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年龄散文

2023/01/13经典文章

年龄散文(精选12篇)

故乡

文/枫悦FY

按照春节的风俗,每年的正月初二,我都会回老家走亲访友,拜年问好。这期间,与亲人叙旧的同时,也目睹到了一年来家乡的种种变化,这种变化正如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所言,村民的房子是越盖越漂亮,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总而言之,都是喜人的变化,可是,从听到的一些发生在村子里的故事来看,才发现村庄光鲜亮丽的背后,埋藏着无限的怅然。

(一)

我本来只知道,在西方世界里询问姑娘的芳龄是种不敬的行为,而最近在故乡得知,询问工厂大叔们的年纪,竟然也很是避讳,究其原因,竟是为了生存。

这些年,故乡的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企业相继组团式的倒闭破产,导致了大量的人员失业,现在唯一能够为村民提供岗位的企业是一家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当然也是苟延残喘,处于垂死挣扎的状态。

化工厂的收入并不高,一个月也就一千多块钱,而且工作环境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很大,年轻的人嫌挣钱太少,就趁年轻力壮,思维敏捷,纷纷外出另谋出路,至于那些年过五旬的人们,毕竟在村子里生活了大半生,文化水平也较低,老来背井离乡已是不适,只能在化工厂里做份差事,领点薪水度日。

老工人们从五十多岁入厂干活,可能已经干了好多年了,但是当和人们说话唠嗑的时候,若有人很随意的问他们多大岁数时,他们还是很谨慎的回答如初,“我过了年五十多岁,身体还还好着呢!还能再干上几年呢!”虽然他们说只是五十多岁,可是样子终究骗不过别人的眼睛,头上已霜白的发,面上已深的皱纹,一看就像是六十岁以上,更何况他们不会保养,所以要比实际年龄显得还要苍老一些。然而他们极不愿承认自己的年龄上了六十岁,因为那样会被工厂辞退,失去微薄的收入来源。

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位高人尊的官员们惯用的维护自己仕途的手段,官员们想法设法隐瞒年龄,是怕失去令千万人膜拜的功名利禄,而那些老工人们被迫隐瞒年龄,怕的却是失去了劳动的资格。

(二)

一个不会讲方言的孩子,当他长大以后,是不是真的有故乡?

和我小时候村子里过年的情形相比,如今年间村子里安静的甚至有些冷清,一个下午的时间,竟然没有听到一声零星的炮声,更没有看到三五成群嬉闹的孩子,大人们也感慨,现在的村里,孩子少的可怜,年味淡的难以回味。

那天我从一条巷子穿过,听闻一户人家的院落里传来儿童的对话,他们都是操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在乡下孩子们不讲方言呢?很快我知道了,他们是不会讲方言。从小就在城市读书的农村的孩子,每天生活在一个提倡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环境里,他们怎么会讲方言呢?

不会讲方言的农村小孩,长大以后,他真的有故乡吗?故乡是每个人心灵上的依靠,而乡音是这种依靠最有力的支撑,因为从乡音里,你能在外面世界的茫茫人海里,分辨出谁是故乡人,能和故乡人在一起说上几句家乡话,对于他们来说,是心灵对故乡的一次回归。

村子里的房子可以越修越豪华,穷人可以勤劳致富,可是风土人情若遗失了,就再也难以找回那个味儿。我熟悉的故乡,正在悄然远去,我又该如何怀念,熟悉的故乡。

偷来浮闲

文/胡令峥

其实很多时候,人总想闲下来,一个人坐在天台,吹吹风,放一首轻音乐,泡上一杯茶。顺着旋律和茶香的跃动开始冥想。冥想春季的山谷,万籁俱静,聆听花瓣舒展的声音,一瓣一瓣地开出来,渲染起内心深处最初的那段往事。其实每个人都有爱静的潜质。尤其是那些花季的年龄,你更需要一种静谧。其实,每个年龄都有它的花季。因为每个年龄都有一段花开的岁月。每个年龄都有一册春意阑珊的留语。

宁静本身能让我们听到好多在喧嚣下淡忘的声音。不知从何时起,你是不是发现你开始那样容易遗忘。遗忘那最初的梦想,那支撑梦想的人,还有那时你洋溢童真的脸。或许只有闲下来,你才开始去把自己交付给这世界,去读这世界,读你自己,读你内心深处看似遗落却能被忽然唤醒的那些花儿。

一直以来妄图通过文字去唤醒内心深处的很多。这岁月如此静好、海清河晏,我们却被俗扰。忙的掩藏起本初的自己,伪装太深,许久以后迷失殆尽。假的太过迷惘,已经习惯,戒掉已经是种奢侈。其实很多人总在抱怨烦恼太多,红尘蒙难。我们可以尝试用文字去净化内心的那些垢痕。

红尘逆袭。

人总是那样容易孤单,人总想在红尘泛海寻求那样一位知己。纷繁芜杂,错错落落。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你我我,林林总总。总是在初寻时,轻易认定,而后波折几堪,落寞而归。总是在看破后,疲惫劳心,难以自忍,而后休养生息,重拾寻意。

熟知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在每一个有月色的晚上我们都可以温一壶明月下酒。凡事,你有不是,生活处,才有烦恼。凡事,你清静淡泊,琐碎处,也难入心。红尘修行,贵在自重自持,这样才能自洁自保。最后处,方得自在自由。修行不是修千载功业,修行只是寻一种心态和姿态让自己变得心安。

就像雨夜听风。春雨夜,听风如喘息;夏雨夜,听风如狂笑;秋雨夜,听风如怨诉;冬雨夜,听风如丝弦。就像四季观山。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主要是你把心舒展开,让自己徜徉其中,去感受和体验万事万物皆道,顺其自然即为得道,平常心常在道常在。

尝试去闲下来,体悟宁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我们距离最真实的自己,并不遥远。触手可及的距离,肌肤可感的余温。让我们一起虔诚的去做自己的教徒,让爱和自由给我们前行下去的信念。

愿安好。

不与时光计较

文/马亚伟

不与时光计较,是一种优雅的姿态。而生活中,我们太多的人总是纠缠在岁月流逝、人生渐老的烦恼中,不能正视自己,正视现实。

我身边有位大姐,年过五十,穿衣打扮却总是带着青春色彩,她说这是永远不甘心被时光打败的标志。开始的时候,大家很欣赏她的这种生活态度。可是,凡事有度,她太在乎自己的年龄,太在乎别人说自己老,有一次,有人叫了她一句“老王”,她便不依不饶地和那人闹了半天。最后那人生气地说:“你这个岁数叫你老王过分吗?我看你不是跟我过不去,是跟你自己的岁数过不去!”

不与时光计较,活得淡然随意一点不好吗?老了就老了,什么样的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做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事,才会让人觉得舒服。如果一张脸上爬满皱纹,却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怎么看都会觉得古怪。如果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脸上缺乏平和友善之气,成天火冒三丈,或者斤斤计较,又或者唉声叹气,怎么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跟随岁月的脚步,不与时光计较,做自己适合的事,说自己该说的话,淡然面对生老病死,这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吗?

虽然大家都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可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谁真的只是靠脸活着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靠的是内在的涵养和修为。没有谁仅仅因为年华老去而遭到别人的厌恶,杨绛先生一百多岁时依旧那么有魅力。人要顺应年龄的变化规律,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哪个阶段,适当调整自己。就如同植物一样,顺应四时的寒暑变化,春季萌发,夏季繁荣,秋季叶落,冬季休整,如此,生命才能长久。

不与时光计较,便能活得舒适安心,洒脱自然。

渐行渐远的村庄

文/向日葵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已到而立之年,眼瞅着直奔不惑而去。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虽然年龄到了,但仍然无所立,恐怕到四十更做不到不惑了。对于年龄的感叹,只在百无聊赖的私下,在父母面前是不敢提的。父母老的速度更快,他们的模样以年,甚至以月为单位在发生着改变。娘的白发似乎每天都在增加,已满头星星;尽管爹还是一头乌发,但依然能值班站岗的牙已寥寥无几,仅剩几颗门牙充门面。娘的腰椎间盘突出落下了左脚麻的毛病,爹的坐骨神经疼也时不时来捣乱。

爹娘年龄大了,又浑身毛病不断,早就叫他们少种地,多在家休息,可我的话在他们眼里太没说服力。他们总能举出东家婶子、西家大娘的例子,来证明他们干的动,他们还很“年轻”。

是的,爹娘的话虽有要强的成分,却也是实情。现在的村里,尤其是这几年,在家里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多数人外出打工去了。像爹娘这样六十来岁的人,在村里成了壮劳力。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这些年村里生活方式的几度变迁。

记得儿时,整个村庄非常拥挤。不仅因为房小路窄,更是因为整个村庄的人,一年四季都呆在村庄里。春夏秋三季都在地里忙,冬天闲在家里,串门、拉呱、喝酒、打扑克。后来,我上初中高中那会儿,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开始走出村子,到外面谋出路。留在村里的人,冬天也不再闲着,纷纷打零工,做点手工艺活,不停的找挣钱的门路。到了这几年,留在村里务农的中青年人屈指可数,村里长年居住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人们离开村庄的原因很简单,土地的产出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单干解决了人们的温饱,但要想致富,靠家里的十几亩地是办不到的。我们村里大部分都是盐碱地,能长好的作物只有棉花。棉花虽然耐碱,但它需要的投入也大,地膜、种子、化肥、农药,每亩地光成本也得四五百元。投入了成本,并不意味着收获,收成的好坏得靠老天。旱了,涝了,亩产低,价格不高时,就得赔本。像去年,坐棉桃时下了涝雨,产量大减,每亩地平均下来能收三百来斤就很好了,每斤四元二角,一亩地能纯收入四五百元就不错了,种上三十来亩地,一年总共收入一万多元。孩子上学,人情往来,一家人的生活,根本不够花。现实的逼迫,人们只有走出村庄,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江哥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中年人,他能吃苦,手又巧,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从灌溉到播种,从施肥到收割,他家有全套的工具。但多年的坚持,他家的生活条件一直没得到多少改善,结婚、盖房欠下的债一直没还完。前年,他也到县城一家工厂打工。也许是多年的习惯,也许是对土地的情感,江哥在八小时倒班之余,还种了七八亩地。地里种的庄稼够一家人吃的,打工挣的钱除了一年花销,还能剩下不少。

爹娘尽管不服老,但他们能种动地的年数越来越少。当爹娘这一辈农人老去时,那些养育我们的土地还会有人去打理吗?南方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撂荒现象,真不希望这种现象在我们这里出现。

难道那有着青青田野,袅袅炊烟,鸡奔狗叫的村庄只能留在我的记忆中了吗?

现在的村庄,还有空巢的老人,留守的儿童,但当老人逝去,儿童长大,那村庄就只剩荒芜了。

真先生

文/刘翠婵

在心里,我唤她“真先生”。

真先生的听力几乎没有了,和她说话,要趴在她耳边大声说。大家很奇怪,以先生的名气,找个好点的医院,花上几万元,安装个助听器,应该不是问题。怎么也不去装个呢?没有声音的世界,多么可怕。

后来得知,先生之前有过助听器,可是托人几万元买来的助听器是伪劣产品,她戴上之后,这世界的声音大得可怕,一气之下,不戴了。估计以先生的个性,宁可聋着,也不愿听到失真的声音。从此,她与人交流,改为笔谈。

如此,我才有机会听到先生笔上的声音。初见,先生说,因为听不见,对“笔谈”表示抱歉。先生的字刚健有力,一点不象是将近90岁的女子写出来的。在她的“声音”面前,要感到抱歉的是我的“声音”。我把纸张挪了挪,不好意思在她的注视下“说”,可先生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我的手上。许是先生认为,没有声音的交流,更要专注吧。之后两天,和先生多次笔谈,私底下,我是想收藏几张笔谈的“声音”的,先生什么没见过,但凡有所企图,她就摊开手掌,停在空中……最后,我一张“声音”都没索到,但先生的声音,确乎己在我的心里。

先生看上去是瘦弱的,我总想搀扶她,每回,先生的眼神都在犀利地回绝我。眼神,是先生的另一种声音。

在大京,欲登城堡,石阶上有青苔、落叶、杂草,阶旁无栏杆。我又伸出手,先生何其灵敏,顺手掸开,象掸开多余的磕绊,还瞪了我一眼。我愣怔在阶下,仰视先生登阶的背影,瘦弱中有隐隐的侠气。

瘦弱的身影在老城墙与古榕树间兀自移动着,大多时候,先生是不言语的,也不和三五人同行。她一个人仰头看老榕树新萌的叶子,端详粗大的树干,应大家的心意合影,之后,一个人快快走下石阶,走向青石小巷……偶有发声,是在她感兴趣的时候。问起城堡的年代时,我趴在她耳际,才听到先生粗重的喘息声。回城之后的笔谈,才知先生此行前三天,得了重感冒,哮喘复发,咳得厉害,可是己和朋友有约在先,若不成行,今生也许无法再行了。所以,她如约而行。末了,先生说,这次闽东之行,是用生命在行走。

先生之真,可以命相许。先生之真,词上亦毕见。

30年前,还是信件流行的年代,先生收到第一届上海国际电视节主题歌征集歌词的信,收信之日,就是截止之日。要让邮戳盖在当日,只有半天不到的创作时间。先生按时寄出歌词。那阙歌词,最后在无数隐去作者的文稿中,被谷健芬老师挑中。那首歌就是至今还传唱大江南北的《歌声与微笑》。彼时,先生己近花甲,但歌词依然溢满纯真与浪漫。30年前的歌声与微笑,而今真的飞遍天涯海角,成了遍野春花。

犹记得那日晚饭,席间人数甚多。之前未向先生提及,她并无愠色。大多时候,先生默默吃着,别人东拉西扯的言语与她无关。当大伙盛情邀请她朗诵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创作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时,先生很认真地站起来,正正衣袖,比平时高几度的声音就从羸弱的身体中发出来。“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聆听这般鼓角铮鸣之音,顿生释然,八九十年人世扰攘,什么样的声音先生没听过,如今听不见,也罢。

席前,先生嘱我带上她写的书给相熟的朋友,说是麻烦朋友们多日,无从答谢,只有以书相赠,但人多书少。先生把我拉到墙角细语:原本有你一本,我回家就给你寄。不日,先生的书《玉簪花引——采矿者日记》就从北京寄来,心喜终得先生“纸上声音”。她寄语阅之为“休闲”,“休闲”中再晤先生之真。

书中先生言及自己有五个年龄:生理年龄八十二岁,心理年龄三十二岁,政治年龄二十二岁,劳动年龄五十二岁,社交年龄六十二岁。有五个年龄的先生独自住在北京一个二十八平米的蜗居。她说:蜗居亦一世界。书中《“一粟斋”记》记述了先生与蜗居的缘分。先生户口一直在燕都,却居于远郊。2009年,先生想做回北京人,房子成了首要事,偏遇房价疯涨,她无力也不想纠缠于房价、卖方与中介之间。“余不耐,快刀斩乱麻,事遂定。”这么大的事“定”之前,先生居然没去看一眼,待拿到钥匙再“定睛一看”,文件上三十七平米房子只余二十八平米。“数千册图书,百十件文玩、杂物等,皆塞于大小空间之内,余下无处可藏之零碎装入纸盒,推于床下,餐桌代写字桌,台面列诸般小玩具。”先生戏称“如潘家园一地摊”。

先生的自嘲式幽默,和她一起的三日也有所领略。听不见了,先生故做悲苦状:老天惩罚我,两个耳朵都坏了……说得很大声,唯恐老天也聋了,听不见似的。要离开宾馆房间,还折回两次,一次看有无东西落下,自谓是“丢东西专家”,已经丢了六把伞,五付眼镜,感叹自己“除了工作认真,其它都迷糊”。一次竟与床铺、桌椅、窗户摆手说“再见”,像在和一个人道别。

三天倏然而过,行前,先生给我一个结实的拥抱。那个瞬间,我再次感到先生的瘦弱,听到她急促的呼吸。突然有点伤感,伤感得像遇上一次没有归期的远行。惟有默念:王健先生,愿您健康平安!

何必为年龄发愁

文/苏畅

生活中有这样有趣的现象,几个同样年龄的人碰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有人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有人却相反;甚至还有这样的怪事,有人年纪轻轻却萎靡不振老气横秋,有人过了耳顺之年甚至“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却依然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被人称之为“老青年”或“阳光男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要揭开这个谜底并不难。据医学家考证,人实际上有三种年龄,谓之“日历年龄”“生物年龄”和“心理年龄”。同龄人甚至不同年龄的人呈现出与实际年龄大相差异的形态,用三种年龄这把尺子一量就清楚了。

“日历年龄”,是指人的生命自诞生直至死亡实际上存在的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享年多少”或活了多少多少岁,准确地说就是人的寿命或“实际年龄”。

“生物年龄”,按照科学的说法,是指人的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自然演化情况和程度,也就是人的实际健康状况。按照通常情况,人从五十岁开始身体机能便开始出现衰老现象,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重,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抗拒。

人的“日历年龄”容易计算,一查出生年月便清楚了;但“生物年龄”听上去比较抽象,又该如何计算呢?其实这也不难,只要借助科学手段就可以了。医学研究成果表明,通过电子计算机引入人的视觉功能、听力、握力、肺活量、脊椎侧弯度、收缩期血压等变量,然后根据有关数据得出公式,再作相应分析,就能比较可靠地计算出人的“生物年龄”。虽然平时人们不会专门去做“生物年龄”计算,但通常意义上的体检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生物年龄”自然也就有所差异。

“心理年龄”,可理解为人的精神、心理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实际状况,“年轻”或者“老化”一般可从外形、神态和待人处世等方面来判断。有的人“日历年龄”刚逾不惑,“生物年龄”可能已接近五十,而“心理年龄”超过六七十岁甚或耄耋老翁也很难说。生活中不是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吗,年纪不大却处处摆老资格,对人冷漠,傲慢无理或者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好像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而另有一种人,已经是“爷爷”辈的年龄却时时春风满面笑口常开,学这玩那过得有滋有味,“越活越年轻”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人,年纪一大把却时时“老小老小”,争吃打闹,不近情理,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唯有近而远之,退避三舍,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异化”表现,世人应引以为戒。

一位哲人说过:“美丽的少年人是大自然偶然的创作,美丽的老人是艺术的杰作。”

不是吗?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金秋的旋律是那样昂扬铿锵,壮怀激烈。

飞将军李广“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魏武帝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共和国元帅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一代伟人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先哲巨擘心灵的咏叹,用不朽的生命抒写的辉煌,长留天地,警策万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经写道——

朋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朋友,珍惜生命的金秋,让它像晚霞那样熊熊燃烧吧!

梦想的距离

文/黒白

梦想离我们遥远吗?我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期盼。但是,总也赶不上梦想,好像梦想永远只有一步之遥。不远,也不近。但你永远达不到梦想的彼岸。真的,我想弄明白,梦想,你究竟有多远。

是不是我努力的不够,还是我不够虔诚。难道只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才能令梦想之花凌空绽放?难道在平凡的芸芸众生中,梦想只是一朵永远采摘不到的天山雪莲?高远,冰清玉洁。可是又难觅其迹。

也许梦想只是停留在幻想中的一个精神的寄托,激励着你前进,直到生命的终结。但是你永远无法驶抵彼岸。

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梦想。当你超越上一个年龄时,上一个梦想随之烟消云散。你会为以前幼稚的梦想而感到可笑。而对你现在的成熟表示默肯。于是,你又有了新的梦想,新的方向指引。于是,不断前进,向着你现在的梦想。但是,当你又超过现在的年龄时,你将会发现,现在的梦想,依然是那么的不成熟。就这样,梦想不断被超越,不断被否定,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在你的脑海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闪现。像一盏明灯,指引你行动的方向。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所有的梦想,都是一场空。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这句话很低俗。但这句话是大实话。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不论你的精神世界如何的波涛汹涌,变化莫测。不论你的理想如何的蓬勃高远,意气风发。最后,你都会回归。都会以“吃喝二字”为本。“吃喝”二字,不是单纯的吃和喝,它反映着一个人的基本生活的需求,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任何的精神世界,最终都会消散,剩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人生。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穷苦百姓。每天只是吃饱穿暖而已,精神世界的虚幻,都可以忽略。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穷人比富人还要幸福。富人苦心经营,费尽心机,每天所需要的,也不过是有饭吃,有衣穿。穷人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却能自得其乐。老天都是公平的,你得到财富,却无法得到快乐。你拥有快乐,却又囊中羞涩。这样看来,梦想,又算得了什么。

可是,梦想真的就无谓轻重了吗?我们曾经所坚持的,所执着的,真的就如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吗?真的就只是成长路上那昙花一现般的幼稚与可笑吗?远非如此!

曾经长时间的犹疑,彷徨……虽然如此,我还是坚持着,不断地,头脑中冒出一个又一个的近在咫尺却又仿若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般的梦想。我总觉得,梦想归梦想,实现与否,在于其次。但是,人,除了吃喝,毕竟还是要有点追求的。

一个富翁说,他的梦想是每天吃好喝好,能在海滩边晒晒太阳,钓钓鱼,仅此而已。好一个原生态的梦想。就是这一个简单的梦想令我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梦想,原来就是回归本原,是从原点到原点的游戏。梦想并不遥远,梦想就在我们脚下。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与曾经高不可攀的孤傲说再见。梦想不是靠想出来的,梦想更不是痴人说梦。梦想,是一条路,需要我们坚定的走下去,直到永远。

每个年龄都可以美丽

文/陈万蓉

走近四十岁的女人,也许你看她会感觉她开始有了抬头纹,眼角也有了鱼尾纹,青年时光滑弹性白里透红的皮肤,已经开始失去水份暗淡起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美人最怕迟暮。可是,谁也无法阻挡岁月的痕迹,年龄的老去是无法更改的自然规律。所以很多女人对红颜流逝的恐慌,导致盲目地迷信美容,而忽略了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的科学保养,而天天躲在黑暗的美容院里单纯和皮肤作战,换肤、拉皮。越来越害怕白日的阳光和自然的风雨,病态地远离了最自然的生活享受。长此以往,精神委顿、严重的神经质,渐渐地居然有了更年期的症状。彻底地放弃了远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的美丽。

虽然有人说,男人四十一朵花。但是我更欣赏一位年过四十的女作家在她的文章中对女人四十岁的自信评价。她说四十岁的女人的确不再是花,而是果,是即将成熟的果实。是的,四十岁的女人走过了相濡以沫的婚姻岁月,家庭日渐稳定,彼此珍惜。多年努力工作,事业也算小有成绩,即使立足于这个男人称霸的社会也可以充满了自信。孩子的抚养也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幼儿时期,精心培育的一棵幼苗已经茁壮成长,眼见就成材。女人历经人生的美丽女人味道,透过婚姻这座城,依然无法掩盖地散发着芳香的即将成熟的果实味道,幽香扑鼻,诱人而美好。

四十岁的女人,举手投足可以是优雅的,面对浮躁的世界能够恬淡以对。聪明的四十岁女人面对红颜消退是乐观积极的,在经历了青春岁月的美好,懂得理智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着装和修饰,得体的衣裳,适可而止的美容淡妆,淡化了落寞,把一种沧桑的美丽尽显出来。

四十岁的女人,丰富的生活经历,使得她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多彩,洞悉一切。她们很自然地融合入这个现实的社会,去争取自己应该获得的幸福。她们对待周遭的亲人、朋友更多了宽容和理解,还有依恋。她们面对生活的意外,荣辱不惊。经历了风风雨雨历练出属于成熟女人的属于自己独特气质的女人味道,如酒愈来愈醇厚,让你越品越有味道,那种美丽,即使年轻的美丽也是无法比及的,是一种可以不断挖掘的美丽。她们不依赖美容,而懂得充足的睡眠和健康以及年轻的心态才是美丽永存的关键,她们保持科学的睡眠,参加适当有益的体育运动,她们维护家庭的温馨之余,关注社会,投身于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她们拥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和社交圈子,家庭之外,她们有自己的爱好和激情焕发。因为她们懂得年龄不是美丽的敌人,青春永驻更需要一颗永不衰老的年轻的心。而不是简单的化妆品和美容可以获得的。所以,四十岁的女人也开始可以拥有属于这个年龄的美丽。

“打”鸟

文/张得乐

周六下午路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园,被梅园里一群“打”鸟的吸引住了。

蓝天白云下,梅花开得正好,有八九部相机已经瞄准树冠,还不时听见“咔咔”的快门声。“围剿”者是群年龄50岁到70岁的摄影爱好者,神态专注,乐此不疲。细看,他们的“武器”相当专业,一打问,少则数万,多则一二十万。

“我们是微信约来的,你瞧,就是拍那个鸟。”

但见梅花枝头一只灰黑带绿的小鸟蹦来跳去,轻盈多姿。

“褐柳莺吧?”

“我们都‘打’了一个多小时了,总不过瘾。”

“唉,你咋不给咱停个好枝枝呢!让人好好‘打’几张。”

有蹲地的、有弯腰的、有弓步的、有侧身的,一位师傅的鞋带开了也没发觉。

“快,来了!”

“这下你不能怪人家,这次待的时间够长了。”

说话间,褐柳莺又飞走了。大家放松下来。

“咦,黄耳鹎,我听见黄耳鹎的声音了。”

寻声又发现了一只黄鸟,随之又调转“枪”头开始忙活了。

有好奇者探询,“拍摄的作品有发表、获大奖的没?”他们中的老者呵呵一笑,“这年龄了,啥作品呢,纯是自娱自乐。”

有人接道:“满足爱好,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锻炼了身体。”鸟是寻春而来的,人何尝不是呢?

在我们这个年龄

文/夕阳山外山

青春花季,如飘扬的音乐,如盛开的花朵,芬芳美丽。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谱写着新的篇章。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更加注重体会生活的瞬间。春天看到树枝抽出的嫩芽,我们便体会生命萌生的喜悦;秋天看到落叶,我们便会思索生命存在的价值;老师的一声问候,可能让我们感到责任;父亲的一句关心,便会触动柔软的心灵。这个年龄,我们的心思会变得细腻,我们会坐在灯光下,几滴感动的热泪打上书页。我们会坐在房屋前,看着天边的夕阳轻声叹息。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肩上承担了更重的责任。老师关注的目光,谆谆的教诲,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承载着希望。父亲在肩上意味深长地一拍,又让我们明白自己身上寄托着他当年的梦想。我们不再是曾经那个拿着皮球天真玩耍的孩子,我们的举止多了一些稳重,我们的目光多了一些成熟。我们曾经瘦弱的双肩也渐渐有了力量,带着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我们挺直了脊梁。这代表我们将更顽强地拼搏。

在我们这个年龄,汗水挥洒得更加热烈。教室的自习课愈加安静,翻书写字的声音在耳边萦绕,抬头,每个同学的眼中都是认真的目光。体育课上,看着一个个奋力奔跑的身影,跑到终点抹一把额上的汗水,他们看着跑道自豪地笑笑,说着下次再加把劲。初三,我们每个人的节奏都更加紧凑,每个人的身影都更加努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感到他们胸膛中那股火一般炽热的力量。拼搏,无悔,我就是明天的太阳!汗水便是他们晶亮的微笑。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像水一样细腻,像钢一样坚强,像火一样热烈。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个年龄的每个人都昂起头,准备追逐理想的光,谱写新的篇章。

雨打芭蕉扇

文/枚叶

你啊,你啊。

脸上长了颗痘痘,很真实,老是不自觉用指甲去戳啊戳,仿佛这样才能触摸到自己的存在。真正接受自己当主角,很感谢文洁、映燕和润秀。如果说跟苏雪小义卓越呆在一起时是疯狂好玩,那么跟文洁映燕和润秀一起玩时是一种闺蜜安心。在这个小群体里,每个人都是自然的那个人,会天南海北地聊人生聊理想聊政治聊八卦,你可以把自己剥脱得赤条条的,做最自然的自己,彼此之间坦诚无间。

过了这些年的生日,真正接受自己当主角,也就这次。接受的意思是说你接受自己比身边的小伙伴们大的事实接受年龄的增长,天晓得这有多难。每次生日人家都问,哎,插几根蜡烛。知道小叶介意的人,会打哈哈说,女生过了十八年年十八,就插三根表示一下咯。大家都很心领神会地附和,于是整个生日会没有人会再提起年龄的茬儿。苏雪他们如此,外联部如此,爱心宿舍如此。在这个人人都以年龄小为荣获得喊哥哥喊姐姐卖萌资格的时代,小叶都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每次人家在讨论年龄的时候,小叶都会有意无意地回避,实在躲不过了,才扭扭捏捏地说自己是哪年出生的,她见过各式各样的反应,有人脸上写着诧异,有人脸上写着看吧看吧,我年级比你高或者跟你同级,但我比你小比你小哦。暗自喜形于色就像是老板多找了十块钱。于是小叶忙不迭地解释自己上学晚还在一年级留级了,每次解释完以后小叶都觉得很无力,就像对着空气比划着想证明些什么。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小叶便在纸上一年一年算着自己六年级的时候是多少岁,小叶多么希望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个悲剧的开端,就像在年龄上贴了一块黑色的膏药,遮不住小叶最敏感的痛,所以她选择性地回避,自小如此。没有人告诉她该怎么去跨过这个坎,去接受悦纳自己。所以很多生日会上,小叶的不快乐是真的,难过也是真的。这些年的见识随着年龄增长了吗?能释然了吗?长了的罢,至少能大方地解释为什么比别人晚毕业。说真正释然,那是骗人的,无论是名人作家还是道听途说之人,还是会有意无意地留意他们的年龄。想起亭子和辉辉很多时候在聊天的时候,都会说谁谁谁多大了就有了什么什么;妈妈说一旦过了多少岁就只有男人挑你。社会也好,家庭也罢,年龄被用作绑架人的工具,不幸的是,即便小叶意识到这一点,还是看不开。

陈文洁身上有一股很平凡的力量,但你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很舒服很温暖,你不用藏着揶着,不用防备什么。她会静静地听你并尊重你的想法,然后娓娓道来她自己的见闻,不会迫不及待地把心里的话一吐为快甚至强加于人。她本身也是个辩手,无论俗事如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还是国事政变历史,无论跟她谈什么,你都会觉得这很自然,没有娇柔做作,没有耀卖自己接触了多少多少的人多大多大的官或者多有钱的人。她并没有刻意做什么或者表现什么,她就是走着自己的步调,你也不需要解释或者刻意讨好回避,因为你知道她是懂你的。跟她在一起,你的心绪会自然而然地放缓,徜徉在那一片平心静气里。那股力量很平凡,却为她自己也为别人织起一片温柔乡。相比于文洁,小叶的言语里总是藏不住心里的棱角。卓越走在绳子的另一端,因为小叶懂得,所以理解。

记得小叶当面跟室兰说很欣赏她能把不同的朋友圈聚集在一起,那是因为她在每一个圈子里都是同一个人。小叶曾经试图以自己为桥梁牵起这两个圈,但发现不可能,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圈子,纵然不是水与油,也只会有浮在面上的一层薄情,反而累了自己。理解后,就不会去选择哪个圈子,去接受各个圈子的自己即可,对他们的情也都是真心实意的。只是上次杨梅坑之行,把卓越映燕聚在一起,有点冷了卓越。

昨晚四个人横着挤在映燕一米五的床上,又聊得晚,没睡稳,早上拿了本书到客厅沙发上继续横着看书。是张超的《我想和你说说话》,至少于我,到这时候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价值观,再看这些心灵鸡汤式的文,没有意义,也看不下去,索性把书留给了映燕,或许于她,启发处多些。

改天再把生日会上的惊喜与感动再细细说说。

老爸特意打了电话过来,说他和老妈都开了微信,让我赶紧加他们。 连我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地笑了很久,估计笑得他们心里都发毛了。我说,我都不玩微信。还没做好准备把他们带入自己的另一种生活,久了,不算生分,可也不习惯他们就这样进入自己的生活。

慢慢走,欣赏啊,听那雨打芭蕉扇的声音。

我有这样一个梦想

文/赵昌蕊

我有这样一个梦想——我希望我永远快乐!

人生路啊!总要经历挫折和失败。于是,我把它定格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像那莲花一样,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

“流金岁月趁性真”,没错,童年的生活总是那么洁白无瑕,纯真快乐。回想在花园里捕蝴蝶,在树上掏鸟蛋,在河里捉鱼……一幕幕仿佛发生在昨天。然而,这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悄然离我而去。童真的快乐,已模糊了我的记忆。随之而来的就是略带伤感的岁月,仿佛品尝一个青涩的野果,但是涩过之后甘之即来。

15岁的我,花一样的年龄,梦一般的世界。但纯真的笑容却渐渐消逝,不再艳丽的绽放。生活中挫折难免,当流泪的时候,便想起那份天真的快乐,想想那些遗失的流金岁月。时间一去不复返,追忆,只会增加痛苦,不如坦然面对。快乐让我释怀,让我勇敢,让我成长。

快乐虽短暂,但也为生命的双翼增添了色彩。“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我人生的格言。我虽然没什么宏图大志,但也自认为不轻如鸿毛,想到这里,心不觉释然了。不为这梦哪天能够实现,而为能拥有这追逐快乐的权利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