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策划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支教策划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支教策划方案 篇1
说明:本策划资料适用于对目标进行规划,并管理事件的活动内容,执行方式与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活动引言: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鼓励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的倡议,与团省委沃爱一一江西省大学生志愿活动”协同一致;为了丰富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让他们更好的成人成才。特举办此次志愿支教活动,希望通过这次的爱心活动给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拓宽眼界的平台。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深入社区基层,了解和支援基础教育,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提升孩子们的知识能力和确立孩子们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感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让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
三、活动时间:
3月一6月
四、活动参与人
旅游学院青年志愿者 五里明德小学全体学生
五、活动流程:
(一)活动安排
1、3月9日(周三待定)下午举行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具体次数:每星期一次或每两星期一次,一次2小时左右,时间一般固定在周五(待定)。
义务辅导地点:
单对单或以兴趣班的形式在五里明德小学教室,以减少安全隐患,实在有需要也可以另外协商地点。
2 、具体实施细则:
人员选拔:在各班筛选一些学习相对比较好的、耐心、负责的志愿者,和小学生结对帮扶。
支教形式:一对一的辅导和兴趣班。
对于一对一的辅导,每名志愿者可分配以一至两名学生,每一星期或每两星期,由学生会组织志愿者集体赴五里明德小学,利用小学生下午放学时间,在学生的教室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课外功课辅导。
课程设置:主要可有语文朗诵,英语口语,趣味数学,体育运动,素质拓展,音乐舞蹈等课程。
3、总结活动:
中期开展回访活动,邀请小学生参观大学校园(4月)。六一儿童节前后进行活动总结联谊表彰。
(二)活动后期
每个月定期与小学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志愿者的服务情况,为以后长期的合作做铺垫。
定期召集志愿者开会,了解活动进行情况。
并谈谈个人感想及意见和建议等。总结、改进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设立专门博客,将志愿者的总结心得和活动照片发布到网上供更多人学习。
志愿工作进行了一个月,举行支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大家在一起总结一个月的支教经验,并对下一次的支教活动作出安排。
拟定于六月一日举行支教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和联欢晚会。
六、预期效果:
受辅导的同学的成绩可以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进行辅导的同学也能从中受益,提高自身能力;宣扬了青年志愿者的精神,让爱心可以传递下去。
七、注意事项:
1、如若有同学因时间等问题而要暂停义务支教的活动,请和活动负责人联系,我们可找其他同学接手这些活动。
2、支教期间不得擅离职守,一般不将小学生带出小学,若有校外活动必须取得小学教师许可,一切听从安排,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一定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支教策划方案 篇2
一、活动主题
心系三农 放飞梦想
二、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暑假支农、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号召起包括参与队员在内的广大大学生对于“三农”问题的广泛关注,加深他们对于农村现状的认识,为“三农”事业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三农”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磨炼队员个人意志,提升队员个人能力,塑造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实现自我价值,放飞梦想。
三、活动时间
20xx年7月12日至7月27日
四、活动地点
陕西省延安市大砭沟光明小学
五、前期工作
1、10月我支农促进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延安市光明小学贫困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爱心募捐活动。
2、12月25日我会派出六名队员将募捐到的20xx元善款送至光明小学贫困学生和家长的手中。同时我们与该校有关领导达成一致意向,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为本次寒假支农奠定了良好基础。
3、20xx年1月一行14人在光明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
4、20xx年6月份支农促进会对光明小学做了回访,协商暑假的支教活动。
六、招募下乡队员
1、宣传及报名
20xx年6月16日至19日
2、面试
6月19日晚展开面试(面试主要是一个互相认识、交流的过程)
3、复试
下面是对队员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
①认同新乡村建设理念,了解支农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②心态端正,不贪图名利,以一颗赤子之心深入农村,能吃苦耐劳,戒心浮气躁、傲慢懒散,不怕脏、不怕累,热忱、执着。
③尊重农民,尊重当地风土人情。保持较中立的态度,不介入有关矛盾,不将有关矛盾激化。
④保持敏感度,注意不断学习地方表达方式、习惯用语、密切关注有关问题、现象,可学习当地语言与农民进行交流。
⑤队员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群策群力,激情与理性相结合,做最坏的心理准备,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共同搞好新乡村建设活动。
七、下乡前的准备
1、向队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讲述支农历史、学习支农纪律、交流支农经验、讲述安全常识等
2、将14名队员进行分组,分为支农、支教、调研、文艺四个小组,确定各组组长以及骨干人员
3、队员根据分组准备下乡所需要的材料
八、启动仪式
7月5日下午邀请团委、社联等相关负责老师以及新老支农队员共同启动此次寒假支农支教活动仪式,支农、支教队员进行宣誓
九、下乡安排
1、时间安排
①7月12号,由队长组织队员自城院出发 。
②7月12日到达目的地,安排好食宿,并与当地居民、村委会及学校负责人进行沟通
③7月13日正式开展活动
④活动为期15天,7月27号组织队员集体返回
2、活动内容安排
①支教活动
通过当地学校对当地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向他们传递新思想,广泛开展以“爱国”、“感恩”、“梦想”、“励志”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②支农活动
帮助农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体验农民生活的不易,珍惜粮食,学会勤俭。走访农民家庭、了解当地经济,并向当地村民推广科学致富之道。
③调研工作
逐村逐户调研民情、社情,记录并保存第一手调研文字、影像资料。调研工作可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经济现状等展开。
④文艺演出
组织文艺演出,邀请当地学生、村民参与演出,学习、发扬一些当地的传统文化节目,举办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丰富当地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活动总结
1、评选各年级学生当中成绩优异者并为其颁发奖品。
2、评选队员中表现突出者及优秀组织者为其颁发奖品并在全队进行通报表扬。
3、召开一次有队员、学生和村民参加的总结大会,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
十一、后期安排
1、召开全体队员会议,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
2、向院团委就此次活动做总结报告,听取老师意见。
3、就调研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完善调查报告。
4、开展宣传工作,将当地现状反馈给全院师生。
十二、财务预算
项目
金额
路费
100元14人
伙食费
10元10天14人
文艺演出
300元
纪念品
300元
保险
15元14人
合计
3610元
支教策划方案 篇3
一、社会实践团队基本信息:团队名称 “三农”问题研究社兴陇之光支教服务团——赴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池坝中心小学支教队
支教地点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池坝中心小学
支教时间 xx年7月23日—xx年8月12日(不包括来回时的时间)
队歌 《最好的未来》
团队口号 滋兰树蕙 助梦起航
主办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
指导单位 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分团委
支持单位 灵山慈善基金会、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
联系人 姓名 李永刚
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本支教队是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寒暑期支教项目兴陇之光支教团的一支小分队,该支教队的招募、组建、培训等工作由“三农”问题研究社完成。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为了更好践行我社团立足于西部农村,着眼于西部农业,服务于西部农民的宗旨,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兴陇之光支教服务团在xx年暑假成立。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兴陇之光支教服务团以关心乡村教育,助力家乡成长为使命,倡导青年关注乡村发展,利用寒暑假以短期支教、乡村调研等形式动员本地村民和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乡村建设,增进乡土认同,重拾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
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兴陇之光支教服务团除了关注乡村教育之外,也非常关注整个乡村经济、人文、历史等建设,关注青年成长的同时更注重引导青年从自身做起,利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回到自己的家乡,助力自己家乡建设。
近年来社会实践经历:
xx年暑假分别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周庄村罗城小学、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黄陈镇黄陈小学、甘肃省定西市漳县草滩乡高山小学支教;
xx年暑假分别赴、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黄陈镇黄陈小学、甘肃省定西市漳县草滩乡高山小学支教、甘肃省武都区池坝乡池坝中心小学、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丰乐乡丰乐小学支教;
xx年10月在兰州市鸿瑞敬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xx年寒假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乡慢湾小学支教。
二、团队建设(一) 团队成员基本信息
团队职责分工
职责 姓名 性别 学院 专业 籍贯
队长 李永刚 男 经济学院 金融学/11级 甘肃.甘谷
副队长 赵菊慧 女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11级 甘肃.武都
支教负责人 徐小欢 女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11级 山东.莒南
李春发 男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11级 甘肃.庆阳
调研负责人 鲁小琴 女 经济学院 金融学/12级 甘肃.永登
焦玛丽 女 心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11级 甘肃.武都
后勤组 卢云云 女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12级 四川.攀枝花
郭双银 男 商学院 信息管理/12级 甘肃.庄浪
财务组 张欣(会计)女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12级 安徽.砀山
魏彩虹(出纳 女 商学院 工商管理/12级 甘肃.陇西
摄影组 汪欣 女 经济学院 金融学/12级 江西.彭泽
赵媛媛 女 传媒学院 编导/11级 甘肃.庆阳
联络宣传员 张欣 女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11级 安徽.砀山
1、轻度伤害:包括被狗等畜类咬伤、轻度烫伤、手脚轻度扭伤等。
应对方案: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及同伴应及时采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处理受伤部位,并联系安全员、纪律员、队长,及时送往当地卫生所医治。
2、重大事件:包括食物中毒、误服农药、触电、关节四肢摔伤、大面积烫伤、中暑、伤口大面积流血不止等。
应对方案:遇到这种情况,同伴必须第一时间寻求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将伤者送往当地救护中心,并及时联系队长和安全员。队长需指定队员详实记录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经过,撰写成报告。队长第一时间与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负责人取得联系,视伤者的具体情况,与校方和伤者家属取得联系并汇报情况。带有相机等工具的同学及时将事发地点和相关的物质采样拍照,留下相关资料证据,但拍照同时要注意安全,以保证人身安全为前提。
3、特重大事件:包括坠楼、火灾、严重的食物中毒、误服农药、高压触电、与当地相关人员产生矛盾而遭致恶性报复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威胁到队员的生命安全。
应对方案:遇到这些情况,同伴必须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进行最基本的抢救,并拨打求救电话,第一时间寻求最便利的交通方式运送伤者直接到急救中心。队长及安全员负责稳定未受伤队员的情绪,并迅速将未受伤队员转移至安全地带。队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员撰写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与当地派出所、教育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寻求帮助。及时联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和校团委、院团委、指导老师、项目顾问,向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和校团委、院团委、指导老师、项目顾问汇报事件的真实情况,并按照团委的指示一步步具体操作。及时联系伤者家属,向家长详实汇报事件经过和伤者的实际情况。在联系到校方和家属之后,队长及时安排让剩余队员返校。
4、暴雨等自然灾害:
应对方案:在遇到暴雨天气时,尽量保证不出门,告知学生可以暂停参加活动,等到雨停之后继续。
支教策划方案 篇4
说明:本策划资料适用于对目标进行规划,并管理事件的活动内容,执行方式与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活动引言:
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鼓励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的倡议,与团省委沃爱一一江西省大学生志愿活动”协同一致;为了丰富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让他们更好的成人成才。特举办此次志愿支教活动,希望通过这次的爱心活动给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拓宽眼界的平台。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深入社区基层,了解和支援基础教育,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提升孩子们的知识能力和确立孩子们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感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让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
三、活动时间:
3月一6月
四、活动参与人
旅游学院青年志愿者 五里明德小学全体学生
五、活动流程:
(一)活动安排
1、3月9日(周三待定)下午举行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具体次数:每星期一次或每两星期一次,一次2小时左右,时间一般固定在周五(待定)。
义务辅导地点:
单对单或以兴趣班的形式在五里明德小学教室,以减少安全隐患,实在有需要也可以另外协商地点。
2 、具体实施细则:
人员选拔:在各班筛选一些学习相对比较好的、耐心、负责的志愿者,和小学生结对帮扶。
支教形式:一对一的辅导和兴趣班。
对于一对一的辅导,每名志愿者可分配以一至两名学生,每一星期或每两星期,由学生会组织志愿者集体赴五里明德小学,利用小学生下午放学时间,在学生的教室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课外功课辅导。
课程设置:主要可有语文朗诵,英语口语,趣味数学,体育运动,素质拓展,音乐舞蹈等课程。
3、总结活动:
中期开展回访活动,邀请小学生参观大学校园(4月)。六一儿童节前后进行活动总结联谊表彰。
(二)活动后期
每个月定期与小学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志愿者的服务情况,为以后长期的合作做铺垫。
定期召集志愿者开会,了解活动进行情况。
并谈谈个人感想及意见和建议等。总结、改进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设立专门博客,将志愿者的总结心得和活动照片发布到网上供更多人学习。
志愿工作进行了一个月,举行支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大家在一起总结一个月的'支教经验,并对下一次的支教活动作出安排。
拟定于六月一日举行支教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和联欢晚会。
六、预期效果:
受辅导的同学的成绩可以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进行辅导的同学也能从中受益,提高自身能力;宣扬了青年志愿者的精神,让爱心可以传递下去。
七、注意事项:
1、如若有同学因时间等问题而要暂停义务支教的活动,请和活动负责人联系,我们可找其他同学接手这些活动。
2、支教期间不得擅离职守,一般不将小学生带出小学,若有校外活动必须取得小学教师许可,一切听从安排,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一定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