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其中意
喜欢一个人独处,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带着一丝薄凉的寂寞,夹杂点恬静的安然,伴着婉转飘渺的乐曲,心轻飘飘地,飞入了思维深处的无人之境。
此时分明没有过多的不安,却只想寻一僻静之处,无人打搅,做一点欢喜之事,恰如夜读,听书,写字。夏夜里,已是燥热难耐,城市的围城里,只要是心静的时候,夏天的燥热与喧嚣便一并消散了去。一间封闭的房间,一个人的思考……
雨天的时候,便觉的过分阴柔,无故的会生出忧伤的去填补内心的空洞。雨落打窗的声音是极其有节奏的,此时的独处是伤感多于安静,这声音来自自然,却不是源自心底。不喜欢了,一个人的雨下得太过沧桑,有时也会惶恐。
除去雨天,夏季里阳光灿烂的日子总归是不少,有阳光的日子总是太过明媚,艳眼里全是苍茫之色,满地粲然的金色,欢快活泼,却不适一个人的安静。无处不在的亮,亮的晶莹通透,眼里的一切变得清晰明了,太过清晰的事物,总是失去了观赏的价值,喜欢带着神秘气息,若隐若现的朦胧,这便是属于本质里的喜与不喜吧。
天气甚好,车流涌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夹杂着城市的喧嚣,此时的时光,浮华多于安乐,心自然随着城市的节奏,踽踽而行,无论工作还是学习。这样的明媚,却难以宁静,这是外出游山玩水的好时机,看似多么美好简单的想法,但又有多少城市人能踏出这坚实的一步呢?
我们已经很难再让自己真实的放纵一次。想象着丢弃面具,卸下厚重的外衣,让心灵的放纵,去感受自然的宁静,这是抛开那些俗世杂念的勇气。
太多的人辗转在财富,权利,地位,学历这些与我们生命并无本质关联的身外之物上,而我们又不得不为这些奔波劳累。无时无刻不在行动,只是在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去为明天生活中的琐事而奋斗。
下午把电影《肖恩克的救赎》重温了一遍,关于肖恩克监狱的墙,有一段独白: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当我们的本性逐渐被这个社会所吞并,开始习惯生活在其中,慢慢地放弃去尝试,去发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变得麻木,甚至放弃了希望,连梦想也变成可笑的大话。我们仿佛困在了城市这座密不透风的墙内,苦苦挣扎,渐渐的被体制化。如果是这样,又和被关在肖恩克监狱里被体制化的囚徒有何不同?
在读周国平的文字《论爱生命》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也许会认为关于这样的问题太过厚重和宽泛,我们的经历微不足道,简单琐碎的语言更无法表达其深意,但只要是我们开始真正去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奋斗,我们就该思考这个不简单问题,先有思考才会促使自己去行动,不是吗?
选择在某个寂静的夜里,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解读自己的秘密,去审视所作的一切是否是我们需要的。只是这样做了,心便更清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