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阅读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西游记名著阅读读后感(精选5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名著阅读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末元初的文学家吴承恩,这部小说中的精彩故事不计可数,如“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遇险”、“真假美猴王”等。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也很丰富,如愚昧善良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等,每个人物性格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最令我敬佩的还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我敬佩他的神通广大。孙悟空修道成功之后,菩提老祖给了他一种最为神奇的功能,这种功能已经超越了他自己的身体,能达到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这种功能就是身外身,它赋予孙悟空瞬间裂变成无数事物的能力。孙悟空身上有八万四千根猴毛,每根猴毛都可以变成任意事物。孙悟空真是太神了!
我敬佩他的勤奋好学。在“拜师菩提老祖”一回中,悟空为了拜他为师,在大雪天跪在菩提老祖门前,直到菩提老祖弟子出门发现他为止。由于他天资聪慧又勤于好学,掌握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本领,这种勤奋求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在现实生活中我学习毛笔字时不够勤学苦练,导致我写字的水平提高很慢,直到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才懂得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我佩服他的忠心耿耿。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不辨人妖,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孙悟空为了唐僧安危,执意打死了白骨精变得白发老公公。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悟空为了继续保护唐僧,急中生智地以他解不开紧箍咒为由,继续留在他的身边。甚至在唐僧已经下定决心要赶他走时,还变出三个分身,跟他一起恭恭敬敬地朝唐僧拜了拜才走。我觉得孙悟空是忠义的化身,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师父”宁愿被误会也不会让师父受伤,这种忠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我敬佩孙悟空,更敬佩唐僧师徒四人在漫漫西天取经路上克服艰难险阻,勇于追求,不辞辛苦的精神!
西游记名著阅读读后感 篇2
茫茫古国,泱泱华夏。中华民族取经历史以及传奇神话之精华全部被吴承恩汇注在《西游记》中。当你翻开《西游记》,仿佛在看一部影片,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跃然而上,演绎了一部从孙悟空出世,到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结识仙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神奇故事。
读完《西游记》,所有人无不赞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妙笔生花,以及书中主角齐天大圣——孙悟空追求自由,敢做敢当的自我主义精神。但是,我感叹的却是书中副角——默默无闻的沙僧。他虽没有悟空随心所欲的心理,也没有八戒好吃懒做的性格。他只是那位勤劳朴实,那位在茫茫取经路上,一直担任提着行李的人。
从这样一个角色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脚踏实地”和“任劳任怨”。在现实社会的茫茫人海中,有着无数这样的人,他们不靠偷盗,不靠抢夺,也不靠小心计来对付别人,只是勤奋努力地工作学习。但是,往往这种人可能会背黑锅,受连累,成为受害者。不用怕,只要我们不放弃,继续努力,坚持把事情做下去,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胜利的那些人就会是我们。因为我们不相信,也不掌握命运,但是我们抓住了每一次深造,改变自己的机会,所以成功了。这些与沙僧相似的`人,在我心中其实也是英雄,是那平民英雄。不过他们只是像沙僧一样默默无闻地做出奉献。例如我们和蔼可亲的老师,她们付出自己的心血,培养了一个个为祖国争光的栋梁之才;还有那一位位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一座座从大地上缓缓立起的高大挺拔,坚硬牢固的楼房都出自他们之手;最普见的是那大街,马路上的清洁工,他们不分昼夜,不怕危险地为我们清理垃圾,给我们创造了一片美好的环境。
同学们,让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工作,共同学习沙僧的品质,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一步一步迈向成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成为一代强国吧。
西游记名著阅读读后感 篇3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都是电视版的,看得津津乐道。唯一的观后感也不过就是这个调皮,那个懒惰之类的。现在看原著,又别有一番滋味。
孙悟空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调皮、可爱、不服天命。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你说他调皮可爱我们没话说,哪来的.不服天命?”其实西游记在前几个故事就说了“幽冥界中尽除名”,不就是典范吗?生死簿内所有猴都被他给销掉了。还有那大闹天宫。大闹天宫的源头不正是因为不服天命吗?从整本书中得知,孙悟空遇事不慌,能够勇敢面对现实。就像一个正面情绪。
而猪八戒呢,他就和孙悟空截然不同了。调戏嫦娥,才被贬下凡间。当遇到困难时,不能够勇敢面对现实,而是选择逃避。和孙悟空相比,他却是个负面情绪。
还有沙僧,和前两个相比,他就显得有些渺小了。遇到妖怪,虽不会逃避,但却屡战屡败。但他又不同于孙悟空和猪八戒。孙悟空未免有些自傲,对太多礼节充满极度蔑视;八戒又太好吃懒做了,遇到点事就总想着散伙。沙僧就恰到好处,没有孙悟空的高傲和猪八戒的逃避。所以沙僧总担着劝架的担子,对于前两个,沙僧就俩字——“平衡”。
我们人心里就像有一个称,一边是正面情绪,一边是负面情绪。当其中一个不平衡时,就需要“沙僧”来劝架。
在这四人的取经之路中,我认为孙悟空的成长最大。因为他学会了什么叫责任,怎样去承担责任。
在取经前,他和猴们整天吃吃喝喝,从不想任何事,就是一群孩子,整天嬉戏,不需要想任何事。
可取经途中,唐僧曾赶过他,可他却不愿回去,这时他已经知道了要承担起责任。孙悟空回花果山后,八戒求他回去,他答应他的猴孙们取完经后还会回来。可他最后回来了吗?没有。因为他已经长大了。不能一直待在那依山傍水的花果山里。
就像我们人一样,人总有长大的那一天,总要学会承担责任。
《西游记》在带给我欢笑的同时,也带给了我太多道理,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需要你认真品读。
西游记名著阅读读后感 篇4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
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西游记名著阅读读后感 篇5
说到《西游记》,我最喜欢孙悟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对这部经典著作深有体会吧!
和唐僧一起去取经的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心地善良,却往往被骗入妖魔的手中;孙悟空是只猴子,火眼金睛,能够辨别好坏,手持金箍棒,何等威风,只可惜头戴紧箍咒,只要不听话,他就没好果子吃;猪八戒是只好吃懒做的猪,走路一摇一摆,挺着大肚皮;沙僧是最听师傅话的好徒弟。
这天,他们在赶往取经的路上,被白骨精盯上了。她听说吃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特别想吃唐僧肉。她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妇。她躲在树底下,低声哭泣。唐僧听见了,便赶过去,问:“姑娘,你怎么了?”白骨精见猎物上钩了,便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孙悟空一见,便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举起金箍棒就打下去,可白骨精却溜走了,留下一堆白骨。唐僧却不识好歹,责怪自己的徒儿。
白骨精不甘心,又变成了一位年迈体弱、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装做是刚才那位少妇的母亲。她看见唐僧四人,便问有没有看见自己的女儿。一听说自己的女儿被孙悟空打死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她正要下手的时候,又被孙悟空打了一棒,一堆白骨又出现了。
后来,白骨精还不死心,又变成老公公,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下去,把白骨精打死了。而唐僧呢?认为孙悟空猴性未除,决定让孙悟空不再做他的徒弟,把他赶回了花果山。
看到这里,我有点恨唐僧,孙悟空明明是对的,把妖怪打死了是件好事,可唐僧却不明真相,责怪自己的徒弟。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老师也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误会同学,真是和唐僧有得一拼。
我想:要是我是孙悟空,我会七十二变,我有一双火眼金睛,我首先要让唐僧学会辨别妖魔鬼怪和平常百姓。如果那样,我们走向善良,创造美好的世界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