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西游记有感初中

2025/04/17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西游记有感初中(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有感初中 篇1

吴承恩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里有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绝不放过一个妖魔;敢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缩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起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满身毛病,好吃,好占小便宜。他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谎,可笨嘴拙舌地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可是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沙和尚是勤快的,不像猪八戒好吃懒做。遇到困难时,总是知难而进,与悟空一起解决问题。可是也有缺点,那就是不会反抗别人。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唐僧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僧的懦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这说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只要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我们的生活上,在学习中取完真经,修成正果!

读西游记有感初中 篇2

《西游记》是四大名着之一,是众所周知的好书,我在这个寒假里也领略了它的风采。书中生动有趣的人物,令我爱不释手。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拥有无穷的本领,具有英雄气概。孙悟空好斗,而且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后,被唐僧救出,孙悟空忠心耿耿,一路上保护唐僧去取经,降妖除魔,立下了大功劳,我非常喜欢他。

说到猪八戒,大家就会想到他满身毛病;贪吃懒惰,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怕危险,怕死的一头蠢猪。每当师父或大师兄让他巡山,他总偷偷睡觉,回来撒个谎;他还时不时地向师父告大师兄的状,让师父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

沙悟净,心地善良,任劳任怨,忠心耿耿,但沙悟净有个缺点就是缺少主见。

唐僧,他虽没有孙悟空的本领,但他心地善良,慈悲宽厚。坚持不懈,最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让我们明白了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读西游记有感初中 篇3

一个故事,一条大道,一个决心,师徒四人降妖除魔,天竺取经。

没错,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他被翻拍成了各种形式的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人们都沉浸在影视剧的情节中,反复的看着剧中人物的奇迹相遇,不如关上电视、电脑,翻开书,让我们的想象力遨游在文字的世界里。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了天竺取得真经的故事。可是,众所周知,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他为什么不背着唐僧飞去天竺呢?是的,孙悟空是有上天入地的本领,可是如果他这么做了,没有这九九八十一难,他们师徒真能取得真经吗?在西游记的结尾,唐僧只经历了八十难,所以拿到的只是白纸,可当他们经历了最后一难后,白纸上才显现出真经,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不经历足够的磨难,我们怎能成长?不体会过失败,我们怎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会在磨难中一点一点成长,一点点看清自己,一点一点变得优秀。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再读西游记时,我深深的感到羞愧,羞愧自己的小肚鸡肠,羞愧自己的狭隘心胸,羞愧自己的半途而废,羞愧自己的意志不坚。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经历了无数的妖魔鬼怪,多少次都差点成为妖精口中的一道菜肴,虽然,有时也会迷茫,也会失望,可是他们从未想过放弃,意志坚定、信念不移,最终取得真经。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悟空虽然顽皮,但他懂得感恩,对唐僧忠心耿耿,一路上尽心尽责的护送师傅,而我们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任劳任怨的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又做了什么呢?妈妈唠叨几句,我们便不耐烦,父亲责骂我们几句,我们却还要顶回去,父母辛苦赚钱,供我们上学,我们却拿着父母的钱肆意挥霍,不懂得珍惜。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尚且懂得感恩,而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孙悟空还有个宽广的胸怀,取经途中,被唐僧多次误解甚至赶走,可在他并没有怨恨,尽心尽责,努力保护着师父。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便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白骨精三次化为人形来迷惑唐僧,都被悟空看破,可是唐僧一次次被迷惑,尽管悟空多次解释,他却相信自己的眼睛,赶走悟空。当得知道唐僧有难时,悟空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救师父。再想想我们,平时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就和同学、朋友、家人产生矛盾,怎能不感到羞愧?

《西游记》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宽容,学会坚持,学会成长。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如孙悟空一样,坚定信念、战胜困难、跨过失败、背着梦想、砥砺前行。

读西游记有感初中 篇4

读完了《西游记》,我对唐僧师徒四人有了重新的认识。唐僧是属于“墙头草”一派中的拉拉藤,因为他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一路上全都靠着孙行者和那根铁棒,但是十分守清规,三规四戒,从未越过雷池一步,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景仰的。孙悟空可以说是不服输过了头成了赖皮,但对师父是绝对的忠心耿耿,被赶走了心里还默默掂记着师父的安危。对于猪八戒,那评价可要一落千丈,好吃懒惰,既好色又存私房钱,实属诈骗类,每次都是他怂勇师父念《旧话儿经》,让行者生不如死。沙悟净嘛,做人诚肯,虽然只会些“三脚猫”功夫,但几乎刻刻不离师父。

这四个人虽然性格各不相同,但志向一样:保唐僧取得真经,超度亡魂。在这部书中,他们意志坚定(猪八戒可能有一点出格),最终得到了如来的认可,成了佛。这就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样,只要意志坚定,就一定能挺过去。

如果用比喻的话,唐僧就像我们平时依赖父母的一面,悟空像我们平时要强好胜的一面,八戒像我们平时懒惰的一面,而沙僧像我们平时过于老实的一面。这样一个人乍看上去真的很像我们,但如果各取一点来弥补不足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在需要之时借助父母的帮助,困难时不服输,勤于做好事,懒于做坏事,对那心灵已经经受不住打击的人撒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一个人将多么完美!但也许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不过,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学习悟空不断改错的精神,他以前总爱杀人,遇到如来菩萨也不跪拜,但现在改过来了,多么好呀!不断犯错是小,但不改事就大了。举个例子,有一个杀人放火贩毒品的劳改犯,原本被判死刑执行缓刑期时改正了,获得了减刑的机会,虽然漫长,但是几乎改掉了一个不能改掉的错误。由此可见,改错是多们重要。

《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并称为明代的四大奇书,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不仅在中国史上影响巨大,在全世界也享有盛名。它的外译本,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十数个语种之多。

另外,这本书的作者小吴(吴承恩)强化了神话的现实批评性,所谓“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寓焉”(《禹鼎志序》)。也因为有了鲜明的现实性,其能不涉于怪诞。封建迷信,而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西游记》的现实批评意义,固然表现在其“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更在其通过人间国度的描写,批判讽刺了嘉靖朝廷的荒淫腐败,昏庸失政。所以说,《西游记》绝对配得上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