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倚栏轩整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精选8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1
20xx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平安余姚”建设总体目标,强化红线意识,创新工作措施,深化监督检查,推进综合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1-12月份,共发生各类事故395起、死亡106人、受伤133人,同比分别下降 11.8%、下降5.4%、下降2.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12起、死亡103人、受伤132人,同比分别下降1.4%、下降1.9%、持平;工矿商贸事故2起、死亡3人、受伤1人,同比分别下降60%、下降57.1%、下降50%;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81起,无人员伤亡。此外,没有发生水上交通、渔船运输及捕捞作业等事故,也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20xx主要工作
(一)抓监管责任落实,营造齐抓共管格局。一是领导亲力亲为抓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出台了《余姚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坚持执行重大节假日领导干部安全检查制度,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以及各乡镇(街道)、市级有关部门的领导都亲自带队督查安全生产工作。二是明确目标管理抓落实。一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乡镇(街道)和市级部门两类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另一方面,分层次、分领域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市政府市长—分管副市长和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分管副市长--分管部门(单位),乡镇(街道)--规模以上企业,行政村(社区)--规模以下企业,部门(单位)--下属单位五个层次都签订了责任状。三是日常监管考核抓落实。按照《余姚市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规定,对建设工程、特种设备事故有关人员进行了行政问责,行政诫勉4人,行政警告2人,解聘1人。开展了安全生产暗查暗访活动,对17个乡镇、15家企业的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四是定期报告情况抓落实。继续抓好乡镇(街道)、市级有关部门向市安委会同步报告季度安全生产履职情况,继续抓好安监部门向同级纪检、组织部门同步通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安全事故、奖励处罚等情况。将有关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列入了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二)抓机构队伍建设,完善三级监管网络。一是及时调整了市安委会组织结构及运行规则。重新调整了市安委会组织结构,市安委会由市长任主任,各分管副市长和公安局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扩大到52个市级部门(单位)。市安委会下设了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教卫文体、农林、商贸、建设工程(水上交通、城镇燃气)、工业企业6个专业安委会。对市安委会和各专业安委会的工作规则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目前,各专业安委会人员已经明确,可以独立开展指导、检查、协调等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了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村(社区)三级322个网格,配备了349个协管员,都进行了持证上岗培训。有关乡镇(街道)通过购买手机、流量补贴、季度定企等方式,要求辖区内协管员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目前,除四个山区乡镇之外,其余乡镇(街道)都已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三是认真推进基层队伍建设。市安监局-安监所-基层安全协管员三级网络更加完善,各乡镇(街道)安监所人员、设备设施配备、经济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21个安监所通过了宁波市级规范化创建验收;消防大队--区域性中队--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四级网络更加健全,建立了姚北、姚南、中心、马渚、泗门5个区域性消防中队、15支专职消防队、265支志愿消防队;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更加强大,各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协管员已有将近600人,落实了经费、装备、制度等。
(三)抓主体责任落实,夯实企业安全基础。一是开展联动联创活动。标准化:1-12月,已创建二级标准化企业8家,创建三级、四级标准化企业302家。社会化:通过政府购买、企业购买、行业互助等方式,引进中介机构、专家等力量,对301家标准化达标企业、39家高危企业、80家小微企业、169家“三场所一企业”提供安全咨询、技术等服务。信息化:全市有五类重点生产经营单位6470家,已完成企业服务平台基本信息录入的4232家,完成率为68.5%。其中,梨洲、朗霞、马渚、小曹娥、泗门、丈亭等乡镇(街道)进展较快。规范化:对新发现的小加工、小作坊等企业开展了新一轮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开展执法检查活动。1-12月份,安监、人社、市场监管、卫生、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25次,检查烟花爆竹、露天矿山、“三场所一企业”、工伤事故多发企业等306家(次)。相关部门(单位)也各自开展了行业(领域)内的执法检查活动。安监、公安、监察、检察、总工会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有关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依法进行了调查,8个涉嫌犯罪的责任人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三是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按照《应急救援八项规定》的要求,在工矿商贸、教育卫生、渔业生产、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开展了防触电、防火灾、防中毒、防溺水、防爆炸、防高处坠落等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如市农机局承办了宁波市农机事故大型应急演练活动,市交通运输局承办了宁波市公交车辆事故大型应急演练活动,市塑料城管委会举办了一次防洪抗汛大型应急演练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四是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活动。1-12月份,继续发挥了市级三大安全生产教育基地的引领作用,吸引了210家企业的3.5万名职工、1.2万名学生参观学习;继续发挥了“余姚安监”、“交警之声”、“姚江消防”等平台作用,常年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活动;继续抓好了全国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共悬挂横幅3800幅,出黑板报2503期,张贴宣传画7852张,发放各类安全宣传品14余万份,发安全短信40万条。活动期间,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都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如市教育局组织全市16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成效明显;广大企业也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览室、休息室、宣传窗、专刊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五是督促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行业特点,抓好了行业(领域)内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如市安监部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4485人,安管员4910人,特种作业人员1242人。其他如交通运输、住建、公安消防、农机、文广新闻、商务、供电等部门(单位),也分别抓好了各类车辆驾驶员、特种作业人员、建筑工人、景点从业人员、消防队员等培训。
(四)抓隐患排查治理,提升预防事故能力。一是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各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大量隐患得到了治理。其中,5815家规模以上企业、高危企业,通过宁波市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排查各类一般隐患6.5万余条,网上录入率100%、季报率100%、一般隐患整改率100%,各项指标居宁波市各县市区前列。按时完成了16个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工业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整改。二是专项治理活动常抓不懈。1-12月,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行动实施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活动,加大了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道路交通领域:公安交警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禁“酒驾”、机动车涉牌涉证、电动车车辆、城区违停与人力三轮车等违法整治行动。查处交通违法4.6万余起。查处酒后驾驶801起,其中醉酒驾驶362起;电动自行车四类违法2.4万余起;查处违法停车4.5万余起;查扣客运人力三轮车879辆(次)。集中力量对甬余线、高夹线、古乍线、姚北大道、余姚大道和其他改建、扩建道路事故多发情况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数量等。消防领域:公安消防部门牵头开展了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整治、群租房整治等活动,检查单位1680家(次),限期整改223家,临时查封10家,三停单位16家,对125家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工业生产领域:安监部门牵头对379家“三场所一企业”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423家(次),限期整改372家,已整改334家。停产31家,取缔28家。对这些场所、企业的主要整治措施是:对128家喷涂作业场所进行三级、四级标准化创建,已全部通过验收;对125个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整治,主要是人员进行培训、配备防护设施、张贴警示标志等;涉氨企业除3家待搬迁外,其余已全部通过规范化创建。对187家烟花爆竹经营店(点)全部注销,重新办理了69家。另外,加快了“低小散”行业淘汰整治步伐,经信部门牵头淘汰、关停了30家作坊式发蓝发黑酸洗加工点,淘汰了高污染燃料锅炉80台;环保部门牵头淘汰、关停了245家淘铜加工点,改造5家;经信部门牵头供电部门,对4万余家小工业、20万余家居民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建筑房屋领域:住建部门牵头开展了起重机械、高大支模架、深基坑、施工用电等5次安全大检查,检查在建工程204家(次),整改178个,通报批评62家(次),对15家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继续抓好了危旧房屋排查解危等工作。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部门、乡镇(街道)也进一步抓好了旅游景区、渔业生产、油气管道、水库山塘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
(五)抓改革创新探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一是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目前,我市所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专用车、民用爆炸物品运输专用车、出租车、旅游包车、工程运输车、公交车等七类车辆GPS安装率达到了100%,渔船AIS避碰系统安装率达到了100%,758个高清电警设备在主要交通道路全天候“上路执勤”,4家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重点企业全部完成了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此外,市住建部门牵头推进了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实施。市交通运输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对学生旅游包车进行了集中统一管理,保障了学生出行安全。二是加大社会化推广服务的力度。针对年产值500万元-2000万元企业发展相对较快,自身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又无法跟上发展步伐的现状,市安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单位),依靠社会力量为企业提供安全咨询、技术服务。通过采取企业委托服务、安全生产协作互助、行业协会(商会)自治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安全生产领域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提升防控事故的水平。目前,小曹娥、牟山、朗霞、黄家埠等乡镇(街道)已经出台了相应激励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参加社会化服务的各个企业已投入了将近470余万元资金,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也已经达到了150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
20xx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大量出现,社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任务。当前主要问题是:
(一)全社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广大群众缺乏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能力十分低下,各类违章作业、违规施工、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等行为极为普遍。主要是大众化的宣传、培训、教育载体、手段不足。特别是当前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结构转型困难的特殊时期,不少企业为了减少开支,安全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安全生产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二)生产安全事故“控大”压力较重。20xx年,宁波林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2死1伤;阳明街道潘巷喷涂厂内一喷漆车间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死2伤;梁弄镇梁冯村村道与镇中路三枝交叉路口,因驾驶员操作不当致一小型普通客车失控,造成2死4伤。同时,其他地区也有类似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虽然都未造成3人以上的死亡,但2人死亡事故的连续发生,说明当前各行业(领域)事故隐患仍然比较突出,安全事故“控大”压力仍然十分艰巨。
(三)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仍然薄弱。行业监管职责仍然不够明确、属地监管仍然存在,安全生产齐抓共管还待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人少事多、监管乏力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不少行业(领域)各类“三非”、“三违”、“三超”等情况还大量存在,一些企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隐患治理、应急救援、安全培训等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意见,围绕“平安余姚”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保障体系、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1.不突破宁波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项指标持续下降,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2.完成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重点措施
1.深化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积极探索新体制新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岗位职责目标,更好地落实监管责任、主体责任。第一,进一步落实市、乡镇(街道)二级党委政府监管责任。一是党政同责。党委(常委会)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党委书记亲力亲为,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发展纳入本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二是一岗双责。行政主要负责人与各分管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分管负责人与所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各分管负责人也要分析研究、部署所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带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三是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街道)要根据《余姚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进一步明确本级党委、政府及党政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四是调整充实安委会力量。乡镇(街道)要对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安委会主任应由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同时,市级安委会将充分发挥6个专业安委会的协调、参谋作用。五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市安委会要加大行政问责、事故曝光、目标考核、警示约谈等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的机制。第二,进一步落实行政村(社区)监管责任。主要是:行政村(社区)党支部要分析研究本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行政村(社区)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协助开展安全生产协管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安全生产情况在村务栏公开。第三,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并督促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继续推进标准化建设提质和扩面,着力抓好巩固、改造、提升,完成年度复评和创建任务;社会化:乡镇(街道)中介机构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事故多发企业、高危企业的服务力度。信息化:20xx年底前重点高危企业基本信息录入全部完成。同时,要继续推进小加工、小作坊企业规范整治。
2.深化三项升级建设,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网格、安全生产网格建设,加快专项整治、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水平和能力。第一,推进“二网”升级建设。提升隐患排治网络建设水平,对全市将近5800余家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企业,适时调整、充实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员队伍;提升安全生产网格建设水平,对乡镇(街道)320余个安全生产网格,适时微调安全生产网格设置,使所有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网格,移动终端使用率达到100%,通过移动终端实现隐患排查、整改信息网络直报。针对企业信息员队伍、乡镇(街道)网格员队伍,组织开展有关专业技术、业务报送培训,提高排查治理隐患的能力。同时,继续抓好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第二,推进专项整治活动升级。继续深入开展有限空间、喷涂、金属粉尘、涉氨制冷、矿山开采以及“多合一”场所、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油气管道、建设工程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部门联合整治工作力度,增强整治的有效性。同时,抓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转接监管,重点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确保不发生群体性的事故。第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紧密配合,严把安全准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安全质量标准。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不予审批。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差别电价、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等经济手段,加快电镀加工、淘铜加工、发蓝发黑酸洗加工、高污染燃料锅炉等低小散行业淘汰整治步伐,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实施,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3.深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进一步从加强队伍、安全法制、应急救援、资金投入等提供有力保障,为全市安全生产发展提供坚强后盾。第一,队伍建设强素质。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监所人员、道路交通协管员、消防专兼职人员、行政村(社区)协管员等四支队伍管理,组织开展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高效务实、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格,真正使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有人管、管得好”。第二,法制建设上台阶。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依法、科学制订年度安全生产检查计划。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协调解决一些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难点;加快委托执法工作步伐,进一步延伸执法“触角”。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露天矿山、有限空间等企业暗查暗访力度,增强执法威慑力。对事故多发企业、高危企业以及建设、交通、消防等行业性代表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工作约谈。进一步加大对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取缔和关停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和项目。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生产安全事故,加大对事故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经济、行政、法律等责任的追究力度,加大事故处理情况的社会曝光力度。第三,应急救援重实践。全市各地各部门应结合各自实际,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处置机制,加强应急物资、救援设备设施的储备和规范管理。重点要推进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为核心的三个层面的应急预案修订、完善、演练,尤其是要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自救能力的建设。同时,组织开展全市应急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择1至2个高危行业开展一次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第四,资金投入有保障。加大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网格化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扶持力度。督促企业列支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做到专款专用。继续抓好高危企业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金提取实施。
4.深化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文化体系
按照助力政策落地、助力责任落实、助力执法规范、助力素质提升、助力形象塑造等五大目标,建立统一的全媒体、立体式、分众化安全生产文化体系。一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宣传平台。既要注重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又要注重发挥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介的优势,整合交通、教育、安监、市场等多个部门资源,打造一个多部门参与、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全市统一的安全文化信息公开宣传平台。在这一平台支撑下,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网站建设,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建设,定期公开事故调查、安全形势等信息。二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既要注重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长廊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又要注重实效挖掘各类历史文化名胜、旅游景点、教育基地中蕴含的安全文化资源,设置与城乡相协调、与自然相融合的安全文化基地。现阶段,要发挥好全市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和青少年安全三大宣传教育基地作用,积极邀请中小学生、企业员工、企业管理者、广大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微门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拓展安全宣传范围、效果。三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宣传载体。继续抓好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社区创建等活动。创新安全文化的传播形式,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品牌,使人们在欣赏高质量的安全文化作品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四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培训教育模式。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全年确保80%的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轮训一遍。积极推广“订单式”、“民工夜校”、“以企教企”等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2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安委会等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范文上级部门关心指导下,通过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深化改革,强化责任,依法治安,精准施策,狠抓治本攻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20xx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437起、死亡653人,分别下降6、2%、5、4%;较大事故2起、死亡7人,分别减少2起、7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其中,工矿商贸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7%、28%;火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9%、41%。
一、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
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化改革,强化责任,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亲自抓,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带队督查,亲自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出台党政机关的安全生产职责规定。11月24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宁波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甬党办〔20xx〕96号),首次明确党委及党政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细化党政相关部门工作要求,实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法制化、制度化。二是健全“1+7”安全生产组织责任体系。在安委会组织框架下,油气管道等7个专业安委会基本建立,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专业领域内的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十个县(市)区也建立起专业安委会工作机制。11月,市安委办对专业安委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卢x跃市长专门批示要求更加深入地推进此项工作。三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四级五覆盖”。进一步明确市、县、乡、村“四级五覆盖”具体内容和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市、县两级全面“五覆盖”基础上,152个乡镇(街道)、3132个村(社区)实现了“五覆盖”,覆盖率分别达到99、3%和85、8%。29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市级部门也成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四是推动落实职业卫生机构改革。完成市、县两级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研究出台《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xx]192号),建立职业卫生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基本形成权责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目前,规划编制、调查评估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精准施策,标本兼治,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打非治违”和专项治理。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并着手实施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一是全面开展危化安全专项整治。把危化领域安全生产作为宁波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来抓,深入实施“危化重点县”和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行动,组织对所有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经营、仓储、运输企业进行全方位排查。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市共检查危化类单位3391家次,发现隐患9052项,已整改7332项,整改率81%;下达执法文书538份,立案查处企业33家,责令停业整顿单位8家,暂扣或吊销资质证照2个,提请关闭企业2家。二是深化“打非治违”实施常态整治。在消防领域,推进重点区域火灾事故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劳动密集型企业专项整治,拆除消防违章建筑38万平方米。在交通领域,启动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累计投资1、4亿元、改造危险桥梁隧道30个;实施工程车综合整治,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强化危货客运监管,拆除非法违法码头,推动核心港区全面禁采海砂。在建设领域,开展建筑施工九大专项整治,强化市政公用、轨道交通、重点工程安全监管,开展村级集体留用地生产经营用房专项治理,依法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用房355处,停业整改671处。在非煤矿山领域,实施“矿山重点县”攻坚行动,圆满完成矿山整顿关闭三年工作任务,全年关闭矿山15家、三年累计关闭矿山38家。在海洋渔业领域,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556艘。去年4月,全国渔业船舶“一打三整治”现场会在我市象山召开。在其他领域,结合转型升级、扶优汰劣,扎实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有效开展特种设备、“三场所两企业”等常态化整治,重大事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是率先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与管控治理。按照“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系统推进、风险防控”的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方位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辨识了12个方面31类较高以上级别风险源,提出了四个方面42条对策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研究制定了“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将48项重点任务分解到各专业安委会、具体组织落实。
(三)创新监管,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诚信机制建设。抓质量工程,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达标后放松管理、未按要求持续改进的企业督促限期整改,并对11家责任事故单位实行“摘牌”。抓扩面工程,重点推进规下企业标准化创建,年内新创四级达标企业1502多家。抓信用工程,以标准化为重要基础,对1万多家工矿企业实施动态实时信用评定,把企业安全信用状况作为工伤保险费率、名品名牌及各类评优评先重要依据。二是强化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实施安监站(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153个乡镇(街道)安监站(所)全面提前达标,总局局长杨焕宁到我市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市政府还出台《宁波市乡镇(街道)消防队伍建设推进方案》,安排专职队建设专款补助2400万元,已新建乡镇(街道)专职队17支、原有51支专职队营房装备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实现“站队合一”(消防工作站与专职队)运行模式。三是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按照“网格全覆盖、队伍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规范、信息顺畅”要求,建立起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已有3312个村(社区)网格、3484名网格员,其中2180个村(社区)依托手机APP等信息系统实施动态安全协查,在打非治违、隐患排查等工作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全市协管员共排查上报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单位492家,发现治理隐患15228条,其中发现“三合一”、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安全隐患374条。四是创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安监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各相关部门纷纷制定社会化服务方案,引导专业服务机构和专家力量参与安全生产,为企业隐患排查赋予了“第三只眼”,形成了“政、企、社”联动共促的工作机制。省委政研室对我市相关做法均有报道、刊发。去年,我市还组建了宁波安全工程学院,完成了宁波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四是加快“智慧安监”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以“一库四平台”为架构、历时三年的宁波市智慧安监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全市安全监管系统政务工作电子化、业务功能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信息一体化,有效促进安全生产监管服务精细化、效能化、规范化。去年5月,全国首次安全生产与信息化论坛在甬召开。
(四)严格执法,加强宣贯,巩固提高依法治安理念和监管执法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新安法宣传贯彻。贯彻落实新安法和依法治安要求,研究出台《关于贯彻实施新修改安全生产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等问题,为各地实施新安法的提供参考。此外,修订《宁波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宁波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政策。市安委办、市普法办联合印发《宁波市宣传贯彻新修改〈安全生产法〉工作方案》,采用专题辅导、业务培训、巡回宣讲、媒体宣传、短信发送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各地、各部门普遍组织开展新安法学习竞赛活动,并通过宁波电视台现场直播安全知识竞赛决赛,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法制环境。二是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权力、信访等清单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查处结果,探索“三告知两跟踪”等执法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为规范执法行为、动态监察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被评为市级“十佳案卷”,并选送创评省级优秀案卷。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重点监管机制,强化对重点高危企业、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单位、事故多发单位、重大安全风险单位的监管服务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全力抓好事故报告与查处工作,对20xx年全市62起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相关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共17人追究刑事责任、5人受党纪政纪处分,事故按期结案率100%。去年,全市安监系统行政处罚款项1924万元、同比增长33%;全市涉及安全生产方面、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责的有25人。
(五)提升素质,培育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安全生产的环境与氛围。一是大力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将全员安全培训工程纳入市政府20xx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共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96万人次,其中主要负责人、安管员和特种作业人员8、6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建立总面积400多平方的市级安全生产考试中心,10个县(市)区考点;邀请总局领导、专家对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大力探索中介参与的“全员式、订单式、互动式、现场式”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量。二是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职业病宣传周”、“交通安全日”、“消防宣传日”和安全生产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和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安全生产舆论氛围。目前,各县(市)区均已建成1个以上公共安全宣教基地,总投资2800万元的市级宣教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20xx年建成投用。去年,我市再度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此外,第二届国际化工过程安全研讨会暨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也于去年8月份在宁波召开,社会反响良好。三是强化全社会应急能力建设。着手编制《石化区域消防救援力量建设三年规划》,落实石化救援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扩充社会应急联动单位,稳步提升应急管理基础水平。根据区域、行业特点,坚持政企联动,全市共计组织举办各类应急演练活动两千多场(次),连续第六年举办危化企业一线员工应急技能大赛,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和全民应急技能。去年6月份,我市成功组织承办了“20xx年宁波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10月份,首届全国危化品救援技术竞赛在宁波举办,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六)三严三实,创先争优,狠抓安全监管与服务效能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准则》、《条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点实施“深改革、强规范、提能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其中,出台作风建设等内部制度30余个,完成重点项目489项,明查暗访15批次56家单位。以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的运用为抓手,优化服务举措,严格标准审查,实现提前办结率、“第三方回访”满意率两个100%,每季度获评“窗口示范”单位、名列前茅,切实做到安全标准严把关、服务效能大提升。
二、20xx年主要工作思路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主要表现在:事故总量仍然高位运行,部分领域隐患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新兴领域尚存在监管薄弱环节,尤其是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依然任重道远,劳动者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参与安全生产的范围、方式、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科学谋划“十三五”安全发展新思路,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依法治安,巩固基层基础,狠抓治本攻坚,推进共建共享,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跻身大城市第一方队创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主要工作目标是: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切实提高治理能力,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年度治理目标完成,确保重大国际峰会等活动期间安全形势稳定,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下降”,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20xx年安全生产的重点任务是:
(一)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推动县、乡全面修订安全生产职责规定。推进乡、村两级“五个全覆盖”,实现覆盖率100%。贯彻《县(市)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八条规定》。二是深化安委办综合协调职能改革,建立健全安委办对专委会的联系服务、联席会议等制度,指导推进县(市)区专委会建设。三是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级监管责任,完善行业部门探索新兴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机制。贯彻《道路交通安全严管七条规定》、《居住出租房及合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七条规定》。四是深化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县级职业卫生监管机构设置,加强乡镇(街道)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健全职业卫生执法监管体系、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五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广泛普法,强化执法,严格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督促、倒逼企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建立完善内部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风险等级管理、标准化、诚信、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落实,夯实企业安全基础。
(二)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一是加强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指导、监督和执法,提高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继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的网格化、社会化、专业化,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加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力度,提高整治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科学性。加强工伤预防联动机制建设。二是重点推进隐患排查治理的网格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实现安全生产网格与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有效对接,引导中介机构、专家力量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把各级各类发现隐患统一纳入数据库,严格实行闭环管理。三是抓好危化、消防、交通、建设、港区、渔船、油气管道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重点区域火灾事故防控综合治理。推进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港口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强重点车辆整治、管控。扎实开展“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强化对老旧建筑、渣土堆场、城市桥梁、建筑幕墙、地下商场、地下工程建设等城市建设管理中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整治。加强对关停并转高危企业的安全监管。
(三)健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一是围绕G20重大国际峰会安保等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风险预控,建立起城市风险隐患“评估、治理、再评价、再整改”的工作模式,构建形成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性机制。二是谋划实施安全生产“十三五”、职业卫生规划,以及化工、交通、消防、港口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规划,强化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安全短板”。落实中心城区管廊带、油漆储存场所规划等,推动石化园区封闭式管理、应急平台建设,推进危化企业搬迁关闭、“进区入园”。
(四)健全社会共治体系。一是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意见,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强服务指导,发展中介机构,引导服务需求,培育专业人才,建立责任机制,规范中介服务,形成“政企社”联动共促安全生产的良好格局。完善区域协作、行业协会、社会应急、责任保险等服务机制。二是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日”、“11、9消防日”等系列活动,继续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工程,推进市级公共安全宣教基地、安全生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社区等宣传教育阵地,推动社会志愿者服务,引导“人人当好安全员”,提升社会整体安全素质,落实安全生产共建共享。三是加快推进宁波安全工程学院、宁波市安全生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五)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一是开展安全生产法制教育系列活动,促进提高安全意识,弘扬安全法治文化。二是积极探索市县联动专项执法、县乡交叉执法、片区执法工作机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深化“打非治违”。稳步推进县乡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委托处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分类和分级挂牌督办标准,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在执法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创新事故预防控制措施。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新修改《安全生产法》、《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xx﹞20号)等法规政策,全面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权力清单、明确职责边界。研究出台安全生产执法责任规范制度。建立健全法律咨询顾问、行政复议、应诉管理等制度,完善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现场会等制度。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信息化。四是加大行政执法尤其是事前执法的力度,完善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的联动机制,强化分级分类重点执法,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和事故查处“四不放过”措施。五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政策标准,依法依规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诚信机制建设。加大质量抽查、服务指导的力度,严格降级、撤销等措施,探索标准化建设持续改进机制。加大对应达标未达标企业的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导则》宣贯,引导危化企业班组达标创建。全面推进加油站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旅游、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政策,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推动落实政策措施,强化信用结果应用,加大信用信息公开与媒体曝光力度,提高标准化与诚信机制的社会认同。
(六)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适应监管要求,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依法监管水平。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方位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打造一支廉洁、干事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二是实施安监站(所)规范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消防站、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确保实体实效运作。强化交通、建设、渔船等基层组织建设。三是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网格员在巡查、宣传、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水平。推进网格化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非法等隐患问题,并纳入“闭环管理”。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研究制定宁波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修订完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危化、消防等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建设和实体化运作。加快推进石油化工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加快推进应急救援医疗点建设。完善专业救援与社会救援的联动机制。加强员工应急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比武。加强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高度重视舆情应对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舆情应对管理。五是加强企业专职安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安全骨干作用。探索危化企业安全“监察员”、危化管道兼职巡线员制度。六是按照“精准治理新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提升决策与风险防范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服务系统的应用力度。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应用。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工艺;完成危化企业安全自控系统改造。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3
今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县农机部门齐心协力,加强监管,强化服务,依法行政,认真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今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扎实工作、克难奋进,全县全年实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年审达到526台,其中检验拖拉机457台、联合收割机69台。新注册拖拉机38台、联合收割机28台。考证驾驶操作人员42人,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挂牌率达到96%、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5.6%,农机列管率达到89%以上。常规性地深入庭院场所开展路检路查,纠正各种农机违章319车次,查处安全隐患行为293人次。发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宣传材料2300多份,与农机操作人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695份。全县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年无一例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成功创建并获得验收了四姑、彭店两个平安乡镇;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1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00户。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工作领导,提高认识。
为贯彻落实《XX县“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XX县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农机安全生产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年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了《县农机局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同时紧紧围绕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这一主题,认真组织落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促进了全县农机监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监管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近几年我县农机一般事故呈下降趋势,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农机事故率无。面对农机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农机监理部门转变作风,更新观念,在服务中求管理,在调整中求安全,从重牌证管理与到重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并重;从重道路安全监理到道路安全监理与田间作业、田间转移安全并重;从重收费罚款到履行职能、减少事故争取政府支持上来。张贴各种标语、横幅21余条,出动宣传车宣传有关法律法规137余次,发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宣传材料2300多份;发放《“平安农机”倡议信》2200多份,与农机操作人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695份,全县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农机安全事故。
(三)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大治理力度。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对脱检脱管、黑车非驾、酒后驾车、违法载人等重处重罚;在拖拉机前面加装“拖拉机严禁违法载人”反光警示牌,在后面加贴反光彩条,有效减少了拖拉机夜间行驶的安全隐患。同时联合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黑车非驾、脱检脱管等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抓专项协作行动。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和安全宣传教育行动。在做好农机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与交警、安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提高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和检审率,保障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好转,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二)抓宣传教育。要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机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使农机安全生产成为农机参与者的'自觉行为。
(三)抓工作完善。农机监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档案资料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管理意识,要做到会议、检查、工作落实有记录,并按时上报有关报表、信息、总结等材料。要进一步加大对自身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后,镇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会议由书记镇长亲自主持召开,我镇各生产企业负责人出席。会上,书记镇长指出各企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强化责任落实,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隐患不除寝食不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对企业做出以下要求: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情况。
2、各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五落实五到位”等责任制落实情况。
3、各企业务必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及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
4、各企业务必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建立台账并且整改落实。
5、各单企业务必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应定期演练,并由专职人员对预案演练进行评价,应定期检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4
20xx年,长乐市外经局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监局、市消防大队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履行了年初与市政府签订的《长乐市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时刻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我局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认真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定稳定,年初就制定了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方案,有力的保障我局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支持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和全局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市外资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现就我局20xx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力度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为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确保外资企业安全生产,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林碧珍、贸促会副会长周耘和贸促会副主任科员林方吉为副组长,古昭斌、肖素文、饶敏和陈锦泰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负责,根据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落实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本部门工作职责措施,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干部学习中央、省、市、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联系我市外资企业点多、面广、行业杂的实际,以及我局招商引资任务重、人手紧缺的困难,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形势不容乐观,必须有针对性的对所属外资企业进行指导监督。切实下大力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抓好各类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的落实。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为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的落实,遵照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20xx年初,由李永祥常务副市长与各管委会、各乡镇(街道)外经分管领导签订20xx年外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安全生产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形成对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积极配合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
认真执行市政府、市安委会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积极配合安监、消防、劳动、技术监督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所属外资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一)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为确保外资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局在检查过程中,要求各企业要把15个专项和其他方面的检查整治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要认真对历次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梳理、归类,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各企业单位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对照要求和标准自查自纠,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反复排查,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为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我局积极配合经贸局做好这项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贯彻落实“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每季度举办一次全市外资企业安全生产宣讲大会,经常下到分管的外资企业进行宣传和检查,进一步落实本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确保“打非治违”行动取得实效。
(四)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20xx〕6号)精神,我局结合实际,成立三个检查小组,对全市7家涉氨企业进行了摸底检查,召开专题会议向企业传达贯彻了《液氨企业安全生产提纲》精神,使企业对液氨使用的注意事项有了清醒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五)20xx年我局每季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认真传达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结合实际进行部署、落实。截至第四季度,我局已召开4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共有296人参加。在工作中,我们对所属外资企业进行了289场次现场检查,发现了348个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全部解决,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取得一定成效。
总结工作的目的是以利再战。我局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问题。比如:安全检查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安全检查的内容还不够细致等。我局将继续倾听企业呼声,逐一落实事关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为企业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5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安委会等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范文上级部门关心指导下,通过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深化改革,强化责任,依法治安,精准施策,狠抓治本攻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20xx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437起、死亡653人,分别下降6、2%、5、4%;较大事故2起、死亡7人,分别减少2起、7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其中,工矿商贸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7%、28%;火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9%、41%。
一、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
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化改革,强化责任,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亲自抓,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带队督查,亲自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出台党政机关的安全生产职责规定。11月24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宁波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甬党办〔20xx〕96号),首次明确党委及党政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细化党政相关部门工作要求,实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法制化、制度化。二是健全“1+7”安全生产组织责任体系。在安委会组织框架下,油气管道等7个专业安委会基本建立,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专业领域内的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十个县(市)区也建立起专业安委会工作机制。11月,市安委办对专业安委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卢x跃市长专门批示要求更加深入地推进此项工作。三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四级五覆盖”。进一步明确市、县、乡、村“四级五覆盖”具体内容和要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市、县两级全面“五覆盖”基础上,152个乡镇(街道)、3132个村(社区)实现了“五覆盖”,覆盖率分别达到99、3%和85、8%。29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市级部门也成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四是推动落实职业卫生机构改革。完成市、县两级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研究出台《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xx]192号),建立职业卫生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基本形成权责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目前,规划编制、调查评估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精准施策,标本兼治,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打非治违”和专项治理。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并着手实施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一是全面开展危化安全专项整治。把危化领域安全生产作为宁波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来抓,深入实施“危化重点县”和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行动,组织对所有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经营、仓储、运输企业进行全方位排查。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市共检查危化类单位3391家次,发现隐患9052项,已整改7332项,整改率81%;下达执法文书538份,立案查处企业33家,责令停业整顿单位8家,暂扣或吊销资质证照2个,提请关闭企业2家。二是深化“打非治违”实施常态整治。在消防领域,推进重点区域火灾事故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劳动密集型企业专项整治,拆除消防违章建筑38万平方米。在交通领域,启动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累计投资1、4亿元、改造危险桥梁隧道30个;实施工程车综合整治,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强化危货客运监管,拆除非法违法码头,推动核心港区全面禁采海砂。在建设领域,开展建筑施工九大专项整治,强化市政公用、轨道交通、重点工程安全监管,开展村级集体留用地生产经营用房专项治理,依法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用房355处,停业整改671处。在非煤矿山领域,实施“矿山重点县”攻坚行动,圆满完成矿山整顿关闭三年工作任务,全年关闭矿山15家、三年累计关闭矿山38家。在海洋渔业领域,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556艘。去年4月,全国渔业船舶“一打三整治”现场会在我市象山召开。在其他领域,结合转型升级、扶优汰劣,扎实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有效开展特种设备、“三场所两企业”等常态化整治,重大事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是率先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与管控治理。按照“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系统推进、风险防控”的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方位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辨识了12个方面31类较高以上级别风险源,提出了四个方面42条对策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研究制定了“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将48项重点任务分解到各专业安委会、具体组织落实。
(三)创新监管,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诚信机制建设。抓质量工程,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达标后放松管理、未按要求持续改进的企业督促限期整改,并对11家责任事故单位实行“摘牌”。抓扩面工程,重点推进规下企业标准化创建,年内新创四级达标企业1502多家。抓信用工程,以标准化为重要基础,对1万多家工矿企业实施动态实时信用评定,把企业安全信用状况作为工伤保险费率、名品名牌及各类评优评先重要依据。二是强化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实施安监站(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153个乡镇(街道)安监站(所)全面提前达标,总局局长杨焕宁到我市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市政府还出台《宁波市乡镇(街道)消防队伍建设推进方案》,安排专职队建设专款补助2400万元,已新建乡镇(街道)专职队17支、原有51支专职队营房装备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实现“站队合一”(消防工作站与专职队)运行模式。三是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按照“网格全覆盖、队伍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规范、信息顺畅”要求,建立起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已有3312个村(社区)网格、3484名网格员,其中2180个村(社区)依托手机APP等信息系统实施动态安全协查,在打非治违、隐患排查等工作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全市协管员共排查上报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单位492家,发现治理隐患15228条,其中发现“三合一”、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安全隐患374条。四是创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安监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各相关部门纷纷制定社会化服务方案,引导专业服务机构和专家力量参与安全生产,为企业隐患排查赋予了“第三只眼”,形成了“政、企、社”联动共促的工作机制。省委政研室对我市相关做法均有报道、刊发。去年,我市还组建了宁波安全工程学院,完成了宁波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四是加快“智慧安监”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以“一库四平台”为架构、历时三年的宁波市智慧安监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全市安全监管系统政务工作电子化、业务功能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信息一体化,有效促进安全生产监管服务精细化、效能化、规范化。去年5月,全国首次安全生产与信息化论坛在甬召开。
(四)严格执法,加强宣贯,巩固提高依法治安理念和监管执法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新安法宣传贯彻。贯彻落实新安法和依法治安要求,研究出台《关于贯彻实施新修改安全生产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等问题,为各地实施新安法的提供参考。此外,修订《宁波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宁波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政策。市安委办、市普法办联合印发《宁波市宣传贯彻新修改〈安全生产法〉工作方案》,采用专题辅导、业务培训、巡回宣讲、媒体宣传、短信发送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各地、各部门普遍组织开展新安法学习竞赛活动,并通过宁波电视台现场直播安全知识竞赛决赛,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法制环境。二是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权力、信访等清单制度,强化业务培训,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查处结果,探索“三告知两跟踪”等执法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为规范执法行为、动态监察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被评为市级“十佳案卷”,并选送创评省级优秀案卷。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重点监管机制,强化对重点高危企业、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单位、事故多发单位、重大安全风险单位的监管服务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全力抓好事故报告与查处工作,对20xx年全市62起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相关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共17人追究刑事责任、5人受党纪政纪处分,事故按期结案率100%。去年,全市安监系统行政处罚款项1924万元、同比增长33%;全市涉及安全生产方面、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责的有25人。
(五)提升素质,培育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安全生产的环境与氛围。一是大力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将全员安全培训工程纳入市政府20xx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共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96万人次,其中主要负责人、安管员和特种作业人员8、6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建立总面积400多平方的市级安全生产考试中心,10个县(市)区考点;邀请总局领导、专家对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大力探索中介参与的“全员式、订单式、互动式、现场式”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量。二是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职业病宣传周”、“交通安全日”、“消防宣传日”和安全生产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和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安全生产舆论氛围。目前,各县(市)区均已建成1个以上公共安全宣教基地,总投资2800万元的市级宣教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20xx年建成投用。去年,我市再度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此外,第二届国际化工过程安全研讨会暨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也于去年8月份在宁波召开,社会反响良好。三是强化全社会应急能力建设。着手编制《石化区域消防救援力量建设三年规划》,落实石化救援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扩充社会应急联动单位,稳步提升应急管理基础水平。根据区域、行业特点,坚持政企联动,全市共计组织举办各类应急演练活动两千多场(次),连续第六年举办危化企业一线员工应急技能大赛,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和全民应急技能。去年6月份,我市成功组织承办了“20xx年宁波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10月份,首届全国危化品救援技术竞赛在宁波举办,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六)三严三实,创先争优,狠抓安全监管与服务效能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准则》、《条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点实施“深改革、强规范、提能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其中,出台作风建设等内部制度30余个,完成重点项目489项,明查暗访15批次56家单位。以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的运用为抓手,优化服务举措,严格标准审查,实现提前办结率、“第三方回访”满意率两个100%,每季度获评“窗口示范”单位、名列前茅,切实做到安全标准严把关、服务效能大提升。
二、20xx年主要工作思路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主要表现在:事故总量仍然高位运行,部分领域隐患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新兴领域尚存在监管薄弱环节,尤其是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依然任重道远,劳动者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参与安全生产的范围、方式、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科学谋划“十三五”安全发展新思路,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依法治安,巩固基层基础,狠抓治本攻坚,推进共建共享,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跻身大城市第一方队创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主要工作目标是: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切实提高治理能力,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年度治理目标完成,确保重大国际峰会等活动期间安全形势稳定,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下降”,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20xx年安全生产的重点任务是:
(一)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推动县、乡全面修订安全生产职责规定。推进乡、村两级“五个全覆盖”,实现覆盖率100%。贯彻《县(市)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八条规定》。二是深化安委办综合协调职能改革,建立健全安委办对专委会的联系服务、联席会议等制度,指导推进县(市)区专委会建设。三是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级监管责任,完善行业部门探索新兴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机制。贯彻《道路交通安全严管七条规定》、《居住出租房及合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七条规定》。四是深化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县级职业卫生监管机构设置,加强乡镇(街道)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健全职业卫生执法监管体系、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五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广泛普法,强化执法,严格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督促、倒逼企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建立完善内部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风险等级管理、标准化、诚信、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落实,夯实企业安全基础。
(二)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一是加强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指导、监督和执法,提高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继续推进隐患排查治理的网格化、社会化、专业化,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加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力度,提高整治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科学性。加强工伤预防联动机制建设。二是重点推进隐患排查治理的网格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实现安全生产网格与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有效对接,引导中介机构、专家力量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把各级各类发现隐患统一纳入数据库,严格实行闭环管理。三是抓好危化、消防、交通、建设、港区、渔船、油气管道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重点区域火灾事故防控综合治理。推进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港口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强重点车辆整治、管控。扎实开展“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强化对老旧建筑、渣土堆场、城市桥梁、建筑幕墙、地下商场、地下工程建设等城市建设管理中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整治。加强对关停并转高危企业的安全监管。
(三)健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一是围绕G20重大国际峰会安保等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风险预控,建立起城市风险隐患“评估、治理、再评价、再整改”的工作模式,构建形成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性机制。二是谋划实施安全生产“十三五”、职业卫生规划,以及化工、交通、消防、港口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规划,强化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安全短板”。落实中心城区管廊带、油漆储存场所规划等,推动石化园区封闭式管理、应急平台建设,推进危化企业搬迁关闭、“进区入园”。
(四)健全社会共治体系。一是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意见,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强服务指导,发展中介机构,引导服务需求,培育专业人才,建立责任机制,规范中介服务,形成“政企社”联动共促安全生产的良好格局。完善区域协作、行业协会、社会应急、责任保险等服务机制。二是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日”、“11、9消防日”等系列活动,继续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工程,推进市级公共安全宣教基地、安全生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社区等宣传教育阵地,推动社会志愿者服务,引导“人人当好安全员”,提升社会整体安全素质,落实安全生产共建共享。三是加快推进宁波安全工程学院、宁波市安全生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五)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一是开展安全生产法制教育系列活动,促进提高安全意识,弘扬安全法治文化。二是积极探索市县联动专项执法、县乡交叉执法、片区执法工作机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深化“打非治违”。稳步推进县乡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委托处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分类和分级挂牌督办标准,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在执法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创新事故预防控制措施。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新修改《安全生产法》、《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xx﹞20号)等法规政策,全面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权力清单、明确职责边界。研究出台安全生产执法责任规范制度。建立健全法律咨询顾问、行政复议、应诉管理等制度,完善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现场会等制度。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信息化。四是加大行政执法尤其是事前执法的力度,完善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的联动机制,强化分级分类重点执法,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和事故查处“四不放过”措施。五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政策标准,依法依规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诚信机制建设。加大质量抽查、服务指导的力度,严格降级、撤销等措施,探索标准化建设持续改进机制。加大对应达标未达标企业的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开展《班组安全管理导则》宣贯,引导危化企业班组达标创建。全面推进加油站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旅游、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政策,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推动落实政策措施,强化信用结果应用,加大信用信息公开与媒体曝光力度,提高标准化与诚信机制的社会认同。
(六)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适应监管要求,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依法监管水平。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方位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打造一支廉洁、干事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二是实施安监站(所)规范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消防站、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确保实体实效运作。强化交通、建设、渔船等基层组织建设。三是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网格员在巡查、宣传、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水平。推进网格化安全巡查,及时发现非法等隐患问题,并纳入“闭环管理”。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研究制定宁波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修订完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危化、消防等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建设和实体化运作。加快推进石油化工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加快推进应急救援医疗点建设。完善专业救援与社会救援的联动机制。加强员工应急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比武。加强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高度重视舆情应对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舆情应对管理。五是加强企业专职安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安全骨干作用。探索危化企业安全“监察员”、危化管道兼职巡线员制度。六是按照“精准治理新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提升决策与风险防范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服务系统的应用力度。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应用。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科技工艺;完成危化企业安全自控系统改造。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6
20xx年以来,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理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达到了上级的要求,全局未发生安全事故,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安委办、县安监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措施,有效控制了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年初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现将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目标明确
为切实做好xx年的安全生产工作,镇党委、政府根据我镇实际,明确了工作重点,强化了工作措施,确定了工作思路,成立了安全生产、农村道路交通、“打非治违”、五级五覆盖等一系列领导小组,对安全生产工作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专题会议研究,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根据市、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我镇明确了主管领导和班子成员的责任分工,真正做到了安全生产工作有目标、有措施,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使安全责任在基层发挥作用、产生效果。
二、责任落实到位,机制不断创新
1、建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和控制指标层层分解下达至各村、社区、部门、企业,并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位,责任追究到人。
3、明确了各村、社区所有干部的'安全督查督办职责。领导干部带头整治安全隐患,并形成与电力、交管、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等部门联合整治安全隐患的长效机制,联合城建、国土等部门加强农村建房安全监管。
4、全镇为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推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
三、突出重点,深化整治,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年初以来,镇党委、政府继续把农村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公共聚集场所、烟花、非煤矿山(砖厂)、企业、学校的接送车辆、农村用电安全设施、消防安全防雷减灾、企业等场所作为专项整治重点,一是在镇村道路、学校、幼儿园路段,分别设置了标线标志、减速带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二是全镇的非运输车辆实行干部包干制度。三是隐患单位都成立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小组,由魏欣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对隐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镇党委还成立了督查组,由纪委书记任组长,定期跟踪落实各小组检查情况,发送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全年共进行各类检查9次,发放整改通知书15次,现都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认真开展各类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一年来,镇安全生产办公室不定期的对农村道路交通、烟花、企业、学校接送车辆、公共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和易发生事故的行业进行全面大检查,到目前为止已进行各类大检查4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落实专人负责。为认真落实xx年省、市安全生产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确保全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镇政府组织各村、社区、部门300多余人次季度进行隐患排查,对全镇辖区内所属行业和企业分线分块,按照职责开展了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共查出不安全隐患17起,隐患全部得到了有效整改。我镇共有烟花换发证16户。镇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精神,实行“打非治违”工作,实行“打非”三包责任制,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组干部包户,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整治,一年来开展“打非”工作专项整治2次,取得了较大成绩。
五、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一是全镇全年共张贴标语300余张,利用宣传车3次宣传到村组农户,悬挂横幅8条,组织村级安全联络员3次培训学习《安全生产法》、《交通法》及各种安全知识,为整治全镇安全生产营造了舆论氛围。二是利用安全生产活动月进行安全生产咨询,接待群众咨询50次,发放宣传资料到村1000余份,做到了安全生产家喻户晓,人人预防安全,人人保安全。
六、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安监局的领导下,在各村、社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各级干部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少数干部作风不落实、责任心不强,存在麻痹、厌倦的思想。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信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加强队伍素质的提高,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查处不落实的事和不落实的人,强化目标考核、奖惩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7
20xx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平安余姚”建设总体目标,强化红线意识,创新工作措施,深化监督检查,推进综合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1-12月份,共发生各类事故395起、死亡106人、受伤133人,同比分别下降 11.8%、下降5.4%、下降2.2%。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12起、死亡103人、受伤132人,同比分别下降1.4%、下降1.9%、持平;工矿商贸事故2起、死亡3人、受伤1人,同比分别下降60%、下降57.1%、下降50%;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81起,无人员伤亡。此外,没有发生水上交通、渔船运输及捕捞作业等事故,也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20xx主要工作
(一)抓监管责任落实,营造齐抓共管格局。一是领导亲力亲为抓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出台了《余姚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坚持执行重大节假日领导干部安全检查制度,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以及各乡镇(街道)、市级有关部门的领导都亲自带队督查安全生产工作。二是明确目标管理抓落实。一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乡镇(街道)和市级部门两类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另一方面,分层次、分领域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市政府市长—分管副市长和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分管副市长--分管部门(单位),乡镇(街道)--规模以上企业,行政村(社区)--规模以下企业,部门(单位)--下属单位五个层次都签订了责任状。三是日常监管考核抓落实。按照《余姚市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规定,对建设工程、特种设备事故有关人员进行了行政问责,行政诫勉4人,行政警告2人,解聘1人。开展了安全生产暗查暗访活动,对17个乡镇、15家企业的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四是定期报告情况抓落实。继续抓好乡镇(街道)、市级有关部门向市安委会同步报告季度安全生产履职情况,继续抓好安监部门向同级纪检、组织部门同步通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安全事故、奖励处罚等情况。将有关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列入了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二)抓机构队伍建设,完善三级监管网络。一是及时调整了市安委会组织结构及运行规则。重新调整了市安委会组织结构,市安委会由市长任主任,各分管副市长和公安局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扩大到52个市级部门(单位)。市安委会下设了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教卫文体、农林、商贸、建设工程(水上交通、城镇燃气)、工业企业6个专业安委会。对市安委会和各专业安委会的工作规则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目前,各专业安委会人员已经明确,可以独立开展指导、检查、协调等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了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村(社区)三级322个网格,配备了349个协管员,都进行了持证上岗培训。有关乡镇(街道)通过购买手机、流量补贴、季度定企等方式,要求辖区内协管员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目前,除四个山区乡镇之外,其余乡镇(街道)都已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三是认真推进基层队伍建设。市安监局-安监所-基层安全协管员三级网络更加完善,各乡镇(街道)安监所人员、设备设施配备、经济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21个安监所通过了宁波市级规范化创建验收;消防大队--区域性中队--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四级网络更加健全,建立了姚北、姚南、中心、马渚、泗门5个区域性消防中队、15支专职消防队、265支志愿消防队;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更加强大,各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协管员已有将近600人,落实了经费、装备、制度等。
(三)抓主体责任落实,夯实企业安全基础。一是开展联动联创活动。标准化:1-12月,已创建二级标准化企业8家,创建三级、四级标准化企业302家。社会化:通过政府购买、企业购买、行业互助等方式,引进中介机构、专家等力量,对301家标准化达标企业、39家高危企业、80家小微企业、169家“三场所一企业”提供安全咨询、技术等服务。信息化:全市有五类重点生产经营单位6470家,已完成企业服务平台基本信息录入的4232家,完成率为68.5%。其中,梨洲、朗霞、马渚、小曹娥、泗门、丈亭等乡镇(街道)进展较快。规范化:对新发现的小加工、小作坊等企业开展了新一轮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开展执法检查活动。1-12月份,安监、人社、市场监管、卫生、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活动25次,检查烟花爆竹、露天矿山、“三场所一企业”、工伤事故多发企业等306家(次)。相关部门(单位)也各自开展了行业(领域)内的执法检查活动。安监、公安、监察、检察、总工会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有关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依法进行了调查,8个涉嫌犯罪的责任人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三是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按照《应急救援八项规定》的要求,在工矿商贸、教育卫生、渔业生产、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开展了防触电、防火灾、防中毒、防溺水、防爆炸、防高处坠落等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如市农机局承办了宁波市农机事故大型应急演练活动,市交通运输局承办了宁波市公交车辆事故大型应急演练活动,市塑料城管委会举办了一次防洪抗汛大型应急演练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四是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活动。1-12月份,继续发挥了市级三大安全生产教育基地的引领作用,吸引了210家企业的3.5万名职工、1.2万名学生参观学习;继续发挥了“余姚安监”、“交警之声”、“姚江消防”等平台作用,常年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活动;继续抓好了全国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共悬挂横幅3800幅,出黑板报2503期,张贴宣传画7852张,发放各类安全宣传品14余万份,发安全短信40万条。活动期间,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都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如市教育局组织全市16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成效明显;广大企业也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览室、休息室、宣传窗、专刊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五是督促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行业特点,抓好了行业(领域)内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如市安监部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4485人,安管员4910人,特种作业人员1242人。其他如交通运输、住建、公安消防、农机、文广新闻、商务、供电等部门(单位),也分别抓好了各类车辆驾驶员、特种作业人员、建筑工人、景点从业人员、消防队员等培训。
(四)抓隐患排查治理,提升预防事故能力。一是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各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大量隐患得到了治理。其中,5815家规模以上企业、高危企业,通过宁波市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排查各类一般隐患6.5万余条,网上录入率100%、季报率100%、一般隐患整改率100%,各项指标居宁波市各县市区前列。按时完成了16个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工业企业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整改。二是专项治理活动常抓不懈。1-12月,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行动实施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活动,加大了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道路交通领域:公安交警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禁“酒驾”、机动车涉牌涉证、电动车车辆、城区违停与人力三轮车等违法整治行动。查处交通违法4.6万余起。查处酒后驾驶801起,其中醉酒驾驶362起;电动自行车四类违法2.4万余起;查处违法停车4.5万余起;查扣客运人力三轮车879辆(次)。集中力量对甬余线、高夹线、古乍线、姚北大道、余姚大道和其他改建、扩建道路事故多发情况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数量等。消防领域:公安消防部门牵头开展了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整治、群租房整治等活动,检查单位1680家(次),限期整改223家,临时查封10家,三停单位16家,对125家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工业生产领域:安监部门牵头对379家“三场所一企业”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423家(次),限期整改372家,已整改334家。停产31家,取缔28家。对这些场所、企业的主要整治措施是:对128家喷涂作业场所进行三级、四级标准化创建,已全部通过验收;对125个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整治,主要是人员进行培训、配备防护设施、张贴警示标志等;涉氨企业除3家待搬迁外,其余已全部通过规范化创建。对187家烟花爆竹经营店(点)全部注销,重新办理了69家。另外,加快了“低小散”行业淘汰整治步伐,经信部门牵头淘汰、关停了30家作坊式发蓝发黑酸洗加工点,淘汰了高污染燃料锅炉80台;环保部门牵头淘汰、关停了245家淘铜加工点,改造5家;经信部门牵头供电部门,对4万余家小工业、20万余家居民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建筑房屋领域:住建部门牵头开展了起重机械、高大支模架、深基坑、施工用电等5次安全大检查,检查在建工程204家(次),整改178个,通报批评62家(次),对15家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继续抓好了危旧房屋排查解危等工作。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部门、乡镇(街道)也进一步抓好了旅游景区、渔业生产、油气管道、水库山塘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
(五)抓改革创新探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一是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目前,我市所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专用车、民用爆炸物品运输专用车、出租车、旅游包车、工程运输车、公交车等七类车辆GPS安装率达到了100%,渔船AIS避碰系统安装率达到了100%,758个高清电警设备在主要交通道路全天候“上路执勤”,4家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重点企业全部完成了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此外,市住建部门牵头推进了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实施。市交通运输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对学生旅游包车进行了集中统一管理,保障了学生出行安全。二是加大社会化推广服务的力度。针对年产值500万元-2000万元企业发展相对较快,自身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又无法跟上发展步伐的现状,市安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单位),依靠社会力量为企业提供安全咨询、技术服务。通过采取企业委托服务、安全生产协作互助、行业协会(商会)自治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安全生产领域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提升防控事故的水平。目前,小曹娥、牟山、朗霞、黄家埠等乡镇(街道)已经出台了相应激励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参加社会化服务的各个企业已投入了将近470余万元资金,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也已经达到了150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
20xx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大量出现,社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任务。当前主要问题是:
(一)全社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广大群众缺乏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能力十分低下,各类违章作业、违规施工、违反道路交通规则等行为极为普遍。主要是大众化的宣传、培训、教育载体、手段不足。特别是当前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结构转型困难的特殊时期,不少企业为了减少开支,安全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安全生产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二)生产安全事故“控大”压力较重。20xx年,宁波林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2死1伤;阳明街道潘巷喷涂厂内一喷漆车间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死2伤;梁弄镇梁冯村村道与镇中路三枝交叉路口,因驾驶员操作不当致一小型普通客车失控,造成2死4伤。同时,其他地区也有类似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虽然都未造成3人以上的死亡,但2人死亡事故的连续发生,说明当前各行业(领域)事故隐患仍然比较突出,安全事故“控大”压力仍然十分艰巨。
(三)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仍然薄弱。行业监管职责仍然不够明确、属地监管仍然存在,安全生产齐抓共管还待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人少事多、监管乏力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不少行业(领域)各类“三非”、“三违”、“三超”等情况还大量存在,一些企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隐患治理、应急救援、安全培训等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意见,围绕“平安余姚”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保障体系、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1.不突破宁波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项指标持续下降,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2.完成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重点措施
1.深化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积极探索新体制新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岗位职责目标,更好地落实监管责任、主体责任。第一,进一步落实市、乡镇(街道)二级党委政府监管责任。一是党政同责。党委(常委会)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党委书记亲力亲为,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发展纳入本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二是一岗双责。行政主要负责人与各分管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分管负责人与所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各分管负责人也要分析研究、部署所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带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三是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街道)要根据《余姚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进一步明确本级党委、政府及党政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四是调整充实安委会力量。乡镇(街道)要对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安委会主任应由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同时,市级安委会将充分发挥6个专业安委会的协调、参谋作用。五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市安委会要加大行政问责、事故曝光、目标考核、警示约谈等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的机制。第二,进一步落实行政村(社区)监管责任。主要是:行政村(社区)党支部要分析研究本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行政村(社区)委员会主任及成员协助开展安全生产协管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安全生产情况在村务栏公开。第三,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并督促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继续推进标准化建设提质和扩面,着力抓好巩固、改造、提升,完成年度复评和创建任务;社会化:乡镇(街道)中介机构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事故多发企业、高危企业的服务力度。信息化:20xx年底前重点高危企业基本信息录入全部完成。同时,要继续推进小加工、小作坊企业规范整治。
2.深化三项升级建设,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网格、安全生产网格建设,加快专项整治、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水平和能力。第一,推进“二网”升级建设。提升隐患排治网络建设水平,对全市将近5800余家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企业,适时调整、充实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员队伍;提升安全生产网格建设水平,对乡镇(街道)320余个安全生产网格,适时微调安全生产网格设置,使所有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网格,移动终端使用率达到100%,通过移动终端实现隐患排查、整改信息网络直报。针对企业信息员队伍、乡镇(街道)网格员队伍,组织开展有关专业技术、业务报送培训,提高排查治理隐患的能力。同时,继续抓好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第二,推进专项整治活动升级。继续深入开展有限空间、喷涂、金属粉尘、涉氨制冷、矿山开采以及“多合一”场所、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油气管道、建设工程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部门联合整治工作力度,增强整治的有效性。同时,抓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转接监管,重点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确保不发生群体性的事故。第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紧密配合,严把安全准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安全质量标准。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不予审批。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差别电价、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等经济手段,加快电镀加工、淘铜加工、发蓝发黑酸洗加工、高污染燃料锅炉等低小散行业淘汰整治步伐,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实施,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3.深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进一步从加强队伍、安全法制、应急救援、资金投入等提供有力保障,为全市安全生产发展提供坚强后盾。第一,队伍建设强素质。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监所人员、道路交通协管员、消防专兼职人员、行政村(社区)协管员等四支队伍管理,组织开展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高效务实、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格,真正使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有人管、管得好”。第二,法制建设上台阶。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依法、科学制订年度安全生产检查计划。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协调解决一些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难点;加快委托执法工作步伐,进一步延伸执法“触角”。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露天矿山、有限空间等企业暗查暗访力度,增强执法威慑力。对事故多发企业、高危企业以及建设、交通、消防等行业性代表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工作约谈。进一步加大对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取缔和关停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和项目。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依法查处生产安全事故,加大对事故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经济、行政、法律等责任的追究力度,加大事故处理情况的社会曝光力度。第三,应急救援重实践。全市各地各部门应结合各自实际,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处置机制,加强应急物资、救援设备设施的储备和规范管理。重点要推进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为核心的三个层面的应急预案修订、完善、演练,尤其是要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自救能力的建设。同时,组织开展全市应急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择1至2个高危行业开展一次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第四,资金投入有保障。加大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网格化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扶持力度。督促企业列支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做到专款专用。继续抓好高危企业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金提取实施。
4.深化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文化体系
按照助力政策落地、助力责任落实、助力执法规范、助力素质提升、助力形象塑造等五大目标,建立统一的全媒体、立体式、分众化安全生产文化体系。一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宣传平台。既要注重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又要注重发挥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介的优势,整合交通、教育、安监、市场等多个部门资源,打造一个多部门参与、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全市统一的安全文化信息公开宣传平台。在这一平台支撑下,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网站建设,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建设,定期公开事故调查、安全形势等信息。二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既要注重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长廊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又要注重实效挖掘各类历史文化名胜、旅游景点、教育基地中蕴含的安全文化资源,设置与城乡相协调、与自然相融合的安全文化基地。现阶段,要发挥好全市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和青少年安全三大宣传教育基地作用,积极邀请中小学生、企业员工、企业管理者、广大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微门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拓展安全宣传范围、效果。三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宣传载体。继续抓好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社区创建等活动。创新安全文化的传播形式,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品牌,使人们在欣赏高质量的安全文化作品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四是建立大安全文化培训教育模式。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全年确保80%的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轮训一遍。积极推广“订单式”、“民工夜校”、“以企教企”等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安全生产工作年终总结 篇8
文明施工是安全施工的基础,也是企业形象的体现。为狠抓现场文明施工,从工程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对策:
1、对施工路段进行了全面、合理的规划,对主要施工场区如钢筋加工场、工地实验室、桥梁施工现场、项目部驻地以及原材料的堆放作了定点定位布置,对现场施工电源电缆的敷设、电火焊皮线的牵接、施工脚手架的搭设作出了明确、规范的要求和设计。
2、制定了污染预防的原则,对施工的'重要环境因素如:噪声、泥浆、固废、废弃物、冲刷等进行有效控制;节能降耗,合理使用资源、能源,防止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污染物的处理办法及废铁、废油料回收处理规定,统一在现场设置垃圾箱,分区域指定废铁、废油料堆放点,并成立现场垃圾清运小组,及时将垃圾清运出施工场区。
3、根据施工总平面和范围,划分各专业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并明确了责任区负责人。
4、现场施工用电电线牵接一直是困扰文明施工的一大难题,在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置的基础上,保证架设的电线绝缘良好,悬挂高度及线间距符合电力部门的安全规定,并且各种用电机械设备均配有专用开关,临时线路必须用绝缘物支撑。现场的变(配)电设备处,必须备有灭火器材。严厉禁止非电工人员接近带电设备。施工电源均采用了集中箱布置,地面的电源电缆均做到埋设布置且设置了明显的标示牌,机房、炉旁的电源电缆均沿柱、梁牵设,所有电源柜、电源开关箱均做到了规范制作、布置且设置了明显的标示牌。现场设备做到了定位堆放,并挂牌明确了责任人。
5、现场施工坚持每天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施工废料、垃圾每天清扫,确保施工现场天天整洁。
6、大力推行材料、设备堆放定位化、施工人员行为规范化。
7、加强对现场文明施工的检查与考核,坚持每月定期对文明施工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文明施工好的队伍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差的施工队伍予以曝光并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