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优秀报告 > 正文

远程研修白鹅观课报告

2025/04/19优秀报告

倚栏轩整理的远程研修白鹅观课报告(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远程研修白鹅观课报告 篇1

9月30日下午在瓯海实小龙霞校区毛颖伟老师上了一节家校研讨课,有幸听了她的课,感觉受益很多。《白鹅》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由著名画家丰子恺作于1946年,其文白间杂,遣词造句明贬实褒,运用对比突出鹅的特点,读起来颇有些难度,但是毛老师准确把握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抓住了关键,独辟蹊径,上出了精彩,上出了特点。下面我主要谈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感想。

(1)毛老师在教学中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学习扎实有效。基于《白鹅》这篇文章中新词特别多,如窥视、净角、供养不周、大模大样等等,毛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此目的是在检查学生预习这个环节。她先从四个多音字词语入手:窥视、净角、供养不周、大模大样,因为学生很容易读错,毛老师考虑到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指点并纠正学生的读音,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2)语言训练紧扣文本,毛老师仅仅围绕白鹅高傲的特点,深入教学。毛老师摒弃了一切繁琐的讲解,从读重点词语开始,再到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引领着学生层层深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之后,毛老师又从过渡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入手来展开全文教学。整堂课下来,学生从自己的反复的有感情朗读中,读出了鹅的高傲。

(3)毛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探究的能力。毛老师善于步骤文本的空白,适时抓住鹅“昂首大叫”,引导学生想象鹅会说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这一潜在资源的运用,鹅的“高傲”性格进一步得到了感悟。我们也见证了毛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最后,我个人觉得教学就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追求尽善尽美,追求质的飞跃,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语文课堂里快乐地畅游。

远程研修白鹅观课报告 篇2

《白鹅》与《白公鹅》是不同作家描写相同动物的文章,这两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都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这两篇文章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在教这两篇文章时,梁老师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

梁老师在教学《白鹅》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来对比朗读。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表演鹅吃饭的情节时,能把鹅吃饭“架子十足”、“从容不迫”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梁老师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大: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梁老师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鹅》和《白公鹅》两课中,老师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是老师引导学生说了出来。

远程研修白鹅观课报告 篇3

通过一整天的时间,我主要聆听了朱红甫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几位名师执教的几节精彩纷呈的课。这次听课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会诗,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们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齐读、范读、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大声读出节奏,小声品出诗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热忱,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学生直接与古诗词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声断而气连的古诗词朗读让人回味无穷;声情并茂的情境朗读更是把学生带回了作者的时代;生动有趣的吟诗更是平添了学诗词的乐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读出了诗词的隽永的意境,更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驰骋想象,引领学生翱翔于古诗词的天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想象的大门被打开,学生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既能飞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想象,又能飞出文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们沈锡云校长所执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让孩子们想象每逢佳节,作者王维会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别想家?还让孩子们想象在重阳节的时候,家乡的兄弟们会对远方的王维说些什么……从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进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及家乡亲人对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营造意境,让诗意在音乐和画面中流淌

以朱红甫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为例,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简约的课件,诗意的解读,丰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媪的幸福,在体会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营造出浓郁的古诗词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启迪,自然而然就对古诗词感兴趣。

四、有目的地写,固化知识,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写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刘永霞老师所执教的《观书有感》,她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了小练笔,即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美丽方塘。通过写的过程,教师使学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练笔,既使教师抛出的知识有了落脚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五、文字迁移,诗词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在品诗诵美的同时,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刘永霞老师在课堂结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这就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课外古诗词。

这次的听课对我的启发和触动很大。在那些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首首古诗词仿佛回到了它们当时所处的时代,充满灵性而富有诗情画意。真所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次,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老师引导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去上古诗词的话,必能把古诗词的枯燥教学局面扭转,使学生乐于学习古诗,乐于背诵古诗词。语文教学正像是这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教师们的优秀更让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远程研修白鹅观课报告 篇4

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员老师来我校听课,三种课型各听了一节,借此机会,我们全体地理组成员也跟随鲁老师听了三节课,并听取鲁老师评课,收获甚多。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课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课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后,老师们的课与原来所听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

老师的形象、语言、体态、动作、情感充满了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在一节课中,根据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恰当教学情境,激发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2、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败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

3、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贺贵山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真正把教材当作了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了教材顺序。

4、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留下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老师“讲”的时间在减少,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间,师生互动有序,课堂效率提高。

5、灵活组织、调控课堂,波澜不惊中见智慧。

刘洋的复习课上,能够在学生区域地理知识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授人以渔”,讲方法、理思路、归纳模式和规律,有讲有练,突出重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懂学透一个区域可以面对全世界的任何区域,实属不易。

教研室鲁老师听过课之后,提出建议,把预习的环节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讨论和回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插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两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