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倚栏轩整理的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背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其实,从人均意义上讲,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是一个贫水的国家。水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也可重复利用,但受气候影响,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水利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将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同样,电力紧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节约用电,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作为祖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水电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提倡“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水电资源的真实状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关于水电资源观和节约意识的社会调查,培养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争做节约资源的宣传员,并能在生活中自觉节约能源。
三、调查对象、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含山县仙踪镇前黄小学部分学生、老师以及学生家长。
调查单位:仙踪中心学校前黄小学六年级
四、成立组织
组 长:骆柳依 (负责规划筹备,撰写报告)
辅导员:陈世贵老师 (负责活动指导,保障安全)
调查组:王晨雨 陈祖亮 (负责前期调查,确定方向)
问卷组:骆柳依 高得凤 (负责制定问卷,指导作答)
统计组:刘啟庆 龚业龙 (负责审阅问卷,统计数据)
分析组:黄紫强 范玉俊 (负责分析数据,探寻原由)
规划组:严善康 庙诗磊 (负责设计规划,制定措施)
五、活动步骤
1、11月17日,由辅导员陈老师召开准备会,确定人员分工。 2、11月18日—19日,调查组开展前期调查,走访一些同学、老师、村民,了解大概情况,确定调查从“有没有节约的思想意识、有没有实际的节约行动、有没有养成节约的意愿”这三个方面开展。
3、11月20日,问卷组在辅导员老师的配合下一起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制定,一共14道调查题目。
4、11月21日,学校召开家长会,问卷组利用这一时机完成了调查问卷的作答。统计组及时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工作。
5、11月22日—24日,分析组从三个方面对反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类数据研究。
6、11月25日—26日,规划组就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和后续活动方案。
7、11月27日,全组人员配合组长一起合作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六、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共计60人,性别方面其中男31人,女29人;年龄方面10岁以下3人,10—19岁17人,20—39岁19人,40岁以上21人;身份方面学生20人,家长29人,教师11人。本次调查的对象基本涵盖了各个年龄层面,采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比较性别和年龄以及身份在节约水电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3个选项,后来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相关性并不大。
2、数据分析
节约的意识方面,46.67%的人正确意识到我国水资源的匮乏;81.67%的人意识到节约用水非常有必要;85%的人会偶尔或者马上去制止看到的浪费行为;91.67%的人在经常传达着节约的思想和理念。这些都意味着他们懂得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
节约的行动方面,41.67%的人只是偶尔注意废水循环利用,还有15%的人认为没必要在意这回事;只有13.33%的人认为身边的浪费现象不是很严重;40%的人家里只使用小部分节能电器,还有10%不使用节能电器;11.67%的人离开时从不在意电器有没有断电。看来从意识到行动这一步很多人还没有跨出去。
养成节约意愿方面,76.67%的人在别人指出自己的浪费行为后愿意马上改正;88%左右的人认为公共场所的节约标语会帮助自己节约;85%的人认为本次调查会帮助他提高自己的节约意识。这些都说明他们愿意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七、推广节约意识
1、设立“无水无电日”,让人们通过体验活动真正认识到水电资源的宝贵,从而意识到去节约水电资源。
2、培训“红领巾节约水电宣传员”,让同学们把节约的思想最大化的传播到学校周边的村庄、单位、企业。
2、开展“节水节电小窍门交流会”让大家互相交流生活中的一些节约水电的小窍门,掌握节约的技巧,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倡导节约。
总而言之,节约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
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其实,从人均意义上讲,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是一个贫水的国家。水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也可重复利用,但受气候影响,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水利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将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同样,电力紧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节约用电,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作为祖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水电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提倡“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水电资源的真实状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关于水电资源观和节约意识的社会调查,培养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争做节约资源的宣传员,并能在生活中自觉节约能源。
三、调查对象、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含山县仙踪镇前黄小学部分学生、老师以及学生家长。
调查单位:仙踪中心学校前黄小学六年级
四、成立组织
组 长:骆柳依 (负责规划筹备,撰写报告)
辅导员:陈世贵老师 (负责活动指导,保障安全)
调查组:王晨雨 陈祖亮 (负责前期调查,确定方向)
问卷组:骆柳依 高得凤 (负责制定问卷,指导作答)
统计组:刘啟庆 龚业龙 (负责审阅问卷,统计数据)
分析组:黄紫强 范玉俊 (负责分析数据,探寻原由)
规划组:严善康 庙诗磊 (负责设计规划,制定措施)
五、活动步骤
1、11月17日,由辅导员陈老师召开准备会,确定人员分工。
2、11月18日—19日,调查组开展前期调查,走访一些同学、老师、村民,了解大概情况,确定调查从“有没有节约的思想意识、有没有实际的节约行动、有没有养成节约的意愿”这三个方面开展。
3、11月20日,问卷组在辅导员老师的配合下一起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制定,一共14道调查题目。
4、11月21日,学校召开家长会,问卷组利用这一时机完成了调查问卷的作答。统计组及时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工作。
5、11月22日—24日,分析组从三个方面对反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类数据研究。
6、11月25日—26日,规划组就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和后续活动方案。
7、11月27日,全组人员配合组长一起合作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六、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共计60人,性别方面其中男31人,女29人;年龄方面10岁以下3人,10—19岁17人,20—39岁19人,40岁以上21人;身份方面学生20人,家长29人,教师11人。本次调查的对象基本涵盖了各个年龄层面,采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比较性别和年龄以及身份在节约水电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3个选项,后来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相关性并不大。
2、数据分析
节约的意识方面,46.67%的人正确意识到我国水资源的匮乏;81.67%的人意识到节约用水非常有必要;85%的人会偶尔或者马上去制止看到的浪费行为;91.67%的人在经常传达着节约的思想和理念。这些都意味着他们懂得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
节约的行动方面,41.67%的人只是偶尔注意废水循环利用,还有15%的人认为没必要在意这回事;只有13.33%的人认为身边的浪费现象不是很严重;40%的人家里只使用小部分节能电器,还有10%不使用节能电器;11.67%的人离开时从不在意电器有没有断电。看来从意识到行动这一步很多人还没有跨出去。
养成节约意愿方面,76.67%的人在别人指出自己的浪费行为后愿意马上改正;88%左右的人认为公共场所的节约标语会帮助自己节约;85%的人认为本次调查会帮助他提高自己的节约意识。这些都说明他们愿意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七、推广节约意识
1、设立“无水无电日”,让人们通过体验活动真正认识到水电资源的宝贵,从而意识到去节约水电资源。
2、培训“红领巾节约水电宣传员”,让同学们把节约的思想最大化的传播到学校周边的村庄、单位、企业。
2、开展“节水节电小窍门交流会”让大家互相交流生活中的一些节约水电的小窍门,掌握节约的技巧,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倡导节约。
总而言之,节约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
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目标:
㈠基本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镇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水资源。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㈡德育目标:
1、通过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增强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㈢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调查、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时间:20xx年8月
2、调查方法:询问长辈、现场实验、实地考察
3、调查组成员:董胡蝶、董颖颖、卢可盈、任周鸿猷、蒋莹等
三、调查结果:
时间:10年前
水的颜色:无色
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
河道大小:一般性大小
水上漂浮物:有,基本为水草等水生植物
现在
基本无色,某些地方呈现黑色
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好多河道变窄,河床升高
有,白色垃圾、生活垃圾(衣物、食品等)
a、水样分析:
b、生活用水调查分析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临河居民有随意将生活垃圾倒进河道中的现象;
家庭节水意识不强,一水多用现象比较少见,节水器材的使用率较低;
c、农业用水调查分析
由于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增加,导致水中生物锐减,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有水质变坏的现象。
d、工业用水调查分析
某些工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质变差,水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四、建议
针对家乡水资源已经受污染的现状,针对要让家乡的水重见晶莹,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宣传节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2、我们中队成立“护河劝导小队”,对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劝告。
2、生活节水:
⑴提倡循环用水。
⑵推广节水器具。
⑶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3、农业节水:
⑴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⑵转变作物品种,多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4、工业节水:
⑴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耗水量,
⑵要求经过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5、希望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并增加投资,兴建绿色工程。
节约资源的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的目的及出发点
分析青海省贵德县黄河水资源现状,引发社会各界对黄河水资源的关注,为促进贵德县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的同时,更好的保护母亲河环境提供一份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使贵德县区域黄河水资源更好的服务于贵德县乃至青海省发展,为黄河贵德段的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间接的促进贵德县区域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黄河水资源的保护相协调,达到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统一,把黄河贵德段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纳入到可持续发展轨道上去。
二、时间:
20xx年7月18日——20xx年7月20日
地点:青海省贵德县及其周边乡镇村落
指导老师:
参加人员:
三、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贵德县文化广场行人及贵德县城乡居民的提问,了解他们对目前贵德县区域内黄河水资源现状的看法以及日常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状况。
四、总体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贵德县文化广场行人及贵德县居民及贵德县农村居民的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交流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黄河环境现状表示满意,但同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存在着诸多对黄河环境保护的淡漠等现象。针对这些方面受访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下面,我社会实践服务团针对这些情况做以下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由于适逢暑假、酷暑、农忙时期,在贵德县黄河附近村落及县城区各主干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所以,我们调查的人群结构相对单一,所调查的一些问题及征求的建议也只能代表极个别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所做调查的整体方向,它能对贵德县区域黄河环境保护及黄河水质作出一定的反应,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改进性。
2、发现问题
(1)调查中的多数人虽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鉴于各种因素并未能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的参加活动。
(2)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总体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的活动(分类垃圾)上,更加显得力不从心。
(3)部分受访者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动未曾下达到基层,百姓还来不及知晓就结束了。这反映出政府的交流机制有待改善。
(4)政府在环境保护上面的投资相对较少,在有一些方面(如:污水处理等)的投入更加欠缺。对一些污染大的工厂更是放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河的环境以及黄河的水质。
(5)大多数被调查者反映他们在日常的环境保护行动中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1)自身原因起决定作用。很多人学历并不高,文化素质也就低,因此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看法和观点都会受到影响。
(2)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下达到各阶层,以及有些政府机构的阳奉阴违,导致措施不能有力的进行。
(3)环境保护机构有关部门总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了工作的总体进度。
(4)个体之间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环保的工作中所办演的角色不尽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对环保的贡献也就不同。
(5)社会教育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话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但是有些被调查者反映他们的孩子并未对环保有所重视,他们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学校及社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
五、解决措施及建议
1、个人方面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环保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2、各家庭应该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他们对黄河环境保护的认识。
3、环保部门应该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
4、实行环保奖惩制度,大力奖励对环保有力的个人。
5、加强对废弃物特别是要加强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排放体系,杜绝污水对黄河的肆意排放行为。并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废弃物进行的分类处理。
6、政府在举行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基层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层都能及时参加,可以贯彻执行环保制度。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使居民们树立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
8、坚持“实践第一”的环保行动原则。
六、结论
通过此次关于黄河贵德段的调查,并结合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贵德县环境保护及黄河水资源水质保护方面,贵德县区域民众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明显地呈正比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环境意识越多,环境意识越强。居民环境意识比农村强;青少年环境意识比成年人强。在学校开展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关于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的教学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青少年环保知识来自于学校课堂,他们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自然观和参与环保活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成人;公众的环境意识呈“依赖政府型”,公众对于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
此外,对公众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大部分人主要是从电视、广播中获得环保信息。环境宣传教育要在公众中的认同程度在调查中得到多方面的显现。要想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最后,我们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对黄河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