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经典美文 > 生活随笔 > 正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与实贱

作者: rainwishes2013/03/28生活随笔

年前的时候,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本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书,惊讶于此书竟然排在总书籍销量的前十名。于是,便和同事一起从当当网上购买了两本。几天后就邮了来。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年便映入眼底。他那自信的笑容好象在告诉我,“我是这样长大的!”好奇心驱使着我翻开了此书。

而后,我便如饥似渴的啃读着,简直太神奇了。终于明白了此书为什么是美国家庭教育的第一畅销书,销售300多万册, 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以及出版20多年长销不衰的魅力所在了。

此书的作者是两位国际着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在这本书里,她们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对话,简单明了的图文,活泼形象的场景为我们讲述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探讨了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寻求着与孩子建立友爱、互敬关系的沟通技巧。并用大量的事实文例分析了两种差异教育方法所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虽然美国家长与中国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上存在着种种差别,但是把我们和他们维系在一起的共同之处,远远胜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因为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无比深爱着自已的孩子,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这本书是从六大方面来逐一探讨的。

首先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1. 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

2. 用“噢”、“嗯”、“我知道了”等词语来认同孩子的感受。

3. 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

“那一定令人感到很沮丧!”

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我真希望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做香蕉船!”

第二是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

1. 把你看到的事或问题描述出来。“湿毛巾放到床上了”

2. 给孩子提供信息。“毛巾把我的床单都弄湿了。”

3. 用一个词表述。“毛巾!”

4. 说你的感受。“我可不想睡湿床!”

5. 使用字条。(贴在毛巾架上)请把我放回架上让我谅干。多谢!你的毛巾

第三是取代惩罚的方法

1. 表示强列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我很生气我的新锯被扔在外面淋雨生锈!”

2. 阐明你的期望。“我希望你用完我的工具马上还回来。”

3. 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这把锯现在需要磨一磨了。”

4. 让孩子做出选择。“你要么用完后放好,要么失去使用的权利。你来决定!”

5. 采取行动。孩子:工具箱为什么锁上了?父亲:你说为什么?

6. 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你需要时可以用我的工具,而当我需要用时我的工具又一定会放在原处?”

第四是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1. 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你今天是想穿灰裤子呢,还是想穿红裤子?”

2. 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瓶盖有时很难打开。用汤匙在盖子边上撬一撬也许会有帮助。”

3. 不要问太多问题。“很高兴见到你,欢迎你回来。”

4. 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趣,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5. 鼓励孩子在家庭以外寻求帮助。“也许宠物店的老板会有些好建议。”

6. 不要扼杀希望。“你想去试演那个角色!多么难得的经历!”

第五是如何夸奖孩子

不要评价,要描述你的所见与感受。

1. 描述你所看见的事情。“地板很干净,床也很平整,书都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了。”

2. 描述你的感受。“走进这个屋子让人感到很舒服。”

3. 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你把铅笔、蜡笔\钢笔都分类别装在文具盒里了。这就叫管理才能。”

第六是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自已的新形象。“你三岁时买的玩具,到现在看上去还跟新的似的。”

2. 创造机会让孩子改变对自已的看法。“用螺丝刀去把那个抽屉把手修一修,好吗?”

3. 让孩子旁听到你对他正面评价。“虽然打针时很疼,但他伸着胳膊一动不动。’

4. 为孩子树立榜样。“输了真没劲,但我要输得起。祝贺你!”

5. 与孩子共同回忆他的突出事例。“我记得那次……”

6. 如果孩子按老样子行事,阐述你的感受和期望。“我不喜欢你这个样子。虽然你心里不好受,但我希望你要输得起。”

以上这些观点是这本书里主要和我们一起研究的课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新鲜的理念一直充斥着我们那根因为成天抱怨着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怎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的疲惫不堪的神经。事实上这些观念在我们内心的某一处是存在的,也是被认可的。只是一直以来我们惯用的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早已经根深地固了,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在阐述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这一章节时,书中列举了一些场景让我记忆犹新。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我们经常是会有这些反映:

1. 责怪:“看,你的脏手印又弄到门上了!你为什么老是这样,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要用门把手开门?你总是不听话。”

2. 恐吓:“你要是再敢碰一下台灯,看我揍不揍你!”

3. 命令:“我要你马上把你的屋子打扫干净!”

4. 警告:“别住上爬,你想摔到地上吗?”

5. 对比:“你为什么不能像你哥哥那样呢?”

6. 预言:“有关你的考试成绩,你对我说谎了,是不是?你知道你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吗?一个没人相信的人。”

事实上,当我们说了这些话以后,孩子们并没有象我们预期的那样不再重复错误的行为了,相反有的时候更加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也曾经试着用在这本书中学到的技巧去改变自已。但经常是一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时,早已经习惯了的话又会不由自主溜出口了。哪还记得去思考,事后又会后悔,“我应该这样做呀!”“这样做是不是会更好呢?”

记得有一次,当我从厨房走出来时,发现我的女儿在客厅里玩。她把那些布娃娃、小猫、小狗、恐龙……都摆在地板上,用拖把把支在电视屏幕上。当时我很吃惊,脾气马上就上来了,但是我知道如果我直接告诉她说“快把拖把拿走,不能将拖把放在电视屏幕上!”她一定不会听的,甚至会大哭大闹。后来我突然想到了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方法,于是便想试验一下,我把马上要出口的话变成了:

“昕昕,我看到咱家的拖把支在电视屏幕上了,你在干什么呢?”(把看到的事或事情描述出来)

“妈妈,我在和小朋友们玩滑梯呢!”

“可是,这样会把电视屏幕弄花,还有可能会被碰碎的。”(给孩子提供信息)

“以后我们就不能看电视了,而且还会很危险的。(说出你的感受)

真的很神奇,当我说完这些以后,孩子并没有象以前那样不听话,也没有哭闹。她一边把拖把从电视上拿开改放在墙边,一边说:“妈妈,那我放到这里行吗?”

还有一次在和孩子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发夹,很漂亮,小丫头很喜欢。当时她并没有说要买,我也没太在意。后来回到家里在不经意间提到了发夹,她就开始吵着要,简直就是不马上给她誓不罢休的样子。眼看着一场雷阵雨又要开始了,我急中生智的想起了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案例。于是我找来了笔和纸,递给她说:“昕昕,我知道你非常想得到那个发夹,你有多渴望,能在纸上用圆圈圈给我画出来吗?”或许被这种方法所吸引,小丫头拿起笔,愤怒的在纸上一连画了很多很多的小圈圈。

“妈妈你看,我有这么这么想要呢!”

“是呀,我感觉你真的非常渴望得到那个发夹!”(把孩子的感觉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

“我真希望我现在就是圣诞老人,可以马上给你变出它来!”(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你现在可以再给我画一遍你有多想要它吗?”

于是,小丫头拿起了笔,又在纸上开始画圈圈。这次她明显的没有上次那么生气了,画出的圆圈圈也比上次少了很多。后来,我们又继续的画了好多次,到了最后孩子竟然说:“妈妈,你看我还可以画三角形呢!”紧接着我们又画了正方形,长方形……就这样孩子愤怒急躁的情绪慢慢的消失了。

想来,很多事情或许会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转变,只要我们积极的去尝试,同样的情形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当然,由于一直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氛围早已先入为主的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的思想以及孩子,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尝试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我坚信在我们不断的摸索着怎样才能教育好、培养好孩子的这条道路上,只要肯积极的去尝试、去思考,每一天每一刻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

(备注: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大多是从书中摘抄下来的, 意在想让更多的人认识这本书,后半部分写的是我自已的亲身感受,是想把自已的切身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