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总结 > 总结范文 > 正文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2024/07/22总结范文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精选8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1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对我们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 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这次新课程通识培训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学习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前。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提供一些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有些知识我们可以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使我们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要避免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另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 学无止境 师生间多种交流的重要 努力研究教与学的重要 思考教与学新理念。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2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是“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落实写字教学,为孩子开启一扇“妙笔生花”的书法之门。

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课堂落实写字环节,在课堂上教会孩子观察,抓住典型字例,引导孩子总结规律,注重细节,教会孩子议字。

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那如何才能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落实写字环节在常态课中,老师往往比较注重阅读理解,而把写字环节放在最后,有时间则写,没时间就随便讲几句,甚至让孩子自己照样子写一写就过去了,五到十分钟的书写时间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写字环节放在课前或者课中,老师应重视写字的重要性。在低段,尤其是一、二年级,更要把大笔时间花在写字上,学生对生字进行观察,正确书写的过程其实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既学到了书写技巧,又记住了生字新词,一举两得。

在写字教学中,“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则是亲笔做示范给学生看。"这种示范在低段临贴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但如果操作不当,会流于形式而不见实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做好示范,应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教会孩子观察。“字一半是看会的”。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范本和对示范。先教学生观察范本的方法步骤,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比如,教学“听、唱”这两个生字时,问学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再引导孩子总结出左右结构的字,大都是左窄右宽的。接着教会孩子观察教师的范写,引导他们分析教师所写的范字,验证理论知识,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书写技法和规律。

第二,抓住典型字例,引导孩子总结规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既要节约时间,又要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教学“听,唱”两字,引导孩子发现这两个字的“口”字旁在整个字中的位置在左上边,再出示一些例字“吗,呢,叶”等字,口也占据左上边,从而总结出:“口”字旁在左边的,“口”字都靠做上边写,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口”在右边的字,都靠着右下边写。这样教学生字的书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第三,注重细节。所谓细节,就是书写时毛笔运动的具体环节和细小动作。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细节,突出细节。学生单独临帖临不像的.主要原因是读帖不细心,临写不入微,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或不易查觉的细微特征,如方圆﹑提按﹑藏露﹑转折﹑曲直﹑疾徐,疏密的变化常常视而不见,简单带过。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把写字的速度放慢,让学生仔仔细细观摩“慢镜头”,对待那些书写感不强的孩子,教师要手把手地教,甚至握着孩子的手写字,让其体验什么叫做“运笔轻”,撇重起笔,渐轻,出锋收笔等等。

第四,议字。教会孩子议字,即评看字。学生书写后,要有评议环节,可以是写得漂亮的字,也可以是写得不够规范的字,供大家评议,评议的根据就是第一个步骤中观察汉字时讲到的要点。刚入学的孩子,给他评议的根据要简单明了,一两条足以。

比如,横平竖直是否做到,压线笔是否到位等,以后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地议字。

二、让“书”香四处飘逸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书写氛围。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好的生长,学习环境,通过环境影响孩子的观念。

第一,以身作则的写好汉字,教师在上课,批改,示范中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让学生在耳传目染中明白:时时刻刻都要认真对待汉字朋友。传递给孩子一种认真的态度,对书写的重视,对内容的重视,对孩子的尊重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更是以老师为模仿的主要对象,看到老师这么认真地对待书写,他们也会效仿。美观的字还能够在孩子心目中确立美的雏形,让孩子产生对于美的喜悦和追求,持之以恒,便可陶冶心灵,变化气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名家引领。在教室中悬挂书法家的名作,让孩子欣赏这些,从而模仿怎样才能写好汉字。

第三,在舆论中诱导孩子正确书写汉字。每一次批改生字抄写本后进行反馈,把写的好的同学的作业给大家欣赏,树立榜样。大家的夸赞,既是对孩子良好书写的肯定与激励,更是其他孩子的引导。良好的书写氛围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写好字的浓厚兴趣。

三、在活动中激趣

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孩子书写汉字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引导,孩子的行为就可能成为短期的应付,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自觉的坚持天天进行练习。用我国著名书法家练习写汉字的故事,动画片教育孩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写好字的高峰。在写汉字的进程中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通过的,只有从基本的点横竖撇捺开始,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真正写好自己的字。不能操之过急,否则适得其反。经常在班级或年段开展书写竞赛等活动,如定期举办书写竞赛。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举办书法展。一学期展两次,并邀请家长参观指导。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调动孩子对书写的内驱动力。

四、课内外相结合。

学生在校时间有限,专靠课堂教学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的习字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因此需要有课外练写时间,作为课内的延伸和补充。可以给学生选择与教材配套的字贴,在课外练写。对于课外练写的字,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布置,练到哪里算哪里,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练写,比较自由,学生也会特别喜欢。

同时对学生作业中的书写严格要求,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对出现的问题要个别指导,不能撒手不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写字兴趣。例如:

1、小红花鼓励。教师在批改学生课外练写或作业时,在好字旁边画上一朵小红花,以此作为鼓励,还可以写几句鼓励的话,“进步了”“小小书法家”等,激励的效果会更明显。

2、开设“作业之星”专栏。选出优秀、进步的作业,并注以评语贴在墙壁上,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对写字较好、进步较大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而且为写字较差、进步小的同学提供了奋斗的目标。良好的课外练写是对课内书写的锦上添花,它会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把字写好。

注重书法,不仅是为了提高人的书写水平,这更一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审美、陶冶性情、培养习惯的课程。课堂中的书写教学仅仅是孩子们学习书法的开始,教师要为学生终生的书写习惯做好铺垫,为孩子打开一扇触摸书法艺术之门,使学生的“第二张脸”笑得更加灿烂!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3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对我们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 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这次新课程通识培训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学习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前。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提供一些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有些知识我们可以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使我们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要避免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另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 学无止境 师生间多种交流的重要 努力研究教与学的重要 思考教与学新理念。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4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 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5

20xx年8月30日,顺德区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教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她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并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我们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行,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20xx年以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扩展为“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衡对接。

例如:从学段的目标来看,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这样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的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培养自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敢于表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音乐在所有学科当中是唯一当众表现自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6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 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7

20xx年8月30日,顺德区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教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她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并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我们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行,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20xx年以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扩展为“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衡对接。

例如:从学段的目标来看,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这样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的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培养自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敢于表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音乐在所有学科当中是唯一当众表现自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小学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8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 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