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去乡下拜年

作者: 张春燕2024/03/14情感短文

春节前夕,除了寻常意义上的年货准备和团圆企盼外,我还有一份别样的等待和牵念——去乡下拜年。

我要去的,是40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每年春节前去那儿,于我和一位企业家而已,是一件很开心、很有意义、也有那么点儿仪式感的事。

2011年5月,我所在的当地作协和当地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了一次以“牵手三峡”为主题的认领留守儿童活动。我和一位企业家共同认领了一位9岁的留守儿童小雪——瘦弱的、羞怯的、不善交流的小姑娘。她父母在她两岁时离婚,父亲常年在北京打工,她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小没有享受到在父母面前憨玩、撒娇、欢笑的生活,周边也没有同龄的孩子可以一起玩耍。

那次活动中,我带着她游览小三峡,指点她观察并用语言描绘两岸景色,她始终很被动,很不好意思,话很少。但看得出来她是开心的。有人关心,融入集体,第一次出远门与伙伴游玩的感觉是新鲜而美好的。

小雪少年时期后面的几个“六一”儿童节,我都是陪她一起度过的。我带她在城市里过节,去坐她这个年龄的城里孩子已经不再玩、于她却是无比新鲜的旋转木马;我们也曾在她家的晒台上,朗诵诗词、唱歌跳舞,我们邀请初夏的清风给我们伴唱,再请稻田的禾苗为我们伴舞;我们跟她的老师一起,漫步田野,与绿色庄稼、小草小花、鸟儿虫儿对话。在她熟悉的天地里,我欣喜地看到了与土地山川融为一体,与庄稼牲畜相谐相依,尽显活泼天性、快乐如清风和彩云的她。

结对10年,10个春节里,我有9次去乡下拜年的经历,只有2020年那个春节,因为疫情,没有成行。

10年,她由一个瘦弱羞怯的小学生,长成了一个身材修长、开朗阳光的大学生。

第一次去她家时,她们那边还没通公路。下车后,还要走近10里的山路。我们一行要经过几个规模看起来不算太小,但人却很少的村落。几个留守老人看见我们往山里走,眼睛里和言语间满是好奇,还有天然的淳朴热情和对小雪家有城里来客的羡慕。尽管崎岖的山路让双脚又酸又痛,流淌的汗水让脸上直冒油光,但那淳朴美好的田园景象,让我们心旷神怡。

每次去乡下,都是身体在绿色山川里畅快呼吸、心灵在无边旷野间放纵歌咏的一次远足。

后来,有了机耕道,车子沿着曲曲弯弯的道路把我们带到小雪家,一路上再难得见到留守在乡间的老人。那些跟小雪的爷爷奶奶一样热爱土地、辛勤躬耕的乡村老人,有一部分进了城市,一部分搬到了场镇,还有一部分,永远融入了他们洒下美好生命时光和太多辛劳汗水的土地。

2022年的春节再去,她家门前,宽阔的公路从云端走来,又向天边延伸。新建的养殖场、加工厂,将连绵起伏的绿色乡村分成了色调不一、功能不同的几大块。

这片我感到亲切熟稔的地方,这让我一直牵念的田园牧歌景象,是我与乡村最切近的联系之所在了。

每次去乡下拜年,就如去浏览一张生机盎然、移动变换、常变常新的风俗画,画风越来越现代,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画面越来越精致,但只要驻足细品,凝神谛听,那绿意盎然的风景,那淳厚亲切的乡音,依然在树木、草叶、花瓣、清风、明月间,以及牲畜和家禽、鸟儿和虫儿们的欢舞和歌声中,深情展示,精彩呈现。

我们带去些年货,像春节大礼包、节日糖果、汤圆心子、食用油、牛奶等,再给孩子一笔压岁钱,而他们回馈我们的,是香喷喷的农家饭,有炖土鸡、粉蒸肉、苕粉皮炒腊肉、炸酥肉等等,以及众多鲜绿清香的蔬菜。走的时候,还要让我们带上几大袋无饲料、无农药的天然食品,有大米、鸡、猪肉、青菜、芋头、柚子等等。这么多年下来,我感觉不是我们在帮扶人家,反倒是他们在帮助我们,给我们被装了些农药、化肥、添加剂的胃,以干净、清新、纯粹的滋养,给我们的春节平添醇香、清甜的年味儿。

春节将至,空气中又飘逸起香肠、腊肉的香味儿,又有杀年猪、吃刨汤肉的邀约,超市和乡场又是一年一度熙来攘往的热闹。那些远离故乡的人,又满怀期待、风雨兼程地往家赶。去乡下拜年,去赴一场约定好、企盼中的节日盛宴,那份虽年年都有却依旧快乐新鲜的感觉,就同年年都可以看到、却每年都有不同的乡村景致一样,在心中呈现、涌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