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倚栏轩整理的山区支教工作总结(精选8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1
支教地点: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董王乡皮桶村皮桶小学
支教时间:20xx年7月15~8月6日
支教形式:以教学为主,游戏活动为辅
调查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彭婷支教地点考察情况:
1、地理位置
董王乡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位于罗甸县西北面,距罗甸县城约64公里,西面与紫云县接壤,北部边界分别与惠水县的打引乡、长顺县的敦操乡接壤,东面与罗沙乡隔河相望,南面与交砚乡隔河相依。该区岩山面积占全乡地面积的80%以上,土地贫脊,严重缺水、缺粮,是罗甸五个麻山乡之一。
2、人口情况
董王乡始辖今10村50组58个自然寨,20xx年末,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50个组2132户94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9%,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乡。
3、教育现状
从1993年来,教育的硬件设施虽然有了改善,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没有与教学楼的发展成正比,相反存在萎缩现象。全乡的适龄儿童954人,只有506人入学,入学率仅53%。初中入学率仅15.8%,今年3月份,油烟村改组的60名适龄儿童,才有5人入学。其次是撤点并校,全乡原来有小学9所,其中教学点3所,96年来已撤掉3个教学点,目前,只保留6所小学,给学生上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乡8675个人口中,只有45名高中生,这45名高中生还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边阳中学还办高中时毕业的,自从边阳中学撤了高中以后,15年来,董王乡的农民子弟再没有一名高中生。教育的萎缩,造成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低下。
4、皮桶村现状
皮桶村位于董王乡北部,是一个落后的`山村,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交通落后。道路是石子路,崎岖不平,居民主要以苗族为主,生活方式基本汉化,主要交通工具依靠摩托车,四周都是高山,土地贫瘠,多暴雨,植被稀少;居民主要以种玉米、放牛以及外出务工为收入来源,农作物严重缺乏,很多居民仍然生活在温饱以下;当地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200多名学生的学校只有6个老师,其中有4个还是半农半教,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很差,因为上学的路程很远,所以每天只有早上和晚上才能回家吃饭。
5、皮桶小学的改善及存在的问题
1、去年的皮桶小学和今年的皮桶小学还是存在差异的,去年校门没修,篮球场没建,今年校门修好了,篮球场也建好了,多亏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又加强了皮桶小学的教学设施。
2、皮桶小学的教室桌椅破旧,没有电灯,一到下雨几乎不能上课,教室黑暗,所以教室缺电与桌椅破旧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3、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疏于管理,图书馆并没有起到作用,在上学期间依然会关闭,孩子们无法看到一些喜爱的书籍。
4、一到下雨,山路泥泞,非常不安全,时刻会担心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多孩子家里离学校非常远,即使下雨也是自己走路过来,这样孩子们的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5、教学质量跟不上,皮桶小学的孩子,一天只上五节课,几乎只有语数外,其他的课很少,中午不休息,上课时间为11:00-3:00,课程单调,无法开发孩子们的兴趣,大山老师的个人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据孩子们透露,他们的个别老师只要学生做不出题目就会打人踢人,当然这个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6、皮桶小学的孩子几乎都营养不良,十几岁的男生女生都瘦小,皮肤发黄,平时他们早上要放牛做饭,下午放学了又要放牛,放牛时间起码两个小时以上,经常会遭到马蜂的袭击,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掉下山,极其危险。平时孩子们吃的东西是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买的,那些食品极其不卫生,长期吃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7、皮桶小学的孩子们上学年龄差别大,根据各个班的班级信息表,一年级的孩子正常上学年龄是7岁,但是班上普遍是8、9、10岁的,年龄偏大化,有很多孩子都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留级,所以导致15、6岁了还在读五六年纪,这种现象偏多。
8、由于是山区,买东西很不方便,所以那边会有2-3天一次的赶场,每次到了赶场之时,孩子们很多都不来上学而是跟随家里人去乡上赶场买家里所需的物品及食物了。
9、用水不方便,学校的水窖在半山上,每次要一桶一桶的打水。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安全。
10、交流困难,皮桶的孩子几乎都是苗族人,他们除了跟我们交流用普通话之外都是用苗语交流。据我们家访调查,有些高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
11、与外界交流甚少,几乎很多孩子都没有离开过皮桶村董王乡,对于外界的一切了解甚少。
12、留守儿童占大部分,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都未回家一次,甚至很多失去双亲的孩子,情况很令人心痛。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2
支教地点: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董王乡皮桶村皮桶小学
支教时间:20xx年7月15~8月6日
支教形式:以教学为主,游戏活动为辅
调查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彭婷支教地点考察情况:
1、地理位置
董王乡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位于罗甸县西北面,距罗甸县城约64公里,西面与紫云县接壤,北部边界分别与惠水县的打引乡、长顺县的敦操乡接壤,东面与罗沙乡隔河相望,南面与交砚乡隔河相依。该区岩山面积占全乡地面积的80%以上,土地贫脊,严重缺水、缺粮,是罗甸五个麻山乡之一。
2、人口情况
董王乡始辖今10村50组58个自然寨,20xx年末,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50个组2132户94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9%,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乡。
3、教育现状
从1993年来,教育的硬件设施虽然有了改善,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没有与教学楼的发展成正比,相反存在萎缩现象。全乡的适龄儿童954人,只有506人入学,入学率仅53%。初中入学率仅15.8%,今年3月份,油烟村改组的60名适龄儿童,才有5人入学。其次是撤点并校,全乡原来有小学9所,其中教学点3所,96年来已撤掉3个教学点,目前,只保留6所小学,给学生上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乡8675个人口中,只有45名高中生,这45名高中生还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边阳中学还办高中时毕业的,自从边阳中学撤了高中以后,15年来,董王乡的农民子弟再没有一名高中生。教育的萎缩,造成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低下。
4、皮桶村现状
皮桶村位于董王乡北部,是一个落后的山村,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交通落后。道路是石子路,崎岖不平,居民主要以苗族为主,生活方式基本汉化,主要交通工具依靠摩托车,四周都是高山,土地贫瘠,多暴雨,植被稀少;居民主要以种玉米、放牛以及外出务工为收入来源,农作物严重缺乏,很多居民仍然生活在温饱以下;当地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200多名学生的学校只有6个老师,其中有4个还是半农半教,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很差,因为上学的路程很远,所以每天只有早上和晚上才能回家吃饭。
5、皮桶小学的改善及存在的问题
1、去年的皮桶小学和今年的皮桶小学还是存在差异的,去年校门没修,篮球场没建,今年校门修好了,篮球场也建好了,多亏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又加强了皮桶小学的教学设施。
2、皮桶小学的教室桌椅破旧,没有电灯,一到下雨几乎不能上课,教室黑暗,所以教室缺电与桌椅破旧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3、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疏于管理,图书馆并没有起到作用,在上学期间依然会关闭,孩子们无法看到一些喜爱的书籍。
4、一到下雨,山路泥泞,非常不安全,时刻会担心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多孩子家里离学校非常远,即使下雨也是自己走路过来,这样孩子们的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5、教学质量跟不上,皮桶小学的孩子,一天只上五节课,几乎只有语数外,其他的课很少,中午不休息,上课时间为11:00-3:00,课程单调,无法开发孩子们的兴趣,大山老师的个人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据孩子们透露,他们的个别老师只要学生做不出题目就会打人踢人,当然这个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6、皮桶小学的孩子几乎都营养不良,十几岁的男生女生都瘦小,皮肤发黄,平时他们早上要放牛做饭,下午放学了又要放牛,放牛时间起码两个小时以上,经常会遭到马蜂的袭击,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掉下山,极其危险。平时孩子们吃的东西是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买的,那些食品极其不卫生,长期吃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7、皮桶小学的孩子们上学年龄差别大,根据各个班的班级信息表,一年级的孩子正常上学年龄是7岁,但是班上普遍是8、9、10岁的,年龄偏大化,有很多孩子都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留级,所以导致15、6岁了还在读五六年纪,这种现象偏多。
8、由于是山区,买东西很不方便,所以那边会有2-3天一次的赶场,每次到了赶场之时,孩子们很多都不来上学而是跟随家里人去乡上赶场买家里所需的物品及食物了。
9、用水不方便,学校的水窖在半山上,每次要一桶一桶的打水。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安全。
10、交流困难,皮桶的孩子几乎都是苗族人,他们除了跟我们交流用普通话之外都是用苗语交流。据我们家访调查,有些高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
11、与外界交流甚少,几乎很多孩子都没有离开过皮桶村董王乡,对于外界的一切了解甚少。
12、留守儿童占大部分,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都未回家一次,甚至很多失去双亲的孩子,情况很令人心痛。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3
在25天的支教之旅中,我仿佛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从喧嚣的城市生活到安谧淳朴的大山生活,这需要的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对于我,这个过程好像并不存在,我并没有刻意的去适应,而是慢慢的就融入进去了,与孩子们接触的这25天里,我天天都很开心很受感动,他们很会感恩,一点点对他们的好他们都会记得,这些天真的山里娃经常会送一些小礼物给我们这群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有自己做的.花、画的画、折的动物等等,就连我这个音乐老师都收了好几份礼物,山里面的孩子很能吃苦,一个个身上到处都是伤痕,看的我很心疼,但是他们都会笑着跟我说,一点都不痛,这不算什么。我们是去传授知识的,教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但是他们给我的影响仿佛会更大,那样纯洁的心灵,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我们在25天里进行了五次家访,每次走山路的时间都达到四个小时以上,最长一次家访时间长达七个小时,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更何况是山路,那些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我们这些城市的哥哥姐姐们却一个个都疲惫不堪了,家访最简单的感受就是:能和孩子们一起放学回家都是一种幸福。
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起,就意味着我们会有离开的那一天,仅仅25天我们却对大山的孩子们有了根深蒂固的感情,在离别的前一晚我背着一个四年级孩子在小路上走,他很认真的问我:“P姐,你们明年还会不会来?是不是全部都来?”我当时很想哭,我能承诺什么,我沉默了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放心我们肯定会再回来的。这是一种情结,对这里的孩子有了感情,我们就不能扔下他们,不然会伤害他们的。
支教最初我的想法就是要帮助大山的孩子们,让他们快乐,其实真正没那么简单,作为一个支教团队,我们需要有一个核心,就是了解支教地区的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去的中心任务,主要目标是什么?在培训期间我们把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团队合作游戏,让我们的团队在短时间就凝合到了一起,我很高兴我加入我们向日葵青年志愿者团队,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公益学生组织,在支教期间,我们收到社会好心人士的捐款2000元、医疗急救包两个、图书若干本、字典若干本等,我们将所有捐款及物资发放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所有资金都是公开的,作为公益组织,最重要的就是将社会好心人士所捐赠的能够落到实处,中国近几年来的很多公益组织都只是做表面功夫,我希望能尽快改进,因为爱是等不得的。
对于我,大山的支教之旅将是我个人一辈子的财富,公益事业不是一种体验而是一种延续,我们做支教的目的就是为了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我们向世人宣传是为了感染身边的人,呼吁社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因为大山的孩子们需要你们。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4
支教地点: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董王乡皮桶村皮桶小学
支教时间:20xx年7月15~8月6日
支教形式:以教学为主,游戏活动为辅
调查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彭婷支教地点考察情况:
1、地理位置
董王乡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位于罗甸县西北面,距罗甸县城约64公里,西面与紫云县接壤,北部边界分别与惠水县的打引乡、长顺县的敦操乡接壤,东面与罗沙乡隔河相望,南面与交砚乡隔河相依。该区岩山面积占全乡地面积的80%以上,土地贫脊,严重缺水、缺粮,是罗甸五个麻山乡之一。
2、人口情况
董王乡始辖今10村50组58个自然寨,20xx年末,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50个组2132户94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9%,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乡。
3、教育现状
从1993年来,教育的硬件设施虽然有了改善,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没有与教学楼的发展成正比,相反存在萎缩现象。全乡的适龄儿童954人,只有506人入学,入学率仅53%。初中入学率仅15.8%,今年3月份,油烟村改组的60名适龄儿童,才有5人入学。其次是撤点并校,全乡原来有小学9所,其中教学点3所,96年来已撤掉3个教学点,目前,只保留6所小学,给学生上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乡8675个人口中,只有45名高中生,这45名高中生还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边阳中学还办高中时毕业的,自从边阳中学撤了高中以后,15年来,董王乡的农民子弟再没有一名高中生。教育的萎缩,造成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低下。
4、皮桶村现状
皮桶村位于董王乡北部,是一个落后的山村,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交通落后。道路是石子路,崎岖不平,居民主要以苗族为主,生活方式基本汉化,主要交通工具依靠摩托车,四周都是高山,土地贫瘠,多暴雨,植被稀少;居民主要以种玉米、放牛以及外出务工为收入来源,农作物严重缺乏,很多居民仍然生活在温饱以下;当地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200多名学生的学校只有6个老师,其中有4个还是半农半教,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很差,因为上学的路程很远,所以每天只有早上和晚上才能回家吃饭。
5、皮桶小学的改善及存在的问题
1、去年的'皮桶小学和今年的皮桶小学还是存在差异的,去年校门没修,篮球场没建,今年校门修好了,篮球场也建好了,多亏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又加强了皮桶小学的教学设施。
2、皮桶小学的教室桌椅破旧,没有电灯,一到下雨几乎不能上课,教室黑暗,所以教室缺电与桌椅破旧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3、学校图书馆的管理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疏于管理,图书馆并没有起到作用,在上学期间依然会关闭,孩子们无法看到一些喜爱的书籍。
4、一到下雨,山路泥泞,非常不安全,时刻会担心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多孩子家里离学校非常远,即使下雨也是自己走路过来,这样孩子们的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5、教学质量跟不上,皮桶小学的孩子,一天只上五节课,几乎只有语数外,其他的课很少,中午不休息,上课时间为11:00-3:00,课程单调,无法开发孩子们的兴趣,大山老师的个人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据孩子们透露,他们的个别老师只要学生做不出题目就会打人踢人,当然这个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6、皮桶小学的孩子几乎都营养不良,十几岁的男生女生都瘦小,皮肤发黄,平时他们早上要放牛做饭,下午放学了又要放牛,放牛时间起码两个小时以上,经常会遭到马蜂的袭击,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掉下山,极其危险。平时孩子们吃的东西是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买的,那些食品极其不卫生,长期吃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7、皮桶小学的孩子们上学年龄差别大,根据各个班的班级信息表,一年级的孩子正常上学年龄是7岁,但是班上普遍是8、9、10岁的,年龄偏大化,有很多孩子都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留级,所以导致15、6岁了还在读五六年纪,这种现象偏多。
8、由于是山区,买东西很不方便,所以那边会有2-3天一次的赶场,每次到了赶场之时,孩子们很多都不来上学而是跟随家里人去乡上赶场买家里所需的物品及食物了。
9、用水不方便,学校的水窖在半山上,每次要一桶一桶的打水。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安全。
10、交流困难,皮桶的孩子几乎都是苗族人,他们除了跟我们交流用普通话之外都是用苗语交流。据我们家访调查,有些高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
11、与外界交流甚少,几乎很多孩子都没有离开过皮桶村董王乡,对于外界的一切了解甚少。
12、留守儿童占大部分,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都未回家一次,甚至很多失去双亲的孩子,情况很令人心痛。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5
为期十天的暑期实践活动结束了,这十天大家一起经历了很多,有一起解决问题的热烈讨论,有一起开玩笑的欢歌笑语,也有一起共渡难关的齐心协力,总之回顾这十天是既充满着挑战又满载着欢笑的。
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只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较好的锻炼一下自己。同时也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教给别人,并没有想很深层次的东西,基本上主体是以自己为主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其实那些想法是比较肤浅的。通过实践,更多的是认识到了一种责任感,一种将知识传播出去,给山区的孩子带去希望,让他们从小有那种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走出去的不懈坚持的意识,还有就是一种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我们13个队员在下乡期间在队长的带领下合作的非常愉快,大家都很团结,有问题及时交流一起解决,有不足的也积极提出予以改正,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建设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团队能够高效有序的运作,对办事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五月底开始的晨读,到六月初每周两次的晚跑,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它教会了我要学会坚持,学会坚强,学会忍耐。以前我很贪睡,从来不会在六点多爬起来去图书馆晨读,也不会看到我们学校有那么多勤奋好学的人每天那么早起来学习,这给了我很大的勉励。开始几天有点不习惯,白天精神不是很好,但是我们队员之间总忘不了互相鼓励,渐渐的我坚持了下来。也是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也不断加强了自己的学习,这使我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晚跑也是,要不是跟大家一起,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我可以绕着腾龙大道跑完一圈,在我跑不动的时候,想放弃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在我耳边想起:“要坚持,我们是一个整体,再坚持一下,你能行的。”就这样,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坚韧,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在困难面前只要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成功的道理。
六月底七月初是考试周,大家都在忙着复习,准备考试,而此时的我们还要准备暑假支教的教案。由于以前没有做过,没经验,不知道教案应该怎么写,所以这个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班上的同学对我这种行为表示质疑,说暑期实践不过是闹眼子罢了,有谁会真正的在意,我当时听了感到很诧异,同时也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努力做好,让那些声音不再出现。这期间任务很重,但这也会更好的考验我自己,怎样合理的分配时间,怎样效率的做事,从中我又不断的突破了我自己,懂得了应该怎样分清主次,怎样合理利用时间。
7月10日我们的暑期时间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踏上去往我们支教的地点——xx市xx县xx乡xx小学。我们主要是围绕以支教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包括xx书屋的建设、社会调查和我们资助对象相关信息的收集。整个支教进行了十天,其中其他的活动主要穿插在这10天中进行,我们共完成了问卷一百余份,收集的资助对象信息有十个左右,其中详细信息有一个支教完成以后我们也针对自己的教学板块展示了相关的学生成果及文艺汇演活动,整个实践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回顾这十天,我们做的有很好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值得学习的方面:
(1)团队建设不得不说我们这个团队在建设上是做的相当好的,大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但又不乏合作与沟通,大家彼此都很团结,有问题一起解决,互相分担,使整个支教和社调进行的都是比较顺利的。
(2)安全保障在实践期间我们的安全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不管是我们自己的还是那些同学的,我们都做到了有问题随时处理,应急措施做的比较好,在实践期间基本山没出什么大问题,安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3)支教有序在学校时制定的教学板块和人员安排比价合理,大家各自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准备相关内容,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学的激情比较大,使整个教学过程开展起来很顺利。
(4)思考探索我们队在支教期间大家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我们支教的初衷,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大家能够积极讨论,提出相关方案,比如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我们由最初的关怀备至到后来的适度关心,这些都是我们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作出的决定。我们的成员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不断的摸索好的方法,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5)责任感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是比较负责的,认真批改作业,课前积极备课,责任心很强。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我们的支教过程中也是如此,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开会效率与质量问题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开会,而且会议基本上是一个多小时,很多事情不断的在讲,其实一些事情大家都知道的就没有必要再讲了,还有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也没必要再讨论了,过多的会议会使人疲惫,产生不好的反应。
(2)相关课程的设置问题我们在期间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科技活动的一些小创造小发明,我们自己之前没怎么准备,所以在实施的'时候有些困难,建议下一年再支教的时候能否开设一门关于科学探索方面的,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拓,当然这也就对队员们的要求比较高了,需要他们有全面的综合能力。
(3)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我们在支教期间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作为支教老师,我们的职责更多的应是交给他们知识,给与的关心应是适当的,因为毕竟我们只是10天的时间,而且作为一个老师实际上也是没有那么多精力跟他们一起玩的。还有就是一些小孩说不舒服什么的,放置不管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也要注重方式。
(4)队员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的重要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各种问题。我们有一点小问题就是个别的队员在开会时不积极发言,比较沉默,这样对团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总之,这次实践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更好的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力量,每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实践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个人自我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对于我们整个实践团队来说,我们做了一件我们自己觉得很伟大的事情。我们教会了那些孩子们一些知识,虽然有限,但是我们进了自己的努力,从大范围来讲,我们也算是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尽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在实践中的艰辛,欢乐,感动,信任,团结等很多东西都是很难用言语报答的,相信这将会是我大学期间一个美好的回忆。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6
为期十天的暑期实践活动结束了,这十天大家一起经历了很多,有一起解决问题的热烈讨论,有一起开玩笑的欢歌笑语,也有一起共渡难关的齐心协力,总之回顾这十天是既充满着挑战又满载着欢笑的。
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只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较好的锻炼一下自己。同时也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教给别人,并没有想很深层次的东西,基本上主体是以自己为主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其实那些想法是比较肤浅的。通过实践,更多的是认识到了一种责任感,一种将知识传播出去,给山区的孩子带去希望,让他们从小有那种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走出去的不懈坚持的意识,还有就是一种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我们13个队员在下乡期间在队长的带领下合作的非常愉快,大家都很团结,有问题及时交流一起解决,有不足的也积极提出予以改正,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建设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团队能够高效有序的运作,对办事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五月底开始的晨读,到六月初每周两次的晚跑,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它教会了我要学会坚持,学会坚强,学会忍耐。以前我很贪睡,从来不会在六点多爬起来去图书馆晨读,也不会看到我们学校有那么多勤奋好学的人每天那么早起来学习,这给了我很大的勉励。开始几天有点不习惯,白天精神不是很好,但是我们队员之间总忘不了互相鼓励,渐渐的我坚持了下来。也是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也不断加强了自己的学习,这使我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晚跑也是,要不是跟大家一起,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我可以绕着腾龙大道跑完一圈,在我跑不动的时候,想放弃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在我耳边想起:“要坚持,我们是一个整体,再坚持一下,你能行的。”就这样,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坚韧,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在困难面前只要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成功的道理。
六月底七月初是考试周,大家都在忙着复习,准备考试,而此时的我们还要准备暑假支教的教案。由于以前没有做过,没经验,不知道教案应该怎么写,所以这个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班上的同学对我这种行为表示质疑,说暑期实践不过是闹眼子罢了,有谁会真正的在意,我当时听了感到很诧异,同时也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努力做好,让那些声音不再出现。这期间任务很重,但这也会更好的考验我自己,怎样合理的分配时间,怎样效率的做事,从中我又不断的突破了我自己,懂得了应该怎样分清主次,怎样合理利用时间。
7月10日我们的暑期时间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踏上去往我们支教的地点——xx市xx县xx乡xx小学。我们主要是围绕以支教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包括xx书屋的建设、社会调查和我们资助对象相关信息的收集。整个支教进行了十天,其中其他的活动主要穿插在这10天中进行,我们共完成了问卷一百余份,收集的资助对象信息有十个左右,其中详细信息有一个支教完成以后我们也针对自己的教学板块展示了相关的学生成果及文艺汇演活动,整个实践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回顾这十天,我们做的有很好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值得学习的方面:
(1)团队建设不得不说我们这个团队在建设上是做的相当好的,大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但又不乏合作与沟通,大家彼此都很团结,有问题一起解决,互相分担,使整个支教和社调进行的都是比较顺利的。
(2)安全保障在实践期间我们的安全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不管是我们自己的还是那些同学的,我们都做到了有问题随时处理,应急措施做的比较好,在实践期间基本山没出什么大问题,安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3)支教有序在学校时制定的教学板块和人员安排比价合理,大家各自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准备相关内容,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学的激情比较大,使整个教学过程开展起来很顺利。
(4)思考探索我们队在支教期间大家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我们支教的初衷,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大家能够积极讨论,提出相关方案,比如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我们由最初的关怀备至到后来的适度关心,这些都是我们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作出的决定。我们的成员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不断的摸索好的方法,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5)责任感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是比较负责的,认真批改作业,课前积极备课,责任心很强。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我们的支教过程中也是如此,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开会效率与质量问题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开会,而且会议基本上是一个多小时,很多事情不断的在讲,其实一些事情大家都知道的就没有必要再讲了,还有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也没必要再讨论了,过多的会议会使人疲惫,产生不好的反应。
(2)相关课程的设置问题我们在期间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科技活动的一些小创造小发明,我们自己之前没怎么准备,所以在实施的时候有些困难,建议下一年再支教的时候能否开设一门关于科学探索方面的,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拓,当然这也就对队员们的要求比较高了,需要他们有全面的综合能力。
(3)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我们在支教期间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作为支教老师,我们的职责更多的应是交给他们知识,给与的关心应是适当的,因为毕竟我们只是10天的时间,而且作为一个老师实际上也是没有那么多精力跟他们一起玩的。还有就是一些小孩说不舒服什么的,放置不管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也要注重方式。
(4)队员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的重要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各种问题。我们有一点小问题就是个别的队员在开会时不积极发言,比较沉默,这样对团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总之,这次实践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更好的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力量,每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实践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个人自我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对于我们整个实践团队来说,我们做了一件我们自己觉得很伟大的事情。我们教会了那些孩子们一些知识,虽然有限,但是我们进了自己的努力,从大范围来讲,我们也算是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尽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在实践中的艰辛,欢乐,感动,信任,团结等很多东西都是很难用言语报答的,相信这将会是我大学期间一个美好的回忆。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7
20xx至20xx学年度,我们迎来了支教生活的第二年,在这一年中,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和本校老师的共同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新的理解,在教学工作上有了新的认识,在对待自身的要求上有了更高的觉悟。感慨颇多,现将一年来的支教情况做一下具体的汇报:
一、思想认识更加深刻,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万分幸运地来到了xxx中心小学。和第一年相比,我们心里也更加成熟,也逐渐爱上了这片沃土。爱上了她的人杰地灵,爱上了她的憨厚朴实,爱上了她的每一个黎明和黄昏。从我周围的同事身上,看到了他们在以身作则地忠于教育事业;从上级领导的细致要求上,看到了教育事业生生不息,蒸蒸日上的源泉;从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在陶冶着我的心灵,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在鞭策着自己前进。在这里我明白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明白了事无具细的道理,更懂得了要将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融入奉献中去。
二、业务水平的改进与提高
在本学年,乘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投入的春风,我们xxx小学业也增添了许多硬件设备,为教学水平的提高配置了必备条件。我有幸成为一名农远工程的受益者,享受了国家对学校的.细致入微的关怀。在这一年中,我和更多的同事,学习了很多有关电脑和卫星接收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学生教育的水平提高。我们将所用材料实现自动化,无纸化,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同时,根据农远所学知识,我们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如结合第三轮继续教育,我们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广大教学实践中去。
三、以身作责,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走进我们xxx中心小学,就会被她浓浓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在一年来,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予以很多的关怀。中心校领导更是严格要求,从制度上给予我们更高的进步台阶,而更多的老师早来晚走,更给了我们学生良好的榜样。而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有着其他老师不具备的条件。我们生活在学校,有了更多的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环境。每天早晨,我第一个走进教室,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晚上,送走所有的孩子,再关上教室的门。在给孩子良好榜样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对此,我无愿无悔。
四、一年来的成绩与经验
在这一年来,我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各种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春风下,以新的姿态来融入教育教学中去。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和科学发展的精神,教育学生做人与学习并重,知识与技能等会值,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让自己养成习惯,并影响着孩子的今后的更长远的路。在上级严格要求与细心关怀下,我们xx这片沃土上的学生也取得也相应的成绩,在上学期全区期末各中心校四年级语文抽考中,我们班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我们仍不能满足。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服从上级的安排,为国家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山区支教工作总结 篇8
在25天的支教之旅中,我仿佛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从喧嚣的城市生活到安谧淳朴的大山生活,这需要的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对于我,这个过程好像并不存在,我并没有刻意的去适应,而是慢慢的就融入进去了,与孩子们接触的这25天里,我天天都很开心很受感动,他们很会感恩,一点点对他们的好他们都会记得,这些天真的山里娃经常会送一些小礼物给我们这群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有自己做的花、画的画、折的动物等等,就连我这个音乐老师都收了好几份礼物,山里面的孩子很能吃苦,一个个身上到处都是伤痕,看的我很心疼,但是他们都会笑着跟我说,一点都不痛,这不算什么。我们是去传授知识的,教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但是他们给我的影响仿佛会更大,那样纯洁的心灵,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我们在25天里进行了五次家访,每次走山路的时间都达到四个小时以上,最长一次家访时间长达七个小时,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更何况是山路,那些孩子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我们这些城市的哥哥姐姐们却一个个都疲惫不堪了,家访最简单的感受就是:能和孩子们一起放学回家都是一种幸福。
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起,就意味着我们会有离开的`那一天,仅仅25天我们却对大山的孩子们有了根深蒂固的感情,在离别的前一晚我背着一个四年级孩子在小路上走,他很认真的问我:“P姐,你们明年还会不会来?是不是全部都来?”我当时很想哭,我能承诺什么,我沉默了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放心我们肯定会再回来的。这是一种情结,对这里的孩子有了感情,我们就不能扔下他们,不然会伤害他们的。
支教最初我的想法就是要帮助大山的孩子们,让他们快乐,其实真正没那么简单,作为一个支教团队,我们需要有一个核心,就是了解支教地区的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去的中心任务,主要目标是什么?在培训期间我们把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团队合作游戏,让我们的团队在短时间就凝合到了一起,我很高兴我加入我们向日葵青年志愿者团队,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公益学生组织,在支教期间,我们收到社会好心人士的捐款20xx元、医疗急救包两个、图书若干本、字典若干本等,我们将所有捐款及物资发放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所有资金都是公开的,作为公益组织,最重要的就是将社会好心人士所捐赠的能够落到实处,中国近几年来的很多公益组织都只是做表面功夫,我希望能尽快改进,因为爱是等不得的。
对于我,大山的支教之旅将是我个人一辈子的财富,公益事业不是一种体验而是一种延续,我们做支教的目的就是为了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盏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我们向世人宣传是为了感染身边的人,呼吁社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因为大山的孩子们需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