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精选8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1
一、工作回顾:
1、组建研究队伍。
2、确立课题、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3、加强教师培训和理论学习。
4、积累研究资料。
作好本阶段工作小结,作好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二、阶段性成果:
1、拟定、修改并完善了子课题论证报告、课题研究方案和本阶段工作计划。
2、组建了课题指导和研究小组。
3、制定了实验相关奖惩制度和落实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
4、召开了实验教师会,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深入了解课题研究,让实验教师明确了实验的相关要求。
5、本阶段完成后,作好了本阶段工作小结,作好了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三、问题和不足:
1、虽然实行了责任制,但落实得不是特别好,个别研究人员的研究主动性不强。
2、部分教师心存疑虑,支持配合不够。
3、课题组的指导人员对课题实验工作指导不够。
四、改进建议
1、加强实验教师的学习研究,提高实验能力。要求实验教师加强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提高课题实验的能力。
2、反复修改方案,精益求精,尽快形成定案。
3、加强课题指导人员对实验教师的`指导,对实验过程的跟踪管理。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2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担负着小学“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科学,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注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应贯穿于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整个实践过程。经过半学期的研讨、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兴趣导航,问题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精心创设各种情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大胆猜想,做中探究
1、大胆猜想
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契机。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后,心中一般都有臆想的答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后,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而不应千篇一律,统得过死。只有在这种特殊的自由时空里,学生才能无拘无束,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从而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教《磁铁游戏》一课,在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看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的性质。
2、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是我们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目标,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决定的。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这个理念如今也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科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那么,如何将科学课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呢?
三、联想运用,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指出: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在指导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现象变化,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经验,还不太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科学探索,所有的问题都将迎面而解。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3
一、课题的确立
我们组的子课题是“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本意就是实用,实际,每节课、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的就是提问
二、前期工作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多途径地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分析实际的语文课堂,我们全组老师讨论研究发现我们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特别是在常态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只注重自己问,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4、存在口头语式提问。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顺水推舟就回答“是”“对”。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了,我们就来解决问题。首先,我们制定了严把课堂提问的三个环节:“课前备课中设问”、“课堂实践中精问”、“课后总结中思问”。把课堂提问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并落实行为。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研究起来也更有方向性了。那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在同讲一堂课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各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同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在评课中,每位老师也都针对课堂提问发表了看法。
在课堂中,我们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是这么做的: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
(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们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们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阶段报告。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们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为推进实验小学优质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总课题的进程添翼。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4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担负着小学“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科学,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注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应贯穿于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整个实践过程。经过半学期的研讨、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兴趣导航,问题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精心创设各种情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大胆猜想,做中探究
1、大胆猜想
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契机。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后,心中一般都有臆想的答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后,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而不应千篇一律,统得过死。只有在这种特殊的自由时空里,学生才能无拘无束,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从而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教《磁铁游戏》一课,在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看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的性质。
2、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是我们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目标,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决定的。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这个理念如今也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科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那么,如何将科学课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呢?
三、联想运用,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指出: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在指导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现象变化,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经验,还不太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科学探索,所有的问题都将迎面而解。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5
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困扰着语文课堂:学生才思枯竭,怕写作文;老师翻阅千篇一律的作文,索然无味,作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究其原因,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写作公式化、简单化,从而造成学生思维土壤的沙漠化。这种僵死的教学模式泯灭了学生灵感的火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活力,失去了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民族的创新水平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了作文教学必由之路。
时光如流水,转眼我校 “创新作文”课题研究已有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各位课题研究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工作,逐渐摸着了一些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新起来的门道,现将本人两年的实验工作进行阶段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课题开题伊始,我定期参加课题组教师学习总课题组的搜集到的关于创新作文教学的最新资料、新课程标准与课题相关的文章,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学习,转变了观念。此外,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业务理论,在课题组集中学习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积极参与课题教研,提高业务。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两年来,通过倾听外出学习老师的报告,我不断汲取新鲜血液,为课题实验寻找理论依据。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在本校和兄弟学校二中组织的课题研讨,听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创新作文观摩课。每个学年,我都精心准备,上一节创新作文汇报课,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达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五个一”工作。
为提高老师教学教研能力,学校课题组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个学期上一节研讨课,交一份优秀作文课教案(或案例)、一份教学反思、写一份实验工作总结、写一篇论文。本人每个学期都能积极完成,其中,论文《观察与写好记叙文同行》、《调动多种感官,增强作文能力》获全国一等奖、《写活人物,细处传神》获全国二等奖。汇报课《告别童年》得到校领导与同事一致好评。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6
一、课题的确立
我们组的子课题是“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本意就是实用,实际,每节课、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的就是提问
二、前期工作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多途径地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分析实际的语文课堂,我们全组老师讨论研究发现我们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特别是在常态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只注重自己问,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4、存在口头语式提问。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顺水推舟就回答“是”“对”。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了,我们就来解决问题。首先,我们制定了严把课堂提问的三个环节:“课前备课中设问”、“课堂实践中精问”、“课后总结中思问”。把课堂提问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并落实行为。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研究起来也更有方向性了。那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在同讲一堂课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各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同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在评课中,每位老师也都针对课堂提问发表了看法。
在课堂中,我们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们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们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阶段报告。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们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为推进实验小学优质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总课题的进程添翼。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7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担负着小学“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科学,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注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应贯穿于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整个实践过程。经过半学期的研讨、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兴趣导航,问题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精心创设各种情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大胆猜想,做中探究
1、大胆猜想
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契机。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后,心中一般都有臆想的答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后,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而不应千篇一律,统得过死。只有在这种特殊的自由时空里,学生才能无拘无束,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从而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教《磁铁游戏》一课,在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看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的性质。
2、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是我们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目标,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决定的。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这个理念如今也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科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那么,如何将科学课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呢?
三、联想运用,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指出: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在指导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现象变化,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经验,还不太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科学探索,所有的问题都将迎面而解。
小学课题阶段工作总结 篇8
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困扰着语文课堂:学生才思枯竭,怕写作文;老师翻阅千篇一律的作文,索然无味,作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究其原因,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写作公式化、简单化,从而造成学生思维土壤的沙漠化。这种僵死的教学模式泯灭了学生灵感的火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活力,失去了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民族的创新水平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了作文教学必由之路。
时光如流水,转眼我校 “创新作文”课题研究已有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各位课题研究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工作,逐渐摸着了一些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新起来的门道,现将本人两年的实验工作进行阶段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课题开题伊始,我定期参加课题组教师学习总课题组的搜集到的关于创新作文教学的最新资料、新课程标准与课题相关的文章,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学习,转变了观念。此外,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业务理论,在课题组集中学习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积极参与课题教研,提高业务。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两年来,通过倾听外出学习老师的报告,我不断汲取新鲜血液,为课题实验寻找理论依据。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在本校和兄弟学校二中组织的课题研讨,听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创新作文观摩课。每个学年,我都精心准备,上一节创新作文汇报课,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达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五个一”工作。
为提高老师教学教研能力,学校课题组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个学期上一节研讨课,交一份优秀作文课教案(或案例)、一份教学反思、写一份实验工作总结、写一篇论文。本人每个学期都能积极完成,其中,论文《观察与写好记叙文同行》、《调动多种感官,增强作文能力》获全国一等奖、《写活人物,细处传神》获全国二等奖。汇报课《告别童年》得到校领导与同事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