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垂思
喜欢上野外垂钓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这对于克服我自身暴躁、直率、刚直的性格,的确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起野钓兴趣的逐渐浓郁,除了近些年身边悄然兴起的“野外垂钓热”有些刺激我之外,更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然!加上近年来我身边又不断涌现出“垂钓高手”,在茶余饭后对于野外垂钓的那份津津乐道的蛊惑,再辅以他们野钓归来时的那份厚重收获,足以让我对“一篙一橹一孤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的感觉,推崇和热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都说钓鱼是一项既充满乐趣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室外休闲活动,且老少皆宜,深受大家喜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寄身于安静的环境,垂钓既能磨炼耐心,又能小有收获,实在是件受益匪浅而其乐融融的大好事。
其实,追逐柳岸池塘、寻踪郊野河流做“钓痴”,还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也收获了不少人生心得!特别是野外垂钓首先让我懂得了:光有鱼竿、丝线和鱼钩,不见得就会有渔获!
在过去的那些年代里,乡村间纵横交错的河道,星罗棋布的池塘,莺飞草长,水质清澈,适合各种鱼类生长,于是人们总会趁着空闲的时光,蹲在河岸和埠头旁提竿垂钓。那时候钓鱼的工具基本上不用花钱去买,街上也没有专门的渔具商店,鱼竿一般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在野外找来细竹梢竿,削去枝杈后,先用锉刀把竹节疤锉平,然后用砂纸或破玻璃片把竹节打磨光滑,如发现竿子不直,便把竹节放在火中烘烤,再慢慢用手将弯处拗直,然后马上浸入冷水中定型,直到满意为止。
鱼钩一般都是中小号的缝衣针,用老虎钳夹住针尾,在煤油灯火上将针煨红,立即把针的下端弯成钩状,再在水中淬火冷却;成型后的钩子缚上棉纱线便成了鱼线,再串接上鸡毛梗或鹅毛梗作浮漂,用薄的锡皮片或旧的牙膏壳做鱼坠,这样大事就告成了。从潮湿的阴沟地挖些红蚯蚓作钓饵,就可以去河塘钓鱼了。但这种自制的钓具由于质地不牢靠,往往只能钓些小杂鱼,若碰到大鱼,时常会被脱钩逃弋或竿折线断,使人懊伤叹息,弄得一场空欢喜。
小河不宽也就两三米距离,站在此岸能清晰瞭望对岸一草一木。对岸也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水杉林。水杉枝繁叶茂,树与树之间显得密匝而不拥挤。沿对岸整齐排列,英姿飒爽,生机勃勃。同样水杉林与河面之间也有一丛缓冲地,长满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野草,煞是好看。
若不用心仔细观察,很难从河坡旺盛生长的茅草丛瞅见一柄铁环被茅草掩蔽覆盖,铁环下是深插在地底的铁钎。铁环内也套着一根深绿色的塑料绳,绳子也分成两绺从铁圈牵出,逶迤在草丛盘旋进小河,了无踪迹。
随着渔具产业的蓬勃发展,现在钓鱼的条件和要求也高了。市场上有专业销售的商店,各种配套的渔具系列产品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坚固耐用,可伸可缩,轻巧美观的玻璃纤维钓竿和碳素纤维钓竿,好的少则上百元,多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各种规格的鱼钩和色泽鲜艳的浮漂、尼龙丝的鱼线等,性能和质量都是上乘的,足以供垂钓爱好者选择。装鱼的工具也日渐先进,由原来笨重的竹笼调换成了轻便易带的尼龙丝网袋。
由于河水被污染,现在江河中野生的鱼类越来越少,能钓鱼的地方也就那些养殖的鱼塘和水库了。但不管到哪里去钓,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滋味。
根据钓手们的指点,我们选择了附近的一块方形鱼塘作为钓点。首先向水中投撒用麸皮、米糠、碎米等拌和的俗称“窝子”的诱饵,通过在水中扩散的饵料及其独特的香味,把鱼引诱到垂钓点,然后用红蚯蚓或现成配方的商品饵下钩。我全神贯注着水面上的动静,不多时,只见浮漂一沉一浮,霎时一挥竿起,觉得沉甸甸的,竿梢成一弯弓,随之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鲫鱼带着水珠被跃出水面。听着放入鱼网中的鱼儿扑簌簌的声响,欢悦情趣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钓鱼虽看似简单,其中却包含着许多知识和垂钓技巧。针对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变化,掌握鱼的生活规律及生理特征靠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体验。如有的鱼喜欢荤腥,有的鱼喜欢素食,只有因鱼制宜,投其所好,便可稳操胜券,也才能“百发百中”有所收获。因此有的钓手还总结出了“小河钓中间”“大河钓两边”“放长线钓大鱼”等经验之谈,是有着充分道理的。
这一天我们顺应了“天时、地利”,在一块养有青鱼的大鱼塘里,我选择了朝阳的位置,用半生不熟的土豆块作鱼饵,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没过多少时间,只见漂子沉浮几下就出现了鱼漂上浮、拖浮劲猛的现象,看这势头一定是条大鱼。于是就在瞬那间,我迅速提竿,果不其然是条大鱼中钩!鱼儿在水中时隐时现,摇头摆尾,之后东窜西逃,这时需要的是沉着镇定,不能操之过急,还得高高举起鱼竿在水中遛鱼,通过竿子的韧性度来控制住鱼的窜游。
在人与鱼的较量中,反复消耗鱼的体力,直到把鱼儿弄得精疲力竭,再由钓友帮忙抄网,连网带鱼拉上岸,一称竟有十多斤重。这时候,那种从手感到全身的快乐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整个上钩起钓的全过程充满着无穷的活力和乐趣。说实在的,外出钓鱼,自己钓到高兴,别人钓到也高兴,钓的鱼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不在乎,最重要的在于钓出一份好心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