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2025/04/2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学习后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篇1

寒假回校后,我参加了韩山师范学院xx年团学干部培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培训中,讲座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经验交流会给予我真理,拓展训练更让我受到锻炼。学生干部是什么?经过这一次的培训,我对学生干部这一名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名学生干部要懂得关心国家的大事,对我们的祖国要热爱,要把这一份热爱放到我们的心上,用实际的行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起来。一个学生干部就应该有这样的政治思想。王家芳老师为我们分析了国际和国内的形势,让我们懂得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理性应对国际格局变化和我国的发展。这次的讲座,我想老师不仅要我们树立爱国的思想,还希望我们做到事事关心。事事关心应该用在我们的身边。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动态,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懂得做的事情。同学们的事情,班集体的事情,学校的事情,就是我们学生干部的事情。事事关心就是学生干部要做的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的来的东西终究觉得肤浅,亲身实践,读行结合,才能完全通晓道理。宋朝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表达的就是实践出真理的道理。这次团学干部的培训课程加入了团队户外素质拓展训练以及心理拓展训练。这两次的训练课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训练课上以游戏为主线,在训练之中,游戏不仅把快乐带给我们,而且培养了学生干部们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印象之中,最深刻的游戏就是拔河比赛。大家都知道,拔河比赛这个游戏最讲究的就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强大的心存异议的队伍,也很难胜过一支团结的弱队。在比赛中,我的队伍中男生人数比对方少了3个,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是弱势的一方。但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队伍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大家的努力与坚持,我们以3比2战胜了对方。可以说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因为这个比赛让我明白了什么团队精神?明白了学生就是一个团队,学生干部就是要把这个团队建设好,让这个团队充满生机活力,去实现团队的目标。

但是在这两个训练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生干部去思考反省的。纪律性不高是问题之一。每个活动的开展都有它的一些规则,每位参赛者都应该按照规则来参加游戏,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活动中部分学生干部不遵守活动规则,导致一些活动的结果存在水分。我觉得学生干部更应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同学们面前树立好模范。这样才能让同学们信服,方便以后开展工作。还有部分学生干部参与性不高。学生干部应该走在最前面,凡事都应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同学们树立榜样。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培训中,我收获最多的地方就是2月20号的团学干部经验交流会以及27号的两个给力的讲座,一个讲座是“团学工作的思路与实践”,另一个是“团学干部公文写作”。这三个的内容从各方面给予我极大的收获。学生干部是什么?讲座中,郑文锋老师告诉我:学生干部是免费的第二专业;学生干部就是责任。没错,当我们成为了学生干部,我们就多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不断地锻炼自己,让自己成长起来。“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成长的岗位,每位同学要努力去尝试,不怕错误。”从小学到现在,我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学生干部了。在不同的阶段,我得到了不同的锻炼。但我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习,要不断总结,完善自己。郑老师讲:学生干部就是责任。一个学生干部需要一份责任心,要培养责任感,用热情为同学们服务,真心关爱每一位同学。我作为班长,更应该做到这一点,要多为同学们服务,经常去帮助同学们。

许佩卿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团学干部公文写作,教会了我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策划书、通知和公示的写法,并列举了写作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都是十分有用的知识,十分值得我去认真学习。

在团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总结了一些关键词。“责任心,善于计划,集思广益,热情,服务意识,态度,民主,将心比心,自信果断,服从上级,不抱怨,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每当我看到自己总结的关键词,我就能知道自己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什么?学生干部要做的事是什么?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课后,答案已经在我心中,也在我的行动中。我将以一位优秀学生干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学校印发的学习资料及网络上的相关内容, 我认识到:脑科学理论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人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脑力活动,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学习活动中,人的认知活动,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其实都是脑的功能。作为一名教育者,如果只研究教学方法,而不结合人类本身的机体特征和规律,有些付出,就是徒劳无效的,教育也不可能是有效的。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大脑发育存在“敏感期”和“关键期”,在这两个时期,大脑可以非常容易获得认知和技能,而错过了,尽管也可以获得,但是相对比较困难。虽然我的教育对象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但是根据大脑发展的“可塑性”特点(即人受学习、训练以及经验的影响,大脑皮层会出现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重组),我们还应为学生们提供适宜的刺激和材料,以促使它们的`大脑发生可塑性的变化。鼓励他们拥有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心,合理安排时间,使其大脑产生可塑性的变化,并将学习的成果固化下来。 特别是看到《脑活动所谓20个基本特点中》特别强调了“阅读的作用极其重要”让我感到语文课堂应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有质量的阅读。

我由此也产生了一些疑问,需要在今后的继续学习中得到解释,以指导我的教学:

1、 材料中提到“大量的语音训练和形——音转换训练可以促使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儿童左侧顶叶和颞叶的激活水平达到正常人的水平”,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什么启示?

2、 从脑科学来看,我们在生词的教学中(高中段学生)是应该先给学生书面语还是手语更利于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呢?

3、 如何运用“习惯形成的机制”形成聋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篇3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学习李晶教授的讲座与大家的讨论中,我在思想上及行动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启发,感受良多,现将自己学习后的点滴体会小结如下: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为:

一.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先,以能力为重,以终身学习为典范。

所谓的以学生为本,是指要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回想今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本人还是很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在教学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生欲望,从而很好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师德为先,告诉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今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及时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可以过度依赖大人。根据教学内容,我还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守信教育,鼓励学生做错事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隐瞒错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另外,我还结合平时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了了努力学习,与人合作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让他们懂得与人合作的乐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以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做为一名资深年长的教师,我总是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当成首要任务,不仅在工作之余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自学,还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进行各种各样的业务能力培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在学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知识,是我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

学习先进学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总之,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相信以后的教学中,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定会更有方向性及准确性。以后,我一定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来要求自己,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

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篇4

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每门课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学习了洋思经验后,我们不应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许多教师只所以喜欢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后进生问题是个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对此,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前我们应该真正的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讨论,能够把这种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针对我校学生的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接受式学习已成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是完全按照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方法,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我校特点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