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句 > 文案大全 > 正文

论语中学习方法的文案短句

2024/01/21文案大全

倚栏轩整理了4篇论语中学习方法的文案短句(精选101句),供大家欣赏。

论语中学习方法的文案短句 篇1

1、【评析】

2、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9、【评析】

10、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习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例如学习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11、【译文】

12、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13、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4、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15、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6、【译文】

17、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18、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19、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20、【原文】

21、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22、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论语中学习方法的文案短句 篇2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5、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6、【注释】

7、注重复习

8、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9、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1、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2、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3、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4、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6、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19、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0、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21、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22、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7、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论语中学习方法的文案短句 篇3

1、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仁不难做到

8、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0、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7、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18、《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9、孔子认为,仁心离人很近,不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也不难去做,如果一个人决定要行仁道,那么当下就有了仁心。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1、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2、仁者爱人

23、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24、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一个人要求自己遵循礼乐制度,就是有仁的表现了。具体如何做呢,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行动。礼,既包括礼节、礼貌,还代表制度规则。换句话说,按制度办事,不破坏规则就是克己复礼,就是仁。

论语中学习方法的文案短句 篇4

1、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9、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朽木不可雕也。

11、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米稀饭,饮水,曲肱和枕,享受它。不公平,富有,昂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1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5、君子使人美丽,但不使人邪恶。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8、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0、不知道自己命运的人认为自己不是绅士。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2、子欲养而亲不待。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7、三支军队可以带走指挥官,但普通人不能带走意志。

28、骄傲自满只会使自已摔跟头,唯有低调处世,才可能受益匪浅,体味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