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
古井以她的温润和朴素见证了岁月,见证了历史。
有谁见过这样一口井,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刷洗,依然像今天这样安静的慈祥的躺在河床中央。
又有谁还能站在这井口边能回望历史,回望曾经干旱年代里救过无数来来往往陌生了的熟悉的面孔。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替里,她只是一口井,一个古老村庄里的痕迹。
古井,又名大口井,自我记事以来,它就是那个村庄上唯一的一处能给老百姓提供水源的地方。古井的井口很大,直径足有四五米宽,过来打水的人或者给牲口饮水的人,蹲下来在井口边,把木桶伸进井 里就能盛满满的一桶水,而且常年累月井里的水都是满满的,从来没有干涸过。
山里人都是善良的,害怕井口太大,把谁家打水的孩子或者饮水的牛羊掉进去,后来就把井口周围用石头垒起了高高的一个圈,可是多少年来,也没有听见有谁家的孩子或者牛羊掉进去,似乎上帝被这里百姓的善良和朴实感动着。朦胧的记忆里,那年我好像只有三岁的样子,跟着父亲去打水,站在一边的大伯笑着问我,你害怕吗,我说不害怕,你看那水还冲我笑呢,大伯笑着说,这个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你看看她说话就是不一样,有的孩子到这里不是哭闹,就是嚷嚷着害怕,不敢靠近。事实上后来的我,也不是当年大伯说的那么有出息,只是还能回去再看一下大口井,或者再去纪念一下那往日的生活。
后来的日子,似乎是一夜间的功夫,大口井就变了模样,井口变的很小,而且周围有了各式各样的用碎花石铺成的台阶,周围还专门有老百姓 饮牲口的水槽,那些水槽都很有个性,调皮一些的孩子,往往在夏季炎热的午后,打一些井水倒在水槽里,然后把自己完全的泡在水里,小一些的孩子把头藏在水槽里,玩起了捉迷藏,那是孩子们天然的浴泉。
再后来还听父亲讲过一些关于大口井的故事,父亲说我们的祖籍原本不是这里的,在湖南一带,想想这里和湖南相差那么的遥远,在那个交通很不方便的年代里,我的祖辈们是如何一步步跋涉到这里的, 他们赶着自己的驼队,伴着驼铃清脆的响声从千里之外到了这里,今天那个被我叫做故乡的地方。父亲说等他的太爷和族里其他的一些人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弹尽粮绝了,有些人因为长途跋涉,体力透支到了极点,可是当他们看到有水源的地方,兴奋的不得了,水救了他们,也养育了他们,和他们成群的牛羊骆驼。那是一支了不得的商队啊。
大口井的村庄原本住着的是一些信仰喇嘛教的人,我想可能是一些西域名族,可是这里没有遗留下来文史资料,确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名族,已是很难考证了,大家都是听周围来来去去做生意的商贩传说的,但是那里的很多原本留下来的遗址,也足以能说明这里是一个靠养殖生活的名族,有很大很大的羊圈牛圈,都在半山坡圈起来的,到现在还能找到这样的羊圈。而大口井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口,许是当时为了方便饮牛羊的,因为牛群羊群太多,太小的井水是不能满足的。这或许就是大口井一直保存原样的理由吧。
我一直骄傲的是,我的黄土地是一个能养活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地方,只要你勤劳,只要你肯把自己的手动一动,这里的黄土地都不会亏待你的。 我的祖辈们是一个勤劳的,在岁月的迁徙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在这里安家,繁衍着后代,他们勤奋的耕作养殖,在数年后,他们已经是一个拥有着雄厚的资本的家族了。然而他们从来没有骄傲过,为了更多来来去去的驼队商贩能够在这里短暂的歇息,他们保留了大口井的原样,同时还专门为这些跋涉的商贩准备了足够的能带着上路的干粮,真的,我一直为我的祖辈们骄傲,为他们感到自豪。
当现代文明取缔了这里原本的模样时,大口井也改革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始穿梭在城市的灯火里,流连忘返,大口井在车窗外一闪,便消失在夜色中,消失在我身后。
一如歌里唱到:先别走 ,先别走 ,先别走, 听我唱, 听我说往事,古老的 ,失落的, 茂密的大树已枯萎, 没有选择,这里的一切都已流走,河流已干涸,鸟儿在空中怕打着,眼泪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