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葛朗台读后感

2025/04/1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葛朗台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葛朗台读后感 篇1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的一本小说。这本书通过葛朗台夫妻、父女、伯父与侄儿等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金钱关系。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葛朗台这个吝啬鬼的形象,令我爱不释手,是中外名著中的经典之作。

本部小说主要讲了吝啬鬼葛朗台的家里迎来了他的侄子夏尔,女儿欧也妮和夏尔产生了感情。夏尔后来走了。接下来欧也妮的.母亲死了,后来葛朗台也死了,欧也妮继承了所有遗产。夏尔后来回来了,却变成了连强盗匪徒都不如的人。欧也妮最终抛弃了这段感情,和仆人拿侬孤老终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葛朗台,作者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刻画出葛朗台这样一个吝啬的淋漓尽致的艺术形象。例如描写葛朗台的手套“像警察的一样,结实耐用,用二十多个月都不会坏”,而贵族公子夏尔的手套是“精美的手套的雪白皮子”,进行了强烈的对比。

再下来是葛朗台太太和女儿欧也妮,她们两人被老葛朗台当牛做马地使唤,比奴隶还要惨苦许多,令人奇怪的是她们级竟然半点怨言都没有,也许是身心都麻木了吧。但夏尔的到来让她们母女俩的心灵重新出现了生机。在夏尔离开后母女二人十分怀念夏尔,后来欧也妮的金币风波使葛朗台太太在忧患中死去。后来欧也妮也发现身边的所有人都不可靠,最终也在信仰的支撑下度过余生。

《欧也妮·葛朗台》让我们认识了吝啬的葛朗台,忠诚的仆人拿侬,虔诚、善良的欧也妮和葛朗台太太,令我们感慨他们的一生。

葛朗台读后感 篇2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家,朔造典型的巨匠,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大师。曾经有人断言:“自莫里哀的《吝啬人》以后,不会再有人写吝啬鬼了!”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已将吝啬鬼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分享一颗糖。然而巴尔扎克不仅大胆地拾起了这个题材,并赋予了最深刻的历史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内容清新隽永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巴尔扎克固然以大量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葛朗太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一文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向欧也妮这类心地单纯的姑娘,金钱与她既不是一种需要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也不是一种慰藉,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3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葛朗台读后感 篇3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这两部作品都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巴尔扎克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他们的悭吝性格。

《欧也妮·葛朗台》里,老葛朗台无疑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在他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舒心。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葛朗台在濒临死神拥抱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葛朗台诚然不是虔诚地信奉宗教,但由于对金钱的`贪欲,使他很自然地希望死后还能有一个超尘脱世的世界会收纳他。使我们即看到了葛朗台至死不悟的守财奴灵魂,又看到了葛朗台虚伪--宗教的存在,只是为了他的存在。

巴尔扎克通过《欧也妮·葛朗台》,给我们展示了他们丑陋的金钱观。

葛朗台读后感 篇4

被抛弃于人世的狂风暴雨之中,像从希腊劫掠的一尊电压的雕像,被狂风暴雨吞没,在运输途中坠落大海,将永远不为人知地呆在海底。这便是她——欧也妮。一个身世显赫的女子,一个从12岁便不出门的女子,一个拥有信仰的女子……只是她的爱情就像是乌云一般,最后散落成雨滴,蒸发,然后消逝不见……

这个可怜可爱的堂弟就如白马王子一般忽然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女子身边,内心深处的一个叫爱的东西生根发芽。在这冷冰冰的环境里,在这荒漠里,在这个12岁起就与世隔绝,死气腾腾的世界里,堂弟夏尔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新生的阳光,让这个吝啬鬼的女儿内心泛起点点波澜。于是相爱,他们一起在饭桌上暗使眼神,在漆黑的阁楼上谈论事理,在林子前的长凳上互相托付……只是阳光消失乌云开始笼罩,夏尔拿着堂姐给他的钱,带着两人的誓言离开了这里,胆小的母亲吓得生了重病,欧也妮也因把金币给堂弟被关了禁闭。

终于,下起了磅礴大雨,欧也妮的母亲一病不起,她也陷入老人无尽的思念之中。原以为还有心中的那份牵挂,还有执着着的信念都在几年后堂弟的信中灰飞烟灭。雷沉重地打击在了这个曾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女孩心里,她茫然了,也心碎了。

这便是19世纪资本主义的爱情,有的只是破碎了的少女的心和人们对金钱的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