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倚栏轩整理的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精选12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1
来报社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从学生过渡到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让我更快地成长了。
现在,可以说,我熟悉酉阳比熟悉黔江多。虽然在黔江生活了20xx年,但是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她知之甚少。但是,酉阳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个工作的地方那么简单。每天,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报道,需要关注。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一件事,关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这个职业,让我能够更快地熟悉酉阳、了解酉阳,关注着她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刚来的时候,说的是“你们酉阳”,现在,已经习惯了说“我们酉阳”。
一年时间以来,熟悉了这个城市,融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因为努力不够,学习不够。一直对她了解得不深,不透。对工作,同样。以前,为了鞭策自己,所以告诉自己,“要将工作当作事业,将事业当作人生。”可是,惭愧的是,我没有做到。记者这个称呼,有的时候,感觉是辜负了的。
到目前为止,工作上,谈不上什么成绩。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时政记者。如何将时政新闻做好,一直在寻找,但是,一直也没做好。缺乏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缺乏对大局的判断力,把握不住“势“的走向,决定了我发现不了好新闻。
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开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会,回来之后,我只按照常规写了会议报道,对会议中的许多新闻点却视而不见。最后,在熊老师的提点下,才将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和聘请100名安全生产信息员另写了两篇新闻。从那以后,每次开会的`时候,总要先问自己,这次会议有没有别的新闻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逐渐让自己能够跳出会议写会议。
下半年,希望能够多深入基层,希望报社策划的“青年记者住农家进园区上工地”中有我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以来,没怎么下过乡,即使去,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再加上从小的农村生活经历比较少,对于下乡总有一点心理难关没过。但是,通过上个月下大溪、下板溪,虽然大溪是和小欧一块去的,板溪也比较近,但是,采访都转换了一种方式,绕过当地政府,直接和老百姓接触,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比如大溪,一直是和领导一起去看的,台地结构漂亮,现在老百姓的建房积极性表面看起来也很高,但是,和他们接触之后才发现,台地的问题很多,甚至会影响到移民的生命安全。这便是真正的基层。或者政府做事了,但是,老百姓始终是弱者。这一点,应该向欧道路学习。他以专业的态度报道了岩峰村的现状,又以悲悯的情怀为岩峰小学做了实事。
这两次采访,让我对深入基层采访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不算真正地沉下去了,但是我相信,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不会走得那么畏首畏尾,会走的更远、更深层次一些。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2
很快,我走上了记者这个工作岗位就已经满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中,我感受到了记者的光荣与责任,也领教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得到过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也有过错误和过失。在这里,我先要感谢每一名在工作过程中向我伸出过援手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让我成长,给我宽容。
其实在这一年的时间当中,我的职业角色也发生过不少细微的变化,但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确是在大民生做社会新闻记者这一年多的时光。是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了记者身上的那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也是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做一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力。在这些日子里,我作为一名名新闻工作者和同事一起见证了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看到了很多社会中的丑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的明白,作为一名社会新闻工作者身上所承担的那种责任。
很多时候,社会新闻记者所关注的并不是奥运会、神九飞天这样的大新闻,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关注民生,立足于小,以小见大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吸引着我一直在坚持下去。也许是那种参与时代进程和亲临现场的.刺激感,也许是能和许多牛人面对面倾谈的宝贵机会,也许是能够走南闯北增长见识练就一番高谈阔论,也许是能够探索某个事件内在规律和真相的成就感,也许就
是上文提到的那种义愤感和社会责任感,也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报酬……总而言之,真正能够和这个行业内在共鸣的人,一定是需要生命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存在感的。
每一次直播连线和现场报道的场景如今都能在我眼前浮现。也正是在这些工作中洒下的汗水让我渐渐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与满足。战高温、追查黑心商贩、帮助扛包妈罗根连、见证城市的发展变化,每一条新闻看起来都是那么鲜活和值得我记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专注于提高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争取用加倍的努力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因为仅仅有一年工作经验的我还有太多的不足和欠缺。
我很欣慰,因为如今我依然对电视事业有着一份理想和热情,我也相信在这份理想的热情的支持下,我能够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做得更好,为电视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3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
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除了体验到记者这个"无冕之王"职业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 1篇。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当然在这期间,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热线电话,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4
我叫aaa、是bb市广播电视发展中心职工。自20xx年5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电视台新闻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现就个人业务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汇报。
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各级政府与广大群众的纽带、同时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既感到光荣、同时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为了使自己能够胜任这一岗位、我时刻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平时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熟练掌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时刻保证采访工作的正确方向。利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如《新闻学理论》、《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专业书籍、并不断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新闻采访理论水平。坚持每天认真观看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边学边实践、使自已学到的每一点先进技术都落到实处。
新闻采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领导的政务活动占据了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台里的一名骨干记者、我参与此类活动的机会也就非常多。我认为、每一次新闻报道、都是传达贯彻领导意图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参加政务活动采访、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大意。也就是说要时刻做到:脑勤、腿勤、耳勤。对领导的思路要了然于心、这样才不会出错。去年以来、由于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领导政务活动的采访任务也就特别繁重。一年来、自己参加的政务采访多达200余次、在镜头的拍摄采集和稿件的撰写上做到了万无一失、工作受到了局台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完成好政务活动采访报道的同时、我还注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去挖掘一些鲜活的新闻素材进行报道。特别是随着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这类新闻素材可谓是遍地开花、层出不穷。但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拍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记者是否能够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20xx年、我在充分调研和精心策划后、先后创作了《农业产业化致富千万家》、《商标注册为农民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等报道、都获得了不错的好评。20xx年、我又拍摄了一起《农家门前办车展》的新闻报道、反映我市栲栳镇正阳村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一份耕耘伴随的是一份收获。几年来、我的多篇稿件先后在省台播发。比如反映永济芦笋产业发展的稿件《永济十二万亩芦笋开始采收》、反映我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稿件《长旺背冰闹元宵》、反映我市城市建设辉煌成就的稿件《樱花绚烂春满蒲坂》等。在运城市台发稿数量更多、年平均在六十条以上。部分稿件先后获省、运城市大奖。比如:新闻稿《农业产业化致富千万家》先后获省级优秀新闻奖二等奖、运城优秀新闻奖二等奖;新闻稿《商标注册为农民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先后获省级优秀新闻奖三等奖、运城优秀新闻奖一等奖;新闻稿《农家门前办车展》先后获省级优秀新闻奖二等奖、运城优秀新闻奖二等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采访、展示了我市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提高了我市的对外知名度、也让许许多多的群众从中受益、这些才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肯定。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综合素质还不全面、现场出镜是自己最大的弱项和短板、同时在拍摄写作上还需再提高;再有就是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强、习惯了派新闻的工作方式、在找新闻上缺乏主观能动性;第三是报道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自己不断地创新提高。总之成绩只属于过去、今后工作的道路还很漫长。正如古人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也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是自己能够胜任新闻记者这一崇高的职业、也为我台新闻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电视台记者20xx年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尤其是在20xx年的新闻报道中、时间更是过得特别快。回顾这一年的新闻工作、我个人可谓感受良多、既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这一年中、我与的和领导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落实、从中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在领导的部署和指点下、完成了很多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工作。
在去年的4月份、天津首届“津洽会”期间、面对本市有历以来、规模最大、品牌阵容最强的展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会展的前期报道和各项活动中去。从3月中旬就开始为“津洽会”的前期报道开辟专栏、本人在对“津洽会”的报道中也受益匪浅。据统计、快报经济部共在“津洽会”期间跟踪报道了2xxx篇新闻、完整、真实的记载了“津洽会”的盛况和成果。并受到市商务委和报业集团领导的好评。此外、经济部还积极参与到“津洽会”的活动中去、与“津洽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城市.聚焦连锁加盟”以及“天津车展评选”等多个精彩的活动。真正做到关注事实、并参与事实。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并从中对报道大型活动新闻和现场纪实有了很多的体会、增强了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正是报社给了我这样的参与和学习机会。在去年7月报社为增强版面可读性和新闻的力度、鼓舞的士气、在报社的各新闻部门
中间开展了当日新闻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的积极性。在这次活动中、在领导的指教和策划下、我的几篇稿件也有幸获奖、但回顾获奖的经历却感慨万千。其中、狗不理在海外遭遇抢注的报道、功夫在于平日于口内的积极联系和多新闻的不懈追踪。而探秘商场假货内幕的稿件、获奖原因主要是能够生动、深刻的挖掘行业内幕。该稿件报道后、也引起了市商业部门、市工商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主管部门还特此对本市商业市场进行了更严格的强化管理。这我从中也体会到、作为一名与事实、新闻和服务社会中紧密而有益的联系。随后、我的又一篇报道、关于对本市商家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调查、也获得了好评。并且部门随后还专门开设了关注未成年人消费的专题报道。但在撰写这些新闻报道的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受到部门领导和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受到个人能力的限制、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我也经常漏洞百出、有时还会犯错别字、语句不通等很低级的错位、如果没有领导和的把关、就不会有合格满意的报道。去年中秋节前夕、作为快报经济部负责商业的、我也积极的与行业不盟联系、通过报社给予的优厚条件、与家乐福超市进行了月饼置换。使得报社20xx、在中秋节前夕每人都能有月饼与家人共享佳节。而在这些与外界积极交流的活动中、部门领导总是给予最大能效的支持、使得对外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经济部能够促成很多活动的主要因素。在一年一度报纸发行的高峰期、报纸的发行量对于今年快报的成长至关重关乎我们每个切身利益的大事。在报社部署的整个发行工作中、我虽然完成了订阅的定额、但在订阅数量上、与部门的其他一些仍有差距、这还需要在今年的新闻采访工作中、与各部门各企业间加强协作、再接再厉。此外、在个人工作方面、我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例如、对新闻点的把握方面、有时脑筋比较死、对市场现象的捕捉不够及时和灵敏。在日常采访中虽能够主动积极跑动、但对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这些都将阻碍作为一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稿件撰写方面有时还存在粗枝大叶和偷懒的毛病、这些都应该在今年的新闻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此外、在今年的新闻采访工作中、还应该加强采访的深入、透过问题的表面对加强深入报道、而不能将新闻仅仅停留在消息快、不漏词的初级阶段。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5
摄像记者、你准备好了吗?
电视记者、一般分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两种。出镜记者要求高、因为在镜头前露面、把自己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人们就会品头论足、所以这一类记者必须懂得自律、丝毫不能出错、否则就成了观众批评的靶子。摄像记者则不然、他的真实水平一般观众看不到、因为他站在镜头的后面;而电视画面又是动态形式、观众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换成另一幅画面了。所以人们看电视往往只顾及看内容、至于这些镜头是谁拍的、镜头质量怎么样、一般不会深究。
其实、业内对电视摄像记者的水平、还是有许多衡量标准的、比如技术标准、思想标准等。而摄像记者要符合这些标准、还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准备。本文只谈谈其中的“职业品格”问题。
一、勇敢。
一名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首先应当“勇”字当头、吃苦耐劳、富于牺牲精神。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摄像记者没有出镜记者风光、却比出镜记者辛苦。风里来雨里去、项严寒冒酷暑、披星戴月、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都是摄像记者的必备课。
1995年6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摄像记者朱邦录在南京拍摄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的节目时、室外温度为摄氏38度、朱邦录的手臂因为长时间暴晒而灼起水泡。然而为了保护设备、他把采访单位提供给他遮阳、擦汗用的大毛巾、披在了摄像机机身上、自己却顶着烈日继续工作。
20xx年9月2日、为了拍摄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寻找远去的家园》的空中镜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摄像记者赵群力、乘坐一架超轻型蜜蜂3C飞机、前往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及古村落的大学村执行拍摄任务、不幸发生坠机事故、遇难身亡。赵群力是在和平环境中献出的生命、至于在战争环境中牺牲的摄像记者、就更多了。
勇敢的另一面、是敢于直面现实。电视靠镜头说话、你拍到好镜头、节目就做的深刻、拍不到好镜头、节目的思想性就会削弱。而在中国、电视记者往往肩负着推动国家法制进程的使命。法律尚未涉及的社会领域、常常需要记者们去报道和曝光、以此对建立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起到推动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付出代价。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摄像记者、为了反映社会丑恶现象、便常常与各种不法之徒周旋。他们除了正常拍摄以外、还经常使用“隐藏”拍摄的方式、将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公布于众。做这类事很冒险、记者们常常需要“深入虎穴”、险象丛生。这对于记者来说、的确是个考验、但关键时刻也能看出记者坚强勇敢的职业品格。
二、敏锐。
敏锐有两种含义。一是快拍、勤拍。摄像记者不能偷赖、每到一个地方采访、你要比出镜记者更忙、更紧张。会摄像的记者、在采访现场常常先开机、后关机。只有这样、你才能捕捉到精彩而生动的细节镜头。
1999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违法乱纪乱收乱罚》的节目、反映山东省微山县工商局目无法纪、乱收乱罚的事件。记者采访此事时、正值一位被处罚者到工商局说理、在局长张存港的授意下、保安人员就在工商局门口对这位上访者大打出手。此时、摄像记者正在楼上等待采访张存港、听到外面喧哗、扛着摄像机就跑到楼顶、把保安打人的镜头拍了下来。尽管从业务的角度看、这组镜头拍得并不完美、但它具有真实性和震憾力、让观众难以忘怀。由于摄像记者抓拍了很多现场感很强的镜头、为这一期节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画面支撑。
敏锐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敏于发现。摄像记者与出镜记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想让节目做得既深刻又好看。但要做到这一点、摄像记者除了技术上要有过硬的本领外、还要能够抓拍到具有思想内涵的画面。一句话、你要学会发现有意味和表现力强的电视画面。业内人都知道、在新闻采访的紧急情况下、摄像记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留下影像、而不是画面的质量。也就是说、只要发现有用的精彩画面、你不妨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拍下来。
比如《焦点访谈》栏目曾做过一期反映基层非法收购棉花的节目、在采访的过程中、当地的非法棉花加工点事先知道记者要去、就把棉花藏了起来、连机器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记者走到办公室、看到茶杯还是热的、还有一件没来得及穿的衣服、说明这里的人是仓皇离去的、于是摄像记者当即把这些拍了下来。之后在院里又碰到几位工人、他们说是来玩的、但头上还挂着棉花的飞絮、说明这里刚刚生产过、于是摄像记者又把他们头上的棉絮拍了下来。这些镜头在后期编辑中都用上了、它使节目深刻了许多、具有不容辩驳的事实力量、也增加了节目的思想性。
三、精湛。
如果说摄像记者的前两种品格、是针对思想而言的、那么精湛的品格、就是对摄像记者的技术提出的要求了。
所谓精湛、首先是让镜头符合技术标准。这本应是电视记者的份内事、但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画面、常常会出现构图、采光、推拉摇移、起幅落幅、乃至水平线平不平的问题。多半摄像记者外出采访不带三角架;没有三角架的画面、镜头拍得总是摇摇晃晃。记者采访当然可以不带三角架、但那是在紧急情况下。而在我们这样的现实环境中、记者却很少会遇到“紧急情况”。所以、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摄像记者、最基本的东西、是先用三角架拍稳每一个镜头;然后再讲究点画面的艺术性、让镜头富于美感;再就是遵守摄像机的操作程序、勤校白平衡、多录一些有用的现场音响、以备后期编辑之用。总之、要让你的.镜头看上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精湛的另一层含义、是有艺术追求。这种要求是比技术要求更高。许多新闻纪录片的记者、都具备这种职业品格。他们为了拍到好镜头、常常在拍摄现场耐心守候很长时间、因此、其作品中的画面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性、有些镜头之美、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
四川电视台有个纪录片记者叫王海兵、他的《藏北人家》、《深山船家》、《山里人家》等纪录片作品、都曾获得过海内外大奖。作品之所以受青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镜头拍得美、拍得耐人寻味。为了获取这些镜头、他经年累月泡在大山深处、寻找拍摄的最佳良机。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你几乎找不到画面的瑕疵。
四、融洽。
融洽的第一点、是团队意识。有些电视节目组外出采访时、阵容强大、门类齐全、策划、编导、出镜记者、摄像记者、录音、照明、制片、司机、浩浩荡荡一大批人。摄像记者在里面是很重要的一员。因为、镜头是否有足够的的信息量、是否能打动观众、是否体现美感、是否有足够的数量供编导在编辑时选用、都取决于摄像记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所以他在摄制队伍中举足轻重。然而一个节目做成功、因素又不全在摄像记者、其他人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比如、你要从行驶的汽车里拍“移摄”镜头、司机能否把车速开匀、也是保证镜头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说明司机的技术和工作责任心、也是摄像记者拍好镜头的部分因素。实际上、每一期电视节目能否获成功、摄制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都很重要、这就是团队精神。而摄像记者要拍到好镜头、也得依赖这种团队精神。正是这个原因、有经验的摄制组在一起做节目的时候、总是和大家一起策划方案、一起努力工作、一起总结经验。
融洽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理解。说这个问题、是想让摄像记者明白自己在摄制组的角色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体现团队精神。尽管我们反复说摄像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在以编导为中心的摄制队伍中、他最终仍是服从的角色。这个服从、其实是节目意图的服从、但它往往体现在服从编导(或出镜头记者)的指挥上面。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求得大家保持一致的工作方向、让每个人都明确、我需要做什么事、怎样才能使节目更好、更出色。当然、服从的前提是理解、也就是说、摄像记者投入工作的第一件事、就需要明确我该做什么、我应当怎么做。心中有了意图、工作的效率就高、工作的质量就好。当然、摄像记者对节目的理解、也不是被动的理解、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执行节目的意图、另一方面还要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前面介绍的一些摄像记者、之所以能拍到精彩的细节镜头、就是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
五、责任。
摄像记者的责任、上面已谈到一些、这里说它的另一层含义。
首先、要把镜头当史料拍。说到史料、我们首先会想到档案馆或博物馆里的书本和报刊。其实再过若干年、摄像记者现在拍摄的电视画面、也就成了史料。未来的历史、很可能就是一部活的影像历史。当年新闻前辈们为报刊进行采编时、谁都没有把自己笔下的东西看成是史料、但现在它们都成了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所以、今天我们拍摄的这些镜头、其实就是后人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活的影像资料。倘若后人看到的、都是些不合格的电视镜头、那我们除了汗颜、再说后悔都没有用。所以、为了给未来留下好的影像、我们现在就要高质量地把电视画面当史料来拍。这是责任。
其次、让所有的镜头降低成本。今天的电视已经成为产业。要做强做大这个产业、必须学会处理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在尽可能低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也是摄像记者应该面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你拍摄的镜头质量越差、报废率就越高、它的成本也就越大。反之、镜头的质量越好、使用率就越高、成本也就能降下来。现在、一些电视台为了降低拍摄成本、甚至建立了镜头资料库、将质量好的镜头素材入库储存、以便同一镜头多处使用。所以、为了多拍一些高质量的镜头入库、也为了在镜头拍摄中减少浪费、记者们还须认真再认真、努力再努力。这也是一种责任。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6
摄像记者、你准备好了吗?
电视记者、一般分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两种。出镜记者要求高、因为在镜头前露面、把自己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人们就会品头论足、所以这一类记者必须懂得自律、丝毫不能出错、否则就成了观众批评的靶子。摄像记者则不然、他的真实水平一般观众看不到、因为他站在镜头的后面;而电视画面又是动态形式、观众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换成另一幅画面了。所以人们看电视往往只顾及看内容、至于这些镜头是谁拍的、镜头质量怎么样、一般不会深究。
其实、业内对电视摄像记者的水平、还是有许多衡量标准的、比如技术标准、思想标准等。而摄像记者要符合这些标准、还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准备。本文只谈谈其中的“职业品格”问题。
一、勇敢。
一名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首先应当“勇”字当头、吃苦耐劳、富于牺牲精神。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摄像记者没有出镜记者风光、却比出镜记者辛苦。风里来雨里去、项严寒冒酷暑、披星戴月、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都是摄像记者的必备课。
1995年6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摄像记者朱邦录在南京拍摄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的节目时、室外温度为摄氏38度、朱邦录的手臂因为长时间暴晒而灼起水泡。然而为了保护设备、他把采访单位提供给他遮阳、擦汗用的.大毛巾、披在了摄像机机身上、自己却顶着烈日继续工作。
20xx年9月2日、为了拍摄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寻找远去的家园》的空中镜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摄像记者赵群力、乘坐一架超轻型蜜蜂3C飞机、前往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及古村落的大学村执行拍摄任务、不幸发生坠机事故、遇难身亡。赵群力是在和平环境中献出的生命、至于在战争环境中牺牲的摄像记者、就更多了。
勇敢的另一面、是敢于直面现实。电视靠镜头说话、你拍到好镜头、节目就做的深刻、拍不到好镜头、节目的思想性就会削弱。而在中国、电视记者往往肩负着推动国家法制进程的使命。法律尚未涉及的社会领域、常常需要记者们去报道和曝光、以此对建立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起到推动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付出代价。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摄像记者、为了反映社会丑恶现象、便常常与各种不法之徒周旋。他们除了正常拍摄以外、还经常使用“隐藏”拍摄的方式、将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公布于众。做这类事很冒险、记者们常常需要“深入虎穴”、险象丛生。这对于记者来说、的确是个考验、但关键时刻也能看出记者坚强勇敢的职业品格。
二、敏锐。
敏锐有两种含义。一是快拍、勤拍。摄像记者不能偷赖、每到一个地方采访、你要比出镜记者更忙、更紧张。会摄像的记者、在采访现场常常先开机、后关机。只有这样、你才能捕捉到精彩而生动的细节镜头。
1999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违法乱纪乱收乱罚》的节目、反映山东省微山县工商局目无法纪、乱收乱罚的事件。记者采访此事时、正值一位被处罚者到工商局说理、在局长张存港的授意下、保安人员就在工商局门口对这位上访者大打出手。此时、摄像记者正在楼上等待采访张存港、听到外面喧哗、扛着摄像机就跑到楼顶、把保安打人的镜头拍了下来。尽管从业务的角度看、这组镜头拍得并不完美、但它具有真实性和震憾力、让观众难以忘怀。由于摄像记者抓拍了很多现场感很强的镜头、为这一期节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画面支撑。
敏锐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敏于发现。摄像记者与出镜记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想让节目做得既深刻又好看。但要做到这一点、摄像记者除了技术上要有过硬的本领外、还要能够抓拍到具有思想内涵的画面。一句话、你要学会发现有意味和表现力强的电视画面。业内人都知道、在新闻采访的紧急情况下、摄像记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留下影像、而不是画面的质量。也就是说、只要发现有用的精彩画面、你不妨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拍下来。
比如《焦点访谈》栏目曾做过一期反映基层非法收购棉花的节目、在采访的过程中、当地的非法棉花加工点事先知道记者要去、就把棉花藏了起来、连机器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记者走到办公室、看到茶杯还是热的、还有一件没来得及穿的衣服、说明这里的人是仓皇离去的、于是摄像记者当即把这些拍了下来。之后在院里又碰到几位工人、他们说是来玩的、但头上还挂着棉花的飞絮、说明这里刚刚生产过、于是摄像记者又把他们头上的棉絮拍了下来。这些镜头在后期编辑中都用上了、它使节目深刻了许多、具有不容辩驳的事实力量、也增加了节目的思想性。
三、精湛。
如果说摄像记者的前两种品格、是针对思想而言的、那么精湛的品格、就是对摄像记者的技术提出的要求了。
所谓精湛、首先是让镜头符合技术标准。这本应是电视记者的份内事、但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画面、常常会出现构图、采光、推拉摇移、起幅落幅、乃至水平线平不平的问题。多半摄像记者外出采访不带三角架;没有三角架的画面、镜头拍得总是摇摇晃晃。记者采访当然可以不带三角架、但那是在紧急情况下。而在我们这样的现实环境中、记者却很少会遇到“紧急情况”。所以、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摄像记者、最基本的东西、是先用三角架拍稳每一个镜头;然后再讲究点画面的艺术性、让镜头富于美感;再就是遵守摄像机的操作程序、勤校白平衡、多录一些有用的现场音响、以备后期编辑之用。总之、要让你的镜头看上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精湛的另一层含义、是有艺术追求。这种要求是比技术要求更高。许多新闻纪录片的记者、都具备这种职业品格。他们为了拍到好镜头、常常在拍摄现场耐心守候很长时间、因此、其作品中的画面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性、有些镜头之美、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
四川电视台有个纪录片记者叫王海兵、他的《藏北人家》、《深山船家》、《山里人家》等纪录片作品、都曾获得过海内外大奖。作品之所以受青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镜头拍得美、拍得耐人寻味。为了获取这些镜头、他经年累月泡在大山深处、寻找拍摄的最佳良机。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你几乎找不到画面的瑕疵。
四、融洽。
融洽的第一点、是团队意识。有些电视节目组外出采访时、阵容强大、门类齐全、策划、编导、出镜记者、摄像记者、录音、照明、制片、司机、浩浩荡荡一大批人。摄像记者在里面是很重要的一员。因为、镜头是否有足够的的信息量、是否能打动观众、是否体现美感、是否有足够的数量供编导在编辑时选用、都取决于摄像记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所以他在摄制队伍中举足轻重。然而一个节目做成功、因素又不全在摄像记者、其他人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比如、你要从行驶的汽车里拍“移摄”镜头、司机能否把车速开匀、也是保证镜头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说明司机的技术和工作责任心、也是摄像记者拍好镜头的部分因素。实际上、每一期电视节目能否获成功、摄制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都很重要、这就是团队精神。而摄像记者要拍到好镜头、也得依赖这种团队精神。正是这个原因、有经验的摄制组在一起做节目的时候、总是和大家一起策划方案、一起努力工作、一起总结经验。
融洽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理解。说这个问题、是想让摄像记者明白自己在摄制组的角色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体现团队精神。尽管我们反复说摄像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在以编导为中心的摄制队伍中、他最终仍是服从的角色。这个服从、其实是节目意图的服从、但它往往体现在服从编导(或出镜头记者)的指挥上面。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求得大家保持一致的工作方向、让每个人都明确、我需要做什么事、怎样才能使节目更好、更出色。当然、服从的前提是理解、也就是说、摄像记者投入工作的第一件事、就需要明确我该做什么、我应当怎么做。心中有了意图、工作的效率就高、工作的质量就好。当然、摄像记者对节目的理解、也不是被动的理解、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执行节目的意图、另一方面还要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前面介绍的一些摄像记者、之所以能拍到精彩的细节镜头、就是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
五、责任。
摄像记者的责任、上面已谈到一些、这里说它的另一层含义。
首先、要把镜头当史料拍。说到史料、我们首先会想到档案馆或博物馆里的书本和报刊。其实再过若干年、摄像记者现在拍摄的电视画面、也就成了史料。未来的历史、很可能就是一部活的影像历史。当年新闻前辈们为报刊进行采编时、谁都没有把自己笔下的东西看成是史料、但现在它们都成了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所以、今天我们拍摄的这些镜头、其实就是后人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活的影像资料。倘若后人看到的、都是些不合格的电视镜头、那我们除了汗颜、再说后悔都没有用。所以、为了给未来留下好的影像、我们现在就要高质量地把电视画面当史料来拍。这是责任。
其次、让所有的镜头降低成本。今天的电视已经成为产业。要做强做大这个产业、必须学会处理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在尽可能低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也是摄像记者应该面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你拍摄的镜头质量越差、报废率就越高、它的成本也就越大。反之、镜头的质量越好、使用率就越高、成本也就能降下来。现在、一些电视台为了降低拍摄成本、甚至建立了镜头资料库、将质量好的镜头素材入库储存、以便同一镜头多处使用。所以、为了多拍一些高质量的镜头入库、也为了在镜头拍摄中减少浪费、记者们还须认真再认真、努力再努力。这也是一种责任。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7
时光匆匆,voc广播站记者部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工作已接近尾声,各方面工作也已经进入了总结阶段。回顾这一学期以来记者部的整个工作历程,有过艰辛的付出,也有过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欣慰。这一切都见证着记者部的成长。voc记者部始终秉承“传播先进文化,服务全院师生”的宗旨,以“笔尖舞者,挥毫泼墨”的智慧和“打造cisisu第一文笔单位”的目标,团结创新,务实敬业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宣传、采访、报道学院相关活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将从部门建设、常规工作、存在不足和目标规划等方面对记者部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规划如下:
一、部门建设
(1)招新工作
为保证记者部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期初始,我部便依照惯例,主要针对本院的大一新生进行了招新工作。本次招新为记者部加入了17名新成员,这些新成员都是从笔试和面试两轮审核中脱颖而出的,各有所长。通过招新工作的顺利展开,为记者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部门培训
为使所有成员得到相应的锻炼,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我部在新成员试用期间,对全体新生记者进行了通讯、采访等专场培训,对通讯稿和采访稿的格式及写作技巧等内容进行了学习,并以对学院各活动实际报道的形式展开了实践。要求成员按质按量的完成各类稿件的练笔,提升了学生记者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逐渐成熟,基本掌握本部门的工作,也让他们尽快熟悉部门的工作流程,习惯记者的工作方式,适应学生组织的生活,同时也及时的安排人员对各项活动的跟踪报道。
(3)分组工作并验收成果
为更好的完成采访报道工作,我部实行老成员带领新成员的方式分组完成工作。部门负责人将划分明确的责任领域,并落实到人,将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和完成。并在每周例会上总结每组工作完成情况,以此激励成员踏实工作,提高效率。
二、常规工作
(1)每星期定期开展例会
记者部每星期都组织召开例会,促使记者部内成员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并通过交流了解近期学校各项活动情况,促使记者部更好的开展各类活动。例会中,对表现突出的成员予以表扬,对表现欠佳的成员予以批评指正,促进工作的开展。
(2)日常工作
记者部认真高效的开展和完成各项学院大小活动的新闻报道和采访等日常工作
开学初,积极团结和配合团委其他部门做好09级新生入学工作,对迎新工作积极采访报道,迎新工作顺利展开。
对学院日常新闻,如09级新生拔河比赛,寝室文化艺术节,女生节,中文演讲比赛等作了相应的即时采访与报道工作。
双选会上有我们积极奔走的身影:学院20xx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我们记者部的记者积极拍照,做采访,写报道。工作业绩成效显著,得到了学院师生和招聘单位的广泛好评,展示了校园记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11月期间,记者部成员对学院学术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口译大赛等做了准确及时高效的新闻报道和现场采访工作。
11月份期间,对学院的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联赛持续关注,进行报道。
12月,对学院元旦晚会,外语歌王大赛等大型晚会的相关准备和前期彩排及现场情况做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现场采访工作。
(3)其他工作
为凸显记者部文字特色,展现“笔尖舞者,挥毫泼墨”的智慧,我部积极向学院网站及院刊投稿,协助宣传办对学院活动进行了报道,并有数篇文章刊登于学院网站及院刊。
本学期由记者部创意,建立了voc校园之声广播站博客,方便各部门之间联系与交流。为广播站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三、存在不足
回顾记者部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历程,一路走来,记者部在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收获了成长,工作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成绩,记者部的相关报道,使本学院学生更了解学院活动。当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不足,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对于学院的动态关注不够,成员对新闻的敏锐程度不够,有些信息来源渠道没有沟通好,导致信息的滞后。
专访工作的进度滞后。因老成员的管理及与新成员之间的'合作上出现了部分脱节,部分成员偶尔的积极性不够,跟踪活动的主动性不够。导致专访在本学期开展情况欠佳。
对于摄影记者的照片上交传递工作还不够及时。
组织的效率有待提高。本学期,记者部在派发杂志等集体活动中,存在组织无序等问题。
记者部在创新方面还不足,只是沿袭了一些原部门的活动,缺乏创新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部将在下学期不断的改进,将部内的纪律建设放在重点位置,同时提高记者部的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力争在各项工作上有较大的突破。
四、目标规划
针对记者部已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尽全力改正与提升。
要保证信息来源渠道的畅通,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对于摄影记者的照片上交传递工作还不够及时的情况,新学期我们将对这一方面进行改善。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作好自身宣传与落实。加强对成员新闻素质培养,加强其文笔功底的培养,不断提高记者部成员捕捉信息、新闻撰写等的能力。
新学期针对专访进行再次培训,并有效寻找有效的专访对象开展专访工作。并组织其向院刊投稿,展现记者部的特色。积极配合好学校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在安排工作计划的同时,将根据学院团委领导老师的要求指导适时地安排具体的工作。
新的学期我们将重点强调部门纪律与集体荣誉感。对不按规定严格工作的成员,依照记者部部门条例进行严格管理。建设优秀、和谐的部门文化。我们会尽力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使新老成员有强烈的部门归属感,有高昂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对不按规定严格工作的成员,依照记者部部门条例进行严格管理。
在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创新,希望在下学期记者部能够有展示部门文化的机会和平台,加强部门创新建设。例如征文比赛等特色活动等。
在下学期尽量开展一些对外交流活动。可以联系周边高校广播站或者其他社会媒体机构开展一些有利于增长记者专业知识的联谊活动或社会实践,以开拓校园记者的眼界,由此增强记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达到学有所用,促使部内记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五、总结与展望
记者部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不管是成绩或是不足都已成为历史。新的学年我们将不断的改进,立足本职,加以创新。在新的学期里,记者部作为voc校园之声广播站的中坚力量,将会踏实的开展工作,探求科学的部内管理模式,开展有价值的实践创新活动,并提高成员们的专业水平,使记者部真正为全院师生服务。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8
摄像记者、你准备好了吗?
电视记者、一般分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两种。出镜记者要求高、因为在镜头前露面、把自己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人们就会品头论足、所以这一类记者必须懂得自律、丝毫不能出错、否则就成了观众批评的靶子。摄像记者则不然、他的真实水平一般观众看不到、因为他站在镜头的后面;而电视画面又是动态形式、观众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换成另一幅画面了。所以人们看电视往往只顾及看内容、至于这些镜头是谁拍的、镜头质量怎么样、一般不会深究。
其实、业内对电视摄像记者的水平、还是有许多衡量标准的、比如技术标准、思想标准等。而摄像记者要符合这些标准、还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准备。本文只谈谈其中的“职业品格”问题。
一、勇敢。
一名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首先应当“勇”字当头、吃苦耐劳、富于牺牲精神。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摄像记者没有出镜记者风光、却比出镜记者辛苦。风里来雨里去、项严寒冒酷暑、披星戴月、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都是摄像记者的必备课。
1995年6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摄像记者朱邦录在南京拍摄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的节目时、室外温度为摄氏38度、朱邦录的手臂因为长时间暴晒而灼起水泡。然而为了保护设备、他把采访单位提供给他遮阳、擦汗用的大毛巾、披在了摄像机机身上、自己却顶着烈日继续工作。
20xx年9月2日、为了拍摄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寻找远去的家园》的空中镜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摄像记者赵群力、乘坐一架超轻型蜜蜂3C飞机、前往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及古村落的大学村执行拍摄任务、不幸发生坠机事故、遇难身亡。赵群力是在和平环境中献出的生命、至于在战争环境中牺牲的摄像记者、就更多了。
勇敢的另一面、是敢于直面现实。电视靠镜头说话、你拍到好镜头、节目就做的深刻、拍不到好镜头、节目的思想性就会削弱。而在中国、电视记者往往肩负着推动国家法制进程的使命。法律尚未涉及的社会领域、常常需要记者们去报道和曝光、以此对建立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起到推动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付出代价。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摄像记者、为了反映社会丑恶现象、便常常与各种不法之徒周旋。他们除了正常拍摄以外、还经常使用“隐藏”拍摄的方式、将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公布于众。做这类事很冒险、记者们常常需要“深入虎穴”、险象丛生。这对于记者来说、的确是个考验、但关键时刻也能看出记者坚强勇敢的职业品格。
二、敏锐。
敏锐有两种含义。一是快拍、勤拍。摄像记者不能偷赖、每到一个地方采访、你要比出镜记者更忙、更紧张。会摄像的记者、在采访现场常常先开机、后关机。只有这样、你才能捕捉到精彩而生动的细节镜头。
1999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违法乱纪乱收乱罚》的节目、反映山东省微山县工商局目无法纪、乱收乱罚的事件。记者采访此事时、正值一位被处罚者到工商局说理、在局长张存港的授意下、保安人员就在工商局门口对这位上访者大打出手。此时、摄像记者正在楼上等待采访张存港、听到外面喧哗、扛着摄像机就跑到楼顶、把保安打人的镜头拍了下来。尽管从业务的角度看、这组镜头拍得并不完美、但它具有真实性和震憾力、让观众难以忘怀。由于摄像记者抓拍了很多现场感很强的镜头、为这一期节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画面支撑。
敏锐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敏于发现。摄像记者与出镜记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想让节目做得既深刻又好看。但要做到这一点、摄像记者除了技术上要有过硬的本领外、还要能够抓拍到具有思想内涵的画面。一句话、你要学会发现有意味和表现力强的电视画面。业内人都知道、在新闻采访的紧急情况下、摄像记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留下影像、而不是画面的质量。也就是说、只要发现有用的精彩画面、你不妨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拍下来。
比如《焦点访谈》栏目曾做过一期反映基层非法收购棉花的节目、在采访的过程中、当地的非法棉花加工点事先知道记者要去、就把棉花藏了起来、连机器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记者走到办公室、看到茶杯还是热的、还有一件没来得及穿的衣服、说明这里的人是仓皇离去的、于是摄像记者当即把这些拍了下来。之后在院里又碰到几位工人、他们说是来玩的、但头上还挂着棉花的飞絮、说明这里刚刚生产过、于是摄像记者又把他们头上的棉絮拍了下来。这些镜头在后期编辑中都用上了、它使节目深刻了许多、具有不容辩驳的事实力量、也增加了节目的思想性。
三、精湛。
如果说摄像记者的前两种品格、是针对思想而言的、那么精湛的品格、就是对摄像记者的技术提出的要求了。
所谓精湛、首先是让镜头符合技术标准。这本应是电视记者的份内事、但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画面、常常会出现构图、采光、推拉摇移、起幅落幅、乃至水平线平不平的问题。多半摄像记者外出采访不带三角架;没有三角架的画面、镜头拍得总是摇摇晃晃。记者采访当然可以不带三角架、但那是在紧急情况下。而在我们这样的现实环境中、记者却很少会遇到“紧急情况”。所以、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摄像记者、最基本的东西、是先用三角架拍稳每一个镜头;然后再讲究点画面的艺术性、让镜头富于美感;再就是遵守摄像机的操作程序、勤校白平衡、多录一些有用的现场音响、以备后期编辑之用。总之、要让你的镜头看上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精湛的另一层含义、是有艺术追求。这种要求是比技术要求更高。许多新闻纪录片的记者、都具备这种职业品格。他们为了拍到好镜头、常常在拍摄现场耐心守候很长时间、因此、其作品中的画面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性、有些镜头之美、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
四川电视台有个纪录片记者叫王海兵、他的《藏北人家》、《深山船家》、《山里人家》等纪录片作品、都曾获得过海内外大奖。作品之所以受青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镜头拍得美、拍得耐人寻味。为了获取这些镜头、他经年累月泡在大山深处、寻找拍摄的最佳良机。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你几乎找不到画面的瑕疵。
四、融洽。
融洽的第一点、是团队意识。有些电视节目组外出采访时、阵容强大、门类齐全、策划、编导、出镜记者、摄像记者、录音、照明、制片、司机、浩浩荡荡一大批人。摄像记者在里面是很重要的一员。因为、镜头是否有足够的的信息量、是否能打动观众、是否体现美感、是否有足够的数量供编导在编辑时选用、都取决于摄像记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所以他在摄制队伍中举足轻重。然而一个节目做成功、因素又不全在摄像记者、其他人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比如、你要从行驶的汽车里拍“移摄”镜头、司机能否把车速开匀、也是保证镜头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说明司机的技术和工作责任心、也是摄像记者拍好镜头的部分因素。实际上、每一期电视节目能否获成功、摄制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都很重要、这就是团队精神。而摄像记者要拍到好镜头、也得依赖这种团队精神。正是这个原因、有经验的摄制组在一起做节目的时候、总是和大家一起策划方案、一起努力工作、一起总结经验。
融洽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理解。说这个问题、是想让摄像记者明白自己在摄制组的角色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体现团队精神。尽管我们反复说摄像记者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在以编导为中心的摄制队伍中、他最终仍是服从的角色。这个服从、其实是节目意图的服从、但它往往体现在服从编导(或出镜头记者)的指挥上面。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求得大家保持一致的工作方向、让每个人都明确、我需要做什么事、怎样才能使节目更好、更出色。当然、服从的前提是理解、也就是说、摄像记者投入工作的第一件事、就需要明确我该做什么、我应当怎么做。心中有了意图、工作的效率就高、工作的质量就好。当然、摄像记者对节目的理解、也不是被动的理解、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执行节目的意图、另一方面还要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前面介绍的一些摄像记者、之所以能拍到精彩的细节镜头、就是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
五、责任。
摄像记者的责任、上面已谈到一些、这里说它的另一层含义。
首先、要把镜头当史料拍。说到史料、我们首先会想到档案馆或博物馆里的书本和报刊。其实再过若干年、摄像记者现在拍摄的电视画面、也就成了史料。未来的历史、很可能就是一部活的影像历史。当年新闻前辈们为报刊进行采编时、谁都没有把自己笔下的东西看成是史料、但现在它们都成了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所以、今天我们拍摄的这些镜头、其实就是后人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活的影像资料。倘若后人看到的、都是些不合格的电视镜头、那我们除了汗颜、再说后悔都没有用。所以、为了给未来留下好的影像、我们现在就要高质量地把电视画面当史料来拍。这是责任。
其次、让所有的镜头降低成本。今天的电视已经成为产业。要做强做大这个产业、必须学会处理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在尽可能低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也是摄像记者应该面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你拍摄的镜头质量越差、报废率就越高、它的成本也就越大。反之、镜头的质量越好、使用率就越高、成本也就能降下来。现在、一些电视台为了降低拍摄成本、甚至建立了镜头资料库、将质量好的镜头素材入库储存、以便同一镜头多处使用。所以、为了多拍一些高质量的镜头入库、也为了在镜头拍摄中减少浪费、记者们还须认真再认真、努力再努力。这也是一种责任。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9
很快,我走上了记者这个工作岗位就已经满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中,我感受到了记者的光荣与责任,也领教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得到过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也有过错误和过失。在这里,我先要感谢每一名在工作过程中向我伸出过援手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让我成长,给我宽容。
其实在这一年的时间当中,我的职业角色也发生过不少细微的变化,但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确是在大民生做社会新闻记者这一年多的时光。是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了记者身上的那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也是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做一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力。在这些日子里,我作为一名名新闻工作者和同事一起见证了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看到了很多社会中的丑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的明白,作为一名社会新闻工作者身上所承担的那种责任。
很多时候,社会新闻记者所关注的并不是奥运会、神九飞天这样的大新闻,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关注民生,立足于小,以小钧大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吸引着我一直在坚持下去。也许是那种参与时代进程和亲临现场的刺激感,也许是能和许多牛人面对面倾谈的.宝贵机会,也许是能够走南闯北增长见识练就一番高谈阔论,也许是能够探索某个事件内在规律和真相的成就感,也许就
是上文提到的那种义愤感和社会责任感,也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报酬……总而言之,真正能够和这个行业内在共鸣的人,一定是需要生命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存在感的。
每一次直播连线和现场报道的场景如今都能在我眼前浮现。也正是在这些工作中洒下的汗水让我渐渐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与满足。战高温、追查黑心商贩、帮助扛包妈罗根连、见证城市的发展变化,每一条新闻看起来都是那么鲜活和值得我记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专注于提高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争取用加倍的努力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因为仅仅有一年工作经验的我还有太多的不足和欠缺。
我很欣慰,因为如今我依然对电视事业有着一份理想和热情,我也相信在这份理想的热情的支持下,我能够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做得更好,为电视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10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尤其是在20xx年的新闻报道中、时间更是过得特别快。回顾这一年的新闻工作、我个人可谓感受良多、既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在去年的4月份、天津首届“津洽会”期间、面对本市有历以来、规模最大、品牌阵容最强的展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会展的前期报道和各项活动中去。从3月中旬就开始为“津洽会”的前期报道开辟专栏、本人在对“津洽会”的报道中也受益匪浅。据统计、快报经济部共在“津洽会”期间跟踪报道了2xxx篇新闻、完整、真实的记载了“津洽会”的盛况和成果。并受到市商务委和报业集团领导的好评。此外、经济部还积极参与到“津洽会”的活动中去、与“津洽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城市.聚焦连锁加盟”以及“天津车展评选”等多个精彩的活动。真正做到关注事实、并参与事实。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并从中对报道大型活动新闻和现场纪实有了很多的体会、增强了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关乎我们每个切身利益的大事。
此外、在个人工作方面、我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例如、对新闻点的把握方面、有时脑筋比较死、对市场现象的捕捉不够及时和灵敏。在日常采访中虽能够主动积极跑动、但对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这些都将阻碍作为一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稿件撰写方面有时还存在粗枝大叶和偷懒的毛病、这些都应该在今年的新闻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11
很快,我走上了记者这个工作岗位就已经满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中,我感受到了记者的光荣与责任,也领教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得到过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也有过错误和过失。在这里,我先要感谢每一名在工作过程中向我伸出过援手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让我成长,给我宽容。
其实在这一年的时间当中,我的职业角色也发生过不少细微的变化,但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确是在大民生做社会新闻记者这一年多的时光。是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了记者身上的那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也是这份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做一名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力。在这些日子里,我作为一名名新闻工作者和同事一起见证了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看到了很多社会中的丑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的明白,作为一名社会新闻工作者身上所承担的那种责任。
很多时候,社会新闻记者所关注的并不是奥运会、神九飞天这样的大新闻,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关注民生,立足于小,以小钧大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吸引着我一直在坚持下去。也许是那种参与时代进程和亲临现场的刺激感,也许是能和许多牛人面对面倾谈的宝贵机会,也许是能够走南闯北增长见识练就一番高谈阔论,也许是能够探索某个事件内在规律和真相的成就感,也许就
是上文提到的那种义愤感和社会责任感,也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报酬……总而言之,真正能够和这个行业内在共鸣的人,一定是需要生命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存在感的。
每一次直播连线和现场报道的场景如今都能在我眼前浮现。也正是在这些工作中洒下的汗水让我渐渐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与满足。战高温、追查黑心商贩、帮助扛包妈罗根连、见证城市的发展变化,每一条新闻看起来都是那么鲜活和值得我记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专注于提高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争取用加倍的努力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因为仅仅有一年工作经验的我还有太多的不足和欠缺。
我很欣慰,因为如今我依然对电视事业有着一份理想和热情,我也相信在这份理想的热情的支持下,我能够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做得更好,为电视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视台记者工作总结 篇12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尤其是在20xx年的新闻报道中、时间更是过得特别快。回顾这一年的新闻工作、我个人可谓感受良多、既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也还感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在去年的4月份、天津首届“津洽会”期间、面对本市有历以来、规模最大、品牌阵容最强的展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会展的前期报道和各项活动中去。从3月中旬就开始为“津洽会”的前期报道开辟专栏、本人在对“津洽会”的报道中也受益匪浅。据统计、快报经济部共在“津洽会”期间跟踪报道了2xxx篇新闻、完整、真实的记载了“津洽会”的盛况和成果。并受到市商务委和报业集团领导的好评。此外、经济部还积极参与到“津洽会”的活动中去、与“津洽会”组委会共同主办了“城市.聚焦连锁加盟”以及“天津车展评选”等多个精彩的活动。真正做到关注事实、并参与事实。我本人也从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并从中对报道大型活动新闻和现场纪实有了很多的体会、增强了写作能力、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关乎我们每个切身利益的大事。
此外、在个人工作方面、我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例如、对新闻点的把握方面、有时脑筋比较死、对市场现象的捕捉不够及时和灵敏。在日常采访中虽能够主动积极跑动、但对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这些都将阻碍作为一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稿件撰写方面有时还存在粗枝大叶和偷懒的毛病、这些都应该在今年的新闻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