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爬黄山

作者: 康乔华2012/02/22散文随笔

来到黄山,一下子就被满眼苍松翠柏吸引住了,奇形怪状的山峰以及石头,高高地耸立,几乎顶住天空。抬起头来,立即产生“高山仰止”的感受。阳光是光明之源,阳光亮堂堂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整个人就感觉被它注入了力量。我很幸庆自己赶上了黄山的好天气,虽没见到云海,体会不到黄山的云如神女般形体的美妙,却能在清澈的意境里登山,看四周清澈的景物,领悟澄澈的思想。

我是一个登山族,很喜爱登山。我在山道上,随着人群拥挤着、唤喊着,感觉天上突然就掉下来一个街市,也不知道是不是郭沫若先生写的那个天上的街市。我被这个街市包容,很想腾出一小块地方,找个最好的立脚点、最佳的角度去拍照,瞬间捕捉可以融入一种极美的境界。我对这种境界充满了期待,走在山道上,想着天空的事情,就会忘记这山的意义。

可是,山就在身边,在高处。抬眼看山,感觉自己是被倚在古松之中,山变得高大宽阔,人却是那样的低矮渺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感到大自然比人有力量得多。我俯视群山之间的高度,却不见一个千年的时空背景,谁的低语会顺着风潜入山的经脉呢。我一直想远离尘世喧嚣,起落的心,逐渐平静,只剩下静默的思想。那些被阳光映染的碎片里,整个山变得透亮起来,它们成为我带回桂北一个诵读的经典。

导游是一个苗条秀气的小姑娘,我紧随在她身后,细细地聆听她对黄山详实而生动的讲解。每一个让我陶醉而又产生丰富联想的石山景致,就是黄山之秀奇,就是大自然的完美。有人说,在黄山中,不但要低头看山,还要面面看山。我知道天不变,道亦不变,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谷。在黄山山道上,到处都是变化的例子,因为方向一改变,山的样子就迥然不同。例如,从玉屏峰望天都峰,看见旁边一个峰顶上有一块石头很像一只松鼠,正在向天都峰跳过去的样子。这景致就叫“松鼠跳天都”。然而爬到天都峰上望去,这松鼠却就成了一双鞋子。又如手掌峰,从某角度望去竟像一个手掌,五根手指很分明。然而峰回路转,这手掌就变成了一个拳头。又如“罗汉拜观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梦笔生花”、“鳌鱼驼金龟”等景观,也都随时改样,变幻无定。因此,我的心情也随着爬行的角度看山峰的改样而变幻不定。

山势越来越险,我抓抚石栏,依山势继续上行,看到一排排的爬山人就像黏附在天梯之上,蜗牛一般缓慢地移动。尽管山险,但是爬山人不畏艰辛,他们像长龙扶摇云天,攀爬就成为一种仰视的雕像,攀爬的形象如英雄般树立了起来。而长长的石阶,总有人停驻歇息,气喘吁吁,稍微歇口气,就又开始攀登了,而此时,阳光耀眼,把每个爬山人的脸膛照得贼亮,不是皮肤本色,而是皮肤里渗出的热汗和阳光搅合到一起,油光油光的。阳光把每个爬山人照得白灿灿,一个个像是太阳人。细窄的山道就像从阳光的缝隙中长出来一样,重叠环绕,起起伏伏,弯弯曲曲,恍如垂挂的悬梯。爬山人小心翼翼,紧握两侧的石栏,作螃蟹状横行。

登临玉屏,但觉高处不胜寒。清冽的山风,了无阻挡的轻拂,行走间,就那样随风扑面。树是山的语言,黄山的松树多,恭候眺望迎客松、依依话别送客松、并肩齐眉连理松、清雅弹奏竖琴松……知名或不知名的漫山苍松,清颀、伟岸、挺拔、孤傲,深深扎根在瘦土岩隙,成为山的代言人。我站立松树下留个影,松峁然无语,人的心中,却刻下一生难忘的印记。

黄山的天空蔚蓝得如水般纯净,几缕白云很自然地浮在我的头顶,像一朵一朵等待摘采的棉花。它们无心出岫,随意来往,有时冉冉而降,期待着人去拜访。阳光漫过来,峰峦筑挺于天苍野茫之间,更有几分风流惬意。似乎那些亭台楼宇透出的光影,冷了喧嚣,暖了悲凉。游人在山道上来回挪动的脚步,延伸出黄山坚硬的符号,他们像云彩闪烁的话语,卷起我的梦境,我蓦然回首,却成为调色或补充的生命图画。

终于走到了亭台楼宇,我不拜佛也不敬仙,只想远离人群与喧嚣,借黄山那波峰借那谷底,阅读一路的跋涉以及周边万千生灵,想着那山,那云,那松,借助于黄山那些被风吹皱的苍茫,还我前生的倜傥,还我今生的铅华。

回望黄山,峰回路转,松也肃穆,影也婆娑,仿佛历经了千年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