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2024/11/15总结范文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精选1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自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以来专门负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咨询工作。学校转变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被内涵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代。今年年初,学校即召开新学期德育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学校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将其贯彻落实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现汇报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本学年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会,我们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因为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本学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来担任。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时间。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而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我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

a、面谈。我们对心理辅导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

b、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阳光信箱联系沟通。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配合班主任教师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找到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巧和策略。

4、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本学年,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是一门新的学科,要扎实、 专业的开展,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会继续探索,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面就这方面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

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虽然我校资源条件差,但我们充分认识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迎难而上,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心理咨询室,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盘活教育资源,发挥学校优势,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如本学期将完成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举办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活动课,并利用学科教学、班队会、家长会等途径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宣传。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以及校园网的逐渐完善,校园网络正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时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不断探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整合。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性、内容,还是从产生源头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因此,我校树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

同时,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充分发挥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专兼职教师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放,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及时对有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扰,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在本学期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同时,鉴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以个体健康的心理为前提的,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组织教师围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整合”这个课题进行研讨、并做好了相关记录。

四、加强学习,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工作。

我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中心,以新课程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大实验与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3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遵循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种途径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1.重视管理。学校从行政和专业两个层面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网络。行政管理层级为:分管校长、德育主任、教研组长。专业管理层级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加强组织管理,全面、稳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适当加大投入。学校现有心理辅导专用室一间,配备了电脑。为了营造心理辅导室舒适、宽松的氛围,安装了窗帘,提供温馨的心理辅导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1.培养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工作中必须遵循原则,应用一些专业技能,学校本学期选派仲艳老师参加昆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阶培训,王四凤老师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健康教师进阶培训。

2.建立班主任例会学习制度。在班主任例会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学习任务,组织班主任讨论如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小学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等,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重视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2.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专题班会。我校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的特点,积极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一些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班会课。

四、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给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矫治,仍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考察效果。

2.进行个体咨询。采取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要求。开辟了心灵屋、心语信箱,周一—周五每天中午12:00准时开放心灵屋,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心语信箱每天定时打开,及时回信,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和学生个案地收集整理工作,对辅导的学生和个案做好记录,并正式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

3.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我们针对不同的团体的性质进行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4.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五个一”活动,举办了主题手抄报评比、主题讲座、团体辅导、观看心理电影《男孩、女孩》、心理培训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全体师生学会关爱自我,保持一份阳光的心态。

五、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充分利用电话、“家校路路通”、集体家访等形式,有效促进家校沟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经过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样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更新完善工作,不断开拓和创造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使它深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一个教师学生的心中内化生根。让心理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面就这方面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

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虽然我校资源条件差,但我们充分认识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迎难而上,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心理咨询室,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盘活教育资源,发挥学校优势,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如本学期将完成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举办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活动课,并利用学科教学、班队会、家长会等途径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宣传。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以及校园网的逐渐完善,校园网络正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时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不断探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整合。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性、内容,还是从产生源头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因此,我校树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突破口。

同时,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充分发挥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专兼职教师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放,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及时对有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扰,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在本学期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同时,鉴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以个体健康的心理为前提的,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组织教师围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整合”这个课题进行研讨、并做好了相关记录。

四、加强学习,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工作。

我校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中心,以新课程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大实验与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5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学期又将要过去了,接下来我将对这学期以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部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三至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以及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这一学期以来,在工作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各种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课堂常规的教学工作,这学期较上学期来说增加了心理健康课本,学生都很感兴趣。我根据教材和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三四年级主要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合作意识,发觉想象力等进行辅导。五六年级侧重在换位思考,人际交往,趣味心理、情绪调节、考前辅导等内容。在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做到悦纳自己,并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活动为主,灵活多变,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课堂教学,每周五在社团时间为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本学期我带领学生完成一系列团体沙盘游戏,学生兴趣十足,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说心理课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做活动时学生课堂纪律相对涣散等等。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极完成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6

一学期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首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展望未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2)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

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开发,人际交往面扩大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心理障碍消除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我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踩过去的是一行坚定的脚步。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我们将以课改为契机,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学期,根据学校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要求,并以学校教育工作对心理工作要求为蓝本,通过对我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研究后,制定了心理咨询的计划,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宣传力度,将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落实制度,提高心理辅导中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校认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为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针对这一目标,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全员重视,增强意识

一学年以来,我校领导及辅导老师们都充分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较自觉地进行心理方面学习与探索,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知识讲座。这学期针对一些传染性疾病对学校师生及其学生家长们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就此,我们结合目前的一些可防控的措施在学校开展了心理辅导讲座,帮助他们解除心理恐慌压力。

2、个别咨询与辅导。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4、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当我们发现学生心理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时,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着大家对心理咨询工作的需求和认可,也体会着帮助苦闷中的学生走出烦恼的喜悦,咨询过程是来访者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为广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各种问题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知识讲座。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的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除了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主要针对学困生、单亲生、寄宿生、留守儿童等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

3.为部分家长进行辅导。让家长懂得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等常识性的知识。

4.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心理教育。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学习,完成部门规定的任务。

5.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些班级还编排了“校园情景剧”学生通过排练、观看情景剧,懂得了学习、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7

一、指导思想:

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8888v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8

一学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会,我们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因为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本学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由班主任来担任。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时间。

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

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而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服务形式有:

1、面谈。

我们对心理辅导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

2、电话辅导。

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通过“心语热线”联系沟通。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

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份咨询记录本和师生的心理档案。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4、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9

为了有效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净化学风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落实“治未病”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面就这方面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校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同时,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未病先防—重视学生心理及行为的教育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会出现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作为班主任应善于发现苗头,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发生,避免他们出现性格孤僻、烦躁、抑郁、恐惧、休学、出走等行为。中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关键就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我们要依托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加强对“问题”学生心理矫正,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8888v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11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学期又将要过去了,接下来我将对这学期以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部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三至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以及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这一学期以来,在工作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各种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课堂常规的教学工作,这学期较上学期来说增加了心理健康课本,学生都很感兴趣。我根据教材和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三四年级主要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合作意识,发觉想象力等进行辅导。五六年级侧重在换位思考,人际交往,趣味心理、情绪调节、考前辅导等内容。在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做到悦纳自己,并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活动为主,灵活多变,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课堂教学,每周五在社团时间为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本学期我带领学生完成一系列团体沙盘游戏,学生兴趣十足,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说心理课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做活动时学生课堂纪律相对涣散等等。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极完成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12

一学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会,我们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因为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本学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由班主任来担任。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时间。

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而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服务形式有:

1、面谈。我们对心理辅导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小屋温馨、舒适的环境,老师细心的聆听和帮助,使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都会来小屋找知心姐姐谈谈,不知不觉地小屋成为了学生心灵的港湾。小屋的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敲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老师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学生都是自愿的。辅导老师会根据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解答,比如有同学相处方面的问题、学习落后方面的问题、与父母相处的问题还有情绪问题,辅导老师会先倾听学生的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再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最后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技巧。辅导老师都尽力地让学生能把带来的烦恼放下再离开。

我们在每周四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心灵之窗》节目,宣传一些心理小知识,帮助学生解答心理疑难,播放学生喜爱的对人生富有启迪意义的心理故事。节目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这细细的点点滴滴也足以引起学生心理的触动和共鸣。同时,我们结合音乐疗法,在《心灵之窗》节目中,还有上下午放学时间,有选择地播放不同疗效作用的音乐,让一个个音符带着份份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

2、电话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通过“心语热线”联系沟通。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份咨询记录本和师生的心理档案。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4、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开发,人际交往面扩大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心理障碍消除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我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踩过去的是一行坚定的脚步。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我们将以课改为契机,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13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面我就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结: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 篇14

一学期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首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展望未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2)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

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开发,人际交往面扩大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心理障碍消除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我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踩过去的是一行坚定的脚步。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我们将以课改为契机,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学期,根据学校领导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要求,并以学校教育工作对心理工作要求为蓝本,通过对我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研究后,制定了心理咨询的计划,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宣传力度,将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落实制度,提高心理辅导中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校认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为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针对这一目标,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全员重视,增强意识

一学年以来,我校领导及辅导老师们都充分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较自觉地进行心理方面学习与探索,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知识讲座。这学期针对一些传染性疾病对学校师生及其学生家长们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就此,我们结合目前的一些可防控的措施在学校开展了心理辅导讲座,帮助他们解除心理恐慌压力。

2、个别咨询与辅导。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4、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当我们发现学生心理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时,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着大家对心理咨询工作的需求和认可,也体会着帮助苦闷中的学生走出烦恼的喜悦,咨询过程是来访者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为广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各种问题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知识讲座。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的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除了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主要针对学困生、单亲生、寄宿生、留守儿童等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

3.为部分家长进行辅导。让家长懂得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等常识性的知识。

4.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心理教育。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学习,完成部门规定的任务。

5.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些班级还编排了“校园情景剧”学生通过排练、观看情景剧,懂得了学习、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