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老爷子文章

2022/12/18经典文章

老爷子文章(精选11篇)

一副老花镜

文/宋延明

人过四十八,不瞎也得瞎。老爷子早过花甲之年,一生与书为伴的他,最近觉得视力减退了,于是想到要去配一副老花镜。

老伴说要配老花镜,别在地摊上凑合,要配就到医院里验准视力,再去找一家有名气的大眼镜店,配一副如意的,可千万别再为那点小钱计较了。老爷子一听,满脸不高兴。“一副老花镜,值得你这样贬斥我?能用就行,难不成得买副黄金白银打造的?没必要,没必要。”

老伴见说不动他,便不再吱声了。

老爷子说要配眼镜,也就是嘴上说说,一丢,就好几个月过去了,不见行动。这天中午,趁了暖和的太阳,老爷子拉了一把躺椅,坐到了出厦下,拿着一本古书,又开始阅读。也就一会儿工夫,老伴儿也来凑热闹了,儿子儿媳也来了,还有老爷子的乖孙子。

大家说大家的,老爷子看自己的书,似乎井水不犯河水。老爷子看书的时候,胳膊伸得老长老直,还看一会儿就揉揉眼。他儿子懂得,这是父亲的眼花了。于是一家人就再次议论起老爷子配花镜的事。

“爸,你应该到县医院检测一下视力,然后赶紧去配副眼镜。”儿子说。

“废话,我的事需要你操心吗?用心挣你的钱去。”老爷子不耐烦地说。

“爷爷,去县城的时候,别忘了带上我呀,到时候我给你看车,你去办你的事。”老爷子的孙子调皮地说。

“鬼东西,我还不知道你那点小心眼儿,不就是想跟着去,见啥好吃的都想让我给你买一份,见啥好玩的都想让我给你买一个吗?门都没有。”老爷子脸上又开始不悦了。“真小气,昨天跟您去小店,让给俺买5元一个的大圆糖,可好,只给俺买了5角钱一个的棒棒糖。”孙子在一边接口说。

“吝啬鬼,还说呢,瞧瞧让孩子揭发了吧,不害臊!”老伴说。

“你给我一边待着去,有你什么事。孙子,可别听那老东西瞎叨叨,爷爷都是为你好,糖吃多了有害,会把牙吃坏的。”老爷子脸上不高兴,说话的语气也带有一股火药味。

站在一边的儿媳始终没有话。这个儿媳在这家里有分量是公认的。原因不仅仅因为这女人是个上班族,还是个科级大员呢。而更主要的,是这个儿媳如农村人所说的,太会玩儿。

也真是,说话间,这女人给她男人挤了挤眼,就径自走向车库,三下两下,他家的那辆小轿车便开到了院子里。

女人下车来到出厦下,笑着走到公公面前,伸手夺走了老爷子的书,放到婆婆怀里,和自己的丈夫一人一只胳膊,把老爷子搀起,一直拉到车子旁,开了门不容分说,就把老爷子塞到了车里边。老爷子的儿子与孙子也都跟着进了车。坐在车里的老爷子正不知这是要去做什么,只听站在车旁的儿媳对着婆婆说:“妈,中午就别等我们吃饭了,你一个人在家做点好吃的。我们完事了下馆子。”说罢,这儿媳便一扭身坐到了驾驶座上,车子开动,开出了他们家的小院子。

他们的车开出大门的时候,老妇人也跟到了大路上。她在车后吆喝着:“老东西,叫你只知道省!真是有福不会享。这下被绑架了,你就不再和我横眉竖眼了。”

当然,她的话,车里的人又怎么能听见呢?

风景

文/大同马海

小区门前有一刀削面小馆,味道不错,二十几年如一日地光顾。那年,突然发现一老者,一小碗面一颗鸡蛋,一口杯烧酒,边吃边喝悠然自得,天天如此。老家人把早上喝的酒称之为“硬早点”,很形象很逼真。休息了一晚上,空荡荡的胃等待着补充食物,而主人却为之灌进一杯热辣辣的白酒,从喉咙经食道进胃囊,整个消化系统一下子就燃烧起来,火烧火燎的硬气。

没有特别的喝酒爱好,是不会在大清早就喝酒的。有一次,我冒昧地问正在享受“硬早点”的大爷,您天天如此?大爷笑呵呵地说,一日三顿正好一斤,早午晚平均分配,少一两不行多一两不喝。我不由得冲着老人家伸出了大拇指。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能有如此的酒量,能有如此的节制力,不得不让人佩服。老爷子在削面馆吃“硬早点”,成了面馆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不紧不慢地吃,不慌不忙地喝,“滋吧”一口,“滋吧”又是一口,总给人一种香喷喷的感觉。这一风景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突然有一天老爷子没来面馆,感觉少了点啥似的,心里很不舒服。后来时间一久也就习惯了,该吃面还吃面,该喝汤就喝汤,饱了后埋单走人。大约又过了半年,我问削面馆的小老板,那老爷子怎么不来吃面喝酒了呢?小老板告诉我说,老爷子走了。心中怅然,默默地祝福老人家:一路走好,黄泉路上别忘了带烧酒,走累了坐下来歇歇,泯一口小酒解解乏。

无独有偶,最近我又看到了这样一幕,与老爷子惊人相似的一幕。早上散步锻炼,发现街边一稠粥摊儿,味道好也便宜,于是隔三差五地光顾。突然发现,有一老爷子,估计年龄在七十上下,在稠粥摊子上也在吃“硬早点”,二两一杯“滋吧”着。与削面馆那老大爷不同的是,这位大爷显得老,面部呈古铜色,皱纹横七竖八,沟沟壑壑棱棱角角,刀刻斧凿出一般,满脸的“深仇大恨”;前门牙只剩下了一颗,骄傲地支在上嘴唇上,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仔细再瞧,也有点探头探脑的意思。此大爷和彼大爷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他饭量大的惊人。摊子上一份小米稠粥,我吃起来都有点强加硬塞,咱不是也不想浪费那一口两口吗?而大爷除了要一份稠粥外,还要加上三颗鸡蛋,且吃喝起来风卷残云一般。我想,若是那个粥摊儿一直摆下去,老大爷一准会成为摊子上的又一道风景。

前几年早上锻炼,经常会遇到一位年龄在六十出头的男人,手牵着另一位估计有八十几岁的老太太散步。后来听邻居们讲,那是母子俩。老太太个子很小,儿子个头却很高,为了牵着妈妈的手,儿子会把自己的背向前倾,看上去像是一个驼背人。娘儿俩并肩走在一起,妈妈的脚步挪得很快,显然是不想让儿子的长腿受委屈,儿子的步子迈得好碎,一定是害怕迈大步妈妈会跟不上。妈妈和儿子就那样走着,走着,谁也不说话默默地走着。街头所有的人,男人女人老年少年,都会关注这娘儿俩,目光中有佩服,有羡慕,有赞许,有幸福,当然也可能有不理解。无论怎么解释这母子俩,我觉得几年如一日,就这样默默地陪着母亲散步,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有一首歌曾经唱红大江南北吗?那歌叫作《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能一夜走红,不仅仅是一个旋律好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因为唱出了家的味道,唱出了孝的真谛。常回家看看,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出门在外,经常会受到时间、经济等等因素的制约,有的人甚至出去几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因此,这母子俩牵着手,默默地散步是一道更为靓丽的风景:母亲享受着儿子的孝道,儿子回味着母亲的呵护,此时无声胜有声!

大约半年前,早上散步突然不见了母子俩身影,心里十分纠结,也特别担心,毕竟那位老太太已经风烛残年。小区里的人们,早上散步的时候,免不了你问问我,我问问你,怎么不见了那母子俩呢?大家都关心着两位老者,关注着那道靓丽的风景。时间一天天地朝前走着,走过了冬,走过了春,走进了夏。前天早上,我出去散步,突然眼前一亮,那母子俩再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还是手牵着手,仍然是那种默默的态势,所不同的是母亲显然老了许多,较之半年前步履有点难了。可是昨天、今天,连续两天的早上,我却没遇到他们。我想那位母亲一定是走不动了,散步已经变成了她生命中的奢侈。但是,无论如何那是为伟大的母亲,那是位孝顺的儿子。他们牵手散步的身影,那道靓丽的风景,将作为珍藏版永远保存在我的心中。

老也是一种美丽

文/徐长顺

老了有什么好?

路走不动了,在家中怕出门,出门车子多,撞倒了儿子“唠叨”:谁让你上街?为什么不好好在家中待着,不知道街上车子多、不知道骑车子的人都不懂礼,飞车撞了你还怨你?儿子数说起来真有理,老爷子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听了儿子三个多月的责怪。

老爷子心里想着“孩子,你也有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整日在家中不出门的滋味。”他不怨儿子嘀咕,一个大活人能吃却不能动,怎能就这么在家中?老人这两天能下床了,不过儿子还不知道,他总是说躺着别动,老人跌坏了难恢复。现在儿子上班了,老人从床上爬起来,撑着站在窗口,窗外人来人往,煞是热闹,老人已觉得自己远离了这个世界,想当初,大早到公园锻炼身体,然后去买菜,煮饭,带小孩。现在真正老了,儿子不让出门,自己偷偷出了一次门腿就被人撞断。

老爷子在窗口站久了,头有点晕,他不知这是老了,身体不再那么硬朗。老爷子赶紧上了床,儿子推门进来,他是没有看见老父亲站在窗口,要不又要责怪起来。老爷子很听话地吃着儿子端来的饭,本来他是可以从床上起来坐到桌上吃的,儿子不让他起来,说还要等几天,老爷子听着儿子的话,想着自己刚才站在窗口,像孩子犯了错似的,心里挺不是滋味,承认吧怕儿子数说,不承认还真闷得难受。

儿子看着老爷子胃口很好,坐在一旁烟抽得都多,“赶明儿你好了,我陪你去一趟上海……”

“我什么地方也不想去。”

人老了,绝不像小孩,嚷着要去上海、到北京,他们不知大人有多忙。老爷子不想去上海,他也知道那儿这几年变化很大,已不再像年轻时去过的那样,可老爷子知道儿子忙,真不希望儿子放下工作陪他去。如果有可能,他多么希望儿子能陪他到老家去看看,也不知左邻右舍都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老爷子丢下饭碗,看着儿子忙里忙外,也够他苦的。老爷子很想帮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了也是一种美,儿子孝敬自己是最大的福,他本来想告诉儿子自己已能下床,希望他陪自己出外散散步,儿子够辛苦的了,让他歇歇吧,老爷爷躺着,美美地想着自己年轻的时候为儿子而忙着的情景。

父母需要陪伴

文/红柳

老爸近几天血糖、血压持高不下,听医生的建议住院观察治疗。

每天都是些例行的检查、输液、吃药,稳定血糖和血压。

母亲去世的早,就剩老爸一人,每次老爸身体不适,我们姊妹几个都就争相照顾。老爸虽七十好几的年纪,但身体硬朗,尤其是这一次,行动自如,生活完全自理,也无需我们太多的伺候,中午小妹和弟弟负责给老爸送饭,上正常班的我下午下班负责到医院看着老爸测完血糖、血压,都较稳定就接老爸回我那里住,第二天早上再早早将老爸送医院;如果是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姊妹几个就会不约而同的全聚在医院陪老爸输液,陪老爸唠嗑。平时大家各自都较忙,姊妹之间除了过年过节和极少的几个主要日子,也很少聚在一起,老爸生病住院,大家好像都有了硬实的理由,争相往医院跑,反倒像家庭小聚会似的。

住在老爸相邻病床的老伯和老爸岁数相仿,没特意问其贵姓打招呼时称其“老爷子”,也同样是血糖高,住院观察治疗降血糖。他和老爸一样,晚上也不在医院住,每天下午七点左右测过饭后血糖就回家,第二天再早早到医院。

每次到医院,都见他和老爸聊得火热,健谈的他,见到我们去,总要带动着一起聊,聊的话题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企业发展;远至历朝历代,近至国内形势,他在政治方面的研究和见解我又常常接应不下,在老爷子面前我真是自愧学识的粗浅。

聊天多了也会涉及多方面,但他很少提及家里人,只说起过以前和老伴出去旅游,讲到老伴竟晕车的事情,听得出和老伴感情特别好,但一周多的时间,从未见到过他老伴、孩子们进出医院,老爷子不提及我们也自不追问。只知道他每天晚上的坚持回家,是因为家里养了一条狗要喂食,要打理。

老爷子居住的小区,和我家的小区正好相邻,每天下午下班后接老爸回家顺道也将老爷子送回了家。这天下班到医院,老爸已测完血糖,老爷子说他晚饭吃的比较晚,测血糖还要一小时后,就不用等他了,他自己溜达回去,还能锻炼身体。我就没坚持等;和老爸走出医院,外面竟然已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想到老爷子,担心这雨一会儿能否停。

回到家,吃过晚饭,有心事的我不时的看看窗外,雨不但没停反而是越下越大,看看时间,回来已近一个小时,心想老爷子该测血糖了,今天下雨,他的家人应该会去接他吧!可又一想,这么多天也没见他的家人去过医院,怎么可能有人接呢,想到这里,我穿衣下楼,开车去了医院,走进病房,老爷子有些惊讶:“怎么又回来了?”

我连忙说:“刚才走的急,我爸今晚要吃的药忘拿了”,随即到床头去开抽屉假装取药:“老爷子,血糖测过没,您顺便坐我车回去吧”。

“那敢情好呀,已经测过了,这会儿正发愁怎么回去呢,不回去又不行,我那小狗都一天了还饿着呢”。老爷子便说边穿外罩。

一同回去的路上,老爷子有点反常的沉默,一路上一句话不说,只是望着车窗外面,我也就没打破这份沉静,看着雨刷一遍遍扫着雨水,专注的开着车。等车开到老爷子楼前停下,我刚要下车去开车门,老爷子说:“姑娘,我知道你是特意去医院接我,这些天看你们几个孩子围着你爸转,我真是羡慕。我老伴走了好几年了,女儿在外地,儿子儿媳都上班忙,孙子上高中,学习正紧要的时候,不愿让他们分心,就没告诉,反倒给你添了麻烦。”

“正好相邻小区,都是顺路,谈不上麻烦。其实您应该告诉,也是给他们尽孝的机会,不然以后落下埋怨。”我有些不解地说。

“这人老多病,上次病重住院,儿子一直在医院照顾,结果孙子中考都受了影响,他们两口子为此都闹多天别扭。现在孙子上高中了,学习任务更紧,中午要看着他睡午觉,晚上还要监督他学习,离不开人,不能再让受影响,就没告诉他们。”

我没再说话,扶老爷子下车,怔怔的看着老爷子进楼道,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做父母的一生都在为子女考虑,哪怕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做子女的又为年迈的父母考虑多少呢!

朴素的语言

文/查君书

傍晚,我下楼扔垃圾,一位正在捡垃圾的老大爷用亲切的目光打量着我,我朝他笑了笑;见我没嫌他的意思,他便迟疑着走近几步,怯生生地问,我已经好久没见到你父亲了,他还好吗?之前,你父亲住在村子里,我是经常看到他在田间地头干活。

我心头好一阵难过,说,谢谢你老人家记得我爸,他去世好多年了。

话声刚落,老爷子便抽泣起来,哽咽着说,你父亲是个好人,那年饿饭,是他给了我两个山芋,我才活了下来。之后,还给了我几件衣服,还帮我挖治咳嗽的草药。说着,他开始用脏兮兮的手抹眼睛。

父亲为人善良富于同情心,我是最清楚不过的。当年的村子里不管哪家有困难,他都会伸把手的。平时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一双袜子总是补了又补,牙刷用烂了都舍不得扔。杯子摔了,碎玻璃都被包上好几层纸,用塑料袋装好再扔;过期的药片也不准我直接扔,而是用水浸泡溶化后冲洗掉,说是怕被人捡了吃,更担心被不良之人重新包装卖钱。见我难过,老爷子又说,你父亲心地好,他现在一定已经在天堂里啦!老爷子这么一说,我马上想起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在卡洛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演说》,“她曾诞生,生活与侍奉,后来又去世了,如今她受到哀悼;如果世界上真有天堂,她一定已经去到那里了。”

眼下这位为生活所迫,靠捡垃圾过日子的老人,没多少文化,却说出了与大文豪福克纳相似的语言,这是世上最朴素也最感人的语言。由此,我想到,通向文学的路,其实就是通向人性的路,通向灵魂深处的路。自然与朴素,永远是一门最深奥的学问。

此刻,我想去握老爷子的手,但他避开了,他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他身上难闻,脏。我不由分说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说,我父亲在天之灵也会保佑你的,好人一生平安!谢谢你如此牵挂我爸爸。

报摊老人

文/刘兵

在我家附近那个公交车站,每天总能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卖报老人。

早晨七八点,是老爷子最忙的时刻。他手脚不闲,迅速地拿报找零。

过了早高峰,老爷子才悠闲下来,慢慢地整理早上的“营业额”。到上午十点左右的光景,他才享用早餐。保温盒里有两三个菜包子,抿几口面盆里售卖的“热豆浆”,接着让同行老婶子照看摊子,他去旁边的美食城上卫生间。之后,他拿来扫把,清扫站台地面,把废纸、空饮料瓶、一次性饭盒等分别进行处理,与过来过往的熟面孔搭着话,聊点儿当日的新闻和热点,继续守着摊,招呼着零星生意。临近黄昏,老爷子优哉游哉地推着售卖小车返回家里。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老爷子好像没有哪一天脱岗,是车站边的一道固定风景线。或许是退休后,老爷子找些乐趣;抑或是经济上窘迫,用小报摊来支撑着一个家?老爷子爱管闲事,是不是他的性情使然?没有谁对这位“怪异”而古道热肠的卖报老人感兴趣。不过,要是他不在场,乘客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站台地面不会这么干净,也没有人亮开大嗓门义务维持秩序。

有天下班早,我特地从对面站台绕过来,与老爷子攀谈,从中得到了我想知道的答案。

原来老爷子在这个报摊守了快十年。他的退休金不高,得通过卖报来补贴家用。老伴经常吃药打针,治疗费不菲。没办法,他年近七旬还在外面打拼。他还有个智障的儿子,三十多岁还没成家,生活上勉强能自理,申请到了残疾人生活补助。摊位是政府资助的,老爷子寻思,既然政府对他家这么照顾,也就想着多做点儿事回报社会。

在此,我祝愿,老爷子身体还是“棒棒哒”,把报纸卖好,最好还兼营些饮料、豆浆和卤鸡蛋啥的,扩大经营范围,力所能及地管好一些“闲事”,温暖他人,用这个特殊的小报摊“扮靓”都市的风景线。

捡来的太爷爷

文/唐俊娥

前不久,电视里播放了两位耄耋老人因子女不愿赡养,而与子女对簿公堂的事。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想起了童年时的往事。

我的家乡是个小山村。1956年我出生时,母亲18岁,父亲17岁,那时我父母都在农业社里上班,两年后正赶上大跃进,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父亲遇到了师范学校招生的机会,并以全社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师范学校。父亲去读书了,母亲只好把两岁的我托付给奶奶带着,她上班挣钱供父亲读书和一家子的生活费用。又得上班,又得做家务,那时母亲真是吃了不少苦。父亲毕业后回乡当了小学教师,刚回来没几天,就赶上了1960年自然灾害。就在那个饥饿的年头,村里有个老爷子和我家是出了“五服”的族人,这老爷子解放前当过八路军,参加过解放东北的战斗,全国解放后,解甲归田,因为没有父母家人,年龄也大了所以一直没有娶妻,自己一个人生活,很是艰苦。赶上自然灾害,缺少食物已经三年了,只能吃些代食品,虽然没饿死,却得了肠梗阻,躺在大道边上的厕所里,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死掉了。有村民跑到我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父母,我父母马上跑去,用半个门扇把快不行了的老爷子抬到了我家。用各种偏方,终于把老爷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老爷子骨瘦如柴,身体极度虚弱,在我家调养了半年多才得以恢复。这期间我母亲是很辛苦的,除了照顾我和弟弟,还要照顾老爷子,每天还得挖野菜,弄一家人的吃喝。论辈分老爷子是我父母的爷爷,他身体恢复了之后却不愿意走了,对我母亲说,我好了能干活了,我不住家里住队上,只回来吃口饭就行。老爷爷之前从来没有过家的感觉,如今大难不死,又过了几个月有家的生活,倍感家的温暖。老爷爷既体会到我父母的善良,也非常喜欢我和弟弟,就这样,从那时起就正式成为我们家的一员了。

老爷爷每天上班,到点就回家吃饭。记得有一天早上,老爷爷没有回家吃饭,母亲让我去队里看看,我到那一看,老爷爷躺在炕上没起来,我一问是生病了,就马上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做了面条,让我带上药一起给老爷爷送去,那些天每顿饭都是我去送的,一直到老爷爷病好了,能自己回家。那时候,每当邻居家送来好吃的,母亲总是盛出来一半留给老爷爷吃,我们五个孩子吃剩下的一半,老爷爷在队里打更喂马,回来吃饭总是晚点,母亲从来都是把饭菜放在大锅里热着,老爷爷无论回来多晚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姊妹几个从小到大一直都把这个捡来的太爷爷当亲太爷爷一样看待。老爷爷在我家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最后安详的寿终正寝。

如今我父母虽然都已故去,但是每当想起他们当年的事真的觉得很了不起,是那么的平凡却又是那么的伟大,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现在的人们如果能像他们当年那样善待老人,就不会出现父子对簿公堂,兄弟姐妹为争夺财产、不瞻养父母而大打出手了。家组成了国,只有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小康社会不只需要物资的极大丰富,更需要精神的高度文明,年轻人应该向老一辈学习,把丢掉的传统美德找回来。

坡地

文/尚小上校

老家那块坡地,大概有二三十亩,是父亲年轻时,一镢头一镢头刨出来的。每逢雨天,父亲就披了塑料袋做的雨衣扛了镢头,到荒坡上,一镢一镢的刨。雨过天晴,父亲又挑上箩筐,把雨天挖出的碎石杂草挑到垒边,整出一块块犁筢宽的地块。地多了,也就没有精力讲究深耕细作了。西瓜、冬瓜、南瓜、地瓜、黄豆、绿豆、四季豆、向日葵、芝麻、玉米、小麦、棉花、小米,种啥成啥。远远地看见有人趁放牛的档儿,在地里摘瓜,大声吆喝“谁,谁在摘瓜?”那人不急不躁地应一声:“爷们,是我。”父亲也就笑了:“喔,是你呀。给娃娃们也稍点啊!”

这几年,父亲年龄大了,来城里闲住了,坡地也就租出了。

我的发小小张想种那块坡地,就打电话说:“兄弟,咱俩把那块坡地好好开发一下吧,栽些核桃、皂角、花椒之类的,你退休了,也好有个营生。”

我说:“这,我可当不了家。那是老爷子的心头肉,你得给老爷子谈。”

发小说:“你看你,那又投资不了几个钱,也就三五万。日常管理,有我呢!”

我说:“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是我老爷子的东西。还有弟兄们呢。我可不敢一个人乱答应。”

发小就开了车儿,来县城和老爷子商量。

老爷子说:“那块坡地,还有三十四年到期。你和我合伙也行,一次性买断也行,逐年付款也行。你和孩子从小长大,好得一个人似的,还有啥说的。”

发小一笑说:“和你合伙?那可不行!你这大年纪了,万一跌个跤摔个跟头啥的,我可负担不起。”

老爷子问:“你说,你说咋弄?”

发小说:“咱爷俩,干脆一次性。你说吧,多少钱?”

老爷子看了看我,沉默了一下说:“得一万靠上吧。要是逐年交,一年一千,少说也收三万多吧。”

发小给老爷子递了根“紫云”,嘿嘿一笑说:“一万。”

老爷子说:“一万就一万。付钱,咱就签合同。”

发小说:“签啥子合同。你还信不过我。”

老爷子说:“亲爷们,明算账。你回去和媳妇商量商量,想好了,把钱带来,签了合同。你挣了大钱,我们也不眼热,你赔了小钱,与我也无关。”

发小说:“能不能让我先种种?”

老爷子有点恼:“你,想白种?”

老爷子回老家转了一圈回来后说,县里正在村里搞什么地田平整,你看这小张,还想糊弄人哩。

特殊房东

文/刘卫

这是第五次搬家了,我们一家忍受着颠沛流离的滋味。而折腾一次,又得为女儿联系一次转校,我们也得考虑换一次工作。像浮萍在这个大城市里随处飘荡,我们在辛苦地积攒着买房款。

妻子嘱咐我,这次一定要把房子找合适,哪怕价格稍高,争取能长住。

那天下班后,公司附近一家刚开的中介,一条特别信息把我吸引住了:二室一厅,单厨单卫,配备齐全,月租低至1500元。其地段好,女儿不用转学,距我们的上班地点也近。

我提出马上去看房。中介见我迫切,诡异地一笑:“条件是优惠哦!可房东是个怪老头,独住。他对房客有‘十不准’。譬如,老头养了鸟,白天不准看电视。不随手关灯,要加罚租金……等等。另外,他要对租户‘面试’,试住一月,他不满意就走人。”

条件是够苛刻的,但实在太吸引人了。那个周末,中介带我们一家三口去拜访老头。

老爷子姓霍,神态严肃。两个子女已在国外定居。他还有丰厚的养老金,衣食无忧,不差这点钱。之所以还要招租,是因为他一直想找个好租户,让冷清的房子里添点人气。

问了我们工作情况,老爷子勉强点头。八岁的女儿乖巧地叫道:“霍爷爷,您就让我们住下吧!我负责乖乖的,不惹您老生气。”这一声甜甜的恳求,老爷子露出笑容,高兴地应道:“多久没人叫我爷爷啦!冲这妮子的‘面子’,你们可以马上搬过来,租金暂定下。”

马不停蹄地搬了家。入住后,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老爷子的“十不准”。时间一久,我慢慢地发现这些条件也不是完全没松动。女儿放学后,她先叫“爷爷,请开门!”老爷子赶紧从房间夺门而出,满脸慈祥。每天女儿上学,他还站在阳台上目送。

有一次,见我们一家三口在快快乐乐地吃晚饭,老爷子在客厅里来回走动,直到妻子对女儿示意,请爷爷入席,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妻子给他盛饭,并谦虚地说,我家的菜不好,您老将就着吃吧!老爷子花白的头发在抖动,浑浊的双眼闪动着泪光,感叹道:有一家老老少少地在一起吃顿饭多好。你们就多住些时日吧!我只想每天跟人多说说话。

真正了解到老爷子内心深处,才意识到他对租户的要求一点也不特殊。久违的亲情使他变得孤僻,我们之间特殊的“房缘”又使他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

现在我们处得像一家人。每次我们硬塞给他房租,老爷子都不好意思收,说以后留给他的“孙女”——我们的女儿用。我们还在奋斗,争取早日买套小一点的房子,但不敢想象,真正到那一天怎么忍心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我们还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四下打听,看有没有能给他的精神上带来慰藉,能全心照顾他的老伴……

最暖的暖

文/筱筱

和暖的阳光温润着大地,树荫下的一对倩影格外引人注目。

老头子在竹椅上坐着,哼着小曲儿,老妇人在一旁为他扇着扇子。早红了的落叶飘到竹椅上,老妇人拾起叶子,喃喃自语着:该回来了吧?

眼看着中秋节就快到了,心想着两个儿子也该回家看看了。一大早就起来忙碌着,生火、烧水、搓面……花白的面粉填满了老人手上的老茧缝隙,几根银丝伴随着老人的节奏在额前律动着……“回来啦!快先坐着,橱柜里有糖果,我去给小家伙儿拿来……”是老大回来了,把在上小学的孙子也带回来了。这下两个老人可是高兴得不亦乐乎了,忙里忙外的把家里的好东西搜寻出来。

“妈,我们又不是客人,您就别瞎忙活了,下午我就带着然然回去了。”“既然来了就多待一会儿吧,知道你工作忙,但也不急于一时吧。”说着老人又忙着做饭,老大在一旁看着电子书,然然在用他的手机玩着游戏。

忙活了好一半天做了一桌子菜。电视柜前依然放着那张十年前一起照的全家福,那是的一家是多么地和满。“老二不回来了吗?”老爷子抽着旱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正说着,手机响了,是视频通话。“爸妈,你们好吗?我在外地出差,今年中秋就不和你们一起过了,不过我给你们买了礼物,过几天快递就寄到家了!”还没等他们说话,频幕就变成黑屏了。老爷子盯着那张电视柜上的全家福低下了头继续吃饭。

“然然,奶奶带你去园子里摘果子吃好不好?”“哎呀哎呀,马上就要过关了。”……老爷子和老大在树荫下的竹椅上坐着,老爷子凝视着远方,依旧抽着旱烟,老大盯着手机看嘴里不知在念叨些什么。“既然工作忙,那就回去吧。”

老两口就这样看着老大带着然然回去了,电视里正播着一家人中秋团聚的片段,老人的手里拿着反复播放着的老二中秋祝福的视频,老头子看着远去的汽车叹息着。

……

又是一年的中秋,老人头上的银丝又多了许多,依旧一大早就起来忙碌着。今年的秋天来得似乎更早一些,门前的那棵大树树叶早已发黄,零零散散的从枝上飘落下来,落在竹椅上,飘在老人的肩上。落日的余晖斜射在两人的侧脸上,他们依旧凝视着远方。

“您好,这是您的快递!”两位老人不言不语。打开包裹一看,是两件秋冬穿的大衣,还有几张照片。老爷子叹息着“衣服暖得了身,暖不了心呐……”

伴着落日的余晖,二老搀扶着向屋里走去。

凤城清晨

文/陈平

当第一缕晨光在诗意中升起时,凤城就醒来了。也许是环卫工的轻轻扫帚声惊醒了你的梦,也许是赶早的行人匆匆脚步声惊醒了你的梦。醒来的凤城,被黎明前的一场雨,滋润得像一位刚出浴的惊艳女子,靓丽迷人。

一切都是这么清新。街道两旁的广玉兰,椭圆形的阔叶,在雨后的清晨显得光泽亮眼。大朵大朵的洁白花朵,如白荷花一样盛开在浓荫中,花瓣呵护的花中央,可清晰地看到情欲旺盛的花蕊,在这相约的初夏,像幸福的子宫正在受孕。走过树下,你能闻到一丝丝清香。这随风飘散的清香,弥漫在凤城的大街小巷,弥漫在多情浪漫的四月,浸染了一个诗意的季节。

坚守了一夜的路灯,隐去了茶黄色的光晕。绚丽的晨光,把一天的生活点亮。每在这样的清晨,我都要迎着朝霞,融入早行的人流中,去雷寨井边的农贸市场走一趟,买些当天的菜,有时会割上一块五花肉,有时会买一条大头鱼,再买些小葱、辣椒、豆腐、小白菜,不能让生活亏了自己。如果时间不急,我都是来去步行,来回四里路,就当作散步,锻炼锻炼腿脚。如果时间急,就坐一路公交车下去,买好菜后,坐二路公交车上来,来回两块钱,人显得轻轻松松。不过,在这样温润的清晨,最好还是步行,双脚走在清爽的街道上,能切身感受到凤城飞速发展的力度和韵律,与凤城来一次毫无掩饰的心灵对接。走着走着,偶尔抬头仰视天空,总会看到一群鸽子从凤城的上空飞过,羽翼在阳光中闪亮着,欢快地盘旋一圈后,落在了不远处的那栋高楼上。而雨后升起的朝阳,此时离凤城最近,最深情,最温暖。沐浴在这样的朝阳里,敞开心扉深呼吸,任一缕缕岁月的幽香,浸润焦灼的心田。凤城人新的一天生活,就是随着这一轮朝阳的升起而开始的。灿烂的阳光,给凤城人每天的生活,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

又一个霞辉洒满凤城的清晨,买好了菜的我,从人声鼎沸的农贸市场走出来,因有点事要忙着赶回家,这次我没有步行,就上了拥挤的公交车。车上的乘客,手中都拎着大包小包的菜,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爷子,怀里抱着一只土母鸡,看上去他要比我大几岁。当公交车刚驶过两个站点时,老爷子的手机响了,他赶忙把鸡放在座位下,掏出老年人用的手机,按下接听键,手机里传来了他儿子的声音:“爸,生了,是个男孩,有八斤重,剖腹产!”手机的音量调得很大,几乎全车的人都能听到。

这一喜讯,可把老爷子乐坏了,他脸上的笑容,比车窗外的阳光还灿烂,嘴里直喊:“师傅,停车!我要去县医院看孙子!”

“老爷子,别激动,还有一个站点就到了。”司机说。

“哪有不激动的,师傅?第一胎是个孙女,第二胎是个孙子,感谢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名字我都想好了,在朝阳升起的时刻,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他是追着太阳而来的,我就叫他朝阳!”

“好名字!”全车的人不约而同地赞道。

随即,老爷子哈哈大笑,全车的人也随着笑,一起分享着老爷子的幸福和快乐。一个鲜活的生命,迎着朝阳,喜降洒满灿烂阳光的凤城,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充满活力的清晨!

车在县医院门口的站点停下了。司机说:“老爷子,到站点了,下车吧,祝宝宝健康成长,快快长大!”老爷子说了一句“谢谢您的贵言”,就下了车。他一手提着鸡,一手捏着手机,嘴里哼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了斑马线。全车的人,都用祝福的目光看着他,目送着他穿过斑马线,走向县医院。

公交车向下一个站点驶去。坐在我身后的一位胖女人说;“好羡慕别人生孩子当妈妈哟!”一位老奶听后就说:“想生你就生一个呗!”胖女人说:“过去这么多年了,已经是冷锅冷灶啦,即使用干柴烈火烧,也赖(热)不起来了!真的还想生一个,这辈子当妈还当不够!”说完,胖女人就笑,全车的人也跟着笑。车内,荡漾着满满的笑声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