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成了笔杆子
前不久,老妈在朋友圈把我狠狠表扬了一通。
其实夸我,也是夸她自己。因为,她夸奖的我的这些特质,全是拜她所赐。
意识到爸妈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始于去年我接受FM1069年代音乐台改革开放40年特别节目的采访。
当我回忆起,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妈在湖南师大中文系念书;等我上大学后,爸妈又双双去湖南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成了同班同学,主播张燕恍然大悟:原来你这么追求上进和认真负责,都是受父母的影响。感觉爸爸妈妈对于学习的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你。
如果说老爸对我更多是职业生涯的引领,老妈对我那可是全方位的影响。
从小,她就告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鼓励我多读书、读好书。
直到现在,她都得意于我刚满三岁,就能在她单位的图书室里待上一整天,在书籍的海洋里快乐遨游。
我小时候考高分的奖品,基本上是爸妈买的各类书籍,还有专门为我订阅的儿童及少年版报纸杂志。
为了我能写好学生时代的各种观察笔记,老妈身体力行地带我观察大自然。
以至于当我的女儿长大了,也要开始写观察笔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她的引导,跟我妈当年如出一辙。
老妈出版过好几本书,是我“严重”羡慕的作家。她还是新闻写手,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过不计其数的文章,获奖无数。
老妈作为文字“快枪手”,当时省里一家女性报刊时不时就喊她去救急“补天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她常常是一气呵成。因为她才思敏捷,经常是在下班回家买菜的路上,就构思好了文章的框架;等到饭菜上桌,一篇文章早已成形,只待落笔跃然纸上了。
之所以在学习上那么拼,完全是因为,老妈的人生就是被知识改变命运的一生。
外公去世早,外婆一个人要拉扯大五个子女,老妈早早就辍学在家务农,犁田、耙田、插秧……当男孩子使唤。
大雪天,她一个人翻山越岭去担木炭。没曾想,回家的路上雪越下越大,炭吸收了水分,也就越担越重。祸不单行,路上摔了一跤,手摔断了。但为了全家人的生计,老妈硬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歇把炭拖回了家。
到家后,她放声痛哭,发誓一定要拼命读书,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她以死相逼,为自己争取到了重返校园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和能量。
那时,带饭去学校中午热一下只要一分钱,外婆也出不起。老妈每天都是饿着肚子读书,回家后还要割草、放牛、砍柴、种地……做很多家务。但不管求学之路有多艰辛,她都任劳任怨、甘之如饴。
只要能重新回到课堂,再苦再累她也愿意。
凭借刻苦学习,老妈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小山村来到了大省城,但她并没有因为愿望实现而停下学习的脚步。
因为羡慕湖南日报的记者们,会议一结束新闻稿就已写好,她勤于看书读报,努力向记者们靠拢。
感觉到自己的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时,她毅然脱产去上大学。她本可以去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但考虑到外婆还需要她赡养、小舅的生活费还需要她负担,老妈最终忍痛放弃了大好机会,选择了离家近的湖南师范学院。
通过多年的学习积累,老妈不仅本职工作干得出色,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笔杆子。
我后来在北京念大学的时候,几乎每周都能收到老妈厚厚的信件。除了满满几页纸的叮咛,信封里还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剪报,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她用这样的方式,继续引导和影响着我。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小家。每次见面,她都会给我带各种剪报,人生感悟、育儿心得、榜样故事……总之,就是满满的正能量。
退休后,她依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今年才过去几个月,她已经读完了四本大部头,最厚的一本有48万多字。
她还坚持每天练笔,写一条原创微信,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所思所想。一来,防止老年痴呆;二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三来,让自己与时俱进,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度、新鲜度,不与时代脱节。
我的公众号开通后,也成了她原创朋友圈的灵感源泉,每周都会有与之相关的评论新鲜出炉。
您瞧,有这么一个爱学习的老妈在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我是一刻都不敢掉以轻心,不将终身学习进行到底都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