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经典散文 > 正文

想起当年嚼甜棒

作者: 马金江2019/11/21经典散文

菜店里新来了甘蔗,三块五一斤,出于稀罕,我花两块钱买了一骨节,准备给上小学的外孙吃。当我把削去皮,净剩下芯的甘蔗送给他时,他却说:“不喜欢吃这个”。面对此情此景,我心里一方面责备:现在的孩子拿多么好的东西不当好的;另一方面,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吃甜棒秸的过去。

我说的甜棒秸,就是玉米秸。因为当地把玉米叫棒子,玉米秸叫棒秸。玉米在成熟收割以前,其秸秆一般都鲜嫩水汽大,内含糖份,啃嚼起来甜滋滋的。所以,吃甜棒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孩子解馋饱口福的一大乐事。

乐吃甜棒秸,并不是说甘蔗不好吃,而是因甘蔗产自南方,北方少有少见。小时候听说过,没见过,更没吃过,只能以相似甜玉米秸代之。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很少留作业。回到家不外三大任务:或割草、或寻野菜、或拾柴火。割草,是为了喂羊,卖掉增加家庭收入;寻野菜,是为了喂猪,过年宰掉吃肉;拾柴火是为了三餐做饭和冬天烧炕取暖。所以每天放学后,几个小伙伴一人一个荆条筐,一人一把镰刀,便开始自己的“劳动课”:割草或寻野菜。劳动之余一个必做的科目,就是吃甜棒。

吃甜棒是个技术活儿,当初吃时没经验,往往先割倒一颗尝尝,连尝几颗才能找到甜的可口的。这样就把长的棒穗还没成熟的给糟蹋了。这种“行为”常常会引起生产队里看庄家的护秋员——人称“看青的”人的注意。他们往往吧吃甜棒作为“破坏庄稼”现行犯来捕捉。所以,吃一次甜棒等于打一次游击,等于和“看青的”玩一次藏猫猫。得手后,就在地头或路边大啃细嚼一回。虽然不被逮住,但往往一堆嚼过的甜棒渣,会作为呈堂证供暴露自己,得到的惩罚,不是让生产队长训一回,就是让家长教育一番。

实践出真知,长经验。甜棒吃的多了,往往一看就知道什么样的甜,什么样的不甜。后来就凭着经验行动,专找那些不长棒穗的、秸秆发紫红色的来吃。这样的为什么甜呐?大概是因为,没有结穗,养分、糖分都储存在秸秆里的缘故吧。总之既解了馋又没有破坏庄稼之嫌,有时还受到“看青人”的表扬哩。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嚼甜棒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过去没有甘蔗,只能去嚼甜棒,而且觉得很甜,很解馋。而现在有了真正的甘蔗,我们想吃没牙了,而孩子们却不想吃不愿吃。这是时代不同了,人们的食好发生变化?还是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味蕾感觉升级了?一时还真说不清楚。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