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杨柳散文

2023/01/11经典文章

杨柳散文(精选20篇)

杏花联

文/浅水

杏,清香甘甜,果肥肉厚。杏花,是春天的使者,它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喜爱,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依然十里杏花红”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佳句。

杏花,有报春花的美称,用于春联,反映春色的有“点点滴滴杏花雨,丝丝缕缕杨柳风”,“风描春柳绿,雨绘杏花红”;“冬去矣,天降杏花雨;春来也,地拂杨柳风”;“黄花绿浪衬红杏,丽日蓝天缀白云”。

古今文人墨客都偏爱杏花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这是着名画家徐悲鸿所拟。作者把塞上、江南的自然风光,描绘得何等艳丽,使人获得美感和精神享受。

“万家爆竹夜,坐十二重屏,华堂犹忆同观平复帖;卅里杏花天,逢二三点雨,寒食不堪重上倚云亭。”这是学者张伯驹的一副居室杏花联。作者回忆旧日赏读晋朝陆机的《平复帖》,渴望在杏花春雨中,与老友重上倚云亭痛饮畅谈的情景跃然纸上,富有情感,读后备感亲切、喜人。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中郎绿绮,太史黄庭。”这是古人的杏花联,联中含四位文人学士和四种颜色,不能说不妙。

清代学者彭元瑞为书房拟一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彭元瑞在杏花开放之日参加省乡试,一举得中,并步步高升,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联语切人切境,格调清新,既陶冶情操,又催人奋进。

传说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自从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心中闷闷不乐,南逃避难到桃花坞。一年岁末,她在树下摘半篮梅花,把糨糊涂在一截白纸上,用梅花瓣贴成半副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桃花坞对面有个杏花村,村里一个知识广博的读书人,看了上联后,心感李清照有再嫁之意,于是在二月杏花开时,采了半篮杏花,用杏花瓣贴在裁好的糨糊纸上,贴到李清照家的门上作为下联:“杏林春暖第一家。”李清照看后,甚为高兴。两人情投意合,此后在一起过着美好日子。

因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使杏花和酒肆结缘,一些酒楼酒店贴有杏花联:“竹叶杯中溪山万里;杏花村里风月一帘。”“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

山西名酒“竹叶青”和“汾酒”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大奖,有人撰联赞曰:“佳酿首推竹叶,醇醪独出杏花。”“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盛赞之下,这两种酒誉满环球。

杏花与杜牧难解难分,相得益彰,正如杨柳与号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一样。何以见得?有安徽大观楼联为证:“东望石城,春唤杜牧何之,故国杏花太零落;南招彭泽,隐问陶明在否,隔江杨柳要平分。”

这里再说一个杜牧与杏云姑娘的故事:唐朝会昌年间,杜牧被委为池州刺史,上任仅几天,听说池州城内酒店有一位姑娘,聪明伶俐,名叫杏云,他便抽空前去拜访。杜牧在酒店坐定后,杏云姑娘端来两碟小菜,拿来酒壶、杯筷到桌上,顺口说:“一把酒壶手中拿。”杜牧随口接道:“两朵杏花腮边开。”

两人就这样连续对答,杜牧出对,杏云姑娘应答如流,杜牧甚为高兴。当杜牧付了账,起身要走时,杏云姑娘上前问道:“先生尊姓大名?”杜牧没有直接回答,而说出一副对联:“半边林靠半边坡;一头牛挂一卷文。”聪明的杏云姑娘一听,不禁失声说:“啊!原来是刺史杜牧大人。”

衙役问道:“姑娘,你姓啥?”杏云姑娘指着酒店正面的对联说:“我的名和姓在对联中。”杜牧和衙役顺着杏云姑娘的手指方向望,那副对联是:“但凭水流浇红杏;借助火光烧彩云。”上下联末尾一个字是“杏云”的名字,可姓呢?找不出答案。

牡牧说:“有水能浇,有火则烧,那无火无水呢?”衙役思索一会儿,“啊”了一声:“杏云姑娘原来姓尧。”

三月,杨柳风

文/九絮扬

当我目送你远去,却念着初逢,今夜我将拥你入梦;当你在我怀中,却不见得你我别后还会重逢,今生你将拥我在风中云中雨中,愿一切只是初逢。三月,杨柳风,像尽你我之间的种种,你是秋殇后的自在枫叶,我则是春逝时的一夜桃花雨,风走叶舞,桃花落,闲池阁,一夜雨纷纷,偏偏相遇在黑夜的海上,视线交汇成一座灯塔,而后不能自已地牵引你走向我,我走向你,走向难以把握的命运航程,是神的指引吧?

这尘世一如既往地编织着她纯真的假面与复杂的单调色彩,当我仰望天空,试图寻回一个天蓝的梦,你却笑着说那是你最爱的眼神,天蓝是不是过于忧郁呢?你为何偏爱这单调的旋律?不如我们跳舞吧,将你的长发在我的心河游离,将我的背影融入你的岁月轮回。你,累了吗?不如我们就栖息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相依相偎,朝朝暮暮,我相信,如能相知,定会相随。

我们总是喜欢谈起年老时的模样,究竟是你搀扶着我还是我跟随着你?但似乎青春尚未凋零散尽,你看那春花方艳,丝雨正舞,杨柳依依,絮飞入梦,满城飘起杨柳风,她们还在纪念你我的初逢。你等我很久了么?如是我闻,等待比仰慕还苦,当我流泪,你应微笑;当你流泪,我愿沉默——我想那时你我已懂得珍惜。

三月了,咋暖还凉,春寒加剧,夜吟仍觉寒,你可见我整夜辗转反侧无心睡眠,不是怕风雨转向,而是怕情路坎坷,迷离烟雨路。我本不屑前途荆棘密布,此刻却心一颤:我怕我再没勇气独身走天涯。

你笑了,我却记起你的泪来,那晶莹的露珠还在我的晨昏里泛起虹影,刚刚还是清晨,不觉已是黄昏,黄昏近晚霞,顿觉晚霞太过逊色于那虹影,试问君:独行可有牵挂?不觉间,林花已谢了春红,太匆匆,有你在身旁,时间总是走得太快,太快,却又不能一夜白头,于是我的天空时常下起雨来,梅子黄时雨,萧萧风吹雨,一夜涨春池溢秋池。

你问我的名是为谁?九月飞絮是昨天不堪回首的恋歌,满城萧瑟是那一季令人心醉的主题,直到遇见你,这柳絮扰我心——你看那杨柳依依絮纷纷,飘扬在晨晨昏昏,可否给它一个名分:朝朝暮暮,一生一世,九月,柳絮,飘扬……

当我回首,你不应远走;当你远走,我不该再回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只因你我从不会分离,你在我的心上,我在你的眼中……

吹面不寒杨柳风

文/谢祺相

当然不是寒风突然改了脾性,而是风儿里有了杨柳的气息,于是便不会觉得刺骨的寒冷。杨柳比人类更能体会到春天的到来,它们的树干枝条已经不自禁地变换着模样,是那种初春的样子,有一点绿,有一点青,有着柔嫩的萌萌的样子,有着非常好看的蓬勃生机。

到了此时,再也不用担心春天一去不返了,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永远盘踞了,再也不用害怕那如刀子一般的西北风了。春风自然和煦,九转十八弯过后,总能找到渴望温暖的每一个人,总能照顾到乡村都市里的每一棵树,总能抚摸人们的每一寸肌肤,总能吹透树木的每一个毛孔。有趣的是,春风吹拂下,树木返青发芽,慢慢长出新的枝叶,像是穿上一件件崭新的衣裳,因而变得丰腴。而人们却在减衣,厚厚的棉衣渐渐变薄,然后一件件变少,直至到了温暖春天里的单衣薄裳,因而变得生动起来。这种人与树木截然相反的情景,是不是双方都在努力地相互融合呢?人渴望扑进大自然,大自然希望拥抱每个人,天人合一不再是理想,而是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真没想到春风如此能干,刚开始还有点为它担心呢!面对河面上的冰,春风努力又努力,终于吹破了冰壳,然后钻进去,从里到外各个击破。真是一物降一物,冬天里不可一世的坚冰就这样被春风瓦解,变成一个令人稍微有点心悸却又痛快淋漓的回忆。面对田野里的积雪,春风可以稍微省力些,每一棵麦苗都在假寐,它们麻痹着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冬天,等的就是这个时刻,它们与春风里应外合,很快就让田野绿得生机盎然。田野真是绿得不像话,绿得老农们咧开嘴,绿得孩子们像长了翅膀,绿得很多饱读诗书的人想变成麦子,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其实是无声的,它不会装腔作势狐假虎威,也不会搞煽情引诱涕泪俱下那一套,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又深知它已经真的到来。春风最不离不弃的伙伴是燕子,这些黑色的精灵从南到北不知飞越了几万里,还是那样精神,还能找到去年的家门。人们热爱春风中的家园,可跟燕子比起来,就有点狭隘了,太多故土难离的人,真应该学一学燕子的放眼天下,学一学它们闯南闯北不畏艰辛。当然,尽管春风无声,却能化雨,春雨沙沙落在地上,那声音好听极了,让人不由自主地舒缓,让心灵慢慢融化。我相信,春雨落在每一个人的心头,都会长出很多东西,例如理想,例如希望,例如爱情。

春风是春天的至宝,却能舍得放逐人间,真是令人叹服。我们闻着杨柳的气息,想着与春天有关的事情,生活就是走走停停,生活就得热热闹闹。疲倦了会在春风里入睡,尽管不愿醒,尽管还会醒,好在有场难得的春梦,不管是否留下痕迹,一切都会时来运转,一切都会笑逐颜开。

拂堤杨柳醉春烟

文/乐祥涛

储存在我思想深处的柳,是生长在村头那弯小河沙滩旁的新枝。每逢春风拂过以后,柳就葱郁着、婀娜着、缤纷着,沿思维和想象一起走进了三月的记忆。

不管是风吹过,还是雨打过,那种飘逸依然鲜活和亲切。就像早春的第一枝花开一样,那么清新、那么优雅、那么美好,以至于我把它想成故乡的模样,定格在脑海之中。

偏偏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有一条小河穿过。可能是出于丰富和美化城市的需要,一条精心修筑的护城河,与橡胶坝蓄成的湖一样的河水,就立在了城市的中央。而移居到河边居住的不仅有我,还有那一排多情的杨柳。

每逢看见柳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是我伴着柳呢?还是柳伴着我。想着想着,竟让我的思想里跳出柳影,眼睛中盛满柳事。

我所能肯定的是这柳不是故乡的那柳。故乡的柳透出的是一种清纯,没有沾染嘈杂或者霓虹,最多领略到的是炊烟和云雾,在春梦一般的生活状态里,饮的是甘露,泊的是淡雅,诗一样让人想念。难怪,郑谷会说:“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而城市的柳则不然,浴过灯红酒绿,饮过车水马龙,见惯了纷繁复杂,行动时自然宠辱不惊。这让我见多了,就对这些柳瞅出一些城市味来。

就说柳的水性。我不知道水性扬花的出处,和与之相连的关系,但能说出无水不柳的道理。水不仅养育出柳的生命,同时也养育出柳的性格。你看那些柳条,根本不去想什么是傲然挺立,只是在那随波逐流。风来了就做一些姿态,风走了只做沉思状。对着满河的河水,整天想的是柔情,做的是顾影自怜。雨来了就抖出一身精神,雨去了,忙着自顾欣赏。

无论是爱还是不爱,都把事装在心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凡事都有阳光和水操持着,过起了丰衣足食的日子。或许是看那些细眉、束腰的女子多了,就把她们当成了榜样,结果就应了杜牧所说的:“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了。

不是说柳总是过于沉静,也有摇动的时候。在一个清晨或是傍晚,微风吹过以后,柳就露出笑容来。那种摇姿像似舞台上的青衣走步,缓慢、流动和轻盈。但此时我总想闭上眼睛,去想奶奶在夜深人静时摇着纺车,进的声音如韵,退的声音如律,每一次完成,都像一首曲。

可柳并没有把它当歌去唱,也不知是怎样想的。或许行是情趣,落是随意,一切由风做主。你来我就秀身,你走我就收容。弹指之间,完成的只是一个过程。而我想,这除去春眠的因素外,更多的还是淑女的姿态在作祟。

摆是城市柳最大的特色。可能是比乡下柳多了那样孤芳自赏的机会,也可能是因城市女孩的好美之诱,城市柳就有了些妖娆的举动。着装了,就均匀的排列;临水了,就翘起柳梢。在那扭动着,不触水、不邀水,间或在水中照一下自己的模样。

那种摆的姿势像是荡着秋千,也像似水上舞动的芭蕾,抬脚和投足之间都做一个优美的造型。风就是乐手的号子,或急促、或平缓,都在平起和环绕中流动。即使是一阵微风吹过,这些柳都在不断的反复,不断的回味。

最动情的莫过于雨戏河柳了。因为是春季,风不大,雨也不急。就在一个清晨,雨飘在桥头,引起了如白娘子般的声声呼唤;落在柳上,使柳拂着轻云;滴在河里,让河生起氤氲。淡淡的雾气随河面飘浮。时而裹着柳枝,时而没住雨滴。那雾像云、像霓、更像烟,正如周邦彦所言:“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此时,醉了的不仅是行走在河堤上撑着各色雨具的匆匆行人,还有那河堤上新吐出的柳叶和站在桥上看柳的我。

春风杨柳时光里的故园山水不了情

文/李三祥

春日意迟迟,吹度杨柳风。春天的脚步依然,悄然萌发的思绪,穿梭在这个庚子年的时光走廊里,不同于往年一贯的春暖花开和暖意萦怀,此时此刻,心底涌动的伤感与悲情,在自己的年龄已步入天命之年这样的人生的岁月里,被一种无可奈何的离别情绪,一种因严父慈母相继辞世,催生出挥之不去的几多寒意,弥漫了心境。在今年这段特殊的时间里,自己的心情,总是不能保持平静。

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个人,就子女而言,父母在世,人生就拥有了一种可以随时慰藉自己心灵的栖居地和精神上的归宿感。无论离家远近,不管年龄如何,在工作之余,心里能够装得下的,是一种源自天然,生发于家庭亲情而与生俱来的温馨与牵挂。作为人子,当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一旦离开人世,伴随着刻骨铭心的丧亲之痛,经历了安葬亲人之后的这样一个特殊人生阅历,悄然而至的,已然是父母与儿女子孙几代人之间,迥然不同的阴阳相隔,两个世界。人世间的生离死别,留给家庭和后人的,只能是一点念想,还有那些随着时光的流走,尚可存活在记忆中的与父母相关的音容笑貌,和那些因为时间洗礼而淡化为点滴碎片的生活场景,还有可资追忆的故事留痕。

2020年的这个春天,注定了它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景。突如其来的冠状肺炎疫情,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思想状态下,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的大地上,在传统春节来临的特殊日子里,打破了人们以往生活的常态,一场彰显和昭示着中华民族坚韧团结防控抗疫的护人护国之战,以举国而动的战疫姿态,在全国范围打响了。时下正是惊蛰过后春暖花开的春播季节,在这个春天,春风依旧掠过大地,头顶的蓝天白云,眼前的柳树桃花,在天气回暖风和日丽的光景里,一如既往地孕育着在这个季节里悄然萌动的花草树木。趁着午后闲暇的时光,出了家门,一个人骑上自行车,时停时走间,沿着位于西大桥北侧的河堤走廊,朝向西边一路走来,看人工培育的绿化带间,时不时可见有一树盛开的桃花,繁花点缀着眼前尚在含苞吐芽的各色杂花树影,几棵新栽的白皮松,隐身期间的三两株榆叶梅,还有正在孕育着点点绿意的低矮丛枝,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有花影里穿梭其间的蜜蜂时起时落,迸发出生机盎然的活力之美,让人心思摇曳而感动于此情此景。

赶上春天里这段少雨补给的河流枯水时节,看河堤人行道下面的河滩地带,河床间藉河主干道里的河水,迂回蜿蜒顺流而下显得温顺而微澜轻漾。在靠近南沟河与藉河交会处的一处河滩地段,有人工开挖的引流新渠,亦可见附近几台大型的挖掘机和装运车正在开工作业,附近一带的整个河床滩面,有推土机铲平地表留下的痕迹,私下猜想,在这里的河堤之间,或沿着河床地面,大概有新建桥梁,或开发建设人工湖面之类的美化与绿化项目,在趁着雨季尚未到来的期间作前期施工吧。

在位于佳水岸小镇东边地带的藉河北路河堤路段,有人工安放的观赏石,上书“天慈桥”三个竖格结体的大字,铭刻书法有魏笔风骨,阴刻填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看到这块立石,对我而言,应该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此前曾经有好几次到这里去,只是沿途走马观花经过,却没有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做一番路过亲近和观赏的考察,或者沿着附近的台阶登上蘑菇亭所在的桥体和高堤路面走一走,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心里顿觉有些遗憾而迟到的收获。事后回想一下,当时自己是沿着河堤上位于东边的台阶上去的,一路边行边看,随意对那些能够引起自己注目和感兴趣的河床场景和眼前物事拍照留存,之后便一路沿着位于河堤台阶顶端的人行走道向西而行,待返回时,沿着台阶下面靠近公路的道沿路面经过,才有了发现对这块立石标志的新发现。可以想见,这里所指的“天慈桥”,应该就是此前曾经登临过的蘑菇亭所在的这个通往河南岸的廊桥吧。

当天下午的天气,正是春阳明丽微风拂面的好光景,沿着河堤一侧行走和经过,可以看见有许多年轻的家长,三三两两带着自家的孩子,在河畔地带开阔的区域在玩放风筝,也有在河滩地面掐苜蓿芽的当家女人。今年的这个春天,尽管在时令上,已经是惊蛰过后春分即将到来的日子,但由于从春节期间以武汉封城为标志,在全国范围启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各类学校的学生都还没有开学,临近毕业的毕业班的学生,都宅在家里,利用新媒体网络采用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对于其他年级的各个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只能在待家里由家长管控学习,这也正是造成许多家长带孩子去城郊或河滩开阔区域放风筝的背景原因。一路见到的各色行人,无论是路过的,还是在河堤上出门散心闲坐的,包括放风筝的大人孩子,每个人都戴着防疫口罩,这也成了2020(庚子)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从春节到现在,举国范围内,令人耽忧心慌而又不乏悲壮与坚强色彩的历史现象。

2020年的春天,从春节到如今,发生在世界范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种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生活,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和面对疫情,举全国之力全民战疫的坚强与团结中,引发出的,是一场关于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时代精神与个人命运的反思,而这场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纪战疫,也会以英雄的城市武汉的名义,载入人类发展史波澜壮阔而又悲壮坚韧的文化史册。国事家事,关注和感动于这场战疫中,那些舍小家顾大家而护人护国的人,那些奋战在基层各自岗位守土有责的人,尤其是那些被称为逆行者的白衣天使,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毅无畏和英雄壮举,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2020年这个难忘的春天, 让我们记住这些令人敬仰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坐在春风里看柳

文/周益民

江南多树,杨柳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无论身处城市哪个地方,每当春天来临,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一排排依依的杨柳,它与春风共舞、河水嬉戏的镜头,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时不时生出几许感慨。

儿时的乡村,房前、屋后到处长满了青青的杨树,尤其是河堤和池塘边上,更是少不了杨柳的点缀。春天的到来,除了迎春等花草及时播报外,最早是从杨柳的枝头开始感知的。当杨柳的枝头冒出了淡淡的鹅黄色,季节就步入了春天的门槛。一旦鹅黄褪掉,变成了嫩绿,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便彻底呈现了出来。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春风里看柳。看它的枝头冒出淡淡的黄色,看它由淡淡的黄色一点点变成绿色,看它青青的枝条随风飘动化成一条纤细的手臂,看它轻轻拨弄着河水与河水自由地嬉戏,我觉得它就像一位魅力四射的少女,特别美,特别惹人喜爱。有时候我在春风里一坐就是个把小时,看着看着,竟忘了回家吃饭。

一次,一个小伙伴见我一动不动地望着河边发呆,好奇地问:你在看什么呢?想下河捉鱼吗?我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不,我在看柳!小伙伴撇着嘴不解地又问:杨柳有什么好看的?不就几片绿叶么,还不如去看桃花。我望着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反正,我就是喜欢看杨柳,喜欢看它婆娑的体态、婀娜的身姿。

回顾起来,喜欢杨柳,还因为它曾给我带来很多欢乐。

把柳枝摘下来插在瓶里,置于桌子上或窗台上慢慢欣赏,是女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把柳枝摘下来做成帽子,把自己扮成战士,则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

拣粗一点的柳条做成一个圆圈,选细一点的柳枝一圈圈缠在上面,用不了几分钟,一顶帽子便做成了。大家把帽子戴在头上,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一会儿,屋场前后到处都是头戴绿色柳帽的“野战军”,冲锋声和喊杀声不断。

把柳树做成柳笛吹,也特别有意思。从柳树的枝条上折下一段柳条,用手慢慢地搓,把柳条里面的芯搓出来,然后用小刀把一端的皮划掉,露出翠绿翠绿的一层,这样就能吹了。柳笛的大小不一样,吹出的声音也不相同,细柳笛吹出来的声音尖尖的,很清脆,粗柳笛吹出来的声音粗粗的,像水牛的叫声。

鼓起腮帮一吹,柳笛能吹出春天美妙的曲调,随着柳笛声扩散,我们的心也在春天里荡漾。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杨柳有了更深的感情,当我从书本上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等诗词时,我懂得了:杨柳,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树,更多时候,它代表着一种缠绵的情思。

杨柳飞絮,很容易引起古人的伤感,其实,在这个离别多于团聚的年代,照样也会撩起现代人的情思。每当我与亲人、朋友离别,心中就会隐隐绰绰地出现袅袅复依依的杨柳。我清楚地知道,从离开故乡的那天起,杨柳就已经变成一种浓浓的乡愁,深深地附在我的身上,根植于我的心上了。

春风吹拂,烟波浩渺;青青杨柳,浪漫多姿。坐在春风里看柳,我从烟雾中看到了久违的故乡和离别了多年再也没有遇到过的儿时伙伴。坐在春风里看柳,我自己不知不觉成了故乡的一棵柳。

聚义湖畔垂杨柳

文/李瑞华

晚饭后散步,来到久违的聚义湖畔,感受那八百里水泊的浩渺壮观。梁山的北麓,原本没有水,为再现当年八百里水泊的壮观景象,给外地游人一个水泊的印象,经过人工打造,现在已经碧波万顷,微波荡漾了,湖面上荡着古色古香的舫舟,远远望去,如飘摇着一片两头尖尖的柳树叶儿,那么惬意,那么悠闲,哪里还有浪里白条张顺和阮氏三雄的弄潮的潇洒?若是到忠义堂的山前面,则更有一番壮阔呈现了,山前的水面近3000亩呢,夏日的余晖中,泊光闪闪,甚为壮观,湖堤上正有园林工人昼夜加班施工。

垂柳!分明看到了有垂柳婀娜在夏日的微风中,摇曳着醉人的风景。看到这垂柳不禁想起了《水浒传》中第七回里的“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还很少有活生生的人可以具备这样的力量,虽然有些人物的描写也是力量非凡,但是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对抗描写中,花和尚是很神力的一位。

“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直聒到晚。”众人道:“把梯子上面去拆了那巢便了。”有几个道:“我们便去。”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就在把几个偷菜的小混混收服之时,鲁智深这时慢慢感觉到了自身还是存在一定价值的,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在慢慢改变。可是在喝酒的时候,也是鲁智深在经过一段痛苦生活后重新开始拿起酒杯的时候,树上一群倒霉的鸟影响到了鲁智深。此时鲁智深的心理急速的膨胀。他感觉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在和他作对,他长时间积压的怨气被树上的鸟给一下子点燃了,当然爆发出来的力量是要释放出来的,不然鲁智深也有可能像林冲一样被活活的气死。这时候的爆发点不是鸟,而是鸟所在的树。在《水浒传》中,骂人的话最难听的可能就是“鸟人”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李逵经常骂道“砍了这厮的鸟头”“我去提他的鸟头”等。可以想象到在宋朝,鸟并不是十分受欢迎。在这里鸟被暗示为社会中不良的一部分人,其实就是指高俅等奸臣,大树也就是暗指当时黑白不分的朝廷。这样的暗示真实恰到好处而又充满智慧。

我们暂且不说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背景,单就这种力度和豪气,使我对那杨柳就有了深深的印象了。其实,我没读水浒传的时候,也挺喜欢这柳树的,至于说《水浒传》中为何要把这柳树说成是“杨柳”,我就无从考证了。但喜欢这柳树尤其垂柳倒是真的。

柳树是报春树。农谚说:“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有对联云:“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都说的是柳最先报道春天的信息。柳树只需一阵春风,柳芽就悄悄地钻出来,再经几夜的春雨,就由淡黄变成浅绿,又由浅绿变成深绿、墨绿。它给春天带来了盎然的生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它是报春树;吉祥树,它充满旺盛的生机,象征着晨曦。

柳树是风景树。无论是在岸边、田埂,还是在路旁、庭院,柳树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杨柳堆烟”、“梅柳渡江春”、“月上柳梢头”,还有“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都是对柳树的溢美之词。

记得我上初中时,有篇文章叫《白杨礼赞》,矛盾写的,那隽秀凝炼的文笔款款而来,滔滔不绝,如春风拂面,今人荡气回神,给人鼓舞振奋,如一股股热血充斥着你的大脑,使你激昂高亢对白杨树赞叹不矣!我想柳树它也有许多可赞可颂之处,只不过,我这轻浅的笔触写不出柳树的内涵而已。

也许在我们呱呱坠地之时,柳树,作为老家房前屋后最普通的树种,早已在我儿时的印象中烙上了印记。正像老屋一样,熟视无睹罢了。

孩童时,我们选了柔软光滑,缀满绿叶的柳树枝条,编织出一个个绿色的帽子,戴在头顶,穿越在草丛和村后的树林间,玩着打仗游戏,那欢乐天真的笑声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用柳树棕褐色粗糙的皮拧成的口笛,在蓝天白云下响亮地吹奏出一曲曲婉转动听的天籁之音。躺在柳树下松软的泥土上,仰望着那纤纤顺垂迎风轻轻摆动的枝条,如美女的长长秀发,妩媚动人。那碧绿亮闪闪的叶片在枝头轻舞,如一叶叶扁舟在湛蓝的大海上荡漾。粗糙笔直壮实的躯杆向上分长出一个个椽,枝叶密密相交织,遮天敝日,像撑开的一张张巨伞。

在村中的坑塘边,沟渠旁,小溪旁,总能看到那亭亭玉立,婆娑婀娜的倩影,使那单调、冷清荒凉的景致,增色添景,霍然变得生机盎然了。

在小村外的原野上,也有这柳树的身影,俨然做了春天的使者,把春意最先带入枝头,大地在你迎春、庆春、舞春中,渐渐地热闹了起来。最喜欢这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一把剪刀,只剪得山青水秀,柳暗花明!

柳树,作为老家的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树种,不仅点缀着家乡的美景,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青涩记忆,除了折下树枝,供羊儿饱餐,那纤纤柔软的柳条,还在父辈们灵巧的手中变成筐儿、篓儿、粮仓等各种生活用具,枯枝败叶还可以烧火做饭,椽子盖房子,做家具。我喜欢柳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她朴实无华的高尚品格。它虽然没有松树般的伟岸挺拔,也不像白杨树那样正直不阿,更没有榕树华贵般的遮荫避日。但柳树在主干二三米处就开始分枝,它的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既为主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又保持了水土不会流失。如果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那么柳树就是树中的“慈母亲”!

除此之外,想起介子推的故事,也总能想起柳树来的,每年的清明,总要借助柳条,插在门楣旁。纪念介子推这一感天动地孝敬的典范。柳树似乎从不求于人,柳虽枝叶稀疏,但根系较深,他用他那深深的爱心拥抱着土地良田,保持充足的水份,滋养着勤劳的人们,他无怨无悔,柳并不关心她自身的地位,而是用他那低廉的身份奉献着自己的一身,当他的生命走到尽头时,还用她那盘根错节的枝干,装饰着诸多盆景雕塑供人欣赏,正如那辛苦一生的母亲。她勤劳,她刻苦,她忍让,她无私。柳象征着中国妇女,他无怨无悔,只求得家庭的安宁和儿女的幸福,当岁月消磨了她的风韵与美丽时,她还是那么慈祥,最终留下的只是让人们永远敬仰的笑容。

柳树,无奢望,毋耕耘,易栽培,凡是有阳光,水分和土壤的地方都能扎下根系,挺起躯干,张开绿冠,萌泽于民。春天,你装扮大地:盛夏,你为人们遮荫蔽日:金秋,你使大地充满了活力:寒冬,你坚强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动!

玫瑰赋

文/gzy1959

东风习习,春阳暖照。紫荆是报春的使者,连叶儿也来不及冒出,就开了一树的花儿,粉嘟嘟儿、红艳艳、一串串,在微风中摇曳着。

杨柳也捺不住春来的喜悦,早早让深藏了一冬的叶芽儿探出了头,明眼人会从杨柳的纤纤枝条上发现点点嫩绿;不几天,在浩荡的春风中,那嫩绿竟于人们不经意间舒展开来,化为片片新叶,一棵棵杨柳便染成碧玉一般地绿起来……

那勃勃春色,给人道不尽的心灵的喜悦与生的希望。

然而,在这春意闹枝头的灿烂春天里,使我震撼的不是喜报春来的紫荆,不是婀娜多情的杨柳,也不是门中相映的人面桃花儿,居然也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人笔下一铺千里、催人奋进的野草——令我震撼的竟是四中教学楼前的一排玫瑰!

走进四中校园,驻足玫瑰花前,所有世俗的东西便荡涤殆尽——

园丁老李告诉我:玫瑰多年生灌木,生命力极强,土地肥瘠对它几乎没有影响。我细看玫瑰:它细长的茎呈橘红色,有小刺儿;叶小,卵圆形,互生,色墨绿。刚近三月,在愈发碧绿的叶儿的衬托中,那满枝密密麻麻的粉红色玫瑰花便开了,花瓣儿渐大,质地软软的,滑腻如绸缎一般,手摸上去,温暖舒适的感觉直透心底。

玫瑰花盛开,花团锦簇——整株玫瑰上,无数的枝条都开满了花儿,花色艳丽,叶片儿碧绿,远远看去,也不知是碧绿的叶儿衬着粉红色的花儿,还是粉红的花儿衬着碧绿的叶儿——那细小的叶儿静如处子,而那一团一团的玫瑰花则开得汪洋恣肆——这花儿开得自然率性,大大方方;这叶儿则不声不响,不卑不亢——这是红花与绿叶相映的极至,令人叹为观止。

玫瑰花开,玫瑰花儿的香便弥漫了整个校园,在距离玫瑰较远的地方,花香淡淡的,一如贵人身上散发出的粉气儿,有神清气爽之效;近之,馥郁的香气扑面而来,犹如饮一口儿山西玫瑰红(一种玫瑰香味儿的山西汾酒),沁人心脾,叫人飘飘欲仙。难怪那成群结队的叫不出名儿的蜂啊、蝶啊,整天绕着它“嗡”“嗡”“嗡”,不肯离去。

园丁老李还告诉我,玫瑰花期较长,从二、三月一直到八九月都有花开。玫瑰花开,赏花人如织,他们陶醉于玫瑰花的艳丽与香气或惊异大自然的神奇,而面带笑容或者敬畏,常常发一些慨叹之辞;但面对赏花人的多情善感,玫瑰永远都是那么自自然然、若无其事一般泰然——开谢有序。开,开得汪洋恣肆;谢,谢得悄无声息。

玫瑰花——绽放美丽,散发芬芳,但又不计评说。

这,就是四中校园里的玫瑰花!

柳赞

文/我是苏米

也许是我生在江南的缘故,也许只是柳树独特的身姿,我特别喜欢柳树。

我喜欢杨柳,喜欢它不挑肥拣瘦,随遇而安,艰苦朴素的坚强性格。您看:无论在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的江南,它的身影随处可见,钱塘江畔的柳树下,美丽的神话《柳毅传书》佳话留芳;还是在山东梁山泊里,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的鲁智深“倒拔杨柳”名扬天下;哪怕是在冰天雪地,飞沙走石,滴水贵如油的新疆大戈壁滩上,清末民族英雄左宗棠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抬棺入疆平叛的路上沿途中,也不忘种下柳树,如今的“左公柳”。它们尽管已经饱经沧桑,可还顽强地生长着。这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萌”啊。

我喜欢杨柳朴实无华的品格。它没有松树般的伟岸挺拔,也不像白杨树那样正直不阿,更没有榕树雍荣华贵般的遮阴避日。其主干在二、三米处就产生分枝,却有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既为主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又保持了水土不会流失。

我喜欢柳树娇柔精巧的气质。它那小巧玲珑的体态如同豆蔻年华的少女阿娜多姿;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尤如姑娘的满头青丝;其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形如少女细长般的眉毛,正如“鞭蓉如面柳如眉”。

我喜欢它那洁白无暇的柳絮。如同冬季的漫天白雪,携带着柳树的粒粒种籽飘向四面八方,将未来的绿荫撒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不但我喜欢杨柳,历代文人墨客亦为它泼墨不少,柳枝娉婷,迎风摇曳,柳枝细腰成了美丽多情女子的化身,从而演绎出很多浪漫的故事。唐朝大历年间十才子之一韩翊与名妓柳氏两情相笃,无奈安史之乱,两人分手。战乱平息后,才得以互通音信。韩翊赠以《章台柳》词,凄悯悲切,“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闻之,涕泗纵横,和以《杨柳枝》一词,“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历经艰辛,两人最终花好月圆,把一出才子佳人的人间喜剧演得至善至美。

江南的女子,性格也类似与柳条儿,飘逸、多情、细腻、坚韧。江南的女子与柳条儿最是相似,她们有着弯弯的柳叶眉,还有堪堪一握的杨柳细腰,走起路来犹如风吹杨柳,如果说春天最能展现柳条儿俏丽的话,那么,连绵的春雨更能衬托江南女子的多情与妩媚。朦朦细雨中,飘飞柳枝下,佳人持纸伞,这是标准的江南韵味。柳条儿虽然纤细、柔弱,却不易折断,这种韧性与江南的男子极为相似,相比较齐鲁壮汉,江南的才子们稍稍单薄了些,但是,他们的感情很细腻、做事极坚韧,好比风中的柳条儿,历经风吹雨打,依然俏丽如我,江南人的坚韧也让江南始终富庶天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湿润的气候造就了烟雨江南,也滋养了依依俏柳,也只有小桥流水之畔,柳条儿才能彰显俏丽,俏柳与早春江南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一幅山水长卷。

柳笛

文/陈真

迎春花大放异彩,殷勤地迎接春天的来临,杨柳则静悄悄地探出翠色欲滴的嫩芽,扮靓五彩缤纷的春天。春风拂过,杨柳便全身颤动,俨然一位舞台上载歌载舞的妙龄少女,抖动着曼妙的舞姿,使不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或许是诗人中描写杨柳最为形象、美妙的词句,虽然没有使用太多过于华丽的词藻,却也依然将一幅生动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正如杨柳虽然没有惹人喜爱的浓香艳丽,却也给人带来一番美的享受。

童年的时候,在诸多树种之间,我独钟情于杨柳。每当杨柳刚刚抽出娇嫩枝叶的时候,我便会缠着父亲为我制作柳笛,作为无聊时的消遣。柳笛是农村孩子在春季最爱的玩意儿,把柳枝中的“筋”抽出来,剩下的外皮,用嘴一吹,就能发出“嘟嘟嘟”的声响。而且,柳笛的粗细,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各不相同。

那年春天,我央求父亲为我做一支柳笛。父亲站在家门口的柳树下,仰望了一会儿,然后就爬到树上,为我折下许多柳枝。只见父亲把柳枝放在手中来回扭动,费了好大功夫,才将柳枝彻底折断了。父亲又用牙齿把柳枝的“筋”活活得抽出来,就这样,柳笛就算基本上完工了。

我学着比我稍大一点的孩子,先把柳笛放在手掌心里,一边嘴中还念念有词,词的大意是祈祷这支柳笛能够不负主人的期望,可以奏出悦耳的音响。而那些剩余的柳枝,父亲也不浪费,又精心地为我编织了一顶小小的草帽。看到我头上带着草帽,嘴里吹着柳笛,父亲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无意间看到微信圈里朋友晒出一棵阳光下的垂柳,使我不由得回想起那悠扬婉转的柳笛声,想起我远在南京的父亲……

风吹四月的杨柳……

文/王耀

不经意间看到一位朋友上传的杨柳图片,便想起那四月的杨柳以及有关杨柳的些许记忆,记忆总是一扇门,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而世界之外,是碌碌无为的忙碌还有一串串实现了及没有实现的目标……

古时候关于杨柳的词句太多,现在大多已经忘记,记忆犹新的依然是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说的是杨柳在江南和江北比较常见的树种之一,处处可见,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说的是离别时,杨柳作为一种思友言情的载体,而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及“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说明的则是春天的盎然生机,看杨柳即知春天!

皖北的杨柳处处皆是,在小河旁,院子里,村口路旁,在春天的时候,小河旁成排而又不整齐的杨柳,婀娜不失英姿,柔情又不缺坚韧,就成了一道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儿时关于杨柳的记忆,大都是用杨柳鹅黄小芽和着面做成的主食,先把杨柳芽从煮沸的开水里啜一遍,以去除生涩味,用面和杨柳芽搅拌均匀,在锅里蒸,蒸熟之后再用加少些油盐酱炒,味道相当鲜美!

杨柳是皖北人情感的表达,是性格的一种载体,每当村子里有老人过世,柳枝做成的帆棍子上,白纸做成的长条和杨柳枝系在一起,在风中招展,风吹着,无限的哀愁总是在白纸的映衬下倍感苍伤,所有亲人们生前的喜怒哀乐一幕幕在脑海浮现。第二年春天,杨柳枝发芽,慢慢长大,好像亲人还在,一直守护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杨柳是儿时伙伴们最好的乐器,待杨柳还未真正发芽,刚想露出鹅黄的小芽儿,折一支杨柳,用巧劲儿拧动,把柳条儿抽出,并在杨柳皮上钻几个小口,就成了一件上等的乐器,所有的喜怒哀乐随着情感的细胞迸发出来,所有的悲欢离合随着相思的胚芽成长起来……

杨柳也是儿时伙伴们玩耍时最好的伪装,用发了芽的柳条或者刚刚长出嫩叶的柳条编织成帽子,藏在一颗长满岁月沟壑的柳树下,伙伴们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发现你,这也是一种武器,快乐的源泉……

现在皖北的杨柳越来越少了,杨柳虽然成荫,好栽植,成长速度快,可一般不太容易按规矩成长,很难成为大材,取而代之的是白杨,而现在的孩子也很难像我们一样树上树下的爬高上低,嬉戏玩耍,小河早已干涸,杨柳早已渐渐远去,只有墓地里的一些,从未有人动过,因为那是亲人们还在的念想和守候……不论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一年在家待的时间总是有限,农忙而回,农闲而出,甚至有些几年已经没有见过面了!即使这样,每每提到关于杨柳的记忆,大家总是那么清晰,忘我与纯真的快乐!

风吹四月的杨柳,吹动的是对儿时幸福时光的徜徉,风吹四月的杨柳,吹佛的是伊人柳叶的情长,风吹四月的杨柳,吹来的是给青春无悔的扬帆远航……

吹面不寒杨柳风

文/鲁先圣

春天来了,哪里最是好去处?哪里最先透露出春天的信号?

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比长满柳树的河边最先奏出春天的乐章,去河边看柳!

要说柳树生出万千曼妙的具体地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泉城济南了。济南的环城河两岸,是清一色的柳树;大明湖边,也都是柳树;着名的72泉群里,更是柳树的天下,所以,济南自古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这幅现在镶嵌在大明湖小沧浪园的对联,也成为济南生动的写照。

而与济南的这幅对联有一比的是描写扬州瘦西湖的“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经过千里奔波到达扬州的大运河,两岸杨柳依依,柳色如烟,烟雨江南的景色尽收眼底。这幅对联成为扬州廿四景之一“西园曲水”的代名词,镶嵌在石坊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意境幽远,将乘舟游览瘦西湖所能看到的景致,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朝诗人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能代表河边之柳的风度了。“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与岸边杨柳一起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而堆烟叠雾的杨柳绿遍十里长堤,则衬托出大自然生机勃勃、逢春必发的万千景象。

但如果说柳的浪漫和凄婉诗意,则要首推宋代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宋词中的代表作,把河岸之柳带进了千年词坛,每当诗家词人到了河边水岸,哪个不发“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吟诵!这首词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这句词抒发的是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站在河边柳树下,看着随风飘动的杨柳,表达难留的离情;用晓风凄冷表达别后的寒心;用残月破碎表达此后难圆之意,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如果说哪首咏柳的古诗最为着名,当然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因为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不仅仅成为一代代中国少年普及古诗的范本,也赋予了柳树婀娜多姿的浪漫情怀。

这首诗,把杨柳曼长披拂的枝条形象,形容、比拟成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枝”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写活了。

然而,更妙的是“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咏柳》也因此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杜甫的《腊日》有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也是歌咏杨柳的名句。诗人告诉人们,忘忧草还承受着雪色寒气的侵袭,可是,柳树的枝条已经开始吐绿,报告人间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是把柳与春风联系在一起。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而最先报告春消息的是万千杨柳。柳色如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美妙的诗意和浪漫。

一株杨柳一株桃

文/厉勇

每年春天,湖边春色分外娇,一株杨柳一株桃。身在杭州的我,都能欣赏到西湖边桃红柳绿的盛景。

也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觉得此情此景太漂亮了,简直就是人间的桃花源。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一株杨柳一株桃。

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说古人为什么喜欢这样栽种。柳谐音“留”,桃谐音“逃”。一个要逃,还是桃花运,一个要留,所以把它们栽一块。再者,一个青绿,让人视觉不疲惫,一个红火,让人心里温暖。桃红柳绿,确实,极有层次感。而且,它们作为春天的代表性植物,栽在一起,更能报春。

留是不舍得,逃是呆不住,走是从故乡到远方,是走还是留,这表示人们心里的忧伤和思念,离别和挽留。宋代词人秦观的《江城子》云: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词人欧阳修对此也深有感触:他在《踏莎行》里写道:“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除了这首,还有那首中学时代学过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此外,还有最绝的,“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薛昂夫《最高楼》)。唐代诗人李白也有好多作品用柳表达离别,比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比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如果柳树象征着忧愁和离别,那么绚烂的桃花更能代表悲伤。

小时候的上学路上,每到春天,总会看到一地红艳艳的桃花花瓣,心里总是有点戚戚然。桃花盛开多么绚烂,简直美到极致。赏花的人会赞叹桃花的开放似乎在尽情燃烧,热情似火。就连报纸都会报道西湖第一株开花的桃树,可越是绚烂越显悲伤。

那么多的花瓣,一夜风雨,便都被刮到了地上,再也不能留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美丽。桃花的美丽如此短暂,她只绚烂了一个桃花三月,就得等上一年。如果亲人和朋友间分离,再见面也许就要等上一年,甚至遥遥无期。

所以,留还是逃,走还是留,人们总在春节后纠结。春节后,也就开了春,万物复苏,柳树萌芽,桃树开花。连植物都在春天这么努力,作为人类,肯定也坐不住了。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你必须要出发,你必须要努力,才能站立在大地上,才能挺立在人群中。一株杨柳一株桃,以后我们再欣赏它们的美丽时,多少也会像我一样,有些感触了吧。

洒渔烟柳

文/杨语涵

早晨,我来到洒渔。那一排排粗壮挺拔的杨柳就像士兵一样,昂首挺胸,保卫着他们的领土。露珠顺着柳条滴到了水里,发出了“滴嗒嘀嗒”的声音;小鸟在枝头“叽叽”地歌唱;鸭子“嘎嘎”地叫着;远处的水牛“啤啤”地叫唤着。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早晨的乐曲。

俗话说得好“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还是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人们纷纷去亭子里躲雨。豆粒儿大的雨点打到河面上,发出了“嗒嗒嗒”的声音,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不时蹦出水面来。

雨停了,在阳光的映照下,杨柳显得格外精神。人们用柳条来编花环,戴在头上;大人们在杨柳之间搭起吊床,在吊床上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小孩子在河边嬉戏玩耍。这时,听到的不是小朋友们欢乐的笑声,就是小河“哗啦啦”的流淌声。

轻风吹到了柳树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石块色彩斑斓。在阳光的映照下,蓝天、白云、杨柳,都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远望水天相连,河水就像一块翡翠,蓝天就像一片蓝玉,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就像给河水盖上了一床被子,河水安然睡去。在这寂静的夜晚,偶尔听得到昆虫的鸣叫声,好有情趣。

我爱洒渔烟柳!

春天来了-Sevenlotusflowers

文/Sevenlotusflowers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就来了。

空气开始变得温润,掠过发际的风,也裹携了些许的温柔。我强忍住心头的兴奋之情,来个深呼吸……感觉嗓口凉凉的,似乎还残留着一丝青草的味道。是呵,为这一天,我已等待了太久,太久。

也不知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湖水显得越发澄澈青碧,微风拂过,水面粼粼的波光也就调皮起来,竞相恍入你的眼睛,实在是叫人目不暇接。及待你三步并作两步走近了看,那可不正是闺中少妇多情而幽怨的眼眸吗?!与此同时,湖边的迎春也在竞相梳妆了。那点点金黄,可不是新嫁娘发髻上闪闪发光的囍饰么?

渐渐的,河边的杨柳也晕染了淡淡的新绿。如梦似幻,如霞比纱。她们也定是在紧锣密鼓地酝酿着新一载的碧玉新妆,万条绿绦了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亦是指日可待了呵!如此美好的春天,读几本诗集,游玩几座城市,都可谓是极美好的事情了。

晚上搭两条被子会觉得燥热。不眠的时候,思绪就穿越千山万水,游离辗转于故园之间。每逢阳春三月,大片的山楂林仿佛约定好了似的,竞于一夜之间全都睁开了绿绿的小眼睛。及待你走近了,她却害羞似的藏躲了起来,你自觅她不得。她们多像小户人家羞答答的少女啊!这时节,再飘点春雨,那份诗意浪漫,恐怕连烟雨江南都会自甘逊色罢。

这些年来,我虽求学在外,但每逢三月,却会每每从故乡的春梦里醒来。是啊,“杨柳才沾几点绿,迎春映水正梳妆。何时得见梨花泪,幽梦一阕半故乡!”

是春天来了啊!

杨柳媚

文/刘东华

民谚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是说杨柳能最早传达春天的讯息吧。

我住的小城外,便是条小河,环着小城转了一道弯,河湾里就植了两岸的杨柳。刚立春的时候我去看,柳树旁还堆积着残雪,我踏着雪伸手拉住柳树的枝条,细细的枝条却已经变软了,柳枝上排列着嫩嫩的芽,透着朦胧春意的,像刚刚苏醒的眼睛。

《诗经》言,杨柳依依。早春里还没有风抚杨柳的轻柔,这柳枝上一个个小小的芽孢,我觉得应该算是春天的一个媚眼吧,青涩的,而又调皮。

杨柳的媚,应该是不染俗尘的。

几年前的早春,出差路过济南,傍晚入住酒店,隔着一条马路,是着名的趵突泉公园。早春里,空气还是清寒的,一夜的细雨,听得窗外沙沙,早起,无意间推窗远眺,趵突泉内已是一簇簇如雾如烟的绿意了,因为园内有其它的树种,依旧光秃秃的枝桠,杨柳参差其间,如春来时一个婉转的回眸,更让人为之心动。

杨柳喜欢傍水而居,且身姿婀娜,更兼有出尘的妩媚。“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算是济南最具特色的美景。济南是泉城,丰富的地下水系,更适宜于杨柳生长。夏天的时候,我陪几位朋友再游趵突泉,朋友赏泉,亦赏柳,泉边的数株柳树,粗有数围,年龄当在几十年、上百年之久了吧,树干斑驳,而柳枝低垂,依旧是千条万条“绿丝绦”。朋友赞叹,这是老柳新姿。其实哪是新姿,媚,是杨柳骨子里就有的。

听济南的朋友说,趵突泉边的杨柳,不仅早春的时候发芽早,而且秋天的时候落叶迟。概是因为这里的地下泉水丰沛,还有地温偏高,直到深秋的时候,其他的草木凋零,这些柳仍然是青青郁郁的绿。

这才不几日的功夫,再到小城外的河边,那些杨柳也已经是袅袅复依依。趁着春暖,我牵着儿子的手到河边散步,早有少年男女靠着河岸边的石栏,依偎在杨柳丛中,不再欢迎别人的惊扰了。

想想,杨柳的媚,是应该演绎着一段少年的情窦。是吧,早春的杨柳,一个媚眼,便是刹那间的绽放,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人生好时节啊。

杨柳青青吃香椿

文/钱国宏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每当杨柳泛青时节,我总要携妻将雏回到农村老家,去吃母亲做的香椿炒鸡蛋。面对窗外满山的翠绿,嗅着椿芽脉脉的幽香,再吃一口香椿炒鸡蛋,这才觉得:无限春光撞入胸襟!

老家的山岗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香椿树。每年紫燕呢喃、冰消雪融时,它们便满山遍岗地吐出一树红绿相间的嫩芽来,幽香的气息,随着下午的阳光,弥漫在岗上岗下,醉了春光,醉了蜂蝶,也醉了下地整田的农人。这时节,村子里会涌出很多身影,去岗上采香椿芽。嫩嫩的香椿芽积蓄了一冬的营养,在春光里迫不及待地挺茎摇英,等待人们去轻轻地抚摸、轻轻地采摘;绿叶红边,如玛瑙、似翡翠,香味浓郁——每一柱香椿芽都像一个美丽而透明的梦,镶嵌在春天的扉页,洋溢着五彩斑斓的美好。香椿芽采摘下来拎回家后,用清水洗净,码在筐里、盘中,那香椿芽经此一遭,仿佛脱胎换骨,直出落得水灵灵,翠莹莹,红彤彤。此时入馔,恰到好处:或炒或拌,或盐渍或调汤,都是无法形容的美味。“三月三,吃椿芽”,从古至今,春吃香椿的习俗一度延续不断,宋代《图经本草》中载有“椿木实而叶香,可噉”;明代《农政全书》认为香椿“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甘,生熟盐腌皆可茹。”“质地脆软,食后无渣,鲜嫩可口,齿缝留香”——这是古今美食家对香椿的一致评价。“门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今人在古人的基础之上,又以香椿为食材,开发出了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香椿芽炒蛋、椿头拌豆腐、椿芽煎蛋、炸香椿鱼、香椿蛋炒饭、香椿炝豆……令人目不暇接,垂涎三尺。母亲做的香椿炒鸡蛋是我每年“吃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盘香椿炒鸡蛋黄绿相间,油花浮泛,赏心悦目,勾人馋涎:仿佛青青杨柳托举着喷薄而出的朝阳,又仿佛千山万壑簇拥着莽莽苍苍的松柏!甭说吃,瞧着,都带着春阳的那种温情和亲切。古人所谓“食不厌精”、“脍炙人口”,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

民谚云:“三月八,吃椿芽。”香椿芽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呢!祖国医学认为,香椿芽味苦性温,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血、健胃理气、固精壮阳等功效。《唐本草》载:“椿芽煎水洗治疮疥。”《本草纲目》中载:“取椿叶心捣汁涂之,可以治白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香椿香椿嗔勿哗,儿童攀摘来上茶,嚼之竟日香齿牙。”聆听着春天的脚步,沐浴着温和的春阳,品着香椿的鲜美,这次第,怎一个“醉”字了得!

河畔看柳色

文/鲁先圣

春天来了,哪里最是好去处?哪里最先透露出春天的信号?

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比长满柳树的河边最先奏出春天的乐章,去河边看柳!

要说柳树生出万千曼妙的具体地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泉城济南了。济南的环城河两岸,是清一色的柳树;大明湖边,也都是柳树;着名的72泉群里,更是柳树的天下,所以,济南自古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这幅现在镶嵌在大明湖小沧浪园的对联,也成为济南生动的写照。

而与济南的这幅对联有一比的是描写扬州瘦西湖的“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经过千里奔波到达扬州的大运河,两岸杨柳依依,柳色如烟,烟雨江南的景色尽收眼底。这幅对联成为扬州廿四景之一“西园曲水”的代名词,镶嵌在石坊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意境幽远,将乘舟游览瘦西湖所能看到的景致,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朝诗人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能代表河边之柳的风度了。“江”、“雨”、“草”三者交衬共融,与岸边杨柳一起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而堆烟叠雾的杨柳绿遍十里长堤,则衬托出大自然生机勃勃、逢春必发的万千景象。

但如果说柳的浪漫和凄婉诗意,则要首推宋代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宋词中的代表作,把河岸之柳带进了千年词坛,每当诗家词人到了河边水岸,哪个不发“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吟诵!这首词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这句词抒发的是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站在河边柳树下,看着随风飘动的杨柳,表达难留的离情;用晓风凄冷表达别后的寒心;用残月破碎表达此后难圆之意,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如果说哪首咏柳的古诗最为着名,当然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因为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不仅仅成为一代代中国少年普及古诗的范本,也赋予了柳树婀娜多姿的浪漫情怀。

这首诗,把杨柳曼长披拂的枝条形象,形容、比拟成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枝”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写活了。

然而,更妙的是“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咏柳》也因此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杜甫的《腊日》有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也是歌咏杨柳的名句。诗人告诉人们,忘忧草还承受着雪色寒气的侵袭,可是,柳树的枝条已经开始吐绿,报告人间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是把柳与春风联系在一起。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而最先报告春消息的是万千杨柳。柳色如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美妙的诗意和浪漫。

春浅谁先知

文/孙文胜

今年冬天干燥多霾,后院几棵杏树,枝干皲裂,形神萎靡,总是呆立在迷蒙的雾霭中。我偶尔去菜园小憩,都懒得多看它们一眼。到了五九,一场不大不小的雨雪过后,我却意外地发现,杏树暗褐色的枝条,不知何时覆上了一层红晕,皮里皮外竟生发出了生命的水色。再看前段干瘪的叶卵,也都鼓突出了鸟啄般的芽尖。一切预示着春神将要降临。

春之归,经常是悄无声息的。前年春节过后,我看后院的果蔬还是鸦雀无声,然外出大半月归来,蓦地就发现杏花开得沸沸扬扬。花儿朵朵相拥,羞怯地抱成一团,好像堆满枝头的积雪,又似徜徉低空的云朵,从远处看去,若淡淡的水粉画,透出几分朦胧,透出几分素雅。杏花瓣分五出,花蕊里浅黄的细丝顶着豆芽形的弯头,绝妙如乐谱上的音符,悄悄奏着只可意会的乐章。那天心头虽有惊奇掠过,但我并没有多想。今日面对报春的枝条,不由慨叹时光匆匆,生活麻木,枉自错过诸多美好的景致。

人若有心,春是可以早早发现的。韩愈有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

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天的影儿是看不见的。但有天雪花凝成了小雨,春天就来了。历经酷寒的小草稀疏矮小,若有若无。走近了,冬衣遮身,看不出醒动。烟雨里望去,朦胧间却见淡绿泅染了半面天光。韩愈诗句远近兼摄,空灵传神,全无为诗造句,为意设景之嫌,我相信他写的是真实所见,真实感受。

迎春花,是早春舞台上的奇葩。几年前的一个冬末,有好友邀我为他们戏校将要毕业的小学员拍照留念。戏校坐落在北原的一个土坎下,一排窑洞虽已破落,但陡峭的崖壁上,由上至下却铺满了迎春花的枝条。凛冽的北风里,迎春的枝条青里泛红,羞涩的花苞半开微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密密匝匝洒落满壁,如朗夜的繁星醒目灿烂,点缀得土崖鲜活生动。为了留下最美的影像,几个小姑娘轻轻掐下一束枝条,左缠右绕盘成花环戴在头上,引得围观的师友啧啧称赞。半大小子们则不同,他们换上练功服,在花壁前有踢腿的、有下腰的、有劈叉的,还有扎势跑圆场的,个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看得我眼都直了。忽然,有人喊我该拍照了,才发觉自己走了神。我的心那一刻,被那花、那人,照得敞亮亮的,没了星点灰色和沉闷。

早春的消息,就是如此令人心动,令人忘忧。去年冬天,琐事奇多。到了腊月三十,我和妻才慌脚乱手地赶去县城办年货。那天适逢一场大雪,回来时两人都冻得手脚冰冷,眉毛挂霜,没有丝毫赏雪的浪漫。然而,当我们发现路边的花圃里,有一株红梅傲雪绽放时,不由都停下了脚步。雪映梅红,梅点雪亮,妻围着那株梅双眸有神,左看右看不忍离去,兴奋的脸蛋都沁出了胭红,仿佛我们原本就不是迎年的,而是因一株花才奔波的。

杨柳姿态婆娑,清丽潇洒,报春时常常出人意料。明明昨日还冻得人搓脸呵手,今日不经意地推开窗,忽然就会呼吸到一股久违的清新。循着淡香极目,你眼里定是“杨柳青青轻烟凝”的奇景。“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有风即情,微妙的色彩变换,把暖春佳音描绘得妩媚婀娜。童年时,我很喜欢柳条帽,虽然编制得粗粝,却编进了梦想,织进了快乐。取一截柳枝拧下外皮,做成的柳笛呜呜哇哇,把寂寥的童年吹得有声有色。

寻春,寻的就是一份明媚,一份阳光。寻着了,知春了,谁不想蘸着汗水,用脚印在充满希望的季节写下踏实的诗行?

杨柳舞姿

文/李阳波

晶莹剔透的记忆,停驻在十八岁那年的水面。波光粼粼,涟漪晕开,我确知那都是来自岸边柳条的轻拂。宁静的年华、诗般的诺言,因为有湖色的鉴照而成为永恒。过了中年以后,回到故乡的黄河故道,依旧是天光云影,柳绿水蓝。只是那永恒的青春与许诺已不再永恒,而不含任何杂质的记忆则永远遗留在记忆里。

千顷绿柳扬起的微风,万箭金阳的浓荫,是我离乡前无悔的岁月。当我还是一位高中青年,总是习惯坐在水边了望属于自己的私密天地。酷嗜骑着自行车穿过朽旧的城墙,不定期造访柳荫下的草地。那都是发生在我的爱情之前,在我的文学之前,在我的文化之前。清澈的潭水告诉我,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比起爱情语言、文学语言,我与天地的对话有一套沟通的系统。你可能不会熟悉我的青春城堡,不过,一旦来到柳岸水边,你当可理解我曾经有过纯粹与澄明。

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知己或知音,而只是与朋辈一起骑车出游。从小镇北端的校园,到城东的碧绿潭水,整个世界就只有那么大。现在看来也许是闭塞的,那时我都觉得是安全的。我与朋友只是交换一些异性的信息,最多是一些性的禁忌。当我开始阅读诗与小说,就已渐渐意识到正要走出自己的天地。

那些阅读并未引起我青春友伴的好奇,当然更不会成为我们之间的话题。但对于彼此的友谊全然无碍,他们仍然邀约我去倾听水声、虫声、树声。设若我继续留守在故乡小镇,也许无闻于那些痛苦的知识与折磨的政治。这常常使我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赖和回忆中的阿四,钟理和所眷恋的乡民。静静躺卧在杨柳树下,我与朋友各自吐露内心的志向。在柳叶摇曳中,我从绿荫缝隙窥探蓝天。终于忍不住对着他们宣称,我将出国留学,到小镇以外的遥远的世界。他们都倏然坐起,以不解的眼神注视着我。

那是非常远大的志向,不可思议的誓言。我可能是出于一时无心的冲动,却又不知如何收拾那样错愕的场面。对着朋友,我只能含糊漫应着,会的,我会永久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然而,也不知道有什么力量隐隐推着我,把我推到远离故乡的方向。直到高中毕业之前,我与朋友仍然在水边欢笑唱着英语歌曲,发音不全,旋律变调。从右手算过来的第三棵杨柳树,确实见证了泛起的梦想在我们的谈话中泯灭。青春的胸膛有多洁净,就像你可以俯望水底的鱼群,历历可数。

我携着受创的灵魂回到故乡时,那年歌声飞扬的朋友已都散落天涯海角,以不解眼神凝视我的他们,大概也记不起曾经的誓约。有的仍然漂泊在异国的城市,有的浮沉在商场的风尘,其中有一位则漠然告别人间。晶莹剔透的情感,如今是一池被撩拨的泥水。我知道,混浊的记忆,再也不会有沉淀澄清的时候。

站在岸边,我私密的天地并没有怀想中那样开阔。湖中无端矗起俗艳的阁塔,遮断我远眺的望眼。楼台后的云龙山也遭到开挖而全然倾塌,而水岸的杨柳也几乎被砍伐殆尽。只剩下左岸的这一排,依旧是柔指梳发的姿态。柳树水蓝的青春,成为生命中的一篇传说。千顷绿柳,万箭金阳,烙着我的青春印记。你来寻找谣传中的我,爱情之前、文学之前的我,务必记住,就在右手算起来第三棵的杨柳。波光粼粼,涟漪晕开,都从这里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