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莲花》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莲花》有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莲花》有感 篇1
“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安妮宝贝《莲花》
这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以静默的姿态阅读完,甚是喜欢。尽管这喜欢依旧只是静默,无可表达。就像她所表达的伤口,愈加疼痛,却愈加沉寂与隐忍。
尝试着在地图上寻找墨脱,传说中莲花隐藏的圣地。我只不过找到地图上一个标记,无法想象那个美好而神秘的地方。于是,再次挖掘关于墨脱的文字片段,仿佛一种渴求。
持续的大雨,古老的森林,滑坡,泥石流,嗜血的蚂蝗,这些都是我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同时体验到的景象。那艰难的旅途,只用平静的语调叙述,好像只不过是去风和日丽的花园散心。随着旅途的深入,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也娓娓道来。旅途结束,却只是一个出乎意料而又依然平静的结局。
“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他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
苏内河就像《蝴蝶梦》中的吕蓓卡一样,一开场即已死去,且从未真实地出现在书中。她已经盛开,且不同于黑暗沉沦的人们一样。她一直细致入微地存活在纪善生的记忆中,以她独特的方式活着。
向往苏内河的生活与个性,没有礼貌,也不整洁,脾气桀骜。从不讨好任何人。她的苦痛,温暖以及死亡,都如同一株不凋谢的莲花。她的坚韧与隐忍,更让人心疼。她与纪善生之间的感情,让人难以理解,不是单纯的爱情,或者根本不是爱情,可是似乎又不仅仅是友情,并不互相依赖,却是对方唯一可以敞开心情的人。
苏内河说纪善生整个人是一个巨大的伤口,不能被触碰,带着那个伤口感觉耻辱,不能够接受自己,根本不爱自己。或许他也不爱身边的人,因为他不能挽留任何一个要从他身边离开的人。亦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男子,内心自省,决绝。
日玛旅馆常年的药味成了标志性的事物,只因一个来此养病或者等死的女子。作为一个写作者,庆昭沉默寡言,看起来精神不振。可是却陪同善生走上墨脱的旅途。坚忍的女子。从早到晚,从始到终,远离人群,行走在苍茫天地间。在路上的简陋木棚里栖息。完全不同于现代衣着华丽化装精致的女子。
安妮宝贝的文字,依旧细腻琐碎,却更加流畅,字里行间也更加温馨。她的书中,《莲花》为最爱。
读《莲花》有感 篇2
“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安妮宝贝《莲花》
这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以静默的姿态阅读完,甚是喜欢。尽管这喜欢依旧只是静默,无可表达。就像她所表达的伤口,愈加疼痛,却愈加沉寂与隐忍。
尝试着在地图上寻找墨脱,传说中莲花隐藏的圣地。我只不过找到地图上一个标记,无法想象那个美好而神秘的地方。于是,再次挖掘关于墨脱的文字片段,仿佛一种渴求。
持续的大雨,古老的森林,滑坡,泥石流,嗜血的蚂蝗,这些都是我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同时体验到的景象。那艰难的旅途,只用平静的语调叙述,好像只不过是去风和日丽的花园散心。随着旅途的深入,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也娓娓道来。旅途结束,却只是一个出乎意料而又依然平静的结局。
“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他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
苏内河就像《蝴蝶梦》中的吕蓓卡一样,一开场即已死去,且从未真实地出现在书中。她已经盛开,且不同于黑暗沉沦的人们一样。她一直细致入微地存活在纪善生的记忆中,以她独特的方式活着。
向往苏内河的生活与个性,没有礼貌,也不整洁,脾气桀骜。从不讨好任何人。她的苦痛,温暖以及死亡,都如同一株不凋谢的莲花。她的坚韧与隐忍,更让人心疼。她与纪善生之间的感情,让人难以理解,不是单纯的爱情,或者根本不是爱情,可是似乎又不仅仅是友情,并不互相依赖,却是对方唯一可以敞开心情的人。
苏内河说纪善生整个人是一个巨大的伤口,不能被触碰,带着那个伤口感觉耻辱,不能够接受自己,根本不爱自己。或许他也不爱身边的人,因为他不能挽留任何一个要从他身边离开的人。亦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男子,内心自省,决绝。
日玛旅馆常年的药味成了标志性的事物,只因一个来此养病或者等死的女子。作为一个写作者,庆昭沉默寡言,看起来精神不振。可是却陪同善生走上墨脱的旅途。坚忍的女子。从早到晚,从始到终,远离人群,行走在苍茫天地间。在路上的简陋木棚里栖息。完全不同于现代衣着华丽化装精致的女子。
安妮宝贝的文字,依旧细腻琐碎,却更加流畅,字里行间也更加温馨。她的书中,《莲花》为最爱。
读《莲花》有感 篇3
终于看完了《莲花》。
那本曾经让我看得那么疯狂,那么疯狂得《莲花》。
我不喜欢。
庆昭,纪善生,苏内河关于他们三个得文字,或许出现过爱情,或许友情,或许亲情。那一段段文字,复杂得一切,所以我说,我不喜欢。
纪善生来到拉萨,认识庆昭,与她一起,跋涉在峡谷森林之中,走向墨脱,隐秘在高山之中得村庄,传说中莲花隐秘得圣地。顺着多年前内河得足迹,检索他得回忆——在内河遇难得两年后。
每一节都有一个四字得标题,这是我唯一喜欢的地方。我不知道为什么落会如此地喜欢。象《告别微安》《二三事》以及《莲花》。哪里会有那么多虚幻的事。一切都是深沉的漩涡,沉沦的痛。
不算开头的开头,不算结尾的结尾,让人始料未及。
墨脱,深藏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高山谷地之中。藏语的意思为“花朵”。与世隔绝,不通音讯。古时被称作“白玛岗”,意为隐秘的莲花圣地。大藏经《甘珠尓》称之为:“佛之净土白玛岗,殊胜之中最殊胜。”是被向往的神秘圣洁之地。
徒步四天进去,再徒步四天出来。全国唯一一个不同公路的小县城。不能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抵达。徒步行程两百多公里的墨脱。
除了这个地方,我找不到还有什么可以写下去。我也用落用曾写过的那句话结束,《莲花》上的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再黑暗中趋向光——
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诞生。
读《莲花》有感 篇4
许久未读武侠小说,再次读到李莲花这个人物的时候,我有一种久违的冲动,兴许那就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的作祟吧,读《吉祥纹莲花楼》有感600字。十年前年轻气盛的我,初读金庸、再读古龙,总是被奇妙的故事、优秀的人物和最重要的是侠之大者的精神所感染
。而后进了大学、谈了恋爱和步入社会中,隐藏了那股侠义柔情、失去了那道主持正义的精神,也许是我的年长变得麻木不仁,更亦或是这个社会让人变得行尸冷漠。
不幸的是我时至今日才读到吉祥纹莲花楼,在我最年轻的日子里错过了激情四射的李相夷、洗尽铅华的李莲花;幸运的是我不用去忍受一部小说的等待,我一气呵成仿佛又回到少不更事的年代。无论是不幸还是幸运,我都已读完它,懵懂七分地接近了一个人物:李莲花。
这是一个跨越十三年的背景,作者除了在四本书中穿插讲了许多破案的故事,尤为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人物,而这个人物却是在经历生活和时间的洗涤下重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弃仇恨,尤其是曾经瞩目受万人敬仰的英雄。十三年前的李莲花被内贼陷害导致与笛飞声的比武重伤落入大海,他大难不死,曾信誓旦旦地要报此仇,至死方休。
然东海之滨,莲花楼内,三年的生存让李相夷蜕变成李莲花,读后感《读《吉祥纹莲花楼》有感600字》。门主令牌换来五十两是他又个人生的起点,江湖风云变,李莲花从天子骄子、从锦衣玉食、从年少名隆到低调木讷、事必躬亲、平凡小人。他失去了很多,如他的江湖地位、他的初恋情人甚至他赖以成名的武功、性格和气魄。这些都是他愿意选择的,这样的舍弃势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十年过去,江湖人依然将李相夷视之为传奇、顶礼膜拜。而他却在尘华浮世中成为了李莲花,方多病口中的死莲花、假神医。他似乎变得不再有光芒、不再神勇和不再志锐,他平淡安逸、疯疯癫癫甚至胆小怕鬼。但不变的是他依然的侠义精神,依然心系江湖、悲天悯人。
宁愿世人能忘记李相夷,这样的话李莲花依旧过着他简单而阔达的生活,赶着牛车拖着莲花楼,做着他的假神医,破着奇案奇事。可是佛彼白石不肯忘却、肖紫衿不肯忘却、笛飞声不肯忘,乃至天下人不忘。于是他不得不撕开他的真面目,撕开他隐忍和平静的生活,但他已不是李相夷。
残忍一点就是他回不去了,他不再是那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少年才俊,他只是吉祥纹莲花楼的楼主、一个随时会疯癫死去的普通人。他祝福他的初恋和自己的兄弟白头偕老,他忘却了曾经的弟兄背叛、仇敌之恨,他已经彻底释然,如他的扬州慢一样至柔至和。
他希望天下人放过他,于是决战那天,他辞别世人,他选择了逃遁,不,应该是勇敢地选择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或许他最后失去记忆、手残废、眼睛失明,这一切不重要,东海之滨,做着他的渔民,偶尔和他曾经的死对头打赌下棋。
做一个普通人,出世于江湖,忘记曾经的荣耀和仇恨烦恼。繁华尽落之际,也是人生得到本原的时刻。
故事兴许简单、桥段也比较牵强,甚至文字偶尔不曾优美,但是却有种灵魂,让我在书籍之中看到一个鲜活的莲花,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