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难忘散文

2023/01/13经典文章

难忘散文(精选20篇)

苍凉盛世,难忘过往

文/拂艾宛

大江东去,浪花滔滔,四季变换,分秒流逝。千年时光转瞬即逝,时光淹没容颜,淹没过往,却泯不灭屹立千年的灵魂与情感。

风雷激荡,烽火烛天。回首过往,秦王高昂头颅一统六合,至此开启历史的大统一,大融合。多少智慧巨星,多少叱咤风云的将帅,多少焦虑向往的期待,多少石破天惊的搏击与厮杀,朝代一个接一个的变换,那些辉煌的过往,那些激烈的言论,那满腔的热血,终像梦一般的逝去了。一页风云散,几度夕阳红,回首处,确是昨夜的风,殆尽云尽时,雾散,却只余渔夫樵翁的山歌闲话,笑看春月秋风。

过往藏在时间里,屹立不倒的灵魂仍在无言中给我们指示前进的方向。喜欢就着温热的风,仰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仰望星空,那总会令我心悸。满天繁星,就好像往日英烈的眼睛,临近我的上空,钻透我的灵魂。或许,他们从未离开,这壮丽的山河刻有他们的名字啊,怎能割舍?

看前朝英烈,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肆意挥洒汗水,尽力完成自己的抱负。武将战场厮杀,保家卫国;文将朝廷改革,繁荣国家。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朝代写下自己的故事,导演自己的情节,一腔热血为了国家,粉身碎骨绝不后悔,他们让历史铭记,他们让后人敬仰。羌管悠悠,道不尽当初的年华与汗水。

我们的国家,它曾繁荣过,也曾枯萎过。每个朝代的翻页都留下无穷的遗憾,它也曾有“古道西风瘦马”的荒凉;繁华的阿房宫也曾毁于一旦,千年财富的积攒被外来侵略;也曾被逼迫的签下不平等条约。那些年的伤痛,我们都记得,先人都记得,所以才能凭借一腔爱国热血开创新时代,开创国家新繁荣,新舞台,让曾经千疮百孔的祖国母亲经过打击后坚强的成长为不可侵犯的模样。

幽幽叹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历史向前走,人要向前看,那些繁华,那些耻辱终成过往,随云飘散。但往年往日的英烈却依然傲然而立,俯视苍生,目睹时代变迁,沧海桑田,那是黑夜中注视我们的眼睛。或许记忆被风吹散,或许名字被沙磨平,但灵魂与思想却早已深入我们沸腾的血液中,带着他们曾经的抱负与期许,指引我们开创未来的盛世繁华。

难忘的第一课

文/代秦

以往开学的心情呀就两字:忐忑。可是这一次却不同,也许是掺杂了对新班级、新面孔的期待,又保留了对原班级的依依不舍吧!

本想着新学期开学,班主任又该长篇大论一番,没想到却让我们观看了央视直播的《开学第一课》。初始,只是带着乐一乐的心态放松一番,可等到看完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脑海中思绪万千。

《开学第一课》围绕“父母教会我们”这一主题,讲了“孝、爱、礼、强”四个小节。虽然所用时间并不长,但却十分贴近实际生活,让我在为人处事方面受益良多。

如果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部宏伟的交响曲,那么“孝”便是最华丽的乐章之一。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一小节中的主人公因老父亲从未走出过家乡,而改装一辆摩托车带父亲去旅游。正所谓“孝,乐其心,不违其志”也。

爱——多么温暖的字眼,曾经的乐队主唱秦勇,便是用这种温暖融化了禁锢儿子探知的坚冰。他不仅把爱给了儿子,更教会他要去爱别人。爱,无须隐藏,爱就要大胆说出来,不要等待。

在当今,横穿公路、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恶劣行为普遍存在。“礼”似乎也就变得更为重要,一个人若不能礼貌待人,行为举止不能端庄得体,又何求他人的尊重呢?可谓自尊尊人,自尊人尊。

少年当自强。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应当为中华文化而自豪,为国家的繁荣而自豪,更当为自己而自豪!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再为温饱而四处奔波,不必再如过去一样与侵略者斗争,但我相信自强不息的精神会永远的传承下去。

学会“孝、爱、礼、强”,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赠予我们最为珍贵的礼物。岁月不会停驻,年华不会逗留,所以,趁我们还年轻,趁他们还未老,用行动去“爱”他们,孝敬他们,勿等到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才后悔。

难忘槐花香

文/董善军

我出生在春季,我感到骄傲和荣耀。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让你感到处处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盛景,让你陶醉在用诗情画意酿造的美酒里。

最不能让我忘却的是观看那些争先绽放在绿叶之间的槐花,白花花的,像眼前摆放着一块巨大的磁铁,把眼球吸得无法转动。站在清凉的槐树下,那飘逸着的一股股清香更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树下那吐着绿芽的嫩草,充满了对槐花的羡慕,因为它们开不出花朵,更结不出累累硕果,除了自愧不如,那就是默默叹息。那些洁白的槐花啊!我赞美你!因为你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营养价值,用句实在的话说是“既好看又好吃”。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想摘下开满槐花的树枝,可是因为个头矮,就撒着性子蹦高,张开臂膀像发了疯似的抓着较矮的枝头往下拽拉,突然感到手指头火辣辣的疼痛,定睛一看,才晓得是那该死的树刺把我给扎了,我吮吸着流出的鲜血,一下子想起了带刺的玫瑰。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到长城非好汉,达不到目的我誓不罢休。

我一溜小跑回了家,取一根长长的竹竿,绑上磨光锋利的镰刀,一头钻进村头那片槐树林,专门寻找那些开得饱满丰实的槐花。看着被镰刀削落的槐花,我心里特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听母亲说用槐花做的饼子又香又甜,我要把收获的槐花派上用场。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饼子,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舒服,第一次吃上槐花饼,又享受了一次甜蜜的生活,我幸福我知足,从喉咙里打出响亮的饱嗝。

槐花给我带来了甜美的记忆,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深情向往。一提及春天,我满脑子都是槐花,想着它的美,想着它的香。它的美既含蓄又奔放,含蓄的是优雅的气质,奔放的是热情的胸怀。它的白,就是它纯洁的品性,让人佩服让人赞叹!它的香就是它无穷的魅力,让人咋舌!是它的白,是它的香,给春天带来了更多的情趣和生机。

此时此刻多么想回家,望一眼缀满枝头的槐花,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清香里包容着我浓浓的乡情和最深沉的思念。

难忘的圣诞晚会

文/何芷言

今天晚上,我要去参加圣诞晚会,好激动哦。

下午,我和妈妈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活动地点,参与了会场的布置工作,贴窗花、挂彩带,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五点半啦,离晚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了,我和伙伴们来到了一个小房间,开始换衣服和化妆。我换了大红的唐装,头发编了麻花辫,特别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化好了妆,妈妈连连赞叹,真美啊。我喜滋滋地回到了座位上,圣诞晚会马上开始。

小朋友们表演的歌舞节目一个接一个,我要表演的是独唱,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镇定地拿着麦克风,站到了舞台的中间,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放松自如,我感觉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观众们还随着我的歌声有节奏地拍起了手。表演结束,掌声响起,妈妈激动地把我迎下了舞台,给我来了一个紧紧的拥抱。

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家和“圣诞老人”一起舞起来。

圣诞晚会,好开心,好难忘。

难忘的体验

文/陆羿衡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苏州大未来玩啦!我们早早来到集合地点,坐上了一辆大巴车,车里有许多和我们同去的小伙伴。我们出发了,真希望车子能开得快一点。

来到苏州大未来,我选择的路线是“小小冒险家”。第一站就是消防局,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消防工具,如斧子、铲子、灭火器等,还知道了不少消防救火的知识和技能。接着,我们穿上消防服,戴上安全帽,坐上消防车,随着一声声消防警笛的鸣叫,我们出发去救火啦!我激动得心儿都快飞出来了。来到救火现场,只见一幢大楼燃起了熊熊烈火,我勇敢地冲上去,拿起水龙头,使劲朝失火的地方浇水,火终于被我们扑灭了。我做了一回小英雄,真高兴!

接着,我们又来到广播电台,体验了当小小播音员的感受。然后去了乐高科技馆做机器人,我用许多积木搭了一辆很大的智能火车,大家看了都赞不绝口。最后,我们在驾驶学校学到了很多驾驶知识,我也顺利地拿到了驾驶证。

今天,我在苏州大未来一共体验了四种职业,学到了不少英语单词,还赚到了25元工资,真是难忘的一天呀!

难忘的小学生活

文/郭海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如烟似云般地即将过去了。再过三个月,我就毕业了。每当一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互相鼓励,就有一种令人难舍的心情。

回想六年来的二千多个日子,似乎在教室里还有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在操场上还缭绕着我们的嬉戏声,在校园里还有我们欢笑的身影。在每一个脚落,我们都曾留下难忘的回忆。

在母校16位教师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许多。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成长为彬彬有礼的学生。许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往事,更是我们今后为人处事的指南针。我们现在就要毕业了,蓦然回首,老师的教诲,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同学们的欢笑声,都还围绕在耳边。

在我最后留校的几天里,我要认真地看一看可爱的校园,看一看我们的师长,看一看鼓励我们的同学,珍惜最后几天相处的日子。

师恩难忘

文/树根

暑期是升学季,是毕业季,也是就业季。每当这个时候,会有不少学生步入新的校门,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也有不少学生,会升入新的年级,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还会有不少学生学业有成,将步入社会,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大凡这时,自然会想起一个个教育我们成长的恩师。

父母和家中的长者,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我们学会说话,他们教我们学会走路,他们教我们如何去做人、怎么去做事。他们把无私的关怀和朴素的爱全部给予我们。

小学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们从123教起,让我们学会了算术;他们从aoe教起,让我们学会了拼音;他们从点、横、竖、撇、捺教起,让我们学会了汉字。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为我们今后的学习交流做了铺垫。

中学老师是我们的基础老师,他们从代数到几何,让我们认识了全新的数学;他们从语法到逻辑,让我们了解了复杂的母语;他们从ABC到英汉互译,让我们知晓了世界中介语;他们从天文到地理,让我们体会了自然规律;他们从物理到化学,让我们发现了科学奥秘;他们从价值观到人生观,让我们懂得了思想伦理。所有这些,让我们渐渐丰满了人生的羽翼。

大学老师是我们的专业老师。他们通过高深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会了我们理性思维的方式,教会了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教会了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学老师不仅是我们从事专业研究的引路人,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领航人。

工作中的领导和同事是我们的指导老师。领导不但教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教我们工作的办法,更教我们处事的秘笈,他们在工作中培养我们成长,在生活中教会我们成熟。同事们常常用善意的规劝矫正我们的言行,用聪明的智慧帮我们解疑释惑,用友善的开导帮我们抹去心中的不快。他们是我们关键阶段的老师,是我们人生旅途指路明灯。

一串串老师的名字时常让我们想起,他们的恩情让我们终生难忘。是他们甘当铺路石,让我们一步步坚实地走过;是他们甘当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是他们甘当园丁,为我们修剪浇水施肥;是他们甘当春蚕,为我们抽丝而死……我们要衷心地感谢他们!

难忘汉江

文/清水芙蓉苏亦诗

汉江,是汉中盆地最大,最长的一条江。对我来讲,只要想起汉江,心理就莫名地喜欢哦。河水清清的,河面静静地,河水甜甜地。水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河面的野鸭悠闲地在河面飘着,渡船在河面往返……

爸爸,妈妈喜欢回到汉中度假。只要一回汉中,我的腿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虎虎生风,马张扬飞的,到处乱跑,和弟弟妹妹们,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汉江。但妈妈对我老去汉江,提心吊胆(怕我们偷偷在汉江游泳,汉江年年淹没一些游泳的孩子),她经常跟着我们到江边,这情景很有趣,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一帮童子军。浩浩荡荡的,妈妈不时就碰到熟人,寒暄几句,解释陪着孩子去江边。到了江边,鹅卵石好漂亮,捡拾几个漂亮的存着,就开始在水面打水漂,这是一个技术活,我总是打不远,石头在水面蹦跶几下就不见了,妈妈就会过来教我,石头选薄一些的,尽量把手放低,几乎齐着水面把石头扔出去,妈妈扔的石头好远了还在水面上飘飞,妹妹玩的也很好。

我小的时候喜欢坐船,一条大木头船,在渡口,妹妹带着我,坐到船上就不下去,跟着艄公在河面上往返,载人,妈妈在渡口等我们,我们乐的屁颠屁颠的,尽兴了才下船,妈妈再和艄公结算。艄公按单程收费标准算我们坐了几个单程,妈妈一并照付。

有时候,一直大晴天,太阳毒辣辣的,几天没去汉江,我们就会央求妈妈,妈妈置之不理,我们就投机取巧地趁妈妈睡午觉,开始困乏,迷迷糊糊的当口,保证我们不下水,只到江边看看,摇着妈妈,打扰她,妈妈迷迷糊糊答应了,欣喜若狂。赶紧筹备,还没出门,妈妈已经灵性了,吓醒了,赶紧出来呵斥,唉,那个扫兴。

最得意的是把爸爸拽着一起去江边,爸爸一到江边,就三下五除二地跳进水里,大展身手的游上了。我们也纷纷找地方换泳衣,然后扑通扑通跳下去,有爸爸在,我们可以尽情地游泳。在汉江潜水,挺舒坦的呢。偶尔喝一口水,水也是甜的。夏天的汉江,水温是两个世界,浅水是暖的,深水是凉的,可以轮换着在深水,浅水里泡。那舒服哦。

曾经和妈妈逗留在夕阳西下的汉江边,看夕阳的余辉金灿灿地在江面上画出一到彩带,然后一点一点从江面上退下去,越来越暗,越来越低,最后彻底消失。那真是博大的美。我在那样的黄昏,迫不及待地拿过妈妈的相机。拍了一张张夕阳里汉江的摸样,还有渔夫驾着渔船晚归的美景。那是足以陶醉心灵的画面啊!

有时候深秋回去,汉江被大片大片的芦苇花淹没了,似隐似现,真美啊!微风一吹,芦苇花的花絮就飘飞起来,如在童话里一样。

春天的汉江边有很多蕨菜,妈妈喜欢掐一些蕨菜菜苔,或凉调或清炒。还有掐枸杞芽子,妈妈喜欢弄这些野菜之趣。秋天挖鱼腥草,炖肉或凉调,这个非常痛苦,我不喜欢鱼腥草的味道。

还有,偶尔舅舅带我去汉江打渔,用他的电瓶,大大小小的鱼儿一会儿就被电晕了,最喜欢汉江的蛇鱼,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蛇的鱼了,味道鲜美,肉质鲜嫩。

其实,回到汉江,还能见到我的美女妹妹们,苏一枝,蒲瑞琪,都是可爱的美女。一见面,我就直接升为班长,带着她们疯玩。有一次,居然忽发奇想,把小姨养的鸡,一只一只往天上扔,看哪一只鸡能飞起来?电影《小鸡快跑》,给我的印象是鸡可以飞上天的。结果把小姨家的鸡扔完了,也没有一只能飞起来,白白被妈妈呵斥了一顿。不过,我们玩的很痛快,笑的前仰后合的,多有趣呀。

我喜欢汉江的水,更喜欢汉江的人,淳朴,厚道,热情。每次都会有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山珍野味招待我。每次我都会学会几句新的汉中话,我已经可以用汉中话直接和他们对话。很舒服的呢。

这个时节的汉江,一定是芦苇花盛开,白皑皑一片了吧?真美!让我念念不忘哦。

难忘的老师

文/孟贤

我难忘的老师是三年级时调来教我们语文的,他上课时说话的声音很好听,而且非常有幽默感。同学们听他的课时常常听得入迷。他不高、不胖,一副眼镜框遮住了两颗黑珍珠,乌黑的头发留了个平头。为了能更好地让我们理解词语,他还会编小故事开导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们上完体育课后,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他走进教室,看见我们睡在桌上,他就说:“说个脑筋急转弯让你们提提神。有四只母鸡,分别是wō、wó、wǒ、wò。一天晚上,四只母鸡在同一个窝里睡觉,第二天,窝里有一个蛋。这蛋不是wō、wó生的,也不是wò生的,是谁生的?”平时反应最慢的张超,猛地站起来,“是wǒ生的!”淘气鬼李云说:“呀,我们班的张超还会下蛋啊,神!”张超这才明白过来,气愤不已,大家哄堂大笑,笑声过后,大家打起精神认真听课。

还记得又有一次,李阳为了很快完成作业,把李字写成了季,后来,李老师说:“李阳,你要让我们李家断子呀!”这时,全班又一次哄堂大笑。

李老师像甘露,点点滴滴地滋润着我们。有时上课时,如果我们发呆分心,他就会给我们一点小惩罚,比如拧几下耳朵,但也会给我们讲故事。很快,我们要毕业上初中了,同学们都很舍不得李老师,有的痛哭失声,有的真诚地递上一张贺卡。我们的老师,我们永远忘不了你,我们会永远记着你。

难忘母亲的腊八粥

文/于忠明

陇东的腊八粥,不是平时喝的稀粥,而是那种特别制作的稠粥,当地人叫黏煮饭。

记得当年母亲做腊八饭,提前一天用水泡豆子,第二天做的时候,开水煮烂豆子后再下黄米熬粥。等豆子和黄米烂熟后,舀取清粥汤,剩下稠粥。然后把事先在锅底擦点清油烙烤过的豆腐块加上,再切些葱末子、撂点调和面子,再用一个小铁勺子里倒点清油,把勺子头伸到锅灶的灶门里烧热后,浇到葱末上,一股特有的油香和葱的芳香便逸散开来。接着出锅,用木勺刮在碗里。老村人盛饭,尤其是盛腊八粥,叫“刮饭”。因为很粘稠的东西,一定要使劲用木勺刮起的。刮好饭后,锅底刮不起来的残余物,在灶火余热的作用下,就干却成一个锅底大小圆圆的锅巴了,老村人管这叫“刮刮”。掌握好火候的“刮刮”,色黄味脆,很是好吃。有时候孩子们会把“刮刮”带上到村小,算是一种时髦的零食哩。大片的刮刮当然被我们兄弟抢食了,烤糊了的碎末状“刮刮”,母亲用抹布从锅底刷上来,自己用手在锅边接住,倒进嘴里吃,还不忘在锅台上抖抖抹布,把掉下来的渣渣也捡起吃了。那时候听孩子们说,吃了焦“刮刮”拾钱哩,所以每次我都缠着母亲,要吃最后烤糊的焦“刮刮”。母亲说那是骗人的,小孩子吃烤糊的东西不好。有时候拗不过我,偶尔吃一回,巧遇在路边捡到一两分钱,欢呼雀跃地向小伙伴炫耀后,不忘缠着母亲做腊八饭,只是为了吃一次“刮刮”。

但是,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腊八粥也是很奢侈的农家饭。因为本身粮食紧缺,再加上黄米就更少。生产队一年看起来要种植半架山的谷子,但是谷子的产量很低。再说那个年代,首先要保证上交的粮食,剩余的才是农民的口粮。所以分到村人的谷物很少,等碾成黄米,越发稀贵了。黄米在那个时代更多的是熬米汤,而做一次腊八粥,等于熬四五次米汤的,所以很稀贵。

那时,腊八饭最好的配菜就是炒“浆水白菜”。母亲从浆水缸里,用手捞出一朵秋季泡制的白菜,剥几个叶子洗洗。然后在案板上用刀切碎,再切一段大葱,又在窗棂上挂的火红的干辣椒串上揪一个,切成细丝这才开炒。母亲用“油盒子”里的油布布,在锅底擦擦,算是倒清油了。然后等锅热了,把准备好的菜倒进锅里,不断翻炒。扑鼻的菜香,随着袅袅的炊烟,氤氲升腾,笼罩着整个农家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一小碟腌韭菜,一盘炒“浆水白菜”,就着金黄色的腊八饭,不是过年,胜似过年。

如今母亲走了多年,我离开老村也已经多年了,再也没有机会吃到这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了。逝去的,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难忘摆摊的经历

文/付秀成

我读小学的时候,国家开始改革开放,社会上大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风,大学也开始恢复招生,全国性的读书高潮随之到来。读书,首先得有书,我们是矿山子弟,矿工会有阅览室,我们用母亲的名办了借书证,可以借来读。不过,矿工会阅览室的书,要么是新书、好书少,要么就是借的书被他人先行一步借走了。想跟上读书的潮流,只能去新华书店买书读。在那个年代,我们矿山生活区的那个镇,新华书店是最热闹的地方。现在是抢购苹果手机,我们那时抢购的是书。小镇不大,新华书店进了好书,消息一下就传开,不少人赶去排队。

当时,我们矿流行抢购小画书,也就是小人书,或者说连环画。我们家抢购了整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铁道游击队》以及单本的《白蛇传》《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毅传书》等。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发现,小画书有点幼稚,应该读大部头的书。尽管父母支持我们买书,可家里姊妹多,生活也不富裕,我们很少向父母开口要钱去买书。于是我们打这些小画书的主意,用小画书去换同学家的大部头书读。

有年暑假,妹妹她们同学约了去山上野餐,每人要凑五毛钱,妹妹没敢开口向父母要。当时社会上流行这么一个观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姊妹几个一商量,又打上这几百本小画书的主意。我们家对面就是镇政府,旁边是农业银行,银行前面有块空地,打了水泥地,经常有人在摆摊。在水泥地上铺上一张塑料布,摆上小画书,应该有人来租看。妹妹泼辣,她来看摊,我们在旁边帮忙。

一本小画书的租金是二分钱,包看一天的租金是五分钱。二分钱,现在能做什么事?可在当时,吃早点也就用得着一毛钱,一本小画书的售价是两毛上下,一本书租金二分钱应该很公平。并且,分分钱也是钱啊,小帐不可细算,只要有人来读小画书,挣五毛钱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我们把这百十本书装进麻袋,扛到银行边上的空地,摆在塑料布上。当时没有什么城管,只要豁得出去,摆个地摊没人管。摆好地摊,虽然一直有关注的,却好一阵没人来租书看。后来,旁边有一个摆中草药摊的大爷跟我们说,你们不弄个凳子来,谁会站着看呀?有个凳子,赶街走累了的人也会坐下来休息一会的。一句话提醒我们,赶快跑回家,搬了几个板凳过来。

摆好板凳,生意就开张了。租书看的人真不少,不过,一到中午,路过的人不少,都找吃的去了,没人来看书。还有,中午的阳光特别毒,戴了草帽都不顶事,我们既渴又饿,还怕被同学看见,真切感受到摆地摊的钱也不好挣。数数挣的钱,还不到两毛,这摊还得摆下去。这小画书摊摆到下午快四点,才挣够五毛钱,我们赶快歇业。

现在,妹妹帮人卖服装,我们姊妹几个经常这么逗她,你之所以今天去捣腾服装,是因为你暑假勤工俭学就去练地摊的缘故。

神奇难忘的黔西南之旅

文/王建利

我是喜欢旅行的。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嘛!老梁是我多年的文友,看了他很多写家乡山水风光的游记散文,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好感,我一直渴望到他家乡地区旅游。

通过阅读文友的散文作品,我知道黔西南是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群山环绕,草木茂盛,堪称天然氧吧,环境得天独厚。在我印象里,云贵高原,天地氤氲,山川大美,烟岚翠嶂,幽壑流泉,钟灵毓秀,地杰人灵。

带着对云贵高原奇山异水的神往,我踏上了南行的列车。

神奇险峻的大峡谷

北盘江大峡谷大名鼎鼎,早有耳闻。

从朋友的口中,我得知北盘江大峡谷是盖世奇观,是亚洲之最,深不见底,非常险峻。

我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前去大峡谷观光,一路上不时翘望车外的风景。只见远处山恋起伏,连绵不断,山顶白云缭绕。山谷间非常幽静。

这大峡谷到底有多深,我一路上在猜测。我家乡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深沟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是,这里的沟到底有多深,比我家乡的沟要深几倍,几十倍,开车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车子疾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山,两边都是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路边山花摇曳。田地里麦苗青青,油菜花金黄一片,如云似霞,非常美丽。朋友家是一个四面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非常古朴清幽。朋友家后院就是高高的山峰,山坡上丛林密布,飒飒风声过处,树林摇曳,似乎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朋友家院子已经建起了一栋漂亮的三层楼房,前面门头也建起了而成小楼房。朋友每天对着山峰读书写作。

第二日,我们一道去了北盘江。北盘江大峡谷真是叫我大开眼界,深感震惊。车子疾驰,在山路见不断绕圈子,打回环,一直向下向山谷底部疾驰。山路曲曲折折,仿佛麻花一样绕来绕去,叫人头昏目眩。车子怎么疾驰,对面总是看得到高峻的山峦,看得到前面的深谷,山坡上的摇曳的草木。险峻的山坡,就在山路一侧,一直延伸到一个看不见的谷底。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始终看不到谷底,车子始终在山路上在向下奔驰。这个大峡谷真是深不可测。我的一颗心砰砰直跳,心想,万一不慎出事,车子掉到沟里,那可是万劫不复。

幽美静谧的北盘江

终于到了谷底,车子停下来了。我们沿着荆棘丛生、草木密布的山间小路,小心翼翼地走下去。扒开一些挡道的茂林密竹,抓住一些斜垂下来的树枝,费力攀上一些横在面前的磐石,绕过去一些从旁边陡峭的山峰石壁缝隙流下来的小溪,终于到了北盘江边了。

江面不是很宽,上面有一座浮桥。江水青碧,仿佛丝绸一般光滑细腻,仿佛碧玉一般在阳光下闪着光泽,无声无息地流动,很快就穿梭到前面江岸两边遮天蔽日的丛林之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江水在谷底这里的两边不远处,都是非常峻峭的山峰,一侧两岸山峰相对而依,挨得很近,几乎要亲吻了。看来,这里的江水的河道很窄,很面很阴暗。如果进去,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朋友说,每年夏天,都是在这里划船,乘凉,非常舒服。

山谷里非常静谧,一切外面世界的喧嚣,市井之声,都一点也听不到,静得仿佛只能听到自己心底的声音,曾经被都市喧嚣麻木的感官,顿觉澄澈许多。真是世外桃源。

职场的勾心斗角,工作的漂浮不定,事业的起起落落,人生的失意落魄,都市的喧嚣繁华紧张压抑,使得我常感疲惫。在此,我真想暂时停下脚步,在临近山村的客栈住下来。白天里踏石板,攀岩而上,采野花,嗅花香,任凭山野的清风吹拂我满头的散发,对着千年山峰无语呢喃,或只是在半山坡的寺庙里沏一盏清茶,看风起云涌,花开花落,江水奔腾,听鸟语啾啾,山风轻语,数山峦跌宕,便是一道美丽的人生风景。

在我的遐思之中,一阵飒飒风声,顿感心旷神怡。

我们一行在谷底纵情高歌之后,开始烧烤,非常尽兴。

红红火火的农家光景

房东也是饭店老板是60多岁的村民老梁夫妇,在他们三层楼的农家小院的客厅当中,和我们闲聊起来。

文友和这个老梁夫妇也是一个家族的。因而说起话来很亲切。闲谈中,瘦小但是身板结实外相憨厚的老梁说女儿在市区当老师,儿子也即将技校毕业了。

老梁一边不停地抽烟,一边不停地往炉子里加碳,炉火熊熊,房子里顿时如阳春三月般温暖,丝毫感觉不到寒冬腊月的一丝寒意。老梁老婆不时给我们每个人添加茶水。老梁的脸上始终都带着憨憨的让人感觉很安逸的淡淡的笑容,仿佛一池波澜不兴的池水,那么平静,问他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较变化大吗?

老梁憨憨地笑着说;“我们山里人以前就靠种地吃饭,没有什么收入,现在搞旅游了,公路也修通了,从山顶一直通到谷底来了,地里、山上都种成花椒和果树了,山上各种药材以及野生动植物也可以很快运输出去了,每年的收入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大概有3万多,小饭店每年也有5、6万的收入。”

顿了顿,他接着说:“路修通了,村里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就是老弱病残幼了,有的连家搬到城市里,几年都不回来。”接着,他又显得兴致很高地说,我们这里还要进一步旅游开发,现在游客是越来越多,我们饭店的收入也会更多。”咂了一口茶,老梁站起来说:“我们山里人很热情,欢迎外面的人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人活一辈子,短短几十年,不就是到处走走看看,开开眼界,见识一下才好嘛。”我随即也回应道:“谢谢大叔。你们这地方真是清净幽雅,是养生休闲的好地方,我以后有机会每年都要来这里放松下,常来你这里做客的。以后我们就是老朋友了。”老梁听了,呵呵地笑起来,连声说欢迎欢迎。

说话间,从外屋又进来一个二十左右相貌清秀的年轻女孩,老梁说是他外甥女走亲戚来了。接着,老梁另外一个沉稳的外甥女进来坐在我们旁边的椅子上悠闲而又饶有兴致地吹起啸来了。那悠悠的啸声一下子吸引住我们,老梁说他这个外甥女从小酷爱音乐,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很快就在县里一个中学当教师了。

绿色环保的农家饭菜

这次贵州黔西南贞丰之行,可以放心大胆地大饱口福了。再也不必担心所谓的地沟油,有害蔬菜,添加各种化学成分的食物,伤害我们的胃口。

时间不长,老梁的老婆和他的那个亲戚女孩子就给我们张罗了一桌地道的农家菜。随即,上来的是热气腾腾的火锅。不一会,老梁的亲戚那两个女孩子和老梁的老婆就用扁平的深口的竹簸箕不住地给我们端来各种青绿色湿漉漉的蔬菜,老梁自豪地说,这是从他们家菜园里才采摘的最新鲜的蔬菜,让我们放心吃。他说他们家的蔬菜自己吃,从来不打农药,也不用各种催化剂。老梁还在一边说,蔬菜不要煮的时间太长了,这样会损失一些营养的。吃饭间,隔壁客厅又传来那悠扬动听的啸声。那是那个在重庆一个艺术学校读大学的老梁的外甥女在起兴为客人助兴,

这个耄耋老人很和蔼地对我们聊起了村里的情况。从文友和那个老者和文友用当地方言的呜里哇啦的交谈当中,基本听得出这个村子这几年考学出去的人很多。“那个我们这个村子,最近几年出去的都在重庆和成都,贵州上大学,那个村子你换成叔家的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在我们县上当教师了,儿子前年技校毕业去广东一家私企了,一个月五千啊。”啊,我心里暗暗吃惊。透过窗户,我抬头望着窗外重重叠叠高耸入云的大山,感到无限压抑。这个村子真是和锅底一样,真是井底之蛙。我想,别看这里是群山环抱,这么偏僻和落后,也许正是这里的山高山多山大吧,也许正是由于这里偏远,才更加激发了这里的人们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的的强烈愿望,才更加激发他们奋发学习。

吃饭完毕,老者叫我们一行人去他家喝茶。路过一处农家时,只见屋门前的空地上,一群孩子正在无忧无虑地跳皮筋。欢快的喊叫声不时传开。在路边一家墙壁上有一个美丽的宣传画,介绍北盘江大峡谷和谷底这条河。我只记得其中两句诗歌颇为动人:“雄奇盘江大峡谷,多情布依小花江。”

他的茶叶都是自己栽种的,他说自己栽种的茶叶虽然不及外面的茶叶那么口感好,那么醇厚,但是没有污染,很放心。说着,老人双手捧着盘子,迈着私塾先生的方步从里屋走出,给我们端了满满一盘子黄花梨,圆圆的,大大的,馒头大小,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咬开一口,甜津津,香喷喷,肉白脆嫩,沁人肺腑,口味明显比一般梨要佳。

饱经沧桑的老人

我面前的这位清清瘦瘦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有着怎样的过去?透过他脸上密密麻麻的皱纹,我猜想他过往的人生岁月。

从文友口中得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老人,不是一般普普通通的农民。

老人在旧社会就有正式职业,在望谟县政府当科员。解放后,曾经在村小教学。老人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正当老人想着把自己的满腹才华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时候,文革爆发了,文革当中老人受到错误批斗,被当成是贯彻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黑线人物,被当做是五类分子狠遭批斗,受尽磨难。

文革结束后,春回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黔西南的山山水水,老人再次返回学校从事教育工作。遗憾的是,虽然老人壮心不已,可是廉颇老矣,力不从心。再次在教育岗位上没有工作几年,老人就到了退休年龄,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教育岗位。如今老人已经是耄耋高龄。

而今,老人每个月还按时可以领到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老人显得很满足,连连说自己已经很知足了。

我问及老人的子女,他自豪地说,自己的三个子女日子都过得不错,老大在贵阳市区做生意,老二在县里一个单位干事,小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广州一个学校当教师。几个子女都先后飞离了这群山环绕树木丛生的家乡,在城市的水泥林子里安了家。他们也试图在那儿给老人安个窝,可老人住不了多长时间,就感到不习惯不舒服,就牵挂着老家。

老人说,守着乡下这个“窝”,心里踏实。儿女们也没办法,就隔三差五地回来看老人。这次他的侄儿来看望他,老人有说不出的高兴。文友说,老人年轻时就喜欢舞文弄墨,退休后更是情有独钟。我们一边拉家常,一边无所不谈。谈及国家大事,外面世界,本地发展,风土人情,感慨世道变化之快。谈话间,我得知老人也爱好文学写作,他还参加县上和当地的文学协会,一些文学会议都积极参加。他再三地要求我的这个文友也是他的远房侄子给他一些本地北盘江方面的资料,他说自己眼睛不好,腿脚不便,不能上网,只有让侄子给自己查找一些,自己正在准备写一个这方面的文章,参加县上的一个会议。

老有所为——新时代老人重拾书画爱好

谈话间,老人指着墙上的那些一幅幅书法作品,让我们看,说那是他的书法作品。他还问我们有没有练习书法。

看着墙上的一幅幅龙飞凤舞、俏俊飘逸、豪放酣畅的书法作品,我们入迷地欣赏起来。

它们漫无定律,如行云流水,又如烟雾氲氤,流畅生动,丰富多变,极富动感而又层次分明。我们感慨不已,不由对老人肃然起敬。

老人对我们说,他过去在当教师时候一直爱好书法,但是当时生活艰难,尤其是文革当中遭遇迫害,随后工作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老人一度拾不起练习书法的兴趣。老人说,文革后,他一直是按照临时聘用人员对待,也就是按照代课教师对待,拿着最低的工资,却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只是到了新世纪后,老人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才逐步解决了。

提起自己曾经遭遇残酷迫害的文革,以及随后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老人并没有咬牙切齿,没有怨天尤人,脸上看不出愠色,只是那么淡淡地说,仿佛是说别人的事情,是说前世的事情。老人的豁达,让我们感动。

如今,老人是按照正式退休教师对待的。工资待遇上去了好多。几个子女也都争气,光景过得好,没有老人操心的地方,于是,老人就又捡起了扔下多年的书法爱好,并且还外加了对绘画的爱好。老人给我们指点他的悬挂在靠门边墙上的画作,还从桌子上拿出他最近的画作让我们看。画面上那一个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图形,便如一群扎着小鬏鬏的孩儿向你挤眉弄眼做着鬼脸,童稚天成,自生雅趣。庄重却不呆板,活泼不流于浅薄,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配上那飘逸的书法作品,就有了厚重的美学意境。看着那些细小柔美栩栩如生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小植物,我们不禁啧啧称赞。

稍做休息,老人带我们到屋后看他的园子。“扑扑啪啪”,一只野山鸡从草丛当中惊飞而起,只向前面高峻无比的山峦上飞去,将我们的惊奇眼光带到了野外高高的山顶。回望身边,发现老人打理的后园生机盎然。黄花梨树一字排开,果树下是一畦畦的菜。文友说,老人舍不得离开这田园生活,吃着自己种的菜,多了还搭到城里,给临近的子女亲戚和过往的游人吃。看着枝桠交错密密种植的果树,看着绿油油的一地蔬菜,老人一脸的温馨和怡然自得。临走时候,老人拿出自己果园里的黄花梨和自己栽种的茶叶送给我们。

离开北盘江的返程路上

走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只见村民们有的开着自己的小货车,有的骑摩托,在坚硬光滑的山路上疾驰而过。

路边有在野外放牧的牛羊自觉地缓缓地往回走。

文友告诉我,这个公路由于太长,太崎岖,所以虽然上面一再要求村村通公路,政策支持,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太大,最后才修通,才几年,但是给这里带来很大的实惠。

回去的路上,在极其陡峭的地方,我们一行人先慢慢地走上坡去,减轻车的压力和危险系数。我们站在路边的草木丛里,俯瞰脚下的北盘江,只见远方,北盘江仿佛一条美丽的银白色的银练一样从重重山峦之中冲出,在崇山峻岭之中环绕和回旋。“动若脱兔”又是此时此刻的北盘江的写照和画像。我仿佛听见了哗哗哗的流水声。

回眸一梦惊惆怅。与北盘江相遇,匆匆而过,皆是因缘偶然。多少次,北盘江和大峡谷都浮现在我的梦想里,只是可惜忙于谋生,闲暇日少,但是,百忙之中,我还是难忘那次的北盘江大峡谷之行。我想,日后,我一定要再回到北盘江大峡谷的身边,看望我这念念不忘的老朋友。

雄奇险峻的大峡谷,秀美温柔的北盘江,和谐淳朴的黔西南,我一定常常来看你。

难忘的露天电影

文/邵继同

小时候,我喜欢看电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宁静单调,文化生活尤其贫乏。公社文化站放映队到村子放电影是当年农村文化生活的重头戏。露天电影就一直伴着我的童年少年,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增添了我的生活乐趣。

那时候农村放电影不外乎两个缘由,一是公社放映队依例来大队、村子放电影;二是哪户人家有喜事,自己花钱请人放电影以示庆贺,譬如:做屋上梁、结婚、做寿等。当年放电影主要还是第一种方式,第二种则很少。当得知哪个村子放电影时,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喜不自禁,奔走相告,不一会儿,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小村庄。大人们也早早收工回家做饭,条件好的人家有时还会炒点花生、黄豆或南瓜子什么的。晚饭后的村子就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起来。村子里的少男少女们早就把全身上下收拾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有的还把只有过节才穿的盛装穿上了。他们各自朝电影场走去,我们想跟着去,早被他们赶开了。长辈们忙完家务后,喊着我们的小名,叫我们跟着走。我们帮大人们扛着椅子、凳子,抄最近的路走,人们有说有笑,不约而同向放映场走去,像赶集一样。

到了放映场后,我们小伙伴们都急着过去看今晚放什么影片,知道后再告诉大人。一般情况下一晚放两部影片,先放哪部后放哪部是有讲究的,放映员也琢磨透了人们的心理。第一部往往是戏曲片、生活片,题材多样化;第二部一般是战争或反特片,有时还有宽银幕的武打片。因此,我们小伙伴们非常关注放映员挂电影幕布,宽银幕武打片是长方形幕布,其他的是正方形幕布。放映员支幕布前先架好两根树干,挂上高音喇叭,然后将电影幕布四角绑紧。放映机放在八仙桌上,桌子脚绑上一根细木棍用来挂照明用的电灯泡。

夜幕在孩子们的等候下来临了,他们又是一阵欢呼,放映员要开始调试放映机了。突然,放映机里射出一道强光,人们纷纷坐好,朝向荧幕。强烈的光束照在白白的幕布上连个蚊子也看得清清楚楚,这时调皮的小伙伴们纷纷把手高高举起做着各种手势,荧幕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像,他们则看着哈哈大笑。

那时候的电影,在那个年代人的眼里每一部都非常精彩。记得那时的影片主要是戏曲电影和战争题材的电影,如:《天仙配》、《女驸马》、《花为媒》、《神秘的大佛》、《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等等。

等到两部影片放完,夜也深了。人们摩肩接踵纷纷离开,从远处看,一路上晃动的手电光,像繁星点点的银河,非常美丽壮观。大人怕小孩走散,大手拉着小手走,大人们还沉浸在电影中,不时大声争论着。就这样,露天电影伴随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少年时光,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我到县城读书。

如今,露天电影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走进了历史,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怀。

一场难忘的亲子运动会

文/茶子奕

假期的一天,爸爸单位举行了一次亲子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以家庭单位进行,共有20多个家庭参赛,以穿过障碍用时最短的家庭取胜。总共有5个关卡:跨栏、鲤鱼跳龙门、网钻通道、独木桥、超级风火轮。因为我和爸爸速度都很快,而妈妈很娇小,速度很慢,所以我们的战术是我打头阵,爸爸第二,妈妈最后,我和爸爸可以帮助妈妈闯关。

“嘟——”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我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飞奔了出去,来到第一个关卡——跨栏前。我硬跨是不行的,但是规则允许小孩子可钻过去。于是,我四肢着地,像一只小狗一样,迅速爬了过去。牛刀小试,很快我杀到了第二个关卡鲤鱼跳龙门。我双手合十,看准目标,“嗖”的一声从中间的圆洞跳到了充气垫子上面,直奔第三个关卡网钻通道。它其实只是一个充气小通道,弯腰就轻松跑过。

第四个关卡可是最难的独木桥,很多“英雄”都倒在了桥下。独木桥虽然较粗,但切不可粗心大意。这会儿我减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找到了平衡的感觉。伸腿跨步,我左边一大步,当木头歪斜到左边时,右边再一大步,这样木头始终保持平衡。嘿,我顺利而迅速地通过了独木桥。横在我面前的只剩最后一个关卡是风火轮啦!它就是一个大圆球,人在里面跑,风火轮就迅速往前滚动。风火轮可是我的强项,很快我就到达了终点。

爸爸也是好样的,他接着冲了出去,速度非常快,五个关卡都轻松闯过。轮到妈妈了,我很为她捏了一把汗。谁知妈妈虽然慢,但是很稳健,到了独木桥,我和爸爸每人牵着妈妈一只手迅速往前跑,终于成功到达终点,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比赛结果出来最后出来了,我们一家齐心协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笑着、跳着,一起分享着运动的快乐。

难忘故乡情

文/长观皓月

其实,有的时候真说不清那个普通的小村有什么可恋之处,然而那却是我的故乡。总感觉说不尽的是故乡,那地、那人、那印记着我童年的小河。离开她的时间愈久,思念就愈深。每当忙于工作而疲惫不堪的时候,每当纠结在心而闷闷不乐的时候,每当听见他人谈论故乡而兴高采烈的时候,故乡就会自然地浮现在我的脑际,特别喜欢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仰望连着家乡的那同一片蓝天,任凭微风拂面,似是故乡呢喃的呼唤,勾起我所有的思绪,随风飞扬。是什么让我对故乡魂牵梦萦?

故乡,是温馨的港湾。孩提时代,她以舔犊之情护佑我成长,尽管外面的世界风起浪涌,尽管也会有风霜雪雨袭来,有了她的遮蔽,我照样尽情地欢呼雀跃,历练自己的翅膀。长大后,故乡把我放飞,却用情感这根结实的线儿,牵住我这飘摇在外的风筝,生怕我有什么闪失。这个时候,工作上的失意、奔波的劳苦、生活的烦恼……只有她才可以倾诉。尤其是活在当下,有谁不戴着假面具示人呢?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办着违心失意的事情,个中的苦恼向谁说?故乡!回到这个温馨的港湾,我才能找到自我,才能展示自我。在我心里,这里才是地球上的一小块乐园,一个和平的角落。

故乡,是苍劲的大树。她植根于这方肥沃的热土,更深深地种植在我的心里。她见证了无数成长的身影和轮回的春秋岁月,自己也在这轮回中感悟着人间冷暖与尘世风月。而我这故乡的游子,就是这树上的叶子,故乡泥土的芬芳沁润了我的灵魂,总有某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多少年后不管是功成名就,荣归故里,还是心烦意乱,失魂落魄,这里就是唯一想回去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拉一把条椅躺在树下,这棵大树就像是慈祥的母亲一样,分享我的快乐,或者陪伴我休养疗伤。

故乡,是唱不完的歌。她的旋律和着你喜怒哀乐的节拍,时而欢快,时而悠扬,时而低沉,时而委婉。那深情的曲子大概从我一出世的时候,就已经融入到了我的血液和精神之中,陪伴我一生。不论是身在咫尺,也不管走到天涯海角,这首悠扬的歌儿,总是会从我的心底流出,与我的心脏一起跳跃。唱起这首动人的歌,我就会自然而然的昂首挺胸、轻松自如走世界,就会觉得与母亲之间,其实也就是这首歌的距离,她始终和着我的脉搏在我的耳边轻柔地响起……

故乡,是流不尽的河。尽管今人的改造使得我已经看不到她原来的模样,尽管我找不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然而她却一直流淌在我的心上,与我血脉相连,成为永恒的记忆,成为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心底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萦绕在心底最深处,几多怀想、几多留恋。在那蓦然回首的寻望中,更涟漪起几多的情感,使得我每段文字或多或少都闪现出她的迷人风景。

难忘的香椿亲

文/天水

难忘的香椿情

小时候生长在山东老家,每年5月初,漫山遍野山花烂漫的时候,都会跟随妈妈到自家的园地里采摘香椿芽。一人多高鞭杆粗的香椿树刚刚发出三寸长的嫩芽,紫色中带着嫩绿,用手一掰,“咔”的一声就断了下来,立刻我就闻到一股直冲脑门的清香味,让我神振气爽。高大的香椿树上的嫩芽,妈妈就用头上有一个小月牙铲子的长木杆去往下铲,我这时只能跟在后面,在地上捡掉下来的香椿芽了。

回到家,我的手,我的衣服,我的全身都已经让香椿的香味浸透了,屋子里也随即弥漫着香椿的清香。妈妈用山泉水把香椿芽 洗净沥干,加少许的盐揉搓,除去一部分水分,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吃到鲜美的新香椿芽了。揉过的香椿芽再用盐腌制一下,还可以保存起来,或赠送亲友,或留做以后吃。

腌渍的香椿芽有好多吃法:切成碎末炒鸡蛋,拌豆腐,炒虾酱,都是一盘待客的特色菜,色香味俱全。不过因为香椿采摘量少,这些吃法用料多 就显得有些奢侈了。香椿芽更多的是用在吃面条或馄饨时撒上少许切碎的末,升腾的热气里立即散发出香椿特有的清香,吃的人满口留香,闻的人心旷神怡。

离开家乡来到东北,能吃到香椿的机会就更少了。在那个“运动”频频、“饥荒”连年,鸡屁股都成了资本主义的年代,香椿树也失去了生长的空间,市场上根本就见不到香椿芽。每年,还在老家教书的叔叔通过邮局给我们寄来拳头大的一小包香椿芽,就成了我们一年的美食。每当亲朋来家里吃饭,拿出来一点剁成碎末放在小吃碟里,都会赢来啧啧的赞美声,勾起对家乡往事的美好回忆。似乎这一小撮香椿芽比桌上的菜、杯中的酒更能让他们获得满足。

香椿芽放久了会失水变得干硬,特别是在没有冰柜等保鲜冷冻的条件下,吃起来较之新鲜的味道差远了。可是因为它是叔叔从自己嘴里省出来,从千里之外的故乡邮寄来的,这香椿芽便又增添了乡土的味道、亲情的甜蜜。

这些年市场上随处都可以买到腌渍的香椿芽,5月份还能见到刚刚采摘下来的鲜香椿芽。老家农村的房前屋后、地脚道旁又能见到香椿树的身影了。我在山东家的房后就有六棵高过房脊的香椿树。吃香椿芽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不过每次我回老家住,叔叔还是要特意为我做上一道香椿菜——香椿鱼儿,这是我以前别说吃,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的。

香椿鱼儿是用没经过盐揉过的鲜香椿芽制做的,其它辅料还有:面粉、淀粉、盐、味精、花椒面、鸡蛋、色拉油等。具体做法是:香椿挑嫩芽连梗带叶洗净用盐稍腌入味;油锅上火烧至五六成热时,把香椿先沾上干面粉,然后再逐个地挂上事先用面粉、淀粉、盐、味精、花椒面、蛋清和少许色拉油调成的糊状酥炸糊,入油锅炸透,待浮起后捞出,沥净油装盘。炸时油温不宜过高,否则会糊焦色重而不美观。因为此时的香椿芽一个个色泽金黄、形似小炸鱼儿,故名香椿鱼儿。吃起来酥脆、香甜,带有淡淡的清香,吃着吃着就禁不住了,于是乎忘了自己的吃相,旁若无人地大快朵颐起来。不过你不用担心,香椿鱼儿油脂很少,植物纤维多,即便多吃几个也不至于吃出毛病来。

为了让我能吃到香椿鱼儿,叔叔每年5月初都要特意从城里回到乡下的老家,采摘刚刚长出来的香椿芽,洗净沥干,捋成一把一把的,再用保鲜膜逐个包好放入冰柜之中保存。叔叔说,只有这么保存的才不会走样变味,化冻后炸制的香椿鱼儿跟用新鲜香椿炸制的一模一样,没有区别。

香椿芽还可以跟大蒜瓣一起捣烂成泥,加入香油、酱油、凉开水搅拌均匀,用来浇拌捞面,吃起来鲜香味美。

黄豆经盐水煮后与香椿末拌在一起,加上调味佐料,就成了一盘口味独特的下酒小菜。

除了香椿芽可食用之外,香椿树还是名贵的建筑用材。老家农村盖房,如果能用上香椿木做房梁,那可是值得炫耀上讲究的。《庄子。逍遥游》里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故有椿龄之词为祝寿。范仲淹《老人星赋》有:“会兹鼎盛,荐乃椿龄”。还有,古称父亲为椿庭,母亲为萱堂,椿萱为父母的代称。这些也许就是香椿木做房梁之所以名贵的文化原由吧。由于香椿树生长缓慢,如今很难找到成材可做房梁的香椿树了,所以一般都是在房梁上钻一个孔,用香椿木做一根木簪揳入其中,就算是有了香椿木梁了。

香椿木材质红褐色,坚实,细致,不翘,不裂,耐湿,是制做上等家具的好材料。用它制做的家具不用上色,涂上明漆之后显自身的红褐色,丰富的木纹理显露无余,生动自然。加之香椿木质沉重,属硬木类,所以制做出来的家具有时甚至可与红木相媲美。香椿树径都不大,三五十年的树胸径也不到二十公分,这就给家具制做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也许正是如此,能得到一件木料考究、做工精细的香椿木家具也是一件挺难得的幸事,值得收藏之。

我在山东老家四合院房后的六株香椿树,有三十多年的树龄,树梢高过房脊,已经不方便采摘香椿芽了。我和妻子商量把院子里的包括香椿和梧桐树统统伐倒,铺成水泥地面,准备做个运动场,放一张乒乓球台,妻子的球技从中学开始,始终都是单位的种子选手。两年后,妻子不幸离世,我陷入了深深地悲痛和无尽的怀念之中。

每当我看见堆放在东厢房中的香椿木板,都会想起我和妻子一起伐树、倒腾木板的情景,总会因此泪流满面,陷入长长的思念之中。渐渐地我想起来,我和妻子曾准备用这些香椿木打几件家具留作纪念:四条二人长凳,四个小板凳,一张象棋盘。

许多人奇怪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木匠师傅也说:“香椿木戗茬太多,难以镜面刨光。”还有人说:“花这么贵的工钱,做这些样子陈旧,不合眼下潮流的东西,太不值得。”我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初衷。这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怎能用金钱来衡量?外人怎么知道我是在完成一件心愿,又怎么能理解我留恋、怀念的更多的是香椿陪伴的人生?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许有人会因为看见这几件与众不同的物件,还能想到,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有着这么真挚、难以割舍的香椿情。

几件家具做好了,我在长凳背面,用隶书写下了对往事的回忆、对妻子的思念:

“六株香椿木,后院卅年生。

放倒为几凳,借物诉深情。

二八同窗伴,三九结夫妻。

艰辛筑巢路,相濡以沫情。

相约长相守,相约长相依。

天意残花甲,阴阳两分离。

物寿比人长,流传天地广。

君若见此物,莫笑多情郎。

在棋盘和小凳的背面也都写上我和妻子的名字,用我自己的方式,寄托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现在市场上的香椿芽大多是大棚插种香椿枝条批量生产的,很少有山野大地多年生的大树萌芽的香椿芽了。城里人也很少有能对此做出区分的,多数人也只是把它当成咸菜一类的小菜吃,最多也是把它炒鸡蛋吃。我在市场上买香椿芽时,经常会有人问:“怎么吃?”有时连卖香椿芽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爱吃香椿芽,它伴随我走出了童年,走过了青年和中年,如今它伴随着我走进了老年。我对香椿有着深深的眷恋、太多的情感,那里有我儿时的记忆,有我对父母、妻子和祖先的思念……

春风刮起,又到了香椿芽上市的季节了。

难忘的军训

文/李静怡

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太阳公公也许是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欢快地露出红通通的脸蛋儿。

终于开始我们的军训旅途了。同学们在操场上集好队伍,等待带领的教官。刚开始我们都情绪高昂,好像要上战场的军人一样,奋发、拼搏。但是太阳在天空上火辣辣地高挂着,那阳光猛烈地照在我们身上,就像火炉一样。我们的斗志开始松懈了。

期待的军训跟想象中差别太大,原来以为军训是一件很轻松,不辛苦的事,我们想得太天真了。教官先教我们站军姿,然后,让我们纹丝不动地站半个小时。刚开始还行,可大概过了10分钟,我就快坚持不住了。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双脚发麻,终于半小时过去了,我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

这几天的艰苦训练,让许多人连眼泪都掉下来了,可军训尽管很苦,但我们清楚知道,这样做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我们也明白在成长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将遇到很多的苦头,甚至比这更苦,如果今天的这点苦都接受不了的话,那以后的苦又怎么接受得了呢?所以我们暗下决心,无论在劳动实践中出现多少苦,我们都要征服它们。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宝贵的军训生活离开了我们,但是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军训体验,让我们感觉自己长大了,我将一辈子记住这次军训活动!

难忘的开学典礼

文/莫欣怡

8月31日早晨,朝霞映红了天边,紫玉小学全体师生聚集在操场上,举行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在乐曲声中,一至六年级各个班的同学们陆续抵达操场。大队辅导员手持话筒,大声宣布:“紫玉小学开学典礼现在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顿时,一千多只右手高高地举过头顶,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国旗。“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我们的心紧紧地和国旗连在一起。操场上安静极了,只听见国歌在校园上空回荡着,只听见微风吹拂着国旗发出“沙沙”的声音。我望着国旗,仿佛看到战场上,一个个战士英勇地与敌人搏斗,争夺一块块被敌人霸占的领土……国旗伴着国歌升上天空,瞧,东方的太阳射出万道光茫,给耸立的旗杆镀上了一层金色。国旗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在空中迎风飘扬。国旗下,无数条红领巾飘动着。我一定要学好本领,让五星红旗永远在中华大地上高高飘扬!

接着是校长讲话,他用铿锵有力的话语为我们宣读新学期的任务,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是啊,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应该改变自己,要认真学习,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成绩差的同学一定要把学习搞上去,成绩好的同学也不要骄傲,努力做到更好、最好。

紧接着是学生代表讲话,讲出了我们的心声,也充分表达了我们在新学期努力的方向……教师代表讲话则提出了新学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老师会始终如一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最后,开学典礼在和谐温馨的气氛中结束。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在这个新起点上,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教导,不辜负同学的热心帮助,不辜负家长的殷切希望。迈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让每天都得到收获,每天都洋溢着幸福。

难忘的一件事

文/郭晓暄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我要告诉大家的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是至今还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几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要去奶奶家,事情就发生在我去奶奶家的路上。刚来到街口,我看见一位矮个子叔叔,30多岁,站在一位卖东西给孩子的阿姨身边,正当我看着这“幸福的一家”时,意外发生了,那位矮个子叔叔从阿姨的衣袋里夹出几张“百元大钞”,而那位阿姨居然没发觉,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也不知怎的,我就随口喊道:“抓小偷,有人在偷钱……”这位阿姨转身一看,那位矮个子叔叔慌忙逃走了,她顿时急得大喊:“抓住他、抓住他,他偷了我的钱……”在几个见义勇为的青年的帮助下,小偷被抓住了,不一会儿有人报了警。那位阿姨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好孩子,谢谢你!你真是好样的……”

那个被抓的小偷却恶狠狠地对我说:“多管闲事,别让我再看见你……”这时候,警察来了,押走了小偷。回到奶奶家,我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奶奶,却被奶奶数落了一顿:“你独个来我家,遇到这种事还敢多嘴,被坏人报复怎么办?下次不准这样了!”

事后,我为自己那天的行为而自豪:危险谁都会遇到,但是在危险时,选择勇敢和正义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难忘的除夕夜

文/金瑞麟

我对1995年的除夕夜刻骨铭心,这是因为,正当人们欢欢喜喜准备过年时,我已年过古稀的老母亲却因病住进了国棉三厂职工医院。

在病房里,望着老母亲那衰老而苍白的脸颊,再望着那一瓶又一瓶总是打不完的“点滴”,我艰难地打发着时日。老母亲是因哮喘突发又住院的,一连几天都是输氧气、打“点滴”。说起她的病体,真让人不堪回首。她十五六岁就进西安大华纱厂当工人,之后又在西北国棉一厂、三厂干了几十年,可谓辛劳一生。在婚姻上又不幸,先是同我的生身之父离婚,后来又两次成家,丈夫也都先她而去,结果把养活五六个孩子的重担压在她一人身上。生性好强的她,仅依靠微薄的工资收入养活全家。待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之后,她的身体也积劳成疾,从50多岁起就因关节炎、肺气肿等病频频住院。为这,厂医院的大小护士、医生,没有不认识母亲的。而母亲能从50多岁活到70多岁,已不啻是一个奇迹了。所以对老母亲这次住院,我那久经磨炼之心亦不觉什么是紧张了,只是默默地守护在病床前,以尽人子之孝。

同病房里,还有一位老太太,也是重病号,守护她的是她的大女儿。或许是因为“同是母亲病重”,也便算是认识了,有时我们互相照看着护理一下。后来交谈才知,她母亲患的是脑萎缩症,还有糖尿病,所以情况也相当不好。一天一天过去,新年已近在眼前了。虽说有时弟妹们也来替换一下,但更多的还是我们这长子、长女守护在各自老人的病床前。

不知不觉,已到除夕之夜了。平时人满为患的医院大楼里寂静无声。就在这时,从远处飘来了欢笑声、掌声,不用说,这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冯巩和牛群正在说相声哩。这时候,我是多么羡慕那些能团聚在电视机前的家家户户啊。想象着我的妻儿也在家里,心里有些怅然,于是便用双手捂住脸。也就在这时,同是在当“守护神”的那位大姐,却用手推推我说:“你回家去看看吧,这有我照看着。”我回头看看仍在沉睡的老母亲,再看看她的老母亲,不放心地说:“你一人照看两个老太太行吗?”她笑笑说:“没问题,再说两个老太太此时也都困倦了。这是女病房,你老待在这也不太方便啊。”我无话可说了,只好连声地说:“真是太谢谢你了,太谢谢你了。”

老母亲之后病体虽仍未痊愈,所幸上天哀悯,又赐老母亲活至87岁。如今,时逢猴年春节来临,又想起这段除夕往事,便心绪难宁。好人一生平安,相信那位热心助人的大姐定会健康长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