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文章
自律文章(精选20篇)
那些又忙又自律的人,活得到底有多赚?
文/范叔
1
最近我常常被“懒癌”限制,明明计划好了一天要完成五件事,可睡觉前检查计划本,发现只有一件事是真正做完的。时常纳闷,为什么有的人工作忙到飞起还能有时间健身锻炼,为什么有的人总能一项项把计划里的内容都打上勾。
比如我的朋友阿雪,她今年刚升职为业务部经理,工作越来越忙,常常一周要飞好几个城市考察项目、谈合作。可在工作之余,她还有时间健身、读书,还是某个网站的专栏作者。每天早上6点起、晚上11点睡觉,作息也规律得可怕。
我问她:“你是如何做到又忙又美又自律的?”她笑笑,说了一句:“你只要利用好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坚持读书健身就没有什么难度。时间不够用永远都是借口。”
其实仔细观察她的生活,还真是如此。上班路上听书,一到办公室马上花10分钟把刚才听过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没有时间运动,她就在阅读工作资料时顺便做个拉伸。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太累了,但是对于那些自律的人来说,这不叫累,这叫“值得享受的日常”。
自律到极致,才能拥有开挂般的人生。你对生活做了什么,生活都会一一反馈给你。越自律的人,越自信、越自由。
2
网上有个话题:“高度自律是种怎样的体验?”有位答主说了她母亲的经历。
她母亲在大学期间就非常努力,成绩很好。后来毕业结婚,生了孩子,还在努力考研圆自己的读书梦想。后来成功考上研究生,各种工作机会接踵而来。母亲选择做了一名大学教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跨专业考博,又成功考上。朋友向她母亲询问经验,母亲丢给她几本参考书,说把这几本书全吃透,就没什么难度。
而现在,母亲的日常作息依然是早起晨读、晨练,白天的时间用来备课、做科研,最近还报了心理学的网络课程。日复一日的自律,让这位母亲越活越出色、越自信。如果时间对别人来说是种催老剂,于她而言,却是成长的养分。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看别人的人生自律得可怕,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高。背了几页单词就说累,可有人早已把书翻了好几遍;总觉得自己上班辛苦,可有人把家事、工作、学习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想要减肥,跑了几次步就想放弃,可有人把晨练坚持成了习惯。
前行路上总会遇到各种诱惑,轻易就被诱惑打趴下的人成就不了更好的自己。
3
自律和不自律之间,看上去好像是很小很小的差距,但在时间的累积下会散发出巨大的威力,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生。
很多人担心自己坚持不了几天就会放弃,那不妨设置一些微小的目标,先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行动者。你可以从早起10分钟、运动10分钟开始,如果还觉得困难,就从早起1分钟、做1个俯卧撑开始。循序渐进,你会慢慢爱上一天比一天进步的感觉。
如果本身工作生活很忙碌,也可以见缝插针地去做。看资料的时候顺便拉伸,每天睡前看看书,通勤路上听听课,做面膜美容时顺便在脑海中复盘一下当天的工作……
要知道,没有一种精彩的人生是通过懒惰去实现的。而所有的开始,不在以后、明天,而是现在、当下。
愿我们都能越活越自律,人生越过越精彩。
一个人最大的自律,是管理好自己
文/酒窝&恋小暖
有人说,“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善于管理别人,而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爱你之人和你爱的人负责。管理好身体,管理好情绪,管理好时间,人生也会因此充实而有意义。
1
管理好身体,爱惜自己。
如果对我们的身体标价的话,我认为是无价。但有时候越珍贵的东西,往往越脆弱,越不被好好珍惜。前些日子有则痛心的消息登上了热搜,一个企业家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对于他的家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着生命的离去,一切美好都成了泡影。
去世前,他曾被诊断出心肌缺血,但为了工作执意不住院,最后和妻女天人两隔。有人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不要等到真正和死神擦肩而过,才想起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规律作息,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养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拼健康,不要因为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而黯然离场。
2
管理好情绪,善待自己。
生活中,你是否会因为工作中的糟心事,生一天的闷气;送出的礼物被朋友转手卖掉,而怏怏不快;因为儿子不用功读书,暴跳如雷;偶遇堵车,气得狂按喇叭……
殊不知,“生活的刁难,并不是要你变得气急败坏,而是要你变得更加从容。”一味地生气只能伤害自己,却惩罚不到任何人。善待自己,从控制好情绪开始。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内耗。
一位作家在书中说道:“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不管你因为什么而生气,如果管理不好情绪,到头来买单的只有自己。
3
管理好时间,提高自己。
很多人都说“很忙”、“时间不够用”,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说自己没时间陪伴家人、没时间读书学习、没时间运动……其实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都拥有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唯有管理好时间,才能跑赢时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非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产。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让你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你的人生到达哪个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好身体,让健康为你保驾护航;管理好情绪,让宽容为你点亮修养;管理好时间,让行动为你养成习惯。学会管理自己,为自己负责,才是治愈迷茫和焦虑的良药。
疫情之下须自觉自律
文/陈国江
2022年的这个春天,又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春天。到3月15日,全国已有27个省市出现疫情。疫情,既考验地方政府的组织能力,也考验广大民众的个人素养。民众需要政府的服务,政府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唯有上下同心,团结一致,才能谱写一曲抗疫的凯歌。
然而,每次疫情的发生,总有一些人的行为令人愤怒,让人无语。比如去年南京机场疫情,一个健康码变黄码的大妈用了姐姐的“绿码”溜到扬州,然后天天去麻将馆打麻将,导致扬州疫情暴发。一个大妈乱了一座城。还有一个被感染的公职人员参与打牌、参加饭局,因各种隐瞒,一人感染了60人。
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虽然原因多多,但每次公告的确诊人员的流调轨迹,我们发现某些人在存在疫情隐患时,仍然活动范围很广,出入公共场所众多,结果造成了更多密接者、次密接者,感染了不少人。不能否认,这是疫情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苏州疫情暴发后,我所在的小区,政府每天组织医护人员在小区进行核酸检测,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每天一栋楼一栋楼地在楼下用电喇叭喊,但有些人就是充耳不闻,不理不睬。
有些人习惯了不守规矩,习惯了特权,不愿意遵守防控疫情的相关规定——出门不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不接受健康码和行程码检查,隐瞒行程,伪造证明,甚至辱骂物管保安,更有甚者与保安动手;核酸检测时插队,不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干扰正常秩序。种种行为,令人气愤。尽管有些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抗击疫情,所有人都是战士,都必须参加“抗疫之战”,没有局外人。
防控疫情,不只是政府的事,关系到每个人。每个人都应当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到尽量不外出,不乱逛,不聚集,出门戴口罩。在疫情肆虐的季节,在疫情严重时期,每个人都要自觉服从防疫要求,积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如若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相关防疫要求,则政府防控疫情的压力将大大减轻,善莫大焉。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防疫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
一个人顶级的自律,是拒绝内耗
文/洞见·李思圆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
一个人走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心情很是愉悦。可他一路走,一路担忧,最后脑子里的阴霾逐渐屏蔽了晴朗的天空。
这或许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在做一件事时,总会有各种担心和焦虑。既怕自己做不成,又怕别人的质疑和否定。最后无休止地内耗,就会彻底地拖垮自己。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被精神上的内耗折磨,不如用行动去治愈自己。
想得越多,越会透支心力和体力;做得越多,越能扛住压,克住难。
在做一件事时,最难克服的,不是将会遇到的困难,而是想象中的困难。
想来想去,犹豫来犹豫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勇气没攒够,其实只要迈出去了那一步,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早就准备好了。
许多时刻,让人疲惫的,是精神上的内耗。
想太多,不仅会消耗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也会瓦解掉一个人做事的决心和意志力。
放下过多的精神内耗,才能丢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行。
有人曾说过一句话:“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让人退缩的,是对外界的敏感。越在意他人的负面评价,越会丧失前行的勇气。
只有放下过度的敏感,才能减轻内心的累赘。
这个世界并不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里,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得住嘲笑与批评、并不断往前走的人手里。
面对他人的质疑和不看好,一个人若强大,它就是向上的垫脚石。若怯懦,它就是向前的绊脚石。
有一句话说:“过多的敏感,是一种无谓的自我消耗。”
能吞得下多少委屈,才能成多大的事。能受得住几分打击,才能成几分的才。
当我们最终做出成绩,所有误解就会不攻自破,所有打击便会烟消云散。
行动,是治愈内耗最好的良药。
深陷困境时,越纠结越会走投无路。行动时,才能更好地寻找出路。
网上有人问:“37岁失业在家,压力巨大,超级痛苦,怎么办?”
有一个网友回答说:“首先,迷茫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其次,情绪于事无补。假如说,生活在你眼前放了十个盲盒,并告诉你有一个里面装的是你想要的,你会怎么办?应该一个一个去打开。”
不要再浪费时间,赶紧去试错,想太多是没用的。
一个字,干。不行,换。再干,不行,再换。有一句谚语说:“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也许,行动不能立马给人带来转机,却可以让他慢慢地摆脱困境。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许多时刻,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来自外压和外力,而是来自情绪和精神的内耗。
所有困惑也好,质疑也罢,想得越多越痛苦。
当你摒弃杂念,抛开烦恼,做得越多越坦然。
真正的自律,就是不断变好的自己
文/李思圆
1
你想象中自律的人,是什么样子?大概是可以时刻管住自己、每天都在努力、都在精进、都在不断完善自我的人。
遗憾的是:有时,你也很想读书学习,但可能读不了几页就很难再继续;有时,你也很想早睡早起,但可能尝试了两三天就无法再坚持;有时,你也很想运动健身,但可能锻炼了一两周就轻易要放弃。
自律的难,并不是你做不到简单的事,而是你要把看似简单的事在单调枯燥且重复的每一天都坚持做下去。
其实,自律和不自律都是一种习惯。不同的是,从自律到不自律很容易,但从不自律到自律却非常难。就像如果你想偷懒,只需要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轻松安逸。但如果你想坚持下来,就要克服许多困难,并且整个过程你可能都会感到不那么舒适。
我们之所以佩服自律的人,并不是佩服他们比我们更有天赋、更聪明,或者更有好运气,而是佩服他们凭借超凡的坚持和毅力,做到了原本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事。
2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律这件事上特别追求完美。我们以为,自律是能随时随地管住自己,事实上,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够自律时,及时改正比彻底放弃更有意义。
比如,你下定决心睡前不玩手机,刚开始你确实控制住了自己,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忍不住掏出手机玩到半夜,这时你突然想起自己的承诺,越在这个时刻越考验一个人的反省力和自觉性。有些人会想,既然玩了,就继续玩吧;有些人则会立马关掉手机。也许他们一开始都没有做到自律,但后者值得肯定的是能够立马改正。
自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少有人真的能说到就完全做到,一次性就从不自律到达自律。想要成为自律者,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然后一次次反复纠正和完善自己。
3
在自律这件事上,千万不要失败一次就放弃。你再多坚持几次,或许就离成功不远了。
譬如,你只读了几页书,当然学不到很多知识,也长不了太多见识;你只锻炼了两三次,当然无法更充分地体会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放松和愉悦。你只有不断坚持、不断克服困难,才能慢慢体会到自律带给你的巨大改变。
坚持读书一年或十年,坚持运动一年或十年,自会有天壤之别。坚持的时间越久,你才越能收获更多的果实、看到更大的蜕变。
4
许多人都渴望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很难做到。如果你懂得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就更容易在循序渐进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律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关键不在于你一次做了多少努力,而是你能否做到每天都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哪怕进步一点点。
自律最容易的是可以落实到每一天,但它最难的也是需要落实到每一天。一个好的习惯,看似平凡普通,但只要加上“每一天”这三个字,就会变得特别了不起。
所以,与其说自律是一个变好的自己,不如说是一个不断变好的自己。因为真正的自律永无止境,它需要的不过是你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共勉。
自我提升的三把钥匙:自知,自省,自律
文/洞见·握书姑娘
有人问:“当别人都在一步步向成功迈进,而你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时,你该怎么办?”
有个高赞回答这样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的,是提升自己。
掌握好这三把“钥匙”,便可不断成长,日臻完善。
第一把钥匙:自知
古语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能认清别人是一种小聪明,但能认清自己,却是一种大智慧。
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只有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找准位置和方向,更好地把握自己。
有自知之明的人,常常转动心中的明镜鉴照自己。一个人成长的前提,在于先自知。
自知,才能自救,自强,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第二把钥匙:自省
有句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事情做不成的时候,要多多自我反省。
反躬自省,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教养,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种绝佳途径。
自省,是成长的开始,也是成就人生的良方。
成熟的人,都懂得观心自省,审视自我。因为他们明白,不断省察,检讨自己的言行,才能修炼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量人当先量己,责人必先问己。
做人,如果只盯着别人的过错,就永远看不见自身的问题。
懂得审视自己,常思己过,方可知己短,补不足。
第三把钥匙:自律
看过一句话:“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工具,乃是自律。”
自律,是掌控生活的前提。
一位作家曾在书里讲过自己的故事:
有段时间,她一个月里有大半时间都在出差,加上牙疼、头疼同时发作,凌晨时常在噩梦中惊醒,几乎是痛不欲生的状态。
但即便是在最疲惫的时候,她仍然雷打不动地坚持着一直以来的习惯:
每天早上写一两千字,做十几分钟的瑜伽;每天晚上读半小时的书,并列出第二日的工作清单。
她的同事对此很是疑惑,出差又不需要朝九晚五打卡,为什么不放松一下,偶尔懈怠一次又没什么。
这位作家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并不辛苦,因为掌控时间能让人避免不必要的情绪消耗。反而一旦产生惰性,放纵自己,最后只会因不能有效完成工作焦躁不安,不能如愿达成梦想失望抓狂。”
诚然如此。懒惰和放纵会吞噬一个人的斗志,让人困在生活的琐碎和对现状的不满中,不断滋生更多的痛苦。
主动约束自身,坚持自律,会获得内心的充实安稳。
这世间所有辉煌,都是长期自律的结果,所有傲人的成绩,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一些好习惯的回馈。
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自我修行。
修行路上,自知才能找准位置,自省才能完善自我,自律才能治愈焦虑,成就自己。
一个人正在走上坡路的4个迹象
文/小来
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听过一个精妙的比喻:“人的大脑如同仓库,外界的所有输入都变成了这个仓库里的存货。不爱学习、没有好奇心的人,这个仓库里是空的。”想要提升自己,离不开知识的灌溉。
有些人容易安于现状,从学校毕业后便不再学习、不再进步,也不愿去接触新领域和新事物。但优秀的人都会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和求知欲,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在日复一日的勤奋和坚持中,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
发自内心地爱惜身体
有句话说,人一生会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一件就是忽视健康。其实,健康才是人生永恒的财富。但我们常常把健康抛诸脑后,久坐不运动、熬夜透支身体……
请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以健康为筹码去换取别的事物。千万不要等到腰酸背痛,才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更不要觉得现在身体还行,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熬夜酗酒。如果可以,请早起感受清晨温暖的微光,请给身体一些放松的时间。
长年累月地管理形象
很认同一句话:“管理形象不是肤浅,而是对自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敬仰。”一个人真正的衰老,从来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丧失了对自我的要求。别跟生活认输,别向岁月低头。这世上最好的保养品,是你的自律和不将就。
管理形象,就是在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一个在逆境中不忘昂首挺胸,在平淡中衣着干净大方的人,更能攻克生活中的难关。自律,不仅仅要提升内在,也要注重内外兼修。
全力以赴地珍惜当下
坚持自律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把握眼前。身边有太多的人,总是觉得来日方长,今天完不成的任务拖到明天再做。可到最后,经常把易事拖成难事,小事拖成大事,到头来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任何一份微小的努力,只要坚持365天,都会带来质的飞跃。只有你开始自律,把握住当下的分分秒秒,才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生活。不要总说着以后,不要总想着还有明天,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寸光阴都不应该被虚度。现在自律努力,未来才会闪闪发光。
自律和不自律之间,差的是一整个人生
文/范叔
1
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状态:有人每天跑5公里,即使忙一点也能跑个3公里;有人每天早起读书、学外语,一坚持就是好几年……
每每看到这些,心里总会涌起无限的羡慕和冲动:羡慕他们能日复一日地坚持,能抵御懒惰和拖延的诱惑,最终养成优秀的习惯。你或许也会忍不住想跟他们一样迈出自律的第一步,可往往一只脚还没踩踏实,另一只脚已经在叫嚣着要后退。
“自律”这两个字,光是入门就已经不易。有人靠自律一步一个脚印,从默默无闻到功成名就;有人一副好牌不知珍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过就在“自律”二字。
自律,是修身。当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有序强化,精神状态也会随之转好。工作更专注了,思维更活跃了,做事情也会更有热情。自律,也是修心。当你发现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期望,你也许会很焦虑,可当你开始自律,内心的迷茫不安就会被悄无声息地治愈。
2
我们常常给自己的不自律找借口,昨天工作太多、今天身体不适、明天又有了突发事件……早上信心满满,给自己列了一堆计划,晚上暮气沉沉,想着明天再开始吧,今天好累。
其实说到底,还是信念不够坚定。
你要知道,自律是无止境的。它不是一天两天的玩闹,而是一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和坚持。
少点自我逃避,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自律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让自己有底气不断遇到更好的自己,让自己能始终朝着梦想奋斗。
3
有的人习惯拿“自律”标榜自己,心血来潮读了两页书、咬牙切齿完成了一项计划,看上去拼命又努力,可到最后生活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因为,真自律还是伪勤奋,得拿结果来说话。
真正的自律,靠的是内心驱动,是自己想要去做。就像健身,真正自律的人是喜欢健身时的痛快、健身后的愉悦,才能坚持锻炼。自律的前提,是你要爱上这个目标。只有热爱,才能让你在之后的日子里勇敢地抵御各种负面情绪。
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衡量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仔细想想你渴望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慢慢地,循序渐进开始你的自律人生吧。
有人说,“最养眼的自律是运动,最健康的自律是早睡,最改变气质的自律是看书……”如果你不知从何处着手,不如就从这几点开始重塑自己的生活。请相信,自律终会让你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
姨父一家人
文/王月冰
今天,我妈告诉我,63岁的姨父被选为深圳某老年服饰品牌的代言人了,还给我发来照片,有姨父的,他们全家的。这一家人,怎么看都像明星呀。其实,他们的颜值算不上太高,但就是身材、精神特别好,气质爆棚。
我记得那时姨父、姨妈都是船厂工人,工作辛苦,经济并不富裕。每天下班后,船厂工人们串门聊天,打牌,可姨父会带着表哥表姐跑步、读书、绘画,还有静坐。我特别不能理解静坐,全家人像傻子一样,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姨父却说,这是养性,能静坐的人,可以接受延迟满足,性情温和,擅长思考,会比较理性,懂得自律。姨父最喜欢跟表哥表姐说的一句话就是:越自律,越丰富。
我们问,自律是什么?姨父说:实际上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划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那时候的人们,还极少提养生,坚持健身的人也很少。可姨妈家的餐桌上永远荤素搭配合理。那时火腿肠、肯德基、瘦肉条等正火速流行,亲戚朋友追赶时髦都喜欢带孩子们去吃这些。后来又养生风靡,大家都买保健品。姨妈家极少跟风,餐桌上的搭配比较严格,每天吃多少水果也有定量,再有就是不管工作多忙,孩子学习多紧张,全家人跑步和骑车每天都必须坚持40分钟以上,他们甚至还省吃俭用买了跑步机。
还有情绪训练,姨父有时候会故意冤枉表哥和表姐,开始时表哥和表姐也会激动地反驳,大喊大叫,姨父会两个食指交叉,提醒他们控制情绪。渐渐地,他们便能冷静地面对各种状况了。
姨妈每两个星期会带孩子去一次图书馆选书,表哥看到家居杂志爱不释手,那时还不过是小学生。姨父从中似乎看到了什么,给表哥请了美术老师。
读书、运动、绘画、静坐,还有表姐的英语学习,这是他们家除上班、上学、做作业之外每天雷打不动的节目。姨父每个月都会写工作计划,并且严格执行,他要求孩子们也写学习计划,督促他们自律完成。在这个家,一切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不会随意受别人影响而改变,不会因想玩了而暂时放弃,更不会因身体想偷懒就停止。
有邻居悄悄说姨父家,穷不拉几的,却想过成大户人家。听了这话,姨父也不生气,只是说:“大户人家怎么大起来的?就是像这样懂得自强自律。”
时间一长,姨父全家逐渐活出了蓬勃气象来。由于工作多年如一日地认真,有计划,几乎从没差错,处理事情冷静得体,姨父被选为船厂厂长。表哥成为一流大学的高材生,一直坚持搞家居设计,功底扎实,后来又开拓视野,大学毕业就创立了自己的家居品牌。从小坚持自律让表姐形象气质与性情及事业都非常出众,嫁入富贵人家,仍行事自律,如今成为婆家备受喜爱与尊重的家族栋梁,且婚姻幸福,家庭和美。
一切,都真的像姨父所说的那样:越自律,越丰富。
真正的自律,从不靠硬撑
文/有书问心浅笑
说到自律,很多人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强度是自律的核心。其实,低强度,才是打开自律的敲门砖。
习惯,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坚持去做,所收获的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自律伊始,行动为先。
设定一个小一点的目标,将自律“最小化”,更容易从零跨越到一,最终带我们进入一个新高度。
习惯无大小,自律无高低。
只要确定是对的事,勇于开始,天天做,总会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准备开启自律时,给自己定一个低强度目标,更容易让自律无压力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曾看到一位博主为自己设定了30天高强度自律计划,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1点睡觉,时间全部排满。
这样的自律看上去很充实,似乎能在短期见效。然而还没有坚持30天,他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自律的本质,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律区间,咬牙坚持过度高强度的自律只会让事情适得其反。
不如为自己设定一个弹性的自律计划,让自律轻松地坚持下去。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破窗效应”:当一件不好的事或行为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放任它继续坏下去。
我们容易在自律的路上放弃,便是“破窗效应”在作怪。
本打算坚持阅读100天,但在45天的时候,因为状态不佳,没有进行阅读,继而认为自己没有完美实施计划,自此放弃原计划。
原本计划晚上7点后不再进食,控制体重,却在一次聚餐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任自己。于是成了“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放纵”。
弹性的自律,则会让我们在心中,为可能出现的“例外”设下防线,不让它动摇我们的计划,让“破窗效应”无处遁形。
今天状态不佳,那就只阅读一页;今天吃了高热量食物,就当是对自己近期的奖励,明天继续保持计划。
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个完美的自律者,也不必要求自己时时刻刻都保持自律。
适度的弹性,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出压力,让自律不再痛苦,更容易坚持下去。
真正爱自己,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
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
自律到极致,带来的从不是痛苦的坚持,而是与生活的融合。
把自律变成习惯,则不再需要意志力的支撑,它如生活的一部分,必不可少。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能量,自律也会因此各不相同。
自律的过程,就是让人在当下快乐的事和正确的事之间做选择的过程。
不拘泥于形式,不束缚于时间,偶尔一次没完成,也无伤大雅。再低强度的自律,也是一种胜利。
放低目标,让自律先行一步;放开弹性,让自律坚持到底。
什么是“自律”?就是将这两件事做到极致
文/京博国学
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印象中,对哪个错误认识的记忆最深刻?”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前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痛苦。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就要靠自律。什么是自律?其实就是将这两件事做到极致。
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
在我们的身上,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一直是共存的。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往往会变得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有了一定的压力后,我们开始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
所以,要做到自律,不妨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自己的心性。久而久之,你便不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事而感到痛苦,自律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往往越不舒服。我们必须对自己有所要求,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一次次磨砺中,才能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坏习惯,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多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去做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终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对自我要求的高度。人需要有一颗检讨自己的心,才能约束自己;能够约束自己的人,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其实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
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拥有健康的身体,就需要和垃圾食品说再见,就必须坚持运动健身;想要学习成绩优异,就不能总是半夜三更打游戏,就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学习。对自我有高要求,并严格去做,正是最好的自律。
其实,自律和不自律,都会吃苦。不同的是,自律的苦会让人生越来越甜。用对方法,便能让自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我们共勉!
自律和不自律之间,差的是整个人生
文/李思圆
1
疫情期间,许多人因为整天待在家里,缺乏锻炼,体重蹭蹭往上涨,有的人甚至完全胖成了另外一个样。但也有一些人,能一直保持好身材。他们并不是天生吃不胖,而是每天坚持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坚持做瑜伽、举杠铃等各种运动,从不放纵自己。
能够管理好自己身材的人,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但你又不得不佩服那些能十年如一日地管理好自己身材的人。他们看似在管理身材,其实是在管理自己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跟别人差的不是那几斤几两的体重,而是藏在体重背后的自律以及自我要求。
有句话说,看一个人是否自律,给他一点自由就知道了。有些人,总能为自己的懈怠、懒惰和拖延找到各种借口;而有的人,却从不放过每一次锻炼和打磨自己的机会。
自律的人,总是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自律的人,常常都缺乏毅力和坚持。那慢慢拉开的距离,最后常常会令人望尘莫及。
2
前段时间,许多人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了。以前准时起床去上班的,后来睡到日上三竿起;以前晚上准时休息的,后来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生物钟紊乱,对身体非常不好,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健康。许多人知道这个道理,就是无法管好自己。
我朋友圈里有这样一群作者,他们每天的早起打卡时间依旧保持在早晨5点半。每晚11点,你也根本看不到他们发消息,通常这个时候,他们都已放下手机进入睡眠状态。甚至更有牛人,两个多月在家,没有一天赖床,也没有一天玩到凌晨不睡觉。
因为每天早起,他们赢得了更多时间来读书写文章;也因为每天早睡,他们保证了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所以,他们即便足不出户,也依旧能保持健康、保持精力充沛,不断精进自己的底气和资本。
那些早睡早起的人,除了作息比不自律的人规律一些、整个人的状态更好一些,他们更厉害之处可能还在于,更有行动力、更有执行力,甚至更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计划。
3
自律和不自律之间,看似是很小的差距。从表面看,比你能管住嘴迈开腿的人,可能只是体重比你轻几斤;比你更能沉下心来去学习的人,可能只是比你多考几分;比你更能合理安排作息的人,可能只是比你更有充裕的时间。
但从更深的层面上讲,比你自律的人,可能拥有比你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比你更容易获得成功,比你拥有更多掌握人生的权利和自由。
我们羡慕并且也想成为自律的人,但许多时候,我们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懒、管不住自己的拖延、管不住自己的贪玩。
其实,只要你想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想拥有好身材、只要你想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目标一旦明确,想要自律就会很有动力。只是,要真正做到坚持自律,却需要费一番功夫。为了达到目标,你必须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并且不放弃努力,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也许自律和不自律的人,在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内不会有太大差距,但日积月累就会有云泥之别。
自律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必定自律。共勉。
真正厉害的人: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
文/龙靖
常自省
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并不是经历,而是反思。
如果我们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不断地反思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很快获得进步。
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我们遇到了挫折,首先不要急着去怨天尤人,而是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自身有了缺点不可怕,改正即可。
一旦我们改正了自身缺点,再去做事,自然就容易做成了。
反之,如果一味怨天尤人,推卸责任,就只会让自己一错再错,在失败中徘徊不前。
善于自省,才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快方式。
能自律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呢?
就在细微处拉开。
有的人,下了班坚持读书、写作;有的人则除了打游戏、就是刷视频。
这其中的差距,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年、两年便会有天壤之别。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他们不会要求立马就见到成效,而是能够沉得下心,抵制各种诱惑,以滴水穿石的心态,默默地打磨实力。
所谓“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那些厉害的人,也许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只是他们能够“严于律己”,一旦定下目标,就会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行。
而那些耐不住寂寞、心浮气躁的人,纵然情商、智商双高,也终会败在“半路上”。
懂自愈
人生在世,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磨难。
面对磨难、挫折,如果一味沉溺其中,破罐破摔,结果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不如把磨难当成自己的“磨刀石”,在“磨难”的磨砺下,心志会愈发坚韧。
一件事的性质如何,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更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
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垫脚石;以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就可能会变成深渊。
所谓“境随心转”,心态变了,外界的一切,也将会发生转变。
无论失去什么,未来仍在你手里。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人生就意味着还有新生的机会。
有位作家说:“我从未见过一个勤奋自省谨慎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自律的精神,是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没有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迭代的自己。
生活,一直都是欺软怕硬的。
当你不断强大起来,它才会对你和颜悦色。
智者自知,更懂自律
文/落絮
临近过年,同学圈里喜庆祥和的气氛,却被一位同学的求助信息冲淡了不少。
公正地说,这位同学虽然出身寒门,但也一直都很努力。毕业至今,在与同样来自农村的妻子踏实打拼,前几年已在市区买了房子安了家,刚上小学的儿子也聪明懂事,日子过得恬淡安然。
令人痛心的变化发生在两年前。那时,同学看到身边的人参与民间借贷获利颇丰,不觉也动了心。在朋友的鼓动下,他先把自家的积蓄投了进去,又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款,一时被套之后,竟不知及时收手,更铤而走险借了高利贷。如今债台高筑,过年不敢回家就算了,还得到处借钱还息,否则放贷的人就要闹到他单位来……
同学们尽力帮他,奈何之前他所欠下的款项数目实在太大,最多也只能帮他暂时缓解被追债的压力。谈及此事,他悔不当初,再三解释:“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总想挣点快钱,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一点……”其实,照他原来的努力,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可以让一家人过得有滋有味。而事到如今,他和家人的生活,不仅没有“过得更好一点”,反而至少倒退10年,这又何苦来哉?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曾与一位长辈谈心。那位长辈语重心长地说:“这个世界上,有自知之明的人其实很多,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仅有自知之明,更懂得自律。”联系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情来看,不得不惊叹于长者的睿智。
的确,生活之中,除了过于偏执的人,一般都不难看到自身的优势或不足。有的人清醒自省,扬长避短、稳打稳扎,终有所得;但有的人即使得以自知,却控制不了不切实际的欲望,偏偏想要盲目突破,自知有余而自律不足,自然难免落入陷阱或困于沼泽。
“不妄没于势力,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希望同学经此一事,能够明白:只有常修为人之德,常思贪欲之祸,常怀自律之心,才能得以心安;而只有心安,才能懂得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才能还原生活真正的意义,也才能够切实提高全家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且以此共勉之。
真正的自律,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文/李思圆
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些人:
每天有事没事,就喜欢玩手机。玩着玩着,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每天总想要打游戏。打着打着,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被耗费和虚掷掉了。
……
许多时刻,也会为此感到懊悔、自责和不安。甚至非常讨厌这样的自己,也曾下定决心去改变。
无数次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但每一次都做不到:
对自己说再看五分钟就不看了,五十分钟后,还在看手机。心里想着再玩半小时就不玩了,但大半天后,还在玩游戏。
有时不禁问自己,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
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一高赞的回答是:“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可以称之为锐化。”
有的人之所以怕吃学习和工作的苦,是因为成长和进步的每一步都不好走,甚至是一个近乎折磨自己的过程。
比如当一个人在读书时,要摒弃看手机的诱惑。当一个人专心工作时,要远离人群的热闹。
但两种生活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先让你舒服的生活方式,最终都会让你麻木。让你痛苦的努力过程,最终会让你获得成功。
虽然并非每个人,都必须做到自律。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甘于落后,甘于失败,甘于比别人差。
自律有时看着很苦,但用眼前短暂的痛苦,可以换来更长久的快乐,可以更自由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世上,自律是他人无法帮你的事。
也许他人可以为了你好,整天监督你要努力和上进,但最后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因为本质上,别人无法为你的人生负责,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内心才会彻底觉醒,不断克服懒惰的本性,不断去淬炼和提升自己。
你会过上怎样的人生,你的选择会给出答案。
自律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习惯
文/有书问心浅笑
1
说到自律,很多人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强度是自律的核心。决定早起,便设定凌晨四点的闹钟;决定减肥,便选择节食加高难度运动……兴冲冲立目标,却因为强度太大,内心已有畏难情绪。如此,第一步都很难跨出,更不要提长期自律了。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能量,自律也会因此各不相同。量力自律,是敲开自律大门的正确方式。想要每天健身却总因为忙碌而耽搁,不如定一个低点的目标,睡觉前做十几个开合跳;想要每天背一百个单词,却因为量大而完不成,不如定个容易实现的目标,每天先记住二十个单词。一不小心,或许还会超额完成任务,获得更多成就感。
开启自律时,给自己定一个低强度目标,更容易让自律无压力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只要确定是对的事,勇于开始、天天做,总会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律区间,过度高强度的自律只会适得其反,不如为自己设定一个弹性的自律计划,让自律能轻松地持续下去。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博主为自己设定了30天高强度自律计划: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时间全部排满。这样看似充实,然而还没到30天,可能已经累垮。心理学中有个“破窗效应”:当一件不好的事或行为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放任它继续坏下去。在自律的路上放弃,有时可能就是因为“破窗效应”。本打算坚持阅读一百天,但因中途一天没有进行阅读,便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自律的人,自此便放弃原计划;本计划要减肥,却在一次聚餐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任自己。如此反复,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放纵”。
相反,弹性的自律会为可能出现的“例外”设下防线,不让它动摇我们的计划,让“破窗效应”无处遁形。今天状态不佳,那就只阅读三页书;偶尔吃了一些高热量食物,就当是对自己的奖励,明天继续保持计划。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个完美的人,适度的弹性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让自律不再痛苦。
3
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你印象中,哪个错误认识的记忆最深刻?”一个高赞回答说:“以为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自律和不自律,都会吃苦。不同的是,自律的苦会让人生越来越甜。而真正的自律,从不靠硬撑。用对方法,便能让自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就像早起早睡的人能感受到身体日益康健,常常阅读的人能感受到心灵逐渐丰盈。当自律成为一种本能,它便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习惯、一个爱好。这一阶段的自律,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自律。我们共勉。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
文/洞见·Elm
当人们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同样的方法会一直奏效。
其实许多事情表面相似,内在却有不同的机理,照搬经验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只有打破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一件事的语境逻辑,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
就像那句话说的:“有时阻碍我们脚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断被证明有效的思维方式。”
固守经验主义的藩篱,就会不断地封闭自我,在困境面前束手无策。
当你打破固有思维,每推翻一堵墙,人生的格局就会有所不同,人生便多出了一条路。
一株树苗生于旷野,就算没有刻意打理,也有机会成为参天大树。
如果被栽在花盆,哪怕按时浇水、施肥、修剪,最终只能收获小小的盆栽。
人无法拽着头发将自己提起来,也无法在原有格局中改变自己。
想要做成大事,就要打破固有思维,打破格局,站在高处看问题。
看世界的高度够了,人生的高度自然有了。
一位哲学家曾说:“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很难超出周围人的群体共识,长期处于一个圈子里,无异于困守人生的瓶颈。
当一名学生进入很好的学府,听教授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学霸讨论前沿的课题,他会充满学习的动力。
有些人的可悲之处,不是不愿努力,而是所处的圈子,给他一种不必努力,也能过得很好的错觉。
想要成就非凡的人生,先要突破眼前的圈子,领略前所未有的世界。
躬身入局,方知世事。
只有不断拓宽生活半径,才能知晓世界的变化,紧跟时代的脚步。
一直在熟悉的领域打转,如果没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应对每天的工作,等于没有积累抵御风险的能力。
技能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复制,到最后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在拼认知。
当一个人带着局限去看问题,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拼命求索也改变不了命运。
看过一句话说:“人,即使饿着肚子,也不能让眼睛饿着。当你看到越多,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未来也会更清晰。惟有如此,你付出的努力才不是原地打转。”
突破认知黑点,看到事物表象背后的区域,才能见大通简,迎刃破局。
自律的意义,不是重复,而是改变,是主动撕裂生命的茧房。
请相信,每次打破自己的过程,虽然会伴随阵痛,却能让你重组升级,成就更广阔的人生。
当自律成为一种节奏
文/杨仲凯
现在人们说起自律,好像是种优秀的品质。自律的人也因此被人尊重和敬佩。
一般来说,自律就是自我约束,就是自己能管好自己。与自律相对的词叫他律。从他律来看自律,会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他律就是来自于他者的约束,如果一个人总需要他律,那就很可怕。严重一点儿看,监狱、戒毒所,这样的地方用限制自由的方式约束别人,也是他律之一种。再如罚款、训诫、批评教育,这些都既可能是约束方式,也可能是对于某些人的惩治方式。他律的直接表现实际上就是法律条款本身,包括法律、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制度等。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别说《朱子家训》那样的家风传承,就像“不能剩饭”“不许说谎”,这些口头的要求都是他律的内容。
所以,如果从自律和他律的对比来看,自律是最低要求;但有时候,自律又是最高境界。因为,在没有罚款,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还能约束好自己,确实不易。看很多名人的日记,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做不到就自罚,给自己记过,这是一种圣贤般的完美要求。
当然,自律的律,除了是法律的律,还是规律的律、韵律的律——就是说,律不仅是用条文来自我约束,律也是每天如此的节奏和习惯。比如有的人可以做到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读书或锻炼身体,有的人可以做到一生都节制饮食,面对金钱美色不为所动:这就是让人佩服的自律的表现。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早起确实是太难了;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五点起床是其生物钟,如果到时醒了不起床就浑身不自在,反而成了一种惩罚。特殊的职业,比如作家日课三千字,运动员要挥拍一万下,唱戏的早起吊嗓子,这只是他们的职业使然;像摊煎饼果子的一天要翻转多少套煎饼,操作工在流水线上重复多少次相同的动作一样;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此中有了节奏和韵律,就让人觉得生活和工作有了一丝诗意。
人们也发现,所有成功人士,差不多都是自律的人。那么,自律就能获得成功吗?那不一定,很多人一生早睡早起,一生勤俭持家,他们衣服整洁,待人和气;他们很平凡,并没获得“成功者”的光环呀?但是,他们在始终如一的自律中获得了幸福和不悔的人生。
不透支自己,是一个人最大的自律
文/樱桃
古语有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意思是说,把池水抽干可以抓到鱼,只不过第二年就没鱼了。
竭泽而渔必无鱼,人也是如此,凡事皆有度,任何时候,把握好尺度,不透支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自律。
不透支健康
人生最贵的,就是健康。
当一个人健康的时候,或许从来不觉得健康的重要性。但当他透支了自己的健康,等到发现身体亮红灯时,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有句话说得好:人这一辈子,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爱惜自己的健康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工作再忙,也别忘了一日三餐;生活再苦,也别耽误好好睡觉。
往后,好好吃饭,早睡早起,坚持运动,不透支健康,即使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财富,也不及拥有健康更为宝贵。
不透支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树与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茁壮成长。
再好的感情,也要讲究分寸,亲密有间,才能细水长流。
一旦开始肆意透支别人的好,不知所止,对方就会彻底寒心和死心。
朋友之间互帮互助是理所当然,但再好的关系也禁不住随意透支。
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失。
无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多么深厚,都要有分寸感,不能随意透支彼此的情谊。
说到底,人和人相处,只有懂得珍惜和感恩,不辜负对自己好的人,关系才会长久,感情才会深厚。
不透支信用
人不能没有信用,否则就是丢掉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许诺于人,就要说到做到,不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辜负别人的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需要长年累月来建立,而毁掉瓦解,一朝一夕足矣。
真正靠谱的人,把信用放在第一位,既让人心安,也最值得深交。
最聪明的做人之道,就是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信用,是一个人最好的社交名片,不透支自己的信用,才会把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每个人都想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也想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那么就从今天起,认真生活,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不辜负他人的善意,不失掉自己的信用。
从今往后,愿你我都能坚持自律,取舍有度,不过透支的生活。
自律更可贵
于 2011-8-17 10:37 对可可在论坛上的头像评论道:“(你)明明是个年轻小伙子却弄个老头子图像(充当自己)。”
你说错了,我的确是一个老头子,先前我在博客上用的头像就是本人近年内所拍的相片。与你这样的年轻人相比,我的年纪是大了一点,但我心依然年轻。所以,我既不排斥年轻人,也能理解和我一样的中老年人在网络上,年龄和财富、权势、相貌都不成为某种骄傲的资格。倚老卖老和倚少撒娇都是可笑的;在网络上高调晒富比权势和以痞子自居耍横斗狠的人,都是心理上幼稚和虚荣心的表现。
对别人不尊重的人,第一个不尊重的就是自己。所以,在网络社会与在现实社会一样,一言一举体现出这个人的修养和人格的斤两。特别是自以为在网络上藏于面具下无人知其真面目的情况下,其所作所为,更能体现其真实的修养和人格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