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2025/04/21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骨干教师培训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篇1

12月25日来到河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接受为期二十天的骨干教师培训。刚来两天,我就感受到了大家的风采,从专家的讲座中,得到理念的提升,从中学同行的表演中,感受新课改的精神,同时还有领导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得到隆重的洗礼,大脑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细细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刘毅玮教授、王桂平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给我们基础教育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化学课中,我们应该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好运用在课堂中,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比导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教给学生用正确方法来获得需要。

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我们要学会坚持教学反思,要会“ 悟”,使自己成为科研型和智慧型的中学教师。 “学以致用,研学并进”,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交流,资源共享”。我坚信: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创造。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我们要把科学和乐观精神,一起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我坚信:在后期培训中,我会学得更多、学得更好。

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篇2

20xx年7月10日至24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学习中,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也开阔了眼界;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在读书中反思。

本次课程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刘松老师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普通数学老师成长为一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他从多方面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恰当把握教学生成,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良华教授的讲座:强调广泛的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在教学中反思。

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出现形式上的整合――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刘松老师的报告“恰当把握教学生成,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更直接的指我们在教学中所需要思考的方向: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愿我们的教师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未来。

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篇3

梦想是什么?托尔斯泰说,“梦想是指明的路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央电视台一位出色的主持人说过,梦想不是我们儿时作文里的想象的完美职业。当有一天你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未必这件事情就是你的梦想,而真正的梦想是你做了这件事情之后,重新定义你的人生,愿意为之承受一切,付出一切,那时你才有资格去说你的梦想。

我的梦想又是什么?

毕业后去学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在这其中,我曾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全力以赴的做事情,也曾用笔记录下自我的点滴。“从没有任何事让我的内心感到如此震撼,让我如此心怀热情,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多少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却也体会到了自我的渺小。耳边也听到过同行的抱怨,更多地却是看到他们孜孜不倦的态度和精神,更加坚定了自我的决心。

经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教师们的精彩讲解和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我体会到了他们对于自我的教育梦想的执着和坚守。“守住一间教室”、“戴着镣铐跳舞”,这些话语让人心潮澎湃。听到教师与孩子们的感人故事以及用爱谱成的一首首教育乐章,我无法抑制自我的感动。没有崇高的教育梦想,没有锲而不舍地向梦想迈进的人生态度,没有奉献青春与爱心的精神,他们怎样能在自我的教育人生中创造教育奇迹?这将是我为之奋斗的方向,是我需要用自我的一生去诠释的意义。

如今,在距离上我似乎离梦想更近了。而应对着它,我却觉得自我离它很远。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作为一位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我汗颜,羞愧难当。我的精神世界相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太匮乏了。在这两天的培训里,培训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读书的意义,我深刻地体会到读书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郑宏教师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读万卷书。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读教育经典,读教育报刊,读人文书记,读有关学生方面的书”,仅有读书才能充实我们的人生,才能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正如王教师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养成一种学习的生活方式”。承担着教书育人这一职责的教师,需要用自我的行动去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教师没有阅读的热情,怎能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如果教师自我不读书、不学习,如何能说服教导学生去读书?

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篇4

在七天的培训中,听了不少教育专家的'讲座,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进行了独到的见解。如:张勤教授的“色彩性格”,易凌峰教授的“新经济新教学”,尤一老师“已经、正在和将要应对的问题”等等。对自己心灵颇有触动。在听了11位老师的观摩课后,又有许多思考。

一、由“平面教师”转向“立体教师”。

在听了张勤教授的“色彩性格”后,联想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四种颜色的孩子采取的方式都是一刀切地统一要求。要求学生按同样的'方法或强加的方式让他们采用教师的方法,缺少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忽视了学生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忽视了学生性格的迥异。在课堂的巡视中,哪个小鬼耍了什么花招都逃不脱我锐利的眼睛。我没有走近孩子的心间,没有从孩子的性格入手,没有读懂孩子。只要学生学会了解题,教学目的达到了,就行了。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为什么会出现好动、走神、沉默等现象,我没有去思考过。这两天正好又在看“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借用她说的“我只是一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和爱,能给予他们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

二、做一个有真本事的老师。

易凌峰教授讲到,新经济本质是创新经济,新教育理所当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而又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又不要好高骛远。既是对育人的要求,也是对教育者的要求。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不得不博学。

在听了专家的点评和11位老师的课后,想到不管是分析课改的变化、还是钻研教材的深度、教案的设计、情景的艺术、小组合作的有效等。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拿手好戏就是课堂,是骡子是马到课堂上走一遭便可知晓。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只有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才能在课堂上一展风采。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使集体的智慧、他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创造性的教学。一个有真本事的老师,一定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唤起孩子们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感谢这次培训,让自己有时间和空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对教学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最后送给大家吴正宪老师写的“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