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注文章

2022/12/13经典文章

关注文章(精选20篇)

大侦探

文/董改正

生病住院,很多事都做不了,只好撂下了,就在朋友圈交代了一下不得已的原因,少不得要提到住院。为了避免给朋友们带来麻烦,特地注明回老家治疗。可是一贴上来就有朋友质疑了:人家看病都往大城市跑,你怎么往乡下医院去呢?谁还不生个病,病人需要关怀,到底在哪里,从实招来!

当然不会招来,就找一个个拙劣的理由来搪塞,在我的坚持下,渐渐地大伙也就信了。有一天我躺在床上输液,我的邻床来了五个陪客,清一色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他们也不怎么说话,只是笑眯眯地坐着,笑容神似,他们是六兄弟。不一会儿,病人要起床去卫生间,五弟和六弟起身搀扶,一人一边搀着。病人虽然举步维艰,搀扶者虽然心内担忧,脸上却还是微笑着的,笑容令人动容。我举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发到朋友圈中,发了一通感叹。

手机放下不久,就接到青的电话,问:你在哪里?

不是说过了吗?在老家医院啊!

你看看你拍照的床单,和我婆婆住院的床单一样,你还有什么话说?

现在医院人性化,白床单已经不用了,全国各地的床单都是格子条纹的。何况我老家离市区不远,一样的床单才是正常的。

切,不信!

一会儿,红在群里说:发张医院的招牌来,我们就信你了。

我只好不说话了。

再过一会儿,吕兄打电话来,说:我们已经在医院了,你不说也行,我们一层层地找。再坚持就是矫情了,我实话说了,背靠着床头等着他们的到来。他们一行来了五个人,加我一起,正好和那六兄弟一个数。我们嘻嘻哈哈地乱说一气,竟不像是我在生病,竟比平日在一起打牌喝酒时说的话还多。对于我隐瞒的事,他们嗤之以鼻,说:要是不想来,你发的消息直接PASS了,谁对谁也不用交代什么理由。我们真心想来看看你,所以,才有侦探的嗅觉。

可不是嘛。许多隐秘的事物不都是因为关注才被发现的吗?因为关注,我们才有侦探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好”故意遗留在世间、以待寻求的蛛丝马迹。而关注,来自我们对爱、对友谊的渴望,并由此而保持着温软的心。

你是宇宙,我是尘埃

文/魔法师变成猫

那一年,偶尔从杂志上看到你,大眼睛,黄外套,牛仔裤。从你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丝坚定与自信。后来才知道,原来你毕业于名校,原来你写过书,原来你主修土木,原来你还上过电视节目。

有人说你是男神,还有人说你“不是人”。

朋友问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如此关注你。帅么?还好。聪明么?不笨。你是帅哥当中最聪明的,还是聪明人中最帅气的,这也犹未可知。

买了你的书,翻看一遍,发现原来是你过去四年的总结。关注你的微博,点击评论,明白喜欢你的还不止我一个。后来,我把所有有关你的论坛,有关你的新闻都看了一遍。甚至把你的照片存在了手机里,逢人便说你是我的偶像。真的,夸你就像夸我自己一样不吝溢美之词。

再后来,你从山脚爬到了半山腰,而此时的我,还停留在那座山峰的河对岸。你光彩夺目,成了舞台上的焦点,是学校里的红人。你接到各种电视节目的邀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卖力宣传着自己的书。不过,你依旧不满足于现状,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

而我呢?认识你之后,整个人生都被点亮了。我调整好生活节奏,过上了早六晚十二的生活。我开始努力啃书,狂学英文。你游走在各个讲座中,而我奔波于各个补课班。半年后,我也考上了名校。我以为,我终于可以坐在你坐过的教室里读书,走过你走过的路。

但是,当我努力走到山脚下时,你却已爬到山顶。你收到了国外的offer,听说你成了博士。这时我才明白,从最开始我就失去了和你并驾齐驱的机会,所以继续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在一个层次上。你就像浩瀚无垠的宇宙,而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尘埃。你身边有无数的恒星与彗星,却没有人会注意我这个不起眼的尘埃。

前面有无限种可能性许我去追赶,但这追赶却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时间。就算我花掉几亿光年,变成了星云,也永远无法像太阳那样温暖你。尘埃就是尘埃,于你而言,注定虚无缥缈。

静谧

文/十大岁月

一首安静入耳的音乐能使人安静下来;一次意外的生活冲击能使人冷静下来;一场深切透彻的谈话能使人坦然下来;一本震撼人心的书籍,文中的篇篇文字能抚平你的思绪;一场深得你心的电影同样能影响你的心境……这其中,我更偏爱一次深入谈心、读书,这种方式得来的平静,在自身滞留的时间相比而下更长;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宽广;心态更平和、客观;心胸更为宽容……

前天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记录范钦与侄子一借书之事。使我莫名感动,有时候面对他人的要证明自己,并在自己面前要显出对方的更为宽容,相比之下,莞尔一笑更为宽容。看完之后,我在心里暗笑曾经的自己,意气用事、力图做一个证明者、不服输任何没有意义的事…想着过去的自己,如果让我出生的早几百年,我站在范钦面前,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卑微,感谢恰好在我该长大的年代,看到书中记录了这一篇章,使我看待事情更为宽容,更为平和。

又到了夏天,喜欢音乐的我又一度关注了好声音。面对众多的选手,我更为喜欢张磊的《南山南》,平和、朴实。喜欢这样的男生,温和、真诚、眼神朴实、有内容、心胸宽阔、视野广、言辞简单、为人低调。站在人群中,只记得那一双默默的眼神。喜欢这样的女生,细心、认真、朴实、宽容、不故作弱智、也不故作深沉、平静、有思想。茫茫人海,蓦然回首,只记那一身坦然,没有丝毫华丽。

相对于精致、华丽,我更喜欢简单、平时。与内在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我的工作环境相比别人,更为清闲些。闲暇的时候,同事喜欢坐在一块谈天说地。但我关注到我的伙伴们谈论的大都围绕着娱乐新闻,从这个明星的出轨到那个明星的演唱会,谈的津津乐道、语气甚至比本人还要更为清楚、那种坚信、同情、愤怒一直让我难以理解。

直至一天,我的伙伴们提及一个文人的名字,说是不太喜欢,我相比日常更为有话语权,一脸认真的问“你看过他写的书吗?”我很不解,好多人在没有真正触及过另一个人的作品之前,仅凭媒体或他人的言传,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这是不客观的。这件事,使我突然明了,为什么好多人热衷于八卦?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我关注一个文人、一本书一样。

接触的信息不同、看待世界的观点不同、思维也跟着不同……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谁的关注更好,那只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本质好,就是一个端正的人,无谓沉溺与现实还是虚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别再关注一个不爱你的人

你的一句我想你,只能换来她的沉默。比沉默更让你难过的是,她说那有什么办法呢?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再给她发信息,不要再试图用文字唤起她的回忆,打动她的心。如果你的人不能打动他,那么即使你用文字感动她一回,换来片刻温存,温存过后的大片空白只能让你更加难过。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再关注她的生活,不要再关心她的一举一动。不要在夜晚凝望那个亮灯的窗口,幻想她也在窗帘背后注视着你。她的生活就是她的生活,你的生活也只属于你。如果不需要分享,那么就独自承担悲欢。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勉强自己出现在有她的场合,不需要在热闹的人群里被迫伪装你的不在乎,被迫谈笑风生。即使选择回避,也绝不是软弱,如果可以,选择平静的寂寞,让自己的伤口慢慢愈合。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幻想你可以在她心里留下一滴泪。即使有一瞬间她被你的眼泪打动,只要她不爱你,她被你打动的时间绝不会比你流泪的时间长。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别去看那些伤感的小说电影,听那些断肠的歌曲。别幻想自己就是悲剧的男主角。如果你一定要哭,那么就哭一场,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可是只哭一场,不要让眼泪淹没了你曾经灿烂的笑容,你还是原来的你,不要为了她改变自己,那样你会失去很多。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人,不要再给他第二次伤害你的机会。不要相信她说回头找你是因为想看看一段时间没见,你的改变有多少?既然她放弃你的时候那么决然,那么下一次她还会不顾而去,头也不回。如果还记得那一天你哭着慢慢拉上被子不让兄弟看见,就一定不要屈从于自己的软弱,相信那转瞬即逝的温情,欺骗自己的心,又一次给她机会刺痛你的心。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别去怨恨。但是开始的时候难免会怨恨。也别去问她,也别问自己,为什么她会这么绝情,为什么她可以这么快就忘掉。你甚至怀疑她根本就没有喜欢过你,而一切仿佛只是一场骗局。还是相信自己最初的感觉吧,如果那时你觉得她喜欢过你,那她也许就是喜欢过你。只是她现在不爱了,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即使解释,解释真有那么重要吗? 对一个根本没爱过你的她一切的解释,都是再好不过的借口!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相信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有风淡云清的一天,总有一天,你看到她,就像看到一个影子那么简单…

流年里一袭芳华

文/gcq2009

岁月蹉跎,时光如梭。似水流年的日子静静地淌过--从光洁的额头,舒展的眼角,红润的面颊。流失了青春韶华,流失了历历往事,积淀下甜蜜、思念、忧伤、无奈……道道深浅不一,或新或旧,或全或缺的记忆。伴随着前行的脚步,日积月累,成为背囊中无法卸载的重。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熙来攘往中有幸结识芸芸众生。一个个擦肩而过的身影,大多成了窗前匆匆不回头的过客;然而,一段特别的缘份珍藏在心里最隐秘、最柔软的地方,渐渐融入到生命里,经过风雨的洗礼,酿成一杯魂牵梦萦的醉,留作自己日日品饮。

忘不了那帧倩影,青春活力,风姿绰约,绚丽成一道美丽的彩虹;忘不了那张姣容,莺声燕语,颦笑牵怀,艳了枕边一帘幽梦;忘不了那双眸子,含情脉脉,电光石火交错间,一股电流瞬间穿身。继而,喜欢上一个名字,那熟稔的十二笔落在一张张素笺上,蝶化成满纸暖心的芳名。

日月相伴,步履匆匆,茫茫人海里寻寻觅觅,不经意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怦然心动的你天使般翩翩降临。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涌起阵阵波涛,冲破了禁锢情感的闸门。惊喜失措中,耳畔似乎传来一个声音:鲜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敞开心扉吧,大胆迎接这五百年频频回眸才等来的缘份。于是,驻足掸尽风尘,整理好零乱的心绪,骑上一匹白马,准备以最纯净的方式迎迓心中的女神。

春草觉暖献碧绿,雨露知遇润花香。只有心有所属,意最真,情最深,怜爱才有了名份。就这样,被你的眸子紧紧牵引,一瞥惊魂中读懂高山流水的曲韵。不知不觉,昏昏然中毒已深,人被你虏,心为你念,形为你销--忧伤着你的忧伤,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慢慢地靠近,用关爱、体贴、呵护紧紧把你围裹,将温暖传递给你,将信心鼓舞给你,将力量增添给你。助你涅磐成凤,一路前行。如果可以,请放下你的矜持,接受我无怨无悔的付出,不待来世,就在今生。

缘份树下,孤独了谁的背影?花好月圆,枉饰了谁的痴情?繁花世界,百媚千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今世能够遇见你,拜苍天所赐,夫复何求!

幸福的禾苗刚刚发芽,现实的天空泼下了冷雨。相遇苦短,分飞却长。离别的日子步步紧逼,无奈伤心处,躲在一隅黯然神伤。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一阵阵揪心的痛弥漫全身。心随你而去,我已非我,只剩下一副浑浑噩噩的空皮囊,昧了节候,不辨晨昏。这是一场躲不过的劫数,抑制不住的伤感生根,思念在潜滋暗长,寂寞凝了一层厚厚的霜。从此,关注你的QQ空间,关注你的说说,关注你的微博,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并且,你也是我唯一的上线提醒。

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回想,回想那段美妙的时光。想你杏眼含春,想你绾结的秀发,"云想霓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我心里,这也应当是对你最恰当的形容。你是那隔岸的烟火,你像云像雨又像风,点缀着我生命的色彩,充实着我平淡的人生。虽然人各一方,其实,距离并不遥远,因为你一直驻留在我心中。许多时候,有幅画面总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鹊桥桥头,一棵桃花盛开的树下,再次能与你重逢。我相信,心有灵犀你应知,美梦终会变成真。

殊不知呵,这期间的等,却是一种幸福的痛。

夜已深,人未眠,一杯清茶,一盏灯,几本诗书在案,随手翻阅吟咏:"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读罢感慨满怀,掩卷沉思无倦,遂作此文以记之。

关注自己

文/朱梅

人是会思考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考决定人生的高度。古人云:思者,心上有田也。那么,在谁的心田上思考呢?自己的?别人的?潘光旦先生把思考放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上,或许关注自己才是正确的。

指尖触碰手机屏幕,微博上就显示着“已关注此人”,博主彻夜等待求赞,便将本来当面夸赞别人的温暖都通过无线电冷化成一个木讷的数字。“网红”盛行的时代,大家都躲在那块小小的屏幕后面,那屏幕像面具般牢牢禁锢在我们的脸上,让人们看不清彼此。那位每周花50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的澳洲女孩,在社交平台上拥有百万粉丝,在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寥寥无几,当虚拟的空虚不断吞噬她虚荣的心灵,她妥协了,关掉所有社会网站,在现实重新开始。也是,这样虚伪的关注,不要也罢。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不是院士、海归,无背景,戏称“三无”科学家,她日夜坐在研究室中观看、提取、试验各种草本,外面有谁获奖,她不知道,有谁成功,她亦不知道。她只默默关注自己,关注那青蒿素怎样克服虐疾。屠呦呦,这位诺贝尔得奖者,刚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获奖,也许,她只关注自己,任何奖项对她来说都是虚物。这般的关注自己,正是我们应具备的。

在生活这个大手术台上,别人的看法就像是无影灯,我们只能在上面被任意解剖,毫无返还之力。但如果我们勇于在无影灯下暴露自己的一切,无论别人怎样解剖你,只要灵魂还在,只坚持自己的心,便可救赎一切,便可无视别人的嘲讽虚赞,在心中那一方净土中悠然自得。他们能解剖你的身体,但他们一定不能触碰到你的灵魂!

反观当下,是虚拟的网络让我们丧失了关注自己的定力,滋长了我们“监视”他人的情绪。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不断增长的粉丝,简直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加速了虚荣心的扩大。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心,若你心中没有滋生蔓延的虚荣情绪,又怎会让别人的关注杂草长满你心灵的田野?人的欲望一旦被无限放大,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雷军,在小米手机国际化进程的道路上,面对印度进军时演讲英语口语所受的嘲讽,他丝毫不在意,只专注于小米的市场,将别人的言论抛之脑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每个人都该自己掌握人生的船舵,别人的言论,是包袱,抛向海中,任意随波逐流;自己的关注,是指南针,无论荆棘坎坷,只管勇往直前。

没有故事的故事

如果来世再相遇,我愿做一只懂得飞翔,不懂悲伤的小鸟。一朵瞬间开放,无声消融的雪花。甚至窗前的一角蓝天,掀乱书页的微风,落进你手心里的小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视线再也离不开你。每天早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上班看到你。你是那样的青春飞扬,就像春日和煦的阳光。可我从来就不懂你,就像你从来不懂我一样。当你看着你的财经杂志,分析着公司的下一个重要决策;我却读着我的呼啸山庄,对比着艾略特和里尔克。每天看着你,慢慢迷失了自己。我不再单纯的只想着工作,会想着你的话是否意味深长。你的人生有多么丰富,我的生活就有多么单一。这样的我,拿什么去爱你?何况,有那么多的关注在你身旁,你自然忽视了我的守望。我想离开,也许是我最后的希望。我会回到我的生活,重新追寻我的梦想。也许我不能与你相忘,可是时光总能抹去我的悲伤。离开后,我同样关注着你的动向,愿你过得好是我唯一的盼望。

所有美好终将遗忘,遗忘的还有悲伤。?

“伽人”心语

文/张海虹

“伽人”是一些喜欢练瑜伽的人对自己的简称。

2015年,准确说是下半年,我的微信朋友圈陆续关注了5个“伽人”公众号,其中一个是男的,因为喜欢瑜伽,将自己的名字改作“于伽”,他的公众号因此也叫“于伽精舍”。练习的过程中还遇到一位瑜伽女教练,40多岁,体型仍保持完美,她说自己练了10年,只因太喜欢。

2015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爱上了瑜伽。在瑜伽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把发散的心渐渐收拢,只关注自己的身体,更具体地说是只关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过程。

瑜伽课一般是从简单舒适的盘坐开始,在大约5分钟的时间里,教练会引导每位学员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深地吸,缓缓地呼……这是一条通往冥想的神奇之路。路的那头,是千头万绪、纷繁红尘,这头,关注内心,改变自我。

时间过得真快,我接触瑜伽已经8年了,这8年对我来说可分为3个阶段,最初的2年,每周两节课撕拉硬扯,比葫芦画瓢,纯粹为了瑜伽而瑜伽。中间3年,干脆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不想它,它也懒得理我,两不相干互不相欠。最近这3年,瑜伽课倒是风雨无阻坚守在我的身边,我却依然时常扮演着若即若离的逃课生。挑白了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动作更接近老师的示范?可越接近,就必须疼。疼,是破茧成蝶的那条必由之路;疼,让人望而生畏。

8年的事实告诉我,对瑜伽,我还没到热爱的份儿上!我常常也想,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能坚持,那肯定还有另一种动力——不怕疼的动力。

真的有一天,我找到了这种力量。

当心里无时无刻不被一种挥之不去、完全不可控的疼痛日日折磨时,唯身体上的某个痛点能顺利、有效而又迅疾地将其取而代之。那一天,我神奇地完成了之前无数回努力、无数次放弃的“横叉”。

这就是神奇瑜伽的那层伟大窗户纸了。关注内心,关注自我,觉察着、体会着、感悟着,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我们进入瑜伽的内心世界。此时此刻,外界丝毫不会因为我的缺席而更改,此时此刻,我因为瑜伽而使自己更美好。

咱们还回到最初的舒适盘坐,教练教我的这个动作——腹部内收,脊柱延展,肩部下沉,下颌微收,头向天,臀扎地,两臂端平,指尖发力两端延长——有没有发现“伽人”不是武林高手,但一个最简单的还冠以舒适之名的盘坐,那亦是密切配合、静中有动、柔中含刚了。

2015年,我的身体和目光除了瑜伽本身,还跟随“于伽”这位瑜伽行者的脚步以及他以《一国一倾城》为主题日日更新的行行摄摄而览遍欧洲。“伽人”是一个多么爱自己、爱生活的达人。当然能达到像他那种高境界,一边全球游历,一边传播瑜伽文化的只是凤毛麟角,即使不能这样,做一名一边生活一边练瑜伽的“小伽”也很幸福。2015年,我变得如此富有、美好。

想了想,这一年如果要作个总结,先应该奉给瑜伽课堂,它告诉我:唯坚持锻炼和学习,不会负你!这一年,我更加懂得所谓的幸福,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称心的工作,一个深爱的爱人,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还有什么呢?对了,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在意和“在意”之间

文/董竹林

突然之间,就想起了不知是谁说出的一句话:真的没有多少人在意你。

但我也的的确确被人在意过的呀。

母亲没有文化,从不知道哪天是阳历的几月几号,但她在世的时候,却对哪天是星期六星期日记得很准。因为,我这个在县城上班的儿子,星期天回去得最多。我每次外出和生病的时候,看到的母亲总会用最原始的方式,跪到神灵牌位前上香,祈求苍天保佑我出行平安疾病早愈。我头上的白头发是父亲最先看到的,他在村里,最爱听的就是外面的乡亲给他说起和我有关的事情。

晚上酒喝多了,爱人烧了一壶开水,还放了一个水杯,半夜醒来爱人也醒了,怕我头晕下床摔倒,扶着我上厕所。天明后告诉我一夜没有睡好,老记着我的呼噜声,停了她就靠近我的脸听听呼吸是否匀常,或把盖住头的被子撩开。我在外面碰到了不开心的事儿,回到家不说话,爱人都能从我的脸上看出来。我做了不该做的事儿,能够对我直言的还是爱人。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上学时家里都困难,他比我略好些,每次从家里拿了白面,到学校换成饭票后,又从我手里换过几张粗粮票。从学校毕业后都在县城工作,可来往的频率却不高。他偏重理科又爱运动,与我正好相反。但每次见面,都能说出我这段时间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他经过我那扇朝街的办公室的窗户,要是几天没有打开,他就会到我家里来,看是不是有啥事情。我父母去世,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他就赶过来了。我在外面有了憋屈事,也爱找他倾诉。

我心里面明白,这样的在意,可都是源自生死与共的亲情和真挚的友情啊!

自然,在公众场合,在与人交往和相处时,能够在意他人的感受,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但这种在意是一种礼仪,一种修养,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但在很多时候,不少人感觉有人在意并期望得到他人的在意。

比如,公众人物,自觉并看似有很多人在意,其实,那不是对你这个人在意,甚至说那不是在意,而是关注。即使关注,关注的是你的权位和罩在你头上的光环。外在的东西一去,便难以再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有的人因丑闻败露,间或可以制造绯闻而让人关注;有的人靠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去千方百计吸引世人的眼球;有的人靠善行的施予,不经意间被善良的人们关注;当然高官落马自然成了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这些时候,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你做出不应该发生或在他人身上没有发生的事情。追星,也有追到偶像在意的程度,但那是因对你的演技追捧,附带形成的爱屋及乌,明星永远是演艺的客体,永远逃不出你方唱罢我登台、人老色衰时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结局。

当然,更多的时候,还真的没有多少人在意你。不被更多的人在意才是人生的常态。

我有一个当老板的朋友,他说从不敢在快餐店里吃饭,怕人笑话。其实这都是自我感受,在自己抬高自己。我给市长当过秘书。因为这个经历,在以后总觉得会被人在意。平常,有益的是对自身行为约束,但更多的是在饭店吃饭,爱和见到的曾经交往过的场面上人敬酒,觉得不去人家会见怪,结果常常是自己酒醉而回,躺在床上肚里翻江倒海,爱人端来一大杯热茶水时,边扶我坐起来边自言自语:谁让你喝这么多,就没人劝劝……

听说到北京跑项目,地级市的市委书记都得给部里的小办事员点头哈腰。假如没有发达的媒体,即使国家总理一个人去到一个城市,都会没有人理的,去到乡村,顶多让街头晒太阳的老人指点,说句这是一个陌生人。

我在这样想——在意,是长久地对于你生命个体的关注;关注,是对生命个体的外在表现的留意。在意你一定是关注你,而关注你不一定在意你。关注中的在意具有时效性,取决于你外在表现及影响的持续长度。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对生命个体的在意和关注,它的持久源于亲情。对公众人物或所谓“名人”的关注和在意,源自对其外在表现的畏惧、欣赏或猎奇。有人真正在意你是幸福的,有人关注你是荣幸抑或是不幸的。

我还想起了一位哲人说过的话:“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心路,只是世事烦乱让他迷乱而无法找到这条路。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由此产生关注与在意之间的错位。”

其实,真的没有多少人在意你。也难以有更多的人真正在意你,除非你成了社会群体的精神领袖。正因为此,淡漠生命个体之外关注你的人,遵循人伦天道,找到自己的快乐,走好属于自己的心路。更重要的是,珍惜真正在意你的人,把对你的关注变成更多的安宁和快乐。

一点感悟

开始,觉得朋友的文字一板一眼,很踏实。读着读着,有一种被牵引的感觉,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吸着。让你不由得不去关注着文中人物的命运。关注着故事的结局。终于,我们纠结的心,沉重的放在了那个布满尘埃的角落里。沉思良久,又回看了几遍。作者用几近白描的笔触,不经意的述说着现在发生的,却是那么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爱。都在谈论爱。或许品尝着爱的甜蜜。或许体验着爱的磨折。或许为一些爱的不平而愤愤。或许为爱的伟大而高歌忘形。

爱,并不简单。而简单的,那也是爱。你、我、他的爱不会是一样的。但写法相同。对于把自己的爱凌驾于他人痛苦之上的人,我表示深恶痛绝!我们优秀的传统观念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做到,也很不容易。

忘了别人

文/王群茗

朋友小安说自己最近的幸福指数已经降到了冰点。原来是她前段时间赶赴了一场大学室友的聚会。

多年不见,当年的老同学们聚在一起相谈甚欢。小安得知,当初睡在上铺的那位室友,已经凭着良好的业务能力,获得了很高的年薪。而对面床铺的两位室友,一位已经早早入手了两套房,如今盈利颇丰;另一位则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满世界地飞,领略了无数的风景,见识了大千世界。大家都过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

小安自己则还住在几年前按揭买的一套二手房内。她觉得自己已经和几位室友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言谈之间,充满了各种羡慕。

其实,小安也刚刚在公司里得到了一次升职,她的薪水在同龄人中也还算是不错的。然而,这次的室友相聚,打乱了她原有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引发了她的各种负面情绪,乱了心神。这些负面情绪,其实都是“比较”的产物,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人在仰望别人的幸福里,忘了看清自己正在走的路,迷失了自我。

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两个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关注圈”是生活中所有你关注的事物,“影响圈”则是你可以有所为、有所控的事物。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或者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地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当我们把过多珍贵的精力放在“关注圈”,实际上这种错误的焦点,就压缩了自己的“影响圈”。这种过度关注外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心理内耗,会不断地削弱我们的认知与思考能力。越沉溺于此,能力越弱,结果活得局促无力,让生命陷入不可承受之重。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转变你的关注点,静下来,沉下来,守住自己的生活节奏,耐心地打磨自己。把从对外部世界的过度关注收回来,把关注点聚焦到自己“影响圈”以内的事务上来,让自己逐渐精进,术业有专攻。

在你独一无二的人生里,参照物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每一个分神的时刻,可以问一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并愿意为之倾情付出,那么一切都会回归简单。

没有必要去盯着别人,每一种人生都有各自匹配的进程。别人的人生,光影闪烁的背面,也许是你不曾见过的黯淡与伤痕。别人的人生,你纵有万千艳羡,我们终将面对的是自己真实的当下。

梭罗说:“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你的一生,没有别的生命。”

只有当我们不再仰望别人,脚踏实地地打磨自己时,才会发现,幸福藏在自己的心间。只有当我们去深度体验每一个当下,才有资格说,我们真正拥有过无悔的生命。

忘了别人,我们要迈着欢快的步子,在自己的时区里,吟啸且徐行,把每一天,都过成自己的良辰。

回忆 很近

转眼我们都步入中年了,我们时常会不自觉的回头看看我们的过往,发现那个青涩的岁月里所留下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近那么凄美。不管是美好的还是悲伤的,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在回忆的那一刻充满伤感。

昨天一个老同学打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她说她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碰到自己的初恋,然后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唱歌,直到深夜,然而内心的那份爱并没有因为如今彼此有了各自的家庭而消褪。其实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所选择的并不一定是我们必须所需要的,可是你们彼此都应该幸福。

步入中年的我们已经更多的是为责任而生活,爱自己的老婆,爱孩子,爱家庭,因为爱是一切的解答。

有人说当你过的不好时就会怀旧。也许这是真的,我也有怀旧的时候,但是那是在寂寞的时候,因为有时间你会发现,在一个大都市生活着,面对人来人往,你却找不到真正能坐下来听你倾诉,然后让你释怀的人,所以整个城市都显得孤独而寂寞,我想众生如此!

我很感谢那些陪我一路走来的朋友,还有我最亲爱的人,我想我们都会幸福的不是吗!

关注我们自己,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关注一切让你幸福人和事!

蚁族

文/长大的树

《蚁族》

我们的故事很卑微,卑微得不值一提。我们的笑容也很尴尬,粗糙的衣衫掩饰着我们的窘迫,我们的想法在心里发了霉,却也永远没有见光的时候。我们是职场金字塔的底层,是一群城市生活的蚁族,是一群穿越在梦想与现实边缘的匆匆过客。

我们趴在这城市的边边角角,祈求飘摇的风雨不会把我们丢弃,当危机来临时,我们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全金字塔顶端的财富。危机之后,人声鼎沸中,我们继续被遗忘。

我们极其普通,但不失个性,我们不是木偶,不是玩具,是和你们同样具有梦想,个性鲜明的平等的个体。我们是一个群体,是这城市的建设者,是贡献者,哪怕没有感谢,没有理解,没有关注。我们,只有当我们是一个团体时,才会感觉到力量的强大,遇到依靠时,才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当没有什么被依靠时,我们只能缩一缩衣襟,依靠自己的体温。

我们勤勤恳恳工作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却因不善变通遭到领导的冷遇、同事的讥讽、亲朋的不理解,可没有谁关注我们的需求、期望,转过身,一个人孤独地舔舐伤口。默默地,我们由愤怒学会了忍受、沉默,时间在沉默里嚎叫,最终消失在无边的沉默里,于是也渐渐被同化,变成另一个同事,另一个路人乙。

不幸的是,我们的悲哀也是如此,嘉年华的背后还是漫长的日子,今日如何过?明日如何过?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尖锐的问题。那些数据、指数都与我无关,我们面对的是这城市里最森严的生存考验。那些天真烂漫的儿童,酒吧里沉醉美酒的男人、街边走过的时尚女郎,广告上那些欢乐的面孔、玻璃橱窗里精致的物品,报纸上侃侃而谈的权威者,全都消散不见,无关痛痒的人生与我们无关。

我们只有在夜幕降临,用那浑浊的眼去仰望星空时,才发现内心的梦想曾多么的璀璨,才会用那双黑色的眼睛去找寻心中的光明。而白天,天的高处是太沉重的云,直压得人伸不开脖子。

我们是最朴实的人们,是与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也是有一份责任感、缅怀着一份爱的人们。我们和你们一样,用时间和精力来换取酬劳,我们的收入卑微,但是我们的乐于做这份艰苦的事业,安守这份清贫,是为了这个社会车轮的滚滚前进,所以不要鄙视我们,不要无视我们。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天地,我们渴望被被尊重,得到关注,关注我们的内在,而非你们光鲜的外在。

无来由的情绪

人是一种很容易颓唐的动物。因为某事、某物,或者某人,忽然间黯淡了眼神里的灵光,整个泄下来,说不出什么,四肢开始发软,身体也乏力了。

人很容易受周边左右,仿佛时刻为周围的什么留下一只或两只耳朵,一有风吹草动,脑袋支楞的天线就像雷达吱吱转动起来。什么?为什么?啊,他在批评我,在指责我。他不高兴了。他来,是想找我的问题。他在胡乱评论……学生的分不高,怎么办?回去又得挨说了。大会批,小会说,真受不了。学生不可能只得这个分,肯定题目有问题……好吧,好吧……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如果只关注事物的表面,只关注一段时间,或者只是在意结果,那么从事情一开始,就在和自己过不去。任何事都有一个起因、经过、结果,就像其中还存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尾声,如果我们忽略了过程,忽略了最初本质的关注,就像黑夜迷航的船只,直觉?星辰?指南针?还是不够应付千变万化。现代轮船上众多精密仪器,甚至加装精确度更高的仪器,肯定有着无比实在、实际的理由。所以,我们有时说,那些太贵,不实用,我们这种情况用得上么?你们的倡议缺乏针对性……是否有着认识上的,只顾眼前的偏颇?现在用不上,以后就用不上么?人世之海的变幻莫测更甚于现实之大海,没有长足、充分的准备怎么能面对前路出现的各样问题?你认为你的学生智力就在此,只想给他(她)讲这些,难道你不能想到他的未来,或者还是用得上,有一种潜在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暗含其中?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目前的比如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么?为什么我们非得紧盯着这分数不放?

当然,必须承认,对于老师或者学校管理者来说,分数肯定重要,但是因为紧盯分数,过于关注分数,为了皆大欢喜,减少麻烦,或者头上的乌纱帽,人为降低标准,就开始得不偿失,也会积淀成最终的大恶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说得就是这种情况——将能预料到的结果,用一种道貌岸然的欺骗的方式后移,将责任、所有的结果放在当时还属未成年人的身上。我们也必须承认,坚守与退让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在前进或退步的变化中,涉及的其实是教育的原则、本质,以及教育的伦理。

教育有道德,也更需要良知,就像人本身。可不可以这么理解:立身之本的东西,是最基本的东西,就像小时候母亲的告诫——做人要诚实,不偷不抢,要凭本事吃饭,要尊敬长辈,礼待他人,活得要有志气,也要有骨气——其他都是枝枝蔓蔓,是附着其上的林林总总?“钱乃身外之物”,这句简单的话蕴含的却是深刻的道理,关键在于你怎么认识。

可是,人往往迷惘了自己,也迷糊了他人,用自己的肢体行为、言语影响周围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在理性与感性的纠缠中挣扎,确实需要勇气、智慧与决心。

“微”的人生

文/雨凡

生活、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我慢慢变得手机不离手,微信、微博不掉线,每天工作更是不对着电脑就无法完成。我不追星,也不时尚,刚开始上微博的时候,只是在上面闲逛,看看人家都在干什么。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圈也少有网络达人,虽然“互粉”了他们,但他们大多也跟我一样,只看别人,不更新自己。我第一次开始加特别关注,是在2011年“两会”期间,领导中午交给我任务,让我下午去采访一位政协委员。头一次接到这么重要的采访任务,于我这样一个新闻界“菜鸟”而言,简直又惊又喜。慌乱中领导提醒我她好像有微博,我如获至宝般赶紧加她为特别关注。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次愉快的采访经历,从此,我发现微博的一个新功能,我可以把一些我认识并且关心的名人加为特别关注,虽然他们并不认识我,更谈不上关心了。但看他们的动态,我可以得到一些我想要了解的信息。比如,关注了几位育儿专家,让我了解科学的育儿经验;关注了几份报纸的官方微博,省却了我大把翻阅报纸的时间;关注了几位地产、经济、评论界大亨,看看他们对时事的评论。此外,我还关注了一些无厘头的喜欢分享各种新鲜事的人,图一乐呵。

要说互联网真是一个好东西,以前只能等到报纸印出来、电视播出来才能看到的新闻,现在都能从互联网上实时看到。前些天,当北京正笼罩在一片浓雾重霾之中,人们不戴口罩都无法呼吸时,掏出手机打开微博,看到国家领导人也正顶着这样的天空在南锣鼓巷与民“同呼吸”,大家边看新闻边聊天,让人觉得我们普通百姓也和国家领导人同呼吸共话题了。第二天晚上看到“新闻联播”的相关报道的时候,嘴角不觉微微上扬,有一种领先CCTV的优越感。

然而,信息超量也令人疑惑和困扰。前几天打车出门,路上跟出租车司机聊天,说起几日前他亲眼目睹一位老人摔倒了,有位聪明的女士先拍照然后再上前救助的小事。这样的事情微博几乎天天有人在说,遇见的“奇葩”老人、碰撞无头案……先不谈这类事情本身,但就话题来说,以前读报纸、看电视的时候,很少听说这类事情的发生,现在这种事情却总是不时地出现,我问司机,他也有同感。司机师傅说,因为以前的老头老太都正直,没这些歪心眼。他这话大半是有些戏谑的成分,但事情的多次发生,却没有更好的解释,说是社会整体道德的缺失。这帽子扣得有点大了,毕竟还有很多良心老人的例子,比如一位老大爷在被撞之后说出的“我没事,我有医保”这样的良心话。于是,我有点糊涂了,到底是因为信息量的今昔对比,才使得我们了解了过去无法了解现实呢,还是因为现实已经变了?

今早,看微博话题“你是因为谁才开通的微博?”看到了一条这样的“心情”:

“因为自己,只为给自己一个感情的释放流淌点,关注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言语,说自己不想在空间说的真话。”

看,这就是真实又可爱的“微”人生。

只是想,默默地关注

一千年前,你是我弹断的最后一根琴弦,随着最后一寸琴音的戛然而止,你我从此陌路天涯,夕阳西下,满眼的落寞点缀着你今生的寂寥。

夕阳的旷野里,我抬起头,看到的是望不穿的忧伤,一丝丝缠绕着,让人喘不过气,我走出了你的世界,可是我却没有让你从我的世界消失,总是这样,像做错事的孩子,默默地关注着你,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关注着你。思念是无声无息抽丝剥茧的疼痛,每抽一次,后退一步,然后在疼痛里辗转,迎接下一次的想念周期。

我想我是坚强的,日子是一把刀,割着记忆的脉搏的同时,嘲笑着无力的心跳,然后我微笑着看着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挣扎,闭上眼,尽是离愁别绪。是你锁住了我的心绪。所以我走了这么久,自以为走过了天涯海角,却一直没有走出去。风尘散落的篇章里,记载的往事流年,早已不复当年的温度,在我的脸上刻画着冰雪苍颜;赤脚走过的印记中,雕琢的痴心岁月,依旧保留当年的硬度,在我的心上镌刻着海枯石烂。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然后你离我而去,我只剩了想念的权利。所有人都一样,总有一段情,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来来往往身边出现了很多人,总有一个位置,一直没有变。看看温暖的阳光,偶尔还是会想念。

雨落莺啼的季节,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挥手作别,却没有那么洒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棵树,为了这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青石板砌的小路,跳跃着曾经快乐的身影,伸手挽留,却失去了那份情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为了这座城而空虚了整个人生。繁华落尽的尾声,我续写着不复当年的情节,文字飞扬,却仍然觉得苍白无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故事,为了这段故事而错过了莺歌燕舞。

我站在轮回的出口,迎风默默关注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裙角飞扬,张扬着我的悲伤,舞动着青春里破败不堪的残曲,凌乱的舞步一直徘徊在你的世界的入口,华丽的舞衣下遮蔽着我的落寞,可是,还是费尽心力的尽量跳出完美的舞姿,告诉你我很好,就这样默默地,默默地关注着你。

默默关注了6年

文/风吹叶落

时间不知不觉中渡过了6年,前三年没有走出有你的世界,总是认为自己当初不该松开你的手让你走,懊悔、苦难和痛苦行尸走肉般活着。睡过荒山野岭,马路,公园,走过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后三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很多接受不了的事情,时间和事实让我明白很多事情,记忆中从前一直在脑海,可我们回不过去不是吗?不是不爱了,而是我们都更加成熟了,我是一个不会表达的人,也只有一个她懂我了解我,虽然话语不多,太多太多只能放心里,自己和自己交谈吧!

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文/邵泽卿

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

鱼和水都是哲学家,也都是生活家。生活就是这样,细腻交织,感同身受。

想起了李清照,想起了辛弃疾、王国维,还有李商隐。他们都说过生活,言过情愁。

世上本就是各人下雪,各有各的忧郁和皎洁。

见惯了岁月的蹉跎,有时候我们便心如止水。

人们都习惯感叹,感叹时间的流逝,感叹世事的无常,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花容月貌,山海浩瀚,都在被感叹的范畴当中。

上个月才感叹完十一月竟然如此之快地来了,这个月又感叹十二月的粉墨登场。

那便又赓续开启了一个新年。

秦观说: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新的月份便扰了人们的思绪,就是在这起承转合的阶段,人们才又一次注意到了自己,比如忽然觉得自己又长大一岁,询问自己年初定下的计划是否实现。

自己是一直存在的,无暇顾及而已。

哪天不是在拼命起床和拼命工作以及拼命地实践自己中度过的,是节奏感太强适应了而已。

自己跑得快,带动着时间也快,一快起来就没了烦恼。

正是这种节点的显现让人们关注了自己,关注了节奏,关注了生活,也关注了自己可能被落在后面的内心感受。

这不是后知后觉,也不是麻木,只是充实,充实得停不下来。

日出东方却落于西,人海相识却散于席。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生活又岂能如此让我们抓得住规律,不会总是孤独,也不会总是盛放,高光只属于时刻,平实的才是永恒。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于是我们学着善待生活,善待自己,毕竟温柔两半,方换得从容一生。

李煜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他是什么心态呀,不也在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要习惯,并且学着定时审视一下自己,上下打量,并拂去岁月腾起的尘土。

这便要求我们静下来,慢下来,顺手折枝,随心而行,哪怕只有一个这样无我的瞬间,便美好。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给内心留一些梦想,任他好处行。

慢慢地,慢慢地才能领略生活的清香。

世界很乖

文/鬼才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兼容我们每一个人,汇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它顺从我们的走向。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社会就是我们的全部,社会就是我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是卑微的,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受过苦难,我们有过烂灿的笑容,看到过黑暗,迎来过光明,但是,其实世界很乖。

______【题记】

我们每一个人生来就要融入到社会之中,我们学习,我们摸爬滚打,都是为了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也最基本的理想。

我们在这个社会混好了,就进入了所谓的上层社会,混得不好的,就被分到了下层社会。我对这个等级的划分和对人文思想刨析笑了,我大笑了。

如果说用这个等级和思想划分人类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没错,我们现在处在的社会已经被这种等级清清楚楚的划分开了。

我还清晰的记得,曾经有人对我慷慨激昂的说道:"如果有一天我发财了,我一定把那些看不起我,欺负过我的人都踩在脚下,让他们都像狗一样趴着。"

类似这样的话我不止一次的听到,不止一次的从不同的人嘴里听到。可想而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呢?真的是只有下层生活得不好的人才有这种思想吗?是这样吗?是下层社会的人,文化素质低下吗?

我笑了,我真的笑了,代表这个世界笑了。我们来看看上层社会的人和下层社会的人的思想区别,我以前有一个朋友,他在工地上上班,每天工作都很累,薪水也不是很多,但是对于下层社会人群,他这个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喝酒,他对我说,有一天我要是有钱了,我就买一辆好车,回老家盖一栋大楼。让我爹妈都过上好日子,不让我媳妇再出去做工了,听到这里我非常感动,此时此刻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农民工兄弟嘴里,在这个浩瀚的社会群体里面,都认为是最卑微的人的嘴里,说出来的却是人性的光辉,是生命的真谛。

当然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理想每年都有人实现,但是我深深的知道,他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不会讨好老板的人,一个喜欢说实话的人,在这个社会里面是混不下去的,这简直太可笑了是吗?这是社会的耻辱,也是人类史上一个污点。

我将头埋得低低的,轻轻的说了句:"你会实现的。"我不敢正视他说出这句话,因为我怕他在我的脸上看出什么。

因为没钱,因为没有地位,有太多的人遭遇了不幸。年轻人渴望爱情,成年人渴望婚姻,因为没钱谁会爱上你已经成了一种具有时代气息感的代名词。这到底是谁的错,是这个社会吗?

我们粗浅的认为有钱人就是上层社会的人,那么这些上层社会的人都很上层吗?我父亲有一个朋友,是个老板,事业很了不起。在某某的城市里面,水利局的最高领导人是他的铁哥们,很照顾他,将很多较大的工程都交给他,这里面的事我想大家都很明白,亲兄弟还是要明算账的。

他的钱赚的就像那流水一般,哗啦啦!哗啦啦!一位这么有钱的老板,居然会克扣员工那么一点点的血汗钱,这是我亲眼所见。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弱肉强食吗?

由于他有钱有势,他儿子也就是跟我是一辈的人,长期处于在一种我爸是李刚的状态中,最后吸毒贩毒下水了。这是什么?这真是一种对自己的蔑视,对最高权力的挑战。

我依稀记得上学的时候,每个学校都会出现一种同样的事情,但是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这是一种对世界错误的解读。

校霸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就是学校里欺男霸女的那种,谁要是惹了他,晚上放学的时候找几个人打你,欺负你。看哪个女同学长的好看,霸占着,不放过。

按照正常的惯例和中国人正确的逻辑思维里面,这个女同学应该是不愿意的,有很强的抵触心理的;但是,这时候我们注意了,结果却是恰恰相反。女生很愿意跟他们混在一起,觉得很刺激,很风光。

不但女同学这样,同时还有大量的男同学加入进来,成为这个少年恶势力其中的一员。原因很简单,觉得很拉风,很牛,很有派。

那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结果只有一个,关注力不够,也就是说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没拿这个问题当回事。那么没人关注这个问题,大家都在关注什么呢?哼哼!都在关注自己那点事。

那么我们说,没有能力的人想关注这个事,可是没有实力改变,关注也没用呀!那有实力的人在干嘛呢?有实力的更没时间关注这个了,他们更加关注自己那点事,没有人跟权利和金钱有仇,都希望世界是自己的。

漂亮的女人和华丽的外衣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在这个时代你要是有钱有势没有享受过这两样,你就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世界真的疯了吗?

那些想为这个世界做点好事的人,想扭转现在局势的人,你们呐喊过吗?你们反抗过吗?你们爆吼过吗?你们失望过吗?你们迷茫过吗?我跪在地上对你们说,这个世界没救了,眼泪不能洗刷耻辱……我们就像赌徒……

世界真的疯了吗?世界真的抛弃了我们吗?我笑了,疯的是我们自己,世界什么都没做。当你有一种想要践踏别人尊严思想的时候,当你有能力去实现的时候,世界就会顺从你。如果当这种思维成为流行气息风靡全是世界的时候……

世界真的很乖。

母亲的地图

文/刘希

远在北京工作的表弟,是姑姑心头最大的牵挂。有一次,我去姑姑家,发现她正在手机上查看北京天气,于是便问她:“查这个有用吗?湖南离北京一千四百多公里,天远地远,即使下雨也不能帮他送把伞呀?”姑姑笑了,她说这些年都习惯了,表弟在哪里,她就喜欢查他那里的天气。还说也不是没有用,有时候他打电话来,我会叮嘱他,降温了,要及时加衣服,那几天都是雨天,上班时记得带伞。

据我所知,表弟做IT行业,工作很忙,再加上他情商并不高,一年到头打回家的电话次数屈指可数。姑姑天天查看天气预报能派上的用场,我估计也不大。但姑姑依旧饶有兴趣地扳着手指头,一五一十告诉我这些年来,她都关注过哪些城市:“他在重庆读的大学那会,我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只好天天盯着电视看重庆的天气预报,后来他读研了,在西安,我开始关注西安,再后来他读博士,在北京,这些年,我便一直关注着北京的空气质量,关注着雾霾情况。算一下,都十三年呢。”

我惊讶极了,没想到姑姑的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十三年。是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关注孩子们走过的城市,关注孩子们走过的每一步?

想起前不久,我的一个好友带着一家四口去了西藏自驾游,她的母亲拧了些礼物过来看我,一番寒暄之后,老人家不好意思地开了口,她说你看看手机,看我儿子微信里都发了些什么,看看他情况怎么了,有没有高原反应。我说您怎么不打电话给他呢,打电话一问就清楚了呀。她说打电话怕他在开车,会不安全,听说他每到哪里就在手机上发一个说说,她不知道说说是啥,猜想我定知道,于是就提了大包小包过来,想让我给她讲解一下。

我摸出手机,点开朋友的微信朋友圈,一条一条地让她看。“哦,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哎,好像身体还吃得消。”“哦,怎么没吃中饭就上路了呢,多饿呀……”老人一边看着,嘴里一边嘀咕着。看得出来,老人很担心儿子的安全。

“他要是有什么不对劲你就打电话通知我。”她认真地对我说。“好的,您放心。”我回答她。

老人用的还是老人机,开不了微信,隔三差五,她就跑过来看我手机上的微信朋友圈,直到我好友安全返回。老人还说,千万别把这事告诉孩子,怕他会笑话她。哪知道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好友时,他立马就痛哭失声。他说母亲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走路就痛,虽然我家离他家仅五公里的路程,但要转两趟车。我听后也沉默了,感动于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

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小鹏在《背包十年》一书里说:“我知道,在妈妈心中一定有一张世界地图。那地图上没有国家,没有城市,只有我走过的每一步。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担心。”原来,每个母亲都有一张地图,那地图上只有孩子走过的每一步。孩子在哪里,母亲的目光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