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赏月文章

2022/12/08经典文章

赏月文章(精选7篇)

小镇赏月乐悠悠

文/秦海

丹桂飘香中秋至,转眼又是赏月时。西湖的“三潭映月”、林芝的“高原明月”、大理的“洱海月”、黄山的“照壁映月”……知名景点是大伙追逐的热点,但于我而言,留在居住的无名小镇赏月也悠哉游哉。

小镇不大,但有一个公园,它也成为我赏月的首选之所。在妩媚月色的照耀下,徜徉在锦绣花海之中,漫步于林荫小道之间,领略“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之美,何其惬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市民一起游园、观看露天电影,那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的火爆场面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广场赏月,同样堪称“与民同乐”。开阔的场地让众多市民汇聚于此,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盛况诠释得淋漓尽致。皓月当空,将柔美月光汩汩地挥洒,铺满了广场的寸寸缕缕。目睹此情此景,恍惚间,我竟然感觉生冷的混凝土地面变得晶莹剔透,生机盎然。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更多时候我足不出户,选择在自家的小院子赏月。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呷一口香茗,品一块月饼,共话人间团圆,共度欢乐时光,那感觉真是温馨幸福,其乐融融。

当然,走出户外才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城郊的青山之巅赏月,又是另一番风味:俯首,小镇美景尽收眼底:仰头,与高悬于苍穹之中皎洁月亮深情对望。山风拂过,枝桠随风摇曳,月光透过山林,影影绰绰,令人心驰神往。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在水边赏月同样意味盎然,城郊有一个水库,也是我青睐的赏月妙处。“烟笼秋水月笼纱”,满月如盘,倒映在澄澈万里的水面上,泛舟于此让我突生幻觉,仿佛水月触手可及,欲舍人间繁华乘风而去。水库附近的村民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搞起了“农家乐”,我一时兴起参与其中,在大快朵颐之时自饮自酌,体验一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除了水库,一条江河从小镇蜿蜒而过,在江边赏月,我陶醉于绝美画卷中流连忘返:江水波光粼粼,两岸霓虹倒映其中,与朦胧江月相互辉映,满是诗情画意。

只要有心,人间处处皆美景。小镇赏月,不亦令人陶醉?

赏月

文/焦琦策

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圆月,无数的星星闪烁着。梨树在柔和莹润的月光下静静矗立,枝干直指苍天,仿佛连接着天地。祖母坐在院子里,眯着眼,盯着远处黝黑的山坳。

我坐在祖母怀里,注视着天上的圆月和繁星,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对无尽辽阔星空的向往。

“看,北斗星。”院子里,一个年轻人指着天空说。他是一位外地青年,来我们村开采矿石,住在我家。我循声向上眺望,但我并不认识北斗星。这个年轻人说,你看那几颗星星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勺子的模样,那就是北斗星。我一看,果然如此。他不说话了,转了身子,观望其它星星,给我讲了很多星星的形状,但我一个也没记住,反而他讲话的语气、口吻、动作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他长得很高,眉毛很浓,一双长眼散发着沉静的光泽。每到夜晚,他总是换上干净的衣裳,把白天采矿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晾在院子里。我那时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乡村生活,这样的人并不多见,我对这个爱干净的叔叔产生了敬意。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因为个头高,总是向下俯视。

月亮在湛蓝的穹顶发出皎洁的光泽,秋天的乡村静谧凉爽,天愈来愈高。田地里的玉米因成熟而发黄,微风轻拂它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祖母进屋了,我感到害怕。那个叔叔坐在院子边的石凳上,用手搓着脸颊。他靠近院塄,似乎若有所思,搓完了脸,点了一支烟,靠在树桩上抽。

第二天清晨,他把我叫到他的屋子,给了我一沓纸,不让我看纸上写的内容,嘱咐我等一会儿跑着交给邻居家的姑娘。我一听,猜到我可能要当一个红娘,要牵一段姻缘,乐此不疲地小跑着去了。在他不注意的地方,我偷偷读了信,内容大致是夸奖那位姑娘很漂亮,再就是表明他对姑娘有好感。我以为姑娘一定会感动,叫我返回时顺便问声好,没想到信一送到手,她看都没看,扔在了一边,还叫我离得远远的。我回到家,把事情告诉了他。他叹了口气,带着工具去了矿窑上。

此后,我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怜悯心。每当他在秋日的夜里赏月读星时,我总想走到他跟前,问问他对那件事如何看待,是否还想进一步走近姑娘,如果想的话我愿意再为他送一次信,因为姑娘当时没看信,过后一定会看的。但我羞于表达,迟迟没有开口。

不久,他一个人离开了村子,剩下几个工人坚持着。每当夜里,我在院里玩耍,我发现我家上空的月色如此动人,我真正看清了北斗七星。我没有帮他追到心爱的姑娘,他也没有更进一步地追求,事情就这么不凑巧,他偏偏在这时离开了,仿佛这里已经没有他的希望。

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说那位叔叔会写诗,是个文化人。我听到母亲对他的描述,幼小的心灵对神秘的他更加充满了尊敬,我虽看不懂,但却很懊悔没有看他写的诗,也没有记住他情书里的话。他匆匆离去后的那些日夜里,我才想起他的高大和无助。后来我也开始写作,总是时常想起这位会写诗的文化人,想起少年时代的月色和明亮的星星……

中秋偶感

文/蒲萍

1975年9月20日,农历8月15日

在那个年月,我从东北方刚回来,一家户口还是无三证(无户口,无粮食,无工作)。生活很艰难,故有人生感慨:一个人的工资养活5口人,当时的工资100多元。正值中秋来了,我们的汉民族,对中秋很看重,故有赏月的习俗。

中秋月夜,万籁俱寂,月夜皎明。

小儿盘腿坐膝,话月宫长空。

苹果、月饼供赏月,孩子哪知多少月圆月缺?

今岁团圆,明年却何知?

今岁庆中秋,月影入窗来,满天星斗夜。

月晖却长在,了却人间愿,何以两分离?

今岁妻儿笑声在,明岁两厢思。

孩子大学毕业后,都有一番事业,今日诉述着:孩子在自己的前程里,年迈父亲感到人生安慰。2011.6.26

月亮糖

文/许春燕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我脑子里跳出小时候过中秋节吃月亮糖的调皮样来。

历来家里过中秋的形式都是大同小异,小孩却对这个特殊的日子充满神秘的幻想,露出一脸期待的馋相。晚饭过后,月亮已挂上天空,家门前和灶上摆好各种供品,点上香烛,待香烛燃到一半时,家人们双手合十,虔诚地对天拜月。古老的中华民族延传下来祭拜天地的风俗,寄托着百姓们对日子风调雨顺的希望。

乡下的月是质朴的,贴人心的。在乡下赏月虽比不得在江海边吟诗赏月来得诗情画意,却也另有一番趣味。有闲情逸致的村民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观月聊天。玉盘似的月亮往往在人们拉着家常时出落得更为晶莹饱满。小孩们边缠着大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边追着月亮奔跑。月亮走,我也走,多么纯真的一颗心,正应了那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洁的明月如一盏长明灯悬于夜空,为纳凉赏月的村民们披上一片明净的光辉,整个村庄都沐浴在清丽的月光中,似梦一般的迷离。

童年印象最深的中秋节缘于一枚小小的月亮糖。那时祭拜的供品远没有现在的花样繁多。中秋那天,母亲一早就嘱咐我去小店买些月饼和水果糖。拿了钱,我脚底生风,一溜烟地跑到小店里,买好东西,猛然发现一个糖罐子里装着一颗颗绿莹莹的、形似弯月亮的糖果,翠绿的糖衣外裹着一层白雪似的糖霜,分外好看,老板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得出神。连忙笑嘻嘻地说:“这是月亮糖,刚来的,要不要买颗尝尝呀,清爽的,凉凉的,可好吃呢。”

“清爽的,凉凉的”对童年的我实在是一种无法抵挡的诱惑,我用剩余的钱买了几颗,边走边吃,果然如老板所说,沁凉入喉,甜而不腻,连鼻子里呼出的气都是凉丝丝的。就好像在夜凉如水的秋夜,全身都被一层薄薄的凉浸润着。

回家后,我冷不丁把一枚月亮糖塞入母亲嘴里,母亲猛的一惊,继而也说:“什么糖呀?凉得喉咙真是舒爽。”“妈,是月亮糖,你看。”我举着几枚弯弯的月亮糖给母亲看,母亲看了也笑,真好看呢,弯得真如天上月亮。后来,那如弯月亮的月亮糖逐渐销声匿迹。其实,那只不过是普通的薄荷糖,却牢牢地挂在我心间。而如今再好的薄荷糖也尝不出那抹暗藏于心底的味道。

天上那轮晶莹的月亮,有着月亮糖一样的清爽明朗。在以后的中秋节里,我倍加惦念那枚清凉的月亮糖。

红尘

文/青芒

红尘

文/青芒

过往风起云涌,趁往事里的古曲还未凋凌,寻一曲音弦清澈的小曲,于星辉斑斓的夜静静聆听,细细品尝。我将醉心遥寄明月的耳畔,寻求一首古诗遣绻;我将宫灯放逐浩渺的夜空,与日月争辉夺映,月光下波涛松华,将氤氲洗成沙影婆娑。偶然掠过脸颊的春风,扑入满鼻的香甜。亮如白昼的夜,沁心入脾的是湖光十色的潋艳波光;嗟叹连连的是措手不及的韶华飞逝。

顾盼红颜,多愁善感,抱一沓残卷,寻找满行的诗意;品一杯香茗,看花赏月;搓一抔黄土,筑起星下的孤坟;捧一汪清泉,浸心润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恰逢夜会,月高风清,境意相投,却难品这意境高深的措辞。沙滩月华如洗埋葬老妪不死的牧笛,尘封千年的雨露冰霜。过往小桥流水的江南,青涩的嘶鸣,婉转的轻唱,经年过往,而后沉寂如水。

轻拢烟纱,夜照无眠,将玲珑的心沉寂在无边的岁月,蹉跎年华,铅尘未洗,风尘仆仆地赶来,寻一处风水绝佳的墓穴,听风赏月,静静等待岁月的潮水漫过胸腔,封口绝目,嗑然长辞。

小径幽宣,竹影相从,轻舞蛇影,灯火阑珊。苦涩的夜,支篙从流,顺风顺水,抵达江淮两岸,观赏千年的风姿绝朔,风拂轻舟,荡起漪涟阵阵,音律不绝,起舞相伴。不觉江湖高远,不思庙堂社稷,万丈红尘,只盼千里共婵娟。云海深处,你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笑靥,笑如桃花,桃花似梦,梦醒过后,却是山高云重,渺如仙境,佳人难觅。

暮云初歇,晚风轻唱,瑶台初开的莲花,摇曳着轻柔的丰姿,浓情蜜意对境梳妆。月下相逢,似春风扑面,如甘泉润心,情难断,月难圆,辗转一生,情丝难系,情缘难续。

你愿为我偏安一隅空闺独守豆蔻年华的痴恋,我愿还你一份穿梭时空独一无二的眷顾,岁月静守相视无语的誓言。

明月几时有

文/郑学富

1700年前,东晋建都建业(南京),镇西将军谢尚镇守金陵牛渚。中秋之夜,他泛舟牛渚江上赏月,听到在一艘运租船上有人咏诗,声调清和,辞藻出众,他驻听良久,大加赞赏,便邀来叙谈,此人即是穷书生袁宏。二人身份悬殊,却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至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牛渚玩月”。唐开元十五年(727年)秋天,李白途径金陵,在牛渚饮酒赏月,听说此段佳话,遂作《夜泊牛渚怀古》,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可见,中秋赏月在晋朝就已有之。然而,中秋赏月是由秋分祭月而来。秋分祭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由于秋分之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随着历史的演进,中秋除了祭月仪式外,还有游玩赏月的风俗。

中秋赏月在唐代开始兴盛,其内容也融入了唐朝开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演绎出更多的传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活灵活现,使中秋文化充满瑰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太平广记》记载了唐玄宗中秋之夜宫中赏月,梦游月宫,受启发创作《霓裳羽衣曲》,曾风靡一时。白居易赞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唐朝诗人王建曾在中秋之夜仰望明月,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境凄美,将别离思聚之情表现得委婉动人。开元十四年(726),李白中秋夜于金陵板桥浦泛月独酌,回忆起谢朓这位才高命蹇的前代诗人,作诗道:“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徵?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到了宋朝,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已形成规模。《东京梦华录》对东京汴梁赏月盛况描述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囚禁在汴梁时,仍念念不忘金陵的中秋之月,他在《虞美人》中叹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王安石借月抒怀,感叹改革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明清时期,中秋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已与春节等重要节日齐名,成为一年中的主要节日之一。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燕京岁时记》说:“每届中秋,府弟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清人慧霖有《闰中秋玩月》诗曰:“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把一个百年难遇的闰中秋,描绘得情景交融,绚丽多姿。

古往今来,人们祭月、赏月,寄托了几许情思,抒发了多少情怀?中秋咏月诗篇浩若烟海、汗牛充栋。苏轼在山东密州的中秋之夜,望月思亲,想念弟弟子由,发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融入对宇宙人生的丰富联想与哲理思考,潇洒浪漫,堪称是中秋赏月的佳作绝唱。

中秋赏月,置身聆听一抹月色的乡音

文/邓仲祥

转眼间又到了中秋赏月之时,中秋节如水的夜色笼罩着笑语纷飞的雅致,宛如一首幽美朦胧的诗,斑斓在这令人遐思的画卷中;一片如雪的清辉播撒人间,化作梦的思念,载着浓浓的乡情;我们的祝福和期盼也都释怀在十五的眼眸里,随着月光的朦胧而充满勃发激情。

【1】八月中秋,一个团圆的季节,在一轮明月的见证下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饱经沧桑,古今多少欢乐多少怅惘多少思念都融入大漠落日圆又圆的荧光中,化成一缕淡淡的清香思虑,给山欢水笑的大地注入了鲜红的活力。 每逢佳节,人们都喜欢在中秋节之夜庭院楼阁漫步遐想,伴着一轮明月的银光,细细品味这千年恒古不变的月色印记。仰望远山,翘首期盼,看那山巅默默颔首,模糊映衬出一种月夜的宁静,仿佛洒落一片静谧的诱惑;一杯清酒与月对饮,感慨释怀依然从心底油然升腾。"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阅读这些千古绝唱,感悟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演绎了一桩桩历史的沧海一瞬,给中秋节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炽烈与渴望交织成轨迹的弧线,承纳深邃天空的博大和广阔,让诗意在神奇无限的蓝天白云间延伸,为每一个踏月寻梦者博得一丝慰藉,分享团圆后的一抹温馨。此时此刻,幽香的花儿在月夜里摇曳,朦朦胧胧中变为一色静宁的绽放,为中秋的世界增添了一份蔚蓝的欣慰!

【2】捧一轮月光入怀,会感化凝重与通透的灵心,缓缓注入高山流水般的恬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寄托。在皎洁的月光里翻阅着日渐消瘦的日历,如同翻过那满是泪痕的记忆,月圆的中秋,挂着晶莹的银露,在日子的扉页上,滑进眼眸,溅起点点苍白的酸楚;又一个中秋,又一个不得不在月浪的沙滩上奔走相望,伫望嫦娥守侯的美丽。花季的感伤和留念,暗涌一种惆怅,孤月的惨淡里,怅然横亘一片苍白的思念。思念那家乡的山,思念那远去的水,思念那梦中的呓语。

【3】小时候,中秋节是圆的,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笑脸,还有圆圆的祝福,总是勾起那遥远的企及与思绪,一展温馨的回味,曾记得淡淡的月光清辉翻过庭院树梢洒落一地,一片流光银辉,颇为壮观景致。那婆娑的树枝在秋风中时而摇曳,苍穹中繁星点点像千万盏孔明灯,又像一眨一眨暗送秋波的明眸,熠熠生辉。在记忆深处,中秋始终只是一种模糊而神秘的概念,清淡浓厚又余味悠长,在千家万户的炊烟中升腾一种希望,顿时凝固为恒古不变的信条,越过千年承载的万山鸿沟,向我们讲述遥远的传说故事。如今中秋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窗外一缕月光掠过,经不住嫦娥奔月的诱惑,总是在梦中追寻遐想;那皎洁的圆月有姗姗来迟的沉闷信步穿过云雾,苍白的脸上像似有斑驳的痕迹,仿佛撞了壁墙所留下的一抹创伤,但还是掩盖不住圆月美丽的特质,从团团雾霭中透出,倾泻在大地上波光灵动,轻轻地被渲染成斑斑驳驳的影子。人们静静的观赏,抚摸着自己那一半残存的记忆和另一半搏击的梦想;伫立窗前,心踏着月色,努力寻找一份皎洁的寄托。

【4】中秋月圆时,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想总是覆盖了所有的情愫,把漂泊天涯的心仪那一缕思乡情歌点燃,一唱千年的乡愁之歌为湛蓝的天空凭添几分落寞和寂寥。天涯路远,山水寄情,一湾醇香流溢的乡情酌满了晶亮的酒杯,如玛瑙如碧玉如水晶,清纯透亮,勾兑着浓浓的相思和淡淡的伤感,深情而酸楚,一如唐宋诗词中跳闪出串串音符,叮叮咚咚敲击着每一位游子的心灵,沉淀和诠释了千年流淌的乡情,在梦中游子踏上了回乡的路,牵挂心灵家园的养育成长,思念叶落归根的深情,真挚而炽烈的渴望,永远是游子枕边泪水的惦念!

【5】又逢中秋,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佳节,从唐宋诗词的赞美,到明清赋予的气氛,流转的氛围凝聚成一种民族之魂,不管人走天涯,家庭团圆的梦总是铭刻在心,月是故乡明的牵挂时时祝福家人。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给人以美好的向往,赋予遥远把盏的思念;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私语。中秋月色沐浴过古人梦幻,又照耀着来者赞叹;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人间,依然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

【6】一轮明净如水的圆月,流淌着温婉的遐思,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向世人徐徐舒展了一轴包含盛情的画卷,给人以美好的回忆与向往。中秋月色总是渗透过多少窗明几净的扇棂,落在书案上浸染着那一卷卷诗行字间与杯盏里盛满的佳酿,墨砚映着婵娟,也变得几分浓墨清淡;一束柔毫描月圆,增添愁绪,临窗飘溢出酣畅淋漓的墨香,把圆月的寄托释怀;又将一帘幽梦,抛向忧思的枝头,隔着庭楼院落的高墙,高唱满月的独奏,演绎人间的美好祝福!

【7】中秋圆月,一轮清澈,千百年来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经历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遥望,对酒当歌浩瀚唐诗的熏陶,登高了望宋词的一展抒发,始终用祥和与宁静,留给芸芸众生又盈满一波波风尘仆仆的思念,寄托着天涯旅人浓浓的乡愁;中秋月总是拂过岁月的琴弦,远哼着无声古调,似清泉流溢出淡淡韵致;千年守候着人间万户,静看古今许多游子寻思,烛光摇红下慈母织补;也不知有多少回灯花挑尽不成眠,多少次高楼望断人不见。从古至今,来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但旧时的明月太高太远,令人的目光也无法企及。今日相守明净的记忆,凉风伴明月,青山织灵光,赋予了另一种传承的守望;在奔走相告的嘱托中,绽放笑靥的温馨里,翘首期盼的目光轻盈地掀开了中秋这个古老节日的门扉,人间都分享在月下品尝文字的快慰与寂寞。望长空心叹千古绕愁之事,唯独情字;看今日凭栏远眺,莫道是美景良宵,给人以美好的祈福,竭力实现垂青一生的呼唤,等待月色再一次洒满大地的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