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暖心文章

2022/12/16经典文章

暖心文章(精选17篇)

暖心的年

文/曹昌琼

从疫情暴发到现在,由最初事不关己至心碎落泪,再到惶恐中充满坚定,我的内心犹如经历过一场生死博弈后归于平静,明白了健康是一切跌宕生活的起点,更多的是自己多了人性的收获。

这一夜风雨所带来的“寒潮”,蔓延之迅速,让所有沉浸在年味中的人们毫无防备。所幸国人历来的大爱传播,不逊色于病毒的“蔓延”。足可以载入史册的2020年,因为有了白衣卫士默默的付出和红色力量坚强的支撑,让冷风景中的年有了暖心的色彩,我深深记住了这个“白色”“红色”的年。

相信这个年,“白色”不仅是我一个人眼中的景致,也不止牵动我一个人的心弦。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数次白衣卫士冲锋陷阵,却没有像今天如此震撼我的心,因为这次多了许多真切感受。

三万多白衣人,逆行而上,数千医务人员被感染,一千多人被确诊,还有很多以身殉职的英雄。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悲痛。可见这场不扛枪、不扛炮、无硝烟的战争打得有多么艰辛。那些护目镜后深深的印痕,那些布满血丝、疲惫却微笑着的脸,那些毫不犹豫剪掉长发的姑娘,因为疫情改变了模样,可也因此折射出人性光芒。那位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向母亲告别的护士,那位因战友病危而泣不成声、却没有放缓脚步走进病房的医生,那些相聚咫尺却无缘见面的夫妻,哪一个不令我们眼眶湿润。那些倒在一线的英雄,有的几个家人被感染,有的累到爬起再继续,有的身带重病,但他们从没离开抗疫战场,而是用生命完成了他们最后的坚守,最年轻的仅仅28岁!这些舍生取义、心怀大爱的英雄,谁不希望他们依然能够平凡地活着?

身居的小城,虽然没有火神山、雷神山那样跌宕起伏的惊险,但白衣卫士们同样日夜奔忙在一线。他们挡在病毒和我们之间,病毒才失去了嚣张气焰,朴实的他们用行动担起了大任、诠释了责任。那位隔离病房的护士10多天不能回家,打电话与家人交流时,听到孩子的呼喊,“狠心”的妈妈果断挂掉女儿的电话,止不住的眼泪没能动摇她留在病房的决心。

如果没有钟南山带领的专家团队,如果没有那些义无反顾的白衣勇士,我不敢想,还有多少人会倒下。为了战胜这场疫魔,他们放弃了天伦之乐,逆行在战“疫”路上与病毒搏斗,经历了难以言喻的伤痛,才保护了我们的安康。

这个年,“红色”一样是感动的色彩。红色是坚定的颜色,也是胜利的颜色。大敌当前,除了冲在前线不论生死的一线人员,还有不计其数的红色力量。

“我是中国人。”这是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从国外送回口罩,回答民警的话。多么暖心而自豪的回答。“如果我没有回来,你就朝武汉的方向磕三个头。”这是一位奔赴火神山工地的农民工临走时给儿子说的话。像这些铭记自己是中国人的人,怀着一颗中国心,用10天时间,创造了火神山这样的奇迹。这不是奇迹,是7000名建设者为了生命而争分夺秒、日夜鏖战努力赶出来的“诺亚方舟”!还有国人心疼地较着劲:武汉也是我的家乡,也有我的兄弟姊妹,你能不顾一切,我就能舍我仅有,宁可暂缓买房、结婚,放弃原有计划,也不能丢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性格——这,就是真正的慷慨;这,就是平日里念叨的中国力量。

县内一群年轻的交警面对疫情,坚定地递上了入党申请书,豪迈而深情地喊出“我们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请组织考验!”一位年轻女警多次摁断两岁宝宝的来电视频,不顾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坚持在寒风中站了24小时。当全县客运班车停运后,那些没有私家车需要透析的病人为难了,志愿者们自发组织接送,没有耽误77位肾透析病人的治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键时候,他们捧出了自己那颗红心,让悲伤中的人们有了希望,家乡才会安然无恙。经历过这些感动,流过太多的泪,有无数值得铭记的人,心底不免追问自己,生在这样的国度,还有啥不满足?

暖心的下午茶

文/崔向珍

草坪里有花开了,蓝色的小碎花儿,满天星似的撒了一地。春天来了呢,虽然还没有看见蝴蝶,可是对着那些成排的垂柳远远地看过去,已经呈现出一片诗意的绿烟朦胧了。

天气暖和了,许多的老人和孩子在小区的广场上聊天、玩耍。从我的住所走到父母亲的住所,给我开门的父亲看到我,皱纹纵横的脸上漾满了笑。正在看电视节目的母亲看到我进屋,立刻关闭了电视跟我聊天。我一边跟母亲聊天一边烧了一壶热水,找出母亲的洗脚盆给母亲洗脚。五年前母亲脑血栓瘫痪后恢复的虽然不错,但是自己洗脚还是有些吃力。其实这几年我给母亲洗过很多次脚,心里也没有了太多感触。但是每次洗的时候,眼前总是出现母亲给我洗脚的画面。童年的冬天,很缺烧柴,每次蒸完干粮,母亲就会让我坐在炕沿上,然后把洗脚盆放在凳子上,洗脚盆里黄色的馏锅水热气弥漫。母亲低着头,一双粗糙的大手攥着我的小脚,母亲的手骨节粗大,但她手下的动作很轻很轻。

给母亲洗完了脚,擦净地面上的水渍,我坐下来跟父亲一起喝茶。父亲不吸烟,戒酒也很多年了,唯一的嗜好就是喝茶。父亲对茶器不是很注重,他只注重茶的品质。今天父亲泡了一壶红茶,茶壶是玻璃的,茶汤红艳,父亲母亲一边喝茶一边和我聊天。其实我们聊天的话题大多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事,所有的故事内容大同小异,最少的我也听了不下几十遍了。但是每次我依旧很认真地听,装作从来都没有听过的样子。讲到开心之处,我就会毫无顾忌地哈哈大笑,父亲和母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会跟着我一起哈哈大笑。一向不爱喝茶的我,陪着父亲母亲喝了一下午的茶,聊了一下午的天,他们对着我,把村庄里几十年前的事情又给我讲了一个遍。他们开心的样子,像极了两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

等到茶壶里的水色变得淡黄,夕阳给窗外的楼房和树木裹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帔,我起身告辞了父亲母亲,走向回家的路。父亲照例推开了厨房的窗户,把脸使劲地贴在冰凉的不锈钢窗棂上,目送我离开。我迎着夕阳慢慢地走着,回味着茶水的滋味,这或许是我喝过的最暖心的茶了吧。

拈一朵雪花暖心

文/陌生就好

岁月无痕,雪舞流年冬梦以深。飘雪的午后,剪一段安恬的时光,盈一杯心语,倚在窗前,看那雪花落入红尘最深处。

如果冬是一纸素笺,那么梅雪的恋情便是这素笺上书写的浪漫小诗。如果冬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雪便是这幅画中的主色调。你看那漫天飞舞的雪花,轻如薄纱,美如玉蝶,洋洋洒洒,带着爱,带着温暖飘过山川,飘过河流,飘在苍茫的大地,舞在时光的尽头,所到之处银装素裹。它飘落到梦里,梦里是一个童话的世界,飘落到心里,心变得纤尘不染。

我爱雪,爱它的洁白冰清,与世无争。爱它的晶莹剔透,灵动与隽永。我是北方长大的孩子,雪陪着我走过了成长的时光,承载着我太多的梦想。雪对于我来说以融入生命,与魂相依。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带走了多少往昔的岁月,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是多么完美的诠释了雪的美丽与妖娆。

飘雪的日子里,喜欢站在雪中看那有如薄纱的雪花掠过眼眸,闭上眼睛静静的听那来自天籁的声音,来读一阕关于雪花的心事。那簌簌的落雪的声音一定是你纯纯的心语,那风吹过的暗香盈盈一定是你缠绵的情愫,那如落英缤纷的飘落舞落了你一地的想念,那柔美的身姿一定是你最美的绽放。雪花像一个素颜的少女,用温柔的手抚摸着我的长发,亲吻着我的脸颊,那一刻心是温婉而通透的。

我仿佛随着这轻盈的雪花飘回了故乡,那炊烟袅袅下那条飘雪的小路上是否还有父亲坚实而温暖的背?那暖暖的火炉旁是否还有母亲年轻的容颜?那空旷的原野上是否还有儿时的小伙伴的嬉闹和欢笑?那斑驳的青石板上是否还印着我青春岁月里淡淡的足迹?

雪花飘呀飘,我仿佛随着这些飞扬的花朵飘过江南的小巷,塞北的土地,飘过大江南北。一路上播撒着温暖,传递着美好与浪漫,预约着春的希望,铺展一片银装索裹。我看到水瘦山寒的冬因为雪花而丰盈起来,我看到人与人的心仅仅隔着雪花的距离,我看到亲人之间在雪中的相互取暖,我看到恋人手牵着手看那雪花漫天飞舞,我看到生命因为雪花而绚丽多彩。

流年的光阴里,曾几何时踏着幽幽的暗香,为真情而寻寻觅觅。常想这片片雪花是为了暖一场相逢而来的。人生初识的芳心暗许,少女的婉约情怀,对生活的浅淡清欢,心底里纯纯的爱恋,伴着阵阵花香,都融入了雪花般的清纯与美好。雪花给了我无限的遐想,给了我诗情画意的浪漫,雪花与心共舞,伴我走过那些青涩的岁月,在我心中开出了圣洁的花朵。

雪花是飘舞的精灵,雪花是美丽的天使,我想它就是为了爱而来的。为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它演绎着入骨的相思。用莲一样的情怀来诉说着情意绵绵,用生命诠释着纯洁而无悔的爱情。是谁在雪中用灵魂相依相暖,走过孤单寒凉?是谁在清浅的岁月中用爱诠释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是谁带着岁月的沉香在诉说着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的永恒?

想来这世上的有些遇见一个凝眸便是永远,有些缘只是一眼抵的过人间万千的暖。就有如梅雪恋,雪在这个冬季如约而来,就是为了梅的心有灵犀,而梅不畏严寒只为雪一人盛放。雪花舞在梅枝间,梅的眸子里暗藏娇羞,风起时与雪眉目传情,雪舞花开风情万种只为情,寒凉的日子灵魂相依只为爱。雪花的晶莹剔透与梅的冷艳相映成景,点燃了爱情,醉了容颜,惊艳了岁月。

仰望苍穹,看那雪花空灵曼妙从天而降,覆盖了尘世的繁华与喧嚣,不禁对雪花的从容暗生敬意。人生离合聚散皆是缘,烦恼忧愁终有时,如果能够看得开,放得下,如雪花这般的洒脱,以一颗单纯心来看世界,心就不会觉得累,生命会因为简单而更美好。在这洁白的世界里,与雪素心相对,心便会开出一朵莲花,你会感到红尘浮华不过是过眼烟云,但繁华落尽,我心中仍有花开的声音。听雪禅心,我仿佛听到了幸福的声音。

暖心之旅

文/程凤

老爸虽然已经84岁高龄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然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这不,前不久他又吵着要去韶山。去就去呗,但他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一定要带着老妈一起去。老妈我们不是没考虑,而是因为老妈“三高”在身,又如此高龄,还要长途跋涉,我们不敢啊,更何况老妈一辈子不喜欢出门。不管我们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妈都不为所动,最后还是在老爸的软磨硬泡下,才勉强同意。

为了确保老妈的健康,也为了方便照顾两位老人,本来准备跟旅行社出门的我们,改变了出行方案——自驾游。老弟还特意买了个车载冰箱,给老妈放胰岛素,其他衣食住行要用上的东西,也一样不落地全带上了。

为了尽快满足老爸一睹韶山的愿望,老弟不顾疲惫,日行千里。午餐时间在蕲春服务区暂停休整,我们点了35元一份的快餐饭。虽然是快餐,但品种之多真是应有尽有。帮二老找好位置后,我和弟弟准备去点餐,老爸慌忙嘱咐我们弄哪些适合老妈吃的;我还没来得及选择,老妈又紧随我后说:“你爸的,让我来,我知道他爱吃什么。”

傍晚时分到达韶山冲,我们在一家民宿旅馆住了下来。一向节俭成性的老爸,一反常态,要求我们必须点当地的特色菜:毛家红烧肉、韶山口味虾等,老弟更是趁兴给他买当地的毛公酒,他竟也欣然接受。这还真有点奇怪,以前他独自出门时,恨不得不吃不喝,这次却出奇得大方,我好奇地揪着他的耳朵,问他怎么破天荒了呢?他笑眯眯地朝对面的老妈努努嘴。自从60年前,老爸在上班的集镇上,对在万年台上表演的老妈一见钟情后,我们便有了美丽而聪慧的妈妈。

这次有老妈同行,老爸尤其开心,每到一处,他都牵着妈妈的手一边走一边介绍,生怕她漏看了沿途的风景。晚上一家人谈着当天的所见所闻,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明天的出行计划,圆融和谐,温馨快乐。

次日清晨,当我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听到轻微的敲门声。正纳闷呢,只见老爸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至此我才知道,因怕老妈得糖尿病并发症,一年365天,老爸除了嘱咐老妈按时打针吃药外,雷打不动地帮老妈按摩运动:搓腿100下、捶背50下,1、2、3……他毫不顾忌地表达着对老妈满心的怜爱。他们一生就这样亲亲热热着,让我看到了纯粹的美好爱情的样子。

老弟也是竭尽所能地尽着自己的孝道,他不仅要一个人面对颇为疲劳的驾驶重任,所有的安排也都是他一手敲定(网上预约酒店、门票等)。旅游、喝点小酒,是老爸的两大爱好,所到之处,老弟必定投其所好,看名胜,买特产,吃特色菜,喝特色酒,光半瓶特色酒就有好几种(老爸酒量小,每到一处,还故意傻乎乎地只喝当地的特色酒)。回程的车上,老爸抱着他的一大堆瓶瓶罐罐,满脸的得意和幸福。我想,他是在感受儿子的强大,收获没有白养儿子的满足感吧。

七天里,家人间的相互扶持彼此呵护,给了我最暖心的记忆。看着父母的老态,想着他们的日子在一天天减少,我觉得能陪伴他们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于我,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暖心坚守

文/马小江

2020年这个春节,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过得确实有点不同寻常,刚到除夕,新年的钟声还没来得及敲响,从“九省通衢”的武汉,便传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的消息。

据专家和有关方面资料的介绍和报道来看,这种尚未被摸清来源的病毒,十分猖獗,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确诊病历数超过17年前在我国“横行一时”的“非典”。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四,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它随着疫区人员流动,很快在全国乃至海外都出现了确诊病例。疫情很快引起国家高层重视,有关部门启动一级响应,全国上下、各级部门纷纷做出部署和安排,将之当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建议广大人民群众,尽量减少春节期间不必要的聚餐与外出,做好自身防疫工作。

然而,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不分时间。刚到正月初四,一大早,弟弟便打来电话,通知我:舅舅于凌晨因病去世了,非常时期,又是自己的舅舅,怎能不去呢?矛盾之中,我决定还是得去一趟。

吃过早饭,妻子和女儿都一再叮嘱我,务必戴上口罩,尽量不要与远路回来的人员多交流,我不断点头答应。舅舅跟我同属于一个大队,他家位于区内一条南北纵贯的县道旁,我驱车前往。

就在前两天,我就听老家人给我打电话说:接到上级通知,进村子的每条道路都已被封堵,而且路口还有专人看守,严查过往行人和车辆,防止把病毒带进村里。我想,顺便今天也看看情况。

算起来今天已到“五九”了,天气格外的好,阳光明媚、空明澄碧。隔着车窗朝外望去,庄稼地里冬小麦一片连着一片,尽管颜色有点暗绿,但已成为冬日里田野的主打色调,暗示着即将爆发的勃勃生机。公路上的车辆出奇的少。来到距离村子二里多地的大桥口,远远便看见有一间用蓝色彩钢板搭建起来的简易房,到了跟前,门前一块木板上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入村疫情检查站”几个大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预防疫情,人人有责。”我刚停下来,两个老头戴着口罩一前一后走了出来,前面的那个看上去有六十岁的样子,他先开口问我:“小伙子,干啥去?上面有令,不准随便进村!”我常年在外,自长大后也不常去舅舅家玩,因此他们村子里的人见了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自己想起来,也觉得惭愧啊。我定睛一看,这人正是舅舅村子东头的老张,我立马称呼他叔,并说明了情况,他也能说出我母亲的名字,然后,又问了我最近有没有去过武汉和外地之类的问题,我一一作答,另一个人还朝我车里瞅了好几眼,然后,招手示意,让我过去,并再三叮咛我把口罩带上再进村。

看看他们身后的简易房里还设有床铺,我心想:看来他们是日夜坚守在这里,尽管正值寒冬,但为了乡亲们的平安,他们还将一直坚守下去。

到了村子,我发现每个路口还分别设立了一道关卡进行盘查,道路已被一个个石墩挡着,我只好下车,步行前往舅舅家里吊唁。

尽管是丧事,村里的人们,都有着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无论是在自家门口晒太阳,还是赶来为丧事帮忙的人,基本上都戴着口罩。表弟告诉我:“遇到今年这场特殊的疫情,大家都听村上领导安排,先将人火化,暂时把骨灰带回家里。其余一切等这场灾难过去之后,再做安排。国家能将这次疫情当做一场战争来对待,说明人家很重视,咱也要按照上级要求去做。失去亲人的痛苦跟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相比,咱自家的事情毕竟是小事。”

知道表弟也是个明白人,加上周围人们对这场疫情也这么重视,我也很放心。

回家的路上,我再次经过村口检查站时,还专门放下车窗玻璃,对默默坚守在这里的两位老者示以微笑、表示敬意。年龄都那么大了,可为了乡亲们的平安,他们服从村里安排,不畏严寒日夜守护在这里,保护着一村几百老小的平安。我想:这里只是全中国千万个普通村子的缩影,全体国民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和责任,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各行各业、相互支持,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暖心的年夜饭

文/吴凤珍

走在我前面的人早已到六楼我继女儿家了,年老体弱的我还刚爬到五楼正在歇着“吭笃吭笃”地喘气,再跨上一步,上面似有动静,抬头望,一陌生男青年正在伸手出来准备下来搀我。“外婆,是我!”

——我猛然想起了老伴讲起过他外孙女儿有了对象了,我心头一热,我那继女儿真福气,有这么个好女婿!太令人欣慰的了。

每年过春节,总是由我们俩由苏赴宁探望儿孙辈的。而年夜饭则大半在女儿家吃的。

瞧,女儿每当我去时都是在楼头等候我的,一声亲热的“吴阿姨”!等我上得楼 ,她急忙扶我坐在小鞋柜上,硬是蹲下身子替我脱鞋换鞋,我若要争,她说:“老人不能蹲下的,容易中风的。”换了鞋后她亲热地搀扶我进室内。客堂里已坐着位王阿姨了,认识的,是老伴家的老邻居了,她只一个人在家,儿女都在国外,是留守老人。在这千家万户团圆的好日子里,不能让老人一个人单独过,每年吃年夜饭前继女儿总是去接她来一起团圆、并吃年夜饭的。我那继女儿就有着一颗好良心!

继女儿又装满了果盘及沏上好茶端到我与老伴面前,带着微笑细细地端详着我俩,她在仔细瞧着,我与老伴穿着她买的新棉袄时的模样儿漂亮吗?这件尼龙薄棉袄是她发现了并认为老人穿最合适而替我俩各买一件的,还有我俩穿的很贵的翻毛棉皮鞋。

年夜饭上的每道菜都是继女儿精心考虑并细心烹调的。她还把那碟卤猪耳朵特地调在我面前,我又一个惊喜:因为这是上次吃年夜饭时我无意间多搛了几块,且赞了一句:“这味道真好。”这是南京一带著名美食,她听见我的称赞后,这次专程去排队买来的。这顿丰富、和谐的年夜饭吃得欢欢乐乐、团团圆圆。

饭后,王阿姨拿出了她拍摄的好多南京的风景照,每一幅都是很美。我每次到老伴的子女家——南京过年,其心情总是兴奋的,他那三位子女及其家属个个待我视为亲人。我也早已对这个城市有了亲切感并视为我的第二故乡了。王阿姨瞧我欣赏得不想放手,便答应送我一幅。这却让我像“九头鸟拾着了一顶帽子,不知戴在哪一头为好了!”南京,实在是太美了,而更美的还是南京的人!

夜渐渐深了,亲情把空气里的欢乐和年味搅得越发地稠稠的了!

临行前,女儿把一只大饭盒给我们,打开一看是一大饭盒她做的蛋饺,真难为她了,女儿心细,想到我们是赴南京过年的、且我平时忙于敲电脑写文章,家中未必办年菜。让我们回到苏州后仍有年菜吃!

道别时女儿笑着说:“把‘元宝’带回家!”

今年的年夜饭将在继子那儿吃,或将别有风味!

丧夫后再婚,想找个如意老郎君难;若要兼顾孝顺的继儿女那就更难,而我就兼顾了三对贤夫妇的骨肉亲情。有人说我是前世敲开了木鱼修来的福气——非也,只消你时时记住一句话——比天空、海洋更宽阔、更宏大的是人的心!

期待暖心的变化

文/杨眉官

钟表上的秒针,与我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跳动着。时间在一秒一分,一天一月,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溜过去了。

抬头看天,昨天与今天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低头看地,眼前的影像也仍然还是那样。可是时间如白驹过隙,日月似飞针穿梭,在不知不觉中,2019年已经过去。

回味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是温暖的。居住在老旧小区里的人们,感受最深刻。每年冬天到来,屋子里的暖气不好,是令人最发愁的事。我们找过相关部门,可是一年一年过去了,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不光是我们小区,相邻的两个小区,暖气也不是很好。大家分析原因,才知道是小区供暖设施老化了。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要拿出大量资金进行改造。2019年,我看到相邻的两个宿舍,老化的供暖设施进行了改造。先是机车宿舍改造了,后是矿机宿舍改造了,家门前的街道也给拓宽了。

我居住的宿舍虽然还没有改造,但听说已排上计划,纳入到2020年改造项目之中。2019年,我们宿舍的供暖设施虽然没有改造,但宿舍里的旧楼房都进行了粉刷。原来陈旧发暗的宿舍,现在已经展现出整洁亮丽的色彩。

老旧小区改造,真是件好事。这些小区原来都属于企业。太原市政府按照国家“三供一业”工程计划,对老旧小区的供暖、供水、供电和物业,逐步进行改造和完善,让老旧小区的人们欢欣鼓舞。2020年,期待更多暖心的变化。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暖心汤粉

文/吴楚田

素丽收好几个顾客吃空的碗筷,正要往回走,发现店里设的爱心专座上悄无声息地坐上一位女顾客:“您好,大姐,一份够吗?”

她的声音很低,低到其他人没法听清。来这个座位上的,都是暂时遇到了困难的打工者,既然心甘情愿要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就没有必要高声大气,免得人家难堪和不好意思来享受这种服务。

“够了,谢谢。”现在在爱心专座的这位女顾客绝对属于“大块头”。素丽担心她吃不饱,才特地多问一句话。她笑了笑,转身进后厨。

不一会,一碗热气腾腾的暖心汤粉端了出来。爱心专座上的那个“大块头”女人也不客气,开心地吃了起来。也是不一会,专座的女顾客吃完走人。话也没留一句,悄悄离开。

素丽一点也不责怪人家。如果不是眼下遇到困难,谁愿意来吃这碗粉?自己的爱心汤粉声明里已经言明:吃完走人,不必言谢。她,要收回这位“大块头”女人吃空的碗筷。碗一端,意外出现了:碗底压着二百元钱。她又笑了,人世间,总有那么多雨天,也总会有那么多暖晴。

她悄悄揣起,回到后厨,打开一个笔记本,掏出笔,恭恭敬敬地写下:收捐款200元。她认真看了看,这笔捐款,刚好是第一百笔。

三步暖心

文/张松

跟一位做保洁的同事聊天,她向我大倒苦水,说每天工作很辛苦劳累,在单元楼道里爬上爬下打扫卫生,但还是有小区的住户不满意,向公司投诉。公司很注重住户的满意度,一旦遇到投诉,轻则批评,重则扣工资。在我所工作的小区里面,有两千多住户,每个保洁的工作量都不小。

见同事很苦恼,我打算随机找一家住户回访,收集他们的意见。

到了一家住户门口,我正敲门时,门开了,是一位认识的大姐。见到我,她很热情,忙招呼我进屋坐。我说了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她能够提点建议。说到我们的工作,她赞不绝口:保安工敬业,工程维护到位,尤其是保洁工作很细致。见她这样说,我心里有了底,并非保洁同事所说住户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

调查完后,我向住户告辞。她拎起了一袋垃圾。我想顺路带出去。她拒绝了。她说,垃圾桶到门口只有三步的距离,我习惯每天将垃圾袋放到桶里。假如将垃圾放到门口,他们的工作量会大很多。

对于住户的做法,我肃然起敬。三步的距离不长,跨过去,顶多几秒的时间。这份不经意的暖,爱意流淌,让这个萧瑟的秋日暖意融融。

说说一位保安兄弟,他们的工作也很辛苦,每天上班12小时,两班倒,没日没夜,除了上班就是睡觉,很少有休息娱乐时间,可他依然达观坦然。说起有刁难的住户,他没有抱怨,而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门口上班,每天汽车进进出出。他有个习惯,开完汽车道闸后,便向前迈三步立正向住户敬礼。我说,你可以不用向前迈步,原地敬礼也可以。他笑了笑说,向前三步刚好离车门50公分,看着住户微笑示意,才显得亲切,没有距离感。

50公分,不远也不近,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距离,他算得如此精准,这样的细节谁会注意呢?可他却记在心上,不得不佩服他对细节的重视。正因为他对细节的苛求,住户对他有很高的评价,经常收到表扬信、锦旗。住户说,三步的距离,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

向前三步,暖心怡情。在保安身上,看到了他对工作的敬业和忠诚,即使身处平凡,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哪怕有些卑微的工作,这就是成功。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父母带小孩去逛公园,逛得累了,吃零食充饥。父母随手将垃圾扔到地上,旁边就是垃圾桶。小孩二话不说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进桶里。

父母嫌小孩多事,就在不远处就有打扫卫生的保洁,这样做显得多此一举。父母大声斥责小孩。小孩紧绷着脸,差点哭出声来。正在这时,一名网友掏出手机,捕捉到这个镜头。

网友没有参言,毕竟是大人教育小孩,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便离开了。网友将这张照片发到本地论坛,这样写道:“看到这一幕,很感慨,心中有话想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看到这样的父母,的确有些寒心,好在小孩比大人‘懂事’,三步的距离,让我们看到希望,爱心之花依然绽放。”帖子发出去后,网友纷纷跟帖,指责父母,褒扬小孩。不知道小孩的父母看到后会不会为自己的举动汗颜。

其实,三步的距离,看似很远,至少现实中有些人难以做到;三步的距离又隔得很近,在我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用行动给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三步暖心,爱意融融。

情人节的玫瑰,暖心

文/TXDFS

今天的天气很好,没有风,阳光温暖。小城里的花卉店旁,如上十世八九十年代一样,依旧扬起了“情人节快乐”的歌。倏地,我才晃悟,又是一年情人节到了。

满街市的玫瑰花,一束束地装束着,红的,蓝的,紫的,花色斑斓。缭绕人心。

如今,大多数的青年男女早已外出打工了,但仍有少数的青年男女,依还手中拿着惹人爱恋的玫瑰在大街上游走,是让人好生羡慕。

而我们还年青时那种浪漫,已成了往事,在内心已化做了今生美好的回忆。但是,那份让我们走向幸福的恋情,成了今生难以忘却的事情之一。

还记得那年的情人节,我与她同在回家的列车上邂逅。不经意间,在走下列车时我去取我的行李,她也是,那一霎那,不约而同地,我俩的目光交锋了,自此,每年的情人节,我俩都在内心结束了孤单的日子。她与我虽不在同一个地方打工,但在那天,咱俩都会嗅到有如玫瑰花一样的馨香,只是这阵怡人的香,是从远在几百里之外的地方,跟随电话飘来的。这种香浸入了内心,并且在后来,还伴咱俩结成了伉俪。使咱俩共度的漫漫人生旅途之上,撒满了浪漫之香。

现如今这时代,已是大多数的青年男女都在异乡漂泊流浪的年代,青年男女的爱情都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因有了玫瑰而浪漫快乐。满街市四处游动的玫瑰,原本成长在乡间的泥土上,但让人丝毫不见有泥土的气息。乡里人在城内,相爱的人儿之间,也学城里人一样,用玫瑰表达起了彼此的倾心。馨香已弥撒小城。

这原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不大流行的现象,现在在青年们身上,都已司空见惯。

社会仍在不断地向前迈进,人们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大潮在不断的开放,并向前迈进。在迈进中,流浪的人儿内心,都已不再有早些年前人在异乡漂泊流浪的那种凄凉之感。

每年的情人节,都是二月十四这个处在初春的日子,不论这天是下雨还是天晴,都总有一种春的浪漫。在雨中,有雨中的浪漫;在天晴,有天晴的浪漫。或许,身在浪漫中的人,心中都温暖如春。

情人节这一天,玫瑰已成了一种爱的传递与表达方式。因有了玫瑰,恋爱中的人儿更觉浪漫,暖心。

寒衣暖心

文/吴翼民

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便是乐善好施、济贫扶困。济贫扶困的具体行动应是冬天的施粥和捐助寒衣。听长辈说,从前每到冬季,庙宇和慈善机构总会支起大锅熬粥施粥,救助那些饥馁之人。粥虽然不耐饥,却暖和易消化,可救饥饿于一时,特别适合冬季助人解一时之馁。此举不仅惠及城市贫民,也惠及外地逃荒来的饥民。八十余年前,河南三门峡等地大饥荒,无锡工商界募集数万斤大米千里迢迢运往灾区,连续施粥数月,解救了许多饥民。以至八十年后当初饥民的后代专门到无锡寻访施粥善人的后裔,表达迟到了八十余年的感激之情。

如今,神州大地不再有饥民,也再无施粥之举,要有,也只是庙宇施腊八粥广结善缘的祥和景象。但募集寒衣、为相对贫困地区送温暖仍年年进行。我记得孩提时居委会就年年有这样的慈善活动,不光为贫困地区募集寒衣,也为本地贫寒或受灾人家送去温暖。记得有一回一个棚户区发生大火灾,数百家人家被毁,于是全市动员为他们募捐寒衣。我们家本也拮据,母亲毅然捐出了两条旧棉胎,因为寻常百姓都有一颗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共识和自觉的行动。

如今年年临近冬季依然都有募捐寒衣的活动,一段时间媒体经常有相关的报道,我留意到募捐寒衣的品质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非七八成新的衣物是拿不出手的,并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有好些居民索性到服装店买了新衣和新被子捐给慈善机构,尤其是一些企业家,一出手就是几十几百件新衣物打包送往慈善机构,有的还自己开车几千里将衣被直接送到贫困地区,我有位开饭店的朋友,一到自己的孩子放寒假,她就带着孩子到挂钩的贫困地区送衣物和奖学金。她要让自己的孩子实地感受贫困地区孩子的处境,启迪孩子的良知和向善之心。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

值得点赞的还有我的旧邻“阿姆娘”。“阿姆娘”是无锡人对父亲哥哥妻子(伯母)的称谓,延伸为对年长妇女的称呼,如同“大妈”一样。这位“阿姆娘”是个退休教师,她心灵手巧,善于编织毛衣。因是教师出身,就格外关注学生,她留意到许多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冬季里没有暖身的毛衣,别看外面穿的羽绒服,里面显得空空荡荡,就用退休的工资源源不断购置毛线,为孩子们打起了毛衣。这是几年前就开始的行动,至今已经有五六年时光了,日积月累,居然打了上百件毛衣,一批批送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让孩子们穿得暖暖实实的,不再挨冻。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儿女们主动帮她买毛线;同时也带动了小区好几位退休的“阿姆娘”,次第加入了她编织毛衣的行列。我相信这样的队伍还会扩大,一针一针编织的寒衣会让更多贫寒子女感到暖心。

说起募捐寒衣的事儿,南京还发生过这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位南京“阿姆娘”在捐寒衣时有意在衣服口袋里放上一张字条,写道:“如果收到寒衣的是位困难学生,需要帮助,请来电话。”附上了电话号码。果真收到这件衣服的是位中学生,数年后当她考取大学,在为费用发愁的时候,蓦然想到了寒衣里的字条,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的“阿姆娘”惊喜于自己当初捐衣时的愿望有了着落,当即一口允诺把那学生的读书费用全部承担下来。这事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传播开来后,成为一座城市美丽的花絮。

暖心的悄悄话

文/赵梓彤

曾经,我听过一个孩童的悄悄话。三四岁的男孩子,大眼睛闪烁着纯洁天真的柔光。凝视他的双眸,仿佛看到了湛蓝的天空缀着绵绵白云,美丽,可爱;又仿佛看到了大海,澄澈,活泼。

男孩子用纯净的双眼看着我,伏在我耳边悄悄说:“姐姐,我喜欢你。”柔柔的热气,伴着甜美的声音,温润了我的心。

曾经,我听过一个少女的悄悄话。她有着披肩的长发,俏美的衣着,举手投足都散发着青春气息,脸上总洋溢着花一般的笑容。从她的微笑里,我仿佛读出她对未来的憧憬,满怀美丽的希望,满怀对生活的热爱。她清朗的笑声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爱。

少女就带着这样的微笑望着我,轻声说:“妹妹,要加油呀!”这蕴含着鼓励与温情的悄悄话,让我的心海荡漾起感动的水花,有如暖流包裹了我。

曾经,我听过一个母亲的悄悄话。她来给书房中奋笔疾书的女儿递杯水,轻轻来到女儿身边,捧着水杯小心翼翼递给女儿,唯恐溅出水珠沾湿作业。从母亲轻柔的动作和一杯热水中,我看到了她对孩子的疼爱与关怀,将母爱的温柔与鼓励传递给女儿。

望着高高垒起的作业本,她轻声:“宝贝,辛苦了。”母亲的悄悄话柔软动人,她将朴素的爱化作春风,吹散女儿心中的冰雪与阴霾,留下一汪纯净的水滋润着心田。

曾经,我听过一个父亲的悄悄话。他微微皱着眉头,给孩子检查作业,看着练习册上的错误,他心中不禁隐隐燃起怒火。可当他看到提心吊胆的女儿眼中的担忧与疲惫,疼爱瞬间越过失望。他抓紧练习册摩挲着,抚摸着女儿的头,将画满圆圈标注着修改的练习册递给了她。

“别灰心,宝贝,咱们一起改,好吧?”这是他对我说的悄悄话,一个父亲拭探般的悄悄话。他将柔软的父爱倾注进女儿的功课里,让女儿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时想起这份关怀与疼爱。

悄悄话,如同一条纽带,将亲人最轻柔的爱带进一个逐渐成长的女孩心中。或许没有人知道,这美丽的悄悄话,会融化多少坚冰,会洗去多少怒火,但是女孩明白,所有的悄悄话,都会随着岁月的洗礼,化作美丽的钻石,伴她永久永久。

暖心在瞬间

文/闻石

参加一个笔会,和兄弟分公司的王兄同住一室。几年不见了,见面自然相谈甚欢。

以前虽然也与王兄一起参加过几次会议,但同住还是第一次,所以,相互的交流也就比过去深入许多,毕竟有两个晚上的时间交谈。过去,一直认为自己的经历算是很坎坷的,没想到王兄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我。

王兄小我几岁,参军却比我早一年。他是1969年15岁时就进了军营的,当时初中还没毕业,又正值“文革”时期,文化底子应该说是很薄。但巧的部队驻地附近有个院校的图书馆,让他在那个年代有了博览群书的机会,他拼命读书自学,知识积累得很扎实。据说后来部队批林批孔时,他翻译的古文居然比附近的院校老师还好还准确,让部队上下刮目相看。再后来,他就退伍回乡进单位工作了。

参加工作以后,好学的王兄一直没有停止学习,1996年在他40多岁时,报考中国社科院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职读硕并经过努力拿到了文凭。凭心而论,虽然他不算是健谈者,但他的丰厚学养仍然能让我从那些交谈中感受和体味得到,当然,他发表过的许多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也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让我心生敬意。

然而,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是,在当时单位大学生凤毛麟角,研究生一个也没有的情况下,他的高学历却成了他的一个沉重的负担,甚至直到现在,他仍在生产岗位上工作,薪酬自然也相当的低。

听了王兄的坎坷经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果要说怀才不遇,他可以说是个典型。交谈中,我当然也发现了他的个性特点中明显的弱点、缺点,比如为人清高,性格过于直率,不是很合群,等等。这些弱点、缺点都有可能影响他的人际关系的融洽度,自然更能对他的职业发展前景产生不良影响,但即使再有影响,像他现在这样的状态却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晚上休息了我才发现,王兄会打呼噜,他自己自然也是知道的。于是,我们在一起聊天、看电视之后,他都是先拿本书看看,说是让我先睡。先睡固然是先睡了,可夜里我总会醒个一两次,呼噜仍会影响睡眠。渐渐地我又发现,他的呼噜是间歇性的,并不是一直打,利用好他打呼噜的间歇,我往往还是能安然入睡。头天夜里,因为白天旅途劳累,我入睡较早,睡得也比较死。凌晨4时,我醒了,看到卫生间灯亮着,我以为王兄在用卫生间,就没吱声,听着听着我发现不对劲儿了,怎么有翻动书页的声音?!他莫非在卫生间看书?等我再仔细地听真切了,果然是!

那一瞬间,我的心里立刻就充满了暖意:一个多好的朋友啊,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居然躲在卫生间看书!于是,我也没打扰他,因为我知道,这个季节天气不冷,他不会着凉。在内心充满温暖的感觉和朋友的温情中,我渐渐地又睡着了……

天明,我问王兄在卫生间看书的事,他一笑说:“是啊,哪能因为我的不良习惯影响你休息?我在家有时夜里忽然想看书了,也是这样的。”我自认为自己也算是个喜欢读书之人,但像他这样夜半起来看书,倒还真没有过,在心中原有的敬意之上,不禁又让我在心里添了几分敬重。

很敬佩王兄,敬佩他学习上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勤奋,也敬佩他对工作生活中那些坎坷经历的豁达开朗,更敬佩他对友人这般体贴入微。

友人卫生间夜读,会让我记忆一生,温暖一生,就为这个温馨的细节,我为有这样的朋友感到自豪和骄傲。

冬至暖心饺

文/陈丽琴

我不喜欢冬天,却总爱在冬至包上一顿饺子。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至时,我感冒了,晚上盖上被子还是冷得直打哆嗦。父亲问我想吃啥,我说就想吃顿大肉水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顿饺子,可真是奢侈的想法。胖乎乎的水饺盛放在盘中,热气升腾,饺子的香味就弥漫了整个屋子,更不用说咬上一口,大肉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口腔,就是想一想都会流口水,更别说吃了。

“去,把那只下蛋的母鸡杀了,给娃包一顿饺子。”

“包鸡蛋饺子吧?要不我上街割点肉。”

“这鸡几天才下一个蛋,钱留着开春还得买化肥哩!”

母亲最终拗不过父亲,杀了家中的老母鸡,给我包了一顿香喷喷的饺子。巧的是,吃完饺子过了一天,我的感冒就好了。日子穷得吃不起一顿猪肉饺子,为此,父亲自责了好长一段时间。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父亲在农闲时间,背上木匠工具,走街串巷挣钱去了。

父亲娴熟的技术,为家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当时,参加工作的人月收入普遍是38元,而父亲每个月能挣到七八十元。家中经济宽裕了,吃饺子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每个星期天,父亲都会买回来猪肉,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印着指纹、传着手心温度的饺子就诞生了。还记得第一次包饺子,是母亲和父亲教我的。父亲教我擀皮,先把准备好的小面球压扁,他左手捏着小面饼,右手滚动小擀面杖,边转边擀,很快,一个个圆圆的面片就擀好了,可我的两只手总是配合不到一块,擀的皮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父亲告诉我:“左手转一个方向,右手就擀一下,两手要配合好。”我照此法,果然擀出一个圆形的饺子皮。母亲说:“馅儿放多了,饺子的嘴巴就捏不住,馅儿放少了,饺子的肚子就鼓不起来,要在面片中间放适量的馅,先包中间,然后两手合力把饺子皮往中间挤。”就这样,在母亲和父亲的耐心教导下,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包出来的饺子也越来越漂亮。

记得我上初一那年冬至,父亲破例买回了羊肉,待我和弟弟放学回家,母亲已下好两大盘饺子放在桌上。饺子馅里的胡萝卜在外皮映衬下,白里透红煞是好看。我们高兴极了,围在盘子旁,你一个我一个,吃得肚皮滚圆。羊肉饺子被我和弟弟一扫而光,竟也挨了父母一顿骂。父亲还一个劲地埋怨母亲:“我就说别把两样饺子放在一起,你说没事。唉,可怜村东头王家大哥了,没那口福。”事后母亲才对我们说,村里王强伯伯一到冬天,胃寒病就犯了,吃啥东西都感觉没味道,父亲就想着冬至包点羊肉饺子给送去,结果被我们两个小馋猫吃了!

饺子,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的美食,不管是素馅的,还是肉馅的,都觉得特别可口,因为饺子里包裹着父母浓浓的爱。包进饺子里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馅料,更有那一份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冬至一定要包顿饺子啊!”母亲又一次打电话提醒我。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饱含着浓浓的爱和关怀,给我最美好的回忆,让我感受到冬日里别样的温暖。

这一场暖心的春雨

文/李朝阳

揭开雪的面纱,为大地撒满草种,为枯技画上花朵,解冻一河欢欣,引颈三月之歌!

轻风为手,雨丝做琴,一首简洁明快的滴答,奏响天籁最动人的乐曲!

一场说来就来的春雨下起来了!

从高原喀斯特深处,到诗化山川的温暖怀抱,一滴滴敲开春的门扉,恍若晨钟,余音袅袅,开启岁月多情的光阴。

这一场暖心的春雨,打湿干燥生命的无奈愁怅;浇注彷徨人生的崭新期待。一次全力以赴的成长开始蓄势待发!

刨去残存的寒意,我们写意生机,拉开三月,用五彩装扮田园,雨声清盈中刷新一片天空,链接一章奋进的诗歌,为春天喝彩!

暖心的压岁钱

文/李季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种叫“祟”的小妖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让孩子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灯熬夜,叫做“守祟”。有一对夫妻怕“祟”来害孩子,就在这晚拿出八枚铜钱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半夜里“祟”来了,它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迸发出道道红光,把它吓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变的。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小时候,家境普遍都不好,压岁钱的习俗不流行。但是新媳妇第一次去男方长辈家拜年,长辈必定要准备压岁钱。婴儿由父母带着首次去亲戚家拜年,亲戚也必定要发压岁钱。好像拜年的礼品带得相应的也多,带得少了对不起那压岁钱似的。再有就是干儿子给干爸干妈拜年,大多也能得到压岁钱。我小时候唯一的压岁钱,就是干爹给的,印象中好像是五元或十元,都是崭新的一块钱纸币,红色的,上面有个姑娘在开拖拉机,按我们的说法,那钱新得可以割耳朵。但过了十二岁,就没有了。就算有压岁钱,自己也不能自由支配,回去后就都交给大人了。

大概从上初中开始,每年吃完年夜饭,母亲会往我们兜里装一沓压岁钱,有时候是一毛的,有时候是两毛的,后来是一块的,两块的,都是票面号码相连的新纸币,有“连连进步”的寓意。这些压岁钱放在我们口袋里暖几天,过后又都交给了母亲,那时候好像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姐姐和我都没学会花钱,另一方面也知道父母挣钱难,舍不得花。

我们国家的压岁钱和国外的圣诞礼物有很多相似之处,大都是给孩子祈福的意思。经济条件好转后,压岁钱已经很普遍了,而且都是大额的纸币,那种一沓连号的小额纸币,好像是拿不出手了,“连连进步”的祝福很多人都忘记了。

孩子出生后,每年除夕夜的压岁钱,都是他奶奶给的,依然是一沓连号的新纸币。他奶奶离开后,换做我给他装压岁钱了,还是一沓连号的新纸币,这是我们家的一个小小的过年仪式,应该还会持续很多年。

暖心一日

文/tuanxin

今天,我跟了一天的课。

早上,我仍旧起早去开门,然后上了语文早读课。在早读课里我给他们带来了语文中考必背篇目里的十一首古诗,目的是提前为他们的初三做准备,听到他们还没有拿到必背篇目的资料,我有一点惊讶,暗自决定,在剩下的的五天里给他们过一遍必背古诗词,至少能让他们在上初三之前能对默写的题型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这也是我短时间内仅能做到的。

第一节是陈达飞小老师的物理课,他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学习小视频,让同学们提前学习了初三的分子热运动知识模块,为同学们初三的物理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节是龙冬梅小老师的日语课,本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日本的文化,美食,习俗等有趣的知识,让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激发同学们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第三节是杨文纹师姐的化学课,一开始老师用加了趣味话语的在同学们自我介绍时拍的照片来和同学们强调了上台讲话的注意事项和特点,同学们对这些照片很感兴趣,这节课上的很有意思。

第四节是美术课,同学们对于美术的热情一如既往的高涨,本节课画了粉红顽皮豹,大家都很开心。

下午第一节是杨翠媚小老师的思品课,主题是家,小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父母做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然后我把自己说哭了也是很厉害,感觉在站起来那一刻,十九年以来的事涌上心头,一下情绪爆发。同学们也依次回答了这个问题,大家在这节课里学会了对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在这一天里,我最感动的是听到学生说很喜欢我们的课,还说如果我们是他们的老师就好了,可以再来十天吗?虽然我们不可能留下来一直做他们老师,但是听到这番话我还是很暖心的,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