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先生与文化名人
今天看了冯小刚就考研发表的一席见解,博得了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大意是: 中国的美术学院招研究生,往往画画好的天才因为英语不好而落选,英语好的往往专业很平庸。英语成了封杀天才的凶器,陈丹青为天才考生奔走疾呼无果,继而愤怒辞去教授差事。真他妈不明白招的是画画的还是学英语的?您办的又不是中央美术翻译学院,为什么人家美国的美术学院招生不用考汉语?
这话听来似乎在理,实则有很大的问题,透过表面背后看,其实主要的原因不在于英语本身,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作人才的选拔方式,现在一纸分数决定了考生的命运,而教授在分数面前,没有尊严可谈,教育体制没有给予校长、教授任何的信任感。即便是陈丹青这样的教授,也得不到信任。再有就是社会征信制度的缺失,没有人敢相信,如果研究生不是考上的,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没有希望上好学校!我们现在的体制像是一间四处漏雨的泥草房,发现了一个漏雨的地方就赶紧随手抓起个东西来堵漏。刚赌上这里,那里又会漏水。如果赶巧,几个地方都不漏水了,也不要过早欣喜,很可能之后会咔嚓一声,整个房顶都落下来。我们的学者,如果真的有责任感,使命感,我觉得应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重新研究下房屋的结构,从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实际出发,切实地提出一整套完整的改良思想,细致入微,有理有据。这样的人才是可以与世界级思想家比肩的大的智者。
中国现在对制度的批判更多地是停留在表层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在的社会改良者非常类似于张悟本这样的伪医和敢于乱下猛药的庸医。作为文化名人,不知道是名人夹杂了过多的水分,还是浮躁的社会没办法让文化学者发出真正理智的声音。最令人悲哀的可能是我们的社会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有洞察力,有智慧的伟大的智者。如果真的有智者存在,也不可能让中国非人的封建制度存在几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