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倚栏轩整理的全市经济工作总结(精选8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1
今年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集中工作力量,狠抓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发展平台,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国资监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生产效益同步提升。
上半年,面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工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吃紧和企业资金紧缺等不利因素,市上先后两次召开了煤电油运工作协调会,制订了缓解煤电油运总体偏紧的对策措施。市经委充分发挥职能,综合运用监测分析等调控措施,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工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增长。元至五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49亿元,同比增长24.78%;完成工业增加值20.72亿元,占年计划的44.65%,同比增长25%,在全省排名位居第三,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6.2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47.39亿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占年计划的50.6%,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可以实现“双过半”的目标任务。重点行业中,煤炭、电力行业增势平稳,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至5月底,煤炭、电力两大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42%,同比增长23.96%。分县(区)看,灵台、泾川、华亭3县增速超过30%,分别达到50.2%、37.2%和32.8%;静宁、崆峒、崇信3县(区)增速超过20%,分别达到27.3%、26.4%和24.2%;庄浪县同比增长11%。主要工业产品产销良好,止5月底,生产煤炭851.79万吨,同比增长3.95%;发电45.01亿千瓦时,增长11.6%;生产水泥56.76万吨,增长13.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7.35亿元,同比增长36.4%;产销率为94.6%,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预计六月底,生产煤炭1199万吨,同比增长4.3%;发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16.5%;生产水泥81.6万吨,同比增长8.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增长幅度较大。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6.37亿元,占年计划的42.79%,同比增长32.49%;实现利润3.33亿元,占年计划的52.05%,同比增长10.73%;实现利税7.22亿元,占年计划的45.49%,同比增长22.62%。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3.6亿元,占年计划的51.3%,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3.75亿元,占年计划的58.5%,同比增长17.6%;实现利税8.67亿元,占年计划的54.6%,同比增长16.4%。
2、工业投资明显加快,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抓大项目、兴大产业、办大企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项目责任制,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区)及大企业、大集团搞技改、上项目。由于工作措施到位,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投资规模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2亿元,占计划20亿元的65.1%。全市48项重点项目大部分进展良好,市上协调主抓的13项重点项目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占全年计划的70%。其中:华能发电公司二期工程征用土地260亩,完成围墙建设、土建工程招标及烟囱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投资7.18亿元;崇信发电公司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完成投资3.53亿元,占年计划3亿元的117.7%,主厂房基础浇铸、烟囱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良好;华亭煤业集团大柳煤矿有限公司24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计划的40.8%;崇信新安煤矿9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计划6600万元的45.5%,3月18日国家正式核准;华亭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落实开行贷款18.7亿元,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5亿元,订购设备7.3亿元;华天投资公司二甲醚项目完成厂区“五通一平”工程,正在委托有关部门进行环评和安评,完成投资1160万元;750kv输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安徽海螺集团2×4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完成征地783亩,订购设备10台,完成投资6900万元;虹光公司磁控管批量生产改造项目已建成,正在做验收准备工作;泾川丰泰棉业5万纱锭百台织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作量800万元,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设备安装及试生产;华亭发电公司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虹光公司超高频电真空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已完成项目初设。全市7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40万元,园区(集中区)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其中3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较快,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上半年,七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新入驻工业项目19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过亿元项目3个。
3、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一是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积极筹备召开了全市节能工作会议,对全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市政府与各县(区)、有关部门,市经委与有关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全年计划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1项,总投资8.2亿元,预计上半年完成投资3.64亿元,其中华能发电公司1-4号机组脱硫改造、华亭煤业集团陈家沟150万吨洗煤厂、祁连山水泥公司窑头燃烧器改造等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三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了土立石灰窑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关闭土立石灰窑138座,淘汰落后石灰产能120万吨,年可节约标煤30万吨,减少各种废气烟尘排放817.6吨,有效地改善了境内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缓解节能减排工作压力,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新建项目提供一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和发展空间。四是加强能源利用统计人员培训。于6月中旬举办了全市能源利用统计培训班,邀请省统计局专家对7县(区)经济局、统计局及全市规模以上80户重点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统计利用人员业务水平,有效纠正了部分企业能源利用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
范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按照节能宣传“五进”要求,积极指导、配合县(区)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悬挂横幅40条,制作宣传牌60余幅,印发宣传资料30000多份,使节能工作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预计上半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2.702吨标煤,比上年降低4.52%;万元生产总值电耗达到1398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6.09吨标煤,比上年降低5.02%。
4、抗震救灾扎实推进,企业重建进展良好。
四川汶川5.12地震波及我市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及时认真地贯彻省市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急行动,精心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动员各级干部和企业职工,扎实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加快企业灾后重建步伐。一是快速反应,研究安排抗震救灾和灾情调查工作。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迅速全面落实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地震灾害对工业企业损害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深入开展了企业灾情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抗震救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使全市工业战线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进。二是认真搞好地震受灾核查,摸准受灾情况。先后深入受灾企业,认真摸底调查,及时汇总上报情况。进一步靠实灾情核查核实工作责任,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加强与县(区)衔接,建立了工业企业灾情统计明细台账,保留了企业受灾原始影像资料,保证了灾情核查核实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到全面摸排、不重不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整个核查工作底子清、情况明。三是认真组织编制工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组织力量精心编制了《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在广泛征求县(区)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严格审查、层层把把关,及时报送,为全市制定《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四是积极指导企业恢复生产,全力保障供应。采取以企业自救为主,县(区)主管部门指导协调的办法,分企业制定恢复生产方案,及时指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截止6月19日,因灾停产的30户企业中,已有29户企业恢复生产或基本恢复生产,1户企业预计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与此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灾后重建物资保障暨受损企业恢复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调度,安排组织全市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企业开足马力,保证生产正常运营,为灾后重建、迎峰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
5、国资监管得到加强,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上半年,围绕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内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基本情况专题调查。一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善了资产评估、转让工作程序。对涉及企业改制、破产、转让国有资产(股权)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评估,会议审定后予以核准,提高了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二是进一步做好企业统计评价工作。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了统计快报。三是按照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划》等相关规定,开展了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对企业办理变动和注销产权登记、增减变动、国有资本分布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使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至XX年年底,全市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45户,其中市属监管企业23户,委托县(区)监管企业22户。45户企业中国有企业37户,国有控股企业1户,国有参股企业7户。资产总额13.89亿元,负债总额8.56亿元,国有资产总额9.54亿元,净资产3.4亿元。全市属国资委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中,国有资本9.68亿元,其中市县属企业2.68亿元,对外长期投资资产7亿元,为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
6、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进展顺利,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开展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按照市委试点办的要求,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促提高,分析检查深剖析,解决问题求实效,完善制度活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启迪思维,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理论学习,认真开展“五查”活动,深入进行个案剖析,一些工业发展的难题得到破解。一是工业发展思路得到优化。认真贯彻落实4月29日工业强省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积极筹备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确定了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牵头制定了煤电化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规划、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新型建材业发展规划4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使全市工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得到优化,为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机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务、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委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汶川地震发生后,机关党员干部和直属企业职工自觉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委机关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共损款32.27万元,捐物6725件,价值约6.5万元,763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51404元,为对口帮助的泾川县党原乡修建水塔一座。在开展“百千万创业实践”活动中,机关党员积极响应,勇跃捐款1.28万元,对庄浪县水洛镇32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帮助村镇制定完善了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建议。三是一些突出问题得到
有效解决。按照“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梳理的18条意见建议,下功夫加以研究解决。其中,6个具体问题中,目前已解决4个,正在解决和办理的1个,已汇报市政府正在提出方案的1个;7个微观经济类问题中,正在解决的1个,已制定解决正在组织实施的1个;已经安排提出解决办法的5个;对于宏观政策类问题的5个,已全部纳入近期筹备工业强市会议的相关方案、规划和指导意见准备解决。
从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电煤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影响了全市的工业增速;二是铁路运输持续紧张,运力趋紧,电石、铁合金、果汁等产品库存积压,直接影响了煤炭、冶炼等行业产能提升;三是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和通胀压力的双重影响,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渠道狭窄,流动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四是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个别企业出现新的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难度加大。五是企业灾后重建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全市30户受损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5420.6707万元,目前仍有1户企业未恢复正常生产,已基本恢复生产的企业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六是受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等因素制约,工业节能潜力非常有限,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围绕全年预期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落实。
1、圆满完成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推动工业发展更科学。一是积极筹备召开好全市工业发展大会。精心筹划准备,争取7月上旬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印发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3个指导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研究制订煤电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业4个专项规划,为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二是要认真落实工业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之后,要把贯彻大会精神作为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内容,逐项落实好工作任务。7月底前,深入县(区)、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督查,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好工作措施,指导县(区)、企业抓好工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三是要下功夫解决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眼推进和谐建设,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广、处理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科学发展观活动归纳梳理的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挂号”整改落实。
2、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改进调控方式方法。坚持规范管理与应急协调并重,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并重,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是坚持月度、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准确判断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监测、预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协调会议,通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阶段性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力度。在抓好全部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控力度,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运行速度和效益情况。重点抓好建成投产项目的达产达标工作,按照企业改扩建形成的生产能力,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核定产能,力争全市原煤产能核定达到2200万吨以上,发电量产能核定达到105亿千瓦时。三是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突出重点抓“两头”,一头抓亏损大户的减亏、扭亏工作,一头抓盈利大户的增盈工作。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强化资金和成本管理,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销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全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铁路运力协调和电煤供应工作,努力缓解铁路运输“瓶颈”,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和物资有序运输;认真研究解决煤电联营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电煤供应矛盾,保证火电企业发电用煤不出现问题。
3、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强化对工业园区的指导。一是随时了解掌握和研究解决工业项目建设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年确定的48个重点工业项目,要按照“抓主抓重、分类指导”的原则,逐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责任领导,形成良好的项目推动机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超额完成20亿元的投资计划。对市上重点调度的13个骨干工业项目,积极协调,跟踪服务,保证完成建设目标。二是切实抓好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指导尚未完成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华亭、静宁工业园区和崇信、灵台、庄浪县工业集中区,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计划,认真搞好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建设规划、产业规划修编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园区(集中区)提出编制时限要求,在完成县级初审的基础上组织做好市级评审工作,确保年底前各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和环评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评审。切实抓好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招商引资机制,找准发展优势,集中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更多的配套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工业园区,重点抓好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入园建设,全面完成年初计划。三是认真抓好技术创新、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落实。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关于技术创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帮助引导企业多汇报、多争取省上资金扶持,确保专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节约能源、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新产品,完成年初确定的开发新产品20项,培育省级名牌产品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的目标任务。
4、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一是继续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紧紧围绕“十大节能工程”,切实抓好节能工程和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完善企业能源统计与计量制度,组织开展节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努力扩大经济总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加快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开发,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扶持现有非煤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集群,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四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全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做好5户水泥企业和3户造纸企业的破产关闭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五是加大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市节能减排治污集中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全面督查重点耗能、污染企业的达标治理、节能减排项目落实和各项措施到位情况,严肃查处一批节能减排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监察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对企业能耗进行动态监测,认真开展检查、评估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挖掘节能潜力。六是加快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进程。围绕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积极探索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与兰州大学等高校衔接,尽快完成全市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5、全力抓好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处理,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步伐。一是集中精力,解决好直属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加强与工商等部门衔接联系,尽快办理原普业公司、电机公司、友谊革制品总厂、锅炉厂、制革厂、安装公司等6户破产终结企业的工商注销手续。积极研究政策,妥善解决好原复合肥厂的遗留问题。加强与社保部门衔接,完成退休的进中心内退人员医疗保险办理工作。加快工作进度,认真做好二轻公司综合办公楼及土地使用权的挂牌出让工作,协助落实部分失业人员失业金申领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办理事宜,尽快终结破产清算工作。二是妥善解决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移交后的遗留问题。研究制定3户下划企业的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好已移交的家属院供电、供水及物业管理事宜和原友谊革制品总厂、安装公司两户企业家属院供暖管网接口衔接问题。完成原电机公司190户、友谊革制品总厂32户住户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三是尽快完成直属各企业破产清算财务收支内审工作,委托审计部门对委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四是建立健全已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指导企业通过对公司章程的修订完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与运作,发挥好职代会及工会在公司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在优化产品结构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定期督查了解全市企业改革规范完善及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筹备召开好全市企业改革改制总结暨表彰会议。
6、集中抓好工矿企业灾后重建工作,奠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按照《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加强协调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协调解决恢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重点企业,积极协调安全、环保等部门对企业受灾厂房、设备等进行检测,全力指导企业在确保安全和环保的情况下尽快恢复生产。二是落实争取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目前初步确定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项目31项,其中维修加固类项目18项、拆除重建类项目13项,概算项目所需投资6924.8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和省上补助3708.1万元。对于确定的这些项目,组织专门力量,一方面加强与市发改委衔接,确保工业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列入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项目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经委汇报,争取落实国家、省上灾后重建项目补助和资金扶持。加大对重建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建设质量,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
7、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抓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机制。积极汇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中心,搭建国有资产运营平台,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权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营运体系,为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提供有力保证。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国资监管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紧紧围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方面,尽快制订出台《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报请市政府审议后组织实施,从根本上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制度。配合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市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和分红有效途径,进一步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工业发展聚集财力。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2
一、20xx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20xx年,全市工业系统按照年初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8553”计划,围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联姻国企、战略入晋,壮大“三个方阵”、提升“四个梯队”三大工作重点,努力应对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业经济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基础上的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工业经济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一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在运行中努力消化煤炭资源整合、焦炭市场价格波动、铁路运力紧张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4.8亿元,同比增长18.8%;产品销售收入完成407.8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利税43.2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1%。从主要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看,“8553”确定的八大产业销售收入完成382.2亿元,同比增长23.2%。突出的是:煤炭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了19%,全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市工业第一大产业;焦化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税12.7亿元,同比增长17.2%,产量突破800万吨,机焦比重达到80%;冶金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20.4%,实现利税1.6亿元,同比增长438.6%,生铁产量超过130万吨,粗钢产量达61万吨,结束了我市有铁无钢历史;食品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利税1.7亿元,同比增长131.8%。
(二)结构调整项目落地卓有成效
去年我们围绕项目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字号企业联姻,先后与中煤集团、一汽集团、金能集团、建桥集团、兖矿集团等谋求战略合作、项目落地;积极组织参加“两洽会”(沪洽会、港洽会)和“两区”项目开发,以项目为载体,谋求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扩张;继续推进“8553”工业调产计划,紧抓几个骨干项目,谋求重大项目的突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8553”计划50个骨干项目,总投资461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46项,其中续建32项,新开工14项;20xx年完成投资55.8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7.3亿元,已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25项,新增销售收入33亿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8%。“两洽会”(沪洽会、港洽会)和“两区”开发项目,先后共签定175项,总投资852.19亿元,协议引进资金392.9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21个,占全部签约项目的69.14%,总投资758.86亿元,占全部总投资的88.05%,引进资金325.3亿元,占全部引进资金的82.8%。到年底开工建设项目59项,到位资金33.22亿元,其中引资到位资金11.02亿元。 “沪洽会”项目14个,总投资85.76亿元,引进资金33.4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2项,总投资81.66亿元。开工建设7项,到位资金13.7亿元,其中引进外来资金2.35亿元;“港洽会”项目59个,总投资473.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420.8亿元,引进资金255亿元。开工建设的项目14项,占签约项目总数的39.1%,已到位资金2.74亿元,其中引资到位资金5813万元;自签项目,除沪、港和两区项目之外,各县(区、市)自签项目79项,其中工业项目55项,总投资135.9亿元,引进资金39.7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9项,已到位资金7.1亿元,其中引资资金6.89亿元;“两区”项目,共23项,总投资123.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8项,总投资120.5亿元,借贷资金87.7亿元。目前开工建设9项,已到位资金9.68亿元,其中借贷到位资金1.2亿元。可以说去年是我市项目的丰收年。
(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势头向好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成建制和规模工业园区已经发展到15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3个(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次工业园、祁县东观科技工业园),进入省经委规划的工业园区6个(山西医药园、安泰工业园、中煤九鑫工业园、榆社化工园、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xxxx工业新区),其它还有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开发区纺机工业园、太谷玛钢工业园、太谷医药园、灵石两渡工业园、左权工业园等6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按形成的种类划分,有适应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如榆次工业园、xxxx工业新区等;有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延伸产业链形成的工业园区,如安泰工业园、榆社化工园、中煤九鑫工业园等;有以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工业园区,如开发区医药园、纺机工业园、太谷玛钢工业园、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形成,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平台,为城市化进程拓展了空间。
市主抓的五大示范工业园区,年底入园企业达212户,园区工业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4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9.3%。榆次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75户,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其中投产企业63户,全年园区企业完成产值24亿元,税金9000余万元。山西医药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2100亩,12户企业入园,总投资近4亿元,其中投产企业9户,全年完成产值1.5亿元。安泰工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目前已形成110万吨机焦、100万吨钢生产能力,全年实现产值55亿元。中煤九鑫工业园,规划面积6300亩,目前已有5户企业入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6.5亿元,形成130万吨大机焦生产能力,全年完成产值14亿元。榆社化工园,规划面积3000亩,入园企业5户。目前园区生产能力碳铵18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烧碱18万吨、年发电装机容量达8.9万KW、医用PVC1000吨,全年完成产值15亿元。xxxx工业新区,规划面积6225亩(第一期3075亩),主要承接xxxx古城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目前已有11户企业入园建设,4户投产,全年完成产值1.5亿元。
(四)“三个方阵”、“四个梯队”带动作用明显
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培育发展企业舰队。全市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70个,比上年增加8个,完成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4.7%,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0.9%;列入省“三个方阵”和市“四个梯队”30户企业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138.6亿元,占规模企业的33.2%。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其中山西安泰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55.7亿元,成为我市工业的领军企业;榆社化工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介休三佳、介休茂胜、中煤九鑫、xxxx煤化等四户企业销售收入均可突破5亿元。由于这批企业的带动,我市已形成了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纺机制造、液压件、玻璃器皿等产业集群。
(五)工商企业改制扎实推进
20xx年全市完成国有企业改制7户,完善和深化改革28户,置换职工身份4954人,其中县(区、市)置换4658人,支付经济补偿金5988万元,国有资产退出1.07亿元。按照20xx年底统计口径,全市772户国有和集体规模以上工商企业,截至年底,已完成改制企业742户,占总数的96.1%。累计置换职工身份62012人,占应置换职工的61.7 %,支付经济补偿金5.5亿元。累计退出国有资产17.2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招商项目落地的突破年;也是工业结构调整“8553”推进计划实施的第三年、成效集中体现年。总的来看,世界经济持续上升、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不会逆转,将有利于我市工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但同时占我市半壁江山的煤焦行业产能全国性的过快增长和我市传统产业纺织、玻璃、碳素等受价格、市场双重挤压,以及煤化工、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正面临成长中的考验,各种困难和挑战不容回避。
1、经济效益增幅趋缓,亏损额大幅增加。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税、利润仅分别增长8.7%和2.1%,而亏损额达3.7亿元,同比增亏43.8%,520户规模以上企业中,217户亏损,亏损面达41.7%。焦化煤炭成为全市亏损最大的两大行业。
2、电力供应阶段性趋紧,铁路供求的矛盾较为突出。从11月份开始,由于冬季采暖用电负荷的突增和省内部分机组大检修,网供电量严重不足,第四季度后二个月网供负荷缺口在10万千瓦以上,据预计,20xx年全省电力缺口有100万千瓦。铁路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主要是工业的快速增长高于铁路运能增长,难以满足工业增长对运能的需求。今年全省运力主要增加在大秦线,中南部铁路运能靠调度增加十分有限,全市主要工业品除煤炭外,焦炭与“白货物资”运能严重不足,企业库存大幅增加。
3、生产资金与发展资金紧缺,项目建设进度不快。
20xx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工业投资113.8亿元,同比增长26.8%,不达平均水平,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下降2.6%。当前信贷政策明显收紧,去年国家先后几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和企业贷款利率,企业从银行融资的难度明显加大,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存贷差为40.5%,低于全省的56.9%、全国的.67.4%,企业生产与发展急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有资金维持生产和滚动发展。
4、工业装备水平不高,资源约束和有效利用不足。
我市工业企业生产装备相对落后,具有国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装备不足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产值所占比重仅为5%左右,比全省低10个百分点;全市水资源总量10.9亿方,人均367方,为全国平均值的17%,属极度缺水地区,且分布取用不均;节能降耗指标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xx年,万元GDP耗标准煤全国为1.22吨,全省为2.95吨,而我市竞高达3.28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标准煤全国为2.59吨,全省为6.57吨,而我市也高达7.08吨;万元GDP耗电我市为1879.3千瓦时,虽比全省2264.2千瓦时低,但也比全国1358.5千瓦时高。
三、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8553”计划,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园区、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抓手,围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三个方阵”“四个梯队”三大工作重点,着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走上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轨道。
20xx年主要预期指标:完成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20%,争取500亿元;实现利税48.5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12%;亏损企业亏损3.3亿元,同比下降12%。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注重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要开通“晋中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构建全市统一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实现工业调度数据在多个层次快速传递和信息共享。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加强对影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全局问题、重大问题、共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增强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如企业亏损增加,利润下降的问题,要做好具体分析研究,从加强企业管理,扩大市场销售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中的困难;针对电力供求在总体趋缓情况下的部分时段、部分县(区、市)用电紧张的问题,加大需求侧管理,制定工业用电紧急预案,继续搞好计划用电,提高电力负荷的利用率。还要处理好自备电厂与电网公司之间的矛盾,加大协调力度,寻求利益的平衡点;要统筹安排运力,保证重点企业对外发运能力,运力要向“四个梯队”30户龙头企业倾斜,向产业链后端、价值量高的物资倾斜。在区域上集中解决好灵石、介休、榆次3个重点县(区、市),在行业上主要抓好煤、焦、钢铁、化工产品,在措施上要内外互动,一方面积极争取铁路支持,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装车效率和改善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千方百计促进项目落地、改造提升战略产业。
一是“8553”工业推进计划的每年循环抓的50个重大项目,是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50个项目总投资275.6亿元,重点是:煤化工9项,总投资77.6亿元;装备制造业10项,总投资13.6亿元;电源建设工程8项,总投资196.4亿元。二是“两洽”、“两区”等121个工业项目的落地,关系着我市“十一五”工业能不能上千亿元的台阶,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三是针对我市产业薄弱环节,要谋划、生成、包装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四是继续实行市、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解决“企业有好项目找不到资金、银行有资金找不到好项目”的问题,搭建银企投融资合作的平台,更好地发挥当地金融部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利用好我市的xxxx国际摄影节和晋商文化旅游节两个平台招商。
第三,实施大企业战略,着力培育“三个方阵”、“四个梯队”企业舰队。列入省“三个方阵”和市“四个梯队”30户行业龙头企业是推进我市工业率先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在山西中部崛起的龙头。市政府已成立“三个方阵”、“四个梯队”大企业发展领导协调组,要组织一次针对大企业发展的大型调研活动,研究制定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扶持政策,召开一次促进“方阵”、“梯队”企业发展大会。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对大企业大集团备案和核准项目实行“即来即办”,及时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县(区、市)、部门和银行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持力度,鼓励大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试验基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大企业运行监测网络,逐月对“三个方阵”、“四个梯队”企业经济运行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实现与大企业数据传递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企业运行动态。要建立企业家队伍培训和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第四,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打造资源节约型工业。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已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的硬约束性指标,这对于减少环境污杂、增强能源安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十一五”末,我市万元GDP综合能耗要由20xx年的3.28吨标煤下降到2.46吨标煤,下降2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8%,年均下降7%,节约总量要达到500万吨标煤以上,任务十分繁重。今后要以煤炭的开采和消费、电力生产和使用、建筑节能和热电联供、甲醇燃料和汽车示范以及绿色照明等六大领域为重点,以强化对县(区、市)节能降耗的考核为手段,以实施百家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行动计划为关键,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工作。要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我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搞好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要做好我市列入百户企业节能行动计划企业的节能管理培训,帮助和督促企业按期完成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要建立能源管理信息平台,对重点企业能耗的统计要实行网上直报制度,强化能源利用统计工作。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管住用能增量。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更不得开工建设。要积极引导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办法等先进手段节能。
第五,强化责任和举措,下大力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认真总结我市整顿关闭小煤矿、土焦、改良焦和小机焦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从今年开始,要分年度做好六个行业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即小火电、小铁合金、小电石、小水泥、小钢铁、小焦化。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方案,限期关闭淘汰落后的产品和工艺;要实行能力置换,做好关小上大的规划;各县(区、市)要做好淘汰落后对当地经济和财政的影响评估,争取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同时坚决清理、整顿、规范非法经营性储(售)煤场,务必在上半年取得成效。
第六,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加快市直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今年要完成山西建材厂和晋华纺织一厂的破产、职工安置工作,搞好山西锦纶集团的政策性破产前期准备,完成山西轻机厂和晋中医药公司的改制,完成格芙兰公司职工身份置换工作,完成晋中药材公司的部分县级公司的改制工作;搞好晋中建设集团的改制前期准备。其次,要做好市直部门企业改制工作,重点抓好市物资总会下属5户企业的改制和破产工作。第三,指导各县(区、市)做好市下划企业的改制破产工作,改制的重点是职工的妥善安置,养老保险的续接和医疗保险的建立。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3
一、20xx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20xx年,全市工业系统按照年初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8553”计划,围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联姻国企、战略入晋,壮大“三个方阵”、提升“四个梯队”三大工作重点,努力应对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业经济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基础上的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工业经济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一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在运行中努力消化煤炭资源整合、焦炭市场价格波动、铁路运力紧张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4.8亿元,同比增长18.8%;产品销售收入完成407.8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利税43.2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1%。从主要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看,“8553”确定的八大产业销售收入完成382.2亿元,同比增长23.2%。突出的是:煤炭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了19%,全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市工业第一大产业;焦化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税12.7亿元,同比增长17.2%,产量突破800万吨,机焦比重达到80%;冶金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20.4%,实现利税1.6亿元,同比增长438.6%,生铁产量超过130万吨,粗钢产量达61万吨,结束了我市有铁无钢历史;食品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利税1.7亿元,同比增长131.8%。
(二)结构调整项目落地卓有成效
去年我们围绕项目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字号企业联姻,先后与中煤集团、一汽集团、金能集团、建桥集团、兖矿集团等谋求战略合作、项目落地;积极组织参加“两洽会”(沪洽会、港洽会)和“两区”项目开发,以项目为载体,谋求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扩张;继续推进“8553”工业调产计划,紧抓几个骨干项目,谋求重大项目的突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8553”计划50个骨干项目,总投资461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46项,其中续建32项,新开工14项;20xx年完成投资55.8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7.3亿元,已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25项,新增销售收入33亿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8%。“两洽会”(沪洽会、港洽会)和“两区”开发项目,先后共签定175项,总投资852.19亿元,协议引进资金392.9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21个,占全部签约项目的69.14%,总投资758.86亿元,占全部总投资的88.05%,引进资金325.3亿元,占全部引进资金的82.8%。到年底开工建设项目59项,到位资金33.22亿元,其中引资到位资金11.02亿元。 “沪洽会”项目14个,总投资85.76亿元,引进资金33.4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2项,总投资81.66亿元。开工建设7项,到位资金13.7亿元,其中引进外来资金2.35亿元;“港洽会”项目59个,总投资473.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420.8亿元,引进资金255亿元。开工建设的项目14项,占签约项目总数的39.1%,已到位资金2.74亿元,其中引资到位资金5813万元;自签项目,除沪、港和两区项目之外,各县(区、市)自签项目79项,其中工业项目55项,总投资135.9亿元,引进资金39.7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9项,已到位资金7.1亿元,其中引资资金6.89亿元;“两区”项目,共23项,总投资123.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8项,总投资120.5亿元,借贷资金87.7亿元。目前开工建设9项,已到位资金9.68亿元,其中借贷到位资金1.2亿元。可以说去年是我市项目的丰收年。
(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势头向好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成建制和规模工业园区已经发展到15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3个(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次工业园、祁县东观科技工业园),进入省经委规划的工业园区6个(山西医药园、安泰工业园、中煤九鑫工业园、榆社化工园、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xxxx工业新区),其它还有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开发区纺机工业园、太谷玛钢工业园、太谷医药园、灵石两渡工业园、左权工业园等6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按形成的种类划分,有适应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如榆次工业园、xxxx工业新区等;有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延伸产业链形成的工业园区,如安泰工业园、榆社化工园、中煤九鑫工业园等;有以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工业园区,如开发区医药园、纺机工业园、太谷玛钢工业园、祁县玻璃器皿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形成,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平台,为城市化进程拓展了空间。
市主抓的五大示范工业园区,年底入园企业达212户,园区工业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4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9.3%。榆次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75户,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其中投产企业63户,全年园区企业完成产值24亿元,税金9000余万元。山西医药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2100亩,12户企业入园,总投资近4亿元,其中投产企业9户,全年完成产值1.5亿元。安泰工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目前已形成110万吨机焦、100万吨钢生产能力,全年实现产值55亿元。中煤九鑫工业园,规划面积6300亩,目前已有5户企业入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6.5亿元,形成130万吨大机焦生产能力,全年完成产值14亿元。榆社化工园,规划面积3000亩,入园企业5户。目前园区生产能力碳铵18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烧碱18万吨、年发电装机容量达8.9万KW、医用PVC1000吨,全年完成产值15亿元。xxxx工业新区,规划面积6225亩(第一期3075亩),主要承接xxxx古城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目前已有11户企业入园建设,4户投产,全年完成产值1.5亿元。
(四)“三个方阵”、“四个梯队”带动作用明显
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培育发展企业舰队。全市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70个,比上年增加8个,完成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4.7%,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0.9%;列入省“三个方阵”和市“四个梯队”30户企业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138.6亿元,占规模企业的33.2%。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其中山西安泰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55.7亿元,成为我市工业的领军企业;榆社化工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介休三佳、介休茂胜、中煤九鑫、xxxx煤化等四户企业销售收入均可突破5亿元。由于这批企业的带动,我市已形成了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纺机制造、液压件、玻璃器皿等产业集群。
(五)工商企业改制扎实推进
20xx年全市完成国有企业改制7户,完善和深化改革28户,置换职工身份4954人,其中县(区、市)置换4658人,支付经济补偿金5988万元,国有资产退出1.07亿元。按照20xx年底统计口径,全市772户国有和集体规模以上工商企业,截至年底,已完成改制企业742户,占总数的96.1%。累计置换职工身份62012人,占应置换职工的61.7 %,支付经济补偿金5.5亿元。累计退出国有资产17.2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招商项目落地的突破年;也是工业结构调整“8553”推进计划实施的第三年、成效集中体现年。总的来看,世界经济持续上升、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不会逆转,将有利于我市工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但同时占我市半壁江山的'煤焦行业产能全国性的过快增长和我市传统产业纺织、玻璃、碳素等受价格、市场双重挤压,以及煤化工、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正面临成长中的考验,各种困难和挑战不容回避。
1、经济效益增幅趋缓,亏损额大幅增加。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税、利润仅分别增长8.7%和2.1%,而亏损额达3.7亿元,同比增亏43.8%,520户规模以上企业中,217户亏损,亏损面达41.7%。焦化煤炭成为全市亏损最大的两大行业。
2、电力供应阶段性趋紧,铁路供求的矛盾较为突出。从11月份开始,由于冬季采暖用电负荷的突增和省内部分机组大检修,网供电量严重不足,第四季度后二个月网供负荷缺口在10万千瓦以上,据预计,20xx年全省电力缺口有100万千瓦。铁路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主要是工业的快速增长高于铁路运能增长,难以满足工业增长对运能的需求。今年全省运力主要增加在大秦线,中南部铁路运能靠调度增加十分有限,全市主要工业品除煤炭外,焦炭与“白货物资”运能严重不足,企业库存大幅增加。
3、生产资金与发展资金紧缺,项目建设进度不快。
20xx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工业投资113.8亿元,同比增长26.8%,不达平均水平,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下降2.6%。当前信贷政策明显收紧,去年国家先后几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和企业贷款利率,企业从银行融资的难度明显加大,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存贷差为40.5%,低于全省的56.9%、全国的67.4%,企业生产与发展急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有资金维持生产和滚动发展。
4、工业装备水平不高,资源约束和有效利用不足。
我市工业企业生产装备相对落后,具有国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装备不足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产值所占比重仅为5%左右,比全省低10个百分点;全市水资源总量10.9亿方,人均367方,为全国平均值的17%,属极度缺水地区,且分布取用不均;节能降耗指标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xx年,万元GDP耗标准煤全国为1.22吨,全省为2.95吨,而我市竞高达3.28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标准煤全国为2.59吨,全省为6.57吨,而我市也高达7.08吨;万元GDP耗电我市为1879.3千瓦时,虽比全省2264.2千瓦时低,但也比全国1358.5千瓦时高。
三、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8553”计划,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园区、项目和龙头企业为抓手,围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三个方阵”“四个梯队”三大工作重点,着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走上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轨道。
20xx年主要预期指标:完成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20%,争取500亿元;实现利税48.5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12%;亏损企业亏损3.3亿元,同比下降12%。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注重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要开通“晋中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构建全市统一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实现工业调度数据在多个层次快速传递和信息共享。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加强对影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全局问题、重大问题、共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增强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如企业亏损增加,利润下降的问题,要做好具体分析研究,从加强企业管理,扩大市场销售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中的困难;针对电力供求在总体趋缓情况下的部分时段、部分县(区、市)用电紧张的问题,加大需求侧管理,制定工业用电紧急预案,继续搞好计划用电,提高电力负荷的利用率。还要处理好自备电厂与电网公司之间的矛盾,加大协调力度,寻求利益的平衡点;要统筹安排运力,保证重点企业对外发运能力,运力要向“四个梯队”30户龙头企业倾斜,向产业链后端、价值量高的物资倾斜。在区域上集中解决好灵石、介休、榆次3个重点县(区、市),在行业上主要抓好煤、焦、钢铁、化工产品,在措施上要内外互动,一方面积极争取铁路支持,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装车效率和改善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千方百计促进项目落地、改造提升战略产业。
一是“8553”工业推进计划的每年循环抓的50个重大项目,是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50个项目总投资275.6亿元,重点是:煤化工9项,总投资77.6亿元;装备制造业10项,总投资13.6亿元;电源建设工程8项,总投资196.4亿元。二是“两洽”、“两区”等121个工业项目的落地,关系着我市“十一五”工业能不能上千亿元的台阶,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三是针对我市产业薄弱环节,要谋划、生成、包装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四是继续实行市、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解决“企业有好项目找不到资金、银行有资金找不到好项目”的问题,搭建银企投融资合作的平台,更好地发挥当地金融部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利用好我市的xxxx国际摄影节和晋商文化旅游节两个平台招商。
第三,实施大企业战略,着力培育“三个方阵”、“四个梯队”企业舰队。列入省“三个方阵”和市“四个梯队”30户行业龙头企业是推进我市工业率先发展、促进我市经济在山西中部崛起的龙头。市政府已成立“三个方阵”、“四个梯队”大企业发展领导协调组,要组织一次针对大企业发展的大型调研活动,研究制定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扶持政策,召开一次促进“方阵”、“梯队”企业发展大会。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对大企业大集团备案和核准项目实行“即来即办”,及时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县(区、市)、部门和银行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持力度,鼓励大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试验基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大企业运行监测网络,逐月对“三个方阵”、“四个梯队”企业经济运行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实现与大企业数据传递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企业运行动态。要建立企业家队伍培训和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第四,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打造资源节约型工业。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已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的硬约束性指标,这对于减少环境污杂、增强能源安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十一五”末,我市万元GDP综合能耗要由20xx年的3.28吨标煤下降到2.46吨标煤,下降2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8%,年均下降7%,节约总量要达到500万吨标煤以上,任务十分繁重。今后要以煤炭的开采和消费、电力生产和使用、建筑节能和热电联供、甲醇燃料和汽车示范以及绿色照明等六大领域为重点,以强化对县(区、市)节能降耗的考核为手段,以实施百家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行动计划为关键,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工作。要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我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搞好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要做好我市列入百户企业节能行动计划企业的节能管理培训,帮助和督促企业按期完成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要建立能源管理信息平台,对重点企业能耗的统计要实行网上直报制度,强化能源利用统计工作。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管住用能增量。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更不得开工建设。要积极引导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办法等先进手段节能。
第五,强化责任和举措,下大力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认真总结我市整顿关闭小煤矿、土焦、改良焦和小机焦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从今年开始,要分年度做好六个行业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即小火电、小铁合金、小电石、小水泥、小钢铁、小焦化。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方案,限期关闭淘汰落后的产品和工艺;要实行能力置换,做好关小上大的规划;各县(区、市)要做好淘汰落后对当地经济和财政的影响评估,争取省财政的转移支付。同时坚决清理、整顿、规范非法经营性储(售)煤场,务必在上半年取得成效。
第六,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加快市直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今年要完成山西建材厂和晋华纺织一厂的破产、职工安置工作,搞好山西锦纶集团的政策性破产前期准备,完成山西轻机厂和晋中医药公司的改制,完成格芙兰公司职工身份置换工作,完成晋中药材公司的部分县级公司的改制工作;搞好晋中建设集团的改制前期准备。其次,要做好市直部门企业改制工作,重点抓好市物资总会下属5户企业的改制和破产工作。第三,指导各县(区、市)做好市下划企业的改制破产工作,改制的重点是职工的妥善安置,养老保险的续接和医疗保险的建立。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集中工作力量,狠抓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发展平台,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国资监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生产效益同步提升。
上半年,面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工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吃紧和企业资金紧缺等不利因素,市上先后两次召开了煤电油运工作协调会,制订了缓解煤电油运总体偏紧的对策措施。市经委充分发挥职能,综合运用监测分析等调控措施,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工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增长。元至五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49亿元,同比增长24.78%;完成工业增加值20.72亿元,占年计划的44.65%,同比增长25%,在全省排名位居第三,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6.2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47.39亿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占年计划的50.6%,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可以实现“双过半”的目标任务。重点行业中,煤炭、电力行业增势平稳,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至5月底,煤炭、电力两大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42%,同比增长23.96%。分县(区)看,灵台、泾川、华亭3县增速超过30%,分别达到50.2%、37.2%和32.8%;静宁、崆峒、崇信3县(区)增速超过20%,分别达到27.3%、26.4%和24.2%;庄浪县同比增长11%。主要工业产品产销良好,止5月底,生产煤炭851.79万吨,同比增长3.95%;发电45.01亿千瓦时,增长11.6%;生产水泥56.76万吨,增长13.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7.35亿元,同比增长36.4%;产销率为94.6%,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预计六月底,生产煤炭1199万吨,同比增长4.3%;发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16.5%;生产水泥81.6万吨,同比增长8.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增长幅度较大。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6.37亿元,占年计划的42.79%,同比增长32.49%;实现利润3.33亿元,占年计划的52.05%,同比增长10.73%;实现利税7.22亿元,占年计划的45.49%,同比增长22.62%。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3.6亿元,占年计划的51.3%,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3.75亿元,占年计划的58.5%,同比增长17.6%;实现利税8.67亿元,占年计划的54.6%,同比增长16.4%。
2、工业投资明显加快,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抓大项目、兴大产业、办大企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项目责任制,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区)及大企业、大集团搞技改、上项目。由于工作措施到位,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投资规模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2亿元,占计划20亿元的65.1%。全市48项重点项目大部分进展良好,市上协调主抓的13项重点项目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占全年计划的70%。其中:华能发电公司二期工程征用土地260亩,完成围墙建设、土建工程招标及烟囱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投资7.18亿元;崇信发电公司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完成投资3.53亿元,占年计划3亿元的117.7%,主厂房基础浇铸、烟囱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良好;华亭煤业集团大柳煤矿有限公司24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计划的40.8%;崇信新安煤矿9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计划6600万元的45.5%,3月18日国家正式核准;华亭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落实开行贷款18.7亿元,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5亿元,订购设备7.3亿元;华天投资公司二甲醚项目完成厂区“五通一平”工程,正在委托有关部门进行环评和安评,完成投资1160万元;750kv输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安徽海螺集团2×4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完成征地783亩,订购设备10台,完成投资6900万元;虹光公司磁控管批量生产改造项目已建成,正在做验收准备工作;泾川丰泰棉业5万纱锭百台织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作量800万元,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设备安装及试生产;华亭发电公司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虹光公司超高频电真空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已完成项目初设。全市7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40万元,园区(集中区)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其中3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较快,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上半年,七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新入驻工业项目19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过亿元项目3个。
3、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一是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积极筹备召开了全市节能工作会议,对全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市政府与各县(区)、有关部门,市经委与有关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全年计划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1项,总投资8.2亿元,预计上半年完成投资3.64亿元,其中华能发电公司1-4号机组脱硫改造、华亭煤业集团陈家沟150万吨洗煤厂、祁连山水泥公司窑头燃烧器改造等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三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了土立石灰窑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关闭土立石灰窑138座,淘汰落后石灰产能120万吨,年可节约标煤30万吨,减少各种废气烟尘排放817.6吨,有效地改善了境内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缓解节能减排工作压力,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新建项目提供一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和发展空间。四是加强能源利用统计人员培训。于6月中旬举办了全市能源利用统计培训班,邀请省统计局专家对7县(区)经济局、统计局及全市规模以上80户重点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统计利用人员业务水平,有效纠正了部分企业能源利用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按照节能宣传“五进”要求,积极指导、配合县(区)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悬挂横幅40条,制作宣传牌60余幅,印发宣传资料30000多份,使节能工作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预计上半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2.702吨标煤,比上年降低4.52%;万元生产总值电耗达到1398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6.09吨标煤,比上年降低5.02%。
4、抗震救灾扎实推进,企业重建进展良好。
四川汶川5.12地震波及我市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及时认真地贯彻省市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急行动,精心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动员各级干部和企业职工,扎实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加快企业灾后重建步伐。一是快速反应,研究安排抗震救灾和灾情调查工作。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迅速全面落实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地震灾害对工业企业损害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深入开展了企业灾情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抗震救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使全市工业战线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进。二是认真搞好地震受灾核查,摸准受灾情况。先后深入受灾企业,认真摸底调查,及时汇总上报情况。进一步靠实灾情核查核实工作责任,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加强与县(区)衔接,建立了工业企业灾情统计明细台账,保留了企业受灾原始影像资料,保证了灾情核查核实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到全面摸排、不重不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整个核查工作底子清、情况明。三是认真组织编制工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组织力量精心编制了《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在广泛征求县(区)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严格审查、层层把把关,及时报送,为全市制定《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四是积极指导企业恢复生产,全力保障供应。采取以企业自救为主,县(区)主管部门指导协调的办法,分企业制定恢复生产方案,及时指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截止6月19日,因灾停产的30户企业中,已有29户企业恢复生产或基本恢复生产,1户企业预计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与此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灾后重建物资保障暨受损企业恢复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调度,安排组织全市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企业开足马力,保证生产正常运营,为灾后重建、迎峰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
5、国资监管得到加强,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上半年,围绕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内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基本情况专题调查。一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善了资产评估、转让工作程序。对涉及企业改制、破产、转让国有资产(股权)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评估,会议审定后予以核准,提高了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二是进一步做好企业统计评价工作。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了统计快报。三是按照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划》等相关规定,开展了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对企业办理变动和注销产权登记、增减变动、国有资本分布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使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至XX年年底,全市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45户,其中市属监管企业23户,委托县(区)监管企业22户。45户企业中国有企业37户,国有控股企业1户,国有参股企业7户。资产总额13.89亿元,负债总额8.56亿元,国有资产总额9.54亿元,净资产3.4亿元。全市属国资委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中,国有资本9.68亿元,其中市县属企业2.68亿元,对外长期投资资产7亿元,为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
6、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进展顺利,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开展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按照市委试点办的要求,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促提高,分析检查深剖析,解决问题求实效,完善制度活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启迪思维,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理论学习,认真开展“五查”活动,深入进行个案剖析,一些工业发展的难题得到破解。一是工业发展思路得到优化。认真贯彻落实4月29日工业强省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积极筹备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确定了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牵头制定了煤电化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规划、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新型建材业发展规划4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使全市工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得到优化,为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机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务、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委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汶川地震发生后,机关党员干部和直属企业职工自觉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委机关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共损款32.27万元,捐物6725件,价值约6.5万元,763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51404元,为对口帮助的泾川县党原乡修建水塔一座。在开展“百千万创业实践”活动中,机关党员积极响应,勇跃捐款1.28万元,对庄浪县水洛镇32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帮助村镇制定完善了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建议。三是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按照“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梳理的18条意见建议,下功夫加以研究解决。其中,6个具体问题中,目前已解决4个,正在解决和办理的1个,已汇报市政府正在提出方案的1个;7个微观经济类问题中,正在解决的1个,已制定解决正在组织实施的1个;已经安排提出解决办法的5个;对于宏观政策类问题的5个,已全部纳入近期筹备工业强市会议的相关方案、规划和指导意见准备解决。
从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电煤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影响了全市的工业增速;二是铁路运输持续紧张,运力趋紧,电石、铁合金、果汁等产品库存积压,直接影响了煤炭、冶炼等行业产能提升;三是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和通胀压力的双重影响,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渠道狭窄,流动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四是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个别企业出现新的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难度加大。五是企业灾后重建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全市30户受损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5420.6707万元,目前仍有1户企业未恢复正常生产,已基本恢复生产的企业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六是受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等因素制约,工业节能潜力非常有限,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围绕全年预期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落实。
1、圆满完成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推动工业发展更科学。
一是积极筹备召开好全市工业发展大会。精心筹划准备,争取7月上旬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印发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3个指导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研究制订煤电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业4个专项规划,为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二是要认真落实工业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之后,要把贯彻大会精神作为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内容,逐项落实好工作任务。7月底前,深入县(区)、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督查,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好工作措施,指导县(区)、企业抓好工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三是要下功夫解决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眼推进和谐建设,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广、处理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科学发展观活动归纳梳理的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挂号”整改落实。
2、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改进调控方式方法。坚持规范管理与应急协调并重,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并重,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是坚持月度、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准确判断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监测、预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协调会议,通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阶段性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力度。在抓好全部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控力度,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运行速度和效益情况。重点抓好建成投产项目的达产达标工作,按照企业改扩建形成的生产能力,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核定产能,力争全市原煤产能核定达到2200万吨以上,发电量产能核定达到105亿千瓦时。三是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突出重点抓“两头”,一头抓亏损大户的减亏、扭亏工作,一头抓盈利大户的增盈工作。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强化资金和成本管理,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销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全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铁路运力协调和电煤供应工作,努力缓解铁路运输“瓶颈”,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和物资有序运输;认真研究解决煤电联营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电煤供应矛盾,保证火电企业发电用煤不出现问题。
3、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强化对工业园区的指导。
一是随时了解掌握和研究解决工业项目建设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年确定的48个重点工业项目,要按照“抓主抓重、分类指导”的原则,逐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责任领导,形成良好的项目推动机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超额完成20亿元的投资计划。对市上重点调度的13个骨干工业项目,积极协调,跟踪服务,保证完成建设目标。二是切实抓好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指导尚未完成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华亭、静宁工业园区和崇信、灵台、庄浪县工业集中区,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计划,认真搞好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建设规划、产业规划修编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园区(集中区)提出编制时限要求,在完成县级初审的基础上组织做好市级评审工作,确保年底前各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和环评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评审。切实抓好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招商引资机制,找准发展优势,集中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更多的配套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工业园区,重点抓好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入园建设,全面完成年初计划。三是认真抓好技术创新、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落实。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关于技术创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帮助引导企业多汇报、多争取省上资金扶持,确保专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节约能源、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新产品,完成年初确定的开发新产品20项,培育省级名牌产品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的目标任务。
4、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一是继续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紧紧围绕“十大节能工程”,切实抓好节能工程和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完善企业能源统计与计量制度,组织开展节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努力扩大经济总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加快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开发,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扶持现有非煤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集群,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四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全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做好5户水泥企业和3户造纸企业的破产关闭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五是加大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市节能减排治污集中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全面督查重点耗能、污染企业的达标治理、节能减排项目落实和各项措施到位情况,严肃查处一批节能减排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监察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对企业能耗进行动态监测,认真开展检查、评估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挖掘节能潜力。六是加快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进程。围绕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积极探索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与兰州大学等高校衔接,尽快完成全市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5、全力抓好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处理,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步伐。
一是集中精力,解决好直属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加强与工商等部门衔接联系,尽快办理原普业公司、电机公司、友谊革制品总厂、锅炉厂、制革厂、安装公司等6户破产终结企业的工商注销手续。积极研究政策,妥善解决好原复合肥厂的遗留问题。加强与社保部门衔接,完成退休的进中心内退人员医疗保险办理工作。加快工作进度,认真做好二轻公司综合办公楼及土地使用权的挂牌出让工作,协助落实部分失业人员失业金申领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办理事宜,尽快终结破产清算工作。二是妥善解决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移交后的遗留问题。研究制定3户下划企业的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好已移交的家属院供电、供水及物业管理事宜和原友谊革制品总厂、安装公司两户企业家属院供暖管网接口衔接问题。完成原电机公司190户、友谊革制品总厂32户住户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三是尽快完成直属各企业破产清算财务收支内审工作,委托审计部门对委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四是建立健全已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指导企业通过对公司章程的修订完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与运作,发挥好职代会及工会在公司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在优化产品结构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定期督查了解全市企业改革规范完善及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筹备召开好全市企业改革改制总结暨表彰会议。
6、集中抓好工矿企业灾后重建工作,奠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是按照《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加强协调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协调解决恢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重点企业,积极协调安全、环保等部门对企业受灾厂房、设备等进行检测,全力指导企业在确保安全和环保的情况下尽快恢复生产。二是落实争取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目前初步确定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项目31项,其中维修加固类项目18项、拆除重建类项目13项,概算项目所需投资6924.8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和省上补助3708.1万元。对于确定的这些项目,组织专门力量,一方面加强与市发改委衔接,确保工业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列入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项目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经委汇报,争取落实国家、省上灾后重建项目补助和资金扶持。加大对重建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建设质量,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
7、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抓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机制。积极汇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中心,搭建国有资产运营平台,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权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营运体系,为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提供有力保证。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国资监管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紧紧围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方面,尽快制订出台《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报请市政府审议后组织实施,从根本上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制度。配合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市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和分红有效途径,进一步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工业发展聚集财力。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5
20xx年1-12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9.5亿元,增长13,创近10年来最高增幅;完成财政总收入25.33亿元,增长22.7,创近9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7位,其中地方收入15.46亿元,增长17.5,创近7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30.8,创近9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2.1,全省排第10位;招商引资项目816个,协议引进国内资金172亿元,其中实际进资133亿元,增长42.8;实际利用外资12933万美元,增长54.1,全省排第1位;外贸出口5969.9万美元,增长79.4,全省排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2元,增加6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5元,增加475元,创近8年来最高增幅。
一、主要特点
1、生产总值增幅再创市新高,三次产业增长有快有慢。按可比价格计算,20__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产业构成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8.5、111.5、89.5亿元,比重由上年的30.2:37.8:32.0调整为30.6:38.5:30.9。从四个季度增加值增幅来看,一产分别为4.4、4.9、4.8、6.9,总体呈上升趋势;二产分别为21.4、20.9、20.6、18.2,总体呈减慢趋势;三产分别为7.3、9.7、11.4、12.0,明显递次上升,以上表明,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我市第一、二产业产生了明显作用,农运会的召开极大地繁荣了我市第三产业。
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全年用电量为19.5亿千瓦时,增长18.2,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11.1亿千瓦时,增长24.7,占73。全市工业生产呈现“高开高走”局面,除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7、8月份外,其余各月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41.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11.65亿元,增加1.68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目标,实现利润总额3.28亿元,增盈0.42亿元。工业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9。
3、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一方面认真落实中央粮食惠农各项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抓好了以果业、蔬菜和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20xx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良好,主要畜禽产品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达316万吨,增长21;肉类总产量43.4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2.13万吨,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好于往年,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平稳增长。
4、财政收入高幅增长,财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财政总收入突破25亿元,占gdp比重为8.75,增幅比上年高出0.5个百分点;地方收入突破15亿元,增收2.3亿元,增幅提高7.2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增幅是近6年来我市第一次进入全省前8位,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位置前移目标。全市财政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快速增长,主体税种增收支柱作用进一步强化,其中:增值税(100)9.36亿元,增长32.8,主要由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营业税4.19亿元,增长29.8,主要是来自于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房地产等行业。
5、开放型经济方兴未艾,外经贸实现“三个突破”。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已实施808个,其中开工项目469个,投产开业率41.5;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9个,同比增加27个,实际进资26.88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资在全省排第4位。全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占市目标的.145.6,占省目标的157.1;批准合同外资首次突破2亿美元,增长79.7,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8个,增加15个;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占市目标的102.6,占省目标的143.7。
6、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高速发展。全市10个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35.97平方公里,增加7.1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87亿元,增长40.9;园区内新增投产企业154家,园区企业总数达到700家;安置就业人员8.1万人;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10.7。园区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77.5;园区税收成为财源增长的最大亮点,全市10个工业园区上交税收均超过1000万元,上交税收达3.9亿元,增收1.4亿元;园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7亿元,增盈2.04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投入仍然不足。我市工业投入总量偏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偏低,仅为12.6。
2、利用外资项目结构不尽合理。利用外资工业项目小、散、弱,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占了较大比例。新批工业项目合同外资额仅占总量的38.3,平均仅为171.2万美元,比新批项目总平均数少137.74万美元。
3、农民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盲目性大,跟风现象严重,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差、附加值低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建议
1、金融部门在有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型融资类与服务类运行方式,处理好支持大企业、重点行业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关系,加大对规模大、污染少、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的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2、各地、各部门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动招商引资由全民型向专业型、游动分散型向固定网点型、自然接受型向产业选择型转变,重点选择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
3、随着20xx年我省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农业部门要及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发展订单生产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粮食部门要做好有关启动最低收购价格预案等准备工作,防止谷贱伤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6
今年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集中工作力量,狠抓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发展平台,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国资监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生产效益同步提升。
上半年,面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工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吃紧和企业资金紧缺等不利因素,市上先后两次召开了煤电油运工作协调会,制订了缓解煤电油运总体偏紧的对策措施。市经委充分发挥职能,综合运用监测分析等调控措施,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工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增长。元至五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49亿元,同比增长24.78%;完成工业增加值20.72亿元,占年计划的44.65%,同比增长25%,在全省排名位居第三,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6.2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47.39亿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占年计划的50.6%,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可以实现“双过半”的目标任务。重点行业中,煤炭、电力行业增势平稳,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至5月底,煤炭、电力两大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42%,同比增长23.96%。分县(区)看,灵台、泾川、华亭3县增速超过30%,分别达到50.2%、37.2%和32.8%;静宁、崆峒、崇信3县(区)增速超过20%,分别达到27.3%、26.4%和24.2%;庄浪县同比增长11%。主要工业产品产销良好,止5月底,生产煤炭851.79万吨,同比增长3.95%;发电45.01亿千瓦时,增长11.6%;生产水泥56.76万吨,增长13.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7.35亿元,同比增长36.4%;产销率为94.6%,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预计六月底,生产煤炭1199万吨,同比增长4.3%;发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16.5%;生产水泥81.6万吨,同比增长8.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增长幅度较大。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6.37亿元,占年计划的42.79%,同比增长32.49%;实现利润3.33亿元,占年计划的52.05%,同比增长10.73%;实现利税7.22亿元,占年计划的45.49%,同比增长22.62%。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3.6亿元,占年计划的51.3%,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3.75亿元,占年计划的58.5%,同比增长17.6%;实现利税8.67亿元,占年计划的54.6%,同比增长16.4%。
2、工业投资明显加快,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抓大项目、兴大产业、办大企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项目责任制,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区)及大企业、大集团搞技改、上项目。由于工作措施到位,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投资规模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2亿元,占计划20亿元的65.1%。全市48项重点项目大部分进展良好,市上协调主抓的13项重点项目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占全年计划的70%。其中:华能发电公司二期工程征用土地260亩,完成围墙建设、土建工程招标及烟囱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投资7.18亿元;崇信发电公司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完成投资3.53亿元,占年计划3亿元的117.7%,主厂房基础浇铸、烟囱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良好;华亭煤业集团大柳煤矿有限公司24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计划的40.8%;崇信新安煤矿9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计划6600万元的45.5%,3月18日国家正式核准;华亭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落实开行贷款18.7亿元,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5亿元,订购设备7.3亿元;华天投资公司二甲醚项目完成厂区“五通一平”工程,正在委托有关部门进行环评和安评,完成投资1160万元;750kv输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安徽海螺集团2×4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完成征地783亩,订购设备10台,完成投资6900万元;虹光公司磁控管批量生产改造项目已建成,正在做验收准备工作;泾川丰泰棉业5万纱锭百台织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作量800万元,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设备安装及试生产;华亭发电公司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虹光公司超高频电真空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已完成项目初设。全市7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40万元,园区(集中区)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其中3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较快,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上半年,七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新入驻工业项目19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过亿元项目3个。
3、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一是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积极筹备召开了全市节能工作会议,对全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市政府与各县(区)、有关部门,市经委与有关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全年计划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1项,总投资8.2亿元,预计上半年完成投资3.64亿元,其中华能发电公司1-4号机组脱硫改造、华亭煤业集团陈家沟150万吨洗煤厂、祁连山水泥公司窑头燃烧器改造等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三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了土立石灰窑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关闭土立石灰窑138座,淘汰落后石灰产能120万吨,年可节约标煤30万吨,减少各种废气烟尘排放817.6吨,有效地改善了境内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缓解节能减排工作压力,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新建项目提供一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和发展空间。四是加强能源利用统计人员培训。于6月中旬举办了全市能源利用统计培训班,邀请省统计局专家对7县(区)经济局、统计局及全市规模以上80户重点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统计利用人员业务水平,有效纠正了部分企业能源利用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
范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按照节能宣传“五进”要求,积极指导、配合县(区)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悬挂横幅40条,制作宣传牌60余幅,印发宣传资料30000多份,使节能工作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预计上半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2.702吨标煤,比上年降低4.52%;万元生产总值电耗达到1398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6.09吨标煤,比上年降低5.02%。
4、抗震救灾扎实推进,企业重建进展良好。
四川汶川5.12地震波及我市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及时认真地贯彻省市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急行动,精心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动员各级干部和企业职工,扎实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加快企业灾后重建步伐。一是快速反应,研究安排抗震救灾和灾情调查工作。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迅速全面落实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地震灾害对工业企业损害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深入开展了企业灾情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抗震救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使全市工业战线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进。二是认真搞好地震受灾核查,摸准受灾情况。先后深入受灾企业,认真摸底调查,及时汇总上报情况。进一步靠实灾情核查核实工作责任,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加强与县(区)衔接,建立了工业企业灾情统计明细台账,保留了企业受灾原始影像资料,保证了灾情核查核实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到全面摸排、不重不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整个核查工作底子清、情况明。三是认真组织编制工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组织力量精心编制了《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在广泛征求县(区)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严格审查、层层把把关,及时报送,为全市制定《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四是积极指导企业恢复生产,全力保障供应。采取以企业自救为主,县(区)主管部门指导协调的办法,分企业制定恢复生产方案,及时指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截止6月19日,因灾停产的30户企业中,已有29户企业恢复生产或基本恢复生产,1户企业预计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与此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灾后重建物资保障暨受损企业恢复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调度,安排组织全市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企业开足马力,保证生产正常运营,为灾后重建、迎峰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
5、国资监管得到加强,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上半年,围绕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内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基本情况专题调查。一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善了资产评估、转让工作程序。对涉及企业改制、破产、转让国有资产(股权)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评估,会议审定后予以核准,提高了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二是进一步做好企业统计评价工作。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了统计快报。三是按照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划》等相关规定,开展了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对企业办理变动和注销产权登记、增减变动、国有资本分布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使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至XX年年底,全市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45户,其中市属监管企业23户,委托县(区)监管企业22户。45户企业中国有企业37户,国有控股企业1户,国有参股企业7户。资产总额13.89亿元,负债总额8.56亿元,国有资产总额9.54亿元,净资产3.4亿元。全市属国资委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中,国有资本9.68亿元,其中市县属企业2.68亿元,对外长期投资资产7亿元,为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
6、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进展顺利,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开展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按照市委试点办的要求,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促提高,分析检查深剖析,解决问题求实效,完善制度活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启迪思维,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理论学习,认真开展“五查”活动,深入进行个案剖析,一些工业发展的难题得到破解。一是工业发展思路得到优化。认真贯彻落实4月29日工业强省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积极筹备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确定了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牵头制定了煤电化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规划、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新型建材业发展规划4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使全市工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得到优化,为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机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务、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委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汶川地震发生后,机关党员干部和直属企业职工自觉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委机关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共损款32.27万元,捐物6725件,价值约6.5万元,763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51404元,为对口帮助的泾川县党原乡修建水塔一座。在开展“百千万创业实践”活动中,机关党员积极响应,勇跃捐款1.28万元,对庄浪县水洛镇32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帮助村镇制定完善了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建议。三是一些突出问题得到
有效解决。按照“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梳理的18条意见建议,下功夫加以研究解决。其中,6个具体问题中,目前已解决4个,正在解决和办理的1个,已汇报市政府正在提出方案的1个;7个微观经济类问题中,正在解决的1个,已制定解决正在组织实施的1个;已经安排提出解决办法的5个;对于宏观政策类问题的5个,已全部纳入近期筹备工业强市会议的相关方案、规划和指导意见准备解决。
从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电煤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影响了全市的工业增速;二是铁路运输持续紧张,运力趋紧,电石、铁合金、果汁等产品库存积压,直接影响了煤炭、冶炼等行业产能提升;三是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和通胀压力的双重影响,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渠道狭窄,流动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四是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个别企业出现新的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难度加大。五是企业灾后重建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全市30户受损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5420.6707万元,目前仍有1户企业未恢复正常生产,已基本恢复生产的企业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六是受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等因素制约,工业节能潜力非常有限,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围绕全年预期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落实。
1、圆满完成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推动工业发展更科学。一是积极筹备召开好全市工业发展大会。精心筹划准备,争取7月上旬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印发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3个指导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研究制订煤电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业4个专项规划,为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二是要认真落实工业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之后,要把贯彻大会精神作为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内容,逐项落实好工作任务。7月底前,深入县(区)、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督查,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好工作措施,指导县(区)、企业抓好工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三是要下功夫解决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眼推进和谐建设,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广、处理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科学发展观活动归纳梳理的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挂号”整改落实。
2、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改进调控方式方法。坚持规范管理与应急协调并重,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并重,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是坚持月度、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准确判断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监测、预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协调会议,通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阶段性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力度。在抓好全部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控力度,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运行速度和效益情况。重点抓好建成投产项目的达产达标工作,按照企业改扩建形成的生产能力,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核定产能,力争全市原煤产能核定达到2200万吨以上,发电量产能核定达到105亿千瓦时。三是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突出重点抓“两头”,一头抓亏损大户的减亏、扭亏工作,一头抓盈利大户的增盈工作。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强化资金和成本管理,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销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全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铁路运力协调和电煤供应工作,努力缓解铁路运输“瓶颈”,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和物资有序运输;认真研究解决煤电联营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电煤供应矛盾,保证火电企业发电用煤不出现问题。
3、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强化对工业园区的指导。一是随时了解掌握和研究解决工业项目建设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年确定的48个重点工业项目,要按照“抓主抓重、分类指导”的原则,逐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责任领导,形成良好的项目推动机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超额完成20亿元的投资计划。对市上重点调度的13个骨干工业项目,积极协调,跟踪服务,保证完成建设目标。二是切实抓好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指导尚未完成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华亭、静宁工业园区和崇信、灵台、庄浪县工业集中区,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计划,认真搞好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建设规划、产业规划修编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园区(集中区)提出编制时限要求,在完成县级初审的基础上组织做好市级评审工作,确保年底前各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和环评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评审。切实抓好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招商引资机制,找准发展优势,集中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更多的配套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工业园区,重点抓好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入园建设,全面完成年初计划。三是认真抓好技术创新、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落实。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关于技术创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帮助引导企业多汇报、多争取省上资金扶持,确保专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节约能源、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新产品,完成年初确定的开发新产品20项,培育省级名牌产品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的目标任务。
4、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一是继续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紧紧围绕“十大节能工程”,切实抓好节能工程和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完善企业能源统计与计量制度,组织开展节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努力扩大经济总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加快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开发,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扶持现有非煤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集群,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四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全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做好5户水泥企业和3户造纸企业的破产关闭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五是加大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市节能减排治污集中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全面督查重点耗能、污染企业的达标治理、节能减排项目落实和各项措施到位情况,严肃查处一批节能减排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监察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对企业能耗进行动态监测,认真开展检查、评估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挖掘节能潜力。六是加快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进程。围绕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积极探索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与兰州大学等高校衔接,尽快完成全市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5、全力抓好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处理,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步伐。一是集中精力,解决好直属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加强与工商等部门衔接联系,尽快办理原普业公司、电机公司、友谊革制品总厂、锅炉厂、制革厂、安装公司等6户破产终结企业的工商注销手续。积极研究政策,妥善解决好原复合肥厂的遗留问题。加强与社保部门衔接,完成退休的进中心内退人员医疗保险办理工作。加快工作进度,认真做好二轻公司综合办公楼及土地使用权的挂牌出让工作,协助落实部分失业人员失业金申领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办理事宜,尽快终结破产清算工作。二是妥善解决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移交后的遗留问题。研究制定3户下划企业的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好已移交的家属院供电、供水及物业管理事宜和原友谊革制品总厂、安装公司两户企业家属院供暖管网接口衔接问题。完成原电机公司190户、友谊革制品总厂32户住户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三是尽快完成直属各企业破产清算财务收支内审工作,委托审计部门对委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四是建立健全已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指导企业通过对公司章程的修订完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与运作,发挥好职代会及工会在公司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在优化产品结构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定期督查了解全市企业改革规范完善及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筹备召开好全市企业改革改制总结暨表彰会议。
6、集中抓好工矿企业灾后重建工作,奠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按照《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加强协调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协调解决恢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重点企业,积极协调安全、环保等部门对企业受灾厂房、设备等进行检测,全力指导企业在确保安全和环保的情况下尽快恢复生产。二是落实争取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目前初步确定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项目31项,其中维修加固类项目18项、拆除重建类项目13项,概算项目所需投资6924.8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和省上补助3708.1万元。对于确定的这些项目,组织专门力量,一方面加强与市发改委衔接,确保工业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列入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项目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经委汇报,争取落实国家、省上灾后重建项目补助和资金扶持。加大对重建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建设质量,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
7、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抓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机制。积极汇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中心,搭建国有资产运营平台,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权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营运体系,为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提供有力保证。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国资监管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紧紧围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方面,尽快制订出台《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报请市政府审议后组织实施,从根本上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制度。配合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市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和分红有效途径,进一步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工业发展聚集财力。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7
今年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集中工作力量,狠抓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发展平台,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国资监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生产效益同步提升。
上半年,面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工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吃紧和企业资金紧缺等不利因素,市上先后两次召开了煤电油运工作协调会,制订了缓解煤电油运总体偏紧的对策措施。市经委充分发挥职能,综合运用监测分析等调控措施,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工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增长。元至五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49亿元,同比增长24.78%;完成工业增加值20.72亿元,占年计划的44.65%,同比增长25%,在全省排名位居第三,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6.2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47.39亿元,同比增长29.1%;完成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占年计划的50.6%,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可以实现“双过半”的目标任务。重点行业中,煤炭、电力行业增势平稳,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至5月底,煤炭、电力两大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42%,同比增长23.96%。分县(区)看,灵台、泾川、华亭3县增速超过30%,分别达到50.2%、37.2%和32.8%;静宁、崆峒、崇信3县(区)增速超过20%,分别达到27.3%、26.4%和24.2%;庄浪县同比增长11%。主要工业产品产销良好,止5月底,生产煤炭851.79万吨,同比增长3.95%;发电45.01亿千瓦时,增长11.6%;生产水泥56.76万吨,增长13.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7.35亿元,同比增长36.4%;产销率为94.6%,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预计六月底,生产煤炭1199万吨,同比增长4.3%;发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16.5%;生产水泥81.6万吨,同比增长8.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增长幅度较大。至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6.37亿元,占年计划的42.79%,同比增长32.49%;实现利润3.33亿元,占年计划的52.05%,同比增长10.73%;实现利税7.22亿元,占年计划的45.49%,同比增长22.62%。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3.6亿元,占年计划的51.3%,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3.75亿元,占年计划的58.5%,同比增长17.6%;实现利税8.67亿元,占年计划的54.6%,同比增长16.4%。
2、工业投资明显加快,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抓大项目、兴大产业、办大企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项目责任制,依托工业园区(集中区)及大企业、大集团搞技改、上项目。由于工作措施到位,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投资规模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2亿元,占计划20亿元的65.1%。全市48项重点项目大部分进展良好,市上协调主抓的13项重点项目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占全年计划的70%。其中:华能发电公司二期工程征用土地260亩,完成围墙建设、土建工程招标及烟囱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投资7.18亿元;崇信发电公司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完成投资3.53亿元,占年计划3亿元的117.7%,主厂房基础浇铸、烟囱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良好;华亭煤业集团大柳煤矿有限公司24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计划的40.8%;崇信新安煤矿90万吨矿井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占计划6600万元的45.5%,3月18日国家正式核准;华亭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落实开行贷款18.7亿元,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5亿元,订购设备7.3亿元;华天投资公司二甲醚项目完成厂区“五通一平”工程,正在委托有关部门进行环评和安评,完成投资1160万元;750kv输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安徽海螺集团2×45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完成征地783亩,订购设备10台,完成投资6900万元;虹光公司磁控管批量生产改造项目已建成,正在做验收准备工作;泾川丰泰棉业5万纱锭百台织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作量800万元,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设备安装及试生产;华亭发电公司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虹光公司超高频电真空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已完成项目初设。全市7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40万元,园区(集中区)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其中3个省级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较快,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上半年,七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共新入驻工业项目19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过亿元项目3个。
3、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一是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积极筹备召开了全市节能工作会议,对全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市政府与各县(区)、有关部门,市经委与有关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全年计划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1项,总投资8.2亿元,预计上半年完成投资3.64亿元,其中华能发电公司1-4号机组脱硫改造、华亭煤业集团陈家沟150万吨洗煤厂、祁连山水泥公司窑头燃烧器改造等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三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了土立石灰窑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关闭土立石灰窑138座,淘汰落后石灰产能120万吨,年可节约标煤30万吨,减少各种废气烟尘排放817.6吨,有效地改善了境内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缓解节能减排工作压力,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新建项目提供一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和发展空间。四是加强能源利用统计人员培训。于6月中旬举办了全市能源利用统计培训班,邀请省统计局专家对7县(区)经济局、统计局及全市规模以上80户重点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统计人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统计利用人员业务水平,有效纠正了部分企业能源利用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按照节能宣传“五进”要求,积极指导、配合县(区)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悬挂横幅40条,制作宣传牌60余幅,印发宣传资料30000多份,使节能工作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预计上半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达到2.702吨标煤,比上年降低4.52%;万元生产总值电耗达到1398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6.09吨标煤,比上年降低5.02%。
4、抗震救灾扎实推进,企业重建进展良好。
四川汶川5.12地震波及我市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及时认真地贯彻省市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急行动,精心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动员各级干部和企业职工,扎实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加快企业灾后重建步伐。一是快速反应,研究安排抗震救灾和灾情调查工作。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迅速全面落实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地震灾害对工业企业损害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深入开展了企业灾情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抗震救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使全市工业战线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进。二是认真搞好地震受灾核查,摸准受灾情况。先后深入受灾企业,认真摸底调查,及时汇总上报情况。进一步靠实灾情核查核实工作责任,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加强与县(区)衔接,建立了工业企业灾情统计明细台账,保留了企业受灾原始影像资料,保证了灾情核查核实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到全面摸排、不重不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整个核查工作底子清、情况明。三是认真组织编制工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组织力量精心编制了《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在广泛征求县(区)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严格审查、层层把把关,及时报送,为全市制定《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四是积极指导企业恢复生产,全力保障供应。采取以企业自救为主,县(区)主管部门指导协调的办法,分企业制定恢复生产方案,及时指导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截止6月19日,因灾停产的30户企业中,已有29户企业恢复生产或基本恢复生产,1户企业预计短期内不能恢复生产。与此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灾后重建物资保障暨受损企业恢复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调度,安排组织全市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企业开足马力,保证生产正常运营,为灾后重建、迎峰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
5、国资监管得到加强,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上半年,围绕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内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基本情况专题调查。一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善了资产评估、转让工作程序。对涉及企业改制、破产、转让国有资产(股权)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评估,会议审定后予以核准,提高了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二是进一步做好企业统计评价工作。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了统计快报。三是按照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划》等相关规定,开展了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对企业办理变动和注销产权登记、增减变动、国有资本分布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使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至XX年年底,全市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45户,其中市属监管企业23户,委托县(区)监管企业22户。45户企业中国有企业37户,国有控股企业1户,国有参股企业7户。资产总额13.89亿元,负债总额8.56亿元,国有资产总额9.54亿元,净资产3.4亿元。全市属国资委监管或委托监管企业中,国有资本9.68亿元,其中市县属企业2.68亿元,对外长期投资资产7亿元,为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
6、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进展顺利,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开展以来,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按照市委试点办的要求,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促提高,分析检查深剖析,解决问题求实效,完善制度活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启迪思维,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理论学习,认真开展“五查”活动,深入进行个案剖析,一些工业发展的难题得到破解。一是工业发展思路得到优化。认真贯彻落实4月29日工业强省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积极筹备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确定了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牵头制定了煤电化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规划、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新型建材业发展规划4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使全市工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得到优化,为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机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务、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委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汶川地震发生后,机关党员干部和直属企业职工自觉行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委机关和直属企事业单位共损款32.27万元,捐物6725件,价值约6.5万元,763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51404元,为对口帮助的泾川县党原乡修建水塔一座。在开展“百千万创业实践”活动中,机关党员积极响应,勇跃捐款1.28万元,对庄浪县水洛镇32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帮助村镇制定完善了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建议。三是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按照“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梳理的18条意见建议,下功夫加以研究解决。其中,6个具体问题中,目前已解决4个,正在解决和办理的1个,已汇报市政府正在提出方案的1个;7个微观经济类问题中,正在解决的1个,已制定解决正在组织实施的1个;已经安排提出解决办法的5个;对于宏观政策类问题的5个,已全部纳入近期筹备工业强市会议的相关方案、规划和指导意见准备解决。
从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电煤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影响了全市的工业增速;二是铁路运输持续紧张,运力趋紧,电石、铁合金、果汁等产品库存积压,直接影响了煤炭、冶炼等行业产能提升;三是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和通胀压力的双重影响,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渠道狭窄,流动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四是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个别企业出现新的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难度加大。五是企业灾后重建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全市30户受损工矿企业直接经济损失5420.6707万元,目前仍有1户企业未恢复正常生产,已基本恢复生产的企业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六是受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等因素制约,工业节能潜力非常有限,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围绕全年预期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落实。
1、圆满完成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推动工业发展更科学。
一是积极筹备召开好全市工业发展大会。精心筹划准备,争取7月上旬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印发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3个指导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研究制订煤电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业4个专项规划,为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二是要认真落实工业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之后,要把贯彻大会精神作为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内容,逐项落实好工作任务。7月底前,深入县(区)、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督查,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好工作措施,指导县(区)、企业抓好工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三是要下功夫解决一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眼推进和谐建设,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广、处理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对科学发展观活动归纳梳理的问题,逐一制定解决方案,“挂号”整改落实。
2、切实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强化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改进调控方式方法。坚持规范管理与应急协调并重,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并重,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是坚持月度、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准确判断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监测、预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协调会议,通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阶段性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力度。在抓好全部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控力度,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运行速度和效益情况。重点抓好建成投产项目的达产达标工作,按照企业改扩建形成的生产能力,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核定产能,力争全市原煤产能核定达到2200万吨以上,发电量产能核定达到105亿千瓦时。三是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突出重点抓“两头”,一头抓亏损大户的减亏、扭亏工作,一头抓盈利大户的增盈工作。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强化资金和成本管理,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销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四是全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铁路运力协调和电煤供应工作,努力缓解铁路运输“瓶颈”,确保重点工业产品和物资有序运输;认真研究解决煤电联营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电煤供应矛盾,保证火电企业发电用煤不出现问题。
3、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强化对工业园区的指导。
一是随时了解掌握和研究解决工业项目建设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年确定的48个重点工业项目,要按照“抓主抓重、分类指导”的原则,逐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责任领导,形成良好的项目推动机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超额完成20亿元的投资计划。对市上重点调度的13个骨干工业项目,积极协调,跟踪服务,保证完成建设目标。二是切实抓好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指导尚未完成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华亭、静宁工业园区和崇信、灵台、庄浪县工业集中区,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计划,认真搞好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建设规划、产业规划修编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园区(集中区)提出编制时限要求,在完成县级初审的基础上组织做好市级评审工作,确保年底前各园区(集中区)总体规划和环评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评审。切实抓好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招商引资机制,找准发展优势,集中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更多的配套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工业园区,重点抓好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入园建设,全面完成年初计划。三是认真抓好技术创新、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落实。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关于技术创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帮助引导企业多汇报、多争取省上资金扶持,确保专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节约能源、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新产品,完成年初确定的开发新产品20项,培育省级名牌产品3个,新产品销售收入2.2亿元的目标任务。
4、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一是继续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紧紧围绕“十大节能工程”,切实抓好节能工程和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完善企业能源统计与计量制度,组织开展节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努力扩大经济总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加快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开发,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扶持现有非煤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业集群,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四是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全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做好5户水泥企业和3户造纸企业的破产关闭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五是加大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市节能减排治污集中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集中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全面督查重点耗能、污染企业的达标治理、节能减排项目落实和各项措施到位情况,严肃查处一批节能减排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监察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对企业能耗进行动态监测,认真开展检查、评估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挖掘节能潜力。六是加快循环经济规划编制进程。围绕煤电化、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积极探索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与兰州大学等高校衔接,尽快完成全市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5、全力抓好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处理,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步伐。
一是集中精力,解决好直属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加强与工商等部门衔接联系,尽快办理原普业公司、电机公司、友谊革制品总厂、锅炉厂、制革厂、安装公司等6户破产终结企业的工商注销手续。积极研究政策,妥善解决好原复合肥厂的遗留问题。加强与社保部门衔接,完成退休的进中心内退人员医疗保险办理工作。加快工作进度,认真做好二轻公司综合办公楼及土地使用权的挂牌出让工作,协助落实部分失业人员失业金申领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办理事宜,尽快终结破产清算工作。二是妥善解决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移交后的遗留问题。研究制定3户下划企业的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好已移交的家属院供电、供水及物业管理事宜和原友谊革制品总厂、安装公司两户企业家属院供暖管网接口衔接问题。完成原电机公司190户、友谊革制品总厂32户住户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三是尽快完成直属各企业破产清算财务收支内审工作,委托审计部门对委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四是建立健全已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指导企业通过对公司章程的修订完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与运作,发挥好职代会及工会在公司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在优化产品结构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定期督查了解全市企业改革规范完善及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筹备召开好全市企业改革改制总结暨表彰会议。
6、集中抓好工矿企业灾后重建工作,奠定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是按照《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加强协调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协调解决恢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重点企业,积极协调安全、环保等部门对企业受灾厂房、设备等进行检测,全力指导企业在确保安全和环保的情况下尽快恢复生产。二是落实争取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目前初步确定市工业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项目31项,其中维修加固类项目18项、拆除重建类项目13项,概算项目所需投资6924.8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和省上补助3708.1万元。对于确定的这些项目,组织专门力量,一方面加强与市发改委衔接,确保工业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列入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项目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经委汇报,争取落实国家、省上灾后重建项目补助和资金扶持。加大对重建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建设质量,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
7、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抓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机制。积极汇报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中心,搭建国有资产运营平台,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权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营运体系,为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提供有力保证。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国资监管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紧紧围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方面,尽快制订出台《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报请市政府审议后组织实施,从根本上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制度。配合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市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和分红有效途径,进一步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工业发展聚集财力。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篇8
20xx年1-12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9.5亿元,增长13,创近10年来最高增幅;完成财政总收入25.33亿元,增长22.7,创近9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7位,其中地方收入15.46亿元,增长17.5,创近7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30.8,创近9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2.1,全省排第10位;招商引资项目816个,协议引进国内资金172亿元,其中实际进资133亿元,增长42.8;实际利用外资12933万美元,增长54.1,全省排第1位;外贸出口5969.9万美元,增长79.4,全省排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2元,增加6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5元,增加475元,创近8年来最高增幅。
一、主要特点
1、生产总值增幅再创市新高,三次产业增长有快有慢。按可比价格计算,20__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产业构成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8.5、111.5、89.5亿元,比重由上年的30.2:37.8:32.0调整为30.6:38.5:30.9。从四个季度增加值增幅来看,一产分别为4.4、4.9、4.8、6.9,总体呈上升趋势;二产分别为21.4、20.9、20.6、18.2,总体呈减慢趋势;三产分别为7.3、9.7、11.4、12.0,明显递次上升,以上表明,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我市第一、二产业产生了明显作用,农运会的召开极大地繁荣了我市第三产业。
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全年用电量为19.5亿千瓦时,增长18.2,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11.1亿千瓦时,增长24.7,占73。全市工业生产呈现“高开高走”局面,除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7、8月份外,其余各月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41.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11.65亿元,增加1.68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目标,实现利润总额3.28亿元,增盈0.42亿元。工业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9。
3、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一方面认真落实中央粮食惠农各项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抓好了以果业、蔬菜和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20xx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良好,主要畜禽产品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达316万吨,增长21;肉类总产量43.4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2.13万吨,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好于往年,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平稳增长。
4、财政收入高幅增长,财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财政总收入突破25亿元,占gdp比重为8.75,增幅比上年高出0.5个百分点;地方收入突破15亿元,增收2.3亿元,增幅提高7.2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增幅是近6年来我市第一次进入全省前8位,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位置前移目标。全市财政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快速增长,主体税种增收支柱作用进一步强化,其中:增值税(100)9.36亿元,增长32.8,主要由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营业税4.19亿元,增长29.8,主要是来自于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房地产等行业。
5、开放型经济方兴未艾,外经贸实现“三个突破”。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已实施808个,其中开工项目469个,投产开业率41.5;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9个,同比增加27个,实际进资26.88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资在全省排第4位。全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占市目标的145.6,占省目标的157.1;批准合同外资首次突破2亿美元,增长79.7,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8个,增加15个;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占市目标的102.6,占省目标的143.7。
6、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高速发展。全市10个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35.97平方公里,增加7.1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87亿元,增长40.9;园区内新增投产企业154家,园区企业总数达到700家;安置就业人员8.1万人;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10.7。园区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77.5;园区税收成为财源增长的最大亮点,全市10个工业园区上交税收均超过1000万元,上交税收达3.9亿元,增收1.4亿元;园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7亿元,增盈2.04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投入仍然不足。我市工业投入总量偏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偏低,仅为12.6。
2、利用外资项目结构不尽合理。利用外资工业项目小、散、弱,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占了较大比例。新批工业项目合同外资额仅占总量的38.3,平均仅为171.2万美元,比新批项目总平均数少137.74万美元。
3、农民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盲目性大,跟风现象严重,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差、附加值低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建议
1、金融部门在有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型融资类与服务类运行方式,处理好支持大企业、重点行业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关系,加大对规模大、污染少、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的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2、各地、各部门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动招商引资由全民型向专业型、游动分散型向固定网点型、自然接受型向产业选择型转变,重点选择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
3、随着20xx年我省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农业部门要及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发展订单生产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粮食部门要做好有关启动最低收购价格预案等准备工作,防止谷贱伤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