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 正文

大堡子山脚下

作者: 驰子2011/06/16优美散文

永远的店子川小镇

一弯寒月斜挂在朗朗天空,映照着西汉水和漾水河交汇的乡村小镇。是夜,白天的喧哗和浮躁,随着月光的升起慢慢变的清幽、坦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然入睡。凉风习习,寂静的四周,唯有西汉水和漾水河不知疲倦地述说着淡淡地心事。

小镇坐落在大堡子山脚下的西汉水和漾水河冲积而成的小平原,古称店子川。小镇分上街和下街,说是小镇其实不小,小镇连两镇跨两县。小镇的上街叫长道镇,有一万左右人口九个行政村,是西和县重镇。小镇的下街叫永兴镇,有三万左右人口二十七个行政村。系礼县重镇之一。在西礼县时期,小镇叫长兴镇。后西礼县分而治之,小镇也就一撇两半有上街下街之分了。但这里的人们不因为行政区域的划分而改变历史的习俗。继续叫这里为店子川。小镇的人们无论走多远,一听口音,不问你是长道镇人或者永兴镇人,出口就说,你是店子川人吧?对方马上反问,你也是店子川人?四只手就会紧紧地握在一起。那才真正叫激动呢!

小镇三六九逢集,上街和下街轮流坐庄。如果逢三是上街赶集,那么逢六就是下街赶集,逢九就不必说又是上街了,再逢三肯定又是下街了。如此这样,当地老百姓戏称是推磨坐庄。上街和下街的工商、税务自然也就轮流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安无事和睦相处。间或,上街和下街的这些“大盖帽”还会坐在一起,召开一次“圆桌会议”,对一些偷税漏费的个体户交换一些看法,交流一下管理经验。

小镇市场秩序稳定,很少见欺行霸市的人和事。

饸饹面是小镇的标签

小镇最让人心动的还要算小吃。小镇的小吃要数扯面和饸饹面了。在小镇,无论老妪小媳妇还是大姑娘,都能做得一手扯面和一手饸饹面。在小镇山川走一走。无论那一个村那一个寨,主人都会热情端上香喷喷的扯面或者饸饹面来招待你。

特别小镇的饸饹面,在省城都小有名气。一次省城来人检查上街的工作,县上和镇上都准备了合适的工作餐。但他们说正好赶上集场,随便看看。也正好那天下街逢集,一行人就一直转了下来。待下街镇领导听到消息赶到时,省城一行人正坐在饸饹面摊前,津津有味地在吃饸饹面。

从那以后,无论上街还是下街,只要有人来检查工作,工作餐就一定有饸饹面或者扯面。

小镇的饸饹面,色香、质柔、味正。和其他地方的饸饹面有着质的不同。其它地方的饸饹面呈黑色,易碎。小镇饸饹面,只要你往摊摊上一坐,一股苦荞的香气直扑心肺。摊主抓起一把柔长的,白绿紫红相间的饸饹面,在案板上反复弹跳几次,放进敞口浅底的大瓷碗里,用自制的小木勺和小木板调上各种调料,然后捧给你。只要你吃上一次,我敢打赌,你还想吃第二次哩。

大凡吃过小镇河饸饹的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说这里的饸饹面一定掺过小麦面,要不咋就那么白且柔而长呢。在这里生活了五六年,刚来时我也问过同一个问题。但五六年的耳濡目染,这里的饸饹面确实没有任何假可掺,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据说可以防癌,还可以降血压。

每逢集日,小镇的上街下街,顾客最多的小吃摊上还要数河饸饹摊了。赶集的人,尽管自已家里有饸饹面吃,但还是要在集场上吃了再回家。往那里一坐或者一站,不吃一碗饸饹面,就不算来赶集。

饸饹面是小镇人攒钱的手艺,河漏面是小镇人在家门口打的一份工,饸饹面是小镇的标签。

苹果是小镇永远的微笑

小镇的支柱产业是苹果。苹果是小镇人耐以生存的主要依靠。小镇的苹果起步早,面积广。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已形成了气候。小镇人侍弄苹果就像学生做作业一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小镇人无论老人孩子或者男人女人,都会修剪管养苹果树。就是在外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只要提起剪刀或者手锯,一眼就能看出那根枝条又该修剪了。

小镇人对苹果树的认识和认知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人说:神枪手是子弹练出来的。小镇的苹果树成就了小镇人——人人懂技术、会管理,真的就是一个土专家。

小镇是苹果树的博物馆。在西汉水以北的捷地等村。山上有各个年代,各个时期,各个品种的苹果树次第生长。每一个年代的苹果树都记载着每一个年代的动人故事,记载着每一位苹果人发展支柱产业的真实足迹。

六七十年代的苹果树,以红元帅、黄元帅、早熟等苹果为主。现在已只剩下一根主干了。纪念碑一般傲视着天空。偶尔有那么几棵,发出一枝或两枝新枝条,油画一般颇有诗意。印证着“枯枝发新芽”这么一句古话。

八十年代的苹果树,就像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姿冠整齐大方,枝果疏密有度。主要以老三红苹果为主。

九十年代的苹果树,就像一个贪婪的少妇,枝繁叶茂果盛。果农几天不到果园里转一转,她们的枝条就伸的到处都是。横七竖八不成体统。这一年代的苹果树,品种繁多,有老三红、新四红、秦冠、金冠、还有红富士等不一而足,是这里苹果树的主力军。

小镇的苹果树给小镇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礼县是国列贫困县,但小镇不在贫困之列,不是帮扶对象。

小镇的苹果树是小镇承担农业特产税的主要树种。税费改革之前,小镇上交县国库的农业特产税占全县农业特产税总额的六分之一。

小镇有耕地8万多亩,有6万多亩已栽植苹果树,苹果已覆盖了全乡76%的土地。小镇118个村民小组5206户人家,家家有苹果园。多则三五亩,少则一两亩。一到春天,整个店子川一片芬芳,除了苹果花还是苹果花。在大堡子山北山梁峁,极目店子川:西汉水似飞天仙女手中的彩带,婀娜多姿在苹果花的海洋里穿行;漾水河似飞天仙女的梳妆镜,在苹果花丛中闪烁。而一到秋天,整个店子川就成熟了。庭院里,果园里,到处都是小山一样的苹果等待出嫁。在田间地头,在村头巷尾,到处都是谈论今年苹果的收成和价格的人,语气中时时透露出欣喜。

在陇南一带,当人们说起小镇就会想起小镇的苹果,当人们谈论起苹果就会想起苹果之乡——小镇。

小镇真正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沉重的脚步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人无意间在大堡子山挖出了秦人的铜器皿。好事者就车载以入,整个店子川车水马龙,整个大堡子山地区人欢车叫。整个大堡子山周围的乡村:一时间耕者弃其田、果农弃其园、教者弃其生、生者弃其学的人比比皆是。多年来,只有耕者吆牛声和山雀啼叫声的山峁:一时间就成了大市场。大堡子山一带的梁峁:面馆、香烟摊、啤酒屋、录像厅、茶水点等处处皆是。其时,你在大堡子山脚下的任何一个乡村走一走,村庄内除了几个老妪在伴随着太阳,就是乡村小学的那面红旗在聆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偶尔有从山上下来的小伙子或者壮年男子,她们都会不悦而同的骂他们:咋不挖去来。一时间,大堡子山脚下的乡村流传这样一句民谚:要想富,上山挖古墓。

随着大堡子山文物的出土,大堡子山脚下的人们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有的专门盗挖文物,有的专门收购倒返文物,有的组织团伙抢窃文物……一时间,邻近各县赌赙最历害的人,购买高档摩托车的人,购买时尚衣服的人,骑着摩托车上学的人等等。都是来自大堡子山脚下的乡村。

大堡子山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下大力气集中整治,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如警力、财力、人们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大堡子山现象是得到了扼制。但亡羊补牢,收效甚微。

大堡子山文物的走失,富了一部分群众,荒废了一部分学生,毁了一部分干部职工。但是,大堡子山文物的走失,却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找到了先秦文化残缺的历史。填补了先秦文化一段空白的历史天空。

大堡子山系先秦西陲陵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王朝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再也不是残缺的王朝。

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边对大堡子山地区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边下大力气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标本兼治。

大堡子山脚下的乡村,所有因文物滋生的社会恶势力团伙全面铲除。因文物而堕落的干部职工得到他应有的苦果。因文物弃耕者,已找到了他们的良知,现安居乐业。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布局:兴修水利,发展果园,建圈养畜……

现在,无论在大堡子山退耕还林点还是文昌观旅游点,或者永兴、长道两镇任何一个建筑物上,极目店子川,都会使你心静如水。所有的浮躁和不安均会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