女被这浓得化不开的香气紧紧环绕,这香入了鼻,润了肺,醉了心房!一阵轻风吹来,香气便如透明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少女张开双臂,任凭香风的温柔抚摸,好像,它要把少女卷到天上,连着五彩斑斓的茉莉花一起,飞到彩霞的最高处!
远处,有一雅舍,专供爱好茉莉之人品尝茉莉茶香。此处便是少女最终所达之处。此处花茶,不同超市的那样经过加工和包装,它重在新鲜、天然、荼香更弥久悠远!少女坐在古色古香的石橝凳上,清洗茶具,将少量花茶放入滚烫水中浸泡,期间,茶壶轻轻摇动几下,让荼香弥漫到水中的每一处,少顷,少女将茶倒入小巧玲珑的瓷杯中,将长发往后捋,将鼻子稍稍靠近瓷杯,用手轻轻将香气扇入鼻子里,此时,茶香通往少女的头部、全身的经脉、血管里……
一口茶下去,五脏六腑开始放松,少女的思绪却不断起伏,曾经,少女爱上一位如茉莉花般的男子,他英俊、儒雅、大方,最吸引她的就是他也喜欢茉莉和茉莉花茶。山盟海誓,有茉莉作证,每次看到他,她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每次握着他的手,就有一种温暖的甜蜜,如喝到茉莉的芳香的甜;每次拥入他的怀抱,就有一种丝丝入扣传遍全身的幸福感:那是男子的体香抑或是茉莉花香环绕全身的感觉呢?虽然最终还是分了手,可是少女并没有感到很痛,只是偶尔想起有点伤感!此刻,少女想起了他,更想起了花香醉了心房的感觉。
少女轻轻闭上眼睛,眼里有种透明的液体在涌动,更多的不是伤心,而是期盼,这次,她选择的不是等待,而是积极的寻找,在茫茫人海中飘荡,做一朵轻风中彩色的云,遇到一个爱她如她爱茉莉花的男子!
国恩家庆 家国情怀
文/戴健
情怀家国,铭记国恩。对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炽热大爱,正是我们感恩报效的不竭源泉。
第一次接触“国恩家庆”这个词,迄今已逾半个世纪。尔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认知也就不断提高和升华。而透过今年国庆前后的所见所闻,我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国情怀亲情纽带,国恩家庆继往开来。
记得1963年我10岁时,因父母工作调动,我们重回三河镇,家就安在一个已经充公的大宅院里。从住的“走马转心楼”凭栏南望天井院前,门楼匾额是砖雕的“国恩家庆”,那“恩”字的“因”字头,刻的是异体字“囙”,至今记忆犹深。只是当时字认不全又不解词意,而请教周边人一时也答不出个所以然。后来有了似是而非的解释,说是这楼主中了进士,觉得皇恩浩荡,于是阖家欢庆。还有传闻这楼院原是李鸿章预备为光绪南巡留着的,惜皇帝他被困在瀛台出不来,而李鸿章和他的主子竟等不及先后而逝。楼非人去,物换星移。一个甲子后,那匾那楼那宅院在我身边也不过存在了三年就被毁了。
我的家在栉风沐雨后逐渐兴旺,因为国运在走向辉煌。家随国一起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明证了国家若昌盛,人民才幸福,家家合起国,有国才有家。“国恩家庆,人寿岁丰”,这是我工作后研究历史中见到的最合平仄的对联,也最是人心所向的期盼!难怪乎纪晓岚喜欢书写“国恩家庆”,《红楼梦》中描述大观园的牌坊也镌刻“国恩家庆”;难怪乎合肥人杨振宁怀揣中国护照领得诺贝尔奖后,他的父亲杨武之老先生要书勉:“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难怪乎成龙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和“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是那样的激起人心共鸣!
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传之恒久远、永留长的精神皈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儿子为年逾九秩的奶奶记录整理的回忆录在报章上整版发表后,一时间国内十多家知名网站转载。国势阽危中母亲经历了“跑鬼子反”,颠沛流离,家破人亡,所以文章结尾她说了“真是有国才有家呀!”那是她的心声。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自感年事已高的母亲把传家的铜脚炉、铜暖壶等物件交我保存,而我最看重的是祖母穿过的一双胶皮鞋,那是“三寸金莲”般的小脚鞋,太值得珍藏了。裹着脚的奶奶亲历改朝换代,从清朝末年走向新中国。她生前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穿行在三河镇的石板街上,童少年时的我多次拉过她搀过她,也多次好奇地看过摸过老人家那烙有时代印记的小脚。那时的国、那时的家,足下观沧海,脚中见乾坤啊!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总书记说的大实话。是啊,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庆节前,我应邀为几个区做旅游策划,他们异口同声都表示要打造最美好的城区,让市民出行有“我的城市我的家”的自豪感,进而更爱“我的城市我的国”。节日里,我还收到多条海外游子祈愿家给国强的短信,一位友人给我儿子捎来的礼物是新材料印制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儿子展开铺在地板上,再次细细端详这“精神食粮”而顾不上吃饭,其实他已烂熟于心,这小子常手绘地图,他在家看世界,是深谙“国恩浩荡”的。而一群孩子的“国之庆”饭局干脆就设在我家,连同他们的父母。大家同祝福,家家的明天更美好,合肥的明天更美好,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情怀家国,铭记国恩。对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炽热大爱,正是我们感恩报效的不竭源泉。为实现理想筑梦,梦圆时分,我们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