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顶针儿
顶针儿,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顶针的,它们是乡下女人用来做缝缝补补的活计用的,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缝纫用品。
前几天,收拾家里的老物件,在一个盒子里,我发现一枚顶针儿,看着这枚小小的顶针儿,我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的乡下人家,都还很贫穷,一家人的穿衣,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不舍得买,主要就是太穷了没钱啊,而对于做这些针线活儿,一枚小小的顶针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那时乡下人家的鞋帽褂子裤子,都是家里的女儿们,一针一线地缝制的,而缝制这些衣物,一枚小小的不起眼的顶针儿,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啊,尤其是在纳鞋底等,干这些被缝制东西很坚硬的情况下,一枚顶针儿,就算是彻底地发挥了它们作用了,被家里的妇女拿在手里,戴在手指上,把穿着线的针往前一顶,就能顺利而轻松地缝制了。
儿时的记忆里,一到夜晚,人们闲下来的时候,母亲就会在那盏昏暗的灯光下,开始做针线活了,尤其是纳鞋底,只见她总是先拿出一副鞋样来,之后,就是一阵子的比比划划,再之后,就是一阵子的裁剪,将那些用浆糊粘好的粗布,一层层地叠加,按照鞋样的样子,进行组合,最后在经过裁剪,就成就了这一个鞋底的雏形,最最关键的工作就是一针一线的纳鞋底了,我曾亲手试过,试着不戴顶针儿用针往鞋底上顶,试图穿过去,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徒劳,当然是半途而废了,没有顶针儿的帮忙,你的手指会被这针顶得生疼,从而让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无法继续进行。
在母亲的针线笸箩里,会放着很多的母亲缝纫用的工具,什么顶针儿了,小钳子了,剪刀了,针线轱辘了……每次纳鞋底时,我都会看见当母亲把这一切前奏工作都做好之后,就会拿起顶针儿,戴在手指上,之后就是熟练而轻巧地穿针引线了,这头儿,母亲用顶针儿顶出针线,那头母亲则用一把小钳子夹住针尖儿轻轻一拔,一次的动作,就算是完成了,之后,就是无数下的简单重复,于是,在乡下寂静的夜里,母亲纳鞋底时发出的那种清晰的赤啦赤啦的声音,多少年后,还都一直在我的记忆里回响呢!
除了纳鞋底,母亲在缝补那些厚大的衣服时,也会用到这顶针儿,乡下人由于常年干繁重的农活儿的原因,所以这衣物啊,磨得厉害,一件衣服往往穿不了几天,就会被磨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窟窿眼来,这时母亲的顶针儿,就会一次次地派上用场了。
由于那时一家人的衣物和鞋,几乎都是要母亲亲手制作和缝补,祖父母的父亲的,还有我们兄妹五个的,所以,记忆里的母亲总是那样地忙忙碌碌,舍不得闲一会儿,白天她跟着男人们一样下地干农活儿,回到家里,忙活完一家人的饭菜之后,就是这漫长黑夜里的缝缝补补了。所以,这样的忙碌,总是使得母亲忘记了将这顶针儿摘下来,一直戴在手指上的样子,像极了一枚戒指,一枚别样的戒指儿。
这些年,眼花了的母亲,也不再继续做针线活儿了,不只是她看不清做不动了,而是就算是她做了,也没人会再继续穿了,这就是生活飞速发展的结果,于是这带着浓浓母爱的顶针儿,也就被收藏了起来,成为一段岁月一截时光一种母爱的记忆和见证。
其实,伴随着这顶针儿的就是一段贫穷但是很温暖的日子,昏暗的煤油灯光下,我们在写作业,母亲在纳鞋底做着针线活儿,一截时光,就是这样地缓慢而温馨,而现在,从这枚小小的顶针儿上,我能读出的是,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勤劳,和面对困难的日子,母亲的坚韧不屈,而这些都是我心中的最珍贵的财富,每次想到这枚顶针儿,想到那时的岁月和母亲,都会激励我不惧艰难险阻而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