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工作总结
倚栏轩整理的沟通工作总结(精选8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沟通工作总结 篇1
要想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教育好,班主任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理解、支持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由于教师年龄、性格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我所在的办公室,由一半的青年教师和一半的中年教师组成,过去一年,我亲眼目睹了这两类教师是如何与家长交流的。
(一)青年教师
下午第三节课下课,一个男孩跟着他的父母来到了办公室,孩子的班主任是一名青年教师。孩子及其父母站在办公室,青年教师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你把你们孩子领回去吧,我没办法再教他了。”青年教师气愤地说道。孩子的家长很诧异也很无奈。“老师,你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吧,他还是个孩子,需要您多多费心啊。”“你孩子的问题我不是没给过机会,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严重违反了班级纪律,我不可能一味的宽容他。”听到这,孩子的妈妈有些失控的说道:“难道你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初中没上完就退学么?你是什么老师啊,孩子犯错,你没有好好教育他,包容他,只是惩罚他,你今天是要逼我们么?”听着她们的对话,让人觉着火药味十足,二人之间的谈话以争吵为主,以其他老师的介入劝导而告终。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之远可见一斑。青年教师年轻气盛,说话语气比较生硬;家长则不太冷静,由于爱子心切而容易失控。
(二)中年教师
一位父亲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办公室。中年教师看见孩子家长来了,忙给家长让座,让其坐下来好好谈谈孩子的问题。“家长,您看,这孩子上课根本就坐不住,没有上课的概念,文化课的学习对他来说就是折磨,还影响其他同学。您看他对画画挺擅长的,在绘画方面很有天分,您就没有想过让他去一个艺术类学校学习么?”“老师,说实话,我自己的孩子我了解。我的孩子在文化课方面确实不开窍,他绘画不错,让他去艺术学校学习我也想过,但是总觉得孩子最起码得把初中给上完了再说,您说对吗?”中年教师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也不好多说什么,尽量还是尊重家长的意思。但既然选择继续留班,为保证班级纪律不被破坏,需要家长和孩子做出一些保证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家长也欣然答应了。
上面两类教师遇到问题与家长交谈的方式截然不同,显然后者的处理方式更易于让家长接受,因为那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互相尊重,目标一致,爱心满满。但是我在与家长接触时很明显的也犯了青年教师常犯的错误:遇事冲动,较死板,对学生和家长缺乏耐心,疏于自省总结,没有顾及他人感受。我早该认识到,其他青年教师可能就是我的反射,缺点早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了,我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切忌对家长缺乏尊重,尤其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或成绩不佳时,不应该简单地把家长叫到办公室开“政治课”甚至“训话课”,弄得家长下不了台。这种做法缺乏人性化,又容易刺伤学生与家长的自尊心,容易使他们在冲动的驱使下做出不明智行为。
尊敬家长、善待家长是教师应有的美德,不论家长是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不识一字的白丁,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可敬的人,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最重要的时间来关心孩子的成长,可以节衣缩食供养子女接受教育,可以风里来雨里去为子女的幸福奔波……因此,我们在恨铁不成钢之余,更应该冷静下来,考虑家长的感受,试着进行换位思考,积极帮助家长研究对策,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可能人人都是教育家,但是我们班主任却可以通过看专业书籍多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经验。
只要我们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我们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孩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生,以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沟通工作总结 篇2
家园沟通,是指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针对这些,我们把家长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切实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为了使家长能经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每月收发的《家园联系本》也是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桥梁,有些家长在联系本上认真详细地记录了孩子的成长,有的向我们反馈孩子通过各个主题活动在家的良好表现与习惯等,也有家长针对孩子的表现向我们请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问,我们都尽可能地答复,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即将开展,我们通过家园栏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活动,使每位家长了解班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在主题活动《走进春天》中,班里好多家长都带孩子共同寻找了春天的秘密、从家带来了蚕宝宝的饲养记录;在《我爱家乡》中请家长帮助幼儿共同制作了高楼、收集各种车子的照片……随着主题的开展,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题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3、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我们开展了“庆祝六一”亲子活动,通过我们的热情邀请,全体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随着热烈欢快的乐曲跳韵律操、玩猜谜语、做手工等游戏,每个幼儿的脸上绽放着欢乐,每个家长的脸上荡漾着快乐,家长们都说,时间过的太快了,和孩子一起
活动做游戏真开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加深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充分发挥家园栏优势,交流沟通的作用。一学期以来,我们坚持定时更新家园栏内容,每周在家园栏公布教学活动计划,让家长能更加主动、更加直接了解孩子的情况,使家园联系更加快捷、频繁。
家园合作,拓展教育资源,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沟通工作总结 篇3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
1.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
2.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您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现,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
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应该这样做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您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谈话方式随孩子成长变化
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譬如:
●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家长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家长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 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家长态度的晴雨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长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家长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家长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发展,不要尽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让他觉得辛苦,压力大。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跟您一起去买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话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
沟通工作总结 篇4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交流、思想沟通,保证教师和家长之间在良好共处的环境下探讨教育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我主要采用了给家长写信、电话、短信、平安校园平台、班级博客、家长会、班级qq群等方式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一、致家长的一封信。
给家长写信,是我们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一种老传统,针对孩子们出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我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反映给家长,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比如,针对本班有互不相让、因小事情就大打出手,造成受伤的情况,及时给家长写了一封信,让家长引起重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人正确相处的教育,杜绝打架斗殴现象。再比如,针对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展不够均衡的教学实际,我及时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增强了家长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和重视,取得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每次发下信后,第二天,我都及时收回,认真阅读家长的回信,以便及时了解家长的宝贵教育建议,为下一步班级开展工作,教育孩子打好基础。在阅读家长来信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学习,在家长身上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可以说,给家长写信的方式得到了各位家长的认可,也受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电话、短信、平安校园。
家长们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不可能事事都往学校跑,打电话、发短信都是比较便捷的沟通方式。比如,班内哪个孩子表现进步了,我会及时给家长发个短信报喜;运动会上谁表现突出了我也会给家长发个短信;谁在学校里出小问题了,我会及时给家长打个电话做沟通交流;如果是通知之类的我会及时通过平安校园平台发短信告知家长。很多家长收到短信都会很高兴,很感动,他们为孩子的精彩表现高兴,为老师对孩子的上心而感动。
三、家长会。
本学期,共召开了两次大型的家长会,开学初一次,主要总结上学期的工作、介绍开学初的学习表现、传达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利用期末复习前的时间召开了家长会,将孩子一学期的表现、学校、班级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及时反映给家长,让家长有了一个知晓我们工作的机会;针对期末复习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便家长可以针对孩子自身实际去辅导,去教育。从家长会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家长会应该是开出了实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班级博客。
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我会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发到班级博客上;还有孩子们的优秀作文、优秀日记等等,让家长及了解了班级活动又了解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从而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长处或不足;另外,博客上我还设立了“家教之窗”,里面会发布一些家教信息,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班级博客已经成为我们班家长和学生都很喜欢的一种沟通平台。
五、家长委员会。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家委会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其他家长的积极性,大家共同为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育孩子出谋划策,大家一起努力把班级管理工作干得更好!
我们的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校工作是一项细致的、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愿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创建美好的明天!
沟通工作总结 篇5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信息交流、思想沟通,保证教师和家长之间在良好共处的环境下探讨教育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我主要采用了给家长写信、电话、短信、平安校园平台、班级博客、家长会、班级qq群等方式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一、致家长的一封信。
给家长写信,是我们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一种老传统,针对孩子们出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我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反映给家长,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比如,针对本班有互不相让、因小事情就大打出手,造成受伤的情况,及时给家长写了一封信,让家长引起重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人正确相处的教育,杜绝打架斗殴现象。再比如,针对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展不够均衡的教学实际,我及时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增强了家长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和重视,取得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每次发下信后,第二天,我都及时收回,认真阅读家长的回信,以便及时了解家长的宝贵教育建议,为下一步班级开展工作,教育孩子打好基础。在阅读家长来信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学习,在家长身上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可以说,给家长写信的方式得到了各位家长的认可,也受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电话、短信、平安校园。
家长们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不可能事事都往学校跑,打电话、发短信都是比较便捷的沟通方式。比如,班内哪个孩子表现进步了,我会及时给家长发个短信报喜;运动会上谁表现突出了我也会给家长发个短信;谁在学校里出小问题了,我会及时给家长打个电话做沟通交流;如果是通知之类的我会及时通过平安校园平台发短信告知家长。很多家长收到短信都会很高兴,很感动,他们为孩子的精彩表现高兴,为老师对孩子的上心而感动。
三、家长会。
本学期,共召开了两次大型的家长会,开学初一次,主要总结上学期的工作、介绍开学初的学习表现、传达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利用期末复习前的时间召开了家长会,将孩子一学期的表现、学校、班级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及时反映给家长,让家长有了一个知晓我们工作的机会;针对期末复习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便家长可以针对孩子自身实际去辅导,去教育。从家长会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家长会应该是开出了实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班级博客。
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我会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发到班级博客上;还有孩子们的优秀作文、优秀日记等等,让家长及了解了班级活动又了解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从而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长处或不足;另外,博客上我还设立了“家教之窗”,里面会发布一些家教信息,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班级博客已经成为我们班家长和学生都很喜欢的一种沟通平台。
五、家长委员会。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家委会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其他家长的积极性,大家共同为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育孩子出谋划策,大家一起努力把班级管理工作干得更好!
我们的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校工作是一项细致的、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愿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创建美好的明天!
沟通工作总结 篇6
初三是家长和孩子最容易发生矛盾的时候,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往往不知所措。相关专家表示,在和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要注意沟通技巧。
钱女士日前致电本报初三家长热线栏目,她的女儿开学就要上初三了,可还没开学,母女俩就爆发了“大战”。“我只想问问她的打算,提醒她要上初三了,不能再懒散了,可她的态度很恶劣,你说往东,她偏往西。”钱女士生气地说。女儿以前没那么难沟通,可最近变得很敏感,动不动就发脾气,一句话不对就关起房门不出来。钱女士也不甘示弱,孩子越是倔,她就越生气,母女俩天天对着干。
记者从一些中学了解到,像钱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不少当年晚婚晚育的家长都赶上了“更年期和青春期的较量”。孩子刚好上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脾气变得急躁,家长想让孩子上个重点高中,却不知怎么帮忙,也容易着急,再加上更年期的一些症状,变得爱叨唠、脾气暴躁,难以冷静。“更年期和青春期的沟通”成了不少家庭的难题。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心理老师姚瑶表示,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急躁,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更要冷静。家长不要轻易向孩子道歉,那样反而容易让孩子觉得是在“耍花招儿”。家长不要突然改变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别给孩子过多关心。对于叛逆的孩子,家长要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尝试不理他,让孩子产生“我妈以前对我很关心,现在怎么不管我了”的疑问,激起孩子的沟通欲望。如果想和孩子沟通,家长还可以采取情感接近的方法,从生活问题入手,先别谈学习,和孩子谈谈他喜欢的明星、他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等。
沟通工作总结 篇7
要想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教育好,班主任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理解、支持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由于教师年龄、性格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我所在的办公室,由一半的青年教师和一半的中年教师组成,过去一年,我亲眼目睹了这两类教师是如何与家长交流的。
(一)青年教师
下午第三节课下课,一个男孩跟着他的父母来到了办公室,孩子的班主任是一名青年教师。孩子及其父母站在办公室,青年教师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你把你们孩子领回去吧,我没办法再教他了。”青年教师气愤地说道。孩子的家长很诧异也很无奈。“老师,你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吧,他还是个孩子,需要您多多费心啊。”“你孩子的问题我不是没给过机会,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严重违反了班级纪律,我不可能一味的宽容他。”听到这,孩子的妈妈有些失控的说道:“难道你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初中没上完就退学么?你是什么老师啊,孩子犯错,你没有好好教育他,包容他,只是惩罚他,你今天是要逼我们么?”听着她们的对话,让人觉着火药味十足,二人之间的谈话以争吵为主,以其他老师的介入劝导而告终。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之远可见一斑。青年教师年轻气盛,说话语气比较生硬;家长则不太冷静,由于爱子心切而容易失控。
(二)中年教师
一位父亲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办公室。中年教师看见孩子家长来了,忙给家长让座,让其坐下来好好谈谈孩子的问题。“家长,您看,这孩子上课根本就坐不住,没有上课的概念,文化课的学习对他来说就是折磨,还影响其他同学。您看他对画画挺擅长的,在绘画方面很有天分,您就没有想过让他去一个艺术类学校学习么?”“老师,说实话,我自己的.孩子我了解。我的孩子在文化课方面确实不开窍,他绘画不错,让他去艺术学校学习我也想过,但是总觉得孩子最起码得把初中给上完了再说,您说对吗?”中年教师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也不好多说什么,尽量还是尊重家长的意思。但既然选择继续留班,为保证班级纪律不被破坏,需要家长和孩子做出一些保证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家长也欣然答应了。
上面两类教师遇到问题与家长交谈的方式截然不同,显然后者的处理方式更易于让家长接受,因为那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互相尊重,目标一致,爱心满满。但是我在与家长接触时很明显的也犯了青年教师常犯的错误:遇事冲动,较死板,对学生和家长缺乏耐心,疏于自省总结,没有顾及他人感受。我早该认识到,其他青年教师可能就是我的反射,缺点早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了,我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切忌对家长缺乏尊重,尤其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或成绩不佳时,不应该简单地把家长叫到办公室开“政治课”甚至“训话课”,弄得家长下不了台。这种做法缺乏人性化,又容易刺伤学生与家长的自尊心,容易使他们在冲动的驱使下做出不明智行为。
尊敬家长、善待家长是教师应有的美德,不论家长是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不识一字的白丁,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可敬的人,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最重要的时间来关心孩子的成长,可以节衣缩食供养子女接受教育,可以风里来雨里去为子女的幸福奔波……因此,我们在恨铁不成钢之余,更应该冷静下来,考虑家长的感受,试着进行换位思考,积极帮助家长研究对策,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可能人人都是教育家,但是我们班主任却可以通过看专业书籍多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经验。
只要我们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我们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孩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生,以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沟通工作总结 篇8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
1.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
2.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您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现,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
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应该这样做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您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谈话方式随孩子成长变化
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譬如:
●孩子在襁褓之中,家长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家长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家长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家长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家长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家长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家长态度的晴雨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长是否拥有一颗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家长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家长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发展,不要尽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让他觉得辛苦,压力大。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跟您一起去买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话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