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散文
诱惑散文(精选11篇)
锦丰 摇曳在文化中的诱惑
文/颜士州
没到锦丰之前,在我心中只有一个假象中的风情画卷,那只是朦胧而又遥远的美好版图。初夏的清晨,当我随市作协一行站在锦丰繁华的街道上,忽然感到它是一个灵动的,具有诱惑的江南水乡的美丽缩影。
行走在锦丰的老街上,感觉街道不宽,路面的五彩青石板相砌,蜿蜒起伏,纵横交错。小镇依偎着长江,水流成网,水随街走,忽隐忽现,从长江流出的水系把小镇网织在水的世界里。
我们一路西行,一座高大的建筑吸引着我的眼球,我们来到了“沙上文化展示馆”。馆内通过文字、图片等高科技平面光控技术,分别向游人展示着不同的主题。“地域形成区”追溯了张家港的沙上历史,成陆时间近800年,较早地形成沙洲,于是天造地设地成就了这方土地的名字——“沙上”。“建制沿革区”细致诠释区域党建工作的丰富多彩。“风俗风情区”展示沙上民间文化中的三兴锣鼓、唱春、行嫁妆等民俗,让游人耳目一新,彰显出沙上文化的神韵和民间风俗特色。“经济崛起区”详尽介绍了不甘平庸的江海汉子游历这片土地,将贫瘠的沙地耕耘成一片发展的热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跟着时代的节拍,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开现代工业的瑰丽画卷。“斗争史实区”讲述了沙上的历史是一部战天斗地的英雄史。“名人传略区”介绍着近代沙上的杰出代表,在各自的科学技术领域创造出了不朽的业绩。
离开展示馆,我们来到了长江边的一家水族馆,这是一家沿江修建的小阁楼。进入店内透过镜面发现冰柜里的长江水产品应有尽有。有身长而侧扁,色泽银白的刀鱼;有形秀而扁,似鲂而长的鲥鱼;也有锐尾膨腹,体似园筒、状如蝌蚪的河豚。店主人告诉我们锦丰镇地处长江口道,邻近海口,水道较为狭窄,鱼饵丰富,长江里的鱼喜欢在此产卵,尤以“长江三鲜”最为频繁。古往今来,沙上的长江三鲜一直以肉质鲜嫩,味道唯美令人津津乐道。
晌午时分,我们来到了科文中心。这是一幢别墅式上下两层的文化大厅,在这里锦丰人紧紧依托沙上人文资源的优势,取得了全民参与以及文化成果艺术性展现的良好局面。它内设舞蹈房、羽毛球场、阅览室、书画室、书画展览室,让村民不出家门口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村民们在这里唱着悠扬的老歌,跳着欢快的舞蹈。科文中心为全镇居民提供了休闲、文化、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清澈的歌声响起,一首首具有民族风情的歌倾情流出,弥漫在大厅的空间。听着这悠扬的乐曲,有一种久违的清新、干净和真实,不由得让人为之振奋,奔放的热情随着空间转换着,心情不禁随境驿动,悄悄流入我的心田。
文学的诱惑
文/刘希梦
赵丽宏先生说过:“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在他的笔下,文学变成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而在我的印象中,文学却成为寄托我幸福的储柜。
我仍对我刚上小学时背的第一首诗记忆犹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那时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解其意。再大一点,我开始朗诵唐诗宋词,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闲情雅致,让我似懂非懂地领略了唐宋诗人的各自意境。
上初中以后,我开始阅读名着。我会为了仁慈的唐僧错怪一心为师的孙悟空而义愤填膺,我也会为了多愁善感的黛玉的咳血身亡而黯然神伤。那些作家,用他们的妙笔牵动着我的思绪,把我引向如桃花源一般的文学仙境。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阅读郭敬明的书,他用低调的文字描绘着青春,用尖锐的词句讽刺世间的黑暗,用伤感的字眼描写青春的灿烂。他写的结局常常让人出乎意料,在墨色深处被隐去的,是大片大片的有关青春的疼痛。受郭敬明影响,那时,我也会随手记下一些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的句子,再次翻阅,却总觉得幼稚和可笑。
现在的我又有了新的“猎物”,那就是侦探小说。它们带领我进入心惊肉跳、毛骨悚然的犯罪现场,然后又引领我进入逻辑缜密、找不出一点差错的推理,不断地追捕、不断地探索直至柳暗花明,让我有一种探险的感觉。
文学,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文,尚待细细寻味;文学,是一杯醇香四溢的茗茶,尚待丝丝品赏;文学,是一阵淡雅扑鼻的花香,尚待缕缕回味……这,就是文学的诱惑。
赤裸的村落
文/程中伟
冬季,北方村落赤裸裸的。
乡村间,小河瘦瘦条条的,亮如明镜,秋天点缀她腰间的蔬果、夏天挂配她身上的西瓜早不见了踪影;村旁,十几米高的大树光腿赤膊,在嗖嗖寒风中将巨大的鸟窝极力托向头顶,免得受到侵害,不过生命早被盘踞里面的巨蛇打破。远远望去,表面诱惑犹存,充满遐思,魅力四射,而本质上生命已不再延续。顽童蠢蠢欲动,忐忑着爬攀至树梢,但见充满诱惑的鸟窝里长蛇吐出的蛇信,顿时失魂落魄,坠地衣破,皮开肉绽,落荒而逃;巷内,家家户户的柴垛越来越小,最后全化作每日袅袅四起的炊烟,升向飘渺的天空,变成空气,于是乎,村子显得越发空空荡荡;院墙旁,遗留的石榴挂在高高的枝条头上,成为院子里的焦点,显得格外醒目,成为孩子投掷打赌的对象;屋里,火盆中柴禾的炭星不断散发余热,煨热整个冬天,只留下半盆轻如鹅毛的灰烬。
星移物换,岁月如梭,时光如流水,辈辈乡民,守住了金黄的土地,守住了自己的根,却守不住一丝秘密,心底总是赤裸裸、坦荡荡的,三五一群,打情骂俏、下棋解闷、哭天骂地、一笑了之,像秋季暴露的高粱、开角裂口蹦出的大豆那样哧溜溜的。
屋内,瘦弱的奶奶坐不住了,一身黑色,眼神焦虑,颤颤的牵着一身红色的孙女,走出屋子,来到院子,蹒跚着走向街头,来到村口,望眼欲穿,翘首期盼千里之外的亲人能早日归来。一撮黑、一撮红,一撮红、一撮黑,在多日暮色中替换消失。
城市里,寻梦的热血青年们,打包成批、一波三折、汗流浃背、削尖脑袋坐上火车,行囊中鼓鼓的、沉甸甸的,装满了祝福。期盼与祝福交汇,亲人与朋友相聚,沉寂赤裸冷清的村落开始沸腾起来,热腾腾的饺子冒着热气,人们越发耐不住春的诱惑,像鞭炮一样“爆”出一朵一朵的春梦。
一棵树的诱惑
三月了,一切都在生动着,大地刷新。又一个春天随着温润的小南风漫过树梢,燕子们越过山川河流,乡村都市,在大地上跳跃,鸟翅划出优美的弧线,呢喃在苏醒的屋檐下。
回想蛰伏一冬的困惑和隐藏,真如冬眠的蛙和蛇一样,我需要一次小鸟破壳般的突围,一声惊雷或一场大雨,即便是一场见血封喉的箭雨。
日子和岁月贴着我的生命,像一场梦,像一次毫无准备的情感盛宴,直奔我的胸怀,把我打得一个踉跄接着一个踉跄。假面具的生活和伪饰的情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把自己蹂躏或驯化为哈哈镜中的变形人,甚至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假话像水雾中的塑料花摇曳多姿,矫情被包装成各种各样的面目招摇过市,以适应活得舒服的本能需求。心中想长出一片绿叶或属于自己的一扇窗口,却淹没在都市人肉物欲的丛林里。除了仰天长叹,就是只能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从一堆肉和又一堆肉中伸着血脖子挣脱逃开,在回望祖先的心路历程中或在线装古装的书本里寻找一点过去。因为,当下的书本抒情也在迅速地干涸化,假情假义像子弹一样呼啸在我们的耳边,一切都在激素的催生下疯狂地生长,并开出恶之花。在星空下漫步,与树木、云朵待在一起,看看那些柔软、缓慢的炊烟已成生命和心灵的奢望。工业化城市化覆盖了一切,它几乎像一条条强制装配的流水线,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搅进、吞没,甚至庞大得连骨头渣也不吐。柔软的躯体已失去人生的弹性和光滑,血液也粘稠成果冻状,不是堵住心脏就是拴住大脑,放支架的人越来越多,走路摇摇晃晃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眼泪少了,少得想硬挤都挤不出来。都市的心湖在盐碱化,硬且苦涩,不相信眼泪,更没有动情而怜悯的眼泪。
我看见一棵树,一颗春天的风中之树。
风来了,风从我的身旁刮过,也刮过树的身旁,我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我抱着树,紧紧依偎着。风越刮越大,雨也来了,一群鸟猛的钻入树冠中,树成了我们的天和地。我们不走,树却像有急事般,把头摇得呼天抢地,它从雨中汲取生命和营养,直到夜色苍茫,一群群的鸟雀叽叽喳喳飞离,犹如后山坡上的果园里黑色的山雀一哄而起。雨停了,树止住了脚步,我们却该回家了。月牙儿出来了,遥远的星河泛着白光,树木在星光下闪烁,它的根躲藏在被雨水浸泡的大地中,一片昏暗。树干挺拔的躯体在夜的神秘中,仿佛传说中一尊敬畏的神。树叶被黑色笼罩着,密密如一口黑锅,我黑色的体肤连同大地一样,在等待着那瞬间的风起,呼啦啦,一叶响动一棵树就会响动起来。
当阳光在天空中绽开,两只鹿或羊在树下或山坡上悠闲地采摘着叶片或啃着青草,你一生有漫长的光阴,可以读点闲书,喝点小酒。直到后来,暮色漫进衣襟,猫坐在书上模仿你,你永远躺在那棵树下合上永不睁开的眼,树已成林,林里传来天堂的风声。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你不动,却和这棵树擦肩而过。神鹿们从大地蒸腾的烈焰中浴火重生,那么干净,那么美丽。一只蝴蝶落在它们带有白色圆点的背上,像一片柔软的叶片被风吹动。
然而,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这棵树。,一颗在雨中走动的树。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被种下抑或是被风或鸟衔落下的一粒种子,树干挺拔雄伟,浑身披满了青苔,湿漉漉的仿佛水浸过一般,虽然被数以万计的人注目和抚摸,它依然冠盖群芳,呼风唤雨。一种天然得有点傲慢的姿态。即使千年它倒下了,在地下,在水中,风化为煤或重生为风。水在它的周围静静地流着,它用身躯改变了水的姿势。如果有流水从它身上滑过,在它的胸部,可能又会长出另一棵小树,那小树颤颤地站了起来,临风起舞,搅动起叮咚的水声,风铃般在山坳回荡。当人们踏着漫水匆匆而过,一个趔趄,弯腰或伸手想去抓住那颗小树时,小桥或流水已经过了。老树和小树就被人们所记忆,所牵挂。
我怀想着沉在水底的那些树。我觉得它们真正的气韵和美就是沉静,沉静得一睡千年也不喧嚣浮华。它们巧夺天工或大气磅礴,行走在哪儿就和那里的山水,花草鱼虫融在了一起。水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山浓了又淡,淡了又密,而那些风干或沉在水中的树,总是藏静于心,大智若愚,只被风和水亲昵着。风和水永远活着,大树和小树就永远活着,老树生花,树真的是成精成神了。水声淙淙,树影婆娑,瀑布雷鸣,一切都像一个纵情的少年把性情拨弄得如四季的风,树在风中旋转和奔跑,活一千年,死一千年,朽一千年,再生,永远不死!
一棵树在雨中行走,而我不能。
我真的不能吗?当生命仅仅被活着所用,漫长的光阴又有何用?而当暮色漫进衣襟,谁在风雨里懊悔。金色的红狐爬上树梢,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漫山的树林里只传来孤单的风声。
米卷的诱惑
文/轻吟细语
第一次领略米卷的诱惑是在一家越南餐厅,当那盘4个小巧玲珑的米卷精致地摆上桌时,米卷就进入了我的美食记忆里。筷子小心地夹起来,琢磨用什么做的,如此剔透诱人?轻轻咬一口,清清爽爽,卷皮裹着粉丝、木耳丝、红萝卜丝、青瓜丝、绿豆芽,简单几样食材在半透明的米卷皮里释放出缤纷精彩,朦胧中透出一种难以抵御的食欲诱惑。
当即冒出一个念头:我也要做。
做米卷自然首先是要有米卷皮,哪买呢?跑遍了几家大超市都没找着。没想到偶尔在香港看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即买了两包。
米卷的技术要求零难度,只要有了米卷皮,其他都好办。到超市精选了十多种口感清爽,色彩缤纷,视觉跳跃的食材,回来七手八脚三两下准备就绪,最后将米卷皮用开水一烫,把食材放到米卷皮上卷起来就OK了。包的时候注意食材特性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吃出鲜美的层次。
第一个杰作卷好,忍不住欣喜地直呼:诱惑!简直诱惑!!太漂亮了……
接着迅速包好一盘,拿出相机,咔嚓咔嚓连拍。美味佳肴对于我来说早已不再限于满足食欲,而是追求其中的精神内涵。每每总是先在精神领域里香飘四溢,脑瓜子满足了,再把流淌的余香送到嘴里细嚼慢咽,忘情地感受生活的赐予和食物的美妙。那种投入是何等享受?喜悦心情尽在不言中,玩味的是一种品位文化,一种优雅境界。
说到诱惑便想起热播的连续剧《回家的诱惑》,这么多年我基本不看连续剧,因为一看,就会不自觉的陷进去,结果赖在里面什么也不想做了。晚饭时习惯边看保健专栏,其间不断播放这个剧的预告,受其诱惑,看完保健栏目竟然坐下来继续看。果然被彻底诱惑,还越陷越深……一直看完大结局。
那段日子,每晚都12点后才休息,这对一般人也许没什么影响,可对我这个睡包来说简直像经历了一场睡眠与诱惑的大挑战。
因了,一有机会就慵懒地窝着,如猫。
可这剧的诱惑变成一种强烈的欲,寄生在脑内,即使天天忠告不要再受诱惑,却夜夜守望诱惑的开始。哪怕在外面也准时往回奔,奔到家马上打开电视,还要加上一句兴奋之声“呵呵,刚刚开始。” 一股傻劲全剧追下来,每天熊猫眼,迷迷糊糊的,真累。
剧中对爱与被爱的渴望,对家与厮守的渴望,几个人痛苦地纠缠,为所有的爱执着地痛着,为所有的恨执着地伤着。以致爱恨血泪一起滑落,甚至用生命去演绎残酷的童话,让破碎的心风化消逝,剧情相当凄美。然而,当相爱成为过去燃烧成灰烬时,验证了错爱一个人,注定被遗忘被抛弃。所留下的伤痛,哪怕耗尽一生也未必能忘却……
心被疯狂指引,爱在恨中迷离。幸福在哪里?归宿在哪里?窗外狂妄的雨张扬着失乐园的的孤寂,谁也无力反击无处逃避,短暂的美丽像流星划过天际,那道光美得几乎令人窒息。曾经的相爱,如今的陌生,咫尺之间遥不可及。
一个个清寂的夜里,听着风的叹息,到底什么是爱的真谛?慌乱的心,纠结着观众思绪……
有人说这个剧让人懂得“男人没本事就别说女人太现实,女人没实力就别说男人太花心。”也让人明白“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女人无所为背叛,背叛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
其实,人的一生,总要面对许多诱惑,无论男人女人。在人生路上都有N个诱惑在等候。然而,一个人在面对情感诱惑时,懂得放弃,或许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伟大。因为,那是生命体验,也是道德较量。
兜了一个圈,从影视剧的诱惑拉回到现实的诱惑,再看看眼前晶莹剔透的米卷。
瞧,米卷的诱惑,让胃里的食欲蠢蠢欲动……
诱惑是存于世上的一种奇怪的东西,会让你为之疯狂而不能自已。人存于世上,要面对种种诱惑,有来自物质的,也有来自精神的。或许人的一生注定在不断地被诱惑剌激,在拒绝与接受的抉择中承受折磨,可往往痛苦便是来自于无休止的诱惑和欲望。
然,为善者静而无为,适情辞馀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於己。古训有言“巧言令色鲜矣仁”,受之约束,含蓄内敛的我,满腔小女人深远情怀,爱到深处无怨尤,唯被诱惑的是家,永远迷恋的是家……因为,家是心灵的依附,回到家心就感到踏实,就会感到放松和自在。教育家巴士卡力曾说“爱是把你引入你心中的一个过程。”或许,在平淡的岁月中不断营造多姿多彩的生活趣味,便是生命对爱的解答,人生况味心中景色不过于此。
此时,米卷的诱惑温馨地飘香,香气中夹着家的味道……弥漫于四周,弥漫于心中。感受到了么?
立冬后的下午
文/辣糖
似乎已经习惯坐在安静的课堂上听老师喋喋不休着他冗长又无聊的自我夸奖式的演讲。猛然回过神来,抬头望向窗外,明晃晃的日光总能将我的思绪从上一段暂停,然后拉向下一段。
已经立冬了,又是一个有阳光的下午,如果可以,在院子里看一本书会是极好的。我这么甜甜地想着。
时间来到了2013年年底,温度并没有因为立冬而骤降得让人猝不及防,反而是一连几天的艳阳高照,真是难得一见。最近的生活总让我想起一些话,诸如“生活的常态是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之类的。对,平淡,正是这段日子以来最好的写照和总结,就像燥热的夏日被宁静的秋覆盖,短暂的凉爽会让人心旷神怡,沉寂得久了就容易爆发,倾盆大雨或大雪纷飞,毕竟冬天就要来了。
社交网络里,朋友的生活总是无时不刻充满了惊喜与欢乐,与他们相比,我生活里的色彩就像被什么稀释了一番,寡淡的很。听说昨天是立冬,再过两天就是光棍节了(也就是我的节日),淘宝上会疯狂打折……这些看似能让许多人为之疯狂并大肆庆祝的消息在我这儿并不奏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兴趣是我拒绝它们的说词(毕竟我也不想这样),但这些说词也恰恰是此时最真实最切合实际最理想的状态,换句话说,我需要它们来帮我抵抗一些诱惑。
说的不假,生活还是充满诱惑,只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生活也充满了挑战。有些人迎接了挑战,拒绝了诱惑;有些人陷入诱惑,将挑战抛在了脑后。其实,当你尝试去抵挡这些诱惑时,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人们总感叹生活不易,在此时它给予我的挑战就是就业或者升学(深造)。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可以通过计算或深思熟虑就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最困惑人的是,二者皆有可能是正确选择,只是过程不同而已,我又该如何让抉择?我知道,这是每一位大学生都会面对的问题,我也明白,这是一个值得我去严肃地思考、仔细的琢磨并为之废寝忘食的问题。无论如何,我要做的是全力以赴的PREPARATION,它会占据我的时间、精力、思绪等等的EVERYTHING,所以怎么可以心有旁骛?
我可能短时间内无法解答,也可能短时间内会一直持续这种颓靡的状态,准确的说是一种生活里最基本最单调的周而复始的折磨,但清醒一定会如影随形,就如此刻,我望着窗外,就开心了很多,可能是因为想到了更多,但管他呢,就算是莫名的。教室靠山,我一直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也许我知道,只是不记得。山那边整点的钟声响起了,回荡到这边安静的校园里很是悠扬,我以为会看见成群的白鸽飞过,但我忘了,这儿不是广场,我还在课堂上,那个“王婆卖瓜”一般的老师就像在演着一场无声默片,又把我逗乐了。
渐渐发现,在这样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里,就算迎来寒冬,也不会冷到心里去;去图书馆自习或去教室上课,占到一个好座位是一件有好福气的开心事儿,最好是靠窗,这样一来可以欣赏窗外的午后。相信我,景象没有那么萧条。就算冬天即将来临,就算乌云笼罩在心头,也一定可以从窗外那棵熟悉的大树身上,感受到一股让你坚持下去的力量。
骑行的诱惑
文/王景瑞
“红一程,绿一程,车向遗爱深处行;樟一层,柳一层,绿如碧涛车如龙……”不知哪位作曲,把我写的这首“打油”谱成小调,不想一纸风行,不少晨练的骑行老者都在轻声哼唱。别人听之可能一笑了之,但在我的心里却是异常亲切。
话还得从今年初春说起,30多年没有摸过单车的我,经受不了“风影”的挑唆,贸然加入了老年环湖骑行车队,有幸零距离地领略了他们的老骥风采。年近花甲的“风影”,也是电网系统的一名员工。因为爱好而选择,因为选择而拼搏。据他介绍,在省内最美十大湖泊之一的遗爱湖里,常年活跃着“梦之队”、“风之队”、“0713”等数支自行车骑行队伍。
我也喜欢那种挑战自我的感觉,欣赏风景与磨练毅力并行。于是,每天黎明即起,便与“梦之队”的骑友一起,越拱桥,穿石径;过栈道,走廊亭!湖区的路面曲折起伏,蜿蜒迂回,骑行所体验的就是那种冲刺和冒险。我与那些环湖骑行者们脚踏山地车,两腿生疾风。一会在攀爬,一会在俯冲;一会像脱兔,一会像隼鹰……一部单车显身手,一步一景都关情。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完成至少一次骑行,不管圈数多少,无论距离长短,次次变道都有心机,回回走向各不相同。
问到为什么喜欢骑行,用骑友的话说,就是强身健体,感受快乐。只要谈起骑行话题,几支环湖队伍的骑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尽管这里弯路较多,坡度不小,但是这种活动简便易行,老少咸宜,在此运动,相当惬意。骑行略带凉意的轻风,可以带走身上的热度。特别是在人车合一之时,可让身体处在一种自由飞翔的空灵状态。这些老年骑者,基本都是退休员工,所以在配置车子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拒绝了公路车,而是选择了相对憨实的山地车。他们认为,骑行安全第一,但是偶尔也得外出,也得“飙车”,老夫聊发少年狂,寻找一下爽爽的感觉。他们说,当你把自己的汗水拼撒在奔向终点的路上时,回头再看,路上的坎坷都会成为你骄傲的资本!
骑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我去了方才弄懂这些环湖骑行者之所以春不怕潮气,夏不怕热蒸;秋不怕燥裂,冬不怕寒风,是因为骑行乐无穷的内在动力!如今,我也更加向往那种在路上的感觉,喜欢那种高速飞翔带来的刺激——当一定的速度在路上飞行转弯时,那瞬间时速所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表述的;当靠自己的双腿超越四个轮子的汽车,追星逐月,那份潇洒是难以表述的;当穿越于林间、水边,那份惬意是难描述的;当人们投来赞佩、惊讶的眼光,那份自豪感是难以表述的;当坐在路边亭榭喝一口清茶,那份淡泊与坦然是难以描述的……
环湖骑行,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阵清风,一泓甘泉,一袭白云,一抹夕阳,一缕炊烟,一米诗情,一路梦境……骑行之美,无法言喻,只有真正融入的行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那是一种真情的美,一种野性的美,一种回归的美!
故乡的诱惑
文/李晓巧
故乡把最动人的面容用了一层薄雾似的纱蒙着,平心静气,脉脉深情地等待昔日的“小伙伴”们将它轻轻挑起。“没有人从故乡来。”拉伯雷这个人文主义巨擘写下这句话,要表达什么呢?人——为什么要从故乡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身在异乡为客者见夜月而惦念故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在京为官者由聆听而情归故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是边疆猛士于战场的飒飒烈风中心恋爱人……一部中国文学史,思乡是最令人动情的亘古弦奏。
只要您将双脚踏出了生养自己的故园,仿佛很难经受得住“故乡”的诱惑。这“诱惑”或来自于故乡风物,或起自某个人,或是出于某件事,甚至仅仅“故乡”两个字,就能让游子悱恻不已。空间远近并不是决定思乡深浅的唯一要素,此外,更还有时间长短、情商的高低等,共同牵扯起游子怀乡的情思和意绪。
莫说古人多情,即便是现代,“乡愁”也像个精灵似的,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深情的主题,她在余光中和席慕容的诗里,她在三毛的文中,她还裹挟了钢琴王子潺潺如流水的琴音……那些心怀故土的忧伤思绪汇集成溪水,在时空的光影中,跳跃不息。
三十年过去,故乡形貌早就不复往昔,但内心最宁静而敏感的一方心地却还清晰地保留着故乡的记忆碎片。村里小学校被五彩的庄稼地紧紧环抱,在土坯砌就的教室里,就像庄稼“间作”那样,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学生混在一起。村小的周边,四时有着不同的画面。春季茵茵葱绿,夏天青翠葳蕤,入秋后金黄斑斓,冬天里雾气缭绕。琅琅读书声在田野中时而腾起,干净稚嫩,蓬勃脆亮。
那时,我老家的院子也是用土坯垒成的,有棵梨树,秀雅挺拔。细雨过后,或者晨露未曦时,“梨花一枝春带雨”,瘦弱洁白的梨花总让人心生爱怜,然而梨花与绿叶在静静映衬中,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的情状,也格外动人。多年后,我的脑海中常常浮起那一幕,内心里常生发“岁月静好”的别样情致。
乡间的夏季,太阳一落山,乡人都喝完稀粥,洗过澡,三三两两地到村西叫做“板塘”的一条宽大塘堰上乘凉,堰上那些浅而密的草类,仿佛正是为乘凉而备的,竹席、草席甚至于布床单,一溜儿铺开去,睡在上面软软的松松的,极舒服。弦月爬上了湛蓝的天幕,山野吹来的风,带来水稻、黄豆、玉米等庄稼的味道,沁入肺腑。
故乡是有味道的,故乡是有声音的,故乡把最动人的面容用了一层薄雾似的纱蒙着,脉脉深情地等待昔日的“小伙伴”们在心里、在梦中将它轻轻挑去,把她一点一点地想起。“没有人从故乡来。”其实,她是在等着你去。
紫菜的诱惑
文/周苗
清晨,迎着熹微的阳光,街头巷角的小吃店里聚集了早起的人们。拥挤狭窄的店铺里,顾客们的催促和店主人的吆喝声,夹杂着锅碗瓢盆的磕碰声,充溢这小小的空间。蒸笼的水汽弥漫开来,暖暖地又是喧嚣忙碌的一天。
人们对于早餐都有自己钟爱的花样和搭配。叫上几样小吃再配一碗紫菜汤,是很多人延续了多年的传统,既然已经适应了肠胃,就不会去考虑每天变换品种了。
在舟山人的饮食江湖中,紫菜具有超然的地位。不像其他汤羹需要大费周章折腾一番,一撮盐、几段葱,清清爽爽的一碗紫菜汤,方便简单又滋味无穷,在当下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显得尤为适宜。如果稍有闲暇,也可切点蛋丝或是放入一点熟虾皮,那这汤又会呈现出另一样风情了。
看似简单的紫菜汤,其实也需要用心才能获得最完美的风味。一些食肆小店,会提前在碗里准备好配料,然后服务员板着脸往你面前“砰”一放,随手冲上热水。冷漠的态度加上温吞的水,这汤简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
据一些有资历的厨娘讲,要泡出一碗好汤来,这紫菜必须要用手来撕成碎片,绝不能贪快用剪刀剪。说来也不可思议,这两者的滋味的确有些难以表述的差别。而冲汤的热水,必须是烧开沸腾的滚水,才能把紫菜的鲜美给散发出来。这倒类似于泡茶了,只有用适宜的水温才能泡出一壶好茶。紫菜与茶叶,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其蕴涵的道理却是相同的。
临近春节,菜市场周边多了一些卖紫菜的小贩。这些人的怀里或面前的箩筐里,装着透明塑料袋包裹着的黑褐色呈圆饼状的紫菜。在寒风中哆嗦着的摊贩们,殷勤地介绍这紫菜品质如何如何好,让你不忍心拒绝,会买上一两饼带回家去。
生活在小岛上的人们,大多有过“弄汰横(礁石)”的经历。在礁石上健步如飞攀上跃下时,脚底要注意的不仅是锋利的贝壳尖石,还有那一丛丛湿滑的紫菜。一不留神踩上去,就会让你摔个头破血流,那种苦楚是生活在大陆上的人无法体会的。
近些年,一些沿海岛屿兴建沿海公路,紫菜赖以依附生长的潮间带大量消亡,只剩一些未完全开发的悬水小岛还会有野生的紫菜。岛民们带上钢丝耙、竹簸箕走向退潮后的礁石,然后手脚并用将紫菜扒拉进簸箕里,回家后进行一番挑拣漂洗,再盛入圆形的竹筛晾晒至干,就成了市场上出售的成品了。这种方式制成的紫菜坊间称为“打菜”,品质绝佳,只是全靠人工采取,产量不高,价格也较为高昂。
礁岩上的丛丛紫菜在一些小生物看来,无异于广袤的森林。诸如一些小海螺、海蟹之类,都会依附其生存。因此“打菜”之中多少会有些杂质,不过并不影响品质,反而是野生原始的有力证明。食客在享用时,不经意间,汤匙里浮起一只小螃蟹来,想想也颇有趣。
记忆中有许多关于紫菜的片段,一幕幕时常会在眼前萦绕。饥馑贫瘠的少年时代,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馋欲,山野间的各色野果、田头遗落的番薯,都是慰籍“馋痨虫”的佳品。家里箱柜里储备的紫菜自然也逃不过被发现的命运。趁大人不在的空隙,偷偷打开柜门,撕上一片忙不迭地送进嘴里,那鲜美的滋味瞬间充溢了整个口腔,反复咀嚼,甚至不舍得下咽。
实在抵御不了那味道的诱惑,抱着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一次次“作案”。终于,圆饼般的紫菜从满月渐渐亏蚀到弯弯的月牙。小伎俩终究露馅,父母也只能故作嗔怒的责怪几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心里满满的是对儿女的愧疚和怜惜,这种情愫在我初为人父时才逐渐明白。以至于我时不时的会泡上一碗紫菜汤,在氤氲的水汽里,过去、当下、将来,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文字的诱惑
文/朱佳蓓
我站在彼岸,回首途经的风景,一地芬芳,一袖盈香。因为文字的诱惑,我不禁投入了书的怀抱。
儿时,陪我度过一个个百无聊赖的午后的,是一本本厚薄不一的童话,安徒生与格林,偶尔有希腊。当海的女儿变成泡沫时,祈祷她的灵魂会变成最美的天使;当白雪公主遭受继母毒害时,希望她能一次次化险为夷;认为普罗米修斯是最强的天神,他能忍受穿肠破肚的痛苦,因为他的缘故,有一段时间不仅节约用水,还节约用火……由于年少,从未深究过童话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就这样,纯真而无知的心灵一次次被不尽相同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文字成为了我的启蒙老师,使我的双袖初盈书香。
上学后,父母告诉我中华历史是一块璀璨的瑰宝,两本厚实的《上下五千年》至今令我受益匪浅。从春秋战国到开元盛世,从大禹治水到苏武牧羊,从颠沛流离到一统天下,我素不知神州大地上曾诞生过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有的是一代枭雄,有的是女中豪杰,有的只是一介布衣……历史的神奇在于平平又仄仄,大起又大落,万管齐奏也无法尽显的壮丽,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过眼烟云,却成就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神圣而不失绮丽的历史。心怀古今,两袖书香似乎又充盈了些……
步入中学的门槛,我更倾向于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他不像刘备,被火烧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他不像孙权,守着父兄的基业就面南称帝;这位魏王在宛城丧子折兵之后痛定思痛;这位大将军在败走华容道时嘲笑周瑜、诸葛亮;他割须弃袍,巧施反间计,曹操把坚强演绎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读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
文字给了我启蒙,陪我度过了青春,在文字的循循善诱下,我领略到了文学的趣味。豆蔻年华,与文字相伴,我不寂寞。远处,风中又传来了悠远的吟唱:不如笑归书海去,任文字跳跃舞动……
文学的诱惑
文/徐黄观
着名作家赵丽宏如是说:“文学是人类情感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也因此,我对文学似乎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在每个夜阑人静、清风习习的夜晚,我总会泡上一杯香茗,捧起我的爱书,任指尖轻划每一个字迹,那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如从遥远的夏季海边吹来的微风。沉浸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文学那独具韵律的魅力,那真挚的情感、绚烂的意境,仿佛只在片刻间被我捕捉,又刹那间幻化为一片天蓝的氤氲。沉睡的心扉被轻轻叩醒,如置身花雨飞扬的雨季。徜徉书海,我时而漫步清幽小径,时而驻足遥望芳草连天,时而聆听暮鼓晨钟,时而细闻深秋暮雨……
踏步书海,使我痴迷,令我心醉。
因为有了文学,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激我奋进,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令我畅往,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惆怅使我心疼,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憧憬让我遥望未来……
因为有了文学,我多了一份恬淡的意境,在喧闹时给我一份清静,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赠我一片安宁。读书不仅仅是追求一种心境,更是阅览另一个人生。
读书不是孤独寂寞时的消遣,不是为了高谈阔论。多读一本书,无异于多活一个人生。我珍惜与文学的那份心灵交汇的情缘,深深地眷恋着书香的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