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总结 > 工作总结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2024/09/12工作总结

倚栏轩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1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2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与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下,根据我校现有条件,本学期从课程开设、个案咨询、宣传知识及硬件建设四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为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先具体总结如下:

1、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我校教务处组织校选修课的时候,根据我校学生的专业设置和课时安排,我在高二年级申请了两个班级,包括商务类和服务类,每班每周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上课主题并设计课堂,初步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及心理健康选修课的课件。

2、初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本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一学生基本适应学校生活的时候,学管处组织了全校初一初二级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提供了我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同时筛选出需要班主任关注、需要心理辅导等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200人。另外,心理问卷调查进行的过程也是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初步形成过程,该调查问卷除了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外,还涉及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家庭组成类型、学习状况、师生关系,这为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供了有效信息。

3、逐步开展心理个案辅导

在学管处学生日常管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及心理宣传工作的`促进下,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工作逐渐开展起来。前期有问题学生辅导、危机干预辅导等个案。期中考试后进行了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在结果分析后,对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进行了心理干预,其中厌学情况较多,也有人际关系不良、创伤经历处理不当、强迫症状等个案,总之本学期截止到目前,学生个体咨询个案有13个,其中还涉及班主任访谈2个,家长电话咨询1个。

4、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因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开展,因此在全校师生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宣传。首先,十月末利用每周班会时间开展了全校范围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虽然是广播的形式,但至少让学生知道我们学校是有心理健康老师的。其次,在学校校园网上初步建设了“心理咨询校园网专栏”与“心理健康网页”,从“心理常识”、“心理故事”、“心理案例”等方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最后,在团委的支持下,在校报上开设了“心灵驿站”专栏,刊登学校心理新闻或贴近我校学生情况的心理健康信息来创造学校心理健康氛围。另外,本学期后期,在《心理健康月刊》(电子版)中挑选文章,每周为班主任推荐阅读,一定程度上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帮助。

5、简易筹备心理咨询室

在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促进下,在我校现有条件下,为给学生提供信任的安全的咨询环境,将原有的心理咨询室房间收拾出来,现有最基本的桌椅、心理宣传挂纸,另添置了录音笔来辅助辅导过程。

以上是对本学期心理健康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前期工作的反思材料进而指导今后工作更好的开展。

6、通过家长会进行心理教育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利用家长会期间印发宣传资料,为家长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一些心理困惑提供方法和途径,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细致和爱的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工作的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的模式,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3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问题倾向的比例在14.2%-16.4%之间,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2.5%-4.2%之间。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疏导其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除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外,还应加强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性成长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形式决定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活动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是教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可是,在20xx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网联合启动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8699名教师历时10天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82.2%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38.5%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尽管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上网的教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了教师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完善自我。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动力因素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沟通技能,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必要条件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在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所要求的个性和社会性,都与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和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认识,就可能导致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受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而不是受常规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去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教师在了解了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后,就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心理辅导。

(三)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心理障碍。首先应认识到,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其次是人格发展问题,再次是社会适应问题,因而也最易产生厌学症、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及网络综合症等。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将问题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懂得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于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信赖性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父亲和鸟》一文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教会学生与同伴应如何交往。

(二)在师生交往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三)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中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4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比如学生上课不专心,不肯做作业,破坏纪律、小偷小摸、打架骂人等缺点和错误,过去我总是把它们当成道德品质问题,。处理的办法往往是教育,批评警告和处分,结果搞得我自己很不愉快,教育的效果总是欠佳。其实学生身上发生的许多问题行为,并不是由于品德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若将这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作为品德问题来处理,当然会事与愿违。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纠正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耐心询问和了解学生这种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对我袒露心扉,说真话,说实话,这样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我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并且心理健康是处于与身体、环境、活动各系统的相互关系中的。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从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从健康走向更健康,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和修养。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尤其是要博览群书,只有吸收多元文化,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其次要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有益心理健康;再次要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于助人,豁达大度,必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领会到了,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垮;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我们没法给自己加工资,没法给自己减课时,没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认知,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他人,学会在压力状态下自己调适,自我缓解,自我放松、自我完善,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5

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人的全面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养教育的必定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关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欢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各种问题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关心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开展中都必定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开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轻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关心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的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2、个别咨询与辅导。

除了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主要针对学困生、单亲生、寄宿生、留守儿童等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

3、为局部家长进行辅导。

让家长懂得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等常识性的知识。

4、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心理教育。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学习,完成部门规定的任务。

5、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

学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些班级还编排了“校园情景剧”学生通过排练、观看情景剧,懂得了学习、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养的教育,是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6

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人的全面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养教育的必定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关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欢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各种问题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关心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开展中都必定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开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轻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关心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的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2、个别咨询与辅导。

除了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主要针对学困生、单亲生、寄宿生、留守儿童等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

3、为局部家长进行辅导。

让家长懂得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等常识性的知识。

4、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心理教育。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学习,完成部门规定的任务。

5、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

学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些班级还编排了“校园情景剧”学生通过排练、观看情景剧,懂得了学习、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养的教育,是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7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本学期初,我继续担任六年级(1)(2)班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和本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教学方法、策略的交流,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通过一学期的辛勤工作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全部教学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采取的有效措施

首先,开学之初,我认真钻研了教材、研读了教学用书,仔细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针对了解的情况,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并适当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在课前,我认真熟记教案内容,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个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做好每一次的单元测验与课后辅导工作。

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教完每个单元,就立即反馈检测,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单元测验,测验后我认真做出成绩单,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做相应的处理。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现如今办公室、家庭都有电脑了,我注意利用电脑进行学习。在上课时善于从网上搜集各种教学信息,比如在教学“位置的确定”一课时我看了好多网上发表的教学设计、课件、说课,还看了网上的示范课录象,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我的教案、课件。课上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得到了教研组同志们的好评,并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注意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在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加强师生交流,语言还得更有激情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呈现出的新经验、突出的特点

回顾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有优点更有失误和不足。要说优点,那就是我的经验是要提高数学成绩必须做到:

1、将学过的数学公式,性质、概念等必须让学生熟记。这样才能运用它们准确解答数学题,正确解决数学问题。如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体积公式、还有利息公式、出勤率、比例尺等知识必须让学生牢记。

2、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前提。学生只有夯实了基础知识,熟练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才能解答稍难的应用题,也才能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且能做到一题多解。

五、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原因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实践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和中等生的培优的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4、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还不到位,进步不明显。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8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9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比如学生上课不专心,不肯做作业,破坏纪律、小偷小摸、打架骂人等缺点和错误,过去我总是把它们当成道德品质问题,。处理的办法往往是教育,批评警告和处分,结果搞得我自己很不愉快,教育的效果总是欠佳。其实学生身上发生的许多问题行为,并不是由于品德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若将这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作为品德问题来处理,当然会事与愿违。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纠正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耐心询问和了解学生这种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对我袒露心扉,说真话,说实话,这样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我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并且心理健康是处于与身体、环境、活动各系统的相互关系中的。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从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从健康走向更健康,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和修养。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尤其是要博览群书,只有吸收多元文化,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其次要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有益心理健康;再次要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于助人,豁达大度,必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领会到了,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垮;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我们没法给自己加工资,没法给自己减课时,没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认知,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他人,学会在压力状态下自己调适,自我缓解,自我放松、自我完善,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10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比如学生上课不专心,不肯做作业,破坏纪律、小偷小摸、打架骂人等缺点和错误,过去我总是把它们当成道德品质问题,。处理的办法往往是教育,批评警告和处分,结果搞得我自己很不愉快,教育的效果总是欠佳。其实学生身上发生的许多问题行为,并不是由于品德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若将这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作为品德问题来处理,当然会事与愿违。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纠正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耐心询问和了解学生这种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对我袒露心扉,说真话,说实话,这样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我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并且心理健康是处于与身体、环境、活动各系统的相互关系中的。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从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从健康走向更健康,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和修养。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尤其是要博览群书,只有吸收多元文化,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其次要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有益心理健康;再次要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于助人,豁达大度,必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领会到了,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垮;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我们没法给自己加工资,没法给自己减课时,没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认知,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他人,学会在压力状态下自己调适,自我缓解,自我放松、自我完善,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11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问题倾向的比例在14.2%-16.4%之间,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2.5%-4.2%之间。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疏导其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除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外,还应加强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性成长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形式决定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活动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是教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可是,在20xx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网联合启动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8699名教师历时10天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82.2%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38.5%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尽管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上网的教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了教师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完善自我。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动力因素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沟通技能,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必要条件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在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所要求的个性和社会性,都与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和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认识,就可能导致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受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而不是受常规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去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教师在了解了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后,就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心理辅导。

(三)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心理障碍。首先应认识到,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其次是人格发展问题,再次是社会适应问题,因而也最易产生厌学症、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及网络综合症等。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将问题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懂得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于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信赖性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父亲和鸟》一文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教会学生与同伴应如何交往。

(二)在师生交往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三)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中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12

本学期,我校根据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面向全体学生,以互助课堂的研究为切入点,有计划地在课堂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增强学生“助人自助”的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如“阳光心灵故事汇播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区级磨课”以及对孩子们的个案辅导、心理测评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很好地落实了区《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及本校“爱上学校生活,主动和谐发展”的理念……下面,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推进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认真学习,践行先进的教育理论

1、积极参加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培训中认真学习优质课和心理专题讲座,不断丰富自我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学理论水平,有效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每一次教研过后,通过认真撰写高质量的学习心得,不断内化所学知识,以运用和指导课堂的教学。

2、认真研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版),区《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积极在课堂落实这些指导性文件的精神。

3、 利用每周一上午第二三节课教研时间深入开展 “三性课堂”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明确心理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定位以及辅导过程中“助人自助”的原则,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做好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陪伴者。处理学生的问题多从学生本人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避免传统的说教惩罚形式,多与学生开展心灵沟通,这些理念使得学生真正喜欢心理教师,爱上心理课。我们也常常在教研中就遇到的具体案例讨论与不同学生进行更有效沟通的方法。

4、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阅读,主动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生活品质,每周三上午第一节是心理组的集体研读活动,老师们共同品读了《“后茶馆式”教学》《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并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活动,让教育研读活动真正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措施。

5、在课题研究方面,本学期重点结合《基于爱上学校生活的互助课堂》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在教研中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各层面的交流与研讨,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让互助课堂的研讨深入下去,提升组内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加强课堂的学习和研究,提升心理课堂教学水平

1、在上期初步梳理出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本期三位心理老师重点开展了该模式的课堂落实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情感,让学生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精心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讨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体验式活动情境的创设的重要性,无论课前暖身活动,还是案例探讨、头脑风暴,都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巧妙创编,重在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心理课堂上,三位老师结合各年级各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学会沟通,让心靠近”,“做一个快乐的人”, “面对挫折”等活动中,孩子们在快乐自己的同时,学会了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体会了助人自助的快乐;也学会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2、分学段认真开展互助课堂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低段重点是同桌倾听和交流方式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中高段重点是四人及以上小组合作方式的研究。心理老师们结合心理辅导游戏,班级团辅活动,心理情景扮演和故事讨论等活动形式开展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信任……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会了乐观、自信、尊重与分享,这些可喜的进步让我们感到欣慰。

3、本学期,我们组的心理老师有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将这些活动与日常的教学研究巧妙结合,极大地促进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1)20xx年10月23日,xx老师在学校德育处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协作下,积极参加区中小学教师说课大赛,说课主题为《积极交往练本领,赠人玫瑰手留香——我是老师的小帮手》,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做了进一步梳理和提炼。

(2)20xx年10月31日,xx老师承担了学习心理为主题的区级教研课《我的注意力法宝》,这节课在龙二小的四年级九班开展。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倾听的方法,更将此种能力运用到学习和交往中。

(3)20xx年11月18日,xx老师赴无锡献课《自信——隐形的翅膀》。心理组老师积极参与了听课和磨课,和卢老师一起就绘本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研讨,积累了绘本教学的宝贵经验并积极用于中低段课堂的教学实践。

(4)20xx年11月4日 ,xx老师参加市级录像课比赛《“气球”去哪儿》,在磨课的过程中,心理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听评课,共同圆满完成了任务。学生在这节课堂上也学到了怎样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xx年11月28日,xx老师承担了区级教研课《记忆“金钥匙”》,心理组的三位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和磨课过程。在这次教研活动中,xx老师还进行了《我是这样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专题讲座,让参会教师对心理健康课的模式及流程更加清晰,有效指导了全区心理健康老师怎样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受到了与会老师的高度好评。

(6)20xx年12月19日,xx老师赴江油献课《记忆“金钥匙”》,心理组老师积极参与听课,磨课过程。xx老师在xx老师的教学设计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理解,并在课前采用了心理小游戏,极大调动了学生上课的兴趣。

(7)20xx年12月26日,xx老师在实小德育片区开展了《怎样上好心理班会课》的主题讲座,从心理班会课的定义,上课流程,注意措施等环节给片区的班主任做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讲座过程中,蒋老师还进行了有趣的心理小游戏,让讲座在一片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受到了与会老师的高度好评。

4、深入开展“心理小助手”的小专题研究,现在已将“心理小助手”融入班级管理中,每班现有民主推选的几名“心理小助手”,在平时的活动课中,由他们来承担课前静息、课中评价、课后总结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初定的考评细则促进“心理小助手”参与班级快乐管理的兴趣,并加强“快乐小天使”日常工作的指导。在部分班级,“心理小助手”还与“神秘朋友”主题心理活动相结合,坚持让学生每周以神秘朋友的身份写神秘纸条关心自己的朋友,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被人关心和主动关心他人的快乐,学会大胆、主动、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为班级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良好心理氛围。

三、重视习惯培养,提升课堂管理效益

1、我们继续坚持在课堂中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特别是倾听、助人习惯。三位心理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继续探索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发言、合作、积极参与活动等习惯,以促进和谐民主开放尊重的心理课堂氛围的形成。

2、心理教师积极对照“四必须,四不准”的底线要求以及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环节的常规底线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师生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强化,在教学中做到: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深入进行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低中高段心理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目标,做好各段学生过程性评价表的修改工作,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既体现序列性,统一性,又有个人特色,巧妙与各自的课堂管理方式有效结合。

4、本期随着学校品格课题的深入推进,我们在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也将品格课题的研究成果积极运用于课堂管理,在心理课堂管理中呈现了以下一些特色:

(1)在一、二年级培养学生“专注、有序”品格的养成,进一步做好了课前自觉静心,准备习惯的培养。按照要求做到课前、课后五部曲,并用“专注小鹿”进行评价,以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2)课堂中,在各个年级都按照班级具体情况,培养孩子们学会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好习惯。进行了一系列“同理心倾听”的体验活动课,要求孩子们做到同理心倾听五点:“真诚尊重,换位思考,目光专注,语言适量,动作适度”,在活动中练习倾听,教育孩子们认真倾听,学会倾听,再通过坚持评比个人和小组的“专注小鹿”等方法,让孩子们感受静心倾听别样的快乐,落实了孩子们专注倾听习惯的培养,促进了孩子们倾听习惯的进步。

(3)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具体做到了:分年级完善过程性评价表,尽量符合各班的学情,主要在课堂完成过程性评价。在年级内进行班级之间的比赛,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奖励,比如:自由选择一堂课的内容;自由调换座位一节课;让老师少布置一样家庭作业。根据各班孩子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异,在低段坚持采用较生动的“专注小鹿”、“专注达人”等评比活动;中段采取孩子们的表现纳入管理小组及班级职位的争取;高段采取学分制进行自我评价。

四、开展特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

1、各年级结合自我意识,情绪调控,合作竞争,青春期心理辅导等主题开展好特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使学生对心理课堂内容更感兴趣,爱上心理课堂。

2、引入丰富多彩的心理游戏,让各班学生,并在游戏中都能适当放松,学会交流分享,做到大方自信,理解尊重,掌握交往技巧,培养学生真诚、热情、尊重等受人欢迎的品质特征,并强调合作精神,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积极和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在心理课堂之外,充分利用学校心理网站对老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内容的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及时对校内心理健康有关培训及特色活动的开展进行报道,课堂中也提醒学生们积极关注。

4、本期继续认真开展了全校性的“阳光心灵故事汇”播音活动,心理组的三位老师认真准备,结合“同伴交往”这一主题,对孩子们进行了生动的人际交往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中体会到了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会做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五、落实个案辅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心理咨询室开放工作已形成常规,并建立心理健康教师值班制度。心理咨询室每天两个小时的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2:50——1:50为小组团体辅导时间,每天下午4:00——5:00为个别咨询时间。

2、值班教师一是做好学生预约及咨询教师安排工作;二是负责悄悄话信箱的回复工作;三是个别咨询及团体辅导的资料整理、归档。本期按以下值班安排进行了辅导工作:xx(第1、3、7、10、13、16、19周),赖晓梅(第2、4、8、11、14、17、20周),xx(第5、9、12、15、18、21周)。

3、三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利用心理活动课,以及课后各种途径积极去了解了学生们大致的心理状况,便于及时筛选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与班主任沟通,及时开展个别辅导工作。在咨询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循心理咨询的流程,耐心、细致地对心理压力较大或有潜在的心理负担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这些同学都是先预约,分管老师与他单独咨询,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心灵得到了抚慰,情绪得到了调控。同时认真作好学生咨询个案的记录、分析和整理工作。

4、重视个案研究工作,并将箱庭游戏引入个案辅导,围绕各阶段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箱庭辅导工具,对孩子们进行了心理辅导,并收集整理好每次辅导的记录表格、照片、学生反馈资料,形成了有价值的个案研究材料。还充分利用心理教研时间定期进行箱庭疗法理论学习研讨,并对个案辅导、团体辅导进行定期交流,使我们的辅导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13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问题倾向的比例在14.2%-16.4%之间,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2.5%-4.2%之间。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疏导其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除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外,还应加强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性成长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形式决定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活动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是教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迫切性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可是,在20xx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网联合启动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8699名教师历时10天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82.2%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38.5%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尽管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上网的教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了教师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完善自我。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显示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动力因素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沟通技能,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必要条件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在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所要求的个性和社会性,都与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和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认识,就可能导致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受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而不是受常规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去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教师在了解了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后,就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心理辅导。

(三)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心理障碍。首先应认识到,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其次是人格发展问题,再次是社会适应问题,因而也最易产生厌学症、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及网络综合症等。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将问题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懂得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于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信赖性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父亲和鸟》一文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教会学生与同伴应如何交往。

(二)在师生交往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三)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中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篇14

健康的心理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时代在发展,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里一名心理教师,常常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心理困惑,也就常常感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一个学期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感觉收获颇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们共同的交流研讨,吸取了很多实际经验,这是单纯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

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养、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我希望自己成为虽不耀眼,但足以照彻孩子心灵的一束光!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学习及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正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我校今年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中,从领导到教师都在日常的工作始终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观念发生变化:

以前,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很少听到过“心理健康”、“心理辅导”这样的词,随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进行,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教师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这样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2、教师心理健康得到丰富: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使教师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

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3、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全校所有班级都不定期地开设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针对我校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就安排了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学生早恋等问题、完善性格、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学会学习等内容。所有这些班级的上课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穿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这种灵活机动的内容安排形式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有助于他们自己解决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困惑,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实行了任课教师走近学生制,家访制,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与老师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在课后师生间的咨询性质的交流得以实现,并把很多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4、教学科研方面。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完成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如何对家庭危机而造成的学生心理障碍进行调整,以及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不良习惯等问题。我们不定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以获得共识,并针对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不断的调查和研究中,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并主动研究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前景比较乐观。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特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学生,对教师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逐步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训,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老师既能胜任教学业务,还要能担当一个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当然,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目前还处于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阶段,但它毕竟迈出了第一步,可以说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面。虽然今后该如何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仍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常识的艰苦过程,但我们相信,有学校领导及广大师生的继续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