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心得感想
倚栏轩整理的城南旧事读书心得感想(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感想 篇1
如果有一本书,我愿意一读再读,那一定就是《城南旧事》,它的作者是林海音。还记得刚拿到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几乎整天捧着不舍得放下。
这本书讲了20年代末,有一个叫林英子的六岁小女孩,她搬家搬到了北京城南,而她的童年就在那里度过了。在惠安馆里,英子认识了一个疯女人秀贞,看到这里,我觉得英子的胆子真大,我可不敢跟疯女人去讲话。读着读着,我又觉得疯女人其实也不那么可怕,而是有些可怜。她是英子认识的第一个朋友。英子还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叫妞儿,她爸爸常常动不动就打妞儿,英子告诉妈妈,妈妈怀疑妞儿不是他们亲生的,又得知妞儿脖子后面有一块青记和秀贞的小桂子一样,就这样促成了她们母女相认。
后来英子迁居到了新帘子胡同,在一个荒园的草丛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可他居然是一个小偷。不过当了解了那个年轻人的身世后,英子又觉得非常同情他,觉得他很善良,他是为了供自己的弟弟上学,不得已才去偷东西,可最后还是被警察抓走了……
眼间,英子已经九岁了,她的宋妈也被她的丈夫带走了。而英子的爸爸因为感染肺病去世了,爸爸最喜爱的花儿也落了,我想英子该是非常伤心的,我的心也随着英子已经千疮百孔了。最后,英子带着种种疑惑踏上了远行的马车,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看完这本书,已经是深夜了,但我辗转难眠,脑海中一直浮现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那些景物好像电影画面般出现在我的梦中……
英子所经历的童年是对于我而言非常的陌生,我的童年简单而又快乐。但是平时有空时,总是有学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作业;周末也报了舞蹈培训班,虽然这也是我喜欢的,可能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回忆我的童年,是这样的简单而苍白,根本不可能经历英子的故事,所以,英子的童年深深吸引着我。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感想 篇2
林海音的书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城南旧事》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本书大家都对此赞誉有加。自传体的小说很有吸引力,小小的英子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儿,她人小鬼大,孩子的天真烂漫情怀被她演绎的淋漓尽致。她的烂漫、童真、她的小心事与小心机,都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
小小的英子多么的有能耐,与邻家女孩妞儿一起喂黄毛小油鸡,分享妞儿生活的忧愁和秘密,帮她找到了妈妈;喜欢她们家的保姆吴妈,听吴妈将她儿子和女儿的故事;和失去孩子而变成“疯子”的秀贞做朋友,帮秀贞
找到了女儿妞儿;分担了妈妈的“忧愁‘,促成了新女性兰姨的美满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英子与一个中年男子的”忘年交“。那时的英子上小学了,与一个中年男子成了”忘年交“。因为,他是贼,而作为小女孩的英子却不像别人一样给他打上”贼“的标签,他也愿意给他讲讲和她一起
读书的成绩很好的弟弟。看到这里,我不禁佩服起英子来,她怎么可以这么的聪明?小小脑袋里怎么可以容纳那么多事情,或是怎么能想到那么多精灵古怪的念头。
有时候,我们并不能简单的以儿童、少年、青年或者中年、老年这样以年龄为划分手段判定认得成熟与否。英子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已经显现出她过人的智慧和才能来。而我年过二十却还是”头脑简单“,遇事转不过弯来
,更不必说随机应变,运筹帷幄了。
《城南旧事》全文以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少了很多语言文字的赘述,多了一份简练和精湛。小小英子更像是一个老师,以儿童的视角来告诉我们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善良、纯真。城南的胡同、天井、惠安会馆、长满野
草的空旷屋场以及卖糖人、卖汽水的商贩,如同黑白色的胶片,一一映在我们的脑海中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感想 篇3
原以为《城南旧事》是一种沉静的哀伤,那些“城南”,遥遥的,迷茫;所谓“旧事”,可能会蒙上淡淡的木褐色。
其实,还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题目带给我的一些想法。
如果,要我来抒写自己的《城南旧事》,想必只会是年幼时的回忆。现在已经那些旧事太遥远了。是否就是以前一样,坐在窗前看着同龄人玩耍;是否就是背着书包走到家门口时,闻到妈妈饭菜的香味;是否就是蒙着别人的眼睛,嚷嚷着要他们猜猜我是谁;是否就是在一次次凉风的袭击之后,还倔强地对别人说,我不冷
那些回忆也不敲敲门,直接涌进来。也许我的大脑早就被吞没了,脑细胞的工作负荷超过平时好几倍。还记得以前那个不爱说话的我,一次就因为不爱说话,被爸爸扇了一巴掌。时隔好多年,脸上还是隐隐作痛。其实好多回忆是甜甜的蜜,好多回忆是沁人的冷风,好多回忆是锐利的尖刀!
进了初中,才发现丢掉了好多东西:小学的朋友、老师,还有那种纯真的心态。也许朋友和老师还有见面的机会,那种心态还能找回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大海中泛舟的心情。好像茫茫找不到尽头,偶尔会遇到狂风暴雨,但幸好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海上的风景。所谓有舍必有的,我舍去的,得到的,那能够抵消吗?好在,进入初中,还遇到了很多人,带给我许多,他们和小学不一样。小学的朋友,就好像玩家家酒,玩得愉快,也没有烦恼。初中的朋友,他们温馨,可爱,虽然有时候说话会伤人,但大家都很好。
发现自己的语文好差,心里的感觉竟然不能写出来。可能每个人都会一些感觉,不能用文字叙述,因为连自己都不能了解。沉浸在回忆中,才知道“回到过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感想 篇4
叶圣陶先生曾评价过这本书“久仰其大名,却一直没有兴趣看,在22岁的今天,已经彻底告别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却不可救药地迷恋起儿童文学。喜欢里面的单纯,质朴与干净。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在这段文字中,想必你已经知道这就是林海音所作的《城南旧事》了。
《城南旧事》和《呼兰河传》一样,也是现当代长篇小说经典,而且《城南旧事》入围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林海音所写的《城南旧事》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更是原汁原味毫不更改的老北京童年。
一句一句淳朴的话语,一件一件似曾相识的童年小事,却描绘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我穿越到了二十世纪的老北京,亲眼所见那儿的趣事。
《城南旧事》这一本书,完完全全就是作者林海音谱写的老北京童年小日记,不论什么事,都把它记上,如摄像机一般仔细,完整,不仅真实,还有老北京的淳朴的乡土气息。
现在人写作都大城市化,太现代化了,不管写哪里,都要写高楼大厦和高科技建筑,然而,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先进的科技和高楼,一点代表性都没有,而且十分夸张化。然而,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作文写得越夸张就越好,我们需要挑拣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地点,也不可以在介绍和写日记时写下当代不存在的事物,也不能写不具代表性的事物。比如,你写20xx年的杭州,却在写高楼大厦,不仅跑题,还让人一点都不知道这是杭州。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不是这样,这本书真的想日记一般真实,当时的小街,当时的吃的,当时的坐骑都是很真的,让人相信并且想去了解老北京的趣事。
这本书不仅事物有代表性,连语言、人物都栩栩如生,吸引人去读。每一章都有几十页,内容十分充足。就拿第四章《兰姨娘》来当例子。完全就是每天的小日记拼凑在一起的真实事件,叙述十分完整。细节也非常多,细到作者自己的想法,兰姨娘的每个小动作,每个字,妈妈吃醋和生气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